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認現場法律法規
A. 看守所關37天之內如果有證據起訴要來指認犯罪現場嗎
在看守所關到第37天,意味著檢察機關已經批准逮捕。
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一條批准逮捕的條件如下:
對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採取取保候審尚不足以防止發生下列社會危險性的,應當予以逮捕:
「批准逮捕的條件如下:(1)可能實施新的犯罪的;(2)有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會秩序的現實危險的;(3)可能毀滅、偽造證據,干擾證人作證或者串供的;(4)可能對被害人、舉報人、控告人實施打擊報復的;(5)企圖自殺或者逃跑的。」
由此而論,該人已經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
公安機關對批准逮捕後的犯罪嫌疑人將繼續進行偵查,對於偵查終結並具備以下條件的案件移送審查起訴:
(1)犯罪事實清楚;
(2)證據確實、充分;
(3)犯罪的性質和罪名認定正確;
(4)法律手續完備;
(5)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在審查起訴環節,根據辦理案件需要,可能要求犯罪嫌疑人對犯罪現場進行指認。
所有這一切都圍繞刑事訴訟進行。
B. 帶手扣腳鐐指認現場一般是什麼罪
基本上是刑事犯罪中的重罪了,會有無期以上的徒刑了,有些是死刑。
C. 抓獲犯罪嫌疑人 為什麼還要讓他去指認犯罪現場
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二百四十九條規定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時候,偵查人員可以讓被害人、證人或者犯罪嫌疑人對與犯罪有關的物品、文件、屍體、場所或者犯罪嫌疑人進行辨認。
第二百五十條規定辨認應當在偵查人員的主持下進行。主持辨認的偵查人員不得少於2人。幾名辨認人對同一辨認對象進行辨認時,應當由辨認人個別進行。
第二百五十一條辨認時,應當將辨認對象混雜在特徵相類似的其他對象中,不得給辨認人任何暗示。辨認犯罪嫌疑人時,被辨認的人數不得少於7人;對犯罪嫌疑人照片進行辨認的,不得少於10人的照片;辨認物品時,混雜的同類物品不得少於5件。
對場所、屍體等特定辨認對象進行辨認,或者辨認人能夠准確描述物品獨有特徵的,陪襯物不受數量的限制。
第二百五十三條對辨認經過和結果,應當製作辨認筆錄,由偵查人員、辨認人、見證人簽名。必要時,應當對辨認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
(3)指認現場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案例:西安蓮湖區金店劫案告破嫌疑人指認現場
2015年4月3日,西安市蓮湖區一金店發生的一起持槍搶劫案業已告破,犯罪嫌疑人呂某(男、25歲、1990年9月出生,周至縣樓觀鎮人)於當日對其犯罪現場進行指認。
2015年4月3日20時45分許,西安市蓮湖區大興東路龍湖星悅薈商場一層老鳳祥金店發生一起持槍搶劫案,一名犯罪嫌疑人進入金店內,持一黑色手槍威脅店員,用羊角錘砸碎首飾陳列櫃台玻璃,搶走黃金項鏈二十餘條後逃離現場,初步估算損失價值達人民幣五萬余元。
事發後,西安警方成立專案組,進行摸排、布控、清查工作,經過連續長途追蹤,於4月6日上午14時許在上海警方的配合下,將犯罪嫌疑人呂某抓獲,9日將其從上海押解回西安。
目前,犯罪嫌疑人呂某對其持槍搶劫金店案的過程,供認不諱,涉案贓物及作案使用的模擬手槍等作案工具全部追回,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D. 刑事案件中什麼階段會讓犯罪嫌疑人指認現場如果指認現場是不是說明案件已經定性了
刑事案件中偵查階段會讓犯罪嫌疑人指認現場,目的就是固定、核實證據。指認現場說明案件事實已經認定了。
刑事案件一般分四個階段:受案立案階段、偵查階段、偵查終結階段、案件結案。
從立案開始就會初步定性,然後在偵查中根據調查的情況有可能更改,一般移送檢察院起訴時,這個定性就比較准確了,當然最終是什麼性質得看法院了。綜上所述,指認現場時一般是在偵查階段,指認現場時案件已經初步定性。
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公安部令第127號)第二百四十九條規定: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時候,偵查人員可以讓被害人、證人或者犯罪嫌疑人對與犯罪有關的物品、文件、屍體、場所或者犯罪嫌疑人進行辨認。
(4)指認現場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要確保監所安全和律師會見工作順利進行,維護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合法權益,根據《刑事訴訟法》、《看守所條例》、《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以及公安部、省公檢法司、市委政法有關規定的精神,結合我市看守所的實際情況,特對律師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作如下規定:
一、律師辦理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時,看守所應當查驗律師有效執業證、律師事務所介紹信、委託書或人民法院的指定辯護通知。
二、律師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應當2人,以便互相監督和確保安全;律師會見時至少1人為執業律師,其他隨同人如非執業律師,應是與會見律師同一單位並持有律師管理機關印發的證件的人員。
三、在偵查階段,對不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律師憑公安機關經辦單位開具《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通知》辦理會見。對涉及國家秘密的案件,憑公安機關經辦單位開具的《批准會見犯罪嫌疑人決定》辦理。
四、在審查起訴和審判階段,受聘律師可以直接由看守所安排與被告人會見,出示起訴意見書或起訴書和律師事務所介紹信辦理,不需經偵查、檢察或審判機關批准和安排;非律師職務的其他辯護人經檢察院和法院的具體辦案部門許可,也可以同在押犯罪嫌疑人會見。
E. 為什麼要犯人去指認殺人現場
犯罪嫌疑人指認犯罪現場的意義是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但這是一個可以有的程序,而並不是刑事訴訟中必要的程序。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六十五條第二款規定的案件事實包括:(二)實施犯罪行為的時間、地點、手段、後果以及其其他情形;那麼如果沒有其他證據證明指定地點是案件的犯罪現場的話,那麼就無法起訴。不過還好,按照《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二百四十九條 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時候,偵查人員可以讓被害人、證人或者犯罪嫌疑人對與犯罪有關的物品、文件、屍體、場所或者犯罪嫌疑人進行辨認。就是說,公安機關找到了犯罪現場可以叫犯罪嫌疑人去辨認,得到辨認筆錄。再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五十六條第七款的規定證明案件事實的材料,都是證據。證據包括:(七)勘驗、檢查、偵查實驗、搜查、查封、扣押、提取、辨認等筆錄;公安機關就可以拿著他的辨認筆錄去定案移送檢察機關了。
F. 為什麼罪犯指認現場家屬不能在場
偵查期限,即從立案到偵查終結向檢察院移送起訴的期限法律沒有作出硬性規定,但犯罪嫌疑人一旦被依法羈押,則羈押期限有時間規定。偵查羈押期限是指從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或逮捕到偵查終結之間的期限。刑事拘留期限一般是14日(公安機關拘留後的審查提請逮捕期限3日加可以延長的1—4日,檢察院審查是否批准逮捕期限7日),但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的,可以將刑事拘留期限延長至30日。偵查羈押期限一般不得超過兩個月,但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終結的案件可以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准延長1個月;對於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在前述時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者決定可以延長2個月;如果犯罪嫌疑人可能判處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按前述規定期限屆滿仍然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准或決定,可以再延長2個月。此外,對犯罪嫌疑人作精神鑒定的期間不計入羈押期限;在偵查期間,發現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重新計算偵查羈押期限;犯罪嫌疑人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偵查羈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計算,但是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也可以按犯罪嫌疑人自報的姓名移送至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的審查期限,已有朋友作了回答,不再累述。
G. 男子盜墓被砸躺擔架指認現場,據相關法律規定,盜墓所犯何罪
男子盜墓被砸躺擔架指認現,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他犯盜掘古墓葬罪判刑1年半。
現在,他犯盜掘古墓葬罪判刑1年半。他當庭表示不上訴,還要感恩民警對他的人性化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