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政府能否制定地方政府規章
國家人大是立法,省人大和國務院是定的是條例,地方人大是在不違背國家法律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規,這些都演算法律。
Ⅱ 縣級政府有權制定哪些法律法規
無權。即使從修改後的立法法講,也是指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城市建設管理、環境保護方面的地方性法規或規章,縣級是無權的。
Ⅲ 縣區級政府是否有權制定規章
不可以的,這依法不叫規章,叫規范性文件
立法法第二節 規章
第七十一條
國務院各專部、屬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第七十三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Ⅳ 縣一級政府能否制定法律
可以的,在不違法憲法的為前提,可以進行制定。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在本行政區域內,有權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通過和發布決議。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大常委會,可以擬定本市需要的地方性法規草案,提請省、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審議制定,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
Ⅳ 縣級政府有無權利根據本縣實際制定規章制度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內各級人容民政府組織法》的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所屬工作部門有權制定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
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是指,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所屬工作部門為依法實施行政管理,在職權范圍內制定的、在本行政區域內具有普遍約束力的行為規則的總稱。
按照相關規定,縣級政府有權根據本縣實際、依法制定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規范性文件(規章制度)。
Ⅵ 地方政府能指定法規嗎
根據我國「立法法」,我國現行規范性法文件包括;
一、全國性的;
一)、法律(包括憲法),立法主體為全國人大、全國人大常委;
二)、行政法規,立法主題為國務院;
二、地方性的;
一)、地方性法規,立法主體為省、自治區、直轄市人大及其常委會,較大市的市(包括省級政府所在地市,經濟特區及國務院特批的幾個市)人大及其常委;
二)、規章有兩個制定主體
(一)國務院各部委,在自己管轄業務范圍內;
(二)省級政府和較大市地方政府(上同)在管轄行政區域范圍內;
關於上問「指定」應該是「制定」,因為我國立法規則當中無「指定」之概念,如「制定」則可根據上述,即:我國地方政府有制定規章的權能(而非法規,「法規」根據我的學界的用法可以在兩種情況下使用;1、地方人大及其常委制定的規范性法文件、2、法律和法規、規章的合稱謂),但是有限制的,只有上述省一級政府和「立法法」所指「較大」市的人民政府才有權制定政府規章,此答。
Ⅶ 有權制定地方政府規章的機關是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二節:規章第八十條: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7)縣政府能否制定地方政府規章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1982年憲法規定,國務院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行政機關。 由總理、副總理、國務委員、各部部長、各委員會主任、審計長、秘書長組成。
國務院實行總理負責制。各部、各委員會實行部長、主任負責制。國務院秘書長在總理領導下,負責處理國務院的日常工作。國務院設立辦公廳,由秘書長領導。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管理本行政區內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城鄉建設事業和財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務、司法行政、監察、計劃生育等行政事務;發布決定和命令,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地方各級國家公務員。
Ⅷ 縣政府做出的規定屬於地方性法規還是政府規章
縣政府做出的規定屬於政府規章。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十二條: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
第八十二條: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8)縣政府能否制定地方政府規章擴展閱讀:
地方政府規章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規定需要制定規章的事項;
(二)屬於本行政區域的具體行政管理事項。
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據本條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政府規章,限於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已經制定的地方政府規章,涉及上述事項范圍以外的,繼續有效。
除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經濟特區所在地的市和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較大的市以外,其他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開始制定規章的時間,與本省、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確定的本市、自治州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時間同步。
應當制定地方性法規但條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規章。規章實施滿兩年需要繼續實施規章所規定的行政措施的,應當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制定地方性法規。
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的依據,地方政府規章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范。
Ⅸ 縣區級政府是否有權制定規章
不可以的,這依法不叫規章,叫規范性文件
立法法第二節 規章
第七十一條
國務院各部、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可以根據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本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規章。
第七十三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Ⅹ 哪幾級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性規章
根據《立法法》第七十三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專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法屬律、行政法規和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地方性法規,制定規章。」
據此,地方性規章只能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