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法規
❶ 農業灌溉機井保護有相關法律規定嗎這樣的機井受保護嗎
如果你們的機井存在安全隱患,你和政府都有權利和義務採取必要的回措施來排除所存答在的安全隱患!任何人未經有關部門許可不得擅自毀壞這口井,並都有責任來保護他!你做得很對,不過如果有人阻礙你施工1!最好向政府反映由政府出面解決!這也是政府的職能所在!
❷ 離家庭用飲水井多少米之外才能打灌溉用深水井有沒有法規
在不同的地方,水井不一樣,,一般田園水井是60-80M但在一些特殊的地方打60-80M雖然有水,但是回,水質不好。答有的水味道咸,有的甜。不適於灌溉,只能打到200-300米,比如甘肅有的地方,至於測量井的深度,一般打井的時候下了多少鋼繩,井就有多深,如當地人對地層熟悉,可以用你說的方法來判斷井深,但不太准確。
❸ 如何保護水資源
1,監護水源
據環境監測,全國每天約有1億噸污水直接排入水體。全國七大水系 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質受到污染。35個重點湖泊中,有17個被嚴重污染, 全國1/3的水體不適於灌溉。
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嚴重,50%以上城鎮 的水源不符合飲用水標准,40%的水源已不能飲用,南方城市總缺水量的 60%-70%是由於水源污染造成的。
2,一水多用
可以重復利用水資源,提高利用率,有助於節約用水。
3,慎用清潔劑
大多數洗滌劑都是化學產品,洗滌劑含量大的廢水大量排放到江河裡,會使水質惡化。
大量的含磷污水進入水源後,會引起水中藻類瘋長,使水體發生富營養化,水中含氧 量下降,水中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水體也由此成為死水、臭水。
4,增加森林面積涵養水源
森林有涵養、吸收水源、減少無效蒸發及調節小氣候的作用,具有節流意義。林區和林區邊緣有可能增加降水量,具有開源意義。
5,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
水庫可以蓄洪,也可以養殖水生動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體還可開辟旅遊。水力發電用過的水,可以用於灌溉。
渠系和田間滲漏的水,可以地下抽出利用,從地下抽出的水,還可以灌區下游重復抽出,重復利用。
6,調水工程
由於地理、氣候特點,地區間水的分配並不平衡。利用自然因素及人工改造,把豐水區的水調至缺水區,是解決水源不足,開辟新的經濟區的有效手段。
7,發展中水處理
污水回用技術。城市中部分工業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優質雜排水經處理凈化後,可以達到一定的水質標准,做為非飲用水使用在綠化、衛生用水等方面。
8,發展和推廣節水器具
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有便器水箱近4000萬套和大量的其它衛生器具,每年因馬桶水箱漏水損失水量上億立方米。
(3)灌溉法規擴展閱讀:
我國水資源形勢
我國就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海河、遼河、淮河、黃河、松花江、長江和珠江7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萬裏海疆形勢也不容樂觀,赤潮年年如期而至。在美麗的渤海灣,濁流迸濺,海面上漂浮的油污像一柄黑色火炬要燒毀海洋里的生命。
大量淡水資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資源只有南方水資源的1/4。除了缺水,水污染問題也較突出。根據2001年對我國七大水系斷面監測,達到三類水質可以進入自來水廠的最低要求的僅佔29。5%,而劣五類水質卻高達44%;
另外,我國淺層地下水資源污染比較普遍,全國淺層地下水大約有50%的地區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約一半城市市區的地下水污染比較嚴重。由於工業廢水的肆意排放,導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
❹ 請問農田水利設施被村委會賣給當地的企業,導致水澆地無法灌溉,國家對此有么有一些法律規定,我應該怎麼辦
水利設施屬於集體的話,那村委會私自倒賣,有可能構成侵佔,盜竊或貪污(詳情不清不好判斷),建議報警,當然估計當地派出所不會得罪村委會,你也可試試讓電視台來曝光
回答不周全的,請高手指正
❺ 水利信息怎麼寫
我國農業節水發展較早。為了提高農業用水效率,50~60年代我國就開展研究節水灌溉技術,70年代初重點對自流灌區土質渠道進行防滲襯砌;70年代中期開始,試驗推廣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80年代對機電泵站和機井灌區推行節水節能技術改造;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在北方井灌區推廣低壓管道輸水技術;從90年代開始,逐步實現工程技術、農業技術和管理技術的有機結合。
工業節水和城市生活節水工作開始於70年代末80年代初。隨著我國北方一些城市和地區出現供水形勢緊張局面,節水作為一種有效緩解措施得到廣泛重視和採用。
從中央到地方,目前都基本建有節水機構,普遍開展了節水宣傳,制定了一些節水管理法規,整個節水工作有了一定的基礎,取得了一定成績,萬元GDP用水量已從1980年的9820立方米降到1999年的680立方米。在生活節水方面,全國所有城市和絕大部分市鎮,都基本做到了計量安裝水表收費,基本取消了居民生活用水包費制,一些重要城市,如北京、天津等還出台了一些嚴格的定額管理措施,實行計劃用水,超計劃加價的辦法,減少浪費、提高用水效率。在工業節水方面,目前全國用水重復利用率普遍比80年代初提高了近40%;若以1983年為基準,一般工業用水僅按提高重復利用率一項計算,1997年年節水量就達317億立方米;工業節水使污水排放量大為減少,1998年縣以上工業總污水量就比1995年減少75億立方米,工業廢水排放量比1995年減少了51億立方米,比1990年減少78億立方米;1999年沿海城市利用海水量127億立方米。在農業節水方面,通過近些年在全國建設300個節水增產重點縣,209個高標准節水增效示範區,並對99個大型灌區及40個中型灌區進行以節水灌溉為中心的續建配套和更新改造,建設了一批國家級節水示範區;1999年底,全國節水灌溉工程面積達2.60億畝,其中噴、滴灌和微噴灌面積3400萬畝,管道輸水灌溉面積8600萬畝,渠道防滲面積1.4億畝;另外,推廣節水灌溉和坐水種等非工程節水面積2.24億畝;與1980年用水相比,因為畝均用水量下降,實現年節水量729億立方米。在節水產業發展方面,節水設備、具器研製、生產、銷售、推廣、服務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正逐漸形成規模,已成為我國的新興產業。
特別是去年國務院召開城市供水節水與水污染防治會議以後,國家相繼發布了幾項重要的節水政策:國務院關於加強城市供水節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國發〖2000〗36號);水利部、國家經貿委等6部委局發出關於加強工業節水工作的意見;國家計委出台改革水價促進節水的指導意見等,為節水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二、節水水平和節水效果
從宏觀上來說,節水效果主要反映在對用水總量和用水定額的影響以及對水資源供需平衡的作用方面:
1.節水延緩了總用水量的增長
我國用水主要在建國以後得到很大發展,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水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的加強,全國總用水量已從1949年的1031億立方米,發展到目前的5600億立方米左右,增加了4.5倍。其中1949~1957年年增長8.9%,1957~1965年年增長3.7%,1965~1980年年增長 3.3%,1980~1990年年增長2.0%,1990年以後緩慢波動增長,年增長1%左右。1980年後,國民經濟在基本保持8%左右的年增長率的情況下,全國人均用水量基本穩定在450立方米左右。
從分部門用水看,節水對農田灌溉用水量的影響最大,1949~1980年,全國農田灌溉用水量從956億立方米增加到3580億立方米,平均年遞增率為4.34%,而1980年後,雖然前期有一定增長,但後期逐漸趨於穩定,特別是"九五"期間,農田灌溉用水總量基本維持不變,而全國每年新增灌溉面積1200多萬畝,糧食從9330億斤提高到萬億斤,農、林、牧、魚、果、菜、茶全面增收。
2.節水使農業、工業用水定額減少,用水效率提高
1980年我國農田實灌面積61381萬畝,灌溉用水量3580億立方米,畝均灌水量583立方米。到1993年實灌面積64802萬畝,灌溉用水量3440億立方米,畝均灌水量為531立方米。與1980年相比,糧食總產增長42.4%,用水量卻下降3.9%,畝灌水量和噸糧用水量分別下降了8.9%和32.5%。1999年我國農田實灌面積73640萬畝,灌溉用水量3564億立方米,畝均灌水量484立方米,比1980年下降了99立方米,佔17.0%,年節水729億立方米,與1993年相比,畝實灌水量下降47立方米,年節水346億立方米。
據統計分析,工業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和採用其他節水措施,萬元產值新水量已從1980年的933立方米(含火電)下降到1999年的91立方米。全國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含鄉鎮工業)從1983年的18%,提高到1993年的45%,再提高到目前的55%,其中城市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不含火電)1997年達63%。
3.節水使全國水資源供需形勢保持了基本的穩定
根據1980年全國第一次水資源評價資料分析,全國遇中等乾旱年,缺水為389億立方米;1993年全國水中長期供求計劃資料分析,缺水量雖為225億立方米,但可供水量中有一定數量的地下水超采量和一部分超標污水直接用於灌溉,實際總缺水量300~400億立方米,缺水總量基本與1980年持平。
三、節水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的節水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仍然相距甚遠。從1980年到現在,我國總體缺水形勢未得到緩解,水資源質量總體呈惡化趨勢未得到控制。節水工作在總體上對緩解缺水和水環境惡化問題顯得乏力。
節水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為:
一是節水理論不夠清晰。我國節水的指導思想是什麼?必須認真研究。要針對我國水資源短缺的具體情況,形成建設我國節水防污型社會的理論,科學地指導節水工作。
二是節水目標不夠明確。我國水資源總量供需平衡定在什麼范圍?必須分子系統分析。全國總的節水目標應以流域和區域水資源的供需平衡為基礎,與開源相協調,對不同的流域、區域按照不同時期資源狀況和產業結構的調整進行目標分解,以指導不同地區和不同行業的節水工作。
三是規劃不夠系統。目前沒有全國節水的總體規劃,造成了一些節水目標不配套的混亂現象。由於城市和農村水資源管理的分割,工農業、城市生活用水的矛盾,對於節水問題還沒有系統分析。
四是工作重點不夠突出。從水的需求來看,生活和生產用水都在抓節水,但目前重點不夠突出。生產用水應以行業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定額為綱,逐步與國際接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生活,尤其是城市生活用水應向國際節水型國家看齊;生態用水也應該節水,主要是系統規劃,狠抓用水後的生態系統改善效益。
五是法律監督機制不夠健全。國家有關節水管理的法規,只有國務院轉發的建設部"城市節水管理規定",全面節水管理還沒有法律依據,監督力度更無從談起。
六是市場激勵機制不夠完善。目前提高水價已成為大勢所趨,但合理水價機制遠未形成,水價的提高必須適時、適度、適地,才能真正形成激勵機制,才能使節水形成產業,形成市場。國家和各級政府對農業節水有些投入,對工業和城鎮生活節水幾乎沒有投資渠道,獎優汰劣的政策尚未制定。
七是節水的科技進步不夠及時。節水的高新技術、節水的監測、管理和實施手段都很落後,與當前高新技術蓬勃發展,有益於水資源的高技術產業迅速形成的局面形成反差。
八是管理體制不夠集中有力。節水應該是地域、流域和行業提高用水總效率的統一體,應該有權威機構在統一的法規和政策指導下,互相配合、相互銜接、互為補充、優化配置,才能實現用水總效率的科學提高。而目前全國節水管理仍處於分割狀態,管理力度不夠。
上述問題中,最主要的是機制問題。節約用水涉及各行各業,千家萬戶,單靠政府行為,沒有市場推動,節水必然動力不足,行之不遠;單靠市場推動,沒有政府引導,節水也必然難見成效。強有力的政府推動和切實有效的廣大用水戶的積極自覺行動相結合,才可能開創我國節水工作的新局面。
四、節水潛力
我國用水效率較低,水資源配置還不太科學、合理。不論農業、工業,還是城鎮生活用水都存在嚴重的浪費現象,節水潛力很大。
1.現狀用水效率較低,相比先進國家節水潛力大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一直走的是粗放性利用資源的模式。表現在用水方面,即為普遍存在用水浪費和利用效率不高。1999年,我國萬元GDP用水量為68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是美國的8倍。具體到農業、工業、城鎮生活用水的情況是:
農業用水絕大部分為農田灌溉用水,主要由各類水利工程供水,形成分布於全國的大、中、小型灌區。據分析,全國灌區農業用水利用率只有40%左右,部分地區灌溉單位用水量偏高,仍存在大水漫灌現象,而發達國家農業用水利用率可達70%~80%。
全國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不到55%(含鄉鎮工業),而發達國家則為75%~85%,1999年全國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91立方米,萬元GDP用水量331立方米,是發達國家的5~10倍。
城鎮生活用水一是供水跑、冒、滴、漏現象相當嚴重,據分析,全國城市供水漏失率為9.1%,北方地區城市供水平均漏失率為7.4%~13.4%,有40%的特大城市供水漏失率達12%以上;二是節水器具、設施少,用水效率較低,如北方地區245個城市1997年人均家庭生活用水為123升/日,已接近挪威(130升/日)和德國(135升/日),並高於比利時(116升/日),而三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活條件遠高於我國,說明存在明顯的浪費。
因此,我國用水如能向先進發達國家看齊,即使達到國際平均水平,節水量也是非常巨大的。
2.節約傳統淡水資源措施較多,可因地制宜選擇
隨著傳統淡水資源(地表水、地下水)日趨緊張和科技手段不斷進步,國內外紛紛把節水目光轉向非傳統水源,我國在這方面有較大潛力:
一是污水處理回用是一條重要的節水途徑。當前,全國城市廢污水606億立方米,各城市陸續開始對居民生活用水徵收污水處理費,建設排水渠道的清污分流設施和污水處理廠,城市污水再生處理水平將會有較大提高。尤其是缺水地區的一些城市,正在全面規劃污水資源化的行動,城市清污排水設施和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將全面得到發展,城市污水處理率將會顯著提高,回用量將進一步增大。
二是利用海水替代一部分淡水是沿海地區節約淡水的一條重要措施。我國的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公里,沿海遍布城市、港口和島嶼,有利用海水的較好條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淡水資源供應緊張,海水淡化、直接利用海水替代沖廁、冷卻水等利用海水事業也得到一定的發展。1999年利用海水127億立方米。
三是微鹹水利用有一定前景。我國微鹹水面積分布很廣,數量很大。如華北平原含鹽量為2~5克/升的微鹹水就約有22億立方米。西北微鹹水分布面積也很廣。沿海城市地區微鹹水面積也不小,如天津范圍微鹹水面積就約達8000平方公里。鹹水體的大量存在不僅給土地帶來嚴重的鹽鹼化,影響作物產量,也使地下水長期處於飽和狀態,佔有地下庫容,不能調蓄,影響抗旱、防澇和治鹼。因此,對微鹹水不僅有一個利用問題,也有一個改造問題。在直接利用微鹹水抗旱方面,我國新疆、寧夏、甘肅、河南、河北等農村都有長期利用微鹹水澆地獲得一定高產的經驗。
四是雨水利用為乾旱缺水地區開辟了一條節水新路。由於世界性的水資源危機,許多國家,特別是處於半乾旱地區的國家和一些島嶼,對雨水利用給予高度重視。我國西北和華北部分地方的群眾大搞水窖、水窯等雨水集蓄工程,西南和中南等地方的群眾大搞水池、水櫃、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中西部十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目前共建成集雨水窖、水池、水櫃、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460多萬個,不僅解決了2300多萬人的飲水困難,而且為2200多萬畝農田抗旱提供了水源。
五、節水總體目標
1.總量控制目標
不同水平年節水力度總體上要與需水和開源相配合,協調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共同建立安全可靠的水資源供給與節水型經濟社會發展保障體系,達到區域水資源供需的基本平衡。根據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近期(至2005年)全國節水力度應使總用水量控制在6200億立方米左右,遠期(至2010年)全國節水力度應使總用水量控制在6700億立方米左右;其中,要求未來工業用水增長的一半靠節水解決,要求農業灌溉面積發展主要靠節水解決,要求生活用水發展控制在與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活條件相適應的用水標准內。與全國相應,各流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節水力度也要與開源協調,按供需平衡要求提出總量控制目標,並進一步把控制目標分解到地區和各用水部門。
2.主要發展目標
(1)農業節水:近期(至2005年),重點對大型灌區進行節水改造,建設節水增效示範項目和節水增效示範縣市;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億畝,使全國節水灌溉面積達到3.8億畝,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45,全國平均綜合畝均毛灌溉用水量較1999年減少20立方米左右。遠期(到2010年),在全國灌溉總用水量基本不增加的情況下,再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0億畝,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爭取提高到0.5。
(2)工業節水:重點行業是火力發電、化工、造紙、冶金、紡織、建材、食品等;規劃期內在工業增加值年增長10%左右的情況下,通過產業結構戰略調整和企業技術改造,取用水量的增長控制在每年1.2%。近期(至2005年),全國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含鄉鎮工業)由目前不到55%提高到60%,工業萬元產值取用水量下降到50立方米(不含火電);遠期(至2010年)全國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含鄉鎮工業)達到65%,間接冷卻水循環利用率達95%以上,工業萬元產值取用水量下降到30立方米。
(3)城鎮生活節水:重點是推廣節水器具和減少輸配水、用水環節的跑、冒、滴、漏。近期(至2005年),全國城鎮人均用水(含公共用水)控制在每天230升以內(1999年為227升),遠期(至2010年)控制在240升以內。要求到2005年城市新建民用建築全部使用節水器具,城市單位原有建築的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用水器具要全部更換為節水型器具,杜絕跑、冒、滴、漏;力爭到2010年對浪費水嚴重的用水器具(包括民用住宅)基本改造完畢,城市公共設施全部採用節水器具,空調冷卻用水的循環率達到96%。
(4)農村生活節水:重點推廣生活節水器具,近期(至2005年),全國農村人均綜合生活用水控制在每天105升左右(1999年為89升),遠期(至2010年)控制在127升以內。
(5)到2010年,應在全國建成健全的節水管理體系、法制體系和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節水運行機制和節水產業,全民節水意識普遍得到增強。4.8億畝農田節水灌溉工程達到《節水灌溉技術規范》要求,其他農田用水效率有較大提高;工業主要用水行業按節水型企業進行改造,達到節水目標;全國城鎮生活用水和服務業用水基本使用節水器具和設備;生態用水得到保證;建立用水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節水管理體制;水資源緊缺地區城市達到節水型標准,初步建成節水型社會。
六、政策措施
1.加強節水規劃的組織指導協調,明確部門規劃分工
國務院1998年頒布的部門"三定"方案,已明確有關部委在節水工作方面的分工職責。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要依據這些規定,加強節水規劃組織指導協調,會商有關部委,落實節水規劃的部門分工;同時在宏觀上對規劃目標提出要求,平衡協調,以保證能盡快啟動和編制出全國節水規劃。地方負責全面節水工作的部門,也應抓緊啟動和編制地方節水規劃。
2.各級節水規劃和年度計劃,都應列入同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各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中都應提出節水目標和指標。編制國民經濟的總體規劃、城市規劃和建設重大項目都必須考慮水資源條件,要附水資源和節約用水的專項規劃或論證,以水定規模,以水定產。在缺水地區要妥善布局城鎮建設,嚴格限制高耗水工業和農作物的發展,嚴禁引進高耗水、高污染工業項目。
3.健全節水法規體系,加強法制管理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盡快制定《全國節約用水管理條例》等法規。在法規中應明確提出有利於節水事業和節水產業發展的制度和政策。同時節水主管部門也應與有關部門會商,制定一些有利於促進節水發展的優惠規定,如經貿委、水利部等六部委有關文件規定,用於工業企業節水技術改造國產設備投資的40%,抵減當年新增所得稅;對於以廢水為原料生產的產品,減免所得稅五年。地方也應根據實際制定有關的節約用水管理規定。
4.增強全民節水意識,鼓勵群眾參與
充分利用一切宣傳形式,大力宣傳節約用水的方針、政策、法規和科學知識,增強全社會的節水意識。建立健全節水工作的社會監督體系,多形式、多層次組織社會公眾參與節水工作。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樹立節水光榮的社會風尚。
5.加強節水工作領導,嚴格監督管理
節水規劃、計劃規定的目標是硬任務,應列入各級政府任期目標,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應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實行全民節水。各級各部門都要健全節水管理機構,理順關系,明確職責分工,強化職能,明確措施和責任人,定期部署、協調、監督和檢查推動各部門、各行業的節水工作。應重點對高耗水、高污染行業進行監督和考核,將節水措施落在實處。
6.增加投入,逐步建立國家、地方、用水戶多元化,多渠道投資體系
有關部門應當在基本建設、技術改造資金及水利建設基金、城市建設三項費用中安排節水資金。企業特別是高耗水企業要增加節水技術改造資金的投入。
符合貸款條件,具有償還能力的節水項目,銀行應優先安排貸款,各級政府對農業節水項目貸款根據實際情況安排財政貼息。
國家和地方應根據"取之於水、用之於水"的原則,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建立國家和地方節水基金,實行節水補助金制度,用於支持節約用水技術改造、管理以及補助對節水工作作出重大貢獻的用水戶,並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和改革節水投入機制,建立節水投入多元化體系。
國家應建立穩定的節水科技發展基金,用於支持節水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開發和推廣工作。
7.建立節水型用水標准化體系,開展創建活動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應會同國務院標准化行政主管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制定有關節水的國家標准(含用水節水基礎標准,用水節水管理考核標准、設施與產品標准及節水技術規范等)。對已有的行業用水標准,應進行一次清理,並根據新制定的國家標准進行修訂。尚未制定行業標準的應盡快組織制定。
要建立兩套節水的指標體系,一套是水資源的宏觀控制指標體系,明確各行業、部門可使用的水資源量;一套是水資源的微觀定額指標體系,規定社會產品或工作量的單位用水量,從而使經濟社會發展的每個步驟都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符,建成節水型社會。
省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用水總量控制標准和單位產品用水定額(地方標准)。
制定節水標准應當做到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並不斷加以完善和改進。
開展"節水型"創建活動,國家和地方都應有計劃地組織建設一批節水示範工程,推動節水向縱深發展。
8.建立健全節水管理制度
加強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和取水許可"三同時""四到位"管理。新建、改建、擴建的工程建設項目在報送取水許可申請時,必須附具節水設施設計任務書和相應的節約用水措施,節水設施必須和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在取水許可審批和年檢時要求取用水戶做到用水計劃到位、節水目標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制度到位。
全面推行計劃用水制度。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會同有關供水部門,根據水資源統一規劃和水的供求計劃,編制供水計劃,報同級計劃主管部門批准,下達執行。實行區域和流域總量控制、定額供水。
建立用水統計制度。各級統計主管部門應把用水統計納入統計系列。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協同統計主管部門做好本轄區各行業的用水統計工作。
取水、用水設施都要安裝計量設施。計量設施必須符合國家技術標准。用水單位應當加強用水計量管理,健全用水統計基礎資料,按期上報。
發布節水技術改造投資導向目錄,用以推動用水器具生產企業及現有高耗水行業的節水技術改造。
強化用水節水設施和節水器具、設備生產質量的監管,實行節水產品標識制度。對工農業節水設備和生活節水產品推行節水標簽,對產品實行認證,銷售實行市場准入,清理整頓節水設備、器具的生產及疏通市場,擴大節水產品的市場份額。
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根據當地水資源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制定有利於節水工作的獎懲措施。
9.運用經濟手段,促進節水
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利用價格杠桿促進節約用水的要求,適時、適地、適度調整水價。盡快出台《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規范價格管理,按照補償成本、合理收益、公平負擔的原則,合理制定和調整水利工程供水價格。
根據《城市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和有關規定,合理調整城市供水價格,開征污水處理費,污水處理費徵收標准要逐步提高到補償合理成本和微利的水平。
農村供水水價要納入各級物價主管部門管理范圍,合理核定到農戶的最終水價,實行按用水量計量水費。
超定額用水實行累進加價;逐步實行容量水價和計量水價相結合的兩部制水價制度。對於浪費水資源行為,要按照水資源浪費的數量實行懲罰性水價。
建立健全水資源費徵收政策和辦法。加大水資源費徵收力度,逐步提高徵收標准。用經濟手段制約用戶隨意打井取水和濫用水資源。地下水自備水源的水資源費標准應高於公共供水系統水資源費標准,以控制地下水開采量。
實行地區差價的水價和水資源費政策。缺水地區的水價和水資源費應當高於其它地區。
通過試點,逐步開放水市場。取用水單位,在核定指標范圍節約的水量,其指標(含供水系統或取水指標)仍歸該取用水單位,經批准後可優先用於本單位擴大生產使用,也可實行有償轉讓。
10.依靠科技進步,推進節水
要不斷依靠科技進步研製、開發節水的新技術、新途徑、新產品,大力推廣現有節水新工藝新產品(含引進消化國外節水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產品)。
重點節水技術研究開發項目,應納入國家重點科學研究計劃。鼓勵成立節水高新技術研究中心。組織節水技術交流。
國家要制定節水技術政策,對落後的耗水過高的項目、產品、設備實施淘汰制度。
加強節水有關的重大科學問題與宏觀戰略的前期綜合研究,建立節水技術跟蹤、分類、評價信息系統。
努力提高節水管理、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要積極建設節水信息管理系統,建立和完善節水技術推廣和服務網路。
❻ 有什麼法規規范了灌溉渠道的保護辦法
。其基本組成包括:控制器、電磁閥,還可選配土壤水分感測器、降雨感測器及霜凍專感測器等設屬備。其中控制器是系統的核心。灌溉管理人員可根據需要將灌水開始時間、灌水延續時間、灌水周期等設置到控制器的程序當中,控制器既通過電纜向電磁閥發出信號,開啟或關閉灌溉系統。
控制器的種類很多,可分為機電式和混合電路式,交流電源式和直流電池操作式等。其容量有大有小,最小的控制器只控制單個電磁閥,而最大的控制器可控制上百個電磁
❼ 農村灌溉水渠與宅基地距離多遠,國家有規定嗎
國家對農村水利灌溉水渠是有補助d的。
近年來國家對農田水利基本設施建設投版入較大權,具體的比如「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就是為了改善灌排條件。當然國家的補助都是專款專用的,具體到縣里,縣里報計劃,要修繕哪些,然後國家根據上報來的數據進行撥款,每個地方的撥款也許不盡相同。治理農田水利基本設施是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