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規章舉例
Ⅰ 請舉例說明什麼是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
簡單的說,全國人大制定的是法律,國務院制定的是行政法規,地方人大制定的是地方法規。
Ⅱ 舉例說明,行政法規條文自相矛盾
《行政處罰法》在規定了行政處罰的七種基本類型後,根據每種處罰的特點及其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的影響程度,將其分為輕重不同幾類,並以行政處罰的輕重程序為主要根據,對行政處罰的設定權作出規定。行政處罰的性質越嚴重,設定該類行政處罰的規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層級就越高,以保證行政處罰在議定過程中能夠充分考慮到對處罰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保護,避免重大的行政處罰由於規范層次不高的原因而被大量地設定。該法第九條明確規定:「法律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第十條規定:「行政法規可以設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處罰。」以此規定反觀《國務院關於勞動教養的決定》,不難發現該《決定》在現行立法體系中已成了一個違法的規范性文件。首先,該《決定》的立法根據是1954憲法,由於1954憲法早已失效,所以該《決定》已不存在合憲性;其次,該《決定》內容是對人身自由進行限制,依照《國務院關於勞動教養的補充規定》,勞動教養的期限為「1年至3年,必要時得延長1年」(實質上與刑罰中的4年以下有期徒刑基本相當)。由於該《決定》屬行政法規,依據《行政處罰法》第十條的規定,已不享有「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設定權,國務院作為這種處罰的立法主體資格也已然喪失,《決定》的施行已徹底、明確地喪失了法律依據。
只找到了這一個典型的沖突案件,另外,在同一部行政法律法規中,不會出現相互矛盾的條文。
Ⅲ 行政命令是法律文件嗎能舉個例子嗎,它和行政法規有什麼區別
行政命令不是法律文件,是行政主體依法要求相對人必須怎麼做或者不準做什麼回的意思。行政命令具有強答制力。如命令納稅、命令某一路段禁止通行等。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二者之間的區別是,行政法規是行政命令的依據,行政命令是各級政府或部門將行政法規在具體管理活動中的運用實施和落實。
Ⅳ 設定了行政處罰的法律有哪些舉例說明 同上,,行政法規,部門規章
設定了行政處罰的法律法規太多了,但人身自由罰只能法定,且由公安機關執行
Ⅳ 分別各列舉一部中國現行的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
勞動合同法,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勞務派遣暫行規定
Ⅵ 抽象行政行為與具體行政行為的區別,各舉個例子
1、概念不同
具體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在國家行政管理活動中行使職權,針對特定的行政相對人,就特定的事項,作出有關該行政相對人權利義務的單方行為。
抽象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非針對特定人、事與物所作出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行為。它包括有關政府組織和機構制定的行政法規、行政規章。行政措施、作出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和命令。
2、實施行政行為的主體不同
行政行為所指相對人是否特定;抽象行政行為主體針對的對象不確定。行政行為所針對的事件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行政行為主體針對不特定的事件作出的行政行為是抽象行政行為;對特定的事件作出的行政行為是具體行政行為。
行為內容是否有重復適用性;抽象行政行為是制定行政法規規章和其他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措施決定和命令;而具體行政行為通常表現為直接賦予、剝奪、設定、免除特定相對人行政法上的權利和義務。
實施具體行政行為的主體是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委託的組織。
實施抽象行政行為的主體只能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及地方各級立法機關。
3、法律特徵不同
具體行政行為可以分為:
(1)行政處罰。即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對有違法行為尚未構成犯罪的違法者所給予的一種法律制裁。如行政拘留、罰款、吊銷營業執照、沒收等。
(2)行政檢查。即行政主體依法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守法情況作單方面了解的行政行為。如海關檢查、稅務檢查、衛生防疫檢查等。
(3)行政許可。即行政機關根據相對人的申請,依法賦予相對人從事某種法律所一般性允許的活動的權利和資格。如頒發許可證或執照。
(4)行政強制執行。即行政機關依法強制行政管理相對人履行一定義務的行政行為。如查封、扣押、凍結等。
抽象行政行為分為:
(1)羈束行為,即法律、法規對實施行政行為的條件、程序和手續等作了詳細具體的規定,行政主體只能嚴格按照這些規定實施行政行為。
(2)自由裁量行為,即法律法規對如何實施行政行為只作了原則性或留有餘地的規定,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行為時除遵守這些規定外,還必須根據自己意見來決定的行政行為。
(3)要式行政行為,即符合法律特定方式才能成立的行政行為。
(4)不要式行政行為,即無須以特定的方式就可成立的行政行為。
行為內容是否有重復適用性;抽象行政行為是制定行政法規規章和其他有普遍約束力的行政、措施決定和命令;而具體行政行為通常表現為直接賦予、剝奪、設定、免除特定相對人行政法上的權利和義務。
實施具體行政行為的主體是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委託的組織。
實施抽象行政行為的主體只能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及地方各級立法機關。
3、法律特徵不同
具體行政行為可以分為:
(1)行政處罰。即特定的國家行政機關對有違法行為尚未構成犯罪的違法者所給予的一種法律制裁。如行政拘留、罰款、吊銷營業執照、沒收等。
(2)行政檢查。即行政主體依法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守法情況作單方面了解的行政行為。如海關檢查、稅務檢查、衛生防疫檢查等。
(3)行政許可。即行政機關根據相對人的申請,依法賦予相對人從事某種法律所一般性允許的活動的權利和資格。如頒發許可證或執照。
(4)行政強制執行。即行政機關依法強制行政管理相對人履行一-定 義務的行政行為。如查封、扣押、凍結等。
(6)行政規章舉例擴展閱讀:
1、抽象行政行為舉例,如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的行為。抽象行政行為雖然不對某一具體事件或特定人作出具體處理,但一切具體事件和特定人的行為合乎抽象規范的,均在其適用范圍以內,抽象行政行為的結果,往往是具體行政行為的依據和條件。
抽象行政行為並不直接對具體人或事作出處理,在中國不能針對其提起行政訴訟。抽象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審査屬於國家權力機關和上級行政機關的職權。
2、具體行政行為舉例,如警察對於超速駕駛行為進行罰款,警察的罰款行為就是具體行政行為。
參考資料來源:抽象行政行為-網路
參考資料來源:具體行政行為-網路
Ⅶ 請舉例說明什麼是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
首先,
法律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回使國家立法權,依照法答定程序制定、修改並頒布,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總稱;
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
地方性法規是指地方立法機關制定或認可的,其效力不能及於全國,而只能在地方區域內發生法律效力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以食品安全為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是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是由國務院制定的,是行政法規;
《廣東省食品安全條例》是由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的,是地方性法規。
Ⅷ 「法律規定由行政機關最終裁決的具體行政行為」指的是什麼可舉例說明嗎
具體行政行為,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或者個人在行政管理活動中行使行政職權,針對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就特定的具體事項,作出的有關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權利義務的單方行為。
簡而言之,即指行政機關行使行政權力,對特定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作出的有關其權利義務的單方行為。
要素:
1、主體要素
主體要素,是行政機關實施的行為。不是行政機關實施的行為,一般不是行政行為。但是,由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或者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實施的行為,也可能是行政行為。
2、成立要素
成立要素,是行使行政權力所為的單方行為。即該行為無需對方同意,僅行政機關單方即可決定,且決定後即發生法律效力,對方負有服從的義務,如果不服從,該行為可以強制執行或者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如稅務機關決定某企業應納所得稅稅額,納稅人應當執行,如果不執行,稅務機關有權從其銀行賬戶中劃撥。如果納稅人不服,也必須首先按決定納稅,然後申訴或起訴。
3、對象要素
對象要素,是對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作出的。「特定」是指某公民或某組織。如甲打乙造成輕微傷害,行政機關為保護乙的權利而拘留了甲,該行為是對甲、乙作出的,甲、乙即為特定的公民。
4、內容要素
內容要素,是作出有關特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的行為。如專利局將某項發明的專利證書授予了甲企業,該企業即獲得了該項發明的專利權。
例子:
1、如公民甲申請營業執照,某工商局決定駁回,不予批准,這是否定行為。如果該工商局不予答復,不作決定,這是不作為。行政機關不行為也是一種具體行政行為。
2、如吊銷某企業的營業執照;也可以限制,如海關扣留某走私嫌疑人是限制其人身權利,扣留他的進出境物品,是限制其行使財產權利;衛生局責令某企業停產整頓,是限制其經營權利。對公民、組織應承擔的義務,行政機關可以撤銷,如稅務機關因某國有企業確有困難,根據其申請決定免除其應繳納的所得稅。
3、如行政處罰。
4、如頒發營業執照可以使一個新的民事主體誕生;設定某一權利或義務的行為,如對甲公民發放房屋產權證書。
(8)行政規章舉例擴展閱讀:
特徵:
1、具體行政行為是法律行為。
2、具體行政行為是對特定人與特定事項的處理。第一是就特定事項對特定人的處理。第二是就特定事項對可以確定的一群人的處理。第三是就特定事項對不特定人的處理。
3、具體行政行為是單方行政職權行為。
4、具體行政行為是外部性處理。
形式:
具體行政行為的表現形式包括:行政命令、行政徵收、行政許可、行政確認、行政監督檢查、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給付、行政獎勵、行政裁決、行政合同、行政賠償等。
成立要件:
1.主體:必須是行政主體
2.必須有明確的意思表示
3.必須送達當事人
注意:在單行法律另有規定的情況下,具體行政行為的成立可能還有其他要件。
Ⅸ 請舉例說明行政規章和行政法規的區別。
1、行政法規:制定主體國務院(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2、部門規章:制定主體國務院部門(如國家科委制定的《科學技術保密規定》)
3、行政法規效力高於部門規章
Ⅹ 舉例說明你對我國安全法律法規體系的認識
會計法規種類
一、全國人大制定的會計法律《會計法》。
《會計法》主要規定了會計工作的基本目的、會計管理許可權、會計責任主體、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的基本要求、會計人員和會計機構的職責許可權、並對會計法律責任作出了詳細規定。是會計工作的基本法,是指導我國會計工作的最高准則。
二、國務院制定的會計行政法規
會計行政法規是由國務院制定發布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擬訂經國務院批准發布的、調整經濟生活中某些方面會計關系的法律規范。有:
《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於2000年6月21日發布的,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它主要規定了企業財務會計報告 的構成、編制和對外提供的要求、法律責任等。它是對《會計法》中有關財務會計報告的規定的細化。
《總會計師條例》,於1990年12月31日發布的,它主要規定了單位總會計師的職責、許可權、任免、獎懲等。
《企業會計准則》 (基本准則)是規范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報告的會計准則,是進行會計核算工作必須共同遵守的基本要求,體現了會計核算的基本規律。它是由會計核算的前提條件、一般原則、會計要素准則和會計報表准則組成,是對會計核算要求所作的原則性規定,具有覆蓋面廣、概括性強等特點。
三、財政部制定的會計制度
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是指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會計法》制定發布的關於會計核算、會計監督、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以及會計工作管理的制度。它是國務院財政部門在其職權范圍內依法制定、發布的會計方面的法律規范,包括各種會計規章和會計規范性文件。
如2001年2月20日財政部發布的《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代理記賬管理辦法》、《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等;會計規范性文件是指主管全國會計工作的行政部門即國務院財政部門制定發布的《企業會計制度》、《金融企業會計制度》、《小企業會計制度》、《民間非 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內部會計控制規范》以及財政部門與國家檔案局聯合發布的《會計檔案管理辦法》等。
1.《企業會計制度》。財政部於2000年12月29日發布了統一的、適用於不同行業和不同經濟成分的《企業會計制度》。它適用於除不對外籌集資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和金融保險企業外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所有企業。
2.《金融企業會計制度》。於2001年1月27日發布的,它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成立的各類金融企業,包括銀行(含信用社)、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信託投資公司、期貨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租賃公司、財務公司等。該制度於2002年1月1日起在上市的金融企業范圍內實施;同時,也鼓勵其他股份制金融企業實施《金融企業會計制度》。
3.《小企業會計制度》。於2004年4月27日發布的,它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不對外籌集資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不對外籌集資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是指不公開發行股票或債券,符合原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原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財政部、國家統計局2003年制定的《中小企業標准暫行規定》中界定的小企業,不包括以個人獨資及
合夥形式設立的小企業。
4.《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於2004年8月18日發布,自2005年1月1日起執行,適用於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和寺院、宮觀、清真寺、教堂等。
5.《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於2001年2月20日發布並開始施行,是財政部為了規范財政部門會計監督工作,保障財政部門有效實施會計監督,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會計法》、《行政處罰法》、《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等有關法 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的。它適用於國務院財政部門及其派出機構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財政部門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執行《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行為實施監督檢查以及對違法會計行為實施行政處罰。
6.《會計基礎工作規范》。於1996年6月17日發布並開始實施的。它適用於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和其他組織的會計基礎工作。其內容主要包括會計機構的設置和會計人員的配備、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會計工作交接、會計核算的一般要求、會計憑證規則、會計賬簿規則、財務報告規則、會計監督的內容和要求、建立和健全單
位內部會計管理制度的內容和要求等。
7.《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它是財政部為了促進各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建設,加強內部會計監督,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根據《會計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所制定的一套會計監督管理制度, 運用於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經濟組織。其制定目的主要是為了規范會計行為,差錯防弊,從而保證其他會計法規的執行。內部會計控制是指單位為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等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8.其他會計規章和會計規范性文件。國家統一的其他會計規章和會計規范性文件包括《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2005年3月1日發布並開始實施)、《會計檔案管理辦法》 (1998年8月21日發布,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1994年6月30日發布,自1994年7月1日起施行)、《代理記賬管理辦法》(2005年1月22日發布,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等。
四、地方人大制定的 地方性會計法規 ·
地方性會計法規是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在與會計法律、會計行政法規不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的地方性會計法規。根據規定,實行計劃單列管理的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在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允許范圍內制定、實施的有關會計工作的規范性文件,也屬於地方性會計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