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土地調查條例

土地調查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20 12:24:24

㈠ 土地調查條例(國務院令第號)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科學、有效地組織實施土地調查,保障土地調查數據的真實性、准確性和及時性,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土地調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土地資源和利用狀況,掌握真實准確的土地基礎數據,為科學規劃、合理利用、有效保護土地資源,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提供依據,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第三條土地調查工作按照全國統一領導、部門分工協作、地方分級負責、各方共同參與的原則組織實施。

第四條土地調查所需經費,由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共同負擔,列入相應年度的財政預算,按時撥付,確保足額到位。

土地調查經費應當統一管理、專款專用、從嚴控制支出。

第五條報刊、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新聞媒體,應當及時開展土地調查工作的宣傳報道。

第二章土地調查的內容和方法

第六條國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每10年進行一次全國土地調查;根據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每年進行土地變更調查。

第七條土地調查包括下列內容:

(一)土地利用現狀及變化情況,包括地類、位置、面積、分布等狀況;

(二)土地權屬及變化情況,包括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狀況;

(三)土地條件,包括土地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等狀況。

進行土地利用現狀及變化情況調查時,應當重點調查基本農田現狀及變化情況,包括基本農田的數量、分布和保護狀況。

第八條土地調查採用全面調查的方法,綜合運用實地調查統計、遙感監測等手段。

第九條土地調查採用《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國家標准、統一的技術規程和按照國家統一標准製作的調查基礎圖件。

土地調查技術規程,由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

第三章土地調查的組織實施

第十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進行土地調查。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廣泛動員和組織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土地調查工作。

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參與和密切配合土地調查工作,依法提供土地調查需要的相關資料。

社會團體以及與土地調查有關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配合土地調查工作。

第十二條全國土地調查總體方案由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擬訂,報國務院批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按照國家統一要求,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土地利用特點,編制地方土地調查實施方案,報上一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核准後施行。

第十三條在土地調查中,需要面向社會選擇專業調查隊伍承擔的土地調查任務,應當通過招標投標方式組織實施。

承擔土地調查任務的單位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法人資格;

(二)有與土地調查相關的資質和工作業績;

(三)有完備的技術和質量管理制度;

(四)有經過培訓且考核合格的專業技術人員。

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加強對承擔土地調查任務單位的管理,並公布符合本條第二款規定條件的單位名錄。

第十四條土地調查人員應當堅持實事求是,恪守職業道德,具有執行調查任務所需要的專業知識。

土地調查人員應當接受業務培訓,經考核合格領取全國統一的土地調查員工作證。

第十五條土地調查人員應當嚴格執行全國土地調查總體方案和地方土地調查實施方案、《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國家標准和統一的技術規程,不得偽造、篡改調查資料,不得強令、授意調查對象提供虛假的調查資料。

土地調查人員應當對其登記、審核、錄入的調查資料與現場調查資料的一致性負責。

第十六條土地調查人員依法獨立行使調查、報告、監督和檢查職權,有權根據工作需要進行現場調查,並按照技術規程進行現場作業。

土地調查人員有權就與調查有關的問題詢問有關單位和個人,要求有關單位和個人如實提供相關資料。

土地調查人員進行現場調查、現場作業以及詢問有關單位和個人時,應當出示土地調查員工作證。

第十七條接受調查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回答詢問,履行現場指界義務,按照要求提供相關資料,不得轉移、隱匿、篡改、毀棄原始記錄和土地登記簿等相關資料。

第十八條各地方、各部門、各單位的負責人不得擅自修改土地調查資料、數據,不得強令或者授意土地調查人員篡改調查資料、數據或者編造虛假數據,不得對拒絕、抵制篡改調查資料、數據或者編造虛假數據的土地調查人員打擊報復。

第四章調查成果處理和質量控制

第十九條土地調查形成下列調查成果:

(一)數據成果;

(二)圖件成果;

(三)文字成果;

(四)資料庫成果。

第二十條土地調查成果實行逐級匯交、匯總統計制度。

土地調查數據的處理和上報應當按照全國土地調查總體方案和有關標准進行。

第二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土地調查成果質量負總責,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對調查的各個環節實行質量控制,建立土地調查成果質量控制崗位責任制,切實保證調查的數據、圖件和被調查土地實際狀況三者一致,並對其加工、整理、匯總的調查成果的准確性負責。

第二十二條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統一組織土地調查成果質量的抽查工作。抽查結果作為評價土地調查成果質量的重要依據。

第二十三條土地調查成果實行分階段、分級檢查驗收制度。前一階段土地調查成果經檢查驗收合格後,方可開展下一階段的調查工作。

土地調查成果檢查驗收辦法,由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

第五章調查成果公布和應用

第二十四條國家建立土地調查成果公布制度。

土地調查成果應當向社會公布,並接受公開查詢,但依法應當保密的除外。

第二十五條全國土地調查成果,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

地方土地調查成果,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核,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

全國土地調查成果公布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逐級依次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土地調查成果。

第二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做好土地調查成果的保存、管理、開發、應用和為社會公眾提供服務等工作。

國家通過土地調查,建立互聯共享的土地調查資料庫,並做好維護、更新工作。

第二十七條土地調查成果是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從事國土資源規劃、管理、保護和利用的重要依據。

第二十八條土地調查成果應當嚴格管理和規范使用,不作為依照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對調查對象實施行政處罰的依據,不作為劃分部門職責分工和管理范圍的依據。

第六章表彰和處罰

第二十九條對在土地調查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或者獎勵。

第三十條地方、部門、單位的負責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擅自修改調查資料、數據的;

(二)強令、授意土地調查人員篡改調查資料、數據或者編造虛假數據的;

(三)對拒絕、抵制篡改調查資料、數據或者編造虛假數據的土地調查人員打擊報復的。

第三十一條土地調查人員不執行全國土地調查總體方案和地方土地調查實施方案、《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國家標准和統一的技術規程,或者偽造、篡改調查資料,或者強令、授意接受調查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提供虛假調查資料的,依法給予處分,並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統計機構予以通報批評。

第三十二條接受調查的單位和個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可以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拒絕或者阻撓土地調查人員依法進行調查的;

(二)提供虛假調查資料的;

(三)拒絕提供調查資料的;

(四)轉移、隱匿、篡改、毀棄原始記錄、土地登記簿等相關資料的。

第三十三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上級人民政府予以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一)未按期完成土地調查工作,被責令限期完成,逾期仍未完成的;

(二)提供的土地調查數據失真,被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仍未改正的。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四條軍用土地調查,由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軍隊有關部門按照國家統一規定和要求制定具體辦法。

中央單位使用土地的調查數據匯總內容的確定和成果的應用管理,由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管理機關事務工作的機構負責。

第三十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按照全國土地調查總體方案和地方土地調查實施方案成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組織和領導土地調查工作。必要時,可以設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土地調查日常工作。

第三十六條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國務院

二〇〇八年二月七日

㈡ 土地調查的土地調查條例實施辦法

《土地調查條例實施辦法》,已經2009年5月31日國土資源部第9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條 為保證土地調查的有效實施,根據《土地調查條例》 (以下簡稱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土地調查是指對土地的地類、位置、面積、分布等自然屬性和土地權屬等社會屬性及其變化情況,以及基本農田狀況進行的調查、監測、統計、分析的活動。
第三條 土地調查包括全國土地調查、土地變更調查和土地專項調查。
全國土地調查,是指國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對全國城鄉各類土地進行的全面調查。
土地變更調查,是指在全國土地調查的基礎上,根據城鄉土地利用現狀及權屬變化情況,隨時進行城鎮和村莊地籍變更調查和土地利用變更調查,並定期進行匯總統計。
土地專項調查,是指根據國土資源管理需要,在特定范圍、特定時間內對特定對象進行的專門調查,包括耕地後備資源調查、土地利用動態遙感監測和勘測定界等。
第四條 全國土地調查,由國務院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統一組織,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調查領導小組遵照要求實施。
土地變更調查,由國土資源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實施。
土地專項調查,由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
第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配合同級財政部門,根據條例規定落實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調查所需經費。必要時,可以與同級財政部門共同制定土地調查經費從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國有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收入等土地收益中列支的管理辦法。
第六條 在土地調查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由有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家規定給予表彰或者獎勵。 第七條 國務院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國土資源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同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
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明確專門機構和人員,具體負責土地變更調查和土地專項調查等工作。
第八條 土地調查人員包括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有關事業單位的人員以及承擔土地調查任務單位的人員。
第九條 土地調查人員應當經過省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業務培訓,通過全國統一的土地調查人員考核,領取土地調查員工作證。
已取得國土資源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頒發的土地登記代理人資格證書的人員,可以直接申請取得土地調查員工作證。
土地調查員工作證由國土資源部統一制發,按照規定統一編號管理。
第十條 承擔國家級土地調查任務的單位,應當符合條例第十三條的規定,並具備以下條件:
(一)近三年內有累計合同額1000萬元以上,經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的土地調查項目;
(二)有專門的質量檢驗機構和專職質量檢驗人員,有完善有效的土地調查成果質量保證制度;
(三)近三年內無土地調查成果質量不良記錄;
(四)取得土地調查員工作證的技術人員不少於20名;
(五)國土資源部規章、規范性文件規定的其他條件。
第十一條 申請列入國家級土地調查單位名錄的單位,應當向國土資源部提出申請。經審核符合條例第十三條和本辦法第十條規定的,由國土資源部列入國家級土地調查單位名錄並公布。
列入國家級土地調查單位名錄的單位,可以在全國范圍內承擔土地調查任務。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可以參照本辦法規定,確定並公布省級土地調查單位名錄。
第十二條 土地調查單位名錄實行動態管理,定期公布。
第十三條 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土地調查單位名錄,選取符合條件的土地調查單位承擔土地調查任務。 第十四條 開展全國土地調查,由國土資源部會同有關部門在開始前一年度擬訂全國土地調查總體方案,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
全國土地調查總體方案應當包括調查的主要任務、時間安排、經費落實、數據要求、成果公布等內容。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地方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有關部門,根據全國土地調查總體方案和上級土地調查實施方案的要求,擬定本行政區域的土地調查實施方案,報上一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核准後施行。
第十六條 土地變更調查由國土資源部統一部署,以縣級行政區為單位組織實施。
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統一要求,組織實施土地變更調查,保持調查成果的現勢性和准確性。
第十七條 土地變更調查中的城鎮和村莊地籍變更調查,應當根據土地權屬等變化情況,以宗地為單位,隨時調查,及時變更地籍圖件和資料庫。
第十八條 土地變更調查中的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應當以全國土地調查和上一年度土地變更調查結果為基礎,全面查清本年度本行政區域內土地利用狀況變化情況,更新土地利用現狀圖件和土地利用資料庫,逐級匯總上報各類土地利用變化數據。
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的統一時點為每年12月31日。
第十九條 土地變更調查,包括下列內容:
(一)行政和權屬界線變化狀況;
(二)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變化情況;
(三)地類變化情況;
(四)基本農田位置、數量變化情況;
(五)國土資源部規定的其他內容。
第二十條 土地專項調查由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專項調查成果報上一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備案。
全國性的土地專項調查,由國土資源部組織實施。
第二十一條 土地調查應當執行國家統一的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標准、技術規程和國土資源部的有關規定,保證土地調查數據的統一性和准確性。
第二十二條 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下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土地調查工作的指導,並定期組織人員進行監督檢查,及時掌握土地調查進度,研究解決土地調查中的問題。
第二十三條 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土地調查進度的動態通報制度。
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全國土地調查、土地變更調查和土地專項調查確定的工作時限,定期通報各地工作的完成情況,對工作進度緩慢的地區,進行重點督導和檢查。
第二十四條 從事土地調查的單位和個人,應當遵守國家有關保密的法律法規和規定。 第二十五條 土地調查成果包括數據成果、圖件成果、文字成果和資料庫成果。
土地調查數據成果,包括各類土地分類面積數據、不同權屬性質面積數據、基本農田面積數據和耕地坡度分級面積數據等。
土地調查圖件成果,包括土地利用現狀圖、地籍圖、宗地圖、基本農田分布圖、耕地坡度分級專題圖等。
土地調查文字成果,包括土地調查工作報告、技術報告、成果分析報告和其他專題報告等。
土地調查資料庫成果,包括土地利用資料庫和地籍資料庫等。
第二十六條 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要求和有關標准完成數據處理、文字報告編寫等成果匯總統計工作。
第二十七條 土地調查成果實行逐級匯交制度。
縣級以上地方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將土地調查形成的數據成果、圖件成果、文字成果和資料庫成果匯交上一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匯總。
土地調查成果匯總的內容主要包括數據匯總、圖件編制、文字報告編寫和成果分析等。
第二十八條 全國土地調查成果的檢查驗收,由各級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縣級組織調查單位和相關部門,對調查成果進行全面自檢,形成自檢報告,報市(地)級復查;
(二)市(地)級復查合格後,向省級提出預檢申請;
(三)省級對調查成果進行全面檢查,驗收合格後上報;
(四)全國土地調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對成果進行核查,根據需要對重點區域、重點地類進行抽查,形成確認意見。
第二十九條 全國土地調查成果的公布,依照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進行。
土地變更調查成果,由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按照國家、省、市、縣的順序依次公布。
土地專項調查成果,由有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公布。
第三十條 土地調查上報的成果質量實行分級負責制。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本級上報的調查成果認真核查,確保調查成果的真實、准確。
上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對下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土地調查成果質量進行監督。
第三十一條 經依法公布的土地調查成果,是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有關專項規劃以及國土資源管理的基礎和依據。
建設用地報批、土地整治項目立項以及其他需要使用土地基礎數據與圖件資料的活動,應當以國家確認的土地調查成果為基礎依據。
各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應當以經國家確定的土地調查成果為依據,校核規劃修編基數。 第三十二條 接受土地調查的單位和個人違反條例第十七條的規定,無正當理由不履行現場指界義務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條例第三十二條的規定進行處罰。
第三十三條 承擔土地調查任務的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終止土地調查任務,該單位五年內不得列入土地調查單位名錄:
(一)在土地調查工作中弄虛作假的;
(二)無正當理由,未按期完成土地調查任務的;
(三)土地調查成果有質量問題,造成嚴重後果的。
第三十四條 承擔土地調查任務的單位不符合條例第十三條和本辦法第十條規定的相關條件,弄虛作假,騙取土地調查任務的,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終止該單位承擔的土地調查任務,並不再將該單位列入土地調查單位名錄。
第三十五條 土地調查人員違反條例第三十一條規定的,由國土資源部注銷土地調查員工作證,不得再次參加土地調查人員考核。
第三十六條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在土地調查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三十七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㈢ 土地調查由哪些部門進行

土地調查由縣以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進行。
鄉(鎮)人民政府、街專道辦事處和村(屬民)民委員會應當廣泛動員和組織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土地調查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參與和密切配合土地調查工作,依法提供土地調查需要的相關資料。
社會團體及與土地調查有關的單位和個人應當依照《土地調查條例》的規定,配合土地調查工作。

㈣ 全面開展土地調查之三:《土地調查條例》的主要制度

2008年2月7日,溫家寶總理簽署第518號國務院令,公布了《土地調查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土地調查是《土地管理法》確立的一項重要制度,是摸清我國土地家底的國情國力調查,也是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土地管理的基礎工作。從1986~1996年,歷時10年,我國完成了第一次全國土地調查。2007年,國務院決定開展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用3年時間完成全部工作。《條例》確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調查的時限制度、招投標制度、調查成果匯交匯總統計制度、調查成果質量控制制度(總負責制度、崗位責任制、檢查驗收制度)、成果公布制度,為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及以後土地調查工作提供法律規范,對於保障土地調查工作有法可依,規范實施和土地調查數據的真實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定期開展土地調查制度《條例》第六條規定:「國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每10年進行一次全國土地調查;根據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每年進行土地變更調查。」根據上述規定,土地調查分為全國土地調查和土地變更調查。全國土地調查,每10年進行一次。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土地的資產價值更加顯化,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已深入民心,黨中央、國務院以及地方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土地問題。開展土地調查是國家進行宏觀經濟調控,促進國民經濟健康平穩運行的需要;是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措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需要;是保障土地信息共享,促進資源、環境和社會持續協調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進一步完善土地調查制度,確保國家直接准確掌握土地基礎數據的需要。每年進行的土地變更調查,是為了保持土地數據的現勢性,為土地資源管理工作提供即時的數據支持。

二、招投標制度

《條例》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在土地調查中,需要面向社會選擇專業調查隊伍承擔的土地調查任務,應當通過招標投標方式組織實施。」這是面向社會選擇專業調查隊伍的公開、公平和公正的要求,也是保證土地調查工作順利進行,保障調查結果數據的真實和准確,實現土地調查的目的的要求。《條例》規定,承擔土地調查任務的單位應當符合具有法人資格、有與土地調查相關的資質和工作業績、有完備的技術和質量管理制度、有經過培訓且考核合格的專業技術人員等四項條件。

三、調查成果匯交匯總統計制度

《條例》第二十條規定:「土地調查成果實行逐級匯交、匯總統計制度。 土地調查數據的處理和上報應當按照全國土地調查總體方案和有關標准進行。」在建立四級土地利用資料庫的基礎上,逐級匯交、匯總各級行政轄區內的各類土地利用數據以及基本農田和城鎮建設用地等數據,增加非調查區域的港澳台地區的土地數據,形成國家及各級行政轄區內的綜合及專題調查匯總成果。

四、調查成果處理和質量控制制度

土地調查成果的處理和質量控制,關繫到調查數據的准確性和調查工作的質量,《條例》規定了如下具體制度:

(1)負總責制度。保障數據真實、准確,是土地調查的追求,也是《條例》頒布實施的首要目的。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是調查成果質量的第一責任人,是由土地調查的特殊性決定的。實踐中,一些地方在上報土地數據中存在虛報、瞞報現象,有的地方為了追求數據上的占補平衡而將建設多佔用的耕地數量隱藏下來;有的地方存在不少未批先用的違法用地,為了躲避查處和繳納稅費,也一直隱瞞不報。土地調查數據被加工,嚴重影響著土地管理秩序和國家宏觀調控,給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埋下隱患。為此,《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一款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土地調查成果質量負總責,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

(2)建立調查成果質量控制崗位責任制。《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款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對調查的各個環節實行質量控制,建立土地調查成果質量控制崗位責任制,切實保證調查的數據、圖件和被調查土地實際狀況三者一致,並對其加工、整理、匯總的調查成果的准確性負責。」同時,《條例》規定,土地調查人員應當接受業務培訓,經考核合格領取全國統一的土地調查員工作證,這也為調查成果質量提供了保障。

(3)建立調查成果抽查制度。《條例》明確規定,國務院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統一組織土地調查成果質量的抽查工作。抽查結果作為評價土地調查成果質量的重要依據。

(4)建立調查成果檢查驗收制度。《條例》規定,土地調查成果實行分階段、分級檢查驗收制度。前一階段土地調查成果經檢查驗收合格後,方可開展下一階段的調查工作。對調查成果進行檢查驗收,也是確保數據真實、准確的有效途徑。《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成果檢查驗收辦法》對土地調查成果檢查驗收的程序、內容、方法和要求作了明確且具體的規定。

五、調查成果公布和應用制度

為了規范土地調查成果公布和應用,《條例》規定了以下制度:

(1)規范調查成果的公布。《條例》規定,全國土地調查成果,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地方土地調查成果,經本級人民政府審核,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全國土地調查成果公布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逐級依次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土地調查成果。

(2)規范調查成果的保存和管理。《條例》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做好土地調查成果的保存、管理、開發等工作。

(3)明確調查成果的應用。《條例》規定,土地調查成果是編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從事國土資源規劃、管理、保護和利用的重要依據。同時,《條例》還規定,土地調查成果不作為依照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對調查對象實施行政處罰的依據,不作為劃分部門職責分工和管理范圍的依據。

六、責任追究制度

設定嚴格的法律責任是確保土地調查數據真實性、杜絕弄虛作假的重要手段,《條例》對此作了如下規定:

(1)明確有關領導的責任。《條例》規定,地方、部門、單位的負責人擅自修改調查資料、數據,或者強令、授意土地調查人員篡改調查資料、數據或者編造虛假數據,或者對拒絕、抵制篡改調查資料、數據或者編造虛假數據的土地調查人員打擊報復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明確調查人員的責任。《條例》規定,土地調查人員不執行全國土地調查總體方案和地方土地調查實施方案、《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國家標准和統一的技術規程,或者偽造、篡改調查資料,或者強令、授意接受調查的有關單位和個人提供虛假調查資料的,依法給予處分,並予以通報批評。

(3)明確接受調查單位和個人的責任。《條例》規定,接受調查的單位和個人拒絕或者阻撓土地調查人員依法進行調查,或者提供虛假調查資料,或者拒絕提供調查資料,或者轉移、隱匿、篡改、毀棄原始記錄、土地登記簿等相關資料的,責令限期改正,並可處以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㈤ 土地調查條例實施辦法的法律責任

承擔土地調抄查任務的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縣級以上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終止土地調查任務,該單位五年內不得列入土地調查單位名錄:
(一)在土地調查工作中弄虛作假的;
(二)無正當理由,未按期完成土地調查任務的;
(三)土地調查成果有質量問題,造成嚴重後果的。 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在土地調查工作中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㈥ 有關土地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一、關於土地使用法律法規有哪些?
關於土地使用法律法規主要是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第43條又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
2006年8月《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指出:「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必須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納入年度土地利用計劃,並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禁止通過「以租代征」等方式使用農民集體所有農用地進行非農業建設,擅自擴大建設用地規模。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必須符合規劃並嚴格限定在依法取得的建設用地范圍內。未依法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批准通過「以租代征」等方式佔地建設的,屬非法批地行為;單位和個人擅自通過「以租代征」等方式佔地建設的,屬非法佔地行為,要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法律責任。」
二、對集體土地使用權有哪些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
三、集體土地使用權特徵如下:
(1)主體的特定性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投資設立的企業,鄉(鎮)、村公益性組織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單位和個人,可以依法取得集體土地使用權。
(2)用途、取得與權利內容的相關性
集體土地使用權按用途劃分為農用地使用權、宅基地使用權、非農經營用地使用權和非農公益用地使用權。關於權利的分類,集體土地使用權與國有土地使用權有所不同。後者主要以權利的取得方式進行分類,在分類中土地用途並不起決定性作用;但前者從現行制度來看主要以土地用途做分類基礎,不同用途的土地,其使用權採用不同方式取得,進而具有不同的權利內容。
(3)權利交易的受限制性
國家為保護耕地及壟斷建設用地一級市場,限制非農業性集體土地使用權交易。土地管理法規定: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並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並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
我國的土地資源雖然是國有,但是為了防止資源浪費,只要民事主體滿足條件,並且提出獲得土地使用的請求,就可以按照土地使用法律的規定的流程,獲得土地的使用權,並且之後需要到制定的機構繳納稅額,若是在獲得土地後逃稅,是會受到處罰的。

㈦ 地方人民政府在土地調查中的責任有哪些

土地調查是土地管理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土地調查條例》(國務院令第518號)第21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土地調查成果質量負總責,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地方人民政府在土地調查中的責任具體包括如下5個方面:

對調查掌握的數據的真實性和准確性負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對土地調查的各個環節實行質量控制,建立土地調查成果質量控制崗位責任制,切實保證土地調查的數據、圖件和被調查土地實際狀況三者一致,並對其加工、整理、匯總的調查成果的准確性負責。嚴禁弄虛作假和篡改調查成果。

對調查的組織實施負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進行土地調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積極參與和密切配合土地調查工作,依法提供土地調查需要的相關資料。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村(居)民委員會應當廣泛動員和組織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土地調查工作。

承擔部分調查經費。國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每10年進行一次全國土地調查。根據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每年進行土地變更調查。土地調查所需經費由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共同負擔,列入相應年度的財政預算,按時撥付,確保足額到位。

公布調查成果。土地調查成果應當向社會公布,並接受公開查詢,但依法應當保密的除外。全國土地調查成果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地方土地調查成果經本級地方人民政府審核,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全國土地調查成果公布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方可逐級依次公布本行政區域的土地調查成果。

組織宣傳報道。在地方人民政府領導下,報刊、廣播、電視和互聯網等新聞媒體負責及時開展土地調查工作的宣傳報道。

㈧ 土地調查應當採用土地分類國家標准

【問題】

《土地調查條例》(國務院令第號)中規定,土地調查應當採用《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國家標准。我國土地分類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標准,不同的管理部門對土地資源管理的分類標准也不一樣。

問:我國土地分類經過哪些變化?為什麼這次規定採用土地分類國家標准?

【分析】

《土地調查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九條第一款規定:「土地調查採用《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國家標准、統一的技術規程和按照國家統一標准製作的調查基礎圖件。」這是我國在行政法規中首次規定了土地調查應當採用的土地分類標准。

土地分類是指在研究分析土地的特點及他們之間的相同性和差異性的基礎上劃分土地類型。土地分類對於科學利用和管理土地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的土地分類體系有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

全國農業區劃委員會1984年9月頒布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技術規程》規定了土地利用現狀及含義,主要內容是規定全國土地利用現狀採用兩級分類,統一編碼排列。其中一級分為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8類,在一級分類項下又劃分46個二級類,當時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和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應用的是該土地分類體系。

為滿足城鎮地籍調查的需要,根據土地用途的差異,原國家土地管理局於1989年頒布的《城鎮地籍調查規程》規定全國城鎮土地採用兩級分類,城鎮土地分為商業金融業用地,工業、倉儲用地,市政用地,公共建築用地,住宅用地,交通用地、特殊用地,水域用地,農用地,其他用地10個一級類,在一級類基礎上又劃分24個二級類。《城鎮地籍調查規程》規定的全國城鎮土地分類適用於城鎮地籍調查及村莊地籍調查。

十多年的調查和成果應用證明,上述兩個土地分類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基本滿足了當時土地管理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但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一方面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建設用地需求日益加大;另一方面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對土地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98年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將土地分為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三大類,這些都對土地分類標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對現行土地分類體系進行修改和完善,以適應經濟發展和法律的規定以及全國土地統一管理的需要。為此,在研究、分析上述兩個土地分類的基礎上,國土資源部於2001年8月21日下發了《關於印發試行 <土地分類>的通知》(國土資發[2001]255號),制定了城鄉統一的全國土地分類體系,並於2002年1月1日起在全國試行。《全國土地分類》(試行)採用三級分類體系,一級類分3個,即《土地管理法》規定的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二級類在原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和原城市土地分類一級類基礎上分為15個;三級類在原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和原城市土地分類的二級地類基礎上通過調整、歸並、增設分為71個。

《全國土地分類》(試行)經過幾年的試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統一了土地分類,為土地科學管理和合理利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也要認識到,一方面,隨著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鄉一體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土地利用分類標准有待進一步充實、完善;另一方面,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標准亟須由行業標准提升為國家標准,建立各部門統一遵循的具有權威性的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國家標准。為實施全國土地和城鄉地政統一管理,科學劃分土地利用類型,明確土地利用各類型含義,統一土地調查、統計分類標准,合理規劃和利用土地,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於2007年8月10日發布了《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07)國家標准。

《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國家標准採用一級、二級兩個層次的分類體系,共分12個一級類、57個二級類。其中一級類包括:耕地、園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礦倉儲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特殊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其他土地。

《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國家標准確定的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嚴格按照管理需要和分類學的要求,對土地利用現狀類型進行歸納和劃分。 一是區分 「類型」和「區域」,按照類型的唯一性進行劃分,不依「區域」確定「類型」;二是按照土地用途、經營特點、利用方式和覆蓋特徵四個主要指標進行分類,一級類主要按土地用途,二級類按經營特點、利用方式和覆蓋特徵進行續分,所採用的指標具有唯一性;三是體現城鄉一體化原則,按照統一的指標,城鄉土地同時劃分,實現了土地分類的「全覆蓋」。這個分類系統既能與各部門使用的分類相銜接,又滿足當前和今後需要,為土地管理和調控提供基本信息,還可根據管理和應用需要進行續分。需要指出的是,在《土地利用現狀分類》附錄中,將現行分類與《土地管理法》規定的農用地、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進行對照,使本分類系統能夠與以往的土地分類進行有效銜接,不至於造成土地管理中土地基本信息「斷檔」。

《條例》將《土地利用現狀分類》作為全國土地調查工作的分類標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長期以來,由於部門職責的劃分,我國土地資源除由專門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外,事實上其他部門也對土地資源進行管理,如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和水利設施用地、城市建設用地等歸農業、林業、水利、建設等行政部門管理。這些部門在管理過程中,根據需要也制定了一套適合本部門的管理標准,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國土地資源分類標准不統一問題。標準的不統一,直接導致各類用地的統一數據差異很大。例如,關於全國草地的實際面積,兩個部門的統計數據相差20億畝;關於林地的面積,兩個部門的統計數據竟然相差7億畝。土地資源基礎數據數出多門、口徑不一、數據矛盾,對於國土資源規范化管理和國家宏觀管理科學決策帶來了不利影響。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很難保證土地數據的客觀、真實、准確。鑒於上述情況,《條例》規定土地調查採用《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國家標准。根據這一規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和今後的日常變更調查均應採用《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國家標准。《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是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的國家標准,《條例》將國家標准納入行政法規,為建立權威的土地調查數據規范體系,合理確定土地分類,保證土地調查質量和數據真實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㈨ 全面開展土地調查之二:土地調查制度的完善和創新

2008年2月7日,溫家寶總理簽署國務院令第518號,公布了《土地調查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條例》的頒布實施,對科學、有效地組織實施土地調查,保障土地調查數據的真實性、准確性和及時性,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一、《土地調查條例》的重要作用

《條例》是自新《土地管理法》頒布實施以來制定的第一部土地行政法規。199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了《土地管理法》,同年國務院頒布了《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和《基本農田保護條例》。10年來,土地管理的各項制度在不斷完善,關於土地管理的國務院文件、部門規章等先後出台了很多,但是一直未出台新的土地管理方面的行政法規。《條例》的頒布實施,既是對土地調查制度的全面完善,為土地調查工作提供依據,更將對加強土地管理特別是耕地保護發揮重要作用。

《條例》對加強土地管理特別是耕地保護將發揮重要作用。首先,為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提供依據。運用土地政策參與宏觀調控的基礎是掌握土地的基礎數據,而土地調查正是摸清我國土地家底、掌握土地基礎數據的國情國力調查。第二,為進一步加強對基本農田的保護提供保障。《條例》規定:進行土地利用現狀及變化情況調查時,應當重點調查基本農田現狀及變化情況,包括基本農田的數量、分布和保護狀況,以便做到對每一塊基本農田上圖、登記、造冊。這一規定有利於及時掌握基本農田的現狀及變化情況,及時加強對基本農田的保護。第三,法規與國家標準的結合有效保證了土地調查成果的質量,有利於實現節約集約用地。《條例》非常及時地採用了國家標准,規定土地調查採用《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國家標准、統一的技術規程和按照國家統一標准製作的調查基礎圖件。根據這一規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和今後的日常變更調查均應採用《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國家標准。法規與國家標準的結合,為構建權威的土地調查數據規范體系、保證土地調查質量和數據真實提供了有效保障,有利於實現節約集約用地。《條例》是對土地調查制度的全面完善,為土地調查工作的開展提供了依據。《條例》是在《土地管理法》及實施條例確立的土地調查制度的基礎上,對土地調查制度的全面完善,既有對原有土地調查制度的細化和對多年土地調查工作成功經驗的總結,又結合近年來土地調查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作出了很多創新性規定。《條例》確立了包括10年一次的全國土地調查和1年一次的變更調查在內的土地調查體系;明確了對基本農田進行重點調查的土地調查的三項內容;規定了採用國家標準的原則;明確提出了土地調查成果不作為依照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對調查對象實施行政處罰依據的重要原則;規定了土地調查工作的招投標制度,建立了嚴格的法律責任制度,規定了地方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追究制度;提出了軍用土地的調查方法等等。《條例》還確立了多項土地調查的工作制度,包括調查成果匯交統計制度、調查成果抽查制度、調查成果檢查驗收制度、調查成果公布制度、調查成果應用制度等重要制度。

二、《條例》的幾個重點問題

(一)明確土地調查內容,重點調查基本農田

1984~1996年,我國開展了第一次全國土地調查,初步查明了當時全國土地資源及其利用的基本情況。此後,每年都進行土地變更調查,跟蹤了解農用地、建設用地等變化情況,為宏觀調控和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土地利用狀況發生了很大變化,為了全面查清全國土地利用狀況,掌握真實的土地基礎數據,國務院決定自2007~2009年開展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由於目前各相關部門出於不同業務需要進行各類專項土地調查,帶來大量資源浪費,並形成各類數據相互沖突,根據有關研究人士統計,有關部門對草地調查數據結果相差20億畝,林地數據相差7億畝,影響了土地數據這一基礎數據的權威性。《條例》明確了土地調查的內容,即:①土地利用現狀及變化情況,包括地類、位置、面積、分布等狀況;②土地權屬及變化情況,包括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狀況;③土地條件,包括土地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條件等狀況。進行土地利用現狀及變化情況調查時,應當重點調查基本農田現狀及變化情況,包括基本農田的數量、分布和保護狀況。

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是指以一定行政區域或自然區域(或流域)為單位,查清區內各種土地利用類型面積、分布和利用狀況,並自下而上、逐級匯總為省級、全國的土地總面積及土地利用分類面積而進行的調查;是為查清土地利用現狀而進行的全面的土地資源普查。土地權屬調查是指以宗地為單位,對土地的權利、位置等屬性的調查和確認(土地登記前具有法律意義的初步確認)。 土地權屬調查分為土地所有權調查和土地使用權調查。土地條件調查包括土地自然要素調查和社會經濟條件調查。土地自然要素的調查主要包括:土地構成要素主要指構成土地的氣候、地形、地質、土壤、植被、水文等自然條件因素。土地的社會經濟條件調查也是對土地進行評價的重要依據。調查主要內容包括:人口、勞動力(勞動力的數量及其素質,教育水平),交通狀況及區位,基礎設施、能源、供水、供電、電訊等公共設施,第一、二、三產業產值及產業結構,國內生產總值(GDP)。

基本農田調查,是《條例》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點。眾所周知,我國是個農業大國,根據人多地少、耕地資源相對緊缺的國情,我國採取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的政策,制定並頒布了一系列保護耕地的政策措施。中央文件明確提出,要切實提高耕地質量,強化和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制,合理引導農村節約集約用地,加大土地復墾、整理力度,加快實施沃土工程,積極支持高標准農田建設。這就要求各地各部門一定要採取有力措施,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這條紅線,保障中國的糧食安全。溫家寶總理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強調: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特別是加強基本農田保護。但是根據2007年6月公布的《2006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全國現有耕地18.27億畝,與2006年相比,全國耕地凈減少460.2萬畝,人地矛盾更加突出,我國耕地存量不容樂觀。這次《條例》特別規定了進行土地利用現狀及變化情況調查時,應當重點調查基本農田現狀及變化情況,以便做到對每一塊基本農田上圖、登記、造冊。這一規定有利於及時掌握基本農田的現狀及變化情況,及時加強對基本農田的保護。基本農田的調查,主要調查基本農田的數量、分布和保護狀況,為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提供最重要的依據,對守住全國耕地不少於18億畝這條紅線具有重要意義。

(二)以法規形式確立了定期調查制度

《條例》規定,國家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每10年進行一次全國土地調查;根據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每年進行土地變更調查。也就是說,《條例》不僅僅適用於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而且適用於平時的變更調查。

土地調查制度是《土地管理法》確立的一項重要制度。《土地管理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國家建立土地調查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部門進行土地調查。土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應當配合調查,並提供有關資料。」從1996年開始,按照原國家土地管理局《關於全面開展土地變更調查,建立完善日常地籍管理制度有關問題的通知》([1995]國土[籍]字第68號)要求,我國每年在全國開展一次土地變更調查,在完成土地詳查並建立土地利用現狀資料庫的基礎上,以上一年的土地變更調查數據為基數,以變更圖件為當年的變更調查工作底圖,對年度的土地利用變化信息進行調查、統計、匯總,並定期公布,保持土地調查成果的准確性和現勢性,土地變更調查就此產生。

《條例》在《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確立的土地調查制度的基礎上,對土地調查制度進行了全面完善,首次以法規的形式確立了定期調查制度,為全國土地調查和日常性變更調查開展提供了新的依據。

(三)確定調查標准,建立權威的土地調查數據規范體系

《條例》規定:「土地調查採用《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國家標准、統一的技術規程和按照國家統一標准製作的調查基礎圖件。」

多年來,我國土地資源分類標准不統一,各相關部門都有一套適合本部門的標准,這樣就造成了各個部門的調查數據不統一,土地資源基礎數據數出多門、口徑不一、數據矛盾,對於國土資源規范化管理和國家宏觀管理科學決策帶來了不利影響。1984年,國家頒布了全國農業區劃辦公室組織八部委(農牧漁業部、國家計委、林業部、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國家統計局、水利電力部、國家測繪局和國家海洋局)共同制定的「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及含義」,適用於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和集體土地所有權調查。 為滿足城鎮地籍調查的需要,原國家土地管理局1989年又制定了「城鎮土地分類」。2001年1月17日,國土資源部、農業部在1984年制訂的《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技術規程》中的「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及含義」和1989年制訂的《城鎮地籍調查規程》中的 「城鎮土地分類及含義」基礎上,制定了城鄉統一的《土地分類》。 近年來,隨著國家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土地利用分類標准有待進一步充實、完善。同時,土地利用現狀分類標准也亟須由行業標准提升為國家標准,制定各部門統一遵循的具有權威性的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國家標准,保證土地調查數據的客觀、真實、准確。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於2007年8月10日發布了《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07)國家標准,作為全國土地調查工作的分類標准,以更好地推進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科學劃分土地利用類型,明確土地利用各類型含義,統一土地調查、統計分類標准。

(四)關於土地調查隊伍及人員的資格資質

土地調查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技術性工作,綜合運用實地調查統計、遙感監測等技術手段,需要有高素質的專業調查隊伍以及調查工作人員,才能保證調查工作高質量的順利完成。為此,《條例》規定「在土地調查中,需要面向社會選擇專業調查隊伍承擔的土地調查任務,應當通過招標投標方式組織實施。承擔土地調查任務的單位應當具備以下條件:①具有法人資格;②有與土地調查相關的資質和工作業績;③有完備的技術和質量管理制度;④有經過培訓且考核合格的專業技術人員。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加強對承擔土地調查任務單位的管理,並公布符合本條第二款規定條件的單位名錄。」同時,還規定了「土地調查人員應當堅持實事求是,恪守職業道德,具有執行調查任務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土地調查人員應當接受業務培訓,經考核合格領取全國統一的土地調查員工作證。」

土地調查工作不同於一般的調查工作,專業性強,調查的技術手段豐富,科技含量高,所以有完備的技術與質量管理制度是完成土地調查任務的先決條件;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不僅包括自然屬性的調查,還包括社會權屬調查,也就是說不僅需要掌握航遙、測繪等高技術手段,還要掌握土地確權等國土資源管理的相關知識,而且土地調查時間緊任務重,選取有與土地調查相關的資質與工作業績的調查隊伍是成功完成調查任務的重要保障。

(五)關於保證數據真實的措施

經過土地調查,全面查清全國土地利用狀況,掌握真實的土地基礎數據,尤為重要:①為科學制定發展戰略和規劃、促進可持續發展提供依據。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沖突,為保障可持續發展,必須統籌考慮吃飯和建設的問題。搞好土地調查,摸清全國土地利用狀況,是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土地資源的基礎。②為嚴格土地管理、加強土地調控提供依據。掌握真實可靠的土地數據,既是當前落實最嚴格土地管理制度的需要,也是促進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的需要,還是把好土地閘門、加強宏觀調控的需要。③為合理使用土地、優化空間布局提供依據。通過土地調查,查清各類土地使用情況,既可以為節約集約用地打下基礎,也能掌握土地利用程度和承載能力,為合理劃分主體功能區劃提供依據。④為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理順土地權屬關系提供依據。土地市場是要素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土地調查,弄清農村和城市土地所有權、使用權的歸屬,有利於規范和發展現代土地市場,提高土地資源的配置效率。

因此,《條例》設立了多項數據真實性的保障措施,一是明確提出土地調查成果不作為依照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對調查對象實施行政處罰的依據這個重要原則。這個原則客觀上推動了調查對象真實、准確地提供調查數據,防止在數據源頭出現紕漏。二是建立了嚴格的法律責任制度。《條例》專章設立了獎勵與懲罰,包括對地方、部門、單位的負責人的處罰,對土地調查人員的處罰,對調查對象的處罰以及對對方政府的處罰。三是規定了地方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追究制度等。四是採取高科技手段。土地調查運用航空遙感、GPS衛星定位等高科技手段,保證土地調查數據的真實准確。

同時,《條例》還確立了調查成果匯交統計制度、調查成果抽查制度、調查成果檢查驗收制度、調查成果公布制度、調查成果應用制度等重要制度,以制度和責任保證調查數據的真實性和准確性。

熱點內容
最美法律服務人鄧林 發布:2024-12-24 10:50:23 瀏覽:563
煙台勞動律師 發布:2024-12-24 10:49:34 瀏覽:186
貴州省司法改革 發布:2024-12-24 10:37:27 瀏覽:841
推動全社會自覺尊法護法學法 發布:2024-12-23 15:00:14 瀏覽:943
有關道德的名言名句 發布:2024-12-23 14:57:37 瀏覽:867
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記憶方法 發布:2024-12-23 14:51:02 瀏覽:697
香港大學mcl法律碩士 發布:2024-12-23 14:13:35 瀏覽:190
司法考試需要准備多長時間 發布:2024-12-23 14:05:39 瀏覽:791
離職押工資符合勞動法嗎 發布:2024-12-23 13:42:30 瀏覽:842
博弈論對法學 發布:2024-12-23 13:19:50 瀏覽: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