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法條例
1. 手錶的三包是怎麼規定的
鍾表的主要作用是計時,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引起走時故回障。生產廠方、銷答售單位、修理者應按規定予以三保。但鍾表的外觀件,如殼、面、針、玻璃、表帶、柄頭等在銷售時雙方都應當當面檢查看好。售出後,因各種原因出現的玻璃劃痕破裂,表殼碰傷,後蓋劃痕,柄頭歪斜等情況,一般屬於使用問題,因而不在保修范圍,但因非使用所能引起的表盤刻度不均勻,甩眼偏、表殼不對稱等情況,則屬製造缺陷,這在保修、保換范圍。
2. 新消法對於打假是如何規定的
需要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依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或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能受到罰款、警告等處罰。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五十六條 經營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外,其他有關法律、法規對處罰機關和處罰方式有規定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法律、法規未作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責令改正,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並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一)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
(二)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
(三)生產國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銷售失效、變質的商品的;
(四)偽造商品的產地,偽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廠名、廠址,篡改生產日期,偽造或者冒用認證標志等質量標志的;
(五)銷售的商品應當檢驗、檢疫而未檢驗、檢疫或者偽造檢驗、檢疫結果的;
(六)對商品或者服務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宣傳的;
(七)拒絕或者拖延有關行政部門責令對缺陷商品或者服務採取停止銷售、警示、召回、無害化處理、銷毀、停止生產或者服務等措施的;
(八)對消費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換、退貨、補足商品數量、退還貨款和服務費用或者賠償損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無理拒絕的;
(九)侵害消費者人格尊嚴、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或者侵害消費者個人信息依法得到保護的權利的;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對損害消費者權益應當予以處罰的其他情形。
經營者有前款規定情形的,除依照法律、法規規定予以處罰外,處罰機關應當記入信用檔案,向社會公布。
(2)消法條例擴展閱讀:
打假的種類:
主要表現為政府打假、消費者打假、職業打假和企業打假。
刑事打假:
針對涉案金額巨大的侵權行為,通過調查收集立案前所需的證據和報案材料整合,向公安機關提交證據材料並提出立案申請,協調配合公安機關對涉案目標的查處行動。
行動效果:查封和沒收涉案物品(成品,半成品,包裝物,標貼,相關設備,銷售資料);沒收其違法所得;根據涉案金額和違法情節,依照刑法追究主要責任人的刑事責任。
3. 消費者購買定製產品退貨,法律是怎麼界定的
根據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及產品質量法相關規定,消費者有知情權與選擇專權
經營者銷售商屬品應當告知消費者購買商品的真實信息並作出明確的說明與標示
消費者只有了解商品詳情信息才能決定是否購買,購買哪一家商家的商品
經營者未告知定製品的,構成欺詐銷售
構成欺詐的,消費者可以要求執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退一賠三規定,最低賠償500元
希望可以幫到你
4.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3倍賠償和10倍賠償能否同時適用,法律依據是什麼
依據法律,三倍賠償和十倍賠償不同時適用。
「三倍賠償」是即將於2014年3月15日實施的新消法中的內容,該法第55條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
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假設你的購物行為發生於2014年3月15日以後,就可以獲得價款三倍的賠償,因三倍不足500元,你能獲得500元的賠償。
「十倍賠償」是針對食品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96條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的賠償金。」
有毒有害食品直接危害消費者的健康,所以對經營者的懲罰力度更大。顯然,你的行為不受該法調整。
(4)消法條例擴展閱讀:
特點:
1.以專章規定消費者的權利,表明該法以保護消費者權益為宗旨。該法列舉的消費者權利[1]有之多,體現出較高的保護水平。
2.特別強調經營者的義務。首先,規定經營者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時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其次,以專章規定了經營者對特定消費者以及社會公眾的義務。
3.鼓勵、動員全社會為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共同承擔責任,對損害消費者權益的不法行為進行全方位監督。
4.重視對消費者的群體性保護,以專章規定了消費者組織的法律地位。
保護權益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頒布,明確了消費者的權利、確立和加強了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基礎、彌補了原有法律、法規在保障消費者權益方面調整作用不全的缺陷。我國現有法律、法規中有不少內容涉及保護消費者權益,如《民法通則》、《產品質量法》、《食品安全法》等,但是對於因提供和接受服務而發生的消費者權益受損害的問題,只有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做出了全面而明確的規定。
維護秩序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通過規范經營者應對維護消費者權益承擔何種義務,特別是要規范經營者與消費者的交易行為,即必須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實信用的原則,對社會經濟秩序產生重要的維護作用。
經濟發展
保護消費者權益不是消費者個人之事,當代社會的生產和消費的關系密不可分,結構合理、健康發展的消費無疑會促進生產的均衡發展。沒有消費,也就沒有市場。保護消費者權益成為貫徹消費政策的重要內容。因此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消費者在各項交易中力量本已極為弱小又歷來缺乏組織,不能通過團體的力量來與經營者組織體相抗衡,以致成為經濟上的從屬者,容易受到經營者的侵害。
由於這些原因,在現代經濟條件下,消費者在強大的經營資本面前,呈現出顯著無力的狀態,少數生產經營者為了追求利潤而不擇手段,使消費者置身於喪失財產乃至生命的危險之中。因此,要對處於弱勢的消費者進行保護。
5.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的理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規定: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3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的為500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具體理解從規定中的欺詐和賠償金額來做說明:
一、對於「欺詐」的理解和認定,按照民法通則的意見第68條之規定,需要具備以下要件:
1、一方故意告知虛假事實或者隱瞞真實事實;
2、對方因此陷入錯誤認識;
3、對方因錯誤認識作出不真實的意見表示。
因此,只有銷售者有上述行為才構成詐欺。除此之外,銷售者即使銷售了生產者生產的假冒偽劣產品,也不構成詐欺。
二、 懲罰性賠償制度的爭議
1、催生以牟利為目的的知假買假,沖擊誠實信用原則;
2、程序設計與保障不完善,與公平正義要求有差距;
3、懲罰性賠償在適用過程中,賠償數額的確定並不經過法定程序,義務人直接根據法律規定的賠償標准向權利人承擔賠償責任,賠償數額也未經評估,與公平正義要求有差距。
三、懲罰性賠償的適用條件包含
1、經營者存在欺詐行為;
2、是消費者受到誘導。
6.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七大功能是什麼
你說的是消法第三二條:
一)向消費者提供消費信息和咨詢服務;
(二)參專與有關行政部屬門對商品和服務的監督、檢查;
(三)就有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向有關行政部門反映、查詢,提出建議;
(四)受理消費者的投訴,並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
(五)投訴事項涉及商品和服務質量問題的,可以提請鑒定部門鑒定,鑒定部門應當告知鑒定結論;
(六)就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支持受損害的消費者提起訴訟;
(七)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通過大價傳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評。
7. 簡述消費者權益法中七日無理由退貨的規定。
消費者權益法中七日無理由退貨用來保護消費者利益。相關法條:
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四條
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質量要求的,消費者可以依照國家規定、當事人約定退貨,或者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沒有國家規定和當事人約定的,消費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七日後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消費者可以及時退貨,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條件的,可以要求經營者履行更換、修理等義務。依照前款規定進行退貨、更換、修理的,經營者應當承擔運輸等必要費用。
二, 第二十五條 經營者採用網路、電視、電話、郵購等方式銷售商品,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
1, 消費者定作的;
2, 鮮活易腐的;
3, 在線下載或者消費者拆封的音像製品、計算機軟體等數字化商品;
4, 交付的報紙、期刊。
拓展資料: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維護全體公民消費權益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穩定,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而制定的一部法律。一般指於1993年10月31日頒布、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而該法的頒布實施也是中國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全面確認消費者的權利。
2, 1993年10月31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4次會議通過,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規定》進行第一次修正。2013年10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5次會議《關於修改的決定》第2次修正。
3, 2014年3月15日,由全國人大修訂的新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簡稱「新消法」)正式實施。[1]《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分總則、消費者的權利、經營者的義務、國家對消費者合法權益的保護、消費者組織、爭議的解決、法律責任。
8. 消費者權益法第五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的內容為: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是維護全體公民消費權益的法律規范的總稱,是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穩定,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而制定的一部法律。
1993年10月31日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4次會議通過,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關於修改部分法律的規定》進行第一次修正。2013年10月2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5次會議《關於修改的決定》第2次修正。2014年3月15日,由全國人大修訂的新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簡稱「新消法」)正式實施。
9. 新消法對商品質量問題造成的損失如何賠償
根據新消法第五十五條 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專費者的屬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五百元的,為五百元。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另外經營者明知商品或者服務存在缺陷,仍然向消費者提供,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死亡或者健康嚴重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經營者依照本法第四十九條、第五十一條等法律規定賠償損失,並有權要求所受損失二倍以下的懲罰性賠償。
拓展資料
消法第四十九條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傷害的,應當賠償醫療費、護理費、交通費等為治療和康復支出的合理費用,以及因誤工減少的收入。造成殘疾的,還應當賠償殘疾生活輔助具費和殘疾賠償金。造成死亡的,還應當賠償喪葬費和死亡賠償金。
第五十一條 經營者有侮辱誹謗、搜查身體、侵犯人身自由等侵害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人身權益的行為,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受害人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10. 醫療糾紛中的患者是否是消費者
嚴格點來說屬於消費者。
但在司法實踐中一般認為不應當適用《消法》,來調整醫患關系,主要原因就是患者不是該法所界定的消費者。醫療機構,特別是公立醫院更不是該法意義上的「經營者」,所以兩者的關系不能適用《消法》來調整。而只能適用相應的醫療法律、法規、部門規章等。
解析:
第一,醫療損害賠償案件不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在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中,有人主張應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進行處理,這在司法實踐中也一直存在著爭議。 筆者認為,不妥。首先,《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調整的是消費者為生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過程中其權益受到侵害而產生的法律關系,患者到醫療機構進行診療不屬於生活需要的范疇;其次,在醫患關系中,既不可能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保證醫患雙方享有平等的選擇權,也不可能完全遵循自願原則以及在醫療消費中做到完全的公平交易,醫院對前來就診的患者只有救治的義務而沒有選擇的權利;再次,一般的經營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務都有一個比較明確的標准,在提供與接受服務中能根據這些標准實行公平交易,消費者的權益能較好地得到保障,經營者也有明確的標准來規范自己的行為,而在醫患關系中,醫療機構不能對患者保證治癒,治療應達到何種程度才算公平交易,對此,沒有也不可能有一個明確量化的標准。因此,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中不應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來處理。
第二,因醫療事故引發的醫療損害賠償案件,應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參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審理醫療糾紛民事案件的通知》第一條:條例施行後發生的醫療事故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訴到法院的,參照條例的有關規定辦理。和第三條:條例實施後,人民法院審理因醫療事故引起的醫療賠償糾紛民事案件,在確定醫療事故賠償責任時,參照條例第四十九條、第五十條、第五十一條和第五十二條的規定辦理。2002年9月1日實施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是為了正確處理醫療事故,保護患者和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等結合醫療行為本身具有的特殊性而由國務院頒發的行政法規,其專門用於調整醫療活動中的損害賠償問題,故在屬於醫療事故的情況下,適用而且應該適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進行處理。
第三,對於有損害結果但不構成醫療事故的案件,應適用《民法通則》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身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