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自治條例
1. 單行條例與民族自治條例有什麼不同
單行條例是國務院根據法律,就某一特別事項的執法而作的行政法回規 民族自治條答例是在民族自治地方,由地方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在該地方有效的,其不得與法律和行政法規相抵觸,且需要報上一級直到全國人大批准 所以民族自治條例的效力在空間上顯然小,但要注意,只要是法律法規沒有規定的,其均可以作出規定,即其不一定合乎法律,但不得違反法律法規
2.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立法程序是怎樣的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大體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內 (1)條例的起容草。起草工作一般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或者人民政府負責。 (2)條例的審議。先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再提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 (3)條例的通過和批准。條例必須經過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正式表決,以全體代表過半數通過。自治區制定的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制定的條例,報省或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備案。 (4)條例的公布。可以由制定條例的民族區域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布,也可以由批准該條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或者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布。 修改、廢止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程序,參照上述程序。
3. 民族自治地方可制定自治條例和什麼條例
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都可以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一十六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3)民族自治條例擴展閱讀: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重要內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以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為基礎,建立相應的自治機關,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內部事務,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利。
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明確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分別建立各種民族自治機關。」後來,民族區域自治又明確載入歷次憲法,成為我國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
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中,自治區相當於省級行政單位,自治州是介於自治區與自治縣之間的民族區域,自治縣相當於縣級行政單位。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地位,原則上是依據各自治地方的地域大小和人口多少決定的。自治區與省同級,自治州與地級市同級,自治縣與縣同級。
4. 民族自治地方共制定自治條例133個內容有哪些
(1)行使立法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2)擁有對國家有關法律的變通執行權利。對於那些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的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可以結合當地的實際,上報上級國家機關批准,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
(3)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執行職務的時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條例的規定,使用當地一種或者幾種語言文字;同時使用幾種通用的語言文字執行職務的,可以以實行區域自治的民族的語言文字為主。
(4)培養幹部的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根據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採取各種措施從當地民族中大量培養各級幹部、各種科學技術、經營管理等專業人才和技術工人,並且要注意在少數民族婦女中培養各級幹部和各種專業技術人才。
(5)組建公安部隊的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照國家的軍事制度和當地的實際需要,經國務院批准,可以組織本地方維護社會治安的公安部隊。
(6)自主發展經濟的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國家的指導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經濟建設事業;根據本地方的特點和需要,制定經濟建設的方針、政策和計劃;合理地調整生產關系,改革經濟管理體制;確定本地方內草場和森林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等等。
(7)進行貿易活動的權利。民族自治地方依照國家規定,可以開展對外經濟貿易活動,經國務院批准,可以開辟對外貿易口岸;與外國接壤的民族自治地方經國務院批准,開展邊境貿易。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對外經濟貿易活動中,在有些方面享受國家的優待。
(8)管理財政的權利。凡是依照國家財政體制屬於民族自治地方的財政收入,都應當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自主地安排使用。國家在財政上對民族自治地方給予照顧性安排,過去曾經規定:財政收入多於支出的,定額上繳,上繳數額可以一定幾年不變,增收部分自主安排;收入不敷支出的,由上級財政機關補助;在財政預算支出方面,民族自治地方設立的機動資金、預備費在預算中所佔比例高於一般地區;在執行財政預算過程中,自行安排使用收入的超收和支出的結余資金等,現在雖已有變化,但仍體現優惠性;在執行國家稅法的時候,對屬於地方財政收入的某些需要從稅收上加以照顧和鼓勵的,可以實行減稅或者免稅。
(9)自主發展文化教育的權利。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可以自主地發展民族教育,掃除文盲,舉辦各類學校,決定本地方的教育規劃、學校的設置、學制、辦學形式、教學內容、教學用語和招生辦法;可以為少數民族牧區和經濟困難、居住分散的少數民族山區,設立寄宿為主和助學金為主的公辦民族小學和民族中學。同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應該自主地發展具有民族形式和民族特點的文化藝術,積極推進本地方的科學、衛生、體育等事業的發展。此外,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同其他地方,包括國外,開展教育、科學技術、文化藝術、衛生、體育等方面的交流和協作。
5.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根據我國憲法規定,下列哪一機關不享有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制定權
民族自治地方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單行條例的只有自治區、州、縣的人民回代表大會,人大常委答會沒有制定權。
6.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是否可以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不能。
立法法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回化的特點,制定自答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見,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應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而不是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
7. 4. 我國民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是由哪個機關制定的
單行條例是民族自抄治地方的人襲民代表大會根據區域自治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制定的單項法規。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人大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8.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自治條例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憲法第四條第三款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根據憲法第一百一十六條的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都是地方立法行為,條例的法律地位相當於地方性法規,屬於地區性和局部性法規,其法律效力僅限於自治權管轄的范圍。
自治條例通常規定有關本地區實行的區域自治的基本組織原則、機構設置、自治機關的職權、工作制度及其他重大問題。自治條例是民族自治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綜合性的基本依據和活動准則。單行條例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根據區域自治的特點和實際需要制定的單項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六十六條第二款對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立法許可權作了特別規定,即「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但不得違背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不得對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規定以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專門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
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人大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
9.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法行使自治權,哪一機關不享有自治條例
民族自來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法行源使自治權。根據我國《憲法》規定,下列哪一機關不享有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制定權( A)
A.自治區人大常委會
B.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
C.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
D.自治縣人民代表大會
根據我國《憲法》第一百一十六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省或者自治區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後生效,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10. 關於自治區「既能自己制定地方性法規,又能制定自治條例」二者的區別。
單行條例與自治條例的區別主要是看自治機關是否針對某一方面的具體問題而制定的,如果是,就是自治條例;如果不是,而是自治機關規定有關本地區實行的區域自治的基本組織原則、機構設置、自治機關的職權、工作制度及其他重大問題,就是自治條例。二者的共同點均為自治地方人大制定,需要報上級人大批准才能生效。
單行條例、自治條例與地方性法規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都是地方人大制定,不得與法律相抵觸。但單行條例、自治條例不屬於地方性法規,我國《憲法》、《立法法》將此與地方性法規並列。
單行條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在自治權的范圍內,依法根據當地民族的特點,針對某一方面的具體問題而制定的法規。單行條例、自治條例可以依照當地民族的特點,對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作出變通規定,要報上級人大批准後才能生效(地方法規不需要報上級人大批准,只需報上級人大備案)。
地方法規是地方人大制定的,地方規章是地方政府制定的,地方法規比地方規章效力要高。
自治條例通常規定有關本地區實行的區域自治的基本組織原則、機構設置、自治機關的職權、工作制度及其他重大問題。自治條例是民族自治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綜合性的基本依據和活動准則。自治條例是指由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有關本地方實行區域自治的組織和活動原則、自治機關的構成和職權等內容的綜合性的規范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