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規規章備案條例
㈠ 地方性法規制定後報什麼備案
1、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三十日內內依照下列規容定報有關機關備案;
2、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報國務院備案;
3、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4、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備案;
㈡ 根據憲法的規定,地方性法規制定後報什麼備案
地方性法規按法律規定,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國務院備案。
國務院部門規章,由本部門報國務院備案;幾個部門聯合制定的規章,由主辦部門負責報國務院備案。
地方人民政府規章,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統一報國務院備案。
地方性法規按《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地方性法規備案工作的通知》的規定報國務院備案。
(2)法規規章備案條例擴展閱讀:
法規、規章經審查發現的問題,分別按下列規定處理:
(一)地方性法規同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由國務院提出處理意見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處理;
(二)地方性法規同國務院部門規章之間有矛盾的,由國務院提出處理意見提請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處理;
(三)規章同法律、行政法規相違背的,由國務院予以撤銷、改變或者責令改正;
(四)地方人民政府規章同國務院部門規章之間或者國務院部門規章相互之間有矛盾的,由國務院法制局進行協調;經協調不能取得一致意見的,由國務院法制局提出意見,報國務院決定;
(五)規章在制定程序及技術上的問題,由國務院法制局提出處理意見,並轉告原報機關處理。
規章的原報機關在接到本條第三項、第四項和第五項的有關處理決定或者意見的三十日內,應將處理結果報國務院法制局。
㈢ 什麼叫做法律備案
部分: 國務院部門法制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法制機構,具體負責本部門、本地方的規章備案工作。這所有解釋的都必須依附 第337號《法規規章備案條例》
㈣ 國家行政機關有沒有進行法規備案審查的職能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國家行政機關裡面最高的就是國務院了,其他的行政機關都屬版於國務院權管理的下級,下級怎麼可能有權力審查上級機關制定的行政法規?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它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行政權力,履行行政職責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八十九條第一款明確規定,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可以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㈤ 行政法規公布後多少日報請備案
按照2001年12月14日國務院令第337號發布的《法規規章備案條例》的規定,地方性法規、經濟特區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公布後,應當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內,報送備案
㈥ 求解法的備案制度。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等如何確定他的備案機關,有什麼規律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五章第九十八條以及國務院《法規規章備案條例》第三條規定,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三十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
1、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2、地方性法規、自治州和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國務院備案;
3、部門規章由國務院部門報國務院備案,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部門聯合制定的規章,由主辦的部門報國務院備案;
4、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備案;
5、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規章由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備案,同時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備案;
6、經濟特區法規由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國務院備案。
(6)法規規章備案條例擴展閱讀:
備案制度是指依照法定程序報送有關機關備案,對符合法定條件的,有關機關應當予以登記的法律性要求。報送規章備案,應當提交備案報告、規章文本和說明,並按照規定的格式裝訂成冊,一式十份。
具備條件的,應當同時報送規章的電子文本;不符合規定的,不予備案登記。制定主體符合規定但報備格式不符合規定的,暫緩辦理備案登記。暫緩辦理備案登記的,由國務院法制機構通知制定機關補充報送備案或者重新報送備案;補充或者重新報送備案符合規定的,予以備案登記。
國務院法制機構對報送國務院備案的法規、規章,就下列事項進行審查:
1、是否超越許可權;
2、下位法是否違反上位法的規定;
3、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或者不同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是否應當改變或者撤銷一方的或者雙方的規定;
4、規章的規定是否適當;
5、是否違背法定程序。
㈦ 什麼叫備案是行政法中的
<<立法法>>第89條:第八十九條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三十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
(一)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三)自治州、自治縣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
(四)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報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備案;
(五)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應當報授權決定規定的機關備案。
《法規規章備案條例》第3條: 法規、規章公布後,應當自公布之日起30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送備案:
(一)地方性法規、自治州和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國務院備案;
(二)部門規章由國務院部門報國務院備案,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部門聯合制定的規章,由主辦的部門報國務院備案;
(三)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備案;
(四)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規章由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報國務院備案,同時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備案;
(五)經濟特區法規由經濟特區所在地的省、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國務院備案。
如「較大的市」制定的規章要報:1、省(自治區)、市人大常委會 2、國務院、省(自治區)政府
㈧ 什麼是備案登記制
備案是相對於審批而言的一種管理方式。國外中的國際貨運代理企業有相似的備案介紹,它由審批轉變為備案,從政策上更加開放,商務部通過國際貨運代理企業信息管理平台,收集國際貨運代理行業的信息數據,構成了行業管理的基礎。
備案制度是指依照法定程序報送有關機關備案,對符合法定條件的,有關機關應當予以登記的法律性要求。但在實踐中,對這一規定的理解存在不同的認識,甚至產生了不少的歧義,那麼它的法律意義在
一、備案登記的審查意義
備案登記是備案審查制度的基礎性環節。根據《法規規章備案條例》,在備案登記階段應對報備文件的報備時限、報備格式、制定主體、制定程序等進行審查,對符合登記要求的予以登記,對不符合登記要求的,視不同情況予以不同處理。
(一)對報備時限的審查。規章應當自公布之日起30日內,由法制機構依照立法法和《法規規章備案條例》的規定向有關機關備案。對於不報送規章備案或者不按時報送規章備案的,由國務院法制機構通知制定機關,限期報送;逾期仍不報送的,給予通報,並責令限期改正。當前,由於電子備案工作尚未正式全面開展,靠紙質文本報送備案受制於郵寄、接收等因素較多,往往會使報備的及時性受到一定影響。
(二)對報備格式的審查。報送規章備案,應當提交備案報告、規章文本和說明,並按照規定的格式裝訂成冊,一式十份;具備條件的,應當同時報送規章的電子文本;不符合規定的,不予備案登記。制定主體符合規定但報備格式不符合規定的,暫緩辦理備案登記。暫緩辦理備案登記的,由國務院法制機構通知制定機關補充報送備案或者重新報送備案;補充或者重新報送備案符合規定的,予以備案登記。
(三)對制定主體的審查。部門規章,是指國務院各部、各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職權范圍內依照《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制定的規章。地方政府規章,是指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依照《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制定的規章。涉及國務院兩個以上部門職權范圍的事項,制定行政法規條件尚不成熟,需要制定規章的,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聯合制定規章,單獨制定的規章無效。如果不是上述主體制定的,則不屬於規章,不予登記。需要注意的是,實踐中依法具有行政管理職權的某些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如電監會、銀監會、保監會等也享有規章制定權。
(四)對制定程序的審查。規章一般應當經過立項、起草、審查、決定、公布等程序。對規章制定程序的審查一般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規章的名稱的審查。規章一般稱「規定」、「辦法」,但不得稱「條例」。如用「通知」、「復函」、「通報」等作為規章名稱則屬於不規范名稱。二是對規章的公開參與、協調性的審查。規章送審稿涉及重大問題的,法制機構應當召開由有關單位、專家參加的座談會、論證會,聽取意見,研究論證。有關機構或者部門對規章送審稿涉及的主要措施、管理體制、許可權分工等問題有不同意見的,法制機構應當進行協調,達成一致意見。這是從保障規章的民主正當性和行政一體性提出的要求,最終將有利於規章的順利施行。三是對規章的發布程式的審查。公布規章的命令應當載明該規章的制定機關、序號、規章名稱、通過日期、施行日期、部門首長或者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署名以及公布日期。部門聯合規章由聯合制定的部門首長共同署名公布。四是對規章施行日期的審查。除涉及國家安全、外匯匯率、貨幣政策的確定以及公布後不立即施行將有礙規章施行可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外,規章應當自公布之日起30日後施行。違反法定程序制定的規章無效,不予登記。
二、備案登記的法律責任意義
關於規章備案登記的法律責任,目前我國法律法規少有規定。對於備案義務機關而言,根據《法規規章備案條例》,不報送規章備案或者不按時報送規章備案的,由國務院法制機構通知制定機關,限期報送;逾期仍不報送的,給予通報,並責令限期改正。但這只是對備案審查的最低要求———「報備」,作出了對制定機關的法律責任規定,至於其他不予登記情形以及主要負責人是否需要負責則未規定。特別是對上級備案機關而言,備案登記是否會產生相應法律責任,由誰來追究,備案登記與司法審查的關系等尚有待進一步的研究。
作者系國務院法制辦政府法制協調司幹部
㈨ 法律、法規、規章,條例哪些是需要由國務院備案的
法律、法規無需國務院備案。部門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章、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規章、經濟特區法規要國務院備案。
㈩ 法律法規報批准和備案的區別
法律效力從法理上說,立法主體的權力位階順序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省級人民代表大會——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省會市的人民代表大會——省會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較大市的人民代表大會——較大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國務院的部委——省級人民政府——省會市的人民政府——較大市的人民政府。以此為標准,我國法律位階的一般關系就很容易確定了,即:憲法——基本法律——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省級人大的法規——省級人大常委會的法規——省會市人大的法規——省會市人大常委會的法規——較大市人大的法規——較大市人大常委會的法規);行政規章(部委規章——省級政府規章——省會市政府規章——較大市政府規章)。但部門規章與省級地方政府規章之間效力又如何?
關於備案制度《立法法》第八十九條: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應當在公布後的三十日內依照下列規定報有關機關備案:行政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自治州、自治縣制定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國務院備案;部門規章和地方政府規章報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規章應當同時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應當同時報省、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人民政府備案;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應當報授權決定規定的機關備案。
關於下位法報上位法的制定機關備案的制度,有三原則:1.各級人大不接受備案2.全國人大常委不接受規章的備案3.報請批準的規范性文件由批准機關報其他上位法制定機關備案根據上面那個圖以省級規章為例:省級規章上位法有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省級法規,由於憲法是人民制定的,無法備案,各級人大不接受備案,全國人大常委不接受規章備案,剩下的只有國務院和省級人大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