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條例
㈠ 中國人民解放軍財務條例是哪一年起施行的
《中國人民解放軍財務條例》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條例強調,軍隊單位必須嚴格貫版徹執行國家財經法律和軍隊財務權法規制度,建立健全本單位財務管理制度,一切經濟活動都必須接受財務監督。
條例明確規定,軍隊財務工作要堅持依法管財、科學理財、節儉用財、講求效益的方針,遵循統一領導、按級負責,分工管理、財務歸口的原則。各級黨委應當加強對財務工作的領導,把財務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依照黨委工作和財經工作的相關法規制度,審議預算方案、預算執行情況、大項經費開支、大項資產處置和資產統計分析報告等重大財經事項,研究決定加強財務管理的措施,並對其任期和職責范圍內的財經決策事項、財力保障績效和經費安全負領導責任。這些規定,為軍隊各級進一步做好經費供應保障、加強財務管理監督、維護財經活動秩序,提供了制度保障。
㈡ 企業財務報告條例的范圍包括什麼
企業來財務會計報告條例沒有對其源包括的范圍作出明確的規定,但是,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 「不對外籌集資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編制和對外提供財務會計報告的辦法,由國務院財政部門根據本條例的原則另行規定。」由此可見,企業財務報告條例的范圍應該是:除不對外籌集資金、經營規模較小的企業以外的大中型企業。
㈢ 如果既違反會計法又違反企業財務報告條例怎樣處罰
如果既違反會計法又違反企業財務報告條例,對企業可以處5000元以專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
有前款屬行為,可以處3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的。
會計法,情節嚴重的,並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第四十條企業編制,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其他也就是吊銷證而已對個人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其中的會計人員、對外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尚不構成犯罪的,構成犯罪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處3000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予以通報,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企業編制,對企業可以處5000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並依法給予撤職直至開除的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㈣ 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的第一章 總則
企業(包括公司,下同)編制和對外提供財務會計報告,應當遵守本條例。
本條例所稱財務會計報告,是指企業對外提供的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文件。 企業不得編制和對外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
企業負責人對該企業財務會計報告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 年度、半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應當包括:
(一)會計報表;
(二)會計報表附註;
(三)財務情況說明書。
會計報表應當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相關附表。 資產負債表是反映企業在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的報表。資產負債表應當按照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或者股東權益,下同)分類分項列示。其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定義及列示應當遵循下列規定:
(一)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在資產負債表上,資產應當按照其流動性分類分項列示,包括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資產。銀行、保險公司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各項資產有特殊性的,按照其性質分類分項列示。
(二)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在資產負債表上,負債應當按照其流動性分類分項列示,包括流動負債、長期負債等。銀行、保險公司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各項負債有特殊性的,按照其性質分類分項列示。
(三)所有者權益,是指所有者在企業資產中享有的經濟利益,其金額為資產減去負債後的余額。在資產負債表上,所有者權益應當按照實收資本(或者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等項目分項列示。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的報表。利潤表應當按照各項收入、費用以及構成利潤的各個項目分類分項列示。其中,收入、費用和利潤的定義及列示應當遵循下列規定:
(一)收入,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收入不包括為第三方或者客戶代收的款項。在利潤表上,收入應當按照其重要性分項列示。
(二)費用,是指企業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所發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在利潤表上,費用應當按照其性質分項列示。
(三)利潤,是指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在利潤表上,利潤應當按照營業利潤、利潤總額和凈利潤等利潤的構成分類分項列示。 現金流量表是反映企業一定會計期間現金和現金等價物(以下簡稱現金)流入和流出的報表。現金流量表應當按照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分類分項列示。其中,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的定義及列示應當遵循下列規定:
(一)經營活動,是指企業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項。在現金流量表上,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應當按照其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入和流出的性質分項列示;銀行、保險公司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經營活動按照其經營活動特點分項列示。
(二)投資活動,是指企業長期資產的購建和不包括在現金等價物范圍內的投資及其處置活動。在現金流量表上,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應當按照其投資活動的現金流入和流出的性質分項列示。
(三)籌資活動,是指導致企業資本及債務規模和構成發生變化的活動。在現金流量表上,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應當按照其籌資活動的現金流入和流出的性質分項列示。 相關附表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補充報表,主要包括利潤分配表以及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其他附表。
利潤分配表是反映企業一定會計期間對實現凈利潤以及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潤的分配或者虧損彌補的報表。利潤分配表應當按照利潤分配各個項目分類分項列示。 會計報表附註是為便於會計報表使用者理解會計報表的內容而對會計報表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及主要項目等所作的解釋。會計報表附註至少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不符合基本會計假設的說明;
(二)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及其變更情況、變更原因及其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
(三)或有事項和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的說明;
(四)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說明;
(五)重要資產轉讓及其出售情況;
(六)企業合並、分立;
(七)重大投資、融資活動;
(八)會計報表中重要項目的明細資料;
(九)有助於理解和分析會計報表需要說明的其他事項。 財務情況說明書至少應當對下列情況作出說明:
(一)企業生產經營的基本情況;
(二)利潤實現和分配情況;
(三)資金增減和周轉情況;
(四)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重大影響的其他事項。
㈤ 4.<<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對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有哪些規定
《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對編制財務會計報告的規定包括:
第十六條企業應當於年度終了編報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企業應當編報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財務會計報告的,從其規定。
第十七條企業編制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根據真實的交易、事項以及完整、准確的賬簿記錄等資料,並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
企業不得違反本條例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隨意改變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授意、指使、強令企業違反本條例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改變財務會計報告的編制基礎、編制依據、編制原則和方法。
第十八條企業應當依照本條例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對會計報表中各項會計要素進行合理的確認和計量,不得隨意改變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標准。
第十九條企業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本條例規定的結賬日進行結賬,不得提前或者延遲。年度結賬日為公歷年度每年的12月31日;半年度、季度、月度結賬日分別為公歷年度每半年、每季、每月的最後一天。
第二十條企業在編制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全面清查資產、核實債務:
(一)結算款項,包括應收款項、應付款項、應交稅金等是否存在,與債務、債權單位的相應債務、債權金額是否一致;
(二)原材料、在產品、自製半成品、庫存商品等各項存貨的實存數量與賬面數量是否一致,是否有報廢損失和積壓物資等;
(三)各項投資是否存在,投資收益是否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進行確認和計量;
(四)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運輸工具等各項固定資產的實存數量與賬面數量是否一致;
(五)在建工程的實際發生額與賬面記錄是否一致;
(六)需要清查、核實的其他內容。
第二十一條企業在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前,除應當全面清查資產、核實債務外,還應當完成下列工作:
(一)核對各會計賬簿記錄與會計憑證的內容、金額等是否一致,記賬方向是否相符;
(二)依照本條例規定的結賬日進行結賬,結出有關會計賬簿的余額和發生額,並核對各會計賬簿之間的余額;
(三)檢查相關的會計核算是否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
(四)對於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沒有規定統一核算方法的交易、事項,檢查其是否按照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進行確認和計量以及相關賬務處理是否合理;
(五)檢查是否存在因會計差錯、會計政策變更等原因需要調整前期或者本期相關項目。
在前款規定工作中發現問題的,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處理。
第二十二條企業編制年度和半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時,對經查實後的資產、負債有變動的,應當按照資產、負債的確認和計量標准進行確認和計量,並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
第二十三條企業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規定的會計報表格式和內容,根據登記完整、核對無誤的會計賬簿記錄和其他有關資料編制會計報表,做到內容完整、數字真實、計算準確,不得漏報或者任意取捨。
第二十四條會計報表之間、會計報表各項目之間,凡有對應關系的數字,應當相互一致;會計報表中本期與上期的有關數字應當相互銜接。
第二十五條會計報表附註和財務情況說明書應當按照本條例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對會計報表中需要說明的事項作出真實、完整、清楚的說明。
第二十六條企業發生合並、分立情形的,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編制相應的財務會計報告。
第二十七條企業終止營業的,應當在終止營業時按照編制年度財務會計報告的要求全面清查資產、核實債務、進行結賬,並編制財務會計報告;在清算期間,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編制清算期間的財務會計報告。
第二十八條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需要編制合並會計報表的企業集團,母公司除編制其個別會計報表外,還應當編制企業集團的合並會計報表。
㈥ 《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規定的會計期間包括
在中國,會計年度和會計期間是固定的:即按自然年度為一個會計年度,而會計期間就是12個月(公歷1月1日至12月31日)
選:A年度
㈦ 《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是否屬於會計制度
財務會計制度有哪幾種?為了規范企業的會計核算,真實、完整地提供會計信息,根據《中華回人民答共和國會計法》及國家其他有關法律和法規,制定本制度。
1.《企業會計制度》。
2.《金融企業會計制度》。
3.《小企業會計制度》。
4.《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
5.《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
6.《會計基礎工作規范》。
7.《內部會計控制規范》。
8.其他會計規章和會計規范性文件。 急速通關計劃 ACCA全球私播課 大學生僱主直通車計劃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沖刺班 其他課程
㈧ 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還有效么
有效,也沒有修訂過。
如果修訂過了,我可以給你出處,沒修訂的我沒法給你出處哈哈
按照法律效力,中國的法律層次是這樣的(參見《立法法》):
1、憲法
2、由全國人大通過的基本法律
3、由全國人在常委會通過的法律、法律解釋或修正案
4、國務院頒布的規范性文件,叫行政法規;最高法、最高檢頒布的司法解釋
5、國務院各部委頒布的規范性文件,叫部門規章
6、地方各級人大及政府頒布的,叫地方性法規
7、地方各級政府頒布的,叫地方性規章
《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是國務院頒布的條例,其效力低於《會計法》,但高於其他會計法規。會計准則是財政部頒布的,屬於部門規章,其效力低於《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因此,新准則頒布可以使舊准則當然失效,卻不可能影響《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的法律效力。而且,新准則中與《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抵觸的條款當然無效。
====================
問題補充:
不好意思,最近沒上網。剛才看到標題右邊有個小氣球,以前不知是干什麼用的,迷糊了半天,才知道是老問題有新補充。現回答如下:
根據立法的一般原理,如果由於現實需要,會計准則必須作出與其上級法即《報告條例》相反的規定,財政部必須首先請求國務院修訂《報告條例》。如果由於工作疏忽,會計准則的規定與條例有實質性抵觸,國務院應該在發現後立即修訂條例,並規定其具有溯及力,即,此前會計准則的規定有效。
你提到准則和條例對收入、費用的定義不一致,說明你是一個治學嚴謹的人,向你的敬業精神致敬!
以收入為例
條例的定義是:「收入,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准則的定義為:「收入,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這是典型的法條細化。在收入的范圍上,二者都規定為「日常活動」,在收入的性質上,條例只是籠統規定為「經濟利益」,而准則將其細化為(1)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2)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
就是說,這兩個文件對收入的定義並沒有沖突。只有存在實質性沖突時,才適用上級法消滅下級法原則。
至少對於我來說,你的問題不是很簡單,因為法律沖突作為一門學科,至今仍有很多有爭議的觀點,你的問題也涉及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