依法法規
⑴ 依法辦案是否包括法規
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所謂「有法可依」,是指要制定反映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廣大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利益的、確認和保護有利於社會主義事業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的法律、法令、條例、決議、命令和地方性法規,等等。這樣才能使得社會主義社會中重要的和基本的社會關系,具有法律化、制度化的性質;也才能在事關國家和社會共同利益的重大問題上,形成工人階級為領導的廣大人民的共同意志,並上升為國家意志,取得全體公民一體遵守的法律效力,以便使人們在這些領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是確立和實現社會主義法制的前提。
所謂「有法必依」是普遍守法的原則,這是社會主義法制的可靠基礎。普遍守法就是指一切國家機關、公職人員、社會團體及全體公民都必須守法。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在人們心目中樹立法律、特別是憲法至尊至上的地位,一切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在國家憲法和法律的范圍內活動,一切組織和個人都不能有超越法律之外的特權。其次要求國家機關、公職人員和公民在從事工作和活動的時候一定要以憲法和法律作為自己的准則。因為,如果允許把法律撇在一邊,即使有再完備的法律,也只能是一紙空文。
所謂「執法必嚴」,是特別針對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講的。這是社會主義法制實現的重要條件。執法必嚴,首先要求社會主義國家的一切行政機關和檢察、審判機關的行為,必須有法律上的根據,不得超出法律規定的范圍。執法必嚴,不是指辦案中運用法律一律要從嚴,運用法律從嚴或從寬,只能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和法律的具體規定確定。執法必嚴的主要含義是指要維護法律的極大權威,寬、嚴都要有法律的根據。其次,執法必嚴還指上下級之間、主管部門和下屬單位之間要相互尊重已被規定的許可權劃分或者權利義務的界限,既要防止和反對在執法和護法的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專橫和對權力與職位的濫用,也要防止和反對主觀主義、命令主義、官僚主義,糾正權力過於集中現象造成的不良後果。再次,執法必嚴還指要嚴格尊重廣大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一切執法機關和公職人員都必須嚴格尊重公民的權利,都必須在國家法律允許的限度以內行使自己的職權,不允許濫用職權損害公民的權利和合法利益。
所謂「違法必究」,是指在社會主義國家裡任何人,不管地位多高、功勞多大都沒有違法、犯法的特權;任何人的違法犯罪行為都應被及時揭露,依法承擔應有的法律責任。這是社會主義法制的有力保障。如果對違法犯罪分子不能及時地、准確地依法予以制裁,社會主義法制就會遭到干擾和破壞。要做到違法必究,就必須大力加強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的建設,切實搞好三機關的分工負責、相互合作、相互制約,真正保持審判機關和檢察機關應有的獨立性,堅決排除其他行政機關、團體或者個人對檢察機關和審判機關獨立行使自己職權的非法干擾。同時還要求各級人民代表機關、群眾團體、社會輿論、廣大人民群眾和黨的各級組織對司法機關實施經常的、有效的監督。
⑵ 依法予以糾正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對社區矯正的規定
二、在刑法第三十八條中增加一款作為第二款:「判處管制,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原第二款作為第三款,修改為:「對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實行社區矯正。」
增加一款作為第四款:「違反第二款規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
十一、將刑法第七十二條修改為:「對於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十二、將刑法第七十四條修改為:「對於累犯和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不適用緩刑。」
十三、將刑法第七十六條修改為:「對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如果沒有本法第七十七條規定的情形,緩刑考驗期滿,原判的刑罰就不再執行,並公開予以宣告。」
十四、將刑法第七十七條第二款修改為:「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關於緩刑的監督管理規定,或者違反人民法院判決中的禁止令,情節嚴重的,應當撤銷緩刑,執行原判刑罰。」
十六、將刑法第八十一條修改為:「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執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認真遵守監規,接受教育改造,確有悔改表現,沒有再犯罪的危險的,可以假釋。如果有特殊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執行刑期的限制。
「對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釋。
「對犯罪分子決定假釋時,應當考慮其假釋後對所居住社區的影響。」
十七、將刑法第八十五條修改為:「對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限內,依法實行社區矯正,如果沒有本法第八十六條規定的情形,假釋考驗期滿,就認為原判刑罰已經執行完畢,並公開予以宣告。」
十八、將刑法第八十六條第三款修改為:「被假釋的犯罪分子,在假釋考驗期限內,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關於假釋的監督管理規定的行為,尚未構成新的犯罪的,應當依照法定程序撤銷假釋,收監執行未執行完畢的刑罰。」
⑶ 根據我國憲法規定,()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依法制定地方性法規。
根據最新修訂的憲法規定,設區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依照法律規定製定地方性法規,報省級人大常委會批准後施行。
⑷ 當事人依法取證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一百一十二回條規定:「 書證在對方當事人控答制之下的,承擔舉證證明責任的當事人可以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責令對方當事人提交。 申請理由成立的,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對方當事人提交,因提交書證所產生的費用,由申請人負擔。對方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不提交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申請人所主張的書證內容為真實。」 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持有書證的當事人以妨礙對方當事人使用為目的,毀滅有關書證或者實施其他致使書證不能使用行為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規定,對其處以罰款、拘留。」 你可以依據上述規定辦理。
⑸ 會計法規中依法建賬的內容是什麼
依法建賬是會計核算中的最基本要求之一。建賬是會計工作中的重要一環,是如實記錄和反映經濟活動情況的重要前提。這里所說的依法建賬的「法」,既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也包括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中華人民共租國公司法》等。
根據這些法律的規定,各單位在建賬時應遵守以下幾點:
1.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要按照要求設置會計賬簿,進行會計核算。不具備建賬條件的,應實行代理記賬。
2.設置會計賬簿的種類和具體要求,要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
3.各單位發生的經濟業務應當統一核算,不得違反規定私設會計賬簿進行登記、核算。
會計賬簿是以會計憑證為依據,對全部經濟業務進行全面、系統、連續、分類地記錄和核算的簿記,是由一定格式、相互聯系的賬頁所組成的。會計簿記是會計資料的主要載體之一,也是會計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賬簿的主要作用,是對會計憑證提供的大量分散數據或資料進行分類歸集整理,以全面、連續、系統地記錄和反映經濟活動情況,是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檢查、分析和控制單位經濟活動的重要依據。各單位要依法設置的會計賬簿包括:
1.總賬。也稱總分類賬,是根據會計科目:(也稱總賬科目)
開設的賬簿,用於分類登記單位的全部經濟業務事項,提供資產、負債、資本、費用、成本、收入和成果等總括核算的資料。總賬一般使用訂本賬。
2.明細賬。也稱明細分類賬,是根據總賬科目所屬的明細科目設置的,用於分類登記某一類經濟業務事項,提供有關明細核算資料。明細賬一般採用活頁賬。
3.日記賬。是一種特殊的序時明細賬,它是按照經濟業務事項發生的時間先後順序,逐日逐筆地進行登記的賬簿。包括現金日記賬和銀行存款日記賬。日記賬一般使用訂本賬。
4.其他輔助賬簿。也稱備查賬簿,是為備忘備查而設置的。在實際會計實務中,主要包括各種租借設備、物資的輔助登記或有關應收、應付款項的備查簿,擔保、抵押備查簿等。
⑹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公開事項,應當 ( )
公開。
法律,復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事制項,是應當公開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第四條 保守國家秘密的工作(以下簡稱保密工作),實行積極防範、突出重點、依法管理的方針,既確保國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資源合理利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公開的事項,應當依法公開。
第二十九條 機關、單位公開發布信息以及對涉及國家秘密的工程、貨物、服務進行采購時,應當遵守保密規定。
(6)依法法規擴展閱讀:
中央國家機關、省級機關及其授權的機關、單位可以確定絕密級、機密級和秘密級國家秘密;設區的市、自治州一級的機關及其授權的機關、單位可以確定機密級和秘密級國家秘密。具體的定密許可權、授權范圍由國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門規定。
機關、單位執行上級確定的國家秘密事項,需要定密的,根據所執行的國家秘密事項的密級確定。下級機關、單位認為本機關、本單位產生的有關定密事項屬於上級機關、單位的定密許可權,應當先行採取保密措施,並立即報請上級機關、單位確定;沒有上級機關、單位的,應當立即提請有相應定密許可權的業務主管部門或者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確定。
⑺ 教師依法執教涉及到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哪些
老師執教涉及的法律、法規很多,主要法律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版育法》、《中權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等。
主要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教師資格條例》、《普通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規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高等學校校園秩序管理若干規定》等。
⑻ 法律條文中依法的法是指什麼
相關的法律法規。順序是憲法,各系列法律,其次法規
⑼ 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都是國務院依法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行政法規只能由國務院制定,
行政規章,指國務院各部委以及各省、自治區、回直轄市的人民答政府和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較大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等制定和發布的規范性文件。
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稱為部門行政規章,其餘的稱為地方行政規章。
⑽ 談談中小學教師如何做到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執教
依法執教就是教師要依據法律法規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即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要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進行。教師要講法律。用法律來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教育教學要遵循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執教要把法定的職業規范轉化為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以法律為尺度,嚴格依照法律進行教師職業行為選擇。 學習了《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後,對於教師應該怎樣依法執教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2008年修訂)的第一條就是愛國守法。其中「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自覺遵守教育法律法規,依法履行教師職責權利。不得有違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言行」,就給我們教師提出了依法執教的理論根據。 近年來,教師體罰學生,給學生、家長、學校造成不良影響的事件不斷見諸報端。這些行為不僅侵害了學生的合法權益,傷害了學生的健康心靈,而且使教師自己也在埋怨、指責、憤怒中受到傷害。而且還使得師生關系緊張。嚴重影響、破壞了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給教育帶來了不可估量的損失。我想,如果我們的老師都能知法、守法,樹立良好的師德,給學生更多的關愛,師生之間的關系就一定會融洽、和諧的。 「學生」,顧名思義,學習生的東西,這是是一個成長的的過程,這個過程具有可塑性,他們這個年齡不犯點錯誤,可以說不正常。重要的是他們犯了錯誤之後,我們教育工作者怎樣來教育管理的問題。我們在教育懲罰的時候就應該恪守教育法律法規的底線,不能過度。 一、要依法執教,首先就要認真學習教育法律法規, 了解相關法律知識,增強法律意識,形成法制觀念,具備依法執教能力,從而提高法律素養,是提升教師職業道德水平的基礎與保證。在我國,關於教師職業的法律要求和對教師從教的法律保障,還處於逐步發展和完善之中。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教師應當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這不僅是對教師職業性質的規定,同時是對教師職業理想作出的一種原則上的規定。教師職業責任是教師從事職業活動過程中應該承擔的義務或責任。教師應當履行以下義務: (1) 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2) 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3) 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4) 關心愛護全體同學,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5) 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6) 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根據《教師法》的規定,如果教師見到侵害學生合法權益的現象發生時應該制止而沒有制止,那麼教師不僅要承擔道義上的責任,而且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教師職業則要求教師有為人師表的敬業風范。教師職業紀律基本上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類: (1) 遵守教學時間的規定,不遲到,不拖堂,不提前下課; (2) 遵守教學計劃的規定,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3) 遵守教學態度的規定,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認真開展課外活動; (4) 遵守禁止體罰的規定,不打罵學生,不亂罰款,亂收費,等等。法律是規范人們行為方式的重要工具,教師如果違反了職業紀律,那麼就要受到相應的處罰。《教師法》第三十七條規定,教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學校、其他教育機構或者行政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或者解聘: (1) 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給教育教學工作造成損失的; (2) 體罰學生,經教育不改的; (3) 品行不良,侮辱學生,影響惡劣的。教師有前款第 (2) 項、第 (3) 項所列情形之一,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教師要學會換位思考 我們在做學生思想工作要注重換位思考。我班有位學生小軍,曾兩次留級,有小偷小摸行為,動不動就打架。家長對他喪失了信心。但我分析後認為:小軍自尊心很強,打架多是自尊心受到傷害時發生;盡管成績差,但每次作業都堅持完成;他熱愛勞動,能吃苦,這些是他身上的閃光點。我抓住這些教育他如何從父母嚴厲的教誨中理解長輩對自己的良苦用心;如何從老師的嚴格要求中領會老師的殷切期望;如何從與同學的交往中看到自己的不足。還及時把他的進步告訴家長,介紹給同學,使他感到成長的快樂,漸漸地他成為了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試想,如果就小軍的現狀,可能很多教師都會討厭,責罵,或者聽之任之,或者乾脆把他拒之門外。沒有換位思考,耐心教導,後果可想而知。 三、教師要以慈母心對待學生 老師批評、懲罰學生,大多是為了學生好,為了糾正學生的不規范行為。可是在批評懲罰學生時,往往會出現個別差異所帶來的頂撞,逆反或是不接受的情況。這樣便有可能出現教師粗暴的對學生實施更強制、更強烈的懲罰,導致懲罰過度。但如果我們一直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自己時時都站在孩子家長的角度去看待學生的錯誤,那麼批評話語就不會那樣尖酸刻薄,懲罰方式就不會那麼過激。 記得魏魏的《我的老師》文章里的蔡芸芝老師有一次這樣「懲罰」一位學生:「她的教鞭像要落下來,孩子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夥笑了,她也笑了。」看似重罰,卻輕輕地落下,這樣獨特的懲罰只有慈母般的教師才能做到,學生會從這樣「懲罰」中體會到老師的關心、慈愛。帶著慈母般的心,以家長的心態去批評、去懲罰學生,就不會出現體罰現象了。 對違紀學生適度的批評與懲罰是必要的。它猶如對樹木成長的剪枝過程,它可以促使學生在適度的批評與懲罰過程中認識錯誤,進而規范自身行為,促使其健康成長。但是必須要把握教育法律法規的底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