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街道辦事處條例
A. 上海市街道辦事處條例的基本信息
條例名稱:上海市街道辦事處條例
通過時間:1997年1月15日上海市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三次會議通過
公布時間:1997年1月24日公布
施行時間: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B. 2018年上海居住證新規定
2018年上海居住證新規定調整內容:
1、對境內來滬人員申報居住登記的相關事項,如申報材料、受理機構、有效期限、居住登記信息變更等進行了明確細化。
2、簡化了申領居住證的需要提供的證明材料。刪除了《寄宿證明》;勞動合同復印件、企業或個體工商營業執照復印件及參加本市社會保險滿6個月的證明;結婚證復印件、錄取通知書及非學歷教育機構出具的書面證明等證明材料。
3、縮短了證件辦理的總時限。由原來的22個工作日縮短到15個工作日。
4、增加了「首次申領《居住證》,免收證件工本費」的規定。
5、增加了便民服務措施。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應當由監護人代為申報居住登記、申辦居住證相關事項;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可以由近親屬代為申報居住登記、申辦居住證相關事項;監護人或者近親屬代為申報居住登記、申辦居住證相關事項的,可以由社區綜合協管隊員上門採集申請人的人像信息。
6、增加了不予辦理居住登記、《居住證》的相關規定。《細則》第八條明確規定,居住在違法建築或者有違法居住行為的,不予辦理居住登記、《居住證》。
上海居住證辦理材料:
1、《上海市居住證申請表》;
2、本人居民身份證或者戶口簿的復印件(驗原件)。
3、申請人現居住地址與居住登記地址不一致的,應當提供相應的在滬合法居住證明:
(1)、居住在本人或近親屬自購住房的,提供相應的房地產權證明復印件(驗原件);
(2)、居住在本人或近親屬租賃住房的,提供房屋管理部門出具的房屋租賃合同登記備案證明復印件(驗原件);
(3)、居住在單位、學校集體宿舍的,提供單位、學校人事或者保衛部門出具的集體宿舍證明。
(4)、居住在近親屬自購或者租賃住房的,還應當提供相應的親屬關系證明。近親屬,包括父母、配偶、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同胞兄弟姐妹。
C. 上海市下轄的街道辦事處行政屬什麼級別
上海市下轄區的街道辦事處行政級別為正縣級。
上海市為中國四個直轄市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行政級別為正省部級。截至2019年6月底,上海市共轄16個市轄區,其行政級別較上海市低一級,均為正廳級。
其16個市轄區均下轄若干街道辦事處和鄉鎮,其中街道辦事處行政級別較市轄區低一級,行政級別為正縣處級。
(3)上海市街道辦事處條例擴展閱讀:
1、省部級正職
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各部委正職幹部(如教育部部長、國家發改委主任)。
中央紀委正部級副書記、中共中央直屬各機構正職、特殊副職及辦公室主任(中聯部部長、中宣部副部長、中組部副部長、中央統戰部副部長、中央黨校副校長,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
國家正部級企業正職領導(如鐵路總公司總經理、中投公司總經理、董事長)。中央委員一般由省部級正職擔任。
省級行政區(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的省(黨、市)委書記、省長(政府主席、市長)、政協主席、人大常委會主任、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政委和司令員(明確為正部長級)。
2、廳局級正職
國務院部委各司正職幹部,部分副職(如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與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長,國家安監總局國際合作司副司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廳局正職幹部(如河北省交通廳廳長,北京市財政局局長、新疆兵團林業局局長)。
各副省級市政府副職幹部(如寧波市副市長)。
各地級市政府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師正職幹部(如寧夏固原市市長、新疆兵團第八師師長)。
3、縣處級正職
國務院部委各司所屬處室正職幹部(如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經濟作物處處長)。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廳局所屬處室正職幹部(如江蘇省科技廳農村科技處處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各團正職幹部(如新疆兵團農八師142團團長、政委)。
副省級市所屬各局及各區縣政府副職幹部(如西安市衛生局副局長、藍田縣副縣長)。
地級市(新疆兵團各師)所屬各局及各區縣政府正職幹部(如綿陽市勞動局局長、三台縣縣長)。
各縣(縣級市、區、旗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團級等)委書記、(區)縣長、(區)縣人大、(區)縣政協主席、市各單位局長(如市公安局、司法局等)。
D. 上海市私有房屋動遷拆遷補償辦法條例!
上海市靜安區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條 為加強本區城市房屋拆遷的管理工作,維護拆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上海市城市房屋拆遷管理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結合本區實際情況,制訂本辦法。
第二條 凡在本區范圍內依照房屋拆遷管理規定實施房屋拆遷的,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靜安區動遷管理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領導小組)是本區房屋拆遷管理的領導機構,下設區動遷管理辦公室。區動遷管理辦公室行使領導小組日常管理工作的職責,並代表區人民政府指導、監督、協調拆遷管理過程中的各項事務,負責組織房屋拆遷裁決後的行政強制執行實施工作和司法強制執行配合工作。
第四條 上海市靜安區房屋土地管理局(以下簡稱區房地局)在上海市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與領導小組的領導下,依照《細則》與本辦法,對本區房屋拆遷工作實施監督管理。
區建委、公安靜安分局、各街道辦事處、區政府法制辦、區政府信訪辦等部門和單位應依照《細則》與本辦法規定,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本區房屋拆遷工作。
第五條 建設單位憑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向區房地局申請暫停辦理改變房屋和土地用途的審批手續及房屋租賃合同的登記備案手續時,還需提交暫停辦理有關手續的申請報告、申請范圍的詳細地址和1/500的范圍地形圖。
區房地局在受理申請後的五個工作日內應書面通知相關房管辦事處,由房管辦事處書面通知物業公司,暫停辦理有關手續。
第六條 房屋拆遷申請單位必須提交《細則》及市房地資源局規定的文件與資料,向區房地局申請辦理《房屋拆遷許可證》。區房地局受理時必須出具受理單,並在規定期限內核發《房屋拆遷許可證》。
第七條 拆遷人在實施房屋拆遷前,必須召開有所屬街道辦事處、警署、居民委員會等有關單位參加的聯席會議,通報拆遷計劃和拆遷方案,並會同有關單位召開拆遷居民動員大會、拆遷居民座談會或拆遷政策咨詢會,向被拆遷范圍的單位和居民做好宣傳解釋工作。
第八條 根據《細則》第三十三條"已購公有居住房屋上市交易的平均市場單價,由各區、縣政府按其劃定的區域范圍定期公布"的規定,本區的平均市場單價按A、B、C三個等級區域分別公布。
三個區域的具體范圍為:
A級區域:北京西路、愚園路以南區域;
B級區域:長寧路(江蘇路-萬航渡路)、康定路(萬航渡路-武寧南路)、昌平路(武寧南路-西蘇州路)以南區域;
C級區域:康定路(萬航渡路-武寧南路)、昌平路(武寧南路-西蘇州路)以北區域。
三個區域已購公有居住房屋上市交易的平均市場單價分別以上一年度相應區域的平均市場單價為依據,並於每年1月份公布。
房屋拆遷基地已購公有居住房屋上市交易的平均市場單價,以房屋拆遷公告頒布之日的年度公布的平均市場單價為准;跨年度拆遷安置的,依照公告日年度公布的平均市場單價為准。
本區價格補貼系數暫定為被拆除房屋房地產平均市場單價的20%,統一適用於以上三個區域。
第九條 為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對已確定的區域劃分、公布的已購公有房屋上市交易的平均市場單價以及價格補貼系數,未經區政府有關部門書面同意不得變更。拆遷人應嚴格按照規定標准對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實施貨幣補償、價值標准房屋調換、面積標准房屋調換。
第十條 根據《細則》第三十九條第一款(一)、(二)、(三)項關於選擇面積標准房屋調換的條件可由區、縣人民政府規定的精神,本區確定被拆遷人或房屋承租人每戶被拆遷房屋建築面積在30平方米以下(含30平方米)的,可以選擇面積標准換房。
第十一條 根據《細則》第三十九條第四款關於安置面積最低標准由區、縣人民政府制定的精神,本區確定四級地段每戶最低安置建築面積為35平方米(含35平方米)、五級地段每戶最低安置建築面積為40平方米(含40平方米)。
第十二條 被拆遷人(不包括出租房屋的產權所有人)如因居住面積小、人口多,依據《細則》實行價值標准房屋調換或面積標准房屋調換後居住仍有困難的,本區增設人均保底面積的安置方案,具體規定如下:
(一)保底面積安置標准:人均安置不足16平方米建築面積的,可照顧安置至人均16平方米建築面積。
(二)保底面積安置地段:一、二、三、四級以外地段。
(三)保底面積收費標准:按照《細則》第三十九條和本辦法第十條實施面積標准房屋調換安置後,增加的面積在人均16平方米建築面積以內的,按安置房平均市場單價10%收取補足保底面積的購房款。
(四)保底面積安置的人口計算:
1.從未接受任何方式的實物或貨幣住房分配並於拆遷公告頒布之日三年前遷入的常住戶口,計入安置人口。
2.父母在拆遷范圍內並符合安置條件,無戶籍且未滿16周歲的子女,計入安置人口。
3.有戶籍但未滿16周歲,且父母在滬另有住房的,不計入安置人口。
第十三條 選擇面積標准房屋調換安置方式或保底面積安置方案的,因房型規格因素或兩對以上平輩夫婦同居一室等原因確需分戶,且安置房的建築面積超過本規定第十條、第十一條規定安置面積的,超安置面積10平方米以內部分按安置房市場單價的10%支付購房款;超安置面積10平方米以上部分,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應當按照安置房的市場單價支付房款。
第十四條 拆遷廉租住房或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屬於孤老、孤殘、孤幼的,參照本規定第十一條、第十二條執行。
第十五條 拆遷人應准備部分四、五級地段的商業用房,對在被拆遷的非居住用房中經營,按《細則》規定應予補償安置,且在拆遷後確實需要繼續營業的個體工商戶,實行價值標准換房。
第十六條 凡被市認定為新一輪舊區改造的拆遷許可地塊,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在按照《細則》規定選擇貨幣安置方式的同時,可以在本區出資回購一套相應面積的商品住宅房,具體規定如下:
(一)被拆除房屋建築面積的計算標准依據市房地資源局的有關規定執行。
(二)拆遷人必須提供本區大於原拆除建築面積的商品住宅的兩套回購方案供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選擇。
(三)出資回購商品住宅房的面積,在原拆除建築面積以內的,銷售價格以該商品住宅市場銷售價的七折計算,面積在原拆除建築面積以外的,以該商品住宅的市場銷售價計算。回購房的市場銷售價格由開發單位向區物價部門申報備案,區房地局監督。
(四)被拆遷人應先用拆遷貨幣安置款抵扣出資回購的購房款,餘款可一次或分期支付。被拆遷人餘款一次性支付的,餘款部分購房人可享受九折優惠。
第十七條 拆除居住和非居住兼用的房屋,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選擇本區出資回購的,只能回購居住用房。
第十八條 拆遷執行政府規定租金標準的私有出租房屋的產權所有人、非居住房屋的被拆遷人和房屋承租人,其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方式按《細則》第三十八條規定執行,不享受本辦法第十五條的規定。
第十九條 拆遷人應向按期搬出被拆遷居住房屋並遷移出戶口的被拆遷人、房屋承租人發放搬遷獎勵費。獎勵費發放按戶計算:原建築面積25平方米以下(含25平方米)的獎勵費最低為6000元;原建築面積25至40平方米(含40平方米)的獎勵費最低為8000元;原建築面積超過40平方米的獎勵費最低為10000元。
搬遷獎勵期一般為拆遷公告頒布後60天內,可分為三期實施。
第二十條 拆遷人與被拆遷人達不成補償安置協議需要申請裁決的,拆遷人必須向有關部門通報基地拆遷進展情況和簽約情況,並提出申請裁決的理由。經有關部門審核同意後,方可受理拆遷人的裁決申請。
第二十一條 拆遷人申請裁決後,應確定一名基地負責人和一名聯絡員負責與區房地局聯系裁決事宜,及時送達材料,保持信息暢通,隨時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對准備實施強遷的居民,有關單位要事先作出預案,報區動遷管理辦公室。
第二十二條 拆遷人在獎勵期結束後的五天內,應將已簽訂的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書送交區房地局。在申請裁決時,應補交尚未送交的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議書。拆遷人應在完成拆遷工作後兩周內認真進行總結,並將總結報告和所有未交的房屋拆遷安置協議書一起上交區房地局。由區房地局在聽取有關部門意見後對基地的拆遷工作作出評價。
第二十三條 拆遷基地要根據檔案管理規定,建立房屋拆遷檔案,並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由上海市靜安區房屋土地管理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靜安區人民政府
E. 如何在上海街道辦事處申領生育保險
領取地點:符合享受生育保險待遇條件的生育婦女,可自生產或流產後直接到就近的各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享受生育保險待遇的申領手續(失業人員、參加農保的從業人員仍需到戶籍所在地的區、縣社保經辦機構辦理)。
領生育保險金需要攜帶的證件
符合享受生育保險待遇條件的生育婦女辦理申領手續時需在櫃台填寫《辦理生育保險申請表》並提供下列材料,均包括原件和復印件各1份:
(1) 本人身份證
(2) 夫妻雙方的結婚證
(3) 生育婦女夫妻雙方的戶口簿、結婚證或《獨生子女證》(原件及復印件)。
(4) 醫院出具」生育醫學證明」, 即出院小結, 上面註明順產還是難產
(5) 醫院出具寶寶 「出生證明」,全國統一的
(6) 活期儲蓄卡(女方實名制卡):浦發銀行、工商銀行、上海銀行、農業銀行、郵政儲匯。
(7) 經批准再生育的,另需提供市或者區、縣人口和計劃生育行政部門出具的生育批准書。
(8) 失業的生育婦女另需提供經失業保險機構審核的《勞動手冊》。
(9) 參加本市農村社會保險的生育婦女,另需提供本人農保帳戶所在地的區、縣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事業管理中心出具的《生育保險待遇申領表(農保)》。
(10) 非本市戶籍的生育婦女,另需提供戶籍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或者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出具的允許生育的證明。
(11)符合享受生育保險待遇條件的生育婦女生產或流產後可以委託他人辦理申領手續,被委託人另需提供本人的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和委託人的委託書。
申領手續中的具體操作問題說明:
1、申領者提供了夫妻雙方的戶口簿、結婚證,可以不需要提供《獨生子女證》。
2、提供了《獨生子女證》,前兩證就不需要再提供。
3、如果一方或雙方為單位集體戶口,不需要提供戶口簿,但需提供由戶籍所在地警署出具的戶籍證明。
4、男方為現役軍人,應提供相關的證明來替代其戶口簿。
5、外籍人員、外省市戶籍人員,不需要提供戶口簿。但須在申請表的相關欄目中填寫清楚。
6、計劃內生育第二胎的申領者,提供的「生育批准證明」,各中心核對後進行復印,原件應退還給申領者本人。
7、對於再婚、流產人員,應對其提供的材料進行仔細的審核,如提供的材料齊全,各中心應予以操作,如在審核中遇到疑難問題,可與區計生委取得
F. 上海市街道辦事處條例的介紹
《上抄海市街道辦事處條例》為襲地方性法規,是上海市為了加強本市街道辦事處的建設,發揮街道辦事處的作用,密切政府與群眾的聯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的條例,共有18條,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G. 上海市居住證管理辦法的具體內容
第一條(立法目的)
為了保障境內來滬人員的合法權益,規范人口服務和管理,提高政府服務水平,促進本市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適用范圍)
《上海市居住證》(以下簡稱《居住證》)的申辦、發放、使用以及積分管理等相關活動,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職責分工)
市發展改革委負責本辦法組織實施的綜合協調。公安部門負責居住登記及《居住證》證件等相關管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居住證》積分等相關管理。教育、衛生計生、工商、稅務、住房保障房屋管理、民政、經濟信息化等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與本辦法相關的服務和管理工作。各區(縣)人民政府負責本辦法在其行政區域內的具體組織實施工作。街道辦事處、鎮(鄉)人民政府設置的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受公安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的委託,具體承擔居住登記、《居住證》辦理工作。人才服務中心受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的委託,具體承擔《居住證》積分辦理工作。 第四條(居住登記)
境內來滬人員應當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到現居住地的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辦理居住登記;符合本辦法規定的,可以申請辦理《居住證》。
第五條(主要功能)
《居住證》具有下列主要功能:(一)作為《居住證》持有人(以下簡稱持證人)在本市居住的證明;(二)記錄持證人基本情況、居住地變動情況等人口管理所需的相關信息;(三)辦理和查詢個人積分,辦理衛生、計劃生育、社會保險、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個人相關事務。
第六條(載明內容)
《居住證》的載明內容包括姓名、性別、民族、公民身份號碼、近期照片、常住戶口所在地住址、居住地住址、簽發機關和簽注有效期限等。
第七條(簽注時限)
《居住證》每年簽注一次。 第八條(受理機構)
需要申請辦理《居住證》的,申請人可以到現居住地的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辦理。
第九條(申辦條件和材料)
申請辦理《居住證》的,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一)在本市合法穩定居住;(二)在本市合法穩定就業,參加本市職工社會保險滿6個月;或者因投靠具有本市戶籍親屬、就讀、進修等需要在本市居住6個月以上。申請人應當根據申辦條件提供相應的證明材料,並對申辦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第十條(受理與補齊)
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收到申辦材料後,對材料齊全的,應當出具受理憑證;對材料不齊全的,應當當場告知申請人補齊材料。
第十一條(材料移送)
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應當於出具受理憑證之日起2個工作日內,將申辦信息、申辦材料移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或者公安部門。
第十二條(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核定)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辦信息、申辦材料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按照就業管理相關規定進行核定。符合辦理條件的,通知制證;不符合辦理條件的,出具書面意見並說明理由,由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告知申請人。
第十三條(公安部門核定)
公安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辦信息、申辦材料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按照投靠、就讀管理相關規定進行核定。符合辦理條件的,通知制證;不符合辦理條件的,出具書面意見並說明理由,由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告知申請人。
第十四條(簽發、制證、領證)
《居住證》由市公安局統一簽發。對經核定符合辦理條件的,公安部門應當自收到制證通知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完成《居住證》製作,由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通知申請人領證。申請人收到通知後到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領證。《居住證》工本費的標准,由市財政部門、市價格行政主管部門核定。
第十五條(信息變更)
持證人的居住地住址、工作單位等信息發生變化的,應當在30日內持相關證明材料到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辦理信息變更手續。
第十六條(辦理簽注)
持證人應當在其《居住證》每屆滿1年前30日內,到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辦理簽注手續。持證人逾期未辦理簽注手續的,《居住證》使用功能中止;在60日內補辦簽注手續的,《居住證》使用功能恢復。
第十七條(掛失和補辦)
《居住證》遺失的,持證人應當及時到現居住地的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辦理掛失和補辦手續。
第十八條(轉辦常住戶口)
持證人申請辦理本市常住戶口的,按照《持有〈上海市居住證〉人員申辦本市常住戶口辦法》執行。
第十九條(注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有關部門認定後,由公安部門辦理《居住證》注銷手續:(一)持證人在申辦時提供虛假材料取得《居住證》的;(二)持證人情況發生變更且不符合《居住證》辦理要求的;(三)持證人超過60日未補辦簽注手續的;(四)持證人已轉辦本市常住戶口的;(五)其他應當注銷的情形。 第二十條(積分制度)
本市實行《居住證》積分制度。《居住證》積分制度是通過設置積分指標體系,對在本市合法穩定居住和合法穩定就業的持證人進行積分,將其個人情況和實際貢獻轉化為相應的分值。隨著持證人在本市居住年限、工作年限、繳納社會保險年限的增加和學歷、職稱等的提升,其分值相應累積。積分達到標准分值的,可以享受相應的公共服務待遇。
第二十一條(積分指標體系)
《居住證》積分指標體系包括年齡、教育背景、專業技術職稱和技能等級、在本市工作及繳納社會保險年限等基礎指標,並根據本市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人口服務管理需要,設置加分指標、減分指標、一票否決指標。各指標項目中根據不同情況劃分具體積分標准。《居住證》積分指標體系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會同市發展改革、教育、衛生計生、公安、工商、稅務、住房保障房屋管理、經濟信息化等部門編制,並報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居住證》積分指標體系應當通過政府網站等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二條(標准分值)標准分值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會同市發展改革、公安等部門擬定,並報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三條(積分指標體系和標准分值的調整)
《居住證》積分指標體系中的指標項目、積分標准以及標准分值,根據本市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人口服務管理需要進行動態調整。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會同市發展改革、教育、衛生計生、公安、工商、稅務、住房保障房屋管理、經濟信息化等部門對積分指標體系提出調整方案,經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向社會公布。
第二十四條(積分材料)
持證人申請積分的,應當根據《居住證》積分指標項目提供相應的證明材料,並對積分材料的真實性負責。
第二十五條(積分申請)
持證人申請積分的,委託其單位到人才服務中心辦理。
第二十六條(積分辦理)
人才服務中心收到積分材料後,對材料齊全的,應當出具受理憑證;對材料不齊全的,應當當場告知申請人補齊材料。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應當對積分材料進行審核。審核屬實的,應當在20個工作日內按照《居住證》積分指標體系進行積分,並告知申請人積分情況。
第二十七條(積分查詢)
持證人可以在網上或者持證到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人才服務中心查詢本人積分。 第二十八條(子女教育)
持證人可以為其同住子女申請在本市接受義務教育,由居住地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按照本市有關規定安排就讀。持證人的同住子女可以按照本市有關規定,在本市參加全日制普通中等職業學校自主招生考試、全日制高等職業學校自主招生考試。積分達到標准分值的持證人,其同住子女可以按照本市有關規定,在本市參加高中階段學校招生考試、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
第二十九條(社會保險)
持證人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參加本市社會保險的,享受相關待遇。積分達到標准分值的持證人,其配偶和同住子女可以按照本市有關規定參加本市社會保險,享受相關待遇。
第三十條(證照辦理)
持證人可以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在本市申領機動車駕駛證、辦理機動車注冊登記手續。持證人可以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在本市申請辦理普通護照、往來港澳通行證、往來台灣通行證及各類簽注。
第三十一條(住房)
持證人可以按照本市有關規定,申請本市公共租賃住房。持證人可以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在本市繳存和使用住房公積金。
第三十二條(基本公共衛生)
持證人的同住子女可以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在本市享受國家免疫規劃項目的預防接種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第三十三條(計劃生育)
持證人可以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在本市免費享受基本項目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
第三十四條(資格評定、考試和鑒定)
持證人可以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參加本市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定或者考試、職業(執業)資格考試、職業(執業)資格注冊登記;參加各類非學歷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和國家職業資格鑒定。
第三十五條(參加評選)
持證人可以參加本市有關評選表彰。
第三十六條(其他待遇)
持證人可以享受國家和本市規定的其他待遇。
第三十七條(待遇中止)
持證人積分低於標准分值的,中止享受相應的公共服務待遇。 第三十八條(政府服務)
有關行政機關以及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人才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應當按照職責,為境內來滬人員辦理《居住證》和積分、查詢相關信息、享受相關待遇等提供服務和方便,不得刁難、推諉、拖延。
第三十九條(信息保密)
有關行政機關以及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人才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對在《居住證》服務和管理工作中獲悉的境內來滬人員信息,應當予以保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泄露或者違法查詢、使用持證人信息。
第四十條(行政責任)
有關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上級主管部門或者所在單位依法給予警告或者記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記大過或者降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處分:(一)在辦理《居住證》和積分過程中,刁難申請人或者推諉、拖延的;(二)在辦理《居住證》和積分過程中或者為持證人查詢相關信息、提供相關待遇時,違法收取費用的;(三)在對申請人進行積分或者材料核定時,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四)泄露或者違法查詢、使用持證人信息的。
第四十一條(提供虛假材料的法律責任)
個人在申辦《居住證》、申請積分過程中偽造、變造或者使用偽造、變造證明材料的,由公安部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處罰;情節嚴重的,3年內不得申請積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單位在代辦積分申請過程中偽造、變造或者使用偽造、變造證明材料的,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處3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3年內不得代辦積分申請。對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由公安部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二條(法律救濟)
個人和單位認為相關行政機關在《居住證》服務和管理工作中的具體行政行為侵害其合法權益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持證人的單位無正當理由拒絕或者無法代辦積分申請的,持證人可以直接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申請,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責令單位改正或者直接受理。 第四十三條(過渡條款)
按照《引進人才實行〈上海市居住證〉制度暫行規定》、《上海市居住證暫行規定》已辦理的《居住證》,在原有效期內仍然有效。本辦法實施後,原《居住證》有效期期滿需要重新申辦以及申請積分的,按照本辦法有關規定辦理。
第四十四條(境外人員規定)
對在本市居住的外國人、無國籍人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以及台灣地區居民等的居住登記及證件管理,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五條(實施細則)
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等相關部門應當根據本辦法,制定相應的實施細則。
第四十六條(施行日期)
本辦法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2002年4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22號發布的《引進人才實行〈上海市居住證〉制度暫行規定》、2004年8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32號發布的《上海市居住證暫行規定》同時廢止。
H. 上海市街道辦事處為什麼要個人信息,有什麼危害嗎
如果真的是街道辦事處需要個人信息,那不會有什麼問題。
如果是假冒街道辦事處的來要個人信息,那就要當心了。
I. 上海市地名管理條例的內容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本市地名管理,適應城市建設、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根據國務院《地名管理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本市行政區域內地名的命名、使用、標志設置及其相關的管理活動。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地名包括:
(一)區、縣、鄉、鎮、街道、村等名稱;
(二)山丘、河流、湖泊、島嶼、礁、沙洲、灘塗、水道等名稱;
(三)開發區、區片、公共綠地、公共廣場、游覽地、農場、圍墾地等名稱;
(四)居住區、集住地、集鎮、自然村等名稱;
(五)城市道路,橋梁,隧道,地下鐵道和其他城市軌道交通的站、線,鐵路的站、線,公路,機場,港口,碼頭(含輪渡站),長途客運汽車站,貨運樞紐站等名稱;
(六)海塘、江堤名稱;
(七)建築物、構築物名稱;
(八)門弄號。
第四條
上海市地名委員會和區、縣地名委員會在同級人民政府領導下,審議決定地名工作的重大事項,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地名管理工作。
上海市地名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市地名辦)和區、縣地名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區、縣地名辦)依照本條例的規定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地名管理工作,並依照本條例的授權實施行政處罰。區、縣地名辦業務上受市地名辦領導。
第五條
市公安部門負責全市的門弄號管理工作,業務上受市地名辦指導。區、縣公安部門在市公安部門的領導下具體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門弄號管理工作。
本市有關行政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地名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和街道辦事處協助市和區、縣地名辦、公安部門監督檢查轄區內的地名工作。
第六條
地名管理應當從本市地名的歷史和現狀出發,保持地名的相對穩定,實現地名的標准化、規范化。
第二章
地名的命名
第七條
地名的命名應當遵循下列規定:
(一)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有利於人民團結;
(二)體現當地歷史、文化、地理或者經濟特徵,與城市規劃所確定的使用功能相適應;
(三)含義健康,符合社會道德風尚;
(四)禁止使用國家領導人的名字;
(五)用字准確規范,避免使用生僻字;
(六)一地一名,名實相符,使用方便;
(七)派生地名與主地名相協調。
第八條
村、集鎮、鄉管河流的名稱,在本區、縣范圍內不得重名或者同音。
農場內的同類地名,在本農場范圍內不得重名或者同音。
其他同類地名,在全市范圍內不得重名或者同音。
第九條
建築物應當按照路名編門弄號。門弄號應當按照規定的距離順序編排,相鄰建築物的間距超過規定標準的,應當預留備用的門弄號。
門弄號的編排不得無序跳號、同號。
第十條
區、縣行政區劃名稱,由市民政部門徵求市地名辦意見後向市人民政府申報。市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國務院審批。
鄉、鎮行政區劃及街道名稱,由市民政部門徵求市地名辦意見後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村的名稱,由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向區、縣民政部門申報。區、縣民政部門徵求區、縣地名辦意見後報區、縣人民政府審批。
第十一條
跨省、市的河流、湖泊名稱,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徵求市地名辦意見後向市人民政府申報。市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國務院審批。
湖泊和市、區、縣管河流名稱,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向市地名辦申報。市地名辦審核後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鄉管河流名稱,由區、縣水行政主管部門向區、縣地名辦申報。區、縣地名辦審核後報區、縣人民政府審批。
山丘、島嶼、礁名稱,由區、縣人民政府向市地名辦申報。市地名辦審核後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水道和沙洲、灘塗名稱,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向市地名辦申報。市地名辦審核後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第十二條
市級開發區名稱,由開發區主管部門徵求市地名辦意見後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區、縣級開發區名稱,由開發區主管部門向區、縣地名辦申報。區、縣地名辦審核後報區、縣人民政府審批。
農場名稱,由市農場主管部門向市地名辦申報。市地名辦審核後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圍墾地名稱,由圍墾單位向區、縣地名辦申報。區、縣地名辦審核後報區、縣人民政府審批。
市屬公共綠地、公共廣場、游覽地名稱,由主管部門報市地名辦審批。區屬或者縣屬公共綠地、公共廣場、游覽地名稱,由主管部門報區、縣地名辦審批。
第十三條
居住區名稱由建設單位向區、縣地名辦申報。區、縣地名辦審核後報市地名辦審批。
集住地、集鎮名稱,由街道辦事處或者鄉、鎮人民政府報區、縣地名辦審批。
第十四條
主幹道以上城市道路及其橋梁名稱,由市市政工程主管部門向市地名辦申報。市地名辦審核後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幹道以下城市道路及其橋梁名稱,由主管部門向區、縣地名辦申報。區、縣地名辦審核後報市地名辦審批,其中跨區、縣的,由市市政工程主管部門報市地名辦審批。
除本條第一款、第二款以外的橋梁名稱,由主管部門向同級地名辦申報。市或者區、縣地名辦審核後報同級人民政府審批。
隧道,地下鐵道和其他城市軌道交通的站、線名稱,由主管部門向市地名辦申報。市地名辦審核後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市管河流上的碼頭(含輪渡站)名稱,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報市地名辦審批。區、縣管河流上的碼頭(含輪渡站)名稱由區、縣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報區、縣地名辦審批。
長途客運汽車站、貨運樞紐站名稱,由主管部門報市地名辦審批。
第十五條
鐵路的站、線名稱,由鐵路主管部門徵求市地名辦意見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國務院鐵道主管部門審批。
機場名稱,由民航主管部門徵求市地名辦意見,經市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國務院民航主管部門審批。
港口名稱,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門徵求市地名辦意見後報市人民政府審批。
第十六條
跨省、市公路名稱,由市市政工程主管部門徵求市地名辦意見後向市人民政府申報。市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依法報國務院交通主管部門審批。
除前款以外的縣級以上公路名稱,由市市政工程主管部門徵求市地名辦意見後確定。
鄉、鎮公路名稱,由區、縣市政工程主管部門徵求區、縣地名辦意見後確定,其中跨區、縣的,由有關區、縣市政工程主管部門報市市政工程主管部門,市市政工程主管部門徵求市地名辦意見後確定。
第十七條
海塘、江堤名稱,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門報市地名辦審批。
第十八條
建築物、構築物需要使用名稱的,由產權所有人報區、縣地名辦審批。
第十九條
門弄號由房屋建設單位或者產權所有人向公安派出機構申請。公安派出機構編號後報區、縣公安部門審批,其中跨區、縣的城市道路和公路兩側的建築物門弄號,由區、縣公安部門報市公安部門審批。
第二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更名:
(一)因區劃調整,需要變更區、縣、鄉、鎮、街道、村等名稱的;
(二)因道路走向發生變化,需要變更路名的;
(三)因產權所有人提出申請,需要變更建築物、構築物名稱的;
(四)因路名變更、路型變化或者道路延伸,需要變更門弄號的;
(五)經市人民政府或者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批准變更地名的。
不符合本條例第七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四)項規定的,市或者區、縣地名辦應當發出地名更名通知書。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應當自收到通知書之日起三個月內辦理更名手續。
地名更名的申報、審批程序按照本章規定的地名申報、審批程序進行,其中門弄號變更的申請,由道路建設單位或者區、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
第二十一條
因自然變化消失的地名,由區、縣地名辦報市地名辦注銷;因區劃調整、城市建設而消失的地名,由主管部門或者建設單位報區、縣地名辦注銷,區、縣地名辦報市地名辦備案。
被注銷的地名一般不再用作新的同類地名。
第二十二條
地名命名、更名和注銷的申報人應當如實填寫地名申報表,並提交有關的證明文件和資料,不得作虛假、不實的申報。
第二十三條
本條例第三條第(五)項所列地名的申報人應當在申領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前辦理地名申報手續。
第二十四條
本市地名審批部門應當自受理地名申報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審批決定;由市人民政府審批的,應當在六十日內作出決定。逾期不作出決定的視為同意。
市和區、縣公安部門應當自受理門弄號申請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審批決定。
本市的地名審批部門應當自審批之日起十五日內將審批的地名文件抄送市地名辦備案。
第二十五條
本條例實施前已經使用的地名,由市地名辦匯編入地名錄的,視為依照本條例批準的地名。
第三章
地名的使用
第二十六條
除門弄號外,依法批准命名、更名和注銷的地名,市或者區、縣地名辦應當自批准或者注銷之日起三個月內通過報紙向社會公布,費用由申報人承擔。
第二十七條
地名應當按照國家語言文字管理機構公布的規范漢字書寫,其中門弄號應當同時用阿拉伯數字書寫。
地名的羅馬字母拼寫,應當符合國家公布的《漢語拼音方案》和《中國地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
第二十八條
公告、文件、證件、地圖、地理教科書、地名志、地名詞典、房地產廣告必須使用依法批準的地名。但歷史上使用的地名除外。
第二十九條
涉及建築物、構築物名稱的,下列行政管理部門審批有關證件時,應當查驗地名批准文件;無地名批准文件的,不予辦理有關手續:
(一)規劃管理部門審批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二)房地產管理部門審批商品房預售許可證;
(三)住宅建設管理部門審批新建住宅交付使用許可證。
第三十條
市和區、縣地名辦應當建立地名資料管理制度,保持地名資料的完整,提供查詢服務。
第四章
地名標志的設置
第三十一條
下列地名應當設置地名標志:
(一)本條例第三條第(五)項所列的名稱;
(二)居住區名稱;
(三)集鎮名稱;
(四)門弄號。
前款規定以外的地名,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和環境條件設置地名標志。
第三十二條
地名標志的設置人按照下列規定確定:
(一)本條例第三條第(五)項所列名稱標志的設置人,為建設單位或者有關主管部門;
(二)居住區名稱標志的設置人,為建設單位或者街道辦事處;
(三)集鎮名稱標志的設置人,為鄉、鎮人民政府;
(四)門弄號牌的設置人,為房屋建設單位或者產權所有人。因路名變更、路型變化或者道路延伸而更換的門弄號牌,由道路建設單位或者市和區、縣人民政府負責設置。
第三十三條
下列地名標志應當在規定的位置設置:
(一)居住區名稱的標志,在居住區與主要城市道路和公路連接的出入口設置;
(二)集鎮名稱的標志,在主要城市道路和公路經過或者毗鄰集鎮的邊緣處設置;
(三)路名標志,在城市道路和公路的起止點及交叉處設置,相鄰交叉處距離較長的,在中間增設路名標志。
前款規定以外的地名標志,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和環境條件,在適當、明顯的位置設置。
第三十四條
本條例第三條第(五)項、第(八)項所列地名的標志應當在建設工程交付使用前設置。
居住區名稱標志應當在按規劃要求完成全部建設內容前設置。
本條例第三條第(五)項、第(八)項所列地名更名的,應當由地名標志的設置人自收到地名批准文件之日起三個月內,更換地名標志。
第三十五條
地名標志的設置人應當使用統一樣式的路名標志和門弄號牌。
公路的路名標志,按照國家規定的樣式製作。
城市道路的路名標志樣式,由市市政工程主管部門會同市地名辦確定。
本市門弄號牌的樣式,由市公安部門會同市地名辦確定。
第三十六條
地名標志的設置人應當保持地名標志的清晰和完好,發現損壞或者字跡殘缺不全的,應當予以更新。
第三十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地名標志的義務,禁止下列行為:
(一)塗改、玷污地名標志;
(二)遮擋、覆蓋地名標志;
(三)擅自移動、拆除地名標志;
(四)損壞地名標志的其他行為。
需要移動或者拆除地名標志的,應當與地名標志的設置人協商一致,經有關主管部門或者區、縣地名辦同意並承擔相應的補償費用後,方可實施。
第五章
法律責任
第三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有關規定的,按照下列規定處理:
(一)擅自命名、更名門弄號以外的地名,或者未作如實申報的,由市或者區、縣地名辦責令限期改正。其中,擅自命名、更名開發區、建築物、構築物名稱,或者未作如實申報,逾期未改正的,處以三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二)擅自確定、更改門弄號的,由市或者區、縣公安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以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罰款。
(三)擅自移動、拆除門弄號牌,或者影響正常使用,或者造成損壞的,由市或者區、縣公安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以警告或者五十元以下的罰款。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賠償。
(四)擅自移動、拆除門弄號牌以外的地名標志,或者影響正常使用,或者造成損壞的,由市或者區、縣地名辦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以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的罰款。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賠償。
(五)應當更名的建築物、構築物名稱,逾期不辦理更名手續的,由市或者區、縣地名辦處以警告或者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罰款。
(六)違反第二十七條、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第三十五條第一款、第三十六條規定的,由市或者區、縣地名辦責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市或者區、縣地名辦可以代為改正,並由地名標志的設置人承擔由此發生的一切費用。
第三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越權審批或者違法審批地名的,由上級主管部門責令糾正或者予以撤銷;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四十條
地名管理和審批部門的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四十一條
當事人對地名管理和審批部門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復議條例》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的規定,申請復議或者提起訴訟,其中對市或者區、縣地名辦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市或者區、縣人民政府申請復議。
當事人對具體行政行為逾期不申請復議,不提起訴訟,又不履行的,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市或者區、縣地名辦或者公安部門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六章
附 則
第四十二條
本條例下列用語的含義:
(一)水道,指長江口船舶航行的通道,如吳淞口航道、寶山水道、新橋通道等;
(二)區片,指有一定范圍但無明確界線的地域,如外灘、曹家渡、打浦橋等;
(三)集住地,指由原來的農村自然村演變而成,有一定范圍且門牌用同一名稱編號的市區居住地,如靜安區的康家橋、普陀區的陸家宅東村等。
第四十三條
本條例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J. 街道辦事處有些什麼職能
基本職能是:
(一)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市、區關於街道工作方面的指示,制訂具體的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
(二)指導、搞好轄區內居委會的工作,支持、幫助居民委員會加強思想、組織、制度建設,向上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及時反映居民的意見、建議和要求。
(三)抓好社區文化建設,開展文明街道、文明單位,文明小區建設活動,組織居民開展經常性的文化、娛樂、體育活動。
(四)負責街道的人民調解、治安保衛工作,加強對違法青少年的幫教轉化,保護老人、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
(五)協助有關部門做好轄區擁軍優屬、優撫安置、社會救濟、殯葬改革、殘疾人就業等工作;積極開展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和社區教育工作。
(六)會同有關部門做好轄區內常住和流動人口的管理及計劃生育工作,完成區下達的各項計劃生育指標任務。
(七)協助武裝部門做好轄區民兵訓練和公民服兵役工作。
(八)負責在轄區開展普法教育工作,做好民事調解,開展法律咨詢、服務等工作,維護居民的合法權益,搞好轄區內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工作。
(九)負責本轄區的城市管理工作,發動群眾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綠化、美化、凈化城市環境,協助有關部門做好環境衛生、環境保護工作。
(十)負責本轄區的綜合執法工作,維護轄區的良好秩序。
(十一)負責研究轄區經濟發展的規劃,協助有關部門抓好安全生產工作。
(十二)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轄區內的三防、搶險救災、安全生產檢查、居民遷移等工作。
(十三)承辦區委、區政府交辦的其他工作。
主要負責的事情在職責里介紹了,如果在它管轄范圍內發生了些糾紛,或者有什麼意見建議都可以找街道辦事處。
擴展資料
轉變職能
一要支持政企政事分開。街道辦事處要與自辦企業在人、財、物等方面徹底脫鉤;要向企業放權,不直接干預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使街道轄區企業真正成為市場經濟主體;要停止向企業收管理費和攤派經費。要實行政事分開,把應由社會辦的事轉移給社會或中介組織,按「小政府、大社會」的改革要求,把街道辦事處建成精幹、高效的行政管理機關。
二要明確工作重點。為保證城市社會經濟生活正常進行,要把著力點轉到社會、經濟綜合管理和服務上來,使轄區內社會秩序良好,環境整潔優美,生活安全方便,經濟發展,事業興旺發達。
三是建立「小機構、大服務」體系。應由社會辦的事情設立服務性的或中介性的機構去辦;有農業任務的街道可健全農業服務機構;順應城市建設高速發展的形勢,興辦各種直接為城市生產和居民服務的第三產業;鼓勵全民、集體、個體和外資一起上,興辦各種類型的街居事業、企業,繁榮街道經濟,壯大街道財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