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高速公路法律法規

高速公路法律法規

發布時間: 2020-12-20 05:28:50

1. 我國有針對高速公路建設的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五節 高速公路的特別規定

第六十版七條 行人、非機動車、拖權拉機、輪式專用機械車、鉸接式客車、全掛拖斗車以及其他設計最高時速低於七十公里的機動車,不得進入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限速標志標明的最高時速不得超過一百二十公里。
第六十八條 機動車在高速公路上發生故障時,應當依照本法第五十二條的有關規定辦理;但是,警告標志應當設置在故障車來車方向一百五十米以外,車上人員應當迅速轉移到右側路肩上或者應急車道內,並且迅速報警。
機動車在高速公路上發生故障或者交通事故,無法正常行駛的,應當由救援車、清障車拖曳、牽引。
第六十九條 任何單位、個人不得在高速公路上攔截檢查行駛的車輛,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依法執行緊急公務除外。

2. 廣東省高速公路法律法規求咨詢!

1、無權扣留。

2、下次你可以不給他證件,但也不能繼續駕駛摩托車版。
因為高速公路權是不允許駕駛摩托車的,路政如果不制止你的行為,萬一你出事故了,路政要承擔責任的。

3、路政應該找拖車把你和摩托車都運出高速公路,然後路政有權要你繳納拖車費用。而且,路政也會通知交警,讓交警來給你扣分罰款,扣12分,讓你重新考牌。

所以,整個事情非要按法律來處理,就是這樣的結果。現在,路政所作所為是違法的,但是,卻使你的損失降到最低。

3. 哪一條法律規定摩托車可以上高速

既然法律規定摩托車可以上高速公路,地方法規不給上高速公路,它這不是違法了嗎?只有中國會有這種法律

4. 關於高速公路質量法律法規有哪些

公路項質量管理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主要有以下幾種:
《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版
《公路建設監督管理辦法權》
《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
《公路工程質量監督規定》
《公路工程竣工驗收辦法》
《交通基本建設項目竣工決算報告編制辦法》
《交通建設項目審計實施辦法》
《公路建設項目後評價工作管理辦法》
《公路建設項目後評價報告編制辦法》
《公路工程施工監理辦法》
《公路工程基本建設管理辦法》等。

5. 處罰高速公路逃費車輛有那些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六十條對違反本《細則》第四十八條、第四十九條規定的單位和個人,根據以下規定處罰:

(一)對逃繳公路規費的,責令限期補繳;對情節嚴重的,還應當處以相當所欠費款一至五倍的罰款。

第六十一條違反《條例》和本《細則》規定的當事者對公路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公路管理機構給予的處罰不服的,在接到處罰通知單之日起七日內向上一級公路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公路管理機構提出申訴;對上一級公路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公路管理機構的處理決定還不服的,可在接到處理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處理決定的,公路主管部門或者其授權的公路管理機構可以報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情節嚴重包括倒換車牌或偽造、塗改徵費憑證等)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四十八條:

凡領有牌證的車輛均應按規定繳納公路養路費(屬國家規定暫免徵收的除外)。

凡利用貸款和需要償還的集資修建的高等級公路和大型公路橋梁、隧道,以及經省級人民政府批准收費的公路渡口,所有車輛通過都要按規定繳納通行費和過渡費(屬國家規定免徵的除外)。

凡購買國內生產、組裝及國外進口的各種機動車輛都要繳納車輛購置附加費(屬國家規定暫免徵收的除外)。

高速公路通行費是通過對公路使用者直接收取車輛通行費來補償公路建設及維護投資的一種公路基礎設施成本回收方式。根據車輛通行費徵收主體性質的不同,收費公路可以劃分為公營和私營兩類。根據車輛通行費徵收方式的不同,收費公路可以劃分為開放式和封閉式兩類。根據車輛通行費徵收目的的不同,收費公路可以劃分為回收建養成本和對擁擠定價兩類。

參考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實施細則

6. 誰知道高速公路征地是依據哪些法律法規和政策

一、征地程序
根據憲法第10條的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農村集體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
所謂的公共利益一般是指國家的建設需要進行國防工程建設,公用電訊事業建設、市政建設、交通運輸、大型水利工程等,廣義的還包括政府招商引資用地或其他國家主管機關批準的建設活動都可以視為的公共利益的目的。
國家徵收土地有哪些特點:
1、國家徵收土地是一種國家行為,具有主權性。
2、國家徵收土地是一種行政行為。
3、無需徵收土地雙方當事人協商同意。
4、接收征地是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人對國定的一種義務。
但是農民群眾有知情權,確認權,聽證權、參與權、監督權利。
現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嚴格征地拆遷管理工作,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緊急通知》(國辦發明電[2010]10號文),必須嚴格履行有關程序,堅決制止和糾正違法違規強制征地拆遷行為,徵收集體土地,必須在政府的統一組織和領導下依法規定有序開展,征地前要及時進行公告,徵求群眾意見,對群眾提出的合理要求,必須妥善予以解決,對於程序不合法,補償不到位,被拆遷人民居住條件未得到保障以及未制定應急預案的,一律不得實施強制拆遷。
征地的程序主要分為用地批前和批後兩個階段,即征地批前報批程序和征地批後實施程序。
(一)批前階段
1、確定征地位置范圍相鄰,四至要明確
根據城市建設需求情況和擬建項目用地情況結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區和城市規劃用地區來確定征地塊。
2、征地預公告:在征地依法報批前,將擬征地的用途、地塊位置以及相關規定要求以書面形式告知擬征地塊的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
發布遷墳遷社廟公告
告知聽證權利:被征地村組對擬徵收地塊的補償核准和安置途徑有申請聽證的權利。
深入村組召開動員會,爭取群眾支持。
對預公告後搶搭搶建搶栽的附著物和青苗一律不予補償。
執法檢查:土地部門會同住建部門,加強對擬徵收范圍內的土地執法巡查,嚴禁搶建、搶搭、搶栽行為發生。
組織調處部門對土地權屬等糾紛開展調處。
3、徵收土地情況調查
實施征地單位對擬被征地塊所在的村、組進行實地調查,全面了解擬徵收土地范圍內涉及村、組的農業人口、人均耕地、年產值等;對擬徵收土地權屬、地類、面積以及地上附著物權屬、種類、數量等現狀進行調查。
土地權屬以土地證書為依據;土地地類、面積以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變更調查)和勘測定界成果為准,以確保擬徵收土地權屬明晰,地類、面積准確。
調查結果要與被證地農村集體組織、農戶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共同確認,並做好檔案材料存底工作。對拒不在調查表簽字蓋章確認的,實施征地單位要做好取證工作,將調查結果予以公證,作為實施征補償的依據。
4、涉及房屋拆遷的,要做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
對需要拆遷安置的農業人口的臨時安置點,永久安置點,生產留用地進行規劃選址。
如涉及辦理社會保障和使用林地手續的,征地部門要在完成征地調查情況後,按規定組織材料向城區社會保障部門和林業行政主管部門辦理有關手續:(1)做好《社會保障方案》;(2)辦理《使用林地審核意見書》。
涉及徵收基本農田的,必須經國務院批准。
5、測算征地補償標准
計費科目名稱:土地補償費、青苗補償費、竹木果樹補償費、地上附著物補償費、獎勵補助費、桿線、管網遷移費、測繪費、清表費、安置場地平整費(配套設施費用)、工作經費等。
6、擬定征地補償協議書,拆遷補償及安置協議書,審定後及時組織被征地單位和相關權利人商談簽訂事宜。
7、國土部門根據征地前期調查資料和測算征地補償標准,擬定「一書三方案」,並組織完善有關用地報批材料,逐級上報審批。
(二)批後階段就按照(兩公告一登記程序進行)
1、發布徵收土地方案公告
徵收土地方案依法批准後,除涉及國家保密規定等特殊情況外,由市人民政府將批准機關、批准文號、徵收土地的用途、范圍、面積以及征地補償標准、農業人員安置辦法和辦理征地補償的期限等,在被征地所在地的村、組進行公告。
2、辦理征地補償登記
被征地的所有權人、使用權人以及其他權利人應當在征地方案公告規定的期限內持土地權屬證書到公告指定地點辦理征地補償登記手續,其補償內容以實施征地單位的調查結果為准。逾期不辦理征地補償登記的,視為放棄;但有正當理由導致延期的除外。
3、發布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
實施征地單位對被征地的土地所有權人、使用權人以及地上附著物等作進一步核實後,根據經批準的徵收土地方案,擬訂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在被徵收土地所在地的村、組予以公告,聽取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
4、聽證或征地補償安置爭議協調裁決
根據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以及其他權利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的意見,及時對征地補償安置方案進行修改、補充,對補償標准有爭議的,組織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裁決。並將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及有關意見材料上報市人民政府批准。
5、組織征地,落實征地補償安置方案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爭議不影響徵收土地方案的實施,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經批准後,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及其他權利人應當服從,不得阻撓征地。實施征地單位應按照批準的征地補償安置方案落實被征地補償安置費用及相應的安置工作,簽訂征地補償安置協議;監督補償、安置費用兌現。
6、交付土地
征地補償安置費用及相應的安置工作到位後,按期清理青苗和地上附著物,驗收後交付土地。如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規定,阻撓國家建設徵用土地的,由市拆辦以市國土資源局名義下發通知書,責令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由實施征地單位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7、征地資料歸檔管理。
實施征地拆遷單位在交付土地之日起30日內,將有關征地資料進行歸檔完善,並移交市國土資源局檔案館進行管理。
征地補償的一些法律法規
二、征地補償項目
依照法律的規定,徵收土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
1、土地補償費:是指國家對被徵收土地的所有權人因土地被徵收而造成被徵收土地所有權人土地減少或者無地可耕的損失進行的補償。
2、安置補助費:是指對以土地為主要生產資料,生活來源的農民,因國家徵收土地而推動土地所造成的生產、生活困難由國家給予必要的生產、生活補助費用。
統一年產值標準是計算征地補償費用的主要依據。征地補償費用在統一年產值標準的基礎上根據被徵收耕地的類型、質量,農民對土地的投入,農產品價格,農用地等級,當地農民現有生活水平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原征地補償標准等因素確定相應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倍數進行計算。
3、青苗補助費:徵收耕地上有未收獲作物,因急於用地須毀青苗的。屬短期農作物的,按一造產值補償,屬多年生農作物的,根據其種植期和生長期長短給予合理補償。
水產養殖的青苗補償根據不同的養殖品種、養殖方式、養殖設施等情況給予補償。
4、地上附著物補償費是對被徵收土地上的各種建築物、構築物及設施的拆除、搬遷、恢復、移載、砍伐等的國家補償。
各種建築物、構築物包括:框架房、磚混房、磚木房、土牆房、簡易棚、室內裝修、外牆裝飾。
其他地上附著物:圍牆、檔土牆、曬場、臨時房屋(看塘屋)、蓄欄、磚窯、石灰窯、糞池、沼氣池、水井、公路或機耕道路(寬度3m以上)、水管、溝渠、線桿、電線、圍牆門。
其他構築物:墳。
房屋及其他構建物:按重置價格結合成新確定補償費。
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助費:臨時過渡補助費、搬遷補助費、搬家(遷)誤工費、按時簽協議獎。
非住房搬遷補助費:停產待業補助費。
其他補助費:電話、寬頻網遷移費、有線電視遷移費、水電安裝費、空調遷移費。
5、林木的補償(果、竹):有條件移栽的,應當組織移栽,付給移栽人工費和木苗損失費,不能移栽的,給予價格補償。
1、徵收房前屋後種植的果樹,根據不同樹種、數量規格、年限等情況給予補償。
2、對成片種植果樹、果園的,在合理種植密度內,按不同規格情況給予補償。間種、套種兩種以上果樹、樹木或其他作物的,若樹木總數量不超過最高種植密度,則分別補償;若樹木總數量超過最高種植密度,按其中一種的最高限額補償;不接受以上方式補償的,可以根據林業或農業部門對該果園、果樹種植的工程設計規定和現實收入狀況實際評估補償。
3、徵收林地上的林木,可分用材林和經濟林、薪炭林、防護林、特別用途林進行補償。
4、苗圃地的果樹苗木,葯材能搬遷或移栽的補償搬運費和移栽費,不能搬遷或移栽的參照市場價格酌情補償。
5、花卉與園林綠化苗木根據其種類、規格等情況給予補償(補償標准為移栽費、移栽損失費,不能搬運或移栽的參照市場價格酌情補償。
三、住房搬遷安置
住房搬遷安置是指政府依法徵收農村集體土地後對農民住房進行拆遷並以安置的行為。
在城市遠郊和農村地區,主要採取遷建安置方式,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拆遷補償既要考慮被拆遷的房屋,還要考慮被徵收的宅基地,房屋拆遷按建築成本補償,宅基地徵收按規定的征地標准補償,在城鄉結合部,原則上不再單獨安排宅基地建房,主要採取貨幣或實物補償的方式,由被拆遷農戶自行選購房屋或政府提供的安置房,被拆遷農戶所得的拆遷補償以及政府補貼等補償總和應能保障其選購合理居住水平的房屋。
目前我市對集體土地合法房屋的拆遷實行以下三種方式之一進行安置。
1、貨幣補償(不得重新安排宅基地)。
2、公寓房安置(原有的合法房屋按重置價進行補償),購房價格按優惠價格給予購買。
3、回建宅基地安置。被拆遷的房屋實行重置價補償。
4、強制拆遷
(1)徵收部門與被遷人在徵收補償方案確定的簽約期間內達不成補償協議,由徵收部門報請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按照徵收補償方案作補償決定,並在房屋徵收范圍內予以公告,被拆遷人對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訴訟,被拆遷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不提起行政訴訟,在補償決定規定的期限內又不搬遷的,由作出房屋徵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2)實施強制拆遷前,拆遷人應當就被拆除房屋的有關事項,向公證機關辦理證據保全。
(3)拆遷人未按裁決意見向被拆遷人提供拆遷補償資金或者符合國定質量安全標準的安置用房、周轉用房的,不得實施強制拆遷。
(4)實施強制拆遷證據保全時,公證機關應通知被拆遷人到場。如其拒不到場,公證員應在筆錄中記明。
(5)實施強制拆遷房屋中有物品的,公證員應當組織對所有物品逐一核對、清點、登記,分類造冊。並記錄上述活動的時間、地點,交兩名有完全行為能力的在場人員核對後,由公證員和在場人在記錄上簽名。被拆遷人拒絕簽名的,公證員應在記錄中記明。
(6)物品清點登記後,凡不能立即交與被拆遷人接收的,公證員要監督拆遷人將物品存放在其提供的倉庫中,並對物品掛簽標碼,丟失損壞的,倉庫保管人應承擔賠償責任。
四、社會保障
具有本市常住農業戶籍,因本農戶所承包或使用的集體土地被政府依法徵收後而導致失去全部或大部份土地(人均剩餘耕地面積不足0.3畝),依靠土地不足以維持基本生活的,且在征地時具有16周歲以上的農業人口。
按照統籌城鄉就業的要求,將被征地農民納入城鎮就業服務體系,享受城鎮就業和再就業扶持對象。
按照低門檻、廣覆蓋,整體納入的原則,優先解決被征地農民,培訓就業、養老、醫療保障體系。
1、培訓就業
1、開展職業培訓。
2、對有就業願望的被征地農民納入城鎮就業服務體系。
3、鼓勵被征地農民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享受民營企業優惠政策和自主創業的稅費。
4、用地單位優先招用被征地農民。
5、對就業困難人員,按規定享受相關就業扶持政策。
6、安排公益性崗位。
2、養老保障
參加養老保險的參保人分為兩類,一是男年滿16周購未滿60周歲,女滿16周歲未滿55周歲的列為參保人員,二是男滿60周歲以上,女滿55周歲以上的,列為養老人員。
被征地時,年滿16周歲至45周歲以下的被征地農民,在被征地時先一次性按不同的繳費年限繳納養老保險費,45周歲以上的一次性繳納15年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繳費基數為被征地時上年度全縣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繳費比例為20%。
被征地農民一次性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按個人和集體負責60%,財政負責40%的比例共同負擔。
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的被征地農民,按其實際繳費基數的8%,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
符合條件的補征地農民,參加養老保障按下列程序進行。
(一)個人向村(居)委會提出書面申請。
(二)村(居)委會初審。
(三)報鎮人民政府審核。
(四)審核同意後,在被征地農民所在地的村(居)委會公示7天。
(五)公示7天後,無異議的,報征地部門核准。
(六)報被征地農民所在地的勞動保障部門所屬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相關參保登記手續。
3、醫療保險
被征地農民可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參加新刑農村合作醫療或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被用人單位錄用的隨同單位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
4、最低生活保障
把符合享受城鎮低保條件的被征地農民和納入城市低保范圍。

7. 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規定高速公路兩邊多少米不允許有民房

從公路用地外緣起向外的距離標准不少於30米。

《公路保護條例》第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保障公路運行安全和節約用地的原則以及公路發展的需要,組織交通運輸、國土資源等部門劃定公路建築控制區的范圍。

公路建築控制區的范圍,從公路用地外緣起向外的距離標准為:

(一)國道不少於20米;

(二)省道不少於15米;

(三)縣道不少於10米;

(四)鄉道不少於5米。

屬於高速公路的,公路建築控制區的范圍從公路用地外緣起向外的距離標准不少於30米。

公路彎道內側、互通立交以及平面交叉道口的建築控制區范圍根據安全視距等要求確定。

(7)高速公路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案例:上饒高速路政支隊三大隊及時制止一起在建築控制區內違章建房行為

上饒高速路政支隊三大隊路政人員在巡查至濟廣高速K1109+250M西幅時,發現高速下建築控制區內有村民正在打地基,疑似搭建違章建築物。

該大隊路政員立即下車查看,經了解得知,當地村委會正在建一個醫療站。路政人員當即聯系村委會負責人,耐心向其講解相關公路法律法規的規定,告知此行為存在的安全隱患與法律後果,要求其立即停止施工。當事人當場停止施工,並表示會將其拆除,恢復原狀。

在隨後幾天跟蹤回訪中發現,該處已停止施工,正在恢復原狀。

8. 國家政策法規是怎麼規定高速公路匝道兩側建築物的

1.法律規定。來《公路法》是我國現源行有效的有關公路管理的唯一一部專業法律。《公路法》第五十六條第二款規定:「前款規定的建築控制區的范圍,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保障公路運行安全和節約用地的原則,依照國務院的規定劃定。」據此規定,我們至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是公路建築控制區范圍的劃定權,《公路法》第五十六條第二款已明確授予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二是公路建築控制區范圍的具體劃定,《公路法》本身未作出具體規定,而是通過其第五十六條第二款明確規定具體劃定必須「依照國務院的規定」。
2.行政法規規定。根據我國《立法法》的有關規定,行政法規的制定權歸國務院,因此,所謂行政法規的規定,也就是國務院的規定。《公路法》第五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依照國務院的規定」,實際上就是指依照國務院頒布施行的關於公路管理的行政法規--《公路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關於公路建築控制區范圍的規定。《公路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規定:「在公路兩側修建永久性工程設施,其建築物邊緣與公路邊溝外緣的間距為:國道不少於20米,省道不少於15米,縣道不少於10米,鄉道不少於5米。」

9. 高速公路橋下堆放物品違法了哪些法律法規

管理中心路政三中隊巡查至肇雲大橋時,發現橋下共有3處地方堆放了大量陶瓷和廢鐵等雜物,內嚴重容威脅高速公路運營安全。發現這一情況後,路政隊聯合交通運輸部門對肇雲大橋橋下空間逐一進行堪察,並找到了當事人。路政員向當事人講解了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在橋下堆放雜物對高速公路的危害,「在高速公路用地范圍內是不可以堆放雜物的,萬一高速公路上有東西砸下來,或者堆放的雜物引起火災,後果不堪設想。」聽完路政員的講解,當事人表示會積極配合,盡快清理橋下雜物。經過3天的清運,肇雲大橋下堆積的陶瓷和廢鐵等雜物被清理完畢。

據該中心有關負責人稱,橋下空間被違法佔用現象普遍,這也是高速公路治理的重點。為進一步加大高速公路橋下空間的管理力度,該中心加大對轄區內橋下空間的檢查頻率,並張貼安全告示,進村開展普法宣傳,爭取村民的理解與支持,不斷增強村民愛橋、護橋意識,為平安公路建設奠定基礎。

10. 2017年國務院批准摩托車上高速在交通法第幾條

交通法中沒有規定禁止摩托車在高速路上行駛,但是由於最低時速的限定,所以排氣量50cc以下的摩托車被「拒之路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七條規定:

行人、非機動車、拖拉機、輪式專用機械車、鉸接式客車、全掛拖斗車以及其他設計最高時速低於七十公里的機動車,不得進入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限速標志標明的最高時速不得超過一百二十公里。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五節 高速公路的特別規定:

第七十八條 高速公路應當標明車道的行駛速度,最高車速不得超過每小時120公里,最低車速不得低於每小時60公里。

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小型載客汽車最高車速不得超過每小時120公里,其他機動車不得超過每小時100公里,摩托車不得超過每小時80公里。(根據此條規定的速度限制,摩托車只能在高速路最外側車道行駛)。

第八十三條 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載貨汽車車廂不得載人。兩輪摩托車在高速公路行駛時不得載人。

(10)高速公路法律法規擴展閱讀

多數省、自治區、市的地方性法規禁止摩托車上高速公路行駛,於是便引發了國家法律與地方性法規的法律沖突現象。具體表現分為如下四種形式:

1、允許摩托車上高速公路的地方性法規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2007年3月30日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自2007年10月1日起實施)第80條第12款指出:「載貨汽車車廂載人及二輪摩托車載人的,處200元罰款。」《大連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辦法》第74條第13款指出:(禁止)「在高速公路上學習駕駛機動車或兩輪摩托車在高速公路上載人的。」

2、委婉允許摩托車上高速公路的地方性法規

《天津市高速公路路政管理規定》是由1997年7月9日市人民政府發布,2004年6月30日根據市人民政府《關於修改<天津市高速公路路政管理規定>的決定》修訂公布的,並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該規定通篇迴避了「摩托車上高速公路」這個敏感話題,甚至連「摩托車」三字都沒有。據此理解,摩托車在天津市范圍內是可以上高速公路的。

3、禁止摩托車上高速公路的地方性法規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速公路管理辦法》第35條指出:「禁止行人、非機動車、拖拉機、摩托車、電瓶車、全掛車、教練車、實習車、輪式專用機械(高速公路養護車輛除外)以及設計最大時速低於70公里的機動車進入高速公路。進入高速公路造成交通事故的,由其承擔一切責任。

4、部分省市迴避摩托車上高速問題

比如有福建省、陝西省、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西藏自治區等,在這些省、市、自治區中,沒有制定地方性有關道路交通安全法(尤其是高速公路法律)的實施辦法,因而可以理解為直接套用國家法律、行政法規。

熱點內容
由法院 發布:2024-12-22 19:37:59 瀏覽:940
中央十二社會與法重播時間 發布:2024-12-22 19:33:12 瀏覽:333
法碩轉考法學 發布:2024-12-22 18:17:45 瀏覽:407
山東法官員額最新消息 發布:2024-12-22 18:15:48 瀏覽:758
執行分公司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4-12-22 17:58:30 瀏覽:201
法律法規宣傳材料 發布:2024-12-22 17:30:52 瀏覽:941
國家會計行政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4-12-22 17:09:23 瀏覽:340
平陰趙律師 發布:2024-12-22 16:44:40 瀏覽:703
視為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法律效力 發布:2024-12-22 16:37:57 瀏覽:737
法律援助宣傳活動在哪裡舉辦 發布:2024-12-22 14:26:48 瀏覽: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