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和諧條例

和諧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20 06:41:05

1. 和諧家園的房子住了10年,開發商一直都不給辦房產證,我們用什麼辦法才能辦理啊

巴林右旗和諧家園房產證的是在巴林右旗市房地產管理所辦理的。單位地址在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鎮北市 。一、依據《房屋登記辦法》第四條規定:房屋登記,由房屋所在地的房屋登記機構辦理。二、按照《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有關規定來確定,也就是「預售商品房的購買人應當自商品房交付使用之日起90日內,辦理土地使用權變更和房屋所有權登記手續。現售商品房的購買人應當自銷售合同簽訂之日起90日內,辦理土地使用權變更和房屋所有權登記手續,房地產開發企業應當協助商品房購買人,辦理土地使用權變更和房屋所有權登記手續,並提供必要的證明文件。」 三、依據《城市房地產轉讓管理規定》第七條房地產轉讓,應當按照下列程序辦理: (一)房地產轉讓當事人簽訂書面轉讓合同; (二)房地產轉讓當事人在房地產轉讓合同簽訂後90日內持房地產權屬證書、當事人的合法證明、轉讓合同等有關文件向房地產所在地的房地產管理部門提出申請,並申報成交價格; (三)房地產管理部門對提供的有關文件進行審查,並在7日內作出是否受理申請的書面答復,7日內未作書面答復的,視為同意受理; (四)房地產管理部門核實申報的成交價格,並根據需要對轉讓的房地產進行現場查勘和評估; (五)房地產轉讓當事人按照規定繳納有關稅費; (六)房地產管理部門辦理房屋權屬登記手續,核發房地產權屬證書。

2. 深圳經濟特區和諧勞動關系促進條例 即將在2008年11月1日起施行,有誰知道具體的內容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構建和促進和諧勞動關系,根據深圳經濟特區(以下簡稱特區)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遵循憲法的規定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等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基本原則,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特區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條例。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條例執行。
本條例所稱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為其成員,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管理下,提供由用人單位支付報酬的勞動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
第三條 構建和促進和諧勞動關系,遵循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守法自律、平等協商、誠實信用、共生雙贏,維護公平正義的原則。
第四條 市、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市、區政府)應當將維護和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作為重要職責,廣泛聽取用人單位、勞動者、工會組織和行業協會等相關方面的意見,研究制定涉及勞動關系的政策、措施,依法協調勞動關系,促進本地區勞動關系和諧穩定。
民法院、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對勞動爭議案件應當依法及時、公正裁判,積極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各級工會組織應當積極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工作職責,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和諧勞動關系的建立和發展。
其他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社會組織應當積極參與構建和促進和諧勞動關系。
第五條 市、區政府應當將勞動法制宣傳教育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加大勞動法制宣傳教育力度。
市、區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同級勞動行政部門、工會等定期對用人單位的管理人員和勞動者開展勞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第二章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權利義務
第六條 用人單位依法享有下列權利:
(一)制定規章制度;
(二)錄用和管理勞動者;
(三)參加集體協商;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第七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履行下列義務:
(一)尊重勞動者,維護勞動者人格尊嚴;
(二)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
(三)保障勞動者休息和休假;
(四)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定;
(五)參加社會保險;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第八條 勞動者依法享有下列權利:
(一)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
(二)取得勞動報酬;
(三)休息和休假;
(四)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
(五)接受職業技能培訓;
(六)組織和參加工會;
(七)參與集體協商;
(八)提請勞動爭議處理;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第九條 勞動者應當依法履行下列義務:
(一)勤勉工作,完成勞動任務;
(二)遵守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
(三)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定;
(四)遵守職業道德
(五)通過合法途徑表達訴求、維護權益;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第十條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應當依法訂立、全面履行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後,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內容完整的勞動合同中文文本;勞動合同內容變更的,應當向勞動者提供變更後的勞動合同中文文本。
第十一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通過勞動者大會、勞動者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合法形式,完善民主管理,保障勞動者依法行使民主管理的權利。
用人單位應當支持勞動者依法組建和參加工會,支持工會組織依法開展活動。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和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時,應當經勞動者代表大會或者全體勞動者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勞動者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並向勞動者提供書面文本。
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與勞動合同的約定不一致的,適用勞動合同的約定。
第十三條 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與勞動者對話制度。由用人單位負責人或者其委託的代表當面聽取勞動者的意見、建議和其他合理訴求。
用人單位可以根據需要成立由勞動者代表和用人單位代表組成的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或者調解小組。
第十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承擔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保護環境等社會責任。
市、區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推進用人單位社會責任標准化建設,建立用人單位履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制度和獎勵激勵機制。
鼓勵用人單位在勞動者遇到困難時予以扶助和撫慰。
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應當依法參加社會保險。
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應當依法要求用人單位繳納;用人單位未在一個月內按規定繳納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經濟補償。
第十六條 用人單位依照規章制度對勞動者實施經濟處分的,單項和當月累計處分金額不得超過該勞動者當月工資的百分之三十,且對同一違紀行為不得重復處分。
實施處分後的月工資不得低於市政府公布的特區最低工資標准。
第十七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尚未用工,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三)項、第四十一條第一款第(一)、(二)、(三)、(四)項規定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提前通知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不支付經濟補償,但應當支付勞動者為訂立和准備履行勞動合同而支出的必要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尚未用工,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勞動者相當於一個月工資標準的賠償金和為訂立、准備履行勞動合同而支出的必要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尚未用工的,勞動者可以提前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第十八條 續訂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應當在勞動合同期滿前一個月協商續訂勞動合同;經協商未能就續訂勞動合同達成一致意見的,用人單位或者勞動者可以終止勞動關系。但依法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除外。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延長勞動合同期限累計超過六個月的,視為續訂勞動合同。
第十九條 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勞動者的工作年限應當連續計算。
第二十條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
用人單位未按照前款規定支付經濟補償的,勞動者自用人單位違反約定之日起三十日內,可以要求用人單位一次性支付尚未支付的經濟補償,並繼續履行協議;勞動者未在三十日內要求一次性支付的,可以通知用人單位解除競業限制協議。
第二十一條 從事勞務派遣業務的單位,應當依法辦理設立登記或者經營范圍變更登記。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十個工作日內將登記資料抄送勞動行政部門。
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遵守國家關於勞動者工作時間的規定,保障勞動者休息和休假的權利,並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有一次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休息時間。
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依法延長工作時間,但應當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
第二十三條 勞動者加班工資計算基數為勞動合同約定的正常工作時間工資。
勞動合同約定的正常工作時間工資,不得低於市政府公布的特區最低工資標准。
第二十四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在六個月內重新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因勞動者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被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外,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應當連續計算。
依據前款規定連續計算工作年限的,計算經濟補償年限時,應當扣除已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
第二十五條 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終止。
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享受按月領取社會養老保險待遇的,用人單位通知其配合辦理退休手續,勞動者應當予以配合。
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不享受按月領取社會養老保險待遇的,其社會養老保險待遇按照《深圳經濟特區企業員工社會養老保險條例》的規定執行。
第三章 勞動關系中的集體協商
第二十六條 全面推行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推進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依法採用集體協商的方式訂立和變更集體合同,調整勞動報酬,改善勞動條件,解決勞動爭議。
用人單位應當與工會或者勞動者代表就下列事項進行集體協商:
(一)勞動報酬、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工資調整機制等集體合同相關事項;
(二)制定、修改或者決定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
(三)勞動爭議的預防和處理;
(四)雙方認為需要協商的其他事項。
市、區勞動行政部門,各級工會組織應當根據需要對集體協商進行指導和協調。
第二十七條 用人單位應當為集體協商提供必要的條件和所需的信息資料。參加集體協商的工會或者勞動者代表應當保守在協商過程中知悉的用人單位商業秘密。
前款所稱的必要條件是指安排集體協商的場所、不佔用參加集體協商勞動者的休息時間、保障參加集體協商勞動者的工資待遇不受影響等;前款所稱的信息資料包括勞動者工資總額、經營費用、財務狀況、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計劃、社會保險費用繳納情況、職業培訓基金使用情況等。
參加集體協商的工會或者勞動者代表未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保守商業秘密的,參照違反保密協議處理。
第二十八條 集體協商一方可以就本條例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事項,以書面形式向另一方提出集體協商的要求。另一方應當在收到集體協商要求之日起十日內以書面形式作出回應,不得拒絕集體協商。
第二十九條 集體協商雙方首席代表可以書面委託本單位以外的專業人員作為本方協商代表。但法律、法規禁止委託的情形除外。
受委託的人數不得超過本方代表的三分之一。
第三十條 集體協商過程中發生爭議,雙方不能協商解決的,一方或者雙方可以書面提請勞動行政部門協調處理。
第三十一條 集體協商一致的事項,應當形成集體合同草案,並提交勞動者代表大會或者全體勞動者討論通過。
集體合同簽訂後應當報送勞動行政部門;勞動行政部門自收到集體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內未提出異議的,集體合同即行生效。
簽訂集體合同同時個人又簽訂合同,發生爭議時,優先適用有利於勞動者的條款。
第三十二條 區域和行業工會組織可以代表勞動者與本區域、行業內用人單位的代表或者用人單位進行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
第三十三條 用人單位應當就工資調整事項與工會或者勞動者代表進行集體協商,每年至少協商一次。協商結果和理由應當向勞動者公布。
第四章 勞動關系協調服務與監管
第三十四條 市、區政府應當建立、健全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成立市、區勞動關系協調委員會,協調處理勞動關系的重大問題。
勞動關系協調委員會由市、區勞動行政部門會同工會和企業聯合會、總商會、外商投資企業協會等用人單位組織的代表組成。
在市、區勞動行政部門設立勞動關系協調委員會辦公室,作為勞動關系協調委員會的辦事機構
第三十五條 勞動關系協調委員會應當定期召開會議,處理下列事項:
(一)研究勞動關系現狀、發展趨勢及突出問題;
(二)就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中涉及勞動關系的內容提出意見和建議;
(三)研究重大勞動爭議中的重要問題並提出指導意見或者建議;
(四)研究推進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發布集體合同示範文本;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職責。
勞動關系協調委員會應當定期發布工作報告,每年至少發布一次。
第三十六條 市、區勞動行政部門在市、區政府領導下提供下列勞動關系方面的公共服務:
(一)就業服務和就業援助;
(二)職業技能培訓服務;
(三)制定和推廣勞動合同示範文本,指導用人單位依法訂立、履行勞動合同;
(四)開展勞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服務。
第三十七條 建立勞動者工資正常調整機制。
市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逐步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合理調整特區最低工資標准
市勞動行政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消費者物價指數及行業發展狀況,提出行業工資增長指導線,並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公布。用人單位與工會或者勞動者代表可以結合用人單位的經營情況,以公布的行業工資增長指導線作為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確定工資調整的參考數據。
第三十八條 市政府應當根據國家建立統一的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制度的要求,建立社會保險信息留存制度,推進和完善社會保險制度。
第三十九條 建立勞動關系信用徵信制度。
對模範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積極構建和促進和諧勞動關系的用人單位,由市、區政府予以表彰和獎勵。
對惡意欠薪、欠薪逃匿、發生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和職業病危害事故等嚴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用人單位,有關行政部門應當依法處罰。
勞動行政部門應當自行政處罰決定做出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將有關行政處罰的信息錄入或者通知相關機構錄入企業信用徵信系統。信用信息可以查詢。
有本條第三款規定違法情形的,政府及有關部門五年內不得受理其在經營方面的評優評先申請,不得授予其相關榮譽稱號;不允許其承接政府投資項目,不允許其參加政府采購;不得給予其享受本市有關優惠政策,正在享受的優惠政策,應當予以終止;不允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五年內在本市注冊新的企業。
第四十條 建立建築行業工資保證金制度。建設單位應當在申請施工許可證時,從預付給施工單位的工程款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存入銀行專戶,作為工資支付保證金。保證金由建設行政部門負責管理,勞動行政部門負責監督。
工資支付保證金專門用於支付施工單位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建設工程完工後,經勞動行政部門審核未發現拖欠勞動者工資的,建設單位可辦理銷戶。
有欠薪行為的施工單位,經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五年內不得入選政府建設工程承包商名錄,已經入選的,應當予以除名。
具體實施辦法由市政府另行制定。
第四十一條 探索建立勞動密集型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監控預警制度。鼓勵勞動密集型用人單位通過銀行發放勞動者工資。勞動行政部門對工資發放情況進行監督。
第四十二條 建立勞動用工信息申報制度。用人單位應當將下列信息及時向勞動行政部門申報:
(一)用人單位基本情況;
(二)勞動者名冊;
(三)訂立、解除、終止勞動合同情況;
(四)工資發放基本情況;
(五)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基本情況;
(六)使用勞務派遣用工情況;
(七)勞動用工的其他信息。
信息申報應當簡化程序,方便用人單位。
勞動用工信息應當與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和人民法院互通共享。
具體辦法由市勞動行政部門另行制定。
第四十三條 勞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建立健全勞動保障監察管理制度,推進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信息化建設,加強分類監管。
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勞動行政部門依法處理,勞動行政部門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做出處理,並將處理結果答復當事人。
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規定的,任何組織和個人有權向勞動行政部門舉報。勞動行政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受理、調查核實、依法處理。舉報人要求答復的,勞動行政部門應當將處理結果答復舉報人。
第四十四條 勞動行政部門在查處用人單位違法行為時,有權要求用人單位提供相關證據材料;必要時,可以暫扣相關證據材料。
第四十五條 市、區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定期對本行政區域內執行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並將檢查情況向社會公布。
市、區政府在開展監督檢查時,應當聽取工會、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代表的意見。
市、區政府應當根據實際需要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力量。勞動保障監察工作需要相關部門配合的,相關部門應當配合。
第四十六條 行業協會應當指導和督促會員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根據行業特點制定用人單位規章制度指引或者示範文本,對嚴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應當根據章程採取通報批評、公開譴責等懲戒措施。
第五章 勞動爭議處理與救助
第四十七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勞動爭議,雙方應當充分協商,努力達成和解。
處理勞動爭議案件應當先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及時裁判。
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人民法院對申請執行的勞動爭議案件,應當在規定期限內加快執行。
勞動爭議調解和仲裁不收取費用。
第四十八條 市、區政府應當建立健全群體性勞動爭議聯動處理機制和相關部門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及時處理群體性勞動爭議。
第四十九條 建立和完善勞動爭議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銜接工作機制。
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指導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建立和完善勞動爭議的受理、轉移、委託、信息反饋、調解等各項工作制度,規范調解文書和工作流程。
各相關部門應當建立聯合調解、勞動爭議調解轉移和委託等制度,實現多種勞動爭議調解形式的銜接。
第五十條 發生有重大影響的勞動爭議,市、區勞動關系協調委員會可以組織調解。調解達成協議,經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確認的,製作仲裁調解書。一方不履行仲裁調解書的,另一方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五十一條 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的勞動爭議案件,勞動者在仲裁期間申請先予執行的,仲裁機構可以裁決先予執行,移送人民法院執行;勞動者向人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或者先予執行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及時採取司法強制措施。勞動者申請先予執行的,可以不提供擔保。
用人單位被宣告破產後,除已支付的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外,破產財產應當優先支付工傷醫療費用和月工資在本市上年度在崗職工人均月工資以下的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破產宣告前三個月內的勞動報酬。對剩餘破產財產中的特定財產享有擔保權的權利人,依法對該特定財產享有優先受償的權利。
第五十二條 因勞動爭議發生集體停工、怠工的,工會應當代表勞動者同用人單位談判,反映勞動者的意見和要求並提出解決方案。對勞動者的合理要求,用人單位應當予以解決。
前款情形發生時尚未建立工會的,上級工會應當按照職責分工代表勞動者或者指派勞動者代表與用人單位進行談判。
第五十三條 供水、供電、供氣、公共運輸等用人單位因勞動爭議出現集體停工、怠工、閉廠等情形,導致或者可能導致下列後果之一的,市、區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發布命令,要求用人單位或者勞動者停止該項行為,恢復正常秩序:
(一)危害公共安全;
(二)損害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和市民生活秩序;
(三)其他嚴重危害公共利益的後果。
命令發布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冷靜期,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此期限內不得採取激化矛盾的行為。勞動行政部門、工會組織和相關行業協會應當在此期限內繼續組織談判、調解,促成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達成和解。
第五十四條 發生勞動爭議,工會應當代表或者幫助勞動者參與調解,為勞動者提供法律咨詢,支持勞動者申請仲裁或者提起訴訟。
第五十五條 發生勞動爭議前六個月平均月工資在市政府公布的特區最低工資標准兩倍以下的勞動者,因追討勞動報酬和工傷醫療費申請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為其提供法律援助。
第五十六條 勞動者在仲裁、訴訟期間,生活困難需要救助的,由民政部門參照救助管理規定給予救助。
第五十七條 市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制定勞動爭議案件律師服務收費標准,律師代理勞動爭議案件不得超過標准收費。律師不得採用風險代理的方式代理勞動者勞動爭議案件。
公民代理法律援助范圍內的勞動爭議案件,應當取得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的同意。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五十八條 在勞動爭議仲裁和訴訟過程中,勞動者勝訴的,勞動者支付的律師代理費用可以由用人單位承擔,但最高不超過五千元;超過五千元的部分,由勞動者承擔。
第五十九條 人民檢察院對重大勞動爭議案件,可以支持勞動者依法提起訴訟。
共青團、婦聯、殘聯等組織應當為有困難的勞動者提供法律幫助,必要時支持和幫助勞動者依法申請仲裁和提起訴訟。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六十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條例第七條規定,未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處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責令停產停業:
一)拖欠勞動報酬的人數達到用人單位勞動者總人數百分之三十的;
(二)拖欠勞動報酬的數額超過被拖欠用人單位全部勞動者一個月工資總額的;
(三)拖欠勞動報酬的時間連續三個月以上的。
第六十一條 用人單位未按照本條例第十條規定向勞動者提供勞動合同中文文本的,勞動行政部門應當責令其在五日內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以每人一千元的標准處以罰款。
第六十二條 用人單位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勞動行政部門應當責令其在三十日內改正,並給予警告;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第六十三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規定對勞動者實施經濟處分的,勞動行政部門應當責令其在五日內退還超過規定處分金額的部分;逾期未改正的,以每件一千元的標准處以罰款。
第六十四條 用人單位依法應當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而不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勞動行政部門應當責令其在十五日內改正;逾期未改正的,以每人二千元的標准處以罰款。
第六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行政部門應當責令其在五日內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以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款:
(一)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七條的規定,不提供集體協商必要的條件和所需的信息資料的;
(二)違反本條例第二十八條的規定,拒絕集體協商的。
第六十六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條例第四十二條規定,未向勞動行政部門申報勞動關系用工信息的,勞動行政部門應當責令其在十五日內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處以二千元罰款。
第六十七條 用人單位或者勞動者違反本條例第五十三條規定,不執行政府命令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六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五十七條規定收取費用的,市、區司法行政部門應當責令改正,並退還向勞動者多收的費用。
第六十九條 勞動行政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不履行職責的,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追究主要負責人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行政責任;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工會組織及其工作人員不履行法定職責的,由同級工會或者上級工會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章程》組織改選或者予以罷免。
第七章 附則
第七十條 市政府可以根據本條例制定實施細則。
第七十一條 本條例要求市政府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和要求有關部門制定具體規定的,市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在本條例施行之日起十二個月內制定。
第七十二條 本條例自2008年11月1日起施行。

3. 深圳經濟特區和諧勞動關系促進條例的第二章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權利義務
第六條 用人單位依法享有下列權利:
(一)制定規章制度;
(二)錄用和管理勞動者;
(三)參加集體協商;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第七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履行下列義務:
(一)尊重勞動者,維護勞動者人格尊嚴;
(二)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
(三)保障勞動者休息和休假;
(四)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定;
(五)參加社會保險;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第八條 勞動者依法享有下列權利:
(一)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
(二)取得勞動報酬;
(三)休息和休假;
(四)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
(五)接受職業技能培訓;
(六)參加和組織工會;
(七)參與集體協商;
(八)提請勞動爭議處理;
(九)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第九條 勞動者應當依法履行下列義務:
(一)勤勉工作,完成勞動任務;
(二)遵守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
(三)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定;
(四)遵守職業道德;
(五)通過合法途徑表達訴求、維護權益;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第十條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應當依法訂立、全面履行勞動合同。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後,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內容完整的勞動合同中文文本;勞動合同內容變更的,應當向勞動者提供變更後的勞動合同中文文本。
第十一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通過職工大會、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合法形式,完善民主管理,保障勞動者依法行使民主管理的權利。
用人單位應當支持勞動者依法組建和參加工會,支持工會組織依法開展活動。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和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並向勞動者提供書面文本。
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與勞動合同的約定不一致的,優先適用勞動合同的約定。
第十三條 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與勞動者對話制度。由用人單位負責人或者其委託的代表當面聽取勞動者的意見、建議和其他合理訴求。
用人單位可以根據需要成立由職工代表和用人單位代表組成的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或者調解小組。
第十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承擔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保護環境等社會責任。
市、區政府及有關部門應當推進用人單位社會責任標准化建設,建立用人單位履行社會責任信息披露制度和獎勵激勵機制。
鼓勵用人單位在勞動者遇到困難時予以扶助和撫慰。
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應當依法參加社會保險。
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勞動者應當依法要求用人單位繳納;用人單位未在一個月內按規定繳納的,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支付經濟補償。
第十六條 用人單位依照規章制度對勞動者實施經濟處分的,單項和當月累計處分金額不得超過該勞動者當月工資的百分之三十,且對同一違紀行為不得重復處分。
實施處分後的月工資不得低於市政府公布的特區最低工資標准。
第十七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尚未用工,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第(三)項、第四十一條第一款第(一)、(二)、(三)、(四)項規定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提前通知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不需支付經濟補償,但應當支付勞動者為訂立和准備履行勞動合同而支出的必要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尚未用工,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支付勞動者相當於一個月工資標準的賠償金和為訂立、准備履行勞動合同而支出的必要費用。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尚未用工的,勞動者可以提前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第十八條 續訂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應當在勞動合同期滿前一個月協商續訂勞動合同;經協商未能就續訂勞動合同達成一致意見的,用人單位或者勞動者可以終止勞動關系。但依法應當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除外。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延長勞動合同期限累計超過六個月的,視為續訂勞動合同。
第十九條 用人單位變更名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或者投資人,不影響勞動合同的履行,勞動者的工作年限應當連續計算。
第二十條 對負有保密義務的勞動者,用人單位可以在勞動合同或者保密協議中與勞動者約定競業限制條款,並約定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後,在競業限制期限內按月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
用人單位未按照前款規定支付經濟補償的,勞動者自用人單位違反約定之日起三十日內,可以要求用人單位一次性支付尚未支付的經濟補償,並繼續履行協議;勞動者未在三十日內要求一次性支付的,可以通知用人單位解除競業限制協議。
第二十一條 從事勞務派遣業務的單位,應當依法辦理設立登記或者經營范圍變更登記。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在十個工作日內將登記資料抄送勞動行政部門。
第二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遵守國家關於勞動者工作時間的規定保障勞動者休息和休假的權利,並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有一次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休息時間。
用人單位由於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後可以依法延長工作時間,但應當保障勞動者身體健康。
第二十三條 勞動者加班工資計算基數為勞動合同約定的正常工作時間工資。
勞動合同約定的正常工作時間工資,不得低於市政府公布的特區最低工資標准。
第二十四條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在六個月內重新訂立勞動合同的,除因勞動者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被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外,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應當連續計算。
依據前款規定連續計算工作年限的,計算經濟補償年限時,應當扣除已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
第二十五條 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終止。
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享受按月領取社會養老保險待遇的,用人單位通知其配合辦理退休手續,勞動者應當予以配合。
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不享受按月領取社會養老保險待遇的,其社會養老保險待遇按照《深圳經濟特區企業員工社會養老保險條例》的規定執行。

4. 自己主動離職的適合深圳和諧勞動關系促進條例第二十二四條嗎

不符合,勞動折與用人單位解除,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是不同的概念,這里有主動方和被動之分的。

5. 關於規則的事例

舉例如下:

1、列寧理發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列寧雖然工作繁忙,但十分注意遵守公共秩序。有一次,列寧忙碌了一個上午,處理了很多日常事務,批閱了很多文件。休息的時候,他用手摸了一下頭發,發覺頭發實在太長了,決定抽時間去克里姆林宮理發室理發。

當時,這個理發室只有兩個理發師,忙不過來,很多人都坐著排隊,等候理發。他問哪位同志是最後一位,准備排隊等候。排隊理發的同志們都知道列寧日理萬機,時間極其寶貴,於是爭著請列寧先理發。

可是列寧卻微笑著對大家說:「謝謝同志們的好意。不過這樣做是不對的,每個人都應該遵守公共秩序,按照先後次序理發。」他說完後,就排到最後一位同志的後面,耐心等候理發了。

2、劉少奇

有一次,劉少奇同志去散步,走到某炮兵陣地,想進去看看。站崗的戰士不讓進。隨行人員上前對戰士說:「少奇同志想去看看陣地。」戰士認真地說:「上級有規定,要有上級指示才能看。」隨行人員很生氣,少奇同志卻沒有生氣。

反而笑著說:「回去吧!」說著就往回走。一邊走一邊告訴隨行人員:「回去告訴那個戰士的領導,不要批評他,他做得很對。」

後來部隊領導知道了,要批評那個戰士,少奇同志再次讓工作人員轉告部隊領導:「這個戰士認真執行規定製度,不但不應批評,還應該表揚。」

3、毛主席看望病人

在延安的時候,毛澤東主席去醫院看望關向應政委。兩人愉快地在病房裡交談起來。護士進來說:「病人要安靜,不能會客。」毛主席謙和說了抱歉,隨即辭別關向應,離開了病房。


4、總理親自借書

一次,周恩來總理去北戴河,需要看一些書籍。工作人員給北戴河文化館打電話,說有位領導要看一些書籍。接電話的小黃回答:「我們規定圖書不外借,要看自己來。」周恩來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小黃一見是周總理,心裡很懊悔,總理和藹地說:「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

5、包公鍘包勉

包公自幼父母雙亡,全靠兄嫂撫養成人。兄嫂惟一的獨子包冕作為地方官,貪污用來賑災的糧錢,被人舉報。作為監察官的包拯,查明事實真相後,下令處死自己的包冕。面對嫂子的責罵,包拯表明自己不是「忘恩負義」的小人,而是因為職責所在,要嚴格執法,「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6、季羨林

二戰時,盟軍進入到大反攻,蘇聯紅軍完成了對德國柏林的包圍,德國百姓的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食物短缺,燃料匱乏。

由於德國冬季非常寒冷,燃料缺乏可能導致許多居民凍死。為了生存,一些居民開始進山砍伐樹木,當作燃料取暖用。當時的德國行政管理名存實亡,權力處於真空狀態,一切都處於無政府狀態。戰爭結束了,人們驚訝地發現,全德國沒有發生一起居民濫砍亂伐事件,他們全部忠實地執行了規定:只砍枯藤朽木。

季老由衷地感嘆,循規蹈矩,一絲不苟是德國人遵守的一條規則,任何時候都不會破壞規則,這已經深入到他們的骨子裡,即使處於無政府狀態中,也不會改變。

6. 你們公司的制度嚴格嗎會不會覺得很束縛

管理者有時候會很矛盾:員工工作散漫,沒有激情,制度也形同虛設沒辦法執行。為了改變現狀,他准備擼起袖子干一場,卻發現員工就准備辭職走人。

為什麼企業管理一嚴,員工就會辭職呢?出現這種情況,說明企業管理或多或少出了點問題,傷害了公司某部分人的利益。那麼究竟是出了什麼問題?有沒有辦法改變這種局面呢?

反思有無強化員工的成就感和歸屬感

有一個哲學家在義大利羅馬廣場上面,看到有很多人在砌磚。他過去問第一個看起來很不高興的磚匠:"你在做什麼?"有工匠悶悶不樂,認為自己做在做砌磚,一種不是人乾的活;而有工匠卻樂在其中,認為自己在建造全世界最大的一個教堂。他不認為這是一份辛苦沒有意義的工作,反而覺得自己是在參與大教堂的建設。其實這就是員工的一種成就感和歸屬感。

隨著物質和精神的不斷滿足,員工對企業領導者的思維方式和企業的,會在無形之中產生深層次的認同感。其帶來的工作使命感和成就感催生出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此時員工會有良好的自我約束能力,業務能力也會更上一層樓,最終為企業創造出巨大的價值。如同故事中的工匠一樣,正因為他內心對工作的認同,使得他沉浸於工作之中,建造出一座座宮殿。

比爾·蓋茨曾說:"微軟最寶貴的資產不是我們的建築物,不是我們的椅子,不是我們的電腦,而是我們的人才。你把我的人才拿走,微軟就一點價值都沒有。"無論公司制度如何改革,歸根結底是留住人才,為我所用。多點反思自身,改變自身,善待員工,員工自然會作出自己的貢獻。

7. 深圳經濟特區和諧勞動關系促進條例的總則

第二條 特區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條例。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依照本條例執行。
本條例所稱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為其成員,勞動者在用人單位管理下,提供由用人單位支付報酬的勞動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
第三條 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應當遵循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守法自律、平等協商、誠實信用、共生雙贏、公平正義的原則。
第四條 市、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市、區政府)應當將維護和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作為重要職責,廣泛聽取用人單位、勞動者、工會組織和行業協會等相關方面的意見,研究制定涉及勞動關系的政策、措施,依法協調勞動關系,妥善處理勞動爭議,維護社會穩定。
人民法院、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對勞動爭議案件應當依法及時、公正裁判,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各級工會組織應當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工作職責,代表和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促進和諧勞動關系的建立和發展。
其他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社會組織應當積極參與構建和促進和諧勞動關系。
第五條 市、區政府應當將勞動法制宣傳教育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加大勞動法制宣傳教育力度。
市、區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會同同級勞動行政部門、工會等定期對用人單位的管理人員和勞動者開展勞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8. 關於家庭暴力有哪些法律條例

家庭暴力法律來最新規定自:

1、根據《婚姻法》第43條和《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受害人要求依法處理的,公安機關才能受理,受害人未向公安機關要求處理的,公安機關不予處置。

2、《婚姻法》第43條第3款規定,「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員,愛害人提出請求的,公安機關應當依照治安管理處罰的法律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3、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第22條的規定:「有下列侵犯他人人身權利行為之一,尚不夠刑事處罰的,處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罰款或者警告:

(一)歐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的;

(二)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

(三)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的;

(四)虐待家庭成員,受虐待人要求處理的;

(五)寫恐嚇信或者用其他方法威脅他人安全或者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脅迫或者誘騙不滿十八歲的人表演恐怖、殘忍節目,摧殘身心健康的;

(七)隱匿、毀棄或者私自開拆他人郵件、電報的。

熱點內容
法院訴訟費發票 發布:2024-12-22 22:58:22 瀏覽:189
法院判決離婚的標准 發布:2024-12-22 20:50:42 瀏覽:546
由法院 發布:2024-12-22 19:37:59 瀏覽:940
中央十二社會與法重播時間 發布:2024-12-22 19:33:12 瀏覽:333
法碩轉考法學 發布:2024-12-22 18:17:45 瀏覽:407
山東法官員額最新消息 發布:2024-12-22 18:15:48 瀏覽:758
執行分公司的法律依據 發布:2024-12-22 17:58:30 瀏覽:201
法律法規宣傳材料 發布:2024-12-22 17:30:52 瀏覽:941
國家會計行政法規有哪些 發布:2024-12-22 17:09:23 瀏覽:340
平陰趙律師 發布:2024-12-22 16:44:40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