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訪條例60日工作日
⑴ 信訪事件的回復期限按規定應是多少天
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依程序經批准可以延長專30日,
依據《信訪條例》第三屬十三條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並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1)信訪條例60日工作日擴展閱讀:
《信訪條例》是為了保持各級人民政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信訪秩序而制定的法規,2005年1月5日,《信訪條例》由國務院第76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
⑵ 信訪條例30日,60日,90日是工作日還是自然日。
國務院《信訪條例》對於時間的計算並沒有明確的解釋和說明,《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中有關行政復議的時間明確是指工作日(不含節假日,遇節假日順延),但是依然可以從《信訪條例》日期設計思路看出:應該是指自然日,而不是工作日。
⑶ 信訪條例中,有沒有規定在多少天內做出處理的
工作日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收到信訪事項,應當予以登記,並區分情況,在15日內分別按下列方式處理:
第三十三條 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並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⑷ 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多少日內辦結
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
根據《信訪條例》第三十三條 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並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四條 信訪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請求原辦理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復查。收到復查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查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查意見,並予以書面答復。
(4)信訪條例60日工作日擴展閱讀:
《信訪條例》第四十三條 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在辦理信訪事項過程中,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其上級行政機關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推諉、敷衍、拖延信訪事項辦理或者未在法定期限內辦結信訪事項的;
(二)對事實清楚,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投訴請求未予支持的。
第四十四條 行政機關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將信訪人的檢舉、揭發材料或者有關情況透露、轉給被檢舉、揭發的人員或者單位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處理信訪事項過程中,作風粗暴,激化矛盾並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⑸ 信訪有期限嗎
首先信訪沒有期限,您任何時候都可以到行政部門上訪(法院等機構也有信訪部門版)。
其次,去上權訪時工作人員需要認定您反映的問題是否在該機關單位的受理范圍內。如果受理,那麼將進入信訪程序,根據國家信訪條例:
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並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信訪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請求原辦理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復查。收到復查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查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查意見,並予以書面答復。
如果不予受理,或不再受理可以,您只能通過其他途徑解決問題了。
⑹ 信訪條例 日期怎麼計算
《信訪條例》是用來保持各級人民政府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保護信訪人的合法權內益,維護容信訪秩序的一個文件。於2005年1月5日國務院第76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5年5月1日起施行。共計七章五十一條。
查閱行政復議法後,得知行政復議中的時間是指工作日,不包括節假日。那麼信訪或復議都屬於行政工作,可以推論國務院信訪體例中的日期也是指工作日。
⑺ 信訪十五個工作日沒有書面回復怎麼辦
可以先等著,根據《信訪條例》第三十三條,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
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並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7)信訪條例60日工作日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第五章,信訪事項的辦理和督辦
第二十八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辦理信訪事項,應當恪盡職守、秉公辦事,查明事實、分清責任,宣傳法制、教育疏導,及時妥善處理,不得推諉、敷衍、拖延。
第二十九條,信訪人反映的情況,提出的建議、意見,有利於行政機關改進工作、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關行政機關應當認真研究論證並積極採納。
第三十條,行政機關工作人員與信訪事項或者信訪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第三十一條,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辦理信訪事項,應當聽取信訪人陳述事實和理由。
必要時可以要求信訪人、有關組織和人員說明情況;需要進一步核實有關情況的,可以向其他組織和人員調查。
對重大、復雜、疑難的信訪事項,可以舉行聽證。聽證應當公開舉行,通過質詢、辯論、評議、合議等方式,查明事實,分清責任。
聽證范圍、主持人、參加人、程序等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二條,對信訪事項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經調查核實,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其他有關規定,分別作出以下處理,並書面答復信訪人:
①.請求事實清楚,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予以支持;
②.請求事由合理但缺乏法律依據的,應當對信訪人做好解釋工作;
③.請求缺乏事實根據或者不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不予支持。
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依照前款第①項規定作出支持信訪請求意見的,應當督促有關機關或者單位執行。
第三十三條,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
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並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四條,信訪人對行政機關作出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請求原辦理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復查。
收到復查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查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查意見,並予以書面答復。
第三十五條,信訪人對復查意見不服的,可以自收到書面答復之日起30日內向復查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請求復核。收到復核請求的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復核請求之日起30日內提出復核意見。
復核機關可以按照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二款的規定舉行聽證,經過聽證的復核意見可以依法向社會公示。聽證所需時間不計算在前款規定的期限內。
信訪人對復核意見不服,仍然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投訴請求的,各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和其他行政機關不再受理。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訪條例》
⑻ 向縣級主管部門反映問題一般幾個工作日給予答復
《信訪條例》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收到信訪事項,應當予以登記,並區分情況,在日內分別按下列方式處理:
(一)對本條例第十五條規定的信訪事項,應當告知信訪人分別向有關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提出。對已經或者依法應當通過訴訟、仲裁、行政復議等法定途徑解決的,不予受理,但應當告知信訪人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程序向有關機關提出。
(二)對依照法定職責屬於本級人民政府或者其工作部門處理決定的信訪事項,應當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情況重大、緊急的,應當及時提出建議,報請本級人民政府決定。
(三)信訪事項涉及下級行政機關或者其工作人員的,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直接轉送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並抄送下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下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通報轉送情況,下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要定期向上一級人民政府信訪工作機構報告轉送信訪事項的辦理情況。
(四)對轉送信訪事項中的重要情況需要反饋辦理結果的,可以直接交由有權處理的行政機關辦理,要求其在指定辦理期限內反饋結果,提交辦結報告。
按照前款第(二)項至第(四)項規定,有關行政機關應當自收到轉送、交辦的信訪事項之日起15日內決定是否受理並書面告知信訪人,並按要求通報信訪工作機構。
第三十三條 信訪事項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辦結;情況復雜的,經本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適當延長辦理期限,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30日,並告知信訪人延期理由。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⑼ 信訪條例中60天答復,節假日除外嗎
按實際情況,所指60日是包括節假日在內的。請自行按實際情況進行核實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