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法規
⑴ 公務員考試,公共關系法律法規
《政府公共關系》自測練習
填空題型(每空1分)
1.公共關系主體傳播與溝通的媒介主要有大眾傳播媒介和人際交往媒介。
2. 塑造組織的良好形象 是公共關系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屬點,也是評價公共關系工作的實踐標准。
3.公共關系的基本特徵可以概括為:以美譽為目標,以真誠為信條, 以互惠為原則 ,以溝通為手段。
4.政府公共關系具有主體的 惟一性 和權威性。
5.政府公共關系的公眾具有 廣泛性和 復雜性 。
6.政府公共關系的目標具有 社會性 和 非贏利性 。
7.公共關系職業的創造人 艾維·李 在1905年發表了具有里程碑性質的《原則宣言》 ,全面地闡述了他的思想和宗旨。
8.使公共關系由一門職業活動變為一種科學理論,開了公共關系理論化、系統化先河的是 伯尼斯 。
9.1952年,卡特·利普和森特出版了權威性的公共關系著作《有效公共關系》,提出了 「雙向對稱」 的公共關系模式。
10.現代公共關系的操作模式強調戰略性 、整體性 和系列性
11.中國特色的政府公共關系概括地說,有以下六個方面的特徵:目的性、 服務性、 實踐性 、繼承性、和諧性和發展性。
12.建設中國特色政府公共關系的途徑之一是繼承傳統文化,主要需汲取傳統文化中的: 仁愛思想 、民本思想、 人和思想 、中庸思想 、和 信義思想
13.政府公共關系的任務主要是提高 提高美譽度 的問題,即樹立「創新、強干、務實、高效、廉潔」的政府形象。 14.公共關系人員的素質要求包括三方面:道德修養、職業素質 、和能力結構 。
14.按公眾對政府的態度,可以將政府公眾分為 順意公眾 、逆意公眾、和 獨立公眾 。
15.按公眾的發展過程,可以將政府公眾分為非公眾、潛在公眾、 知曉公眾和
行動公眾。
16.傳播一詞的含義至少應包括:(1)信息傳遞 。(2)信息的雙向交流 。(3)信息共享 。
17.公共關系的傳播側重於雙方利益關系 ;自始至終強調 情感交流 ;側重於信息溝通的非宣傳性傳播 。
18.政府公共關系傳播的模式是由「 五W傳播」模式和「 施拉姆傳播 」模式相互結合而成。 19.非語言符號媒介一般分為實物媒介和人體媒介兩種。
20.根據傳播效果四層次理論,公共關系傳播的一般性目的可以分為如下四種:(1) 引起公眾注意 ;(2) 誘發公眾的興趣(3) 得到公眾的肯定態度 ;(4) 促進公眾的支持行動 。
⑵ 什麼是電子商務立法中強制性規范立法不恰當
功能等同原則(functional equivalence)。該原則在《示範法》、《貿易法委員會國際商事仲裁示範法》第漆條和《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第一三條等諸多規范中都有體現,其基本含義為電子單證、票據或其他文件與傳統的紙面單證、票據或其他文件具有同等的功能時就應當肯定其法律效力並在法律上同等對待。按照貿易法委員會《電子商務示範法頒布指南》的說明,《示範法》依賴一種有時稱作「功能等同法」的新方法,這種方法立足於分析傳統的書面要求的目的和作用,以確定如何通過電子商務技術來達到這些目的或作用。應當注意到,關於所有上述書面文件的作用,電子記錄亦可提供如同書面文件同樣程度的安全。《示範法》只是挑出書面形式要求中的基本作用,以其作為標准,一旦數據電文達到這些標准,即可同起著相同作用的相應書面文件一樣,享受同等程度的法律認可。《示範法》第陸至吧條內含的功能等同法是針對「書面形式」、「簽名」和「原件」等概念的。我國《電子簽名法》也採用了功能等同法,如該法第四條規定:「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並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符合法律、法規要求的書面形式。」 二.媒介中立原則(media neutrality)。該原則也被稱為「媒介中性原則」,是指法律對於交易是採用紙質媒介還是採用電子媒介(或其他媒介)都應一視同仁,不因交易採用的媒介不同而區別對待或賦予不同的法律效力。按照《電子商務示範法頒布指南》的解釋,《示範法》採用的方法是,原則上規定它適用於任何手段生成、儲存或傳遞信息的各種實際情況。如限制《示範法》的適用范圍,將任何一種形式或手段排除在外,就會造成實際困難,違背真正「不注重任何手段」的規則的宗旨。然而,《示範法》注重的是「無紙」通信手段,除非《示範法》有明文規定,它無意改變有關用紙張進行傳遞的傳統規則。[四]在起草UECIC草案的過程中,工作組也認為,本著不偏重任何媒介的原則,對中國上交易採用的辦法不應有別於對紙面環境中同等情形所採用的辦法。[5] 媒介中立原則是與功能等同原則相聯系的原則。有觀點認為這兩個原則是相同的,即「對於基於紙質文件所進行的交易與基於電子通信方式所進行的交易應該平等對待,不應該對其中一個給予優勢而歧視另一個。」[陸]但也有觀點認為,功能相等原則不僅僅限於媒介上的區別而採納的原則,該原則貫穿在電子商務立法中的整個方面,包括合同的形式,簽名的方式和技術以及文件的完整性和認證性等等。「功能相等」是整個概念的核心,是解決問題的出發點{陸}.本文基本上贊同後一觀點,但同時認為「媒介中立原則」並非等同於或包含於「功能等同原則」,實際上,二者側重點並不相同。前者側重於確保不同媒介在立法上的中立性或平等性,而後者則強調通過「功能等同」方法解決傳統法律中的「書面形式」、「簽名」和「原件」等概念適用於電子商務時所產生的法律障礙。 三.技術中立原則(technology neutrality)。該原則也被稱為「技術中性原則」,是指法律對電子商務的技術手段一視同仁,不限定使用或不禁止使用何種技術,也不對特定技術在法律效力上進行區別對待。如我國《電子簽名法》規定「可靠的電子簽名與手寫簽名或者蓋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漆]這就是在立法上肯定電子簽名的效力,但在立法中對電子簽名及認證技術不作任何具體的規定或要求。國際貿易法委員會《電子商務示範法》也體現了此原則。貿易法委員會在起草UECIC過程中也曾說明「技術中性」還包括「媒介中性」,可以認為這是廣義上的「技術中性」,本文認為此種主張有一定理由,但技術並不同於媒介,如果將二者合並,可以稱之為「非歧視原則」。 四.最小程度原則(minimal principle)。該原則是指電子商務立法僅是為電子商務掃除現存的障礙,並非全面建立一個有關電子商務的新的系統性的法律,而是盡量在最小的程度上對電子商務訂立新的法律,盡可能將已經存在的法律適用到電子商務中。其原因在於:首先,雖然電子商務是一個嶄新的事務,但是對於現存的法律規則和原則進行適當的修改便可以適用於電子商務,沒有必要對於我們已經存在的法律體系進行根本重建或者創造一套全新的法律框架;其次,有關電子商務的技術還在不斷發展,最小程度原則可以對於新的技術保持足夠的靈活性,過於具體的規定可能會面臨過時的危險,而且可能會阻礙新的技術的發展;再次,最小程度原則可以在國際范圍內很快得到共識,成為共同的規則,從而解決跨國交易產生潛在的障礙和不確定性{陸}四四. 5.程序性原則(proceral principle)。該原則是與最小程度原則緊密聯系的一個原則。因為電子商務法的最小程度原則的要求,各國並不試圖制定一部系統的電子商務法律,而是盡力將已經存在的法律適用到電子商務中。電子商務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清除法律障礙或者明確關系,是如何將實體法適用到電子商務中的法律,這便是程序性原則的體現,即電子商務法更傾向於程序性而非實體性。《示範法》旨在提供必不可少的程序和原則,以有利於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使用現代技術記錄和傳遞信息……應當指出,《示範法》所考慮的記錄和傳遞信息的技術,除引起在實施條例中要解決的程序問題之外,還可能引起在《示範法》中不一定能找到答案而要在其他法律中尋求答案的一些法律問題{陸}四漆. 陸.協調性原則(harmonization principle)。該原則是指電子商務立法既要與現行立法相互協調,又要與國際立法相互協調,同時還應協調好電子商務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利益關系,如版權保護與合理使用、商標權與域名權之間的沖突等,尤其是要協調好電子商家與消費者之間的利益平衡關系{三}三二.一些學者主張的國際協調性原則應為協調性原則的其中一部分內容,該原則是指在制定電子商務法時應該更加註意電子商務的國際性特徵,立法時更應該注重促進電子商務法國際化{陸}5吧. 漆.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party autonomy)。其內在含義是:除了強制性的法律規范外,其餘條款均可由當事人自行協商制定。其實,《示範法》中的強行規范不僅數量上很少(僅有四條),而且其目的也僅在於消除傳統法律為電子商務發展所造成的障礙,為當事人在電子商務領域里充分行使其意思自治而創造條件。換言之,《示範法》的任意性條款,從正面確定權利,以鼓勵其意思自治;而強制性條款,則從反面摧毀傳統法律羈絆,使法律適應電子商務活動的特徵,更好地保障其自治意思的實現。可以說是一正一反,殊途同歸{一}三9. 吧.安全原則(safety principle)。電子商務必須以安全為其前提,它不僅需要技術上的安全措施,同時也離不開法律上的安全規范。安全性原則要求與電子商務有關的交易信息在傳輸、存儲、交換等整個過程不被丟失、泄露、竊聽、攔截、改變等,要求中國絡和信息應保持可靠性、可用性、保密性、完整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賴性{漆}. 9.開放原則(open principle)。該原則也被稱為開放、兼容原則,是指電子商務立法對所涉及的諸如電子商務、簽名(字)、認證、原件、書面形式、數據電文、信息系統等有關范疇應保持開放、中立的態度以適應電子商務不斷發展的客觀需要,而不能將其局限於某一特定的形態。目前的電子商務立法大多採取了開放原則,我國電子商務立法也應採取開放性原則,以適應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需要{三}三二一.如果說中立原則旨在實現公平價值,那麼開放、兼容原則反映的則是效率價值的要求{二}二陸一. 一0.鼓勵、促進與引導原則。通過立法鼓勵和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是各國電子商務立法的基本原則。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水平比較低,更應當通過立法鼓勵、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立法應從中國絡基礎設施建設、與電子商務相關的技術發展和技術標准、稅收、市場准人等方面鼓勵和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由於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水平和社會公眾對電子商務的認同程度較低,政府應更多地擔負起引導職責,從政策、法律上為電子商務創造良好、寬松的經營環境,引導企業和社會公眾積極參與電子商
⑶ 新聞學、傳播學和廣告學的區別和實質
1、培養方向不同:
新聞學專業培養的是具備系統的新聞理論知識與技能、寬廣的文化與科學知識,熟悉我國新聞、宣傳政策法規,能在新聞、出版與宣傳部門從事編輯、記者與管理等工作的新聞學高級專門人才。
傳播學專業培養有寬厚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礎,掌握傳播專業基本理論和技能,具有較強的國際交流和使用現代傳媒技術能力,富於創新精神和高度社會責任感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廣告學專業培養具備廣告學理論與技能、寬廣的文化與科學知識,能在新聞媒介廣告部門、廣告公司、市場調查及信息咨詢行業以及企事業單位從事廣告經營管理、廣告策劃創意和設計製作、市場營銷策劃及市場調查分析工作的廣告學高級專門人才。
2、主要課程不同:
廣告學主要課程:傳播學概論、廣告學概論、廣告策劃與創意、廣告史、廣告文案寫作、廣告經營與管理學、廣告媒體研究、廣告攝像與攝影、實用美術與廣告設計、電腦圖文設計等。
傳播學主幹課程:中外新聞傳播史、傳播學概論、新聞學概論、新聞采訪與寫作、輿論學、文藝美學、基礎攝影、影視導論、影視腳本創作、電視節目製作、
攝像技術與藝術、電視新聞與紀錄片、科教片編導創作、電視節目編輯、媒體動畫與製作、網路傳播與文化、多媒體應用技術、網路媒體設計、網頁設計與製作、廣告學通論、廣告視覺設計、媒介組織學、傳播學研究方法等。
新聞學主幹課程:新聞學概論、中國新聞事業史、外國新聞事業史、新聞采訪與寫作、新聞編輯與評論、馬列新聞論著選讀、基礎寫作、現代漢語基礎、
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讀、中國文化概論、大眾傳播學、新聞法規與新聞職業道德、新聞攝影、廣播電視學、新聞事業管理、廣告學、公共關系學等。
3、知識技能不同:
廣告學知識技能:掌握廣告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掌握現代廣告的策劃、創意、製作、發布的基本知識、具有市場調查與營銷的基本知識和進行市場分析的基本能力,能從事經濟貿易廣告的設計和製作;
熟悉有關廣告的政策法規;具有公共關系的基本知識和一定的公關能力;了解有關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管理科學、自然科學與技術科學的基本知識。
傳播學知識技能:掌握傳播學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掌握廣播電視節目策劃、廣告企劃製作、公關活動策劃與執行、媒體運營、新聞采訪、寫作、編輯、攝影等業務知識與技能。有調查研究和社會活動能力。了解中外傳播媒體工作現狀與發展趨勢。
新聞學知識技能:掌握新聞學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掌握新聞采訪、寫作、編輯、評論、攝影等業務知識與技能;具有調查研究和社會活動能力;了解新聞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中國新聞工作現狀與發展趨勢,了解外國新聞工作發展動態。
實質:
廣告學是從20世紀初開始出現的一門邊緣科學,是一門既含有社會科學,又含有自然科學性質和心理科學性質的綜合性的獨立學科。在對廣告學與經濟學、市場學、管理學、美學、心理學、公共關系學、文學藝術等的既聯系又獨立的分析中,可以勾畫出廣告學性質的輪廓。
傳播學研究體系的構建可以首先從它與其他相關學科的關繫上找到依據和坐標。因為,它的構建,同眾多相關學科對它的哺育和催動是分不開的。
新聞傳播活動之源可以追溯到人類社會活動之初,人類在社會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產生了相互間傳遞信息的需要,通過交流信息了解社會生活中發生的變化。當這種信息的交流越來越具有社會化特點的時候,新聞事業就產生了。
人類社會的發展越來越依賴信息的交流,新聞事業對人類社會就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新聞傳播活動從原始的口頭傳播到文字的手抄和印刷傳播、無線電廣播和電視廣播,已成為人類生存發展必不可少的社會生活條件。
⑷ 媒介管理與政策法規的關系是什麼它們與媒介理論的關系又是什麼
媒介管理也叫做媒抄介經營管理襲,講的是報刊,電視,雜志,報紙的如何經營獲利。而政策法規則指的是法律,其中設計到新聞方面的法規,是對新聞報道和記者做出法律的規范。
媒介理論講的是一些媒介傳播的理論,像什麼傳播理論,批判學派之類的,研究媒介傳播的效果,對人的影響。
⑸ 消費者有權利拒絕個性化廣告推薦嗎
消費者有權利拒絕個性化廣告推薦。
2020年12月16日,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發布了《APP廣告消費者權益保護評價報告(2020)》。《報告》提出,消費者反映強烈的APP廣告「關不掉」問題仍然突出。上海市消保委認為,消費者如果覺得APP廣告內容不適,應該有權利自主點擊關閉廣告。
上海市消保委表示,「賣廣告」是互聯網公司流量變現的最主要方式,去年中國互聯網廣告總收入超過了4300億元,年增長率18.2%,APP成為互聯網廣告主要的發布媒介。APP廣告多為「信息展示-點擊購買」閉環型廣告,消費者如果看了感興趣就能直接點擊鏈接下單購買,對消費者的知情權與公平交易權影響更大。
(5)媒介法規擴展閱讀
69.7%的廣告沒有「關閉鍵」:
數據顯示,在12000次抓取中,共發現APP內置SDK插件投放廣告行為4298次,占總數的36%。由大廣告交易平台推送的廣告數量呈上升趨勢,中小廣告交易平台呈持續下降趨勢。 同時,隨著法規政策出台與監管加強,有關彈窗干擾、強制推送、信息竊取和涉黃涉毒等問題廣告數量呈快速下降趨勢。
然而,消費者反映強烈的APP廣告「關不掉」問題,仍然突出。600款APP中,有58%出現廣告,其中有69.7%的廣告沒有「關閉鍵」,包括微信、汽車之家、快看視頻、36氪等。
⑹ 傳播學中,什麼是媒介規范媒介規范包括什麼類型
媒介規范是在特定的社會活動領域中圍繞著一定目標形成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比較穩內定和正式的社容會制度對大眾傳播的控制與規范,它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經濟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等。
媒介規范包括:1.媒介的內部控制。2.傳播媒介的自我規范。3.傳播政策與傳播法規。4.新聞倫理。5.客觀性原則與平衡性原則。6.把關人與影響傳播者把關人的因素。
⑺ 在維護民族團結方面,我國新聞傳播媒介應該如何從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方面約束自身
新聞是黨和國家的喉舌
應該維護的那個和國家的利益
同時應該真實性、及時性的反映新聞。
⑻ 新聞學主導性理論和傳播學媒介規范理論有什麼不同
傳播學中,媒介復規范是在特定的制社會活動領域中圍繞著一定目標形成的具有普遍意義的、比較穩定和正式的社會制度對大眾傳播的控制與規范,它包括政治法律制度、經濟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等等。
傳播學中媒介規范包括:
媒介的內部控制。
傳播媒介的自我規范。
傳播政策與傳播法規。
新聞倫理。
客觀性原則與平衡性原則。
把關人與影響傳播者把關人的因素。
⑼ 你認為當下的媒介環境中存在哪些突出的新聞倫理與法規問題
不讓當下的媒介環境中存在很多突出的新聞倫理和法規問
⑽ 如何從政策,法律和法規等方面調整現有的媒介規制體系
首先,要搭建科學合理的分層規制架構。我國現有的傳媒、電信產業規制架構是縱向分業的,各自有著不同的法律法規,規制內容大不相同,甚至在一定兩者之間實施嚴格的交叉禁入。即便已經在進行的電信和傳媒經營體制改革,也是以縱向推進為主。
其次,行政權力應適當「退位」。在進行媒介規制政策調整和優化的進程中,政府及傳媒相關主管部門應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世界媒介產業融合的大趨勢,適當地從規制格局中退位。在放鬆媒介管製成為大勢所趨的情況下,政府應是把握全局發展方向,而不能管得過細過死。
第三,考慮成立統一的媒介管理機構。目前,世界許多國家成立了融合的規制機構,有些國家或地區正在醞釀成立融合的規制機構。反觀我國的情況,現有的媒介規制政策仍是典型的多頭規制。因此,必須盡快改變這一狀況,成立統一的媒介規制機構,使其盡量擺脫行業利益的糾纏。
第四,加強對媒介基礎設施的法律規制。對現行通信法制和廣播電視法制有關傳輸服務的規制條款進行集約化整合,重點放在促進傳輸服務市場的公平競爭,保障傳輸服務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上,構築與此相適應的法律規制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