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天津市條例

天津市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20 05:36:43

⑴ 天津市城鄉規劃條例第五十三條

第五十三條
新建、擴建、改建、翻建建築物、構築物、道路、管線和城市雕塑等工程,改變建築物外檐形式,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向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⑵ 天津市城鄉規劃條例第五十三條

《天津市城鄉來規劃條例》
第五源十三條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需要提交下列材料:
(一)使用土地的有關證明文件(不需要佔用土地的除外);
(二)建設工程設計方案;
(三)具有相應測繪資質單位出具的建設工程規劃放線測量技術報告;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材料。
需要建設單位編制修建性詳細規劃的建設項目,還應當提交修建性詳細規劃。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二十個工作日內審核完畢。符合規定條件的,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建設單位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後,施工期間應當在施工工地顯著位置公開懸掛經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確認的建設工程總平面示意圖。
第六十三條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自核發選址意見書、規劃條件、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之日起一年內,辦理其他相關建設審批手續。逾期未辦理或者未經原審批部門同意延期的,原批准文件失效。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應當自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之日起一年內進行施工。逾期未施工或者未經原審批部門同意延期的,原批准文件失效。
建設單位或者個人申請延期的,應當在批准文件失效前十五日內向原審批部門提出。
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批准延期的次數不得超過兩次。

⑶ 天津文明行為促進條例

《天津市文明行為復促進制條例》,將於2019年5月1日起施行。條例從文明行為基本規范入手,以法治的剛性和硬度推動文明生活方式和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與先前出台的《天津市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條例》《天津市志願服務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共同構成了我市精神文明建設的制度保障。

⑷ 2019年1月1號開始實施的天津市工傷保險條例全文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天津市人民政府文件
天津市人民政府令第12號
--------------------------------------------------------------------------------
天津市工傷保險若干規定

《天津市工傷保險若干規定》已於2003年11月24日經市人民政府第10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長戴相龍
二○○三年十二月一日
--------------------------------------------------------------------------------
天津市工傷保險若干規定
第一條為了完善工傷保險制度,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375號),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各類企業(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以下稱職工),應當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個人不繳納工傷保險費。
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及其僱工自2005年1月1日起參加工傷保險。
第三條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全市的工傷保險工作,指導各區縣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做好本轄區內的工傷保險工作。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下簡稱經辦機構)具體承辦工傷保險事務。
財政、衛生、人事、工商、安全監管等行政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協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做好工傷保險工作。
第四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設立工傷保險機構,配備適應工作需要的人員,負責工傷保險工作。
第五條本市建立工傷保險基金,實行全市統籌。工傷保險基金由下列各項構成:
(一)用人單位繳納的工傷保險費;
(二)工傷保險基金的利息;
(三)滯納金;
(四)社會捐贈;
(五)依法納入工傷保險基金的其他資金。
第六條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的工商登記和主要生產經營業務等情況,分別確定用人單位的行業風險類別。
分類行業基準費率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則,根據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職業病危害程度等情況確定。具體標准由市勞動保障部門會同市財政、衛生、安全監管部門制定,報市人民政府批准後施行。其具體標准可以定期調整。
經辦機構根據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費使用、工傷發生率、職業病危害程度等因素,對照規定的費率標准確定用人單位下一年度工傷保險繳費費率,並報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備案。
第七條用人單位應當自本規定實施後30日內,本規定實施後成立的用人單位應當自依法成立之日起30日內,到所在地的經辦機構辦理工傷保險登記。經辦機構應當自受理之日起10日內審核完畢。
用人單位的工傷保險登記事項發生變更或者依法終止的,應當自變更或者終止之日起30日內,到經辦機構辦理工傷保險變更或者注銷手續。
第八條用人單位應當按月向經辦機構申報應當繳納的工傷保險費,經核准後在3日內繳納。
第九條工傷保險基金用於下列支出:
(一)工傷保險待遇;
(二)勞動能力鑒定費用;
(三)工傷認定調查費用;
(四)職業康復費用;
(五)法律、法規規定用於工傷保險的其他費用。
第十條工傷保險基金應當按照當年工傷保險基金總額的10%提留儲備金,其滾存總額超過當年工傷保險基金總額的30%時,不再提取。
本市發生工傷保險基金不足以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重大事故時,經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財政部門批准,可以用儲備金支付。
儲備金不足以支付時,由市財政墊付。
第十一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工傷和視同工傷的認定。
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患職業病的職工和跨省市流動作業
用人單位職工的工傷認定。
各區縣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前款規定外的用人單位職工的工傷認定。
第十二條職工發生事故傷害後,職工或者現場人員應當立即向用人單位報告。用人單位應當在24小時內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報告,同時向經辦機構備案。
第十三條用人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職工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並提交以下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表;
(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關系有效證明;
(三)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病診斷證明;
(四)職工本人身份證明;
(五)其他相關證明材料。
第十四條用人單位未按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並提交第十三條規定的證明材料。
第十五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對工傷認定申請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申請人。對工傷認定申請材料不完整的,應當一次性書面告知申請人在15日內補齊。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自受理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的決定,並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和經辦機構。
第十六條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人事行政部門、衛生行政部門、工會組織、經辦機構代表及用人單位代表組成。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承擔下列職責:
(一)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等級鑒定;
(二)停工留薪期的確認;
(三)配置輔助器具的確認;
(四)舊傷復發的確認;
(五)工傷與非工傷的界定;
(六)工亡職工供養親屬的勞動能力鑒定;
(七)其他受委託進行的勞動能力鑒定。
各區縣和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港保稅區、天津新技術產業園區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在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指導下,負責前款第(三)項規定外的鑒定。
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具體負責組織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七條患職業病的職工和跨省市流動作業用人單位職工的勞動能力鑒定,由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負責。
第十八條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滿或者停工留薪期內治癒,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提出勞動能力鑒定申請。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內作出鑒定結論。必要時,可以延長30日。勞動能力鑒定結論應當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工傷職工和經辦機構。
工傷職工停工留薪期應當由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根據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的診斷證明和本市有關規定確定,並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和經辦機構。
第十九條工傷職工的下列工傷保險待遇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
(一)工傷醫療費;
(二)康復性治療費;
(三)輔助器具配置費;
(四)生活護理費;
(五)一次性傷殘補助金;
(六)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的傷殘津貼;
(七)喪葬補助金;
(八)供養親屬撫恤金;
(九)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第二十條職工因工死亡,其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發放標准為60個月的本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第二十一條工傷職工的下列工傷保險待遇由用人單位負責:
(一)住院伙食補助費;
(二)外地就醫的交通、食宿費用;
(三)停工留薪期的工資福利待遇;
(四)停工留薪期的生活護理;
(五)五級、六級傷殘職工的傷殘津貼;
(六)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第二十二條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應當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治療。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急救。
工傷職工的治療費用,先由用人單位或者職工個人墊付。認定工傷後,對已經發生的治療費用,由用人單位與經辦機構結算。繼續發生的住院治療費用由醫療機構與經辦機構結算。
工傷職工的康復性治療和輔助器具配置費,由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輔助器具配置機構與經辦機構結算。
第二十三條工傷職工在外埠醫療機構接受搶救治療的,脫離危險後應當及時送轉本市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繼續治療。
第二十四條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經本人提出,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被鑒定為七至十級傷殘的,勞動合同期滿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可以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
解除勞動合同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的職工,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標准為本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至30個月。五級傷殘為30個月,六級傷殘為25個月,七級傷殘為20個月,八級傷殘為15個月,九級傷殘為10個月,十級傷殘為5個月。
第二十五條已經領取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的職工重新就業後舊傷復發的,用於工傷治療的費用超過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50%以上的部分,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六條領取傷殘津貼的職工或者領取供養親屬撫恤金的人員,其常住地不在本市的,可以按照下列標准一次性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工傷保險關系同時終止:
(一)領取傷殘津貼的,最高不超過15年;
(二)領取供養親屬撫恤金的,子女不滿18周歲的計算至18周歲;其他供養親屬最高不超過15年。
第二十七條職工退休後確診為職業病的,應當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被鑒定為一至四級傷殘後死亡的,其供養親屬應當享受除一次性工亡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第二十八條傷殘津貼、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護理費,由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根據本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最低工資標准進行調整。
第二十九條職工工傷涉及其他民事傷害賠償的,傷害賠償總額低於工傷保險待遇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部分,其待遇不得重復享受。
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獲得賠償後,應當償還工傷保險基金或者用人單位已經墊付的費用。
第三十條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應當向經辦機構提交有關材料。經辦機構應當在15日內核定完畢,並按照規定落實相關待遇。
第三十一條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對用人單位及其職工進行工傷預防宣傳教育,防止和減少工傷及職業病的發生,並逐步創造條件,安排工傷職工進行康復性治療。
第三十二條工傷職工經過鑒定確認恢復或者部分恢復勞動能力的,應當服從用人單位安排的適當工作。
第三十三條用人單位未按規定繳納工傷保險費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繳納;逾期仍不繳納的,除補繳欠繳的數額外,從欠繳之日起按月加收2‰的滯納金。
用人單位拒不繳納工傷保險費和滯納金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申請人民法院依法強制征繳。
用人單位未按規定繳納工傷保險費期間的工傷職工的工傷保險待遇,由用人單位支付。
第三十四條1996年10月1日前發生工傷的職工,經審核確認需要治療和配置輔助器具的費用,自2004年7月1日起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
1996年10月1日後至本規定實施前發生工傷的職工,已經發生的工傷費用由用人單位支付。本規定實施後,繼續發生的工傷費用,經審核屬於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范圍(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外)的,自2004年7月1日起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
1996年10月1日後至本規定實施前發生工傷的職工,被鑒定為一至四級傷殘並達到退休年齡的,應當辦理退休手續,其基本養老保險金低於傷殘津貼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第三十五條本規定實施前一年內發生的工傷,已經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本規定實施後完成工傷認定的,工傷保險待遇按照本規定執行。
第三十六條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可以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制定工傷保險配套辦法。
第三十七條本規定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⑸ 天津市公安局戶籍管理條例有哪些

天津市公安局關於「改進國外投資者出入境管理及國內投資者戶籍管理辦法」的實施細則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決定》,特製定本實施細則。

一、為外國籍人員提供出入境及居留最優惠條件

(一)為來我市投資具有法人代表資格,且在津居留滿5年、企業運營正常、納稅情況良好的外國籍人員辦理5年以內的居留證及相同期限的多次往返工作簽證。

(二)對外國籍高層次人才和投資者以及他們的家屬,經本人申請可辦理5年以內的外國人居留證及相同期限的多次往返工作簽證。
需多次臨時入境的,可簽發5年以內多次入境有效訪問簽證。

(三)對我市外國籍榮譽市民、市政府顧問以及獲國家友誼獎和天津市海河獎的外國籍人員,經本人申請,可根據實際需要辦理5年以內的外國人居留證及相同期限的多次往返工作簽證或簽發5年以內多次入境有效訪問簽證。

(四)對內資企業中的高科技產業、出口創匯型企業及為境內大型外資企業生產配套產品的企業所聘用的外國籍人員,可根據實際需要,辦理5年以內的外國人居留證和相同期限的多次往返工作簽證。
需多次臨時入境的,可簽發1年以內多次入境有效訪問簽證。

(五)為外國留學生簽發與其在華學習期限相同的居留證,不再逐年辦理延期手續。

(六)為包括華僑、港澳台居民在內的中國公民的外籍配偶、父母及未滿18周歲子女,憑相關證明辦理有效期為6個月的多次有效入境簽證。

(七)為年滿60周歲且在華購置房產的外籍華人及其配偶和未滿18周歲子女,憑相關證明辦理有效期為6個月的多次有效入境簽證。

(八)對來華就醫的外國籍人員,憑縣級以上醫院診斷證明及其他相關證明,可簽發有效期為3個月的零次入境或一次入境有效簽證。

(九)放寬境外人員子女在津就讀條件,規定只要在津有監護人的境外人員子女均可在津就讀。

二、在中國公民因私出國境方面提供最大便利

(十)在企業內任職工作,符合《關於加強國家工作人員因私事出國(境)管理的暫行規定》的國家工作人員受所在企業派遣出國或赴港澳地區,可以批准出國或赴港澳地區從事商務活動。

(十一)對從事緊急商務活動、赴台灣進行文化、科技、經貿交流活動的出國(境)申請;堅持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原則,為申請人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

(十二)個體工商戶及在港澳地區企業在我市依法設立分支機構或常駐代表機構工作的本市居民,可憑相關證明辦理赴港澳地區商務簽注。

⑹ 天津市電動車管理條例是什麼

1999年月8日天津市人民政府令第10號,1999年5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加強本市道路交通管理,維護道路交通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與暢通,根據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道路上的交通行為或者與道路交通管理有關的活動,除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外,還應遵守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道路,是指普通公路、高速公路、城市道路、鄉村道路、通行社會車輛的專用道路和胡同(里巷)、樓間通道、公共廣場、公共停車場等供車輛、行人通行的地方。
第三條 市公安局是本市道路交通管理的主管機關,各級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負責本規定的具體實施。
第四條 為有效控制交通違章和交通事故,本市實行交通安全責任制。 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軍隊、武裝警察部隊及其他組織(以下簡稱單位)應當落實道路交通安全責任制,加強對所屬人員的交通安全教育和車輛的管理工作。
第五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依法進行的道路交通活動受法律保護,對違反道路交通管理的行為都有勸阻、檢舉的權利。 任何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交通秩序,維護交通安全與秩序。
第六條 對在交通安全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或公安機關予以表彰、獎勵。
第七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在本市道路上進行的交通活動,應當遵循確保安全的原則。 第二章 車 輛
第八條 機動車所有人申請機動車注冊登記,應交驗下列證件:
(一) 機動車合法來歷證明;
(二) 組織機構資格證書、個人戶口簿和居民身份證;
(三) 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憑證;
(四) 其他有關證件。 對符合前款規定的機動車,經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安全技術檢驗合格後,核准注冊登記,發給號牌和行駛證。
第九條 領有本市號牌、行駛證的機動車,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 貨運機動車、掛車按規定噴貼本車放大號牌號碼,駕駛室兩側車門噴刷單位名稱;
(二) 大型出租客車按規定噴刷注冊名稱,其他大型客車噴刷單位名稱;
(三) 小型出租客車按規定噴刷注冊名稱,車頂安裝出租標志燈;
(四) 掛車、起重車和載質量在2噸以上的貨運汽車,前後車輪之間按規定安裝安全防護裝置;
(五) 按規定配備有效的滅火器、故障車警告標志;
(六) 禁止在前後檔風玻璃上張貼、懸掛廣告或在車頂設置立體廣告。
第十條 已注冊登記的機動車改變車身外觀、車型結構或者更換發動機、車架、須經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同意。
第十一條 已注同登記的機動車,達到國家規定報廢標準的,機動車所有人應當到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辦理報廢手續,交回號牌和行駛證,注銷登記。
報廢的機動車應當到本市經國家批準的機動車回收拆解單位解體或銷毀,繼續在道路上行駛的,予以強制報廢。
第十二條 教練車須經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檢驗合格,核發教練車號牌,方准用於教練。非 教練車不準用於教練。 教練車未經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同意不準挪作他用。
第十三條 已注冊登記的機動車,須按規定的期限參加檢驗;不能按期檢驗的,須事先辦理延期手續。檢驗時,機動車所有人須交驗機動車行駛證、第三者責任保險憑證及有關證件。 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可以對機動車進行臨時檢驗。
第十四條 因交通事故損壞的機動車需要維修時,應持有事故發生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出具的證明。 機動車維修單位承修交通事故損壞的車輛,須建立機動車修車台帳,詳細登記以備查驗。
第十五條 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 塗改整車型號、編號、發動機號碼、底盤號碼或車輛識別代號;
(二) 偽造、冒領、塗改、挪用機動車注冊登記文件或檢驗合格標志;
(三) 使用明知是偽造、冒領、塗改、挪用的機動車注冊登記文件、號牌、行駛證或檢驗合格標志;
(四) 非法拼裝機動車輛;
(五) 擅自安裝或使用國家規定的特種車輛警報器、標志燈具、徽記、號牌或使用證;
(六) 非法拆卸或扣留機動車號牌、行駛證。 第三章 駕駛員管理第十六條 申請或換發機動車駕駛證,除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外,還須接受必要的駕駛適應性檢測,參加交通法規和機關知識的培訓和考試。檢測、考試合格後,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核發機動車駕駛證。
除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或其委託的部門外,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扣留機動車駕駛證。
第十七條 機動車駕駛員駕駛車輛,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 不準駕駛無號牌、無行駛證的車輛;
(二) 不準收看電視或帶耳機、耳塞收聽廣播;
(三) 不準使用行動電話或查看傳呼信息;
(四) 不準服用抑制神經的製品、制劑;
(五) 矯正視力的駕駛員配戴符合標準的眼鏡;
(六) 小型客車駕駛員及前排乘員使用安全帶;
(七) 車輛在行駛中,不準開車門;
(八) 駕駛摩托車不準持物、不準在車把上懸掛物品、不準攀扶其他車輛或被攀扶;
(九) 遇停止信號時,不準通過;
(十) 不準實施妨礙交通安全的其他行為。
第十八條 機動車駕駛員實習期內駕駛車輛時,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 不準牽引故障車;
(二) 不準拖帶攪拌機、發電機等專用機械;
(三) 不準駕駛試車的車輛;
(四) 不準駕駛營運性客車。
第十九條 本市實行機動車駕駛員交通違章、交通事故記分制度,凡記分到規定分值的機動車駕駛員,須參加交通安全教育培訓和考試。具體辦法由市公安局另行規定。
第二十條 機動車駕駛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注銷駕駛證:
(一) 死亡、宣告死亡失蹤的;
(二) 駕駛證有效期滿後6個月內,無正當理由未辦理換證手續的;
(三) 發生交通違法行為後3個月內,無正當理由不到指定地點接受處理的;
(四) 按照記分制度達到規定分值後6個月內,無正當理由不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培訓和考試的;
(五) 因身體原因喪失駕駛能力的。 第四章 車輛通行第二十一條 機動車在道路上行駛,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 在同向劃有兩條機動車道的道路上,左側車道供小型客車行駛,右側車道供其他車輛行駛;
(二) 在同向劃有三條機動車道的道路上,左側車道供小型客車行駛,中間車道供大型客車、貨運汽車(帶掛車的汽車除外)、客運出租汽車行駛,右側車道供其他機動車行駛;
(三) 在設有公安交通車輛專用車道上,只准公交車和交通班車行駛,其他機動車需穿行公共交通車輛專用車道轉彎的,在不影響公交車輛和交通班車行駛的情況下,可以在30米的距離內借道行駛;
(四) 在不妨礙其他車輛的車輛正常行駛的情況下,除輕便摩托車外,可以向左借用相鄰的一條車道超車或向右借用相鄰的一條車道(不含公共交通車輛專用車道)行駛。
第二十二條 二輪摩托車行駛,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 只准在本車道右側行駛;
(二) 不準曲折行駛;
(三) 不準與其他車輛在本車道並排行駛。
第二十三條 車身兩側各不足一米的道路,一般不準機動車通行。但本道路兩側的單位、住戶及有關的機動車,可以駛入或駛出。
第二十四條 下列車輛在寬闊、空閑、視線良好的道路上行駛時,最高時速:
(一) 起重車、大型平板車、四輪農用運輸車為40公里;
(二) 三輪農用運輸車為30公里;
(三) 殘疾人專用車為15公里。
第二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大型拖拉機、四輪農用運輸車時速不準超過15公里,小型拖拉機、三輪農用運輸車時速不準超過10公里,其他機動車時速不準超過20公里;
(一) 在路滑的道路上行駛;
(二) 通過反向彎路、連續彎路、傍山險路、漫水路(橋)或駝峰橋;
(三) 通過沒有交通信號或交通標志控制的交叉路口;
(四) 拖帶攪拌機、發電機等專用機械。 機動車出入門口或倒車時,時速不準超過10公里。
第二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車輛須減速通行:
(一) 通過沒有人行橫道的道路,遇有少年兒童列隊或行走不便的老年人、殘疾人橫過車行道;
(二) 通過行人密集的路段、施工路段或有障礙的路段;
(三) 通過設有注意行人標志、注意兒童標志、注意危險標志、易滑標志、村莊標志、堤壩路標志、減速讓行標志的路段。
第二十七條 帶掛車的貨運機動車、半掛車、大型平板車、大型客車、農用運輸車、電瓶車或裝載化學危險品的車輛,不準拖帶掛車或牽引車輛。 機動車拖帶專用機械須經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同意。
第二十八條 機動車轉彎、掉頭、變更車道、靠路邊停車時,須提前往100米至30米的地方開轉向燈;轉彎、掉頭、變更車道、靠路邊將車停穩或駛離停車點進入本車道後,須立即關閉轉向燈。
機動車夜間行駛時,前車已開遠光燈的,同向行駛的後車距前車不足30米的,不準使用遠光燈。
第二十九條 機動車在道路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使用危險報警閃光燈:
(一) 以生交通事故有條件使用的;
(二) 牽引或被牽引的;
(三) 夜間在道路上臨時停車的。
機動車在道路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使用危險報警閃光燈:
(一) 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威脅的;
(二) 搶救危重病人;
(三) 有公安警車護衛的。 除上述規定的情形外,機動車不準使用危險報警閃光燈。
第三十條 在外環路以內道路(含外環路)及塘沽、漢沽、大港建成區道路,晝夜禁止機動車輛鳴喇叭。警車、消防車、工程救險車、救護車、非執行緊急任務,不準使用警報器;兩車以上行駛時,無特殊情況的,後車不準使用警報器。
第三十一條 車輛通過五叉以上交叉路口,右邊隔一個路口的,須按直行通過;右邊隔兩上以上路口的,須按左轉彎通過的;直對的路口,須按直行通行。
第三十二條 車輛通過沒有交通信號或交通標志控制的交叉路口,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 機動車在距路口100米至30米的地方減速慢行;
(二) 在劃有導向車道的路口,按行進方向分道行駛;
(三) 向左轉彎時,機動車緊靠交叉路口中心點小轉彎,非機動車繞過交叉路口中心點大轉彎;
(四) 轉彎車輛讓直行車輛先行;
(五) 相對方向不同類的車輛均轉彎時,非機動車讓機動車先行;
(六) 相對方向非機動車均左轉彎時,未到路口中心點的車輛讓已過路口中心點的車輛先行。
第三十三條 機動車在上列道路通行,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 通過鐵路道口時,不準熄火或空檔滑行;
(二) 在傍山險路會車時,靠山壁的一方,須緊靠山壁讓對方先行;
(三) 上陡坡、通過反向彎路、連續彎路、傍山險路或拖帶攪拌機、發電機等專用機械時,不準超車。
第三十四條 機動車遇有交通阻塞時,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 在本車道依次等候;
(二) 不準穿插依次等候的車輛;
(三) 不準進入非機動車道行駛;
(四) 不準在人行橫道或者禁止停車區停車。
第三十五條 駕駛非機動車,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 禁止在人行道、人行過街天橋騎行;
(二) 畜力車不準進入外環路以內道路或其他明令禁止通行的道路;
(三) 不準在車行道上停留。
第三十六條 在城市道路上騎自行車,可以附載一名不滿12周歲的和童,但應當採取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行經交叉路口、鐵路道口、急彎路、窄路、陡坡、隧道 或容易發生危險的路段,須下車推行。
第三十七條 機動車臨時停車,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 按須行方向,緊靠道路邊緣線停車,前、後右側車輪外緣距路緣石不得超過0、3米;
(二) 在設有隔離設施的機動車道上不準停車;
(三) 車行道一側有障礙物,距障礙物20米以內的另一側不準停車;
(四) 在車行道兩側停車,兩車距離不準在20米以內;
(五) 不準無故突然停車。
第三十八條 機動車在道路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可將車移開:
(一) 發生故障不能行駛的;
(二) 發生交通故障事故不能行駛的;
(三) 臨時停車後,駕駛員離開車輛的;
(四) 在允許停放車輛的路段不按規定停放的。
第三十九條 機動車(摩托車除外)發生交通事故的,應在車身後50至30米處設置故障車警告標志,夜間還須開示寬燈、尾燈。
第四十條 營運性的大、中型客車,須按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同意的路線、站點行駛或停靠。 營運性的客車道路上行駛時,不準行駛攬客或隨意停車攬客。
第四十一條 貨運機動車載物超過核定載質量的,須將超出部分卸到不影響道路交通的場地。
第四十二條 客運汽車車身外部不準載物。
大型客車車頂行李架載物,高度從行李架底部起不準超過50厘米,車輛高度在3、5米以上的,高度從地面起不準超過4米;長度和寬度不準超出行李架,載質量不超過出廠核定標准。
小型客車車頂行李架載物,高度從行李架底部起不準超過30厘米,長度和寬度不準超出行李架,載質量不超過出廠核定標准。
第四十三條 摩托車載物,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 側三輪摩托車只准在跨斗內載物,載物高度從地面起不準超過1、5米,長度和寬度不準超出跨斗,載質量不準超過100公斤;
(二) 二輪摩托車只准在後車座載物,載質量不準超過60公斤,後車座載物時不準載人;
(三) 三輪輕便摩托車載物時,長度和寬度不準超過後車廂;
(四) 二輪輕便摩托車後貨架載質量不準超過30公斤。
第四十四條 農用運輸摩托車載物,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 農用運輸車載物超出車廂時,貨物上不準載人;
(二) 三輪農用運輸車載物,高度從地面起不準超過1、5米、長度、寬度不準超出車廂;
(三) 四輪農用運輸車載物,高度從地面起不準超過2、5米,寬度不準超出車廂,長度前端不準超出車身,後端不準超出車廂1米。
第四十五條 車輛載人,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 貨運機動車載物時,貨物前或兩側不準附載押運、裝卸人員;
(二) 農用運輸車、後三輪摩托車不準超過4人;
(三) 側三輪摩托車車座以外任何部位不準載人;
(四) 二輪摩托車駕駛員座位前不準載人;
(五) 三輪車載物時貨物上不準載人;
(六) 殘疾人專用車不準載人。 前款規定的車輛載人時,乘車人不準站立。
第四十六條 車輛駕駛員駕車時,不準故意擠抹他人或用其他方法妨礙他人的交通安全。
第五章 道路及交通設施 第四十七條 道路的規劃、建設和交通安全、管理設施的設置,應當符合國家標准及道路交通管理的需要。
第四十八條 在道路上施工作業時,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 施工現場設置安全防圍設施,施工作業路段兩端設置警告交通標志,禁行或限行的,設置交通禁行標志及其他安全設施; (二) 夜間或視線不良時,施工現場設置有效的警示照明設備;
(三) 挖掘道路時,縱向挖掘應分段施工,橫向挖掘不能及時恢復的,須鋪設符合規定的覆蓋物;
(四) 施工完畢後須修復路面和道路設施,並將現場遺留物清除干凈。
第四十九條 下列佔用道路的,須經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批准:
(一) 設置停車場(處)的;
(二) 在城市道路兩側開辟通道或在臨街建築物設置台階、門坡等附屬設施的;
(三) 設置廣告牌、指路牌、廣告燈箱、地射燈或其他宣傳設施的;
(四) 在城市道路上架設或維修管道、線路、幔帳的;
(五) 臨時裝卸貨物的;
(六) 修剪、砍伐樹大影響交通的;
(七) 進行體育文娛、宣傳咨詢、影視拍攝或其他妨礙交通的活動。
第五十條 道路出現水毀、坍塌、坑漕、隆起、溢水等影響道路交通安全暢通的,有關單位應當及時修復;不能及時修復的,應當設置引導交通的標志和安全設施。 樹木、線桿、架空線、廣告牌、標志牌及其他設施出現傾斜、斷裂或倒塌影響交通時,有關單位應當及時整修排除。
第五十一條 新建、改建、擴建的公共建築、商業街道、居民住宅區、大中型建築等,應當配建、增建停車場,並經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審查批准。信車場竣工後,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和有關部門參加驗收,經驗收合格的方准使用。
第五十二條 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依法對道路交通設施實施監督管理。
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擅自佔用、移動、塗改或故意損毀交通設施。確需佔用、移動的,須經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同意。損毀交通設施應當賠償。
第五十三條 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根據交通管理的需要,可以採取均衡交通流量、分隔車輛通行時間、劃定限制通行區域、核發機動車通行憑證、確定臨時通行或禁行辦法等交通管理措施。 第六章 行人和乘車人
第五十四條 不準在車行道、橋梁、隧道或交通安全設施等處逗留;
(一) 不準在車行道、橋梁、隧道或交通安全設施等處逗留;
(二) 不準穿越、攀登或跨越隔離設施;
(三) 不準在城鎮街道和公路上玩耍、拋物、潑水、散發印刷品廣告或進行其他妨礙交通的活動;
(四) 橫過車行道,須走人行橫道、人行過街天橋或地道;
(五) 不準橫過劃有中心實線的車行道。
第五十五條 公交車輛、交通班車站點設在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隔離設施上的,上下乘客須避讓車輛,並直行通過非機動車道。
第五十六條 乘車人須遵守下列規定:
(一) 不準在機動車道上等候車輛;
(二) 在車行道上不得從機動車左側上下車,開關車門時,不準妨礙其他車輛和行人通行;
(三) 明知駕駛機動車的人員無駕駛證或飲酒的,不準乘坐;
(四) 車輛在行駛中不準與駕駛員閑談或妨礙駕駛員操作;
(五) 不準向車外投擲物品;
(六) 乘坐二輪摩托車只准坐在駕駛員身後的座位上,不準側坐或倒坐;
(七) 乘坐公交車輛、交通班車,依次在站點候車,待車停穩後,方向按須序上下;
(八) 不準在車輛行駛中開啟車門、車廂;
(九) 機動車發生故障或交通事故須在車行道停車時,除緊急救險外,乘車人須迅速離開車輛和車行道。 第七章 道路交通事故處理
第五十七條 遇經交通事故現場,駕駛員、行人應主動協助保護現場、搶救傷者和財產。
無關人員不得強行進入、通過、破壞事故現場。
第五十八條 發生交通事故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應配合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做好善後處理工作。
第五十九條 醫療單位應當及時搶救治療交通事故的傷者,並按照有關規定提供醫療單據和診斷證明書。 第八章 法律責任第六十條 對違反本規定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實施處罰或採取行政強制措施。
第六十一條 機動車駕駛員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200元以下罰款:
(一) 違反路口通行規定的;
(二) 在禁鳴區域內鳴喇叭的;
(三) 不按規定使用危險報警閃興燈的;
(四) 不按規定牽引車輛或拖帶掛車的;
(五) 不按規定臨時停車的;
(六) 教練車挪作他用或非教練車用於教練的;
(七) 違反第九條、第十七條、第二十二條、第三十四條規定的。
第六十二條 機動車駕駛員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500元以下罰款:
(一) 違反分道、借道行駛規定的;
(二) 違反行駛速度規定的;
(三) 違反第三十三條、第四十條規定的;
(四) 違反載人、載物管理規定的;
(五) 在實習期內駕駛試車的車輛或營運性客車的;
(六) 機動車駕駛員故意擠抹他人或用其他方法妨礙他人交通安全的;
第六十三條 非機動車駕駛人違反規定的,處警告或100元以下罰款;
第六十四條 行人或乘車人違反本規定的,處警告或50元以下罰款;
第六十五條 違反本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1000元以下罰款。對經營性活動,處1萬元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 非法佔路的;
(二) 非法在道路上施作業的;
(三) 擅自佔用、移動、塗改或故意破壞交通設施的;
(四) 擅自改變車身外觀、車型結構或更換發動機、車架的;
(五) 違反第十五條規定的;
(六) 未經允許強行進入、通過或破壞交通事故現場的;
(七) 駕駛報廢機動車輛上路行駛的;
(八) 非法扣留機動車駕駛證的。
第六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予以強制拆除:
(一) 非法安裝警燈、警報器的;
(二) 非法佔用道路建造建築物、構築物或設置路障的;
(三) 在道路上非法設置廣告牌、指路牌、廣告燈箱、地射燈或其他宣傳設施的;
(四) 在道路上非法設置影響交通標志、交通信號燈功能的設施或物品的。
第六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依法處罰外,對於其他駕駛員代替駕駛或者違法行為尚未消除、不能立即放行的車輛,可以採取滯留措施:
(一) 酒後駕駛機動車的;
(二) 過度疲勞時駕駛機動車的;
(三) 無駕駛證駕駛機動車的;
(四) 駕駛與駕駛證准駕車型不相符的機動車的;
(五) 在實習期內違反實習駕駛規定的;
(六) 駕駛兩輪摩托車未帶安全頭盔的;
(七) 被暫扣駕駛證正證和副證的;
(八) 患有疾病或其他妨礙安全行車的。 依照前款規定滯留車輛,滯留原因消除後,應當立即放行。
第六十八條 有下列情形的車輛、物品,可以予以扣留:
(一) 無號牌、無行駛證的車輛;
(二) 有交通肇事嫌疑或者犯罪嫌疑的車輛;
(三) 交通肇事需鑒定的車輛;
(四) 轉向器、制動器等機件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機動車,當場不能修復的;
(五) 車輛號牌或發動機、底盤號碼與行駛證記載不符的機動車輛;
(六) 轉借、塗改、偽造、挪用、冒領號牌或行駛的車機動輛;
(七) 達到國家報廢標準的而在道路上繼續行駛的車輛;
(八) 非法佔道的物品。
第六十九條 被扣留車輛、物品的移動、保管費用由違法行為人承擔。物品可能腐爛、變質的,由扣留的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依法處理。
第七十條 公安交通管理部門應依法、科學、文明管理道路交通,並接受社會監督。
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人民警察,應忠於職守,秉公執法,文明執勤,在執勤中遇到公民有危難時,應積極予以救助。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情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 對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行為或道路交通事故的舉報,不及時處理的;
(二) 不按規定核發機動車號牌、行駛證或其他證件的;
(三) 不按規定實施行政處罰或採取強制措施的;
(四) 其他濫用職權、玩忽職地、徇私舞弊的行為。 第九章 附則 第七十一條 本規定自1999年5月1日起施行。
市人民政府《關於頒布〈天津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的辦法〉的通知》(津政發[1988]69號)同時廢止。

⑺ 天津市供熱用熱條例的條例

《天津市供熱用熱條例》如下:

(2010年2月25日天津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根據2018年12月14日天津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關於修改《天津市植物保護條例》等三十二部地方性法規的決定修改。)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發展本市供熱事業,規范供熱用熱行為,維護用熱戶和供熱單位的合法權益,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市行政區域內,從事供熱規劃、建設、經營、管理活動和用熱活動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 市供熱行政主管部門,對全市供熱用熱實行統一規劃和監督管理。

市供熱辦公室負責本市供熱用熱的指導、協調和具體管理工作,分配調配熱源熱量,依法監管供熱市場。

區、縣人民政府及其供熱辦公室按照供熱管理職責分工,負責本轄區內的供熱用熱管理工作。

發展改革、規劃和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工業和信息化、水務、財政、市場監管等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做好與供熱相關的管理工作。

第四條 新建房屋應當按照供熱專項規劃同時配套建設供熱設施。既有房屋無供熱設施的,應當按照供熱規劃和計劃實施補建。

第五條 本市鼓勵和扶持供熱科學技術研究,推廣先進供熱用熱節能環保技術,加強供熱信息化建設,推進供熱計量,提高供熱科學技術和管理水平。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及其主管部門鼓勵建設低能耗、低污染的供熱項目,嚴格控制新建高能耗、高污染的供熱項目,對在供熱節能減排工作中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第七條 供熱單位應當實行標准化管理,規范化服務,提高供熱質量和服務水平。

(7)天津市條例擴展閱讀:

根據《天津市供熱用熱條例》

第二章 規劃與建設

第八條 市供熱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市發展改革部門依據城市總體規劃組織編制供熱專項規劃,報市人民政府審批後實施。

編制供熱專項規劃,應當優先發展熱電聯產和利用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供熱。

第九條 新建、改建、擴建、補建專項供熱工程以及其他建設項目涉及供熱工程的,應當符合供熱專項規劃的要求。市和區、縣建設項目審批部門在進行項目審查時,應當書面徵求市供熱辦公室的意見。

第十條 規劃和自然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在審批建設項目用地時,應當保證熱源廠、換熱站、中繼泵站和管線的建設用地。

第十一條 市供熱辦公室根據供熱專項規劃,統籌安排熱源熱量分配和管網布局。

第十二條 建設單位在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前,應當向市供熱辦公室提出用熱申請,市供熱辦公室根據供熱專項規劃確定供熱方案,建設單位應當按照供熱方案進行建設。

市供熱辦公室可以委託區、縣供熱辦公室受理用熱申請,確定供熱方案。

第十三條 新建住宅的供熱設施應當符合國家現行住宅設計規范溫度要求,並按照分戶計量進行建設。既有住宅不符合國家現行住宅設計規范溫度要求的,應當逐步進行建築節能改造和供熱系統改造,並按照計劃逐步實行供熱計量收費;供熱單位和用熱戶應當予以配合。

第十四條 新建房屋供熱設施的建設,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承擔,並符合國家和本市的相關技術標准和規范。

供熱設施建設使用的設備、管材和器具,應當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本市地方標准。有關部門不得指定使用特定產品。

供熱設施竣工後,建設單位應當組織供熱單位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和規范進行驗收,並提供有關供熱工程檔案資料。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市供熱辦公室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對本市供熱工程中使用的產品和技術,定期制定推廣、限制、淘汰目錄並予以公布。

第十五條 供熱單位對供熱設施進行單戶分環改造時,應當將實施方案報所在地的區、縣供熱辦公室備案。

供熱設施單戶分環改造,應當嚴格執行施工規范。因實施單戶分環改造給用熱戶裝飾裝修造成損壞的,供熱單位應當予以修復。因違反施工規范給用熱戶造成損失的,施工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供熱單位進行供熱設施改造時,用熱戶應當予以配合,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物業服務企業應當予以支持。

第十六條 新建房屋供熱配套和既有房屋供熱補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交納供熱工程建設費。供熱工程建設費主要用於熱源廠、供熱管網、換熱站等供熱設施的建設。

供熱工程建設費的收取和管理辦法,按照市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執行。

⑻ 天津市失業保險條例的條例

天津市失業保險條例
(2001年5月23日天津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5次會議通過;根據2002年7月18日天津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34次會議《關於修改〈天津市失業保險條例〉的決定》修正;2014年11月28日天津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4次會議修訂)
第一條為了保障失業人員在失業期間的基本生活,促進其再就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下列用人單位及其職工應當按照本條例的規定參加失業保險,繳納失業保險費:
(一)各類企業及其職工;
(二)事業單位及其職工;
(三)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及其專職工作人員;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單位和人員。
前款第二項所稱職工不包括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
上述用人單位參保人員失業,依法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第三條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本市失業保險的管理工作。
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按照國家規定設立的經辦失業保險業務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照本條例規定具體承辦失業保險業務。
第四條失業保險基金由下列各項組成:
(一)用人單位及其職工繳納的失業保險費;
(二)失業保險基金的利息;
(三)財政補貼;
(四)按規定收取的失業保險費滯納金;
(五)依法納入失業保險基金的其他資金。
第五條用人單位按照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百分之一繳納失業保險費。職工按照本人工資的百分之一繳納失業保險費。
職工工資低於本市社會保險費最低繳費基數的,用人單位和職工按照本市社會保險費最低繳費基數繳納失業保險費;職工工資高於本市社會保險費最高繳費基數的,職工按照本市社會保險費最高繳費基數繳納失業保險費。
本市社會保險費最低繳費基數和最高繳費基數,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定期公布。
第六條用人單位應當自依法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內,憑營業執照、登記證書等相關證明材料,到所在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失業保險登記。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予以審核,發放失業保險登記證。
用人單位失業保險登記事項發生變更或者依法終止的,應當自變更或者終止之日起三十日內,到原發放失業保險登記證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變更或者注銷社會保險登記。
第七條用人單位應當在每月八日之前到所在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繳費申報。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核定用人單位的繳費申報並告知其在每月十五日之前繳納失業保險費。
在一個繳費年度內,用人單位初次辦理繳費申報後,其餘月份可以只申報規定事項的變動情況;規定事項無變動的,用人單位可以不再辦理繳費申報,於每月十五日之前繳納失業保險費。
第八條職工應當繳納的失業保險費,由所在單位依法從其本人工資中代扣代繳。
用人單位應當按月將繳納失業保險費的明細情況告知職工本人。
職工繳納的失業保險費不計入個人當期應稅工資收入,免徵個人所得稅。
第九條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導致用人單位繳納失業保險費有困難需要緩繳的,經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核實後可以緩繳,緩繳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緩繳期內免交滯納金。
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導致用人單位繳納失業保險費有困難需要減免的,經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核實後可以減免,減免期限最長不超過十二個月。
用人單位經批準的緩繳、減免期間,不影響其職工享有失業保險待遇。
第十條用人單位破產、撤銷、解散、合並、分立以及其他原因終止時,應當按照法定程序清償欠繳的失業保險費。
第十一條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接受用人單位和職工對失業保險費繳納記錄情況的查詢,並定期公布失業保險基金收入和支出情況,接受社會監督。
第十二條失業保險基金按規定用於下列支出:
(一)失業保險金;
(二)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醫療保險費和生育保險費;
(三)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死亡的失業人員的喪葬補助金及其供養的配偶、直系親屬的撫恤金;
(四)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接受職業培訓、職業介紹的補貼;
(五)對工作時間、崗位、收入不固定的靈活就業人員的社會保險補貼;
(六)對失業人員進行公共培訓實訓的設施設備費用補貼;
(七)參保單位和職工的社會保險、培訓和崗位補貼等預防失業的補貼。
(八)國家規定與失業保險有關的其他費用。
第十三條失業人員具備下列條件的,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
(一)失業前所在單位和本人按照規定參加失業保險,且累計繳納失業保險費滿一年;
(二)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
(三)已辦理失業登記,並有求職要求。
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按照規定同時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
第十四條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包括下列情形:
(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二)由用人單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並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由用人單位提出解除聘用合同或者被用人單位辭退、除名、開除的;
(五)勞動者本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用人單位應當及時為失業人員出具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告知其按照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的權利,並自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之日起十五日內,將失業人員名單告知所在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
第十六條失業人員應當持原單位為其出具的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及時到所在街道或者鄉鎮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辦理失業登記,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應當在三日內向失業人員發放失業登記憑證。
失業人員應當自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之日起六十日內,持失業登記憑證和個人身份證明,到戶籍所在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失業保險金申領手續;無本市戶籍的,到本市居住地的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失業保險金申領手續。
第十七條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自接到失業人員辦理失業保險金申請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確認其是否應當享受失業保險待遇。經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確認後,失業人員的失業保險金應當自辦理失業登記之日起計發。
第十八條失業保險金的標准,由市人民政府按照高於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和低於本市最低工資標準的水平確定。
第十九條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根據其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累計繳納失業保險費的時間計算:
(一)失業前累計繳費滿一年不滿三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六個月;
(二)失業前累計繳費滿三年不滿五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十二個月;
(三)失業前累計繳費滿五年不滿十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十八個月;
(四)失業前累計繳費十年以上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二十四個月。
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重新就業後再次失業的,繳費時間重新計算,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可以與前次失業應當領取而尚未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合並計算,最長為二十四個月。
已參加失業保險的職工,在實行失業保險制度前參加工作的年限,及實行失業保險制度後至實行個人繳納失業保險費制度前,其所在單位繳納失業保險費的年限,經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審核,視同繳納失業保險費的年限。
第二十條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死亡的,按照本市在職職工死亡的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標准,向其遺屬發給一次性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
第二十一條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自次月開始停止享受失業保險待遇:
(一)重新就業的;
(二)應征服兵役的;
(三)移居境外的;
(四)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公共就業服務機構介紹就業的;
(五)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條用人單位不辦理失業保險登記、變更登記或者注銷登記的,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用人單位處應繳失業保險費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罰款。
第二十三條用人單位在和職工存續勞動關系期間,由於用人單位原因中斷繳費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補繳;用人單位拒不補繳造成失業人員不能享受相應待遇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四條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繳納失業保險費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責令限期繳納,並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處欠繳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代繳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責令限期繳納,並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用人單位不得要求職工承擔滯納金。
第二十五條用人單位未向失業人員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的書面證明的,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失業人員造成損害的,用人單位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二十六條以欺詐、偽造證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騙取失業保險待遇或者使用失業保險基金支付的各項促進就業補貼的,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退回騙取的失業保險金或者補貼,處騙取金額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失業保險基金、參保單位或者個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相應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
(二)貪污、挪用失業保險基金的;
(三)違反規定少收或者多收失業保險費的;
(四)違反規定向失業人員或者用人單位支付失業保險待遇或者相關補貼的;
(五)剋扣或者拒不按照規定發放失業保險金和其他失業保險待遇、補貼的;
(六)違反失業保險法律、法規的其他行為。
第二十八條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工作人員在失業保險管理、監督工作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二十九條本市行政區域內的城鎮個體經濟組織及其僱工參加失業保險的,參照本條例執行。
第三十條本條例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⑼ 2019天津市生育保險條例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生育保險待遇由用人單位在職回工產後或手術後答18個月內,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申辦時應填報《職工生育待遇申領表》,並提供以下資料:
計劃生育行政部門核發的生育證明;
生育醫療證明、門診病歷、出院小結、計劃生育手術記錄等原始材料;
嬰兒出生證;
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自受理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對用人單位提供的資料進行審核,審核完成後將生育保險費用撥付給職工所在用人單位,並由用人單位按照本辦法規定的生育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發給職工;
用人單位未按規定為職工辦理生育保險參保手續的,職工發生的生育保險費用,由用人單位按照本辦法規定的生育保險待遇項目和標准支付。
報銷需要帶的材料有:
醫療費用申報單;
本人身份證或社會醫療保障卡;
本人有銀聯標志的銀行卡;
本人的病歷本;
生產收費原件;
費用明細單;
出院小結。最好准生證也一起帶上。如由他人代領,需帶上代領人的身份證。

熱點內容
法院訴訟費發票 發布:2024-12-22 22:58:22 瀏覽:189
法院判決離婚的標准 發布:2024-12-22 20:50:42 瀏覽:546
由法院 發布:2024-12-22 19:37:59 瀏覽:940
中央十二社會與法重播時間 發布:2024-12-22 19:33:12 瀏覽:333
法碩轉考法學 發布:2024-12-22 18:17:45 瀏覽:407
山東法官員額最新消息 發布:2024-12-22 18:15:48 瀏覽:758
執行分公司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4-12-22 17:58:30 瀏覽:201
法律法規宣傳材料 發布:2024-12-22 17:30:52 瀏覽:941
國家會計行政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4-12-22 17:09:23 瀏覽:340
平陰趙律師 發布:2024-12-22 16:44:40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