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地質資料管理條例

地質資料管理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20 00:36:03

『壹』 創新地質資料管理體制幾個問題的思考

張紅

(山東省國土資源資料檔案館)

摘要 本文對當前地質資料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並對當前形勢下如何創新地質資料管理體制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 地質資料 管理體制

地質資料,是人們在了解、認識和利用地球過程中開展的各種科學研究、生產實踐技術活動及地質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等工作中獲得的科學成果,是一種以文字、圖表、聲像、電磁介質、標本、樣品等載體形式表現出來的信息資源,它富含眾多的地質信息,是人類研究地球、保護與合理利用資源的基礎,同時也廣泛應用於地球科學研究、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工程建設、地質環境保護、防災減災等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是一種重要的國家基礎資料。

對地質資料進行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既是現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的需要。2002年,國務院出台了《地質資料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對地質資料的匯交、保管和利用以及相應的法律責任等進行了明確的規定。2003年,國土資源部出台了《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對地質資料管理工作進行了明確和細化。

1 地質資料管理面臨的新問題

我國在貫徹實施《條例》及《實施辦法》十幾年來,在地質資料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隨著科學技術與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地質資料的管理也隨之發生變革,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亟待解決,突出表現在:

1.1 地質資料統一匯交難以真正落實

1.1.1 地質資料管理機構分散,尚未實現統一匯交

《條例》雖然確立了地質資料統一匯交制度,並明確了國務院和省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地質資料的匯交、保管、利用的監督管理,但由於其在地質資料的分類、范圍和要求等方面的規定過於原則,管理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均不夠強,致使目前實踐中地質資料匯交工作難以落實,地質資料管理分散,尚未真正實現統一匯交。

特別是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地震地質資料,分別由水利、城建、交通、電力、地震等部門掌握,由於缺乏有效的地質資料匯交監督管理的體制機制,致使各部門自行其是,無法實現地質資料統一匯交、統一保管和共享利用。從山東省匯交情況來看,雖然自《條例》頒布實施後,地質資料匯交情況有所好轉,但距《條例》所規定的應匯交的地質資料還有較大差距,各行業、部門匯交情況參差不齊。從行業上,國土資源、地礦、城建、水利、地震、建材、化工、冶金等部門匯交資料均有不足,或有的部門尚未匯交;從專業上,國土資源規劃、城市供水與建設、工程地質勘察(含工民建、交通運輸、小區建設)、水文地質、物化探成果等資料都有欠交現象。

1.1.2 部分地質資料匯交人難以履行地質資料匯交義務

《條例》明確規定探礦權人、采礦權人和從事其他地質工作項目的出資人或地勘單位為地質資料匯交人。但實踐中很多地質資料匯交人依法匯交意識淡薄,缺乏必要的專業人員、技術知識及保管條件,導致地質資料難以匯交,且丟失現象時有發生。從山東省對地質資料清理情況來看,匯交人如不及時匯交地質資料,後期很難再行補交。這部分地質資料的嚴重缺失,既不利於地質資料成果的管理,也不利於企業自身的健康發展。

上述情況已嚴重阻礙了《條例》的貫徹執行,影響了地質資料的收集保管和提供利用,使寶貴的地質資料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造成地質勘查工作的重復設置,成果同水平重復,浪費了大量資金,嚴重影響地質礦產事業研究工作的開展。

1.2 兩級管理模式已不適應工作要求

依照礦產資源法律法規規定,市(地)、縣(市)均有一定的開采許可證審批權,實踐證明,市(地)、縣(市)履行礦政管理職能和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均需要發揮地質資料的作用。

《條例》和《實施辦法》均明確了由部、省兩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負責地質資料管理工作,但對市、縣等基層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職責未作規定。就當前形勢而言,目前的地質資料管理體制尚不完善,造成地質資料監管力度不夠,地質資料管理職能無法向下延伸。

現行管理體制容易導致兩個問題:一是造成由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發證、評審的小型地質資料無人管理,致使這部分資料流失,給礦政管理造成一定的難度。二是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本轄區內地質資料匯交人是否履行了匯交義務,均不知曉,而部、省兩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又無法對這部分地質資料匯交工作實施有效監管。山東省是礦業大省,地勘單位、礦山企業、冶金、化工等單位較多,僅從省級層面對地質資料進行管理,監管難度大,現實中問題突出。現行管理模式使市(地)、縣(市)兩級地質資料管理處於薄弱環節,特別是在推進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過程中上述問題日益凸顯。

1.3 現有管理模式不利於推進地質資料集群化建設

《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國發〔2006〕4號)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地質資料信息共享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國家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和全球礦產資源勘查開采投資環境信息服務系統」。《條例》規定國家建立地質資料信息系統。

目前,國土資源部已開發建成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務平台及地質資料管理信息系統。但由於現行的管理體制將地質資料分屬不同行業保管,由於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有些資料根本匯交不到國土資源部門(如工勘、水文、地震等地質資料),絕大部分應當匯交的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地質資料沒有匯交,仍分散保管在工程建設項目地質工作承擔單位和建設單位,地質資料匯交數量及質量與法律法規要求還有很大距離。造成資料利用不方便,資料的缺失還無法真正實現社會共享和開發利用,不利於推進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產業化工作。

2 創新地質資料管理體制的幾點建議

2.1 盡快修改《地質資料管理條例》

由於《條例》頒布實施已有十幾年,不少規定已缺乏針對性和操作性,有些規定又過於原則,難以適應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因此有必要對《條例》進行修訂。加之《實施辦法》又屬國土資源部部門規章,實踐中難以協調其他有關部門和實際操作。因此,建議盡快修改完善。

在《條例》修改前,各省可根據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本省的《地質資料管理辦法》。這樣全面地將本省近年來地質資料管理工作方面的成功做法和取得的主要經驗進行系統歸納和整理,吸收、借鑒其他省(區、市)已經制定或出台的地方政府規章、規范性文件的內容,對地質資料管理工作作出較為全面的規定,通過地方立法,對地質資料管理方面的一些問題作出明確規定和細化,使之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更便於執行。

2.2 加強協調,創新匯交管理機制

《國土資源部關於加強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的通知》(國土資發〔2010〕32號)中明確:「對涉及工程地質勘查(察)類等其它部門從事地質工作形成地質資料的匯交問題,各省(區、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根據本地區情況,主動與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聯系,加強城市地質資料的集群化開發利用,促進建設工程施工和安全運行,創新匯交機制。」

筆者認為可採取以下措施:

一是創新匯交機制,強化匯交管理。如工程地質資料的匯交,可建立工程建設項目地質資料匯交責任機制,採取工程地質資料匯交與建設用地審批掛鉤等措施,規范這部分資料的匯交。山東省多年來地質資料管理的實踐證明,工程地質資料匯交難的主要原因在於:接收地質資料的地質礦產主管部門,難以掌握建設項目的立項、竣工驗收等信息;政府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協調、溝通和配合。長期以來,有些單位和個人對工程地質資料的匯交意識淡薄,甚至不知曉應向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匯交工程地質資料是自己應盡的法定義務。因此,必須明確政府各部門的職責和分工,有利於促使各部門將有關建設項目的信息及時通報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敦促項目單位依法履行地質資料匯交義務。山東省《辦法》規定:「發展改革、財政、住房城鄉建設、海洋與漁業等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協助做好有關地質資料匯交的管理工作。」這樣就明確了政府各部門的職責和分工,有利於促使各部門將有關建設項目的信息及時通報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敦促項目單位依法履行地質資料匯交義務。明確了地質資料集中保管、共享服務利用新機制,從而避免重復投入,方便利用,節約社會成本。

二是在現有條件下,有些資料可採取委託保管的機制。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我國地質資料委託保管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是在石油、海洋地質資料委託保管制度和機制方面取得了重要創新,探索建立了委託管理制度,明晰了委託保管的權利和義務,要求各委託單位對委託資料履行安全保管、依法匯交、加強軟體建設、強化對外服務等義務。山東省城建、地震、水利等部門都分散保存著各自形成的地質資料,存在著各部門相互封鎖、難以充分共享利用等問題。加之在現階段,省地質資料館又沒有力量把所有地質資料都集中保管起來。筆者認為現階段可借鑒部委託石油、海洋資料的管理模式,與有關部門協調,簽訂委託管理協議。在現行機制下可先建立「目錄統一匯交、資料分散保管、信息共享利用」的委託保管新機制。同時,要求受委託單位按國土資源部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向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匯交成果、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目錄,建立全國統一的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並通過互聯網向社會提供非涉密的地質資料目錄服務。

2.3 創新管理體制,將管理職能向市縣延伸

對地質資料進行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既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的需要。為了提高我國地質資料信息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實現地質工作根本性轉變。創新地質資料管理體制,將地質資料管理職能向市縣延伸是地質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而從實踐來看,將監管職能關口下移也是符合山東省實際情況的。鑒於此,針對管理過程出現的問題,為進一步加大地質資料的監管力度,山東省出台的《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辦法》明確建立了三級管理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領導,組織開展地質資料匯交、保管、利用的科學研究、宣傳教育和信息化建設,並將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設區的市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本辦法規定的地質資料匯交、保管和利用的監督管理」。

這樣就賦予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有接受、保管、利用地質資料的職能,有協助省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監督轄區內地質資料的匯交工作的職能。

為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一步加強地質資料匯交管理,提高地質資料匯交水平,國土資源部在全國范圍建立起統一的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目的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對成果、實物、原始地質資料匯交實行全程監管,實現匯交人依法匯交地質資料。建議在監管平台給市縣一個入口,便於市縣配合監管本地區地質資料匯交情況,更好地對地質資料進行全面監管。

2.4 建立內部制約制度,形成共同責任機制

抓好地質資料匯交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貫穿礦政管理工作的全過程,建立保障地質資料及時保質匯交的管理制度是礦政管理工作各部門以及負責地質工作項目管理單位的共同責任。

針對地質資料匯交難的問題,建議建立地質資料匯交與有關審批的聯動機制,即共同責任機制,明確將地質資料匯交情況與勘查項目管理掛鉤,將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的相關內容固化在地質勘查項目從立項到成果驗收的各環節中。將是否依法匯交地質資料的情況作為各有關管理部門履行探礦權采礦權與建設項目用地審批、考核評價地質勘查單位資信、地質工作項目結題與成果評獎等管理職能的前置條件。

可借鑒有些省的做法,地勘主管部門按項目進度撥付資金,並從項目經費中預留10%作為質量保證金,待成果驗收合格後,憑地質資料管理機構出具的《地質資料匯交憑證》和省財政廳批復的《項目決算報告》結算;地勘專項資金專款專用,其中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費列入項目費;將地質資料納入地質勘查成果管理,在地質工作結束後,項目承擔單位要依法匯交經資料整理和綜合研究形成的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實物地質資料等,無合理原因逾期不按國家規定匯交成果資料的項目承擔單位,將處以通報批評或收回已撥項目經費等處罰,若項目單位未及時整改或整改不合格的,將不允許項目單位繼續承擔任何新的地勘項目。

總之,地質資料匯交憑證是辦理礦業權延續、注銷、變更、出讓和轉讓的必備材料,是科技成果的結題、評獎的必要憑證。通過《地質資料匯交憑證》把地質工作項目管理的各職能處室聯系在一起,建立起處室之間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內部管理機制,進一步加大地質資料匯交管理的監管力度。

『貳』 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從嚴管理芻議

馬艷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華東分公司資料信息管理中心)

摘要 從嚴管理就是一種科學化管理。應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按照地質資料管理內在運行和發展規律,從其形成、歸檔到提供利用的不同階段,進行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強化從嚴管理是提高地質資料管理水平,最大化地利用好資料,使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在油氣勘探開發發展中起到重要服務支撐作用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 地質資料 從嚴管理 制度 質量 安全

中石化在2014年年初召開的工作會議上,提出了把「從嚴管理」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強化從嚴管理,要求建立最嚴格的管理制度體系,逐步形成科學規范、系統完善、行之有效的工作體系;要求嚴抓責任落實,進一步完善從各級領導幹部到基層員工的崗位責任制;要求嚴抓責任追究,真正把責任一級一級落實下去。

地質資料管理是油氣勘探開發領域的一項很重要的基礎工作,地質資料管理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地質工作成果的利用水平。強化從嚴管理,是提高地質資料管理水平,最大化地利用好資料,使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在油氣勘探開發發展中起到服務支撐作用的重要保障。

1 制度梳理和解析

近些年,無論是國家還是中石化乃至下屬油田企業,為全面提高地質資料的管理和服務水平,均相繼出台了一系列法規、政策、辦法等。

1.1 國家層面

2002年由國務院總理朱鎔基簽發《地質資料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分為總則、地質資料的匯交、地質資料的保管和利用、法律責任、附則5章及關於地質資料匯交范圍的附件。《條例》的發布,從國家層面綱領性地明確了加強地質資料管理,充分發揮地質資料的作用,保護地質資料匯交人的合法權益,明確了相關主管部門和職能部門的主要職能和職責。

2003年國土資源部在《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基礎上頒布《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對應《條例》各章,進行相應的細化,明確了國土資源部及下屬行政主管部門、各級地質資料館藏單位需要履行的職責,建立了地質資料統一匯交、公開利用和權益保護三項基本制度,要求不斷推進地質資料管理法制化、館藏設施標准化、地質資料數字化、社會服務網路化建設。

2010年第十一屆全國人大第十四次會議重新修訂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以下簡稱《保密法》)並於2010年10月1日起施行。新修訂的《保密法》縮小了國家秘密范圍,完善了國家秘密確定、變更和解除制度,提高了定密的規范性、科學性和准確性;增加了針對涉密信息系統的保密措施,在有力保障國家信息安全的同時,也促進了信息的公開;明確了保密行政管理部門的行政管理職能,加強了對涉密部門和涉密人員的保密管理,強化了保密法律職能,提高了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涉密地質資料管理細則》(國土資發〔2008〕69號)主要內容包括三個部分:定密原則與密級確定、涉密地質資料標志及著錄入庫、涉密地質資料借閱復制,是操作性很強的涉密地質資料管理性文件。

1.2 集團公司層面

2008年中石化以上述《條例》及《實施辦法》為依據,制定了《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地質資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並於2011年完善修訂重新發布實施,意在進一步加強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地質資料管理,充分發揮其在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生產和科研中的作用。《辦法》提出了地質資料管理的基本要求;明確了中石化地質資料各職能管理部門的職責分工;對匯交管理、上交管理、歸檔、保管利用等地質資料管理內容、程序作了明確規定並制定了相應的獎懲措施。

《中國石化測繪地理信息成果保密管理暫行規定》(中國石化辦〔2012〕788號),意在加強中石化測繪地理信息成果保密工作管理,維護國家安全和集團公司合法權益,促進測繪成果利用和地理信息資源共享。

2012年中石化針對地質資料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相繼下發了《關於加強地質資料歸檔與上交工作的通知》、《關於加強中國石化地質資料利用管理的通知》等,意在提高認識、加強監管、增強執行力。

1.3 局、分公司層面

2004年華東分公司資料信息管理中心成立後,依據上述條例、辦法等,陸續出台並完善了《華東石油局、華東分公司地質資料管理辦法》、《華東石油局、華東分公司地形圖管理細則》、《華東石油局、華東分公司地質資料歸檔管理暫行辦法》以及《地質資料保密制度》、《地質資料庫房管理制度》、《地質資料借閱制度》等制度、辦法。

上述制度的建立,明確整個華東石油局、分公司系統內的地質資料管理職責、體系,強調地質資料管理實行統一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規范企業內部各級單位資料管理環節的流程。

為加強地質資料的歸檔工作,於2013年3月下發《華東石油局、華東分公司地質資料歸檔管理暫行規定》(華東石油〔2013〕30號)。該規定進一步明確了華東局、分公司地質資料管理體制,詳述了地質資料管理過程式控制制,對不同類別的地質資料,根據其形成途徑落實到位並規定資料上交的時間節點,強調資料以華東分公司信息管理中心開具的歸檔證明,作為項目最終結算依據。

2 科學規范,制度落實

什麼是從嚴管理? 從嚴管理就是一種科學化管理。應以科學態度和方法,按照地質資料內在運行和發展規律,進行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使地質資料從其形成歸檔到提供利用的不同階段,行使不同管理職能的人都應該明白自己應該做什麼、怎麼做,做錯了應該受到什麼樣的處罰,從而通過制度規范人的工作行為,養成「按規則辦事」的行為習慣。制度一旦確立,就要納入流程化管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人、因時、因事搞變通、打折扣。

2.1 宣貫制度,提高認識

制度的執行力建設首先從宣傳貫徹學習提高認識抓起,如果對制度宣傳、培訓力度不夠,相關管理人員對制度不熟悉、不了解,甚至不知道,便使主動執行制度受到限制。可採取以下措施:一是認真開展制度培訓;二是開展多種形式的制度知識競賽,既能活躍員工氛圍,又促進制度的普及;三是搭建規章制度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搭建制度平台,與辦公自動化系統相鏈接,進行制度的傳遞和查詢。

2.2 制度落實,增強執行力

增強制度的執行力,必須與相應的檢查以及考核措施相配套,方能保證制度至上的權威。

在制度檢查及考核獎懲方面,堅持並完善制度落實的責任制,明確責任主體,建立健全督查、監控、反饋和考評機制,確保對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有效的監督,在相關管理人員主動執行制度的同時,提高被動執行制度的能力,把制度檢查納入工作檢查,通過檢查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發現制度執行中存在的問題。

一項制度的建立不是一成不變的,通過的制度執行、落實,檢驗制度的正確性、可操作性,不斷地根據反饋,進行修訂、完善,制度才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3 從嚴管理,質量是生命線

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取得的重要信息資源,是地質工作者所取得的知識性財富,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從嚴管理應從地質資料形成的源頭抓起,審核、接收、整理到最終歸檔,每個環節不容忽視。在實際工作中嚴格按照國土資源部《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匯交格式要求》、中石化《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與開發地質資料立卷歸檔規則》、《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與開發地質成果報告編制要求》執行,才能保證資料的質量。

3.1 超前管理,過程式控制制

提升地質資料管理主動性,把資料管理納入生產管理中,定期收集生產、科研信息,要求各部門、單位對年度應歸檔資料進行明細統計,做到心中有數;主動催要資料,根據資料上交情況及時更新上交資料清單,並及時向有關領導匯報資料上交情況。通過主動管理,達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的目的,起到督促、檢查的作用。

通過定期發布通告方式,反映各單位、部門資料管理情況及存在問題,以便及時解決,提高工作效率(圖1)。

圖1 地質資料管理過程式控制制示意圖

3.2 質量審核,規范管理

地質資料齊全、完整、准確是地質資料管理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保證地質資料質量和提供利用的基礎。

地質成果資料的正確提交,首先,必須經過專家組最終評審和審查,取得最終評審意見書和審查意見書,對照任務書、評審意見書中「提交的技術文件目錄」「齊全、完整、准確」的要求,提交諸如正文、附件、附表、附圖、資料庫等成果資料,並按相關規則編排制印,成果報告還應附上300~500字的內容摘要。所有成果地質資料,在提交紙介質的同時必須按照國土資源部《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檔匯交格式要求》製作電子文檔,且電子文檔內容必須與紙介質資料相一致。

提升原始資料質量,參照成果資料上交要求,針對不同的資料類型與資料形成及管理部門溝通整理並製作原始資料明確的格式化模版,方便資料形成單位提交規范、統一的資料。

由此可見,無論是資料形成人員還是資料管理人員均要熟練掌握相關規范要求,要同時具備很強的專業性和責任心,並需要資料驗收人員耐心細致與資料提交單位聯系溝通。只有從嚴管理才能保證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圖2)。

圖2 地質資料管理質量控制示意圖

4 從嚴管理,安全保障

中石化傅成玉董事長要求,要提高對安全環保工作極端重要性的認識,牢固樹立「一切風險可以控制、一切違章都可以杜絕;一切隱患都可以排除;一切事故都可以避免」的HSE工作觀念。

地質資料管理工作涉及的安全問題,一是人員和實體資料的安全,二是資料載體所承載的信息安全,二者都不能輕視,稍有疏忽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造成嚴重後果。對安全風險零容忍,對安全隱患零容忍,對安全事故處理零容忍。只有「零容忍」,才能「零事故」。

4.1 嚴格地質資料的HSE管理

4.1.1 嚴格按章辦事

在庫房建設、庫房管理、資料利用等方面,都有具體的規定和標准。對此,一要掌握規定;二要執行規定;三要結合實際,細化規定。

4.1.2 嚴格安全分析

通過科學、細致的安全分析,發現不安全因素,找出可能的危害事件,認識可能危害的嚴重程度,防患於未然。每位資料員都是安全管理員,都要參與到危害分析,管理者、安全員更要掌握分析方法、善於發現問題。安全分析活動,既要坐下來集中討論,又要融於日常的資料管理工作中。

4.1.3 嚴格定期檢查

堅持每日的值班工作,檢查電器、消防設施工作狀態,確保下班時,庫房門窗關閉,記錄登記完整;每月開展一次資料管理負責人牽頭的內部安全檢查,對檢查表上的各項內容都要細致察看,檢查無誤,整改到位;對上級領導或部門的安全檢查結果,認真對待,按期整改。

4.1.4 嚴格消防演練

每月開展一次消防演練,制訂好消防預案,不走形式,評價演練效果,使每位員工都學會應急處置、突發狀況下使用消防設施、迅速自救。

只有實現地質資料管理的零事故,才能維護華東石油多少代人的經營成果,才能從資料上保障著油氣勘探開發事業的持續拓展。

4.2 嚴格地質資料保密管理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迅速發展,特別是信息化的發展和電子政務的建設與應用,以及

保密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保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保密工作是保障和促進各項工作順利進行的重要手段,既要確保國家秘密和企業秘密的安全,又要便於開展各項工作,便於信息資源合理利用;不能為保密而保密,也不能借口便於信息資源的利用而泄密。要在保密的前提下,使國家秘密企業發揮應有的效益和作用,又要在利用信息資源中做好保密工作。

4.2.1 釐清保密環節

地質資料的保密環節包括:各種生產、收集、整理、移交、歸檔、入庫、著錄、查詢、借閱、利用等。綜合起來分為三個階段:一是產生階段,二是保管階段,三是利用階段。不同的階段要求相關涉密人員具備相應的地質知識、業務能力、保密意識。

領導要充分重視保密工作,各級保密委員會成員、涉密資料形成人員、涉密資料管理人員、涉密資料使用人員應各盡其責,形成嚴密的保密體系。涉密資料從源頭開始,根據相關文件從形成、定密、審定、管理、流通、銷毀每個環節落實到人,形成完整保密管理流程。加強對涉密人員進行保密知識培訓,做到保密制度、規定心中有數,知道何為密、如何保。

4.2.2 加強隊伍建設

一是加強思想建設的培養,加強技術人員和檔案人員的思想教育,提高管理人員的政治覺悟,增強檔案保密意識。

二是加強業務技能的培養,檔案工作專業性強,地質檔案資料安全管理也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科技的快速發展,知識的不斷更新,需要管理人員全面掌握安全管理業務技能,因此,要不斷加強管理人員的專業和技能培訓,提高自身素質,才能適應新形勢下資料保密工作的工作特點。

只有完善制度,建立完整、符合現實和發展需要的安全工作規范;嚴格庫房管理,實現有序、符合規范和檔案利用的安全工作環境;加強隊伍建設,建立專業、具有安全意識的資料安全守護者,才能營造好安全的地質資料管理環境。

5 結語

事實充分證明:任何一項工作的開展,要想取得良好的效益和成果,最基本的是必須建立一套科學的管理體系,健全一套規范化的管理機制和管理制度,一貫堅持全方位實行嚴格管理,地質資料管理工作也不例外。

堅持以人為本,培養和造就一支訓練過硬、紀律嚴明、令行禁止的資料管理隊伍。從嚴管理能使管理有章可循,按制度辦事,有序運轉,充分調動和發揮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讓制度落地,責任生根」。

從嚴管理應形式服務於內容,不走過場,常抓不懈,切實提升執行力,資料管理工作才能「踏石有印,抓鐵留痕」。

『叄』 《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辦法》正式施行

吳國棟

(山東省國土資源廳資源處)

摘要 地質資料是廣大地質工作者辛勤勞動的結晶,是地質工作成果的具體體現和歷史記錄,是國家經濟建設、社會與科學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礎信息。

《地質資料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十多年來,山東省在地質資料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也面臨一些亟待解決的新情況、新問題,突出表現在:一是地質資料管理機構分散,尚未實現統一匯交;二是部分地質資料匯交人難以履行地質資料匯交義務;三是地質資料缺失不利於推進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四是地質資料管理職能無法向基層國土資源(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延伸;五是山東省尚不能有效掌握國家在境外投資的地勘項目相關情況。

綜上所述,由於《地質資料管理條例》的規定過於原則,《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屬部門規章,具有一定的部門局限性。因此,山東省有必要結合十年來的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實踐和經驗,通過地方立法,對上述問題做出明確規定和細化,使其更便於執行和操作。

關鍵詞 地質資料 信息化 管理 服務

2014年1月9日,山東省政府第2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2月10日,郭樹清省長簽署第273號省人民政府令予以發布。4月1日,《辦法》正式施行,這是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國土資源法制建設的一項重要成果,對於進一步強化地質資料管理,提升社會化服務水平,保護地質資料匯交人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新的法治保障。

1 《辦法》出台的重要意義

地質資料是廣大地質工作者辛勤勞動的結晶,是地質工作成果的具體體現和歷史記錄,是國家經濟建設、社會與科學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礎信息。隨著地質科學的不斷發展和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入,地質工作服務的范疇不斷擴大,幾乎遍及國家建設的方方面面,大到國家的經濟計劃,小到每一項工程的具體實施,都離不開地質資料,尤其是農業地質、旅遊地質、環境地質、城市地質等新的邊緣學科的不斷涌現,地質資料也因此更加豐富,更加全面。

我國政府歷來十分重視地質資料管理工作,早在1957年,國務院就確立了統一管理地質資料的制度。其管理范圍,不僅包括地質勘查和礦產開發各部門,還覆蓋了鐵路、公路、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行業形成的地質資料。2002年國務院頒布實施的《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又確立了地質資料「統一匯交、公開利用和權益保護」三項基本制度,進一步提高了地質資料管理的法律地位。

山東省是礦產資源大省,地質工作程度高,地質資料豐富,截至2013年底,山東省資料檔案館已保存各類成果地質資料10784種。這些地質資料,既是全省地質工作者半個多世紀以來艱辛努力取得的寶貴成果,也是國家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物力而形成的無形資產,在山東省礦產資源規劃、城鄉建設、道路交通、地質找礦、農田水利、抗旱打井、地質災害防治和地球科學研究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政府職能的轉變,有些地質資料的管理制度明顯束縛了地質資料服務經濟建設、造福社會的潛在作用發揮,已不能完全適應山東省國土資源管理事業發展新形勢和社會各界對地質資料公開利用、信息共享的要求,突出表現在:一是部分地質資料尚未納入統一匯交、集中保管利用的軌道;二是部分地質資料匯交人難以履行地質資料匯交義務;三是地質資料缺失不利於推進地質資料信息化建設;四是地質資料管理職能無法向基層國土資源(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延伸;五是國家境外投資形成的地質資料尚未實現統一管理。

《辦法》的出台,既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公共服務型政府的需要;既是山東省多年來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實踐和經驗的總結,更是新時期、新條件下對地質資料管理機制的一次積極探索和創新,必將對山東省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以及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2 《辦法》的主要內容

《辦法》共分5章33條。具體包括:總則、地質資料的匯交、地質資料的保管和利用、法律責任和附則等內容。

2.1 關於總則

一是強調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領導,組織開展地質資料匯交、保管、利用的科學研究、宣傳教育和信息化建設,並將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二是明確了市級國土資源部門地質資料匯交、保管和利用的監督管理職能。三是建立了地質資料委託保管制度,由受委託的地質資料保管單位,具體承擔地質資料的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四是建立了地質資料匯交共同責任機制,即發展改革、財政、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海洋與漁業、地震等部門應當根據各自職責,協助做好有關地質資料匯交的監督管理工作。五是明確了地質資料匯交監管要求,即國土資源部門應當建立健全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和信息化服務體系,加強對地質資料匯交的全程監管,提高地質資料利用效率和服務水平。

2.2 關於地質資料的匯交

一是明確了地質資料匯交人。《辦法》就從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政府出資、社會出資、多方出資、中外合作的地質工作項目,以及轉讓探礦權、采礦權的地質資料匯交人分別作出了具體規定。二是建立了地質資料代交制度,即匯交人可以書面委託承擔地質工作項目的單位代為匯交地質資料。三是明確了原始地質資料、成果地質資料和實物地質資料向部、省、市三級匯交的范圍、方式和要求。四是規定了地質資料匯交期限。《辦法》對勘查許可證、采礦許可證延續或注銷等,工程建設項目以及其他地質工作項目,其地質資料的匯交期限分別作出了明確規定。五是規定了地質資料匯交驗收的程序和期限。

2.3 關於地質資料的保管和利用

一是規定館藏機構和保管單位應當建立健全地質資料驗收、整理、轉交、保管、保密、利用等制度,配置保存、防護、安全等設施,配備必要的專業技術人員,具備信息化管理和社會化服務能力。二是對不同地質資料的保護期限、公開條件、利用方式及其辦理程序等作出了明確規定。三是明確了地質資料利用人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和保管單位的法定義務。

2.4 關於法律責任

《辦法》對匯交人未按規定報送成果地質資料目錄和實物地質資料目錄清單、未按規定期限匯交地質資料、偽造地質資料或者在地質資料中弄虛作假,利用人損毀、散失地質資料以及造成保密地質資料泄密,管理部門、館藏機構和保管單位非法披露、提供利用、封鎖地質資料、造成地質資料損毀散失等違法行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在上位法規定的范圍內,都進行了進一步細化。

2.5 關於附則

一是授權省國土資源廳制定並公布應當匯交的原始地質資料、成果地質資料和實物地質資料匯交細目。二是規定了境外地質資料的匯交,即山東省的地質勘查單位在境外承擔政府出資的地質工作項目形成的地質資料的管理,參照本辦法執行。

3 《辦法》的主要特點

《辦法》從起草到出台,數易其稿,不斷修改完善,充分體現了改革創新精神,符合山東省實際,可操作性強,特點鮮明突出。

3.1 有特色,創新力度大

解決本地實際問題,體現地方特色,是地方立法的重要使命,也是地方立法的生命力所在。我們立足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實際,針對現實中問題進行制度設計,在管理體制方面進行了大膽創新,將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監管職能向下延伸。因為按照上位法規定,地質資料實行國家和省級兩級監管。這在工作實踐中導致了兩個問題:一是由市、縣主管部門發證、組織評審礦種的地質資料無人管理,導致地質資料流失,給礦政管理帶來很大難度。二是市、縣主管部門對本轄區內地質資料匯交人是否履行了匯交義務,無從查知,無法作為,不能有效協助國家、省主管部門對地質資料匯交工作進行有效監管。山東省是礦業大省,地勘單位、礦山企業、冶金、化工等單位較多,僅從省級層面對地質資料進行管理,監管難度大,現實中問題突出。而從實踐來看,將監管職能關口下移也是符合山東省實際情況的。鑒於此,我們經過調研和論證,規定設區的市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負責國家、省監管以外的地質資料匯交、保管和利用的監督管理,並予以具體明確,以便於更好地對地質資料進行全面監管。以省政府規章的立法方式對地質資料監管職能進行延伸,這在全國是第一家,必將有利推動全省地質資料工作再上新台階。

3.2 重實務,可操作性強

《辦法》針對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按照不抵觸、有特色、可操作、重實效的立法原則,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在內容設置上,注重實務和可操作性。一是在地質資料的匯交方面。從落實地質資料匯交人的責任、建立匯交資料監管平台、創新地質資料管理體制、強化地質資料統一匯交制度等方面入手,加強了對地質資料匯交工作的監督管理;為了便於匯交人匯交,結合山東省工作實際,對地質資料的匯交范圍、匯交程序和匯交期限進行了規范和細化,使之更具可操作性,為實現地質資料的社會共享和有效利用奠定基礎。二是在地質資料的保管、利用方面。明確了地質資料集中保管、共享服務利用新機制,避免重復投入,方便利用人,節約社會成本;考慮到匯交人在地質資料的獲取過程中投入了一定的經濟成本,所獲得的地質資料具有財產屬性,規定了保護期制度和有償利用制度;對政府出資形成的公益性地質資料予以公開,供全社會無償利用,同時,對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因搶險救災等公共利益需要,則規定可以無償利用保護期內的地質資料。這樣設置使得各個環節環環相扣,更具針對性和操作性,增強了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規范性和權威性。

3.3 重民意,社會參與度高

地質資料管理工作關系國計民生,社會各界對此高度關注。《辦法》從起草到出台,始終堅持民主立法,開門立法,採取多種形式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一是召開了多次立法座談會。聽取了基層管理部門、相關部門和管理相對人的意見,更好地保證了制度設計的科學性。二是通過網路、報刊等媒體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拓寬意見徵集渠道,擴大意見徵集范圍。《大眾日報》、《齊魯晚報》等十幾家媒體對此作了廣泛報道,公眾積極參與,收集到了很多好的意見和建議,對《辦法》的不斷豐富完善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廣泛開展立法調研。通過立法調研,了解和掌握了山東省實際情況,借鑒吸收了外省的經驗做法,對《辦法》的修改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辦法》的實施,為山東省依法做好地質資料管理工作提供法治保障,但是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任務還十分艱巨。山東省將以《辦法》的頒布為契機,抓好宣傳,抓好落實,要重視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的基礎工作,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要加強地質資料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提升整體業務水平;要加強地質資料業務體系建設,提升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能力,為山東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肆』 地質資料匯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王尚貴曹陽孟 莉

(四川省國土資源資料館,成都610081)

摘要 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服務於社會的重要載體,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提高地質資料的管理和服務水平,可以直接影響礦業投資環境,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由於種種原因,目前地質資料匯交管理中還存在法規不配套、匯交不及時、資料內容不真實、信息不完整等主要問題,原因在於領導重視不夠、沒有嚴格執法以及資料館基礎設施較差、人員素質有待提高等,建議完善有關法規、加大資料匯交管理力度、加強資料館藏機構建設、加強業務培訓和學術交流。

關鍵詞 地質資料;問題;建議

地質資料是地質勘查成果的載體,提高地質資料的管理和服務水平,是實現地質資料潛在價值、促進地質勘查成果轉化應用的重要途徑。《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中明確提出,要嚴格執行地質資料匯交制度、依法及時向社會提供地質信息服務等。

1 地質資料匯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有關法規不配套、部分條款難落實

在地質資料管理方面,我國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法規。國務院於2002年3月19日頒布了《地質資料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國土資源部於2003年1月發布了《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2008年發布了《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自《條例》頒布6年以來,在成果地質資料的匯交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如不願意匯交、不按規定匯交、紙質載體和電子文件的質量不符合規范要求。在實際工作中,盡管有這個《條例》,但執行起來難度是很大的,必須有相應配套的法律法規的支持。

特別是《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的頒布,表明了國土資源部對礦產資源的管理上了一個新的台階,是一次管理工作的飛躍。但是也存在難以落實、難以操作的問題。

1.1.1 機構不落實

因為各級必須建立實物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就需要有相應工作的人員編制。而建立館藏機構、解決人員編制僅靠國土資源部的一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是難以落實的。筆者認為:要真正把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工作正常運轉起來,國土資源部還須與勞動人事等部門聯合下文明確機構及人員編制等一系列問題。

1.1.2 經費不落實

(1)館藏建設費不落實。第一,新建一個省級的「實物地質資料庫」,這和組建「成果地質資料庫」或「原始地質資料庫」完全是兩個概念。其建築結構、承重量、抗震強度都比較特殊,建設成本是很高的;作為一個省館,除了向國土資源部匯交資料以外,其館藏量也十分龐大。如此大的建設規模,所需要的建設費用不是一個小數。第二,大的設備設施費用難以落實。如運輸、裝載、篩選加工等設備設施費用。第三,地方財政不可能僅憑一個部門的《辦法》立項撥款,更何況四川省在地震後財政十分緊張。

(2)運行費用無法落實。就目前看來,機構、人員等一系列問題均無依據解決,一旦工作啟動,所發生的大量運行費用也是必然無法解決的。

1.1.3 一些具體條款在操作中難以掌握

(1)如何界定「國家重大工程」和「標志性建築」,用什麼標准來衡量?

(2)「國家館藏機構」、「省級館藏機構」和「從事地質工作的單位實物地質資料庫」,各自具體應管哪些實物地質資料?

(3)對於中央財政出一部分資金、地方財政出一部分資金、單位自籌一部分資金的「拼盤項目」,其實物地質資料又如何管理?

(4)個人出資所獲得的特別有價值的實物地質資料該如何管理?

1.2 一些地質資料內容不真實、信息不完整

1.2.1 內容虛假無法利用

目前,在匯交的地質資料中,有的是假報告;有的是對部分內容造假;也有的根據甲方意圖編寫地質報告。礦權人將要轉讓礦權,就盡量多算儲量,以利多收轉讓費;礦權人如果繼續開採下去,就少算儲量,以便今後少交「價款」等。因此,造成了成果地質資料內容不真實、數據不可靠的問題。

1.2.2 匯交的電子文檔不符合規范要求

(1)解析度太低,圖像不清晰。

(2)匯交人出於某種目的,不願匯交有關資料庫成果;也有的不匯交相關的管理系統或相關信息。如匯交的電子文檔有時缺少附圖的有關系統庫、漢字型檔等。

1.2.3 偽造成果地質資料

盡管類似問題只是極少數,但仍然說明有空子可鑽。四川省曾在2005年就發生過這類問題,雖下決心追查過,但仍不能保證四川省國土資源資料館近幾年接收的所有地質資料都是真實可靠的。

1.3 紙質資料印製、裝訂質量下降,電子文件組織不合規范

1.3.1 紙質載體在編輯、排版、印製等方面,至今還存在很多問題

圖面設計不科學,甚至無圖簽;插圖、附圖縮印後的文字及符號等太小,模糊不清,不利於使用者利用;有的紙質資料採用易銹蝕的鐵釘進行裝訂,不利於長期保存。

1.3.2 各類電子文件的組織方式不符合規定

存檔電子文件、源電子文件存放不規范。

1.4 匯交不及時

根據地質資料性質的不同,匯交期限也不同,在《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中早已詳細規定。由於種種原因,仍有些匯交單位不在匯交期限內匯交地質資料,這也是地質資料的管理和利用長時間不能上新台階的重要原因。2008年4月18日,國土資源部發出了《關於限期匯交地質資料的通知》,將對不及時匯交的單位起到一個清理和督促作用。

2 原因分析

2.1 領導重視不夠

部分領導對地質資料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個別領導對如何保護地質資料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2.2 沒有嚴格執法

到目前為止,相關部門沒有出台一套規范可行或是較為完善的制約制度。

2.3 資料館編制少,人員業務能力有待提高

從目前看來,各省級資料館人員編制較少,在編人員有限,很多省館都存在一人多崗現象,這無疑也削減了資料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在現有人員中,由於地質資料管理工作要求的業務水平不斷提高,人員素質也有待提高。新進人員中地質專業的人不多,業務知識和管理水平都尚待提高。

2.4 軟硬體基礎設施較差

雖然近幾年國家加大了地質資料經費開支的撥付,但仍然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基礎設施需求。

2.5 對地質資料依法匯交的宣傳力度不夠

目前四川省國土資源資料館成果地質資料近15000種,共37萬余件。這些資料在礦產勘查開發、工程建設和地質災害防治、抗震救災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地質資料盡管聽起來很專業化,實際上跟老百姓也是直接有關系的,只要加大宣傳力度,就一定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擴大更大的社會影響。如這次汶川大地震,在第一時間,各級抗震救災指揮部、四川省地震局、省交通廳、省測繪局等部門,先後到四川省國土資源資料館收集復制了大量的成果地質資料,為救災搶險、為災區人民重建家園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3 對策建議

3.1 完善法律法規

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地質資料匯交的范圍,提高資料匯交工作的可操作性。建議盡快制定《原始地質資料管理辦法》。

3.2 強化匯交管理

要進一步強化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加大監督管理力度,擴大地質資料匯交的覆蓋面。

3.3 加強館藏機構建設

理順管理體制,建實建強各級資料館藏機構,切實做好地質資料的管理和社會化服務工作。改善資料館藏機構的基礎設施條件,配備現代化的保管和服務設備,提高資料的現代化管理和服務水平。

3.4 加強業務培訓和學術交流

加強資料人員培訓,逐步提高地質資料工作人員的素質。加強對相關法律知識的培訓,明確地質資料管理的法律規定,明確地質資料匯交的范圍和要求。加強地質資料業務知識培訓,特別是電子文檔管理、檔案管理知識的培訓。定期開展學術交流和舉辦業務培訓班。地質資料作為地質工作服務於社會的重要載體,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地質資料匯交工作的現實需要,即一次性匯交驗收合格率低下等原因,使地質資料電子文檔匯交培訓工作顯得十分緊迫和必要。培訓班在這樣的形勢下召開,意義重大。

4 結束語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地質資料的匯交、管理和利用,必然受到重視,但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到:各級各部門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必然是一個從初級到高級的漫長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有失敗有不足才能有改進。由此可見,我們從事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人應該努力提高和加強自身的業務知識、業務技能,多方面掌握地質資料管理專業知識,以適應社會對地質資料管理的需要,從而更好地做好服務,為社會提供利用。

『伍』 簡談《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辦法》

馬卓敏1 王蕊1 姚傳斌2 路煥1

(1.山東省國土資源資料檔案館;2.蓬萊市國土資源局)

摘要 《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辦法》的頒布實施,為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標志著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作為省級地質資料管理人員和立法的參與者,筆者從立法的必要性、立法進程和主要亮點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辦法》。

關鍵詞 《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辦法》必要性 進程 主要亮點

2014年2月10日,山東省政府以273號令頒布《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並於4月1日起正式實施。《辦法》是山東省第一部規范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省政府規章,填補了地質資料管理方面的立法空白,對於依法加強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和開發利用,服務地質勘查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立法的必要性

隨著科學技術與經濟的快速發展,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也隨之發生變革,突出表現為:一是地質資料管理體制不完善,匯交人依法匯交意識淡薄,缺乏必要的專業人員、技術知識及保管條件,地質資料欠交和丟失現象時有發生。二是地質資料管理比較分散,尚未實現統一匯交。特別是水文、工程、地震地質資料,分別由電力、交通、水利、城建、地震等部門管理,由於缺乏匯交監管機制,各部門自行其是,無法統一的收管用和資源共享,阻礙了全省地質資料信息集群化產業化建設進程。三是地質資料監管職能無法向基層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延伸,導致由市、縣地質礦產主管部門發證、組織評審的地質資料無人管理,本轄區內地質資料匯交人是否履行了匯交義務,無從查知,無法協助部、省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對地質資料匯交工作實施有效監管。四是對於在境外開展地勘工作的國家投資項目,地質礦產主管部門不能有效地掌握項目詳情。五是各級地質資料館藏建設普遍落後、資料利用率相對低下。

由於《地質資料管理條例》頒布實施較早且過於原則性,難以適應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的實際工作需要。《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又屬國土資源部規章,具有一定的部門局限性,難以協調山東省各有關部門。在十多年的地質資料管理工作中,山東省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在管理體制上也進行了大膽創新,因此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山東省政府規章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2 《辦法》的立法進程

2.1 立法調研階段

2009年7月,山東省召開了由國土資源、地礦、冶金、煤炭、黃金等方面專家參加的地質資料需求及國土資源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討論會,成立地質資料社會需求調研組,開展地質資料專題調研,調查了解各行業對地質資料管理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2010年,初步有了要為地質資料管理立法的想法,山東省國土資源廳資源處和資料館資料管理人員認真學習了地質、檔案、計算機等方面的各項法律法規,重點學習了江蘇、遼寧、吉林、福建、湖北、陝西等省的地質資料管理辦法。為廣泛學習兄弟省份地質資料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做法,先後到全國地質資料館及上海、廣東、江蘇、遼寧、內蒙古等地進行了實地考察。

2.2 立法籌備階段

2.2.1 《辦法》初稿定稿

2012年,將立法工作納入到山東省政府立法計劃項目,省國土資源廳成立立法起草小組,啟動起草工作,在充分調研和反復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初稿。初稿形成後,為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增強《辦法》的可執行力,省廳法規處和資源處聯合召開了座談會,邀請省政府法制辦法制、部分市國土資源局儲量科、法規科負責人,以及冶金、煤田、地勘等檔案館負責人等參加。與會人員對《辦法》初稿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並提出了各自的意見和修改建議。

2.2.2 經多次討論和修改後,形成《辦法》草案

根據座談會上各方面專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2012年8月底,省法制辦、廳法規處、廳資源處、資料檔案館、濟南市國土資源局、臨沂市國土資源局有關人員在濟南進行了《辦法》草案統稿工作,逐條逐句地修改完善,形成《辦法》草案會簽稿,並正式提交省法制辦。隨後省法制辦召集省發展改革、財政、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水利、海洋與漁業、地震等部門,對草案會簽稿進行討論,各部門根據各自情況提出了相關建議和意見,其中對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地震等地質資料是否統一匯交進行了激烈討論。通過多次討論、協調和修改,大家對《辦法》草案各項內容達成一致意見,《辦法》草案順利通過,省法制辦將草案上報省政府。

2.3 《辦法》正式頒布

2014年1月9日,《辦法》在省政府第24次常務會議通過,省長郭樹清2月10日簽署第273號省政府令予以頒布,並於4月1日起施行。

3 《辦法》的主要亮點

現《辦法》分為五章,即總則、地質資料的匯交、地質資料的保管和利用、法律責任、附則,共33條。《辦法》在吸收、借鑒了兄弟省市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從山東省實際出發,系統全面地歸納了山東省在地質資料管理方面的成績和經驗,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3.1 賦予設區的市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地質資料監管職能

為進一步加大地質資料的監管力度,《辦法》建立了三級管理制度,第四條第二款明確賦予設區的市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接受、保管、利用地質資料的職能,以及協助省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監督轄區內地質資料的匯交工作的職能。

2012年,山東省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正式投入使用,利用計算機技術對成果、實物、原始地質資料匯交實行全程監管,目前只有國家和省級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及地質資料館藏機構擁有平台的使用權,為進一步加強對地質資料匯交監管,避免因各部門之間信息不暢導致的地質資料不交、漏交、瞞交、欠交現象的發生。《辦法》第五條明確提出,要在建立健全地質資料匯交監管平台和信息化服務體系,對地質資料進行全面匯交進行監督管理,賦予設區的市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地質資料匯交監管許可權,對其開放監管平台市級監管許可權。

3.2 把地質資料管理納入財政預算

為進一步健全完善市級地質資料館藏機構,提升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和保管單位的管理水平。《辦法》第三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領導,組織開展地質資料匯交、保管、利用的科學研究、宣傳教育和信息化建設,並將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地質資料館藏機構館舍建設、管理人員工資、資料收管用運行經費等均可以依據此條申請財政支持,給山東省地質資料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3.3 建立了地質資料匯交責任機制和委託匯交制度

《辦法》建立了地質資料匯交責任機制,第四條第三款規定「發展改革、財政、住房城鄉建設、海洋與漁業等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協助做好有關的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山東省多年來地質資料管理的實踐證明,政府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的協調、溝通和配合,地質資料管理機構分散,工程地質、水文地質、地震等地質資料無法實現統一匯交和管理,因此該條明確了政府各部門的職責和分工,有利於促使各部門將項目的信息及時通報地質礦產主管部門,敦促匯交人依法履行地質資料匯交義務。

地質資料的編制和匯交專業性較強,需要由具備資質的地質單位來承擔,一般情況下,項目的出資方往往不是地質項目的承擔者,項目結束後項目承擔方把資料移交給出資方,但出資方不懂得地質資料管理,造成資料缺失和欠交、報告質量較差的現象頻出。因此,《辦法》第八條規定「出資人可以書面委託承擔地質工作的單位代為匯交地質資料」,這樣就在不改變法定責任主體的前提下,大大縮短了資料的匯交周期,保證了地質資料的質量。

3.4 明確了違反地質資料匯交義務的法律責任

《地質資料管理條例》第二十條和二十一條雖然規定了未按期匯交地質資料和偽造地質資料的法律責任,但對驗收不合格的地質資料未按期規定期限和要求修改補充的未做規定。因此,《辦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匯交人對驗收不合格的地質資料未按規定期限和要求修改補充的,視為不匯交地質資料,由負責接收地質資料的地質礦產主管部門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山東省建立地質資料匯交情況誠信檔案,並在省廳網站公布誠信單位名單、非誠信單位名單和處罰決定。加大對欠交地質資料、無特殊原因拒不補交地質資料、職能單位不認真履行職責等的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多次不履行匯交義務或者不及時匯交資料的,不得申請新的探礦權、采礦權,不得承擔國家出資的地質工作項目,不得申報國家科技獎。

3.5 明確了境外投資的地質資料匯交要求

近幾年,山東省境外投資地質找礦的力度不斷加大,國家出資所形成的地質資料,對我們找礦和科學研究工作具有較強的參考和借鑒作用,為了確保這部分資料不流失,《辦法》附則第三十二條規定「本省從事地質工作的單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的其他海域以外承擔國家出資項目所取得的地質資料的管理,參照本辦法執行」。

4 《辦法》的執行情況

4.1 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及時召開座談會

《辦法》頒布後,山東省國土資源廳領導高度重視,為了做好貫徹實施工作,及時召開貫徹實施《辦法》發布和座談會,邀請省法制辦、國土資源廳、財政廳、住建廳、水利廳、海洋與漁業廳、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煤田地質局負責人,以及有關新聞媒體參加了會議。廳領導要求全省國土資源系統以《辦法》的頒布為契機,抓好宣傳和落實,理清工作思路,切實重視地質資料管理與服務的基礎工作,加強地質資料信息化人才隊伍建設和業務體系建設,提升整體業務和社會化服務能力。

4.2 採取多種方式進行宣傳和報道

為使全省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充分認識《辦法》的重要性,切實加強學習、宣傳和貫徹,山東省國土資源廳制定了《辦法》的宣傳和培訓方案,以魯國土資字〔2014〕219號文件的形式發放各市縣國土資源局。目前各市縣國土資源局結合各自實情進行集中時間學習,深入研究,積極探索,切實把《辦法》的精神實質理解透、把握准。

為擴大《辦法》社會認知度和影響力,使全省各級地質資料管理人員深入領會依法行政精神實質,做好地質資料管理與礦政、地政、測政及綜合事務工作的銜接工作,《山東省國土資源導報》、《山東國土資源》雜志、各大網站對《辦法》進行了專題報道。

4.3 公布了山東省地質資料匯交細目

為提升《辦法》的可操作行,使廣大匯交人明確資料匯交詳情,根據《辦法》第三十一條規定,迅速制定了《山東省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細目》、《山東省原始地質資料匯交細目》和《山東省實物地質資料匯交細目》,2014年3月26日以魯國土資發〔2014〕13號文件的形式向全省進行發布。

『陸』 貫徹《地質資料管理條例》 做好海洋地質資料匯交

宋宏偉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檔案館,青島266071)

摘要 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的歷史記錄,是地質工作所有成果的記載,是國土資源的信息載體,是進行地球科學研究、國防建設、交通設施建設的基礎資料,是我們認識和研究地球、保護地球、合理利用礦產資源的重要基礎信息資源。地質資料的積累和提供利用對促進國民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減少地質工作資金的重復投入有重要意義。國務院於2002年頒布了《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對地質資料的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進行了重大改革,完善了地質資料的統一匯交制度;確立地質資料的公開利用制度;強化了對地質資料匯交人權益的保護制度。地質資料管理條例是地質礦產業重要的行政法規。它的出台和實施對我國海洋地質工作產生重要的影響,將有利地推動海洋地質資料管理和服務水平的提高。海洋地質成果資料匯交工作已經全面展開,目前海洋地質成果資料匯交工作呈現出一個新局面。

關鍵詞 地質資料;管理條例;海洋地質;匯交

1 地質資料管理制度發展的歷史回顧

地質科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重要的組成部分。黨和國家對地質資料的管理從新中國成立初就十分重視,制定了一系列地質資料統一匯交管理制度。早在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地質部就設置了地質資料司,收集管理全國各地的地質資料,後改為全國地質資料局,負責採集全國各種地質礦產資料。1957年我國就建立了統一管理制度,管理范圍增大,不僅包括地質勘探和礦產開發各部門,還包括鐵路、公路、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行業所形成的地質資料。1958年地質部發布《全國地質資料匯交暫行辦法》,首次明確全國統一地質資料匯交管理制度。1963年5月國務院批准《全國地質資料匯交辦法》,以法規的形式確立了地質資料統一匯交制度。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1988年國務院批准發布《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辦法》,次年地質礦產部頒布《全國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其後各省先後發布省級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辦法。地質工作是經濟建設的先行,是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當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後,從1994年以來,針對地質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對地質資料管理制度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在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加強公共服務、借鑒國外通行做法,2002年3月國務院公布《地質資料管理條例》,於2002年7月1日實施。地質資料管理制度的不斷發展歷史走過了45年的光輝歷程,從空白到不斷完善。

2《地質資料管理條例》 實施的重要意義

新中國成立以來,通過實施地質資料統一匯交制度,各資料館已積累了大量的地質資料,這是地質工作特有的一筆巨大財富。據統計全國和省兩級地質資料館及有關單位保存的各類地質成果資料約42萬種;原始地質資料155萬檔;各類岩心總長度2471萬米;標本99萬件;副樣1443萬件,這是國家寶貴財產。這些地質資料是千千萬萬地質工作者幾十年艱苦努力爭取的寶貴成果,是國家投入上千億資金和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形成的無形資產。這些寶貴的地質資料曾在地質科學礦產資源勘探開發、環境保護、地質災害的防治、國防建設、工程建設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對地質資料的需求和利用越來越大,地質資料重要性越發重要,由於受原有的地質資料管理制度的限制,明顯束縛了地質資料服務於經濟建設,舊的管理制度已不能適應國土資源管理事業發展的新形勢和社會各界對地質資料公開利用及信息共享的要求,因此《地質資料管理條例》的頒布,對我國地質礦產工作及國民經濟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地質資料管理條例》是對1988年的《全國地質資料匯交辦法》的一次重大修改,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加強地質資料管理,完善了地質資料統一匯交制度。明確規定地質資料統一匯交到國務院和省級兩極人民政府地質礦產主管部門。地質資料是國土資源的信息載體,它的積累是保管和利用的基礎,直接影響地質資料作用的發揮。地質資料匯交是一種資料收集方法,是國家利用法律的手段強制從事地質工作的單位向國家報告其地質工作情況和地質工作成果,以維護國家主權和資源所有權,積累信息的最有效方式。二是確立了地質資料公開利用制度,減少地質工作資金的重復投入。《地質資料管理條例》明確規定,除保密和受保護的資料外,任何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及外商都可憑合法證件到地質礦產主管部門下屬的地質資料館或委託地質保管單位查詢、復制地質資料。在我國上百萬人用數百億資金大規模地進行地質勘查的歷史,可能不會再現了。今後的礦產資源勘查將是在詳細研究現有勘查成果資料的基礎上,慎重地部署工作區域,以求最大的投資回報。因此作為社會公益事業的地質資料越詳盡越好。三是保護地質資料匯交人的合法權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匯交義務人不匯交資料的原因就是擔心其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護。在規定的礦業權有效期內,匯交人匯交的其他地質資料符合規定條件的,有權要求設置一定期限的保護,在保護期內還可以實行有償使用。

3《地質資料管理條例》 是一部重要法規,它的出台和實施對我國海洋地質工作將產生重要和深遠的影響

《地質資料管理條例》的貫徹實施將對我國海洋地質工作實行根本性轉變並產生推動作用。海洋地質調查研究和礦產資源勘查研究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之一。海洋地質工作必須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經過分析研究取得新的有價值的科研成果。《地質資料管理條例》為建立一種積累海洋地質資料、提供全社會利用、充分發揮海洋地質資料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機制提供了法律保障,使海洋地質工作更加緊密地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結合,更加主動地為經濟和社會服務。我國建立了一支龐大的海洋地質調查體系,形成了大量的海洋調查資料,如生物、水文、氣象、化學、地質、地貌等區域性綜合調查資料,形成寶貴的海洋地質資料,這些資料為我國海洋區域的科學研究開發利用提供了基礎資料和科學依據。

《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出台,為建立積累海洋地質資料、提供社會利用、充分發揮海洋地質潛在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機制提供了法律保障。貫徹實施《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可以有力地推動海洋地質資料管理和服務水平的提高,使海洋地質資料不僅為海洋地質調查、油氣資源勘查大洋礦產資源調查服務,而且為國家政府指定政策、規劃、如何保護礦產資源、保護環境、研究我國海洋地質事業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促進作用,推進海洋地質工作成果及時轉化為社會生產力擴大服務領域和在全社會的影響,是海洋地質工作更加緊密地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結合,主動地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推動海洋地質工作實現根本轉變。

《地質資料管理條例》的貫徹實施打破海洋地質資料封鎖、提高海洋地質研究水平,都將產生積極的影響。科學的不斷發展,改革的不斷深入,海洋地質勘查開發部門的增加,打破信息封鎖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是必然趨勢。實現為全社會提供海洋地質資料服務,可以避免海洋地質工作的重復勞動,節約資金的投入和時間的浪費,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調查風險。我國海域遼闊,目前在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四個海區,按不同專業和應用目的進行一系列海洋地質調查研究工作,積累了珍貴的資料。對這些資料資源共享會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可促進海洋地質事業的對外開放、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資金。提高海洋地質調查研究水平,建立科學的研究體系,從而有利地促進我國地球科學研究的健康發展。

4 做好海洋地質資料的匯交

海洋地質資料是在海洋地質工作過程中形成的記錄和認識。是在海洋地質調查、深海大洋調查、礦產資源調查及綜合研究中所形成的成果資料。海洋地質資料同樣有大量的原始資料;珍貴的成果資料;還有不可多得的實物地質資料。

海洋地質原始資料種類繁多。特別是調查資料有多種載體類型。這些直接採集形成的原始資料包括多學科的調查資料,如地球物理的地震剖面及聲吶資料、地球化學的取樣記錄、水文地質的站位數據、地質綜合分析數據和測量數據等。

海洋地質成果資料具有多學科性。如海洋地質調查資、海洋地質礦產資源調查、海洋構造研究、地形地貌調查,海洋沉積研究、海洋地球物理調查、區域海洋綜合調查研究。多學科的各項工作取得了大量的調查成果和研究成果。成果資料包括調查和研究文字報告及附圖附表和說明書,還有海洋區域資料庫及說明書。

海洋地質實物資料是直接採集的實物標本,包括岩心柱狀樣、表層樣、化學水樣、古生物標本、大洋錳結核標本,其中岩心柱狀樣占實物資料的90%。

地質資料匯交是一種資料收集的重要方法。《地質資料管理條例》明確規定,國家利用法律手段強制從事地質工作的單位向國家報告其地質工作情況和地質工作成果,海洋地質資料的匯交同樣遵循《地質資料管理條例》的規定,履行匯交人的義務。這是積累海洋地質資料的最有效方式。

5 海洋地質資料匯交應注意的問題

做好海洋地質資料匯交前期的指導工作。加強電子文檔製作的宣傳力度,加強培訓工作,提高製作電子文檔的工作效率。在科研課題運作過程中要明確匯交資料的規定和要求,尤其是成果資料的紙介質和電子文檔形式及內容相一致。在做好資料歸檔立卷工作同時,做好電子文檔的製作工作,減少工作中易出現的錯誤,提高工作效率。

做好電子文檔資料的匯交工作。電子文檔資料的製作和匯交是《地質資料管理條例》貫徹實施以來的一項全新的工作。所有匯交的海洋地質資料均要製作電子文檔資料,改變幾十年匯交紙介質資料的歷史,也給匯交工作帶來新的工作任務。加之製作電子文檔的要求比較繁瑣,給匯交工作帶來很多麻煩。因此,完成好電子文檔的資料匯交是海洋地質工作的一項全新任務。

做好海洋地質資料的檢查工作。由於海洋地質資料種類繁多、專業不同,給資料檢查驗收工作帶來諸多困難。必須採取隨時發現問題隨時糾正的方法,保證在規定的時間內,更好地完成海洋地質資料的匯交工作。

做好海洋地質資料的保密和保護工作。海洋地質資料涉及面廣,對外合作的地質資料屬於國家秘密,按國家保密法,做好保密登記工作。海洋地質資料需要保護的,做好保護資料的申請工作。《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已規定需要保護的可在5年內予以保護,並可再申請5年保護期。在匯交資料的同時,做好保護工作。

參考文獻

[1]綦占勝.貫徹《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做好海洋地質資料匯交.中國檔案,1998.(5).

『柒』 實物地質資料標准化的基本原則與工作方法

趙曉青 任香愛 張業成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摘要 實物地質資料標准化是實施實物資料統一管理,推進科學化、規范化的基本保障。根據實物地質資料館藏工作內容,標准內容包括基本術語、分類分級、館藏設施、篩選收集、圖像採集、整理建檔、庫藏保管、利用服務等。標准應符合有關法規要求,與現行有關標准協調,體現實物地質資料特點和管理需要,便於應用。

關鍵詞 實物地質資料;標准;原則;方法

一、實物地質資料標准化的目的意義

實物地質資料與成果地質資料及原始地質資料一樣,是地質工作取得的寶貴信息資料,具有重要的保管意義和開發利用價值。國內外大量事例說明,充分利用實物地質資料,可以避免重復工作,提高地質勘查效率和地質科研水平,促進地質工作發展。

我國長期地質工作中,產生了大量具有重要意義的實物地質資料。但這些實物地質資料分散保存在不同部門、單位和個人手中,由於缺乏統一管理,以及技術方法,加上經費、人員等限制,除油田等實物地質資料得到有效管理外,其他實物地質資料損毀丟失嚴重,開發利用十分困難。與此同時,近年來開展的地質大調查以及海洋地質調查、極地考察等工作產生的大量實物地質資料,也亟待統一管理。

與這種情況相對應的是,隨著我國地質工作的深入發展,對地質資料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其一,礦產資源的勘查難度越來越大,成本和風險越來越高;其二,工作領域越來越廣,特別是極地考察、大洋調查等新興領域蓬勃興起;其三,地質工作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在這種情況下,地質工作不僅依靠成果地質資料的保障,而且越來越需要實物地質資料的支持。正因如此,地質資料管理服務備受國家關注,在《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決定》中,將其列為一項需要加強的重要任務。

為了加強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在2002年頒布實施的《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和2003年發布的《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中,把實物地質資料明確納入地質資料管理范圍。為此成立了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承擔國家實物地質資料收集、保管、利用工作,並為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提供典型示範。與此同時,一些省(市、自治區)和一些地質工作單位以及地質院校也開始籌劃本地區、本單位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

長期以來,我國實物地質資料不僅缺乏統一的行政管理,而且缺乏相應的技術標准。在幾十年地礦工作中,雖然有些部門和單位制定了一些管理辦法或技術規范,但很不完善、很不系統、很不統一;特別是隨著信息社會和地礦事業的迅速發展,已有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和技術規范已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甚至在許多環節屬於空白。因此,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除法規和行政手段外,必須盡快建立一套實物地質資料技術標准,並將其納入地質礦產行業標准和國家標准,為推進實物地質資料統一管理,實現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提供技術支持。

二、實物地質資料標准體系框架

實物地質資料標准化對象是實物地質資料館藏工作。實物地質資料館藏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務是使重要的實物地質資料得到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其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是:建設維護館藏設施→實物資料篩選→收集→驗收→整理→掃描→建檔→保管→利用服務。

為了規范實物地質資料館藏工作,需要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技術標准。這些標准可大致分為基礎標准、館藏設施標准、篩選收集標准、庫藏保管標准、信息組織與利用服務標准,每類標准中包括不同的標准或內容,它們組合在一起,構成實物地質資料標准體系(圖1)。

圖1 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技術標准構成

三、制定實物地質資料標準的基本原則

1.符合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要求

貫徹國家科技檔案管理方針政策,符合《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等法規的精神和有關規定。

2.與現行的有關標准協調配合

與《地質勘查鑽探岩礦心管理通則》、《科學技術研究課題檔案管理規范》、《地質資料檔案著錄細則》、《歸檔文件整理規則》、《科學技術檔案案卷構成的一般要求》、《固體礦產勘查地質檔案立卷歸檔規則》、《固體礦產勘查地質資料信息整理、綜合研究規定》、《成果地質資料電子文件匯交格式要求》等標准協調。

3.既符合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特點,又與其他類型地質資料管理工作協調配合

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與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管理既有許多共同之處,又有重要區別。共同之處在於目的任務和工作的基本要求一致;不同之處在於管理的介質不同,因此工作內容和技術要求有諸多差異:①館藏設施構成與功能要求顯著不同;②不是所有的實物地質資料都保管,只是篩選其中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的實物地質資料加以保管;③實物地質資料的收集方式、驗收內容與驗收要求與其他地質資料不同;④需對入庫的實物地質資料進行整理和建檔;⑤實物地質資料保管、利用的主體是各種類型的實物,因此保管條件和利用服務要求與其他地質資料顯著不同。基於上述,實物地質資料標准既要符合地質資料和科學檔案管理的普遍要求,又要符合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特點和管理需要,使實物地質資料與成果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協調互補。

4.便於應用

標准內容和技術要求,既符合時代特點,體現先進性,又面對實際,適宜不同類型實物資料館藏機構應用,便於貫徹實施。

四、制定實物地質資料標準的工作方法與步驟

根據制定標準的工作程序和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特點,制定實物地質資料標準的工作步驟是:調研→編寫標准及編制說明初稿→徵求意見與應用試驗→修改→編寫標准修改稿→進一步徵求意見→再修改→編寫標准送審稿及標准編制說明和標准意見匯總處理表(圖2)。

調研是制定實物地質資料標準的基礎。調研內容可分為兩個方面:基礎調研,即廣泛了解國內外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方法,收集有關的法規、標准、管理制度,調查分析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特點與標准化需求,為實物地質資料標准提供基礎支持;專門調研,即針對實物地質資料標准內容,專門調研實物地質資料分類分級、篩選收集、庫藏保管、信息採集組織、利用服務等技術方法,為實物地質資料標准提供技術支持。

試驗應用應注意兩個方面:要有充分的代表性;覆蓋標準的所有內容。

標准與編制說明按規定的結構、表述方法編寫;徵求意見按制定標准工作程序和要求進行。

參考文獻

[1] GB/T1.1—2000標准化工作導則.標準的結構和編寫規則

[2]白殿一等.2002.標准編寫指南.北京:中國標准出版社

圖2 制定實物地質資料標准步驟示意圖

『捌』 健全的制度體系是提高地質資料管理水平的保障

程剛

(中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檔案館)

摘要 本文從長慶油田的實際出發,分別從地質資料收集、保管、利用三個方面闡述了制度建設在地質資料管理方面的重要性,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制定切實可行、合理有效的制度才能提高地質資料的管理水平。只有明確責任,實行過程監督,對地質資料的主要責任人實行量化考核,才能確保地質資料的齊全、完整、准確;在實體管理方面除了按照標准配齊、配全基礎設施外,庫房管理實行專人負責制;拓展地質資料借閱利用渠道,從培養員工「意識」著手,確保地質資料管理各環節不泄密。

關鍵詞 檔案 地質資料 制度 保密 利用

長慶油田點多、面廣,作業區域分散,參與油田建設的市場化隊伍數量眾多、流動性大,再加之近年來持續高效上產,每年產生的地質資料數量龐大(每年收集地質資料35萬件左右),這對地質資料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首先收齊收全各類地質資料難度增大;其次確保地質資料的質量是我們日常工作的重點;最後地質資料怎麼在油田高速上產期發揮其重要的作用是我們工作的最終目標。長慶油田保存地質資料200萬件,這是幾代長慶人辛勤智慧的結晶,是油田擴大建產、科學研究、老井復查、提高單產不可再生的信息資源,怎麼樣管好、用好這些寶貴資源,是我們日常工作的目標所在,只有明確責任,各行其責,從地質資料產生的源頭抓起,環環相扣,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制定切實可行、合理有效的制度才能提高地質資料的管理水平。

1 明確責任,實行過程監督,實現量化考核

地質資料管理涉及的部門多,管理協調難度大,理順管理職責,避免重復管理及管理死角。日常管理自然有效,出現問題有據可查,責任落實到人,不推諉扯皮;績效考核,獎懲分明,有理有據。

1.1 明確責任

長慶油田分公司檔案館聯合其他地質資料管理部門成立了地質資料效能監察組,在室內抽查資料、現場調研、組織地質資料產生單位聽證會的基礎上,下發了《長慶油田分公司關於加強油氣田重點工程竣工檔案及生產數據匯交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該通知明確規定了地質資料管理各方責任:機關主管部門、檔案館負責地質資料的標准制定,負責對地質資料和生產數據的匯交范圍、匯交標准、匯交格式負責;項目組對地質資料的質量負有主要責任,地質資料管理實行項目經理負責制,對存在問題的項目組將嚴肅追究主要領導的責任;施工單位要在項目組的指導與監督下嚴格按照標准製作資料,對沒有地質資料製作匯編能力的施工單位要堅決清理出油田市場。正是由於部門職責劃分清楚,責任落實到人,才保證了每年35萬件地質資料按照標准及時歸檔。

1.2 過程監督

高標准、高質量的收齊、收全各項地質資料離不開各職責部門的有力監督,杜絕錯假資料從源頭抓起。監督部門對工程實施全過程監督,保證施工質量的同時,落實好各項地質資料按要求錄取。工程完工後,項目組要嚴格按照施工過程由專人負責地質資料的製作,整套地質資料製作完成後,由各崗位專業技術人員一一審核把關,地質資料主管副經理和項目經理進行抽查(同一批資料副經理抽查率不能低於40%、項目經理抽查率不能低於20%),在確保地質資料數據真實准確的基礎上,方可簽字蓋章,具體由項目組資料專職人員負責向檔案館匯交。檔案館在接收地質資料時,首先要按照地質資料匯交范圍與格式核實資料數量及資料製作標准,其次要審核資料匯交流程,對數量不全、製作標准不統一、匯交流程不規范的地質資料不予以接收。各部門齊抓共管,嚴格審核把關,地質資料管理不留死角。

1.3 量化考核

檔案部門充分發揮自身的管理職責,加強日常管理的量化積累,對存在問題的單位記錄在案,用數字說話,不憑感覺走。自2008年以來,詳細記錄問題資料百餘條,在公司內網發布通報8次,通報內容涉及各單位的匯交率、產建單位名稱、負責人及資料匯交人姓名、具體的井號、翔實的問題描述等,在每年資料匯交完成後依據日常管理記錄、每年兩次的通報排名量化考核各單位的地質資料管理工作,油田公司地質資料考核細則對質量問題及匯交率低於95%的單位實行一票否決制,取消參與本年度地質資料考核資格,對考核不合格的單位工程項目不得參評優質工程,並就考核結果在全油田公司范圍內通報批評,對項目主要負責人實行硬兌現。

油田公司自實施量化考核以來,硬兌現項目主要負責人6人次,各單位當年的地質資料匯交率均在99%以上,次年地質資料補交率100%,問題資料的比率逐年下降,目前已杜絕了地質資料質量問題的出現。

2 完善地質檔案庫房管理制度,創造良好的地質資料保管條件

按照標准收齊、收全地質資料是做好地質檔案工作的第一要務。依據國家檔案管理規定規范管理地質檔案,確保地質檔案實體安全,最大限度地延長地質檔案實體壽命,是檔案管理者義不容辭的義務。

2.1 保管的設施設備標准統一

地質檔案庫房建設符合國家檔案局《檔案館建築設計規范》要求,做到辦公室、閱覽室、庫房三分開。檔案防護設備、設施按照「八防」標准統一配備,並做好定期檢查、檢定與更換。

2.2 保管制度合理有效

由於大規模的上產,再加之大量的市場化隊伍的進入,地質資料服務向多元化發展,我們既要提供優質的服務,又要保證地質檔案的安全。我們規定地質檔案庫房實行專人管理制度,禁止外單位人員進入庫房,對每天進入庫房的檔案工作人員必須進行詳細的信息登記,並在庫房人員進出必經之處安裝24小時視頻監控,做到萬無一失。

「防火、防水、防泄密」是檔案管理的重中之重,除了設備設施配備齊全外,要進一步加強這「三防」的制度建設。油田公司要求檔案館在公司安全委員會的統一指導下,每一季度開展一次「防火、防水、防泄密」的事故預案演練,並對每次演練做翔實的記錄;檔案館要對庫房所有電器及電源線路每月檢查一次,對庫房及周邊的排水設施每季度檢查一次,把檢查結果及時上報有關部門,及時消除事故隱患。

在溫濕度控制方面,要因地制宜,不生搬硬套。西安年平均濕度大,單憑除濕設備很難達到檔案保管45%~60%的濕度標准范圍,我們要求庫房管理人員採取設備與人工相結合的措施做好庫房的溫濕度控制工作,確保庫房溫濕度在標准范圍內。

實行地質檔案定期修復措施。地質檔案管理人員要定期對館藏檔案進行檢查,對出現紙張破損、字跡褪色、擴散及庫架信息模糊、盒脊背脫落等情況要及時上報具體負責人,制定合理的修復措施,對檔案的永久使用及查找提供便利。

3 強化保密意識,拓寬地質檔案利用渠道

地質檔案保密工作貫穿於地質資料管理的全過程,提高檔案人員素質,牢記檔案法規及地質資料管理條例,使地質資料保密工作日常化、人人化,對於不同的服務對象,採取不同的保密措施,實現同樣的目的——不泄密,從而實現地質資料利用效益最大化。

3.1 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素質

檔案保密工作好與壞,檔案管理人員的素質是關鍵,要不斷加強檔案人員素質教育,培養檔案人員高度的警惕意識,要建立起保密是檔案工作本身的需要,也是家庭幸福的需要。尤其是擔負檔案利用服務工作的人員,要清楚對檔案安全負有直接的責任,經手的事情件件有頭有尾,手續清楚,而且要防止「無形」存儲於頭腦中秘密的泄露。

3.2 做好對檔案利用人員的監督措施

對不同層次的利用人員規定不同的審批手續(油田公司規定:油田外部單位人員借閱地質資料必須與公司保密辦簽訂保密協議,經主管領導批准後方可到公司檔案館借閱;油田內部單位借閱人員持本單位介紹信就可以借閱),使提供利用工作有章可循;在借閱利用過程中,要善於與利用者交談,置每個利用者於視線之中,掌握其利用目的與動機,從而達到有效監督的目的;在利用者歸還檔案時,仔細檢查翻閱被利用過的檔案,發現問題及時查處,並在利用登記簿上備注說明,對於損壞檔案較為嚴重的違法行為,應及時查處,挽回損失。

3.3 提供高效快捷的地質檔案利用

收集完整齊全,保管措施到位,就保證了地質資料利用的基礎條件,再加之我們不斷簡化借閱手續及流程,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多渠道開展地質資料利用。近年來地質檔案利用人數逐年增加,2010年3000人次,4萬卷/年;2013年5000人次,9萬卷/年。地質資料在油田生產建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總之,近年來我們在地質資料管理方面不斷探索,從日常工作中不斷總結提高,完善地質資料管理制度,使其更加貼近油田實際,使其更好地服務於油田生產。在地質資料管理水平穩步提高的同時,我們更加感到與油田的發展需要仍有一定的差距。首先,表現在地質資料管理人員素質仍有待於提高,非專業人員仍佔一定比例,加強人員專業水平培訓迫在眉睫,內部培訓資源有限,且知識結構老化,有較大的重復性,很難拓寬培訓人員的視野,走出去,加強與外界交流,打破思維定式,才能發揮地質資料管理人員的創新意識,使管理水平不掉隊,不落伍。其次,根據長慶油田實際,公司應出台相關政策,確保施工隊伍資料管理人員相對穩定,避免給地質資料管理帶來「額外」難度。最後,項目經理的重視程度是決定地質資料管理水平的關鍵因素,公司應制定更具有操作性的制度,確保地質資料管理萬無一失。

『玖』 淺談對《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的幾點體會

梁敘

(廣東省國土資源檔案館,廣州510080)

摘要 通過對新發布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 的學習,了解了該辦法主要從匯交內容、監督管理機構、館藏機構的職責、具體管理程序及要求等方面對實物地質資料工作作了明確的規定,它是針對實物地質資料工作的現狀,強調了應採取加強匯交、加強館藏建設等措施來進一步保證實物地質資料工作的有效開展。同時,根據廣東調研的情況,提出了管好用好實物地質資料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 實物地質資料;管理

實物地質資料是地質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寶貴的社會資源。它是指在進行地質工作時為深入研究而從天然地質體上按一定規范要求採集的或經過特殊技術加工處理的,反映地質現象、岩礦石結構構造和元素組成的自然物質的實物實體,包括岩礦心、岩屑、各類岩礦標本、古生物化石標本、化驗測試樣品、光薄片等。為了加強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進一步發揮實物地質資料的作用。2008年1月11日,國土資源部發布了《關於印發 〈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 的通知》。《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實物地質資料的匯交內容、監督管理機構、館藏機構的職責、具體管理程序及要求等作了明確的規定。

1《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 的明確規定及解讀

1.1 實物地質資料的匯交內容

《辦法》要求,下列四類實物地質資料由匯交人向國土資源部匯交:①科學鑽探、大洋調查、極地考察、航天考察等國家重大調查項目和科研項目的實物地質資料;②國家重大工程、標志性建築的實物地質資料;③石油、天然氣、煤層氣和放射性礦產的實物地質資料;④中央財政安排的項目形成的實物地質資料。上述規定以外的實物地質資料,由匯交人向國土資源部和地質工作項目所在地的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匯交。

1.2 實物地質資料的監督管理機構

《辦法》明確了國土資源部負責全國實物地質資料匯交、保管和利用的監督管理。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實物地質資料匯交、保管和利用的監督管理。市、縣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協助上級主管部門和實物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做好實物地質資料篩選採集工作。

國土資源部負責國家級實物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建設,館藏建設和運行費用列入中央財政預算。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省級實物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建設,館藏建設和運行費用列入地方財政預算。國家和省級館藏機構,可根據需要設立實物地質資料分庫。受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委託的實物地質資料保管單位負責本單位實物地質資料館藏建設,從事地質工作的單位,負責本單位實物地質資料庫房建設,館藏建設和運行費用由受委託保管單位解決。

1.3 實物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及受委託保管單位的職責

《辦法》規定,實物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和受委託保管單位履行下列職責:①篩選、採集、驗收、整理、保管實物地質資料;②建立健全館藏實物地質資料保管、利用制度;③向社會提供實物地質資料服務;④其他規定的職能等。

1.4 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具體程序及要求

《辦法》對實物地質資料匯交時間、匯交程序、實物地質資料匯交目錄清單以及匯交細目等作出了明確規定。

通過對《辦法》的學習、解讀,我們不難發現:

第一,該《辦法》重點強調了加強對實物地質資料的匯交管理。①匯交工作的重要性。匯交是實現利用服務的基礎,只有確保實物地質資料匯交上來並且實現有效地保管實物地質資料,才能滿足社會對實物地質資料信息的需求,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減少重復工作,提高地質工作效率和提高地質勘查投資效益。②明確了匯交細目,規定了匯交實物地質資料的類型和范圍,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第二,明確了匯交人、館藏機構的職責以及操作的程序。這樣有利於各級館藏機構工作的協調開展,通過明確匯交人和館藏機構在實物地質資料的整個管理過程中,各自所必須承擔、完成的職責、任務,有利於實物地質資料得到及時、有效的歸檔、管理,也保證了進入館藏的是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的實物地質資料。

第三,明確了實物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建設的主體。據全國地質資料調查結果,全國有各類岩礦心存放地1萬多處,其中永久性岩心庫463處、簡易岩心庫714處,其餘都是暫時性寄存點或者露天存放點[1]。《辦法》規定了國土資源部、省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受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委託的實物地質資料保管單位、從事地質工作的單位作為四個不同層級的實物地質資料館藏機構建設的主體,有利於形成明確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資金渠道,在經費上保證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開展;有利於改變目前我國實物地質資料庫硬體設備簡陋,實物地質資料保存狀況差的現狀;有利於監督執行機制的實施,真正實現統一管理,避免以前管理與實際脫節的現象。

2 廣東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幾點建議

(1)要有切實可行的規劃、計劃及技術標准。實物地質資料、成果地質資料以及原始地質資料都屬於地質資料的管理范圍,但是長期以來,我國的實物地質資料處於缺乏統一管理的狀態。國土資源部發布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為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提供了依據,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的建立為全國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提供了參考、借鑒。但是,目前許多省、市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尚處於摸索階段,面臨許多困難和問題。在實際工作中要管好用好實物地質資料,要有一個切實可行的規劃、計劃以及技術標准,要保證包括了國家級——省(自治區、直轄市)——受委託保管單位——基層單位這四個層級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系的暢通。

(2)要有正常的經費保障。無論是場館建設、設備設施都需要一筆可觀的經費,日常的運作也需要經費維持。如果這種經費保障不落實,就會重走過去就會難以為繼的老路。

(3)要加強實物地質資料的信息資源共享。在目前,豐富館藏實物地質資料,是館藏工作的重點內容和衡量一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單位館藏規模和地位的重要指標。但是,如何將實物地質資料所蘊含的信息有效地向社會提供利用,將實物信息資源的服務真正納入社會化服務體系,實現實物地質資料信息資源的社會共享,是必須提上日程的重要內容。實物地質資料只有在服務地質科技、地質工作、服務經濟建設中才能體現它的價值,體現它的生命力。

(4)要有良好的機制體制、人才隊伍。良好的機制、體制、組織架構、人才隊伍是實施管理的重要保障。良好的機制體制,有利於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人員隊伍,有利於激發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具備一定的地質專業知識,是一個合格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人員的基礎條件。同時,管理人員掌握一定的檔案管理知識、計算機知識及網路技術水平、掌握和熟悉相關的法律法規等,是管好用好實物地質資料的相關要求。

『拾』 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方法體系建設初探

隨著國務院《地質資料管理條例》的發布實施和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的成立,我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將一改過去的傳統模式,向科學、效能的方向發展。國土資源部在貫徹《地質資料管理條例》的同時,正在制定《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這是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重大舉措,是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發展的里程碑。為配合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法規的貫徹實施,實現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積極建設科學系統的管理體系,更大程度上調配管理資源,從管理學的高度認識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已勢在必行。

一、國內外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技術方法概述

1.國外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方法

發達國家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很值得我們借鑒。

目前加拿大全國有40多個由政府管理的岩心庫,存放著取自陸地和近海鑽孔的連續取心剖面、岩石樣品和鑽井岩屑;美國地質調查所岩心研究中心、國家冰心實驗室是美國重要的實物資料管理機構;澳大利亞的西澳地質調查所岩心庫、新南威爾士州礦產資源部倫敦德里岩心庫都是世界有名的岩心庫;俄羅斯等國家也都建有數量不等的岩心管理機構。

國外大多數管理機構對實物地質資料的縮減、檢索、查詢、觀察、取樣以及信息系統建設等都做出了相應的規定。對實物地質資料採集、入庫前的縮減,國外多根據情況不同採取不同的措施,如紐芬蘭和拉布拉多油氣董事會要求石油公司提供給托貝岩心庫「儲存的岩心的橫截面積不少於原來的三分之一,而保留的岩心則要求是連續的」。在加拿大目前運行的40個岩心庫中,有12個岩心庫的鑽孔岩心只按一定的比例保留了下來,沒有固定的、一成不變的縮減標准。

加拿大岩心庫實物地質資料的檢索、查詢一般採用卡片索引,但省級聯邦機構岩心庫已初步建立了網路化的服務系統,通過它管理的信息服務網路,可以很快地了解到為各研究目的而鑽探的陸上和海上鑽井取得的實物資料,還備有顯示鑽井位置的圖件。從總體看,越來越多的岩心管理機構利用計算機檢索系統對庫存資料進行存取和對外開放是必然的發展趨勢。美國地質調查所岩心研究中心的客戶可通過計算機查詢庫存實物地質資料,在那裡,只要輸入一個或多個關鍵詞即可進行檢索,將來還將提供在線服務。

國外岩心庫非保密實物都實行對外開放,允許取樣,但要求提出取樣申請,填寫所需樣品的數量和採用的分析方法;但不同的單位對取樣都作了不同的取樣限制,如有的岩心庫對取樣的條件是,將來必須給岩心庫一份研究報告的副本,剩下的實物則必須返回岩心庫,而且大多數岩心庫都配備了實驗檢測場所和水電供應。對保密期內的實物地質資料另有相應規定,在加拿大的礦業公司岩心庫中,整個保存期的實物地質資料都是保密的,但有些岩心庫則規定了特定的保密期,安大略省的保密期規定為90天,而西北地區、紐芬蘭和拉布拉多的保密期可達三年,大部分岩心庫則只保存非保密物質,應捐贈者要求可以保密,保密資料的查閱受岩心庫管理規定的限制。

綜觀上述國家的岩心庫管理文獻,每一個岩心管理機構都有各自的管理服務辦法,雖然並沒有形成統一、系統的岩心管理技術標准或管理制度,但仍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2.國內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方法

建國以來,我國在地質工作中產生了大量的實物地質資料,為了保存、保護好這些實物地質資料,原地質部曾在1962年制定了《地質隊的標本岩心試驗樣品的保管和處理辦法》,對岩礦心的縮減、處理和保管工作制定了一些措施,可以算作是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雛形,在當時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1979 年,原地質部針對一些地質隊對岩礦心的管理工作不夠重視、管理不善造成實物地質資料嚴重丟失和混亂的現象,為加強管理,出台了《岩礦心管理規定》,強調了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對岩心保管的單位和個人強調了崗位責任,規定實行年報制度,要求對岩礦心保管過程中出現的情況、存在的問題及時逐級反映,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管理措施不力或玩忽職守等造成實物地質資料損壞丟失的現象要分別不同情況,進行批評教育和嚴肅處理。《規定》的主要內容包括:岩心管理機構和人員配備,岩心箱及庫房建築,庫前的岩心管理,岩心庫房保管,岩礦心的縮減、移交和清除等。這是地礦部最早的較為系統的岩心管理規定,可以看出,在當時對實物資料的管理是非常重視的。

在此期間,各省局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相繼制定了一些旨在保護實物地質資料的規定,如雲南省地質局1984年10月向局屬各單位印發了《實物(標本)檔案匯交條例》等。這些措施在不同程度上促進了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的發展。但長期以來,由於受「文革」干擾和舊體制的影響,文件規定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並沒有真正落到實處。據1987年地質部《關於我部岩心管理現狀的調查報告》披露,由於岩心總庫有專人看管,經常進行整理維護,所以岩心保管狀況尚好,具有可利用的價值;但有些地質隊露天存放和零散存於租用民房的岩心保管狀況則不盡如人意:房屋門窗被盜、房瓦損壞,岩心箱丟失時有發生,許多岩心票、取樣牌字跡模糊或脫落,已失去保存價值的約佔70%~80%,除新疆部分常年不雨地區外,長期露天存放的實物地質資料絕大部分報廢率幾乎為100%。針對此問題,地礦部在1988年、1990年先後發出了《關於加強岩心管理工作的通知》和《關於印發岩礦心管理規定的通知》,明確了地質礦產部礦產資源管理司主管岩礦心的管理和監督工作,並要求部直管局給予協助,實行部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和按專業歸口相結合與行政首長負責制的管理機制,對現場管理、岩心庫房管理、岩心縮減和保管年限等都做了規定。1992年又制定了行業標准《地質勘查岩礦心管理通則》(代號DZ/T0032—92),對實物地質資料的採集入庫、驗收、縮減、更新與清除做了更為詳細的規定,是迄今為止最為完善的實物資料管理規定。

近年來,為了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實物地質資料的統一管理,建立健全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機構和法規制度,充分發揮實物地質資料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國務院於2002年7月1日實施了《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國土資源部正在制定《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規定》,這些法規進一步明確了我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總體布局是建立統一管理下的部門委託與分級管理體制,並在實物地質資料的匯交(包括實物地質資料的採集、匯交范圍、匯交時間、匯交程序、實物地質資料匯交的代表性原則、適度原則與技術要求以及匯交發生費用等)和館藏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包括匯交實物地質資料的歸屬及管理原則、實物地質資料的入庫、公開與保密、取樣、收費、提供社會服務、保管期限和處置程序、年報制度、館藏機構對館藏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全國和省級館藏實物地質資料的調整、匯交人的保管義務、境外實物地質資料的捐獻、以往實物地質資料的清理等)做了明確的規定。為我國實現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奠定了基礎,進而推進我國不同部門、不同行業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規范統一。

總之,我國地礦系統對實物地質資料的統一科學管理剛剛起步,規章不健全,技術方法不完善,甚至許多領域仍是空白,致使許多措施實施不力,管理較為落後。

石油系統對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則十分重視,大部分油田對岩心、岩屑等實物地質資料進行了規范化的管理與開發利用。對岩礦心的管理基本上實現了機械化、信息化的科學管理,同時配備有觀察、掃描、取樣、檢測等一系列設施。有些管理部門建立了一些管理服務工作制度,制定了《岩心γ射線掃描操作規程》、《岩心庫設備管理辦法》等;同時制定了一系列岩心庫日常工作管理制度與各種崗位職責,在油田的科研與開發工作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遠不完善。

二、制定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方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長期以來,我國實施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都是由完成工作的地質單位和各省地質局負責,由於實物地質資料較為分散,沒有建立國家統一的實物地質資料庫,加上管理的力度和方法措施不夠得力,管理落後;特別是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地礦部門屬地化改革的逐步落實,受舊的管理體制、經費投入方式等因素的影響,實物地質資料的分散存放、相互封鎖、部分資料保存條件差造成損失現象十分嚴重,給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和利用帶來許多困難。因此,實物地質資料利用率低等問題已不能適應地質工作新要求。

國土資源部和中國地質調查局非常重視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經有關部門批准正在實施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建設,成立了國家實物地質資料中心,承擔國家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服務工作,為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提供了基礎保障。為落實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職能,確保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及時投入運行,建立一套旨在加強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和利用的技術方法,以規范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和利用工作,並最大限度地在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工作中推廣,以便逐步形成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技術標准,進而建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服務體系,完善實物地質資料的科學與規范管理,實現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服務技術方法標准化,不但十分必要,而且特別緊迫。

三、建立實物地質資料方法體系的思考

為有效的保管、保護好現存實物地質資料,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需建立一個科學、規范和行之有效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方法體系,並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來,在實踐中對影響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諸多因素進行全面控制,解決管理運行中出現的問題,探索和掌握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運行規律,使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不斷完善,並不斷適應內外環境的變化,持續有效運行,保證落實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方針和實現管理目標。

建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方法體系,關鍵是要從研究實物地質管理思想、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定位和實物地質資料的服務需要出發,不斷吸收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深入了解地質勘查、地質科研和地質教學等社會需求,把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運用科學的管理思想和地質科學工作的技術標准,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方法和可操作性強、貫穿整個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系的技術方法,使管理的各個環節都有相適應的技術規定,而且使每個參與管理的人員都受到標準的約束,以達到管理工作的統一,實現實物地質資料的標准化管理。其次,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思想是制定管理技術方法的指導思想和依據,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思想通過諸多技術方法加以實現,沒有明確的管理思想,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技術方法和管理制度的制定則無從下手,沒有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方法,實物地質資料的管理思想則無從體現,即實物地質資料方法體系的建立要體現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理論和管理實踐的協調和統一。第三,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技術方法和與之相適應的管理制度要協調統一。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技術方法是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科學依據,沒有技術規范的管理實物地質資料將失去其科學價值,科學和行之有效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制度是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技術方法得到貫徹執行的根本保證。因此,兩者之間的關系要相互協調,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技術方法體系文件要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維持各個技術方法之間的相互聯系。

概括起來,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建立的管理方法體系要體現以下特性。

1.系統性

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建立的管理體系是為實施實物資料管理而制定的。根據管理需要確定的體系要素,綜合起來組成一個完整的系統。即研究制定一套涵蓋實物地質資料分類、篩選、匯交、採集、驗收、更新、服務等全過程的技術方法標准(管理體系文件);管理體系文件之間不是簡單的集合,而是相互支撐、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關系,形成有一定科學聯系的有機整體。在建立管理體系時必須樹立系統的觀念,才能確保管理方針和目標的實現。

2.全面性

管理體系應對各項管理工作進行全過程、全要素、全方位(硬體、軟體、人員、物資)控制。

3.有效性

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系的有效性,體現在管理體系應能減少、消除和預防管理缺陷的產生,一旦出現管理缺陷能及時發現和迅速糾正,並使各項管理活動都處於受控狀態。體現了管理體系要素和功能上的有效性。

4.適應性

管理體系文件能隨著實物地質資料性質的不同和其他因素的變化和發展進行修訂補充,以適應管理的需要。

5.可操作性

制定的管理技術方法體系文件,要為實施標准化管理打下基礎,即便於標準的貫徹實施。故內容應明確、具體,即明確各個部門崗位職責、必須遵照的規程規范,具體確定各類管理人員在實物地質資料管理中應承擔的責任和任務,以及由於實物資料損毀、散失所應擔負的法律責任,具有操作性強的特點。

四、實物資料管理方法體系框架

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方法體系體現了為實施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而確定的管理方法的全部內容,它為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提供了一套文件,即體系要素(體系文件),它們之間相互聯系,共同構成實物資料管理方法體系(圖1)。

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方法體系文件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1)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技術方法(或稱規范)體系文件。包括:實物地質資料的採集、包裝運輸、入庫驗收、整理、分類、分級;編錄編碼和建檔標准;篩選和縮分原則;庫藏管理方法;更新與清除;觀察取樣;國內外交流和信息系統的建設與維護等。

(2)實物地質資料行政管理體系文件。包括:實物地質資料各類管理人員崗位職責;實物地質資料庫及設備設施管理工作制度、儀器操作規程等。

五、實物資料管理方法體系文件剖析

1.《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

《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是實施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最高准則,它系統地規定了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過程中所遵循的原則和所要執行的規范以及規章制度,屬於綱領性的文件,也是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的集中體現。在《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辦法》的原則指導下,具體制定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方法標准及行政管理制度,以達到建立和完善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體系的目的。

2.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技術方法在實物地質資料管理中的作用

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技術方法(或稱規范)的制定,是實物地質資料管理走向科學、規范的重要步驟,是制定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程序必不可缺少的體系文件,是貫徹管理思想的技術支持,它和管理體系中的行政管理制度共同構成管理體系,為建立良好的管理秩序奠定基礎。是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技術支撐。主要包括:

(1)《實物地質資料分類、分級標准》;

(2)《實物地質資料篩選、縮減標准》;

(3)《實物地質資料編錄、編碼、建檔暫行方案》;

(4)《實物地質資料驗收規范》;

圖1 實物地質吸料管理技術方法體系框架

Fig.1 Framework of management,technique and means system of geological material

(5)《實物地質資料庫藏管理規定》;

(6)《實物地質資料更新、清除管理規定》;

(7)《實物地質資料的檢索與查詢》;

(8)《實物地質資料觀察、取樣規定》;

(9)《實物地質資料的實驗、檢測規定》;

(10)《實物地質資料交流與合作暫行規定》;

(11)《實物地質資料網路系統管理與維護暫行規定》;

(12)《實物地質資料數據與信息管理暫行規定》。

3.實物地質資料行政管理制度在實物地質資料管理中的作用

為保證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技術方法的實施而制定的行政管理制度,是技術方法的補充,是實現管理目標的行政管理支撐,屬於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程序第二類體系文件。主要包括:

(1)《實物地質資料管理人員崗位職責》;

(2)《實物地質資料統計工作制度》;

(3)《實物地質資料設備、設施管理規定》;

(4)《實物地質聲像資料管理規定》;

(5)《實物地質資料的安全保密制度》;

(6)《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服務儀器儀表操作規程》。

六、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方法體系運行的保證措施

1.落實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是實施實物資料管理職能而設置的組織單元,是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重要保證,明確各組織單元的職責范圍、隸屬關系和相互聯系,是貫徹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方針、政策和實現管理目標的組織保障。

(1)確定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的技術業務部門;

(2)確定綜合協調的管理部門;

(3)確定各個部門的職責范圍及相應關系;

(4)配備資源以利於各個部門開展工作。

2.明確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部門職責

明確各管理部門及相關人員的崗位職責和在實物資料管理工作中應承擔的任務,使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方法體系在全面受控下運行,加強管理,發揮管理部門的監督作用。

3.制定實物地質資料管理程序

管理程序是實施某項活動所規定的方法步驟,是為完成某項具體工作所需要遵循的規定,主要規定某項工作的目的范圍、應做什麼事、由誰來做、如何做、什麼時間實施、如何控制和記錄以及採用什麼設備、依據什麼文件等。

在實施實物地質資料管理過程中,程序文件(包括行政管理制度和技術方法)的制定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要求與實際工作相銜接,並在運行中不斷補充和完善;程序文件的制定和修改程序,都要有嚴格的規定,它同其他文件一樣納入體系文件中,它是管理成敗的關鍵。

4.合理配備管理資源

包括人員、設備、設施、資金、技術方法和管理制度,即管理體系的資源要素,是落實實物資料管理方針和實現管理目標的保障。

七、結語

貫徹落實國務院《地質資料管理條例》,防止在管理過程中造成實物地質資料的損毀、散失,建立完備的管理技術方法體系,以便實物資料庫建設完成後順利開展工作,是管理過程中的當務之急。同時,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應積極開展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技術方法標准化研究,盡快制定實物地質資料管理技術方法標准,為實現實物地質資料的統一管理提供技術保障,逐步實行實物地質資料的標准化管理。除盡快收集整理以往地質工作形成的實物地質資料外,隨著地質大調查和西部大開發的逐步深入,也會不斷產生大量有重要價值的實物地質資料,收集、整理、保存好這些實物地質資料對地質科學研究和國民經濟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必須認真做好。

熱點內容
東城法院趙軍 發布:2024-12-22 13:22:14 瀏覽:302
法與社會對法治的認識 發布:2024-12-22 13:20:52 瀏覽:192
法律碩士研究生在學校學什麼 發布:2024-12-22 12:26:59 瀏覽:863
新刑法出台 發布:2024-12-22 11:30:02 瀏覽:536
道德經體例 發布:2024-12-22 10:38:40 瀏覽:49
仲裁員制度法律責任案例 發布:2024-12-22 10:09:57 瀏覽:84
法是社會道德保障實施的社會規范 發布:2024-12-22 09:53:11 瀏覽:445
德國反腐敗條例附件 發布:2024-12-22 09:43:28 瀏覽:579
法官王芳 發布:2024-12-22 09:41:52 瀏覽:667
法律條文不服刑事責任的年齡是多少 發布:2024-12-22 09:35:11 瀏覽: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