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
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哪些規定保障了少數民族權益
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加速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風俗習慣的自由。
權利與義務
第三十三條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
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第三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第三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遊行、示威的自由。
第三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
⑵ 如何完善我國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法律制度
一、我國現行散居少數民族合法權益的保障機制
第二部分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版的 《選舉法》、《地權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也就保障雜居、散居的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作出了相應的規定。
第三部分是各省、直轄市地方人大制定的關於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的工作條例和規定。
⑶ 如何完善我國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法
完善我國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立法
一、 應當制定完善的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法律體系。
應盡快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法》,形成以《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法》為基本法、國務院行政法規和規章以及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相配套的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的法律體系。
《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法》應當借鑒地方散居少數民族立法的經驗,體例上應分別設專章規定散居少數民族的權利義務,並設立監督制度和制裁措施。而且,要做好立法統一工作,《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法》既要與《民族區域自治法》及《國務院實施〈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若干規定》相統一,也要與地方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相統一配套。
《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法》的內容應當即包括促使散居少數民族平等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衛生等方面的規定,還應又對散居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等方面權益的特殊保障措施。其中,以經濟發展為內容的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內容。對於一些涉及散居少數民族日常生活的事項,如清真食品的生產管理、散居少數民族就業管理、散居少數民族醫療等方面,可以在《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法》中作規定,也可以由地方制定專門的規章制度。
二、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立法應當注意以下幾方面:
1、以經濟發展為內容的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內容。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其根本特點就是資源配置的市場化和利益主體的多元化。不同的法律調整.往往會造成不同的經濟效益。在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法整體的立法規劃中.要突出經濟、財政、稅收、投資、融資等方面的自治權.把散居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權最大限度地動員起來.有力推動民族經濟的發展。
2、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立法應當突出特色。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法律制度最深刻的本質是對散居在非該民族的自治區域的少數民族的權益實行特殊保障。因此,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法應該具有明顯的特色,而不應是一般的民族自治條例或地方性法規和規章等。
3、人口較少民族權益保障是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立法的重要方面。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立法,應當充分考慮人口較少民族權益保障的特點和需求,把人口較少民族權益保障當作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立法的一個重要方面來看待[4]。
4、堅持以最小的立法成本實現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要做好立法統一工作和立法論證工作,避免立法的重復建設和無效立法。如上文所論及的關於涉及散居少數民族日常生活的事項的立法,是在《散居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法》中作規定,還是由地方制定專門的規章制度,具體要看哪一種立法更為有效和節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