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勞動法規

勞動法規

發布時間: 2020-12-18 23:42:39

㈠ 勞動合同方面的法律法規

一樓基本上已說得很清楚了,補充一下;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於本單位相同版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權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並不得低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准。這是法律規定,也就是《勞動合同法》的第二十條規定的,所以試用應當有工資,

㈡ 勞動保障法規包括哪些法律和規定

1、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1994年7月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2007年8月3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2007年12月29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1992年4月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1996年5月1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

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1978年6月2日)。

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1978年6月2日)。

2、行政法

國務院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1981年3月14日)。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1988年7月21日)。

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1989年9月30日)。

國務院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1995年3月25日)。

失業保險條例(1999年1月22日)。

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1999年1月22日)。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1999年9月28日)。

禁止使用童工規定(2002年10月1日)。

工傷保險條例(2003年4月27日)。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2004年11月1日)。

殘疾人就業條例(2007年2月5日)。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2007年12月14日)。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2007年12月14日)。

3、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

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1997年7月16日)。

國務院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1998年12月14日)。

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2005年10月28日)。

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就業再就業工作的通知(2005年11月4日)。

國務院關於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2005年12月3日)。

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2006年1月31日)。

國務院關於在全國建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2007年7月1日)。

國務院關於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2007年7月10日)。

國務院關於做好促進就業工作的通知(2008年2月3日)。

勞動保障部和財政部關於實行國家公務員醫療補助的意見(2000年5月20日)。

衛生部、財政部和農業部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2003年1月16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配偶隨軍未就業期間社會保險暫行辦法(2003年12月25日)。

勞動保障部關於做好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2006年4月10日)。

4、養老保險

企業年金試行辦法(2004年1月6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制止和糾正違反國家規定辦理企業職工提前退休有關問題的通知(1999年3月9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2001年12月22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關於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有關問題的通知(2007年1月18日)。

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管理暫行辦法(1997年12月22日)。

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試行)(1992年1月3日)。

5、醫療保險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零售葯店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4月26日)。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5月11日)。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用葯范圍管理暫行辦法(1999年5月12日)。

關於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管理的意見(1999年6月30日)。

關於確定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設施范圍和支付標準的意見(1999年6月30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服務管理的意見(2007年10月10日)。

財政部?勞動保障部關於企業補充醫療保險有關問題的通知(2002年5月21日)。

一至六級殘疾軍人醫療保障辦法(2005年12月21日)。

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2007年7月6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妥善解決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有關問題的指導意見(2002年9月16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城鎮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指導意見(2003年5月26日)。

(2)勞動法規擴展閱讀:

勞動保障法主要由以保障勞動者實現勞動權和勞動關系正常運行的社會條件,或者說實現勞動保障社會化為基本職能的各項法律制度所構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力市場的歧視現象是不可能自動消除的,需要運用政府機制和法律機制加以約束。因此,在許多西方國家,建立了反歧視工資的法律和制度,主要的有「民權法」和「公平付薪法」。在各國反歧視工資法的規定中,包括如下內容:

在法律中明確規定,任何僱主凡因種族、膚色、宗教、性別或原有國籍不同而拒絕僱用和解僱某人,或者在就業報酬、條件、期限和待遇方面對某人進行歧視等,都是違法行為。

對就業和勞動報酬上的歧視行為,國家鼓勵對違法僱主及其某一組織的歧視行為提出訴訟。

就主要的受歧視群體制定專門的法律保護。例如,各國對就業中的種族和性別歧視制定了法律規定,如,一些國家的法律保護黑人和有色人種有平等的就業和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許多國家對女性就業提供專門的法律保護。

主要內容是通過法律規定,對使用相同技術、並在相同條件下工作的工人支付不同的工資收入是非法的,「相同的工作」指的是,具有同等的工作技能、努力程度和工作責任感。

㈢ 企業用工方面的法律法規大全

企業用工方面的法律法規大全和企業用工有密切聯系的無非三部法律:
1,《勞動法》
勞動法(labour law),是調整勞動關系以及與勞動關系密切聯系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總稱。它是資本主義發展到一定階段而產生的法律部門;它是從民法中分離出來的法律部門;是一種獨立的法律部門。這些法律條文規管工會、僱主及雇員的關系,並保障各方面的權利及義務。
我國的勞動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於1995年1月1日起施行。(最新立法為2008年的《勞動合同法》,需配合使用)
2,《勞動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是為了完善勞動合同制度,明確勞動合同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發展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而制定的法律(參見該法第一條)。2007年6月29日由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勞動合同法共分8章98條,包括:總則、勞動合同的訂立、勞動合同的履行和變更、勞動合同的解除和終止、特別規定、監督檢查、法律責任和附則。勞動合同法是規范勞動關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屬於社會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及相關配套法規和規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於2007年12月29日通過,現予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㈣ 按國家勞動法規的,五險是怎麼交的

《勞動法》第七十二條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回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答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社會保險法》第五十八條第一款規定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住房公積金條例》
第十五條 單位錄用職工的,應當自錄用之日起30日內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繳存登記,並持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審核文件,到受委託銀行辦理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的設立或者轉移手續。
單位與職工終止勞動關系的,單位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30日內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變更登記,並持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審核文件,到受委託銀行辦理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轉移或者封存手續。

㈤ 勞動用工法律法規都有哪些

你確定所有勞動用工法律法規都要嗎?好吧,都給你,希望你喜歡。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法條釋義

處理舉報勞動違法行為規定

對《關於如何理解無效勞動合同有關問題的請示》的復函

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

法定退休年齡的規定

非法用工單位傷亡人員一次性賠償辦法

工資集體協商實行辦法

關於「三八」國際婦女節放假工資如何支付問題的通知

關於〈勞動法〉若干條文的說明

關於《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有關問題的復函

關於出境定居的歸僑眷職工享受一次性離職費問題的復函

關於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

關於對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問題的復函

關於對事實勞動關系解除是否應該支付經濟補償金問題的復函

關於對用人單位無理阻擾勞動保障監察檢查行為實施行政處罰問題的復函

關於非全日制用工若干問題的意見

關於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

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

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

關於加強建設等行業農民工勞動合同管理的通知

關於勞動爭議仲裁幾個問題的通知

關於勞務派遣的最新規定

關於企業職工流動若干問題的通知

關於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

關於人民法院對經勞動爭議仲裁裁決的糾紛准予撤訴或駁回起訴後勞動爭議仲裁裁決從何時起生效的解釋

關於實施《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若干規定

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

關於試用期內解除勞動合同處理依據問題的復函

關於印發《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有關問題的補充規定》的通知

關於印發《關於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的通知

關於印發《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問題解答》的通知

關於印發<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關於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

關於職工工作時間有關問題的復函

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關於職工因崗位變更與企業發生爭議等有關問題的復函

關於轉發《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關於<關於請解決勞動監察決定強制執行問題的函>的答復》的通知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14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

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

集體合同規定

禁止使用童工規定

就業服務與就業管理規定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

勞動部辦公廳對《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請示》的復函(1997)

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對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問題的復函

勞動部辦公廳關於勞動合同期限問題的復函

勞動部關於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有關問題的復函

勞動部關於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對再婚職工婚假問題的復函

勞動行政處罰若干規定

勞動仲裁委員會組織規則

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勞務派遣暫行規定

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暫行規定

女職工保健工作規定

女職工禁忌勞動范圍的規定

女職工勞動保護規定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

企業民主管理規定

企業職工帶薪年休假實施辦法

企業職工檔案管理工作規定

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

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2011)

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做好勞務派遣暫行規定貫徹實施工作的通知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

使用有毒物品作業場所勞動保護條例

台灣和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就業管理規定

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

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行政處罰辦法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

未成年工特別保護規定

信訪條例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

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2011)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新)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

最低工資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

㈥ 勞動人事法律法規大全

《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就業專促進法》、《社會保險法屬》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等等。

㈦ 國家勞動法怎麼規定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

第三十七條規定對實行計件工作的勞動者,用人單位應當根據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的工時制度合理確定其勞動定額和計件報酬標准。

第三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條規定企業因生產特點不能實行本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經勞動行政部門批准,可以實行其他工作和休息辦法。

第四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

第四十二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長工作時間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限制:

(一)發生自然災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脅勞動者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需要緊急處理的;

(二)生產設備、交通運輸線路、公共設施發生故障,影響生產和公眾利益,必須及時搶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不得違反本法規定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

如果加班領導賴掉,可以去勞動監察大隊進行投訴,有糾紛的也可以去勞動仲裁部門提出投訴。

(7)勞動法規擴展閱讀:

案例:國慶7天全加班涉嫌違反勞動法

今年國慶的放假安排是9月29日至30日上兩天班,10月1日至7日連休7天。其中10月1日、10月2日、10月3日為法定節假日。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指出,按照《北京市工資支付規定》(2003年北京市政府142令)第14條和第44條的有關規定。

本市用人單位在10月1日、2日、3日期間安排勞動者加班,就應當按照不低於日或者小時工資基數的300%支付加班工資;10月4日、5日、6日、7日期間安排勞動者加班,應當安排其同等時間的補休,不能安排補休的,按照不低於日或者小時工資基數的200%支付加班工資。

而對於「日或者小時工資基數」如何確定,市人力社保局強調有三個原則:首先應按照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者本人工資標准確定;其次是勞動合同沒有約定的,按照集體合同約定的加班工資基數以及休假期間工資標准確定。

最後是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均未約定的,按照勞動者本人正常勞動應得的工資確定。依照上述原則確定的加班工資基數不得低於本市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

此外,企業在對勞動者月工資折算為日工資時,應當按照我國《關於職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時間和工資折算問題的通知》中規定的月計薪天數21.75天進行折算。

舉例來說,職工張某的月工資標准為5000元,如果單位安排該他在10月1日至3日期間加班1天,那他的加班工資就應該為:5000(元)÷21.75(天)×300%×1(天)=690(元),3天如全部加班,加班工資將達到2070元。

如果單位安排他在10月4日至7日加班1天且不能補休,他的加班工資應為:5000(元)÷21.75(天)×200%×1(天)=460(元),如果這4天全部加班,加班工資將達到1840元。

這樣算來,如果一個職工在國慶這7天一直加班,一天不休的話,可以拿到的加班費相當於17天的工資。而如果想達到日2000元的加班工資,如果是在前3天,那員工的月工資標准要達到1.45萬元以上;如果是後4天,月工資標准要達到21750元以上才行。

但是,對於7天全部加班的做法,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現行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延長工作時間,一般每日不得超過一小時。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長工作時間的,在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的條件下延長工作時間每日不得超過三小時,但是每月不得超過三十六小時,7天全部加班,涉嫌違反勞動法。

㈧ 勞動法律有哪些 勞動法律法規有哪些勞動合同法關於

我國《勞動法》及《復勞動制合同法》中規定了勞動合同應當具備以下條款:
(一)用人單位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
(二)勞動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證件號碼;
(三)勞動合同期限;
(四)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
(五)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
(六)勞動報酬;
(七)社會保險;
(八)勞動保護、勞動條件和職業危害防護;
(九)法律、法規規定應當納入勞動合同的其他事項

㈨ 勞動仲裁依據的法律法規都有什麼

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在我國,勞動仲裁是勞動爭議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必經程序。按照《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提起勞動仲裁的一方應在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一年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

(9)勞動法規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五條 因履行集體合同發生的勞動爭議,經協商解決不成的,工會可以依法申請仲裁;尚未建立工會的,由上級工會指導勞動者推舉產生的代表依法申請仲裁。

第六條 發生爭議的勞動者一方在十人以上,並有共同請求的,勞動者可以推舉三至五名代表人參加仲裁活動。

第七條 代表人參加仲裁的行為對其所代表的當事人發生效力,但代表人變更、放棄仲裁請求或者承認對方當事人的仲裁請求,進行和解,必須經被代表的當事人同意。

第八條 發生爭議的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以及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歇業,不能承擔相關責任的,依法將其出資人、開辦單位或主管部門作為共同當事人。

第九條 勞動者與個人承包經營者發生爭議,依法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的,應當將發包的組織和個人承包經營者作為當事人。

第十條 在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仲裁時效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一)一方當事人通過協商、申請調解等方式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的;

(二)一方當事人通過向有關部門投訴,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者申請支付令等方式請求權利救濟的;

(三)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的。

第十一條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勞動者的法定代理人未確定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

熱點內容
武漢招收法律碩士的大學 發布:2024-12-25 10:50:33 瀏覽:624
葯師管理與法規 發布:2024-12-25 10:37:36 瀏覽:248
經濟法13董事會 發布:2024-12-25 10:18:33 瀏覽:254
流氓律師電影 發布:2024-12-25 10:07:08 瀏覽:799
葯品貼牌需遵循法規 發布:2024-12-25 10:07:00 瀏覽:431
合同法自考真題題型 發布:2024-12-25 10:07:00 瀏覽:95
山東省衛生條例 發布:2024-12-25 09:38:17 瀏覽:390
提升中小企業公共法律服務有效性的策略 發布:2024-12-25 09:31:03 瀏覽:918
刑事自訴法院 發布:2024-12-25 09:03:14 瀏覽:281
局領導網上法律知識考試總結 發布:2024-12-25 08:57:18 瀏覽: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