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越權法規

越權法規

發布時間: 2020-12-19 23:50:41

⑴ 關於法人越權的法律

合同法第五十條【表見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專立的合同,除相屬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以外,該代錶行為有效。
這里的不應理解為公司(企業)超越業務目的范圍或經營范圍,而應理解為超越的是公司(企業)章程賦予他的職權,但基於他是公司(企業)的法定代表人,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外,相對人有理由相信公司(企業)的法定代表人享有簽署合同的許可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10條規定,「當事人超越經營范圍訂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認定合同無效。但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規定的除外」 。

⑵ 行政復議中的種類越權和幅度越權

行政復議中的種類越權是指行政機構在權力的種類上超越了法律法規的授予的權力界限;幅度越權是指行政機構在幅度上超越了法律法規授予的權力界限。以派出所為例進行說明:

《治安管理處罰法》對派出所的授權范圍是「警告和500元以下的罰款」,因此一個區公安局的派出所做出行政行為存在以下兩種越權情況。

第一種是派出所以自己的名義做出罰款600元的決定,這既是幅度越權。

第二種是派出所以自己的名義做出拘留5天的決定,這就是種類越權。

幅度越權行政復議的被申請人是該派出所本身,復議機關是區公安局和區政府。

《行政復議法》第十五條第(二)項規定,(對政府工作部門依法設立的派出機構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以自己的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設立該派出機構的部門或者該部門的本級地方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也就是說,派出機構本身是復議被申請人。

種類越權行政復議的被申請人是區公安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十四條規定,行政機關設立的派出機構、內設機構或者其他組織,未經法律、法規授權,對外以自己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該行政機關為被申請人。


(2)越權法規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2017修正)》

第十五條

對本法第十二條、第十三條、第十四條規定以外的其他行政機關、組織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按照下列規定申請行政復議:

(一)對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設立的派出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設立該派出機關的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二)對政府工作部門依法設立的派出機構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規定,以自己的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設立該派出機構的部門或者該部門的本級地方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

(三)對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分別向直接管理該組織的地方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或者國務院部門申請行政復議;

(四)對兩個或者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以共同的名義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其共同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五)對被撤銷的行政機關在撤銷前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的上一級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的,申請人也可以向具體行政行為發生地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由接受申請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本法第十八條的規定辦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第二節被申請人

第十一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依照行政復議法和本條例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的,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被申請人。

第十二條

行政機關與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以共同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為共同被申請人。

行政機關與其他組織以共同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被申請人。

第十三條

下級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經上級行政機關批准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批准機關為被申請人。

第十四條

行政機關設立的派出機構、內設機構或者其他組織,未經法律、法規授權,對外以自己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該行政機關為被申請人。


參考資料:

網路-行政越權

⑶ 有關行政越權:

1.這種情形《行政訴訟法》及《解釋》均未有明確規定,但依據《行政訴訟法》第內二十五條第四款容的規定和法律原理,該情形下,委託機關仍為被告,這點沒問題。同時由於該行政行為並未逾越委託機關的許可權,行政行為相對人應當履行或申請公力救濟,這個情況不能作為法院確認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撤銷的情節。假如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也超越了委託機關的法定許可權而被法院撤銷,其法律後果(如行政賠償)也應由委託機關承擔,這點類似於民法中的表見代理(行政訴源於民訴,民訴法的基本原理和規定適用於行政訴),「代理」人的行為法律責任由本人承擔,但委託機關應當加強對受託組織監督。
2.你說的這種情況主要可能出現於行政處罰和行政許可中(出現概率極小),但你的表述不夠恰當。如《行政處罰法》第十六條、《行政許可法》第二十四條均有規定。這應當視為行政機關間委託,而非法律授權,均以授權機關為被告。
希望對你有用。

⑷ 越權行為的完善制度

中國《公 司法》第11條規定:「公司的經營范圍由公司章程規定,並依法登記。」「公司應當在登記的 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活動。」沒有明確董事、經理的越權行為的效力。不過,《合同法》第50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之外,該代錶行為有效。」這種規定,實際上相當於規定「表見代理」或 「表見代表」行為的效力。即對於代理人、代表人超越授權的行為,為了保護交易中的善意第三人,即使超越其許可權也認定為有效。有人據此認為,中國已廢除了越權行為原則。其實,國外有關公司或者法人越權行為的規定,都是在民法、商法或公司法即「人法」中做出規定,合同法不宜決定越權行為的效力。因此,我們只能說,關於越權行為的效力,中國現行法仍然沒有定論。在實務中,對於董事、經理超越章程規定的經營范圍實施的行為,中國司法機關的習慣做法就是判決無效並不得請求履行。
越權行為原則在中國立法上的這種不明確性是與中國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的,不利於維護公平合理的市場秩序,不利於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有鑒於此,中國公司法應明確擯棄公司越權行為絕對無效的觀點,採取越權行為相對無效的立法態度。具體來說,可以考慮對以下方面做出規定:
(一)公司及其董事、經理均負有依照章程確定的經營范圍從事經營的義務,如果其實施超越經營范圍的行為屬於法律法規禁止的事項,該行為無效。如果其越權行為不違反強行法,則可因股東大會的追認而使之有效。具體追認方式,可參照公司法的有關規定,由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決權的股東以書面方式為之,並應通知善意第三人。
(二)禁止反言與保護善意第三人原則。董事、經理與第三人從事交易行為時,第三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該行為為越權行為時,則雙方均不得以越權行為無效作為抗辯事由。但如果第三人為善意,即從事交易行為時不知道或者不應當知道該行為為越權行為,則第三人可行使撤銷權,該交易行為自撤銷之日起自始無效,第三人撤銷權應在股東大會追認的通知到達前行使。
(三)改變公司的目的性條款的表述模式。長期以來,中國公司常常使用「一業為主,兼營其它」作為其目的性條款。它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公司常常憑借這一條款從事「一業」以外的「其它」經營,因而公司越權行為大量發生,並常被越權之訴訟所困擾;二是公司章程未對「主業」與「從業」的關系作出說明。兩者的地位、效力如何?如主業未能實現,公司能否以「從業」為其「主業」開展經營?如果可以,是否應當修改章程,重新確立經營范圍?可見,傳統的目的性條款已不適應需要,必須加以修改。應當借鑒國外經驗,吸取多目的性條款與一般性條款的優點,以「列舉式+概括式」的模式為目的性條款。「列舉式」具體載明公司正在進行或將要進行的經營活動,表明其權利能力的確定性:「概括式」則對公司目的在列舉的基礎上作廣泛的規定,表明其權利能力的廣泛性。只有這樣,才能使公司活動既明確又不失靈活,更有效
地避免越權行為原則的適用。
(四)增強公司內部約束機制。加強股東的許可權,是防止公司陷於越權問題的關鍵所在。董事會作為公司的執行機關,享有廣泛的權利。公司越權行為主要是由公司董事實施的。因此,必須建立有效的約束機制,防止董事越權行為之發生。中國公司法應考慮增設以下制度,並對某些條款加以修改。
1。公司股東的請求權。因公司董事實施公司目的范圍以外的行為使公司可能遭受損失時,公司的股東為了公司的利益,可以請求董事停止其越權行為。
2。公司股東的代位訴訟制。公司董事的行為超出其目的性條款界定的范圍時,持有公司一定比例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書面方式請求公司提起要求董事停止其越權行為及對越權行為承擔法律責任的訴訟。公司於一定期限內未對董事提起上述訴訟,則該股東可以為公司提起訴訟。此種訴訟可由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專屬管轄。同時,人民法院可依被告的請求責令提起訴訟的股東提供擔保,以使股東在行使代位訴訟權時慎重考慮。
3。董事對第三人的責任。隨著董事會權力的不斷擴大,許多國家的公司法都出現了一些加重董事責任的規定。公司董事不僅就其行為應對公司負責,而且在一定條件下應對第三人負責。我們應借鑒這一制度,就公司對第三人的責任加以明確規定。公司董事會應就其違反公司組織章程、超越其經營范圍的越權行為致第三人之損害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
4。完善股東對董事的訴訟制。《公司法》第111條規定: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決議違反法律、
行政法規,侵犯股東合法權益的,股東有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要求停止該違法行為和侵權行為的訴訟。該條規定了股東以自己名義對公司董事的訴訟,但問題在於,是否一旦董事做出違法決議股東的利益就會被侵害?是否股份有限公司的任何股東均可對董事以越權行為提起訴訟?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股東對董事的訴訟將會泛濫成災。可見,該條規定明顯欠缺嚴密性。公司股東以自己名義對董事提起訴訟,應是有條件的,受限制的。這些條件是:(1)股東必須持公司股份達到一定比例和期限;(2)股東必須首先對公司董事行使阻卻請求權並經過一定期限;(3)原則上,股東提起此種訴訟必須以董事的越權有致公司、股東的權益重大損失時始可行使;(4)股東提起訴訟應提供一定的財產擔保。

⑸ 法定代表人越權行為是怎麼規定的

《合同法》第五十條【法定代表人越權行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超越許可權訂立的合同,除相對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超越許可權的以外,該代錶行為有效。

⑹ 行政人員越權執法可能會有哪些法律風險

《行政訴訟法》第二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內具體行政行為侵容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五十四條人民法院經過審理,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具體行政行為證據確鑿,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符合法定程序的,判決維持。
(二)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1、主要證據不足的;
2、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3、違反法定程序的;
4、超越職權的;
5、濫用職權的。
(三)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職責的,判決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四)行政處罰顯失公正的,可以判決變更。
根據法律規定,如果你認為行政機關和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有權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⑺ 司法解釋和行政法規越權了怎麼辦

目前我國法律架構中沒有司法審查的制度和機構,因此,如果法官或合議庭認為司法解釋或行政法規有不合法的條款,只能是不適用此解釋或法規,無權宣布該解釋或法規條款無效。法官可以向制定部門提出修改建議。

⑻ 行政越權 要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作為行政機關,應當承擔具體行政行為無效的法律後果;而具體實施該行政越權行為的工作人員,應當承擔被行政處分的法律責任;因該行政越權行為造成相對人人身或者財產損害的, 行政機關在履行賠償義務後,可以責令實施該行政行為的工作人員承擔全部或者部分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⑼ 對法定代表人越權行為的法律規定有哪些,法律

法定代表人的越權行為其本身是有權的,而表見代理本身是沒有權利的,只是一方有理由相信其有權利。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百度雲 發布:2024-11-17 12:40:18 瀏覽:449
勞動法對於公休和法定假日的規定 發布:2024-11-17 12:10:34 瀏覽:12
合同法最新修訂日期 發布:2024-11-17 11:57:47 瀏覽:367
規章不須經國務院批准 發布:2024-11-17 11:21:17 瀏覽:765
江寧法律援助中心55 發布:2024-11-17 11:03:23 瀏覽:287
民法於飛老師 發布:2024-11-17 10:58:58 瀏覽:944
制定規章制度的討論記錄 發布:2024-11-17 10:43:56 瀏覽:998
聘請常年法律顧問協議需要注意什麼 發布:2024-11-17 10:03:42 瀏覽:690
怒江州司法局 發布:2024-11-17 10:02:14 瀏覽:696
勞動法是如何規定用工環境的 發布:2024-11-17 09:07:22 瀏覽: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