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20 01:57:35

❶ 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規定的可以補正是必須的意思嗎

可以不是應當。

所以不是必須,是選擇性的。



第二十九條行政復議申請材料不齊全或版者表述不權清楚的,行政復議機構可以自收到該行政復議申請之日起5日內書面通知申請人補正。補正通知應當載明需要補正的事項和合理的補正期限。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補正的,視為申請人放棄行政復議申請。補正申請材料所用時間不計入行政復議審理期限。

❷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行政訴訟法若干解釋》相抵觸以哪個為主還是同時廢除

看了一下,沒有沖突呀。
如果確實有沖突的話,一般高院的《解釋》要高於國務院的《實施條例》。

❸ 行政復議法第25條規定與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38條相矛盾怎麼辦

《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五條行政復議決定作出前,申請人要求撤回專行政復議申請的,經說屬明理由,可以撤回;撤回行政復議申請的,行政復議終止
《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八條 申請人在行政復議決定作出前自願撤回行政復議申請的,經行政復議機構同意,可以撤回。
申請人撤回行政復議申請的,不得再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申請人能夠證明撤回行政復議申請違背其真實意思表示的除外
哪裡矛盾了?

❹ 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47條

第四十七條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行政復議機關可以決定專變更:
(一)認定事實清楚屬,證據確鑿,程序合法,但是明顯不當或者適用依據錯誤的;
(二)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但是經行政復議機關審理查明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

❺ 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中的知道和應當知道怎樣理解

1、沒錯。正規法律文書必須送達到當事人手中,並簽收。否則,剝奪了當回事人行政復議以致向人答民法院起訴的最終裁決權。故未送達的,視為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其無效。2、送達到親屬簽收的可視為告知和已送達。

❻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號)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進一步發揮行政復議制度在解決行政爭議、建設法治政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以下簡稱行政復議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各級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認真履行行政復議職責,領導並支持本機關負責法制工作的機構(以下簡稱行政復議機構)依法辦理行政復議事項,並依照有關規定配備、充實、調劑專職行政復議人員,保證行政復議機構的辦案能力與工作任務相適應。

第三條行政復議機構除應當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三條的規定履行職責外,還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依照行政復議法第十八條的規定轉送有關行政復議申請;

(二)辦理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九條規定的行政賠償等事項;

(三)按照職責許可權,督促行政復議申請的受理和行政復議決定的履行;

(四)辦理行政復議、行政應訴案件統計和重大行政復議決定備案事項;

(五)辦理或者組織辦理未經行政復議直接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應訴事項;

(六)研究行政復議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時向有關機關提出改進建議,重大問題及時向行政復議機關報告。

第四條專職行政復議人員應當具備與履行行政復議職責相適應的品行、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並取得相應資格。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法制機構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

第二章行政復議申請

第一節申請人

第五條依照行政復議法和本條例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申請人。

第六條合夥企業申請行政復議的,應當以核准登記的企業為申請人,由執行合夥事務的合夥人代表該企業參加行政復議;其他合夥組織申請行政復議的,由合夥人共同申請行政復議。

前款規定以外的不具備法人資格的其他組織申請行政復議的,由該組織的主要負責人代表該組織參加行政復議;沒有主要負責人的,由共同推選的其他成員代表該組織參加行政復議。

第七條股份制企業的股東大會、股東代表大會、董事會認為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企業合法權益的,可以以企業的名義申請行政復議。

第八條同一行政復議案件申請人超過5人的,推選1至5名代表參加行政復議。

第九條行政復議期間,行政復議機構認為申請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與被審查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可以通知其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

行政復議期間,申請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與被審查的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的,可以向行政復議機構申請作為第三人參加行政復議。

第三人不參加行政復議,不影響行政復議案件的審理。

第十條申請人、第三人可以委託1至2名代理人參加行政復議。申請人、第三人委託代理人的,應當向行政復議機構提交授權委託書。授權委託書應當載明委託事項、許可權和期限。公民在特殊情況下無法書面委託的,可以口頭委託。口頭委託的,行政復議機構應當核實並記錄在卷。申請人、第三人解除或者變更委託的,應當書面報告行政復議機構。

第二節被申請人

第十一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依照行政復議法和本條例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的,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被申請人。

第十二條行政機關與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以共同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為共同被申請人。

行政機關與其他組織以共同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被申請人。

第十三條下級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經上級行政機關批准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批准機關為被申請人。

第十四條行政機關設立的派出機構、內設機構或者其他組織,未經法律、法規授權,對外以自己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該行政機關為被申請人。

第三節行政復議申請期限

第十五條行政復議法第九條第一款規定的行政復議申請期限的計算,依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當場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自具體行政行為作出之日起計算;

(二)載明具體行政行為的法律文書直接送達的,自受送達人簽收之日起計算;

(三)載明具體行政行為的法律文書郵寄送達的,自受送達人在郵件簽收單上簽收之日起計算;沒有郵件簽收單的,自受送達人在送達回執上簽名之日起計算;

(四)具體行政行為依法通過公告形式告知受送達人的,自公告規定的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五)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時未告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事後補充告知的,自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收到行政機關補充告知的通知之日起計算;

(六)被申請人能夠證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知道具體行政行為的,自證據材料證明其知道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計算。

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依法應當向有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送達法律文書而未送達的,視為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

第十六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依照行政復議法第六條第(八)項、第(九)項、第(十)項的規定申請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未履行的,行政復議申請期限依照下列規定計算:

(一)有履行期限規定的,自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

(二)沒有履行期限規定的,自行政機關收到申請滿60日起計算。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緊急情況下請求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不履行的,行政復議申請期限不受前款規定的限制。

第十七條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對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權利、義務可能產生不利影響的,應當告知其申請行政復議的權利、行政復議機關和行政復議申請期限。

第四節行政復議申請的提出

第十八條申請人書面申請行政復議的,可以採取當面遞交、郵寄或者傳真等方式提出行政復議申請。

有條件的行政復議機構可以接受以電子郵件形式提出的行政復議申請。

第十九條申請人書面申請行政復議的,應當在行政復議申請書中載明下列事項:

(一)申請人的基本情況,包括:公民的姓名、性別、年齡、身份證號碼、工作單位、住所、郵政編碼;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郵政編碼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二)被申請人的名稱;

(三)行政復議請求、申請行政復議的主要事實和理由;

(四)申請人的簽名或者蓋章;

(五)申請行政復議的日期。

第二十條申請人口頭申請行政復議的,行政復議機構應當依照本條例第十九條規定的事項,當場製作行政復議申請筆錄交申請人核對或者向申請人宣讀,並由申請人簽字確認。

第二十一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申請人應當提供證明材料:

(一)認為被申請人不履行法定職責的,提供曾經要求被申請人履行法定職責而被申請人未履行的證明材料;

(二)申請行政復議時一並提出行政賠償請求的,提供受具體行政行為侵害而造成損害的證明材料;

(三)法律、法規規定需要申請人提供證據材料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條申請人提出行政復議申請時錯列被申請人的,行政復議機構應當告知申請人變更被申請人。

第二十三條申請人對兩個以上國務院部門共同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依照行政復議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可以向其中任何一個國務院部門提出行政復議申請,由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國務院部門共同作出行政復議決定。

第二十四條申請人對經國務院批准實行省以下垂直領導的部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選擇向該部門的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省、自治區、直轄市另有規定的,依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辦理。

第二十五條申請人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三十條第二款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的,應當向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

第二十六條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七條的規定,申請人認為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規定不合法的,可以在對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的同時一並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申請人在對具體行政行為提出行政復議申請時尚不知道該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規定的,可以在行政復議機關作出行政復議決定前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對該規定的審查申請。

第三章行政復議受理

第二十七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提出行政復議申請,除不符合行政復議法和本條例規定的申請條件的,行政復議機關必須受理。

第二十八條行政復議申請符合下列規定的,應當予以受理:

(一)有明確的申請人和符合規定的被申請人;

(二)申請人與具體行政行為有利害關系;

(三)有具體的行政復議請求和理由;

(四)在法定申請期限內提出;

(五)屬於行政復議法規定的行政復議范圍;

(六)屬於收到行政復議申請的行政復議機構的職責范圍;

(七)其他行政復議機關尚未受理同一行政復議申請,人民法院尚未受理同一主體就同一事實提起的行政訴訟。

第二十九條行政復議申請材料不齊全或者表述不清楚的,行政復議機構可以自收到該行政復議申請之日起5日內書面通知申請人補正。補正通知應當載明需要補正的事項和合理的補正期限。無正當理由逾期不補正的,視為申請人放棄行政復議申請。補正申請材料所用時間不計入行政復議審理期限。

第三十條申請人就同一事項向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有權受理的行政機關申請行政復議的,由最先收到行政復議申請的行政機關受理;同時收到行政復議申請的,由收到行政復議申請的行政機關在10日內協商確定;協商不成的,由其共同上一級行政機關在10日內指定受理機關。協商確定或者指定受理機關所用時間不計入行政復議審理期限。

第三十一條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二十條的規定,上級行政機關認為行政復議機關不予受理行政復議申請的理由不成立的,可以先行督促其受理;經督促仍不受理的,應當責令其限期受理,必要時也可以直接受理;認為行政復議申請不符合法定受理條件的,應當告知申請人。

第四章行政復議決定

第三十二條行政復議機構審理行政復議案件,應當由2名以上行政復議人員參加。

第三十三條行政復議機構認為必要時,可以實地調查核實證據;對重大、復雜的案件,申請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復議機構認為必要時,可以採取聽證的方式審理。

第三十四條行政復議人員向有關組織和人員調查取證時,可以查閱、復制、調取有關文件和資料,向有關人員進行詢問。

調查取證時,行政復議人員不得少於2人,並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證件。被調查單位和人員應當配合行政復議人員的工作,不得拒絕或者阻撓。

需要現場勘驗的,現場勘驗所用時間不計入行政復議審理期限。

第三十五條行政復議機關應當為申請人、第三人查閱有關材料提供必要條件。

第三十六條依照行政復議法第十四條的規定申請原級行政復議的案件,由原承辦具體行政行為有關事項的部門或者機構提出書面答復,並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

第三十七條行政復議期間涉及專門事項需要鑒定的,當事人可以自行委託鑒定機構進行鑒定,也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機構委託鑒定機構進行鑒定。鑒定費用由當事人承擔。鑒定所用時間不計入行政復議審理期限。

第三十八條申請人在行政復議決定作出前自願撤回行政復議申請的,經行政復議機構同意,可以撤回。

申請人撤回行政復議申請的,不得再以同一事實和理由提出行政復議申請。但是,申請人能夠證明撤回行政復議申請違背其真實意思表示的除外。

第三十九條行政復議期間被申請人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不影響行政復議案件的審理。但是,申請人依法撤回行政復議申請的除外。

第四十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行政復議,申請人與被申請人在行政復議決定作出前自願達成和解的,應當向行政復議機構提交書面和解協議;和解內容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的,行政復議機構應當准許。

第四十一條行政復議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影響行政復議案件審理的,行政復議中止:

(一)作為申請人的自然人死亡,其近親屬尚未確定是否參加行政復議的;

(二)作為申請人的自然人喪失參加行政復議的能力,尚未確定法定代理人參加行政復議的;

(三)作為申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四)作為申請人的自然人下落不明或者被宣告失蹤的;

(五)申請人、被申請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參加行政復議的;

(六)案件涉及法律適用問題,需要有權機關作出解釋或者確認的;

(七)案件審理需要以其他案件的審理結果為依據,而其他案件尚未審結的;

(八)其他需要中止行政復議的情形。

行政復議中止的原因消除後,應當及時恢復行政復議案件的審理。

行政復議機構中止、恢復行政復議案件的審理,應當告知有關當事人。

第四十二條行政復議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復議終止:

(一)申請人要求撤回行政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構准予撤回的;

(二)作為申請人的自然人死亡,沒有近親屬或者其近親屬放棄行政復議權利的;

(三)作為申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其權利義務的承受人放棄行政復議權利的;

(四)申請人與被申請人依照本條例第四十條的規定,經行政復議機構准許達成和解的;

(五)申請人對行政拘留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申請行政復議後,因申請人同一違法行為涉嫌犯罪,該行政拘留或者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變更為刑事拘留的。

依照本條例第四十一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規定中止行政復議,滿60日行政復議中止的原因仍未消除的,行政復議終止。

第四十三條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具體行政行為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適用依據正確,程序合法,內容適當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決定維持。

第四十四條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被申請人不履行法定職責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決定其在一定期限內履行法定職責。

第四十五條具體行政行為有行政復議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第(三)項規定情形之一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決定撤銷、變更該具體行政行為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決定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或者確認該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可以責令被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第四十六條被申請人未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提出書面答復、提交當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依據和其他有關材料的,視為該具體行政行為沒有證據、依據,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決定撤銷該具體行政行為。

第四十七條 具體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行政復議機關可以決定變更:

(一)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程序合法,但是明顯不當或者適用依據錯誤的;

(二)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但是經行政復議機關審理查明事實清楚,證據確鑿的。

第四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決定駁回行政復議申請:

(一)申請人認為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申請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機關受理後發現該行政機關沒有相應法定職責或者在受理前已經履行法定職責的;

(二)受理行政復議申請後,發現該行政復議申請不符合行政復議法和本條例規定的受理條件的。

上級行政機關認為行政復議機關駁回行政復議申請的理由不成立的,應當責令其恢復審理。

第四十九條行政復議機關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二十八條的規定責令被申請人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被申請人應當在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期限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法律、法規、規章未規定期限的,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期限為60日。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被申請人重新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五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復議機關可以按照自願、合法的原則進行調解:

(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行使法律、法規規定的自由裁量權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申請行政復議的;

(二)當事人之間的行政賠償或者行政補償糾紛。

當事人經調解達成協議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製作行政復議調解書。調解書應當載明行政復議請求、事實、理由和調解結果,並加蓋行政復議機關印章。行政復議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字,即具有法律效力

調解未達成協議或者調解書生效前一方反悔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及時作出行政復議決定。

第五十一條行政復議機關在申請人的行政復議請求范圍內,不得作出對申請人更為不利的行政復議決定。

第五十二條第三人逾期不起訴又不履行行政復議決定的,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處理。

第五章行政復議指導和監督

第五十三條行政復議機關應當加強對行政復議工作的領導。

行政復議機構在本級行政復議機關的領導下,按照職責許可權對行政復議工作進行督促、指導。

第五十四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所屬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履行行政復議職責的監督。

行政復議機關應當加強對其行政復議機構履行行政復議職責的監督。

第五十五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行政復議工作責任制,將行政復議工作納入本級政府目標責任制。

第五十六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職責許可權,通過定期組織檢查、抽查等方式,對所屬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行政復議工作進行檢查,並及時向有關方面反饋檢查結果。

第五十七條行政復議期間行政復議機關發現被申請人或者其他下級行政機關的相關行政行為違法或者需要做好善後工作的,可以製作行政復議意見書。有關機關應當自收到行政復議意見書之日起60日內將糾正相關行政違法行為或者做好善後工作的情況通報行政復議機構。

行政復議期間行政復議機構發現法律、法規、規章實施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可以製作行政復議建議書,向有關機關提出完善制度和改進行政執法的建議。

第五十八條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行政復議機構應當定期向本級人民政府提交行政復議工作狀況分析報告。

第五十九條下級行政復議機關應當及時將重大行政復議決定報上級行政復議機關備案。

第六十條各級行政復議機構應當定期組織對行政復議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提高行政復議人員的專業素質。

第六十一條各級行政復議機關應當定期總結行政復議工作,對在行政復議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依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六章法律責任

第六十二條被申請人在規定期限內未按照行政復議決定的要求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或者違反規定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依照行政復議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追究法律責任。

第六十三條拒絕或者阻撓行政復議人員調查取證、查閱、復制、調取有關文件和資料的,對有關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或者治安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四條行政復議機關或者行政復議機構不履行行政復議法和本條例規定的行政復議職責,經有權監督的行政機關督促仍不改正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的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處分。

第六十五條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行政復議法和本條例規定的,行政復議機構可以向人事、監察部門提出對有關責任人員的處分建議,也可以將有關人員違法的事實材料直接轉送人事、監察部門處理;接受轉送的人事、監察部門應當依法處理,並將處理結果通報轉送的行政復議機構。

第七章附則

第六十六條本條例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國務院

二〇〇七年五月二十九日

❼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的條例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中國政府網:(打開連接閱讀)網頁鏈接

❽ 行政復議法和行政復議實施條例有什麼不同

1.行政復議法抄是上位法,行政復襲議實施條例是下位法。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制定的。
2.行政復議法是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的.而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是行政法規,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法律,是由國院院為了實施行政復議法而制定的規范實施過程行為的具體法條。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已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於1999年4月29日通過,自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行政復議實施條例於2007年5月23日國務院第177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❾ 如何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四十八條第一款

第四十八復條
有下列情形制之一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決定駁回行政復議申請:
(一)申請人認為行政機關不履行法定職責申請行政復議,行政復議機關受理後發現該行政機關沒有相應法定職責或者在受理前已經履行法定職責的;
(二)受理行政復議申請後,發現該行政復議申請不符合行政復議法和本條例規定的受理條件的。
上級行政機關認為行政復議機關駁回行政復議申請的理由不成立的,應當責令其恢復審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是2007年5月23日國務院第177次常務會議通過的一個條例,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為了進一步發揮行政復議制度在解決行政爭議、建設法治政府、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制定本條例。

熱點內容
安徽律師培訓 發布:2024-11-17 18:53:19 瀏覽:779
鞍山法院在哪裡 發布:2024-11-17 17:58:50 瀏覽:25
國際經濟法的關系 發布:2024-11-17 17:41:28 瀏覽:580
泗縣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聯系方式 發布:2024-11-17 17:29:13 瀏覽:726
數理法學 發布:2024-11-17 17:24:24 瀏覽: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發布:2024-11-17 17:05:49 瀏覽:874
靖邊法官 發布:2024-11-17 16:34:25 瀏覽:76
民事訴訟法修改了多少處 發布:2024-11-17 16:26:29 瀏覽:667
魔法學院頁游 發布:2024-11-17 16:11:07 瀏覽:371
山東省高級人民法 發布:2024-11-17 16:10:10 瀏覽: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