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行政處罰條例

行政處罰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17 04:53:39

㈠ 行政處罰法第二十四條規定,一事不二罰。

一事不二罰,指的是同一行政違法,在規定的整改期間不能再次處罰。2012年被處罰過,2018年可以就同一行為進行行政處罰。

㈡ 行政處罰

【行政處罰的概念】是指國家行政機關或其他組織依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對違反法律、法規而尚未構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等給予行政制裁。

【行政處罰的主要特徵】①行政處罰是國家行政機關或其他組織依法實施具體行政行為的基本形式之一,是國家行政權的重要表現;②行政處罰的對象是作為行政相對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以及外國人或外國組織;③行政處罰適用於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等違反法律法規而尚未構成犯罪的行政違法行為;④行政處罰以存在違法事實為前提,不一定要求有損害結果。

【行政處罰的原則】是指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時應遵循的、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准則。行政處罰的原則有:①行政處罰法定原則;②公正、公開原則;③行政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④保護當事人合法權利原則;⑤行政處罰不替代其他法律責任原則。

【行政處罰法定原則】是指行政處罰的設定和實施都必須依法進行,它有以下幾方面的含義:①行政處罰必須由有行政處罰設定權的國家機關以法律、法規和規章加以設定;②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等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應當依照《行政處罰法》由行政機關依照《行政處罰法》規定的程序實施;③行政處罰必須要有法定依據,並遵守法定程序,否則行政處罰無效。

【行政處罰公正公開原則】是指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都必須公正公開。公正原則是指設定和實施行政處罰必須以事實為依據,與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以及社會危害程度相當。公開原則的基本要求是: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規定必須公布;未經公布的,不得作為行政處罰的依據。

【行政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是指行政處罰既是制裁違法行為的手段,也是糾正違法行為、對行政相對人進行教育的一種方式。這一原則要求,實施行政處罰,糾正違法行為,應當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教育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自覺守法。

【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原則】是指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以及外國人或外國組織所享有的行政處罰程序權利要予以保障,它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①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等對行政機關給予的行政處罰,享有陳述權、申辯權;②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等對行政處罰不服的,有權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③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等因行政機關違法給予行政處罰受到損害的,有權依法提出賠償要求。

【行政處罰不代替其他法律責任原則】是指行政相對人因違法受到行政處罰,而該違法依法還應承擔其他法律責任的,不得因其受到行政處罰而減輕或免除其應承擔的其他法律責任。它包括以下要求:①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等因違法受到行政處罰,而其違法行為如對他人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不得「以罰代賠」;②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等的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得「以罰代刑」。

【行政處罰的種類】行政處罰的種類有:①警告;②罰款;③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④責令停產停業;⑤暫扣或吊銷許可證、暫扣或吊銷執照;⑥行政拘留;⑦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警告】是指行政機關或其他行政主體對違法行為人實施的書面譴責和告誡。警告具有懲戒性質,不同於一般的口頭批評教育,是對違法行為人的警誡,一般適用於輕微的違法行為或雖有違法行為但未造成實際危害後果的情形。

【罰款】即行政罰款,是指由行政機關或其他行政主體對違法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等強制收繳一定數額的款項,以減損或剝奪其一定財產。作為一種行政處罰,它與罰金不同:罰金是人民法院對觸犯刑法構成犯罪的行為人判處的刑罰方法,主要適用於有貪利動機的犯罪。罰款也不同於行政強制執行中的執行罰。執行罰是行政強制執行中的一種,是促使義務人履行義務的保障手段。

【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沒收違法所得是指行政機關或其他組織依法將行政違法行為人佔有的通過違法途徑和方法取得的收入和所得收歸國有。

沒收非法財物,是指行政機關或其他組織依法將違法行為人非法佔有的財產和物品收歸國有。沒收違法所得和沒收非法財物的區別在於,前者是指違法行為人因實施違法行為而獲得的收入和所得,而後者是指違法行為人所非法佔有的財產和物品。

【責令停產停業】是指行政機關強制命令違法行為人暫時或永久地停止生產、經營或其他業務活動。適用於從事生產、經營或其他業務活動的法人、公民或其他組織實施的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對國家、社會或他人造成損害的違法行為,目的在於限制違法行為人從事生產、經營或其他業務活動。它是一種較為嚴厲的行政處罰形式。

【暫扣或吊銷許可證、暫扣或吊銷執照】是指行政機關依法收回或注銷違法行為人已取得的從事某種活動的權利或資格憑證,從而禁止其從事與該權利或資格有關的活動,其目的在於取消或剝奪違法行為人原享有的某種資格或權利。它是一種較為嚴厲的行政處罰形式。

暫扣許可證或執照是指行政機關依法中止違法行為人從事某項活動的權利或資格,在一定時期內留置其許可證或執照,待違法行為人糾正違法行為後再予以發還,其目的在於限制違法行為人原享有的某種資格或權利。

【行政拘留】是指特定行政機關對違法行為人實施的在短期內限制其人身自由的處罰形式。實施行政拘留的機關只能是特定的行政機關即公安機關和國家安全機關,且由人民警察執行,其他行政主體或個人不得為之。行政拘留只對自然人適用,拘留期限有嚴格限制,法律規定為一日以上十五日以下。行政拘留不同於刑事拘留和司法拘留:刑事拘留是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軍隊保衛機關和監獄等執行的暫時限制現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司法拘留是人民法院依照訴訟法的規定,對妨害民事、行政、刑事訴訟的人實施的臨時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強制措施。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除了以上六種行政處罰外,法律、行政法規還規定了其他行政處罰形式。

【行政處罰的設定】是指不同的法律規范性文件對行政處罰的設定,包括法律對行政處罰的設定、行政法規對行政處罰的設定、地方性法規對行政處罰的設定、規章對行政處罰的設定。其他規范性文件不得設定行政處罰。

【法律對行政處罰的設定】法律可以設定各種行政處罰;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只能由法律設定。

【行政法規對行政處罰的設定】行政法規設定行政處罰分兩種情況:一是如果法律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行政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二是如果法律對某種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未規定行政處罰的,行政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處罰,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除外。

【地方性法規對行政處罰的設定】地方性法規設定行政處罰分兩種情況:一是如果法律、行政法規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地方性法規需要作出具體規定的,必須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規定;二是如果法律、行政法規對某種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未規定行政處罰的,地方性法規可以設定行政處罰,但限制人身自由、吊銷企業營業執照的行政處罰除外。

【部門規章對行政處罰的設定】部門規章設定行政處罰也分兩種情況:一是如果法律、行政法規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部門規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二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規的,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部門規章可以設定警告或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國務院規定。

【地方政府規章對行政處罰的設定】地方政府規章設定行政處罰也分兩種情況:一是如果法律、法規對違法行為已經作出行政處罰規定,地方政府規章可以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種類和幅度的范圍內作出具體規定;二是尚未制定法律、法規的,地方政府規章可以設定警告或一定數量罰款的行政處罰。罰款的限額由省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規定。

【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是指有權適用行政處罰的主體。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包括: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綜合性行政執法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依法接受委託實施行政處罰的組織。

【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行政機關具有行政管理權,但並非所有行政機關都有行政處罰權。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是指由法律、法規或規章規定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它們是最主要的行政處罰實施機關。

【綜合性行政執法機關】是指由國務院或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可以行使有關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行政處罰權的某一行政機關。這種由某一行政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稱為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行使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必須具備一定條件:①必須由國務院或經國務院授權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決定;②綜合行政執法機關行使有關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權,不得違反法律關於行政處罰專屬管轄的規定,如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權只能由公安機關行使。

【法律、法規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在性質上不屬於行政機關,但經過法律、法規的授權,也可以成為行政處罰的實施機關。這種授權的組織應當具備以下條件:①經法律、法規授權;②必須是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③被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只能在法定授權范圍內實施行政處罰。

【依法接受委託實施行政處罰的組織】是指依照法律、法規或規章的規定接受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委託實施行政處罰的社會組織。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委託有關組織、有關組織接受委託實施行政處罰,應遵守以下規定:①行政機關必須依照法律、法規或規章的規定進行委託,不得自行委託;②行政機關要在法定許可權內進行委託;③行政機關必須委託給符合法定條件的組織實施行政處罰,不得委託其他組織或個人;④委託行政機關對受委託組織實施行政處罰的行為應當進行監督,並對受委託組織在委託范圍內行為的後果承擔法律責任;⑤受委託組織在委託范圍內,以委託行政機關名義實施行政處罰;⑥受委託組織不得再委託其他任何組織或個人實施行政處罰。

【依法接受委託實施行政處罰的組織的條件】受委託組織必須符合以下條件:①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②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工作人員;③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技術鑒定的,應當有條件組織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查或技術鑒定。

【行政處罰的管轄】是指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之間對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政相對人實施行政處罰時的許可權分工。影響行政處罰管轄的因素主要有違法行為發生地、行政機關的級別、行政機關的職能等,因此可以將行政處罰的管轄分為地域管轄、級別管轄、指定管轄和移送管轄。

【地域管轄】是指同一級別行政機關之間在實施行政處罰方面的許可權分工。違法行為地從實施過程來看,包括違法行為預備地、違法行為發生地和違法行為結果地。這三個地域通常是同一地域,但有時可能是不同地域。行政處罰由違法行為發生地的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管轄。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對地域管轄另有規定的,適用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級別管轄】是指上下級行政機關之間在實施行政處罰方面的許可權分工。依據一般管轄原則,行政處罰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管轄。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對級別管轄另有規定的,適用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指定管轄】是指兩個以上行政機關對同一行政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發生管轄權爭議時,由其共同的上一級行政機關指定某一行政機關管轄。

【移送管轄】是指受理行政違法案件的行政機關認為違法行為構成犯罪時而將案件移送給有管轄權的司法機關處理。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時,認為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應當將案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為了保證行政執法機關及時移送涉嫌犯罪案件,依法懲罰犯罪,2001年7月9日國務院公布施行了《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規定》。

【行政處罰的適用】是指具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對違法行為人給予行政處罰的活動。行政處罰的適用,一般涉及三個方面的內容:是否給予行政處罰;給予何種處罰;決定是否從輕、從重、單處、並罰以及與其他措施並用等。

【責令當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違法行為】除了運用行政處罰方法外,還應結合其他措施,才能更好地達到預防和糾正行政違法行為的目的。為了彌補某些行政處罰方法的不足,行政機關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責令當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違法行為。責令當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違法行為,形式可表現為責令改正、責令限期治理等,其本身不是行政處罰。

【一事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即對當事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給予兩次以上罰款的行政處罰。它是行政處罰公正原則的具體表現之一。

【不予處罰】是指因有法律、法規所規定的法定事實存在,行政處罰實施機關對某些有違法行為的人不予追究行政責任。不予處罰的情節是:①不滿14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有違法行為的;③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

【從輕或減輕處罰】從輕處罰是指行政處罰實施機關在法定處罰種類和幅度內,對違法行為人適用較輕的種類或較低的幅度的處罰。減輕處罰是指行政處罰實施機關在法定處罰種類和幅度以下對違法行為人適用處罰。對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從輕或減輕行政處罰。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輕或減輕行政處罰:①主動消除或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的;②受他人脅迫有違法行為的;③配合行政機關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④其他依法從輕或減輕行政處罰的。

【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對一個行為違反行政法律規范,同時觸犯刑事法律規范構成犯罪並已經由行政機關給予行政處罰的情況,人民法院在給予刑事處罰時,應當將行政拘留折抵拘役或有期徒刑,將罰款折抵相應罰金。

【行政處罰追訴時效】是指行政機關追究當事人行政法律責任、給予行政處罰的有效期限。《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規定,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違法治安管理行為在六個月內公安機關沒有發現的,不再處罰;又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規定,違反稅收法律、行政法規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在五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行政處罰追訴時效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行政處罰的決定程序】是指行政處罰實施機關對當事人的行政違法行為實施行政處罰、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步驟、形式、時限和過程。《行政處罰法》區別行政處罰的不同情況,規定了簡易、一般和聽證三種程序。

【行政處罰決定程序的一般規定】《行政處罰法》對行政處罰的決定程序作了基本的規定:①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等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政機關必須查明事實;違法事實不清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②行政機關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事實、理由和依據,並告知當事人依法享有的權利。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及證據,應當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證據成立的,行政機關應當採納。行政機關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

【簡易程序】即當場處罰程序,是指在特定條件下,由執法人員當場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程序。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限於對公民處以50元以下、對法人或其他組織處以1000元以下罰款或警告的行政處罰。簡易程序的適用條件:一是違法事實確鑿;二是有法定依據。

【簡易程序的具體步驟】①表明身份:執法人員應向當事人出示執法身份證件;②確認違法事實,說明理由和依據;③告知權利:執法人員應告知當事人有陳述和申辯的權利,並告知當事人如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有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④製作行政處罰決定書:執法人員應填寫預定格式、編有號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決定書應載明當事人的違法行為、行政處罰依據、罰款數額、時間、地點以及行政機關名稱,並由執法人員簽名或蓋章;⑤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應當當場交付當事人。⑥備案:執法人員當場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必須報所屬行政機關備案。

【一般程序】又稱普通程序,是行政處罰決定的基本程序,具有程序完整、手續嚴格、適用廣泛的特點。一般程序主要有以下步驟:立案;調查取證;告知權利;決定;送達。

【立案】立案即案件的成立,是指行政機關對有關材料或行為進行初步審查,認為有行政違法事實並需要追究行政責任時,依法決定列為行政處罰案件並開展調查取證的行政程序行為。雖然《行政處罰法》中沒有寫明立案程序,但這一步驟不可缺少。【調查取證】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對於案件事實進行核實並收集有關證據,是行政處罰一般程序中的必經程序。《行政處罰法》規定,除適用簡易程序的行政處罰外,行政機關發現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有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的,必須全面、客觀、公正地調查,收集有關證據;必要時,依法可以進行檢查。對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開展調查取證或檢查的具體要求是:①在調查或進行檢查時,執法人員不得少於兩人,並應向當事人或有關人員出示證件;②執法人員有要求當事人或有關人員如實回答詢問並協助調查或檢查的權力;③詢問或檢查應製作筆錄;④行政機關在收集證據時,可採取抽樣取證的方法;⑤在證據可能滅失或以後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記保存,並應當在七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⑥執法人員與當事人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

【告知權利】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在作出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告知當事人作出行政處罰的決定的事實、理由和依據,告知當事人有陳述、申辯的權利並聽取當事人的陳述、申辯,否則行政處罰決定不能成立;當事人放棄陳述或申辯權利的除外。

【行政處罰決定】行政處罰決定由行政機關負責人在調查終結並對調查結果進行審查後,根據不同情況分別作出:①確有應受行政處罰的違法行為的,根據情節輕重及具體情況,作出行政處罰決定;②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不予行政處罰;③違法事實不能成立的,不得給予行政處罰;④違法行為已構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⑤對情況復雜或重大違法行為給予較重的行政處罰,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應當集體討論決定。

【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機關依法決定給予行政處罰,應當製作行政處罰決定書。行政處罰決定書應載明下列事項:①當事人的姓名或名稱、地址;②違反法律、法規或規章的事實和證據;③行政處罰的種類和依據;④行政處罰的履行方式和期限;⑤不服行政處罰決定,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⑥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名稱和作出決定的日期。行政處罰決定書必須蓋有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的印章。

【送達】行政處罰決定書應在宣告後當場交付當事人;當事人不在場的,行政機關應當在七日內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將行政處罰決定書送達當事人。

【聽證程序】是指在行政機關作出某些行政處罰決定之前,組織聽證會,由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和處罰建議,當事人進行申辯和質證的程序。目的在於進一步查明事實、核實證據、聽取各方意見。

【聽證程序的適用范圍】聽證程序不是行政處罰中普遍適用的程序,僅在一定范圍內適用。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下列行政處罰可適用聽證程序:①責令停產停業;②吊銷許可證或執照;③較大數額的罰款。

【聽證程序的步驟】行政機關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或執照、較大數額的罰款等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具體程序是:①當事人要求聽證的,應當在行政機關告知後三日內提出;②行政機關應當在聽證的七日前,通知當事人舉行聽證的時間、地點;③除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或個人隱私外,聽證公開舉行;④聽證由行政機關指定的非本案調查人員主持;當事人認為主持人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有權申請迴避;⑤當事人可以親自參加聽證,也可以委託一至二人代理;⑥舉行聽證時,調查人員提出當事人違法的事實、證據和行政處罰建議;當事人進行申辯和質證;⑦聽證應當製作筆錄;筆錄應當交當事人審核無誤後簽字或蓋章。當事人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處罰有異議的,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有關規定執行。聽證結束後,行政機關依照行政處罰法有關規定對聽證中提出的違法事實、證據以及當事人進行的申辯和質證,作進一步審查,根據不同情況依照一般程序分別作出決定。

【行政處罰的執行】是指使行政機關對違法行為人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得以履行的程序性活動。它是行政處罰程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政處罰的執行包括以下內容:①行政處罰決定依法作出後,當事人應當在行政處罰決定的期限內,予以履行;②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強制執行或申請強制執行;③除法律另有規定的以外,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的,行政處罰不停止執行。《行政處罰法》並對行政處罰的執行規定了罰繳分離制度、當場收繳制度、強制執行制度等。

【罰繳分離制度】是指行政處罰的執行實行罰款機關與收繳罰款機構分離的制度。除了按規定當場收繳的罰款外,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不得自行收繳罰款,當事人應當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銀行收受罰款的程序:①行政機關在行政處罰決定中指定當事人繳納罰款的銀行;②當事人自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到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③銀行收受罰款並將罰款直接上繳國庫。

【當場收繳制度】《行政處罰法》在規定行政處罰實行罰繳分離制度的同時,也建立了當場收繳罰款的制度,並嚴格限制了當場收繳罰款制度的適用范圍,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①依法給予20元以下罰款的;②不當場收繳事後難以執行的。此外,在邊遠、水上、交通不便地區,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依據有關法律規定作出罰款決定後,當事人向指定的銀行繳納罰款確有困難的,經當事人提出,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可以當場收繳罰款。行政機關及其執法人員當場收繳罰款的,必須向當事人出具省級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不出具財政部門統一制發的罰款收據的,當事人有權拒絕繳納罰款。執法人員當場收繳的罰款,應當自收繳罰款之日起二日內,交至行政機關;在水上當場收繳的罰款,應當自抵岸之日起二日內交至行政機關;行政機關應當在二日內將罰款繳付指定的銀行。

【行政強制執行制度】依照《行政處罰法》的規定,當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處罰決定的,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採取以下措施:①到期不繳納罰款的,每日按罰款數額的百分之三加處罰款;②根據法律規定,將查封、扣押的財物拍賣或將凍結的存款劃撥抵繳罰款;③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罰款的暫緩或分期繳納】依照《行政處罰法》的規定,當事人確有經濟困難,需要延期或分期繳納罰款的,經當事人申請和行政機關批准,可以暫緩或分期繳納。

【罰款、罰沒違法所得或沒收非法財物的處理】除依法應當予以銷毀的物品外,依法沒收的非法財物必須按照國家規定公開拍賣或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處理。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或沒收非法財物拍賣的款項,必須全部上繳國庫,任何行政機關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私分或變相私分;財政部門不得以任何形式向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返還罰款、沒收的違法所得或返還沒收非法財物的拍賣款項。

【對行政處罰的監督制度】包括兩方面:一是行政機關的監督。行政機關應建立健全對行政處罰的監督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加強對行政處罰的監督檢查;二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監督。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罰,有權申訴或檢舉;行政機關應當認真審查,發現行政處罰有錯誤的,應當主動改正。

【違反行政處罰法的法律責任】是指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反行政處罰法而承擔的法律後果。包括行政責任、行政損害賠償責任和刑事責任。依照《行政處罰法》的規定,行政機關及其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及執法人員有違法或犯罪行為的,應承擔不同的法律責任。

㈢ 行政處罰的種類有哪些

行政處罰種類,是指行政處罰外在的具體表現形式。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八條的規定,行政處罰有以下7種:
1.警告。 是國家對行政違法行為人的譴責和告誡,是國家對行為人違法行為所作的正式否定評價。從國家方面說,警告是國家行政機關的正式意思表示,會對相對一方產生不利影響,應當納入法律約束的范圍;對被處罰人來說,警告的制裁作用,主要是對當事人形成心理壓力、不利的社會輿論環境。適用警告處罰的重要目的,是使被處罰人認識其行為的違法性和對社會的危害,糾正違法行為並不再繼續違法。
2.罰款。是行政機關對行政違法行為人強制收取一定數量金錢,剝奪一定財產權利的制裁方法。適用於對多種行政違法行為的制裁。
3.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沒收違法所得,是行政機關將行政違法行為人佔有的,通過違法途徑和方法取得的財產收歸國有的制裁方法;沒收非法財物,是行政機關將行政違法行為人非法佔有的財產和物品收歸國有的制裁方法。
4.責令停產停業。是行政機關強制命令行政違法行為人暫時或永久地停止生產經營和其他業務活動的制裁方法。
5.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是行政機關暫時或者永久地撤銷行政違法行為人擁有的國家准許其享有某些權利或從事某些活動資格的文件,使其喪失權利和活動資格的制裁方法。
6.行政拘留。即公安機關對違反治安管理的人在短期內剝奪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性懲罰措施。由於行政拘留是行政處罰中最嚴厲的一種,因而法律對其適用作了嚴格的規定:1)在適用機關上,只能由公安機關決定和執行;2)在適用對象上,一般只適用於嚴重違反治安管理法規的自然人,但不適用於精神病患者、不滿14歲的公民以及孕婦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一周歲以內的嬰兒的婦女,同時也不適用於我國的法人和其他組織;3)在適用時間上,為1日以上,15日以下;4)在適用程序上,必須經過傳喚、訊問、取證、裁決、執行等程序。
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一、人身自由罰:包括行政拘留和勞動教養。
二、行為罰:主要形式有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執照等。
三、財產罰:主要形式有罰款、沒收財物(沒收非法財物和違法所得)。
四、聲譽罰:主要形式有警告、責令具結悔過、通報批評等。
行政處罰法除以列舉方式規定了上述行政處罰外,考慮到這六種行政處罰可能不足以處罰行政違反行為,又授權法律和行政法規這兩種全國性的法律文件可以創設六種行政處罰以外的其他行政處罰。由法律和行政法規新創設的行政處罰主要有勞動教養、通報批評、強制履行兵役、驅逐出境、撤銷注冊商標、注銷城市戶口等。

㈣ 行政處罰法知識

司法實踐中多採取賭場為中心標准,認為賭場特指符合一定條件的場所,是認定開設賭場罪的核心和前提。但該標准在微信紅包賭博的定性中存在疑問:

一是賭博場所的控制性標准存疑。在微信紅包賭博中,無論開設賭場還是聚眾賭博,組織者均可以決定賭博與否,何時進行,如果參賭人員違反群規定或約定,群主可隨時將其移除,單方否定其參賭資格、終止其賭博行為,即均對承載賭博的微信群有效控制。

二是人員分工、場所固定與持續標准存疑。微信紅包型賭博通常存在一定分工,主要包括代包(代發紅包)、記賬等,但程度往往不高,從分工嚴密與否判斷,難以准確定性。組織者為逃避查處,可能不持續組織賭博,甚至每次賭博結束即解散賭博群,下次需要賭博時重新建群,該標准對此類非持續、不固定的組織賭博定性有爭議。

三是賭博方式、賭博工具、抽頭比例標准存疑。紅包是微信自帶功能,難以認定為組織方提供,因此,賭博工具標准存疑。在微信賭博中,人員交往存在間接性、匿名性,相互地位更平等,實行何種賭博方式和如何確定抽頭比例,既存在組織者、管理者單方確定情形,也有參賭人員協商確定情形,還有組織者、參賭者共同確定情形,單方確定標准存疑。

四是公開性標准存疑。微信屬於大眾社交工具,具有傳播快、涉及面廣等特點,在微信紅包賭博中,參賭人員通常較多,賭博信息傳播快、范圍不可控,不可控的公開性模糊了開設賭場與聚眾賭博的界限,加劇了定性爭議。若能准確認定開設賭場罪,則聚眾型賭博的定性難題將迎刃而解。

一、開設賭場罪的教義學分析

開設賭場罪為獨立罪名。在罪狀方面,開設賭場與聚眾賭博存在顯著差異,且並無「有下列情形之一」等提示性表述,難以認定為加重情節。在法定刑方面,刑法第三百零三條第二款規定,「開設賭場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與第一款完全相同,亦難以認定為加重情節。根據明確性原則,罪狀不同且有獨立法定刑,應推定為獨立罪名,除非有充足理由反證。此外,以營利為目的不是構成要件要素,契合降低入罪門檻、擴大處罰范圍的立法目的。

開設賭場罪的規范含義。賭場即賭博場所,區分賭場和賭博場所無實際意義。一方面,聚眾賭博對賭博行為發生的場所並無限制,加之無論賭場還是賭博場所均為法律禁止;另一方面,賭場或賭博場所的主要功能均在於為賭博提供場所、條件與便利,客觀上均有助長、鼓勵賭博的作用,區分意義不大。根據司法解釋,開設賭場罪還應包括設置賭博機、建立賭博網站接受投注等情形,因此,開設應解釋為開辦,即開設、經辦。因此,開設賭場罪,即開設、經辦賭博場所的行為,但不以營利目的為必要。

二、以控制性為基礎的開放性

開設賭場罪的認定主要有經營說、控制說、控制+營利目的說等觀點,但均承認控制性在認定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亦贊同控制性標准,但並不充足。因為一方面,聚眾賭博也存在對賭場的一定控制性,另一方面,聚眾賭博也對賭博有一定引誘和促進作用。因此,還需另一個判斷標准,即開放性。開放性不同於公開性,其與封閉性相對應,是指賭博場所對參賭者的接納性,表現為外來人員是否可以加入,微信群是否處於擴大狀態。開放性使容納特定人賭博的隱秘行為變為引誘容納不特定人賭博的公開行為。因此,認定開設賭場罪的關鍵在於把握賭場的控制性與開放性。但控制性是前提和基礎,即應先判斷控制性,再判斷開放性。概言之,開設賭場罪的認定標准為以控制性為基礎的開放性。

㈤ 行政處罰法的處罰時效是多久

行政處罰法中規定的時效是指:對違法行為人的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追究行政責專任,給予行政屬處罰的有效期限。行政處罰法第二十九條規定:「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不再給予行政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前款規定的期限,從違法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違法行為有連續或者繼續狀態的,從行為終了之日起計算」。

(5)行政處罰條例擴展閱讀:

限制

適用條件限制

行政處罰適用是指行政主體在認定相對方行為違法的基礎上,依法決定對相對方是否給予行政處罰和如何科以處罰的活動。

行政處罰的適用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行政處罰適用的前提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行政違法行為客觀存在。

2.行政處罰適用的主體是享有法定的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或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

3.行政處罰適用的對象是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政違法者,且具有一定的責任能力。

4.行政處罰適用的時效,是指對行為人實施行政處罰,還需其違法行為未超過追究時效。

㈥ 我國《行政處罰法》規定了哪些行政處罰的種類

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或其他行政主體依法定職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尚未構成犯罪的相對人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廣義的行政處罰除了包含上述狹義的內容外,也包含企事業單位規定的一些行政人事處罰內容。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八條的規定,行政處罰有以下7種:

1.警告。是國家對行政違法行為人的譴責和告誡,是國家對行為人違法行為所作的正式否定評價。從國家方面說,警告是國家行政機關的正式意思表示,會對相對一方產生不利影響,應當納入法律約束的范圍;對被處罰人來說,警告的制裁作用,主要是對當事人形成心理壓力、不利的社會輿論環境。適用警告處罰的重要目的,是使被處罰人認識其行為的違法性和對社會的危害,糾正違法行為並不再繼續違法。

2.罰款。是行政機關對行政違法行為人強制收取一定數量金錢,剝奪一定財產權利的制裁方法。適用於對多種行政違法行為的制裁。

3.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沒收違法所得,是行政機關將行政違法行為人佔有的,通過違法途徑和方法取得的財產收歸國有的制裁方法;沒收非法財物,是行政機關將行政違法行為人非法佔有的財產和物品收歸國有的制裁方法。

4.責令停產停業。是行政機關強制命令行政違法行為人暫時或永久地停止生產經營和其他業務活動的制裁方法。

5.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照。是行政機關暫時或者永久地撤銷行政違法行為人擁有的國家准許其享有某些權利或從事某些活動資格的文件,使其喪失權利和活動資格的制裁方法。

6.行政拘留。即公安機關對違反治安管理的人在短期內剝奪其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性懲罰措施。由於行政拘留是行政處罰中最嚴厲的一種,因而法律對其適用作了嚴格的規定:1)在適用機關上,只能由公安機關決定和執行;2)在適用對象上,一般只適用於嚴重違反治安管理法規的自然人,但不適用於精神病患者、不滿14歲的公民以及孕婦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一周歲以內的嬰兒的婦女,同時也不適用於我國的法人和其他組織;3)在適用時間上,為1日以上,15日以下;4)在適用程序上,必須經過傳喚、訊問、取證、裁決、執行等程序。

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政處罰。

熱點內容
羅雲法院院長 發布:2024-09-20 04:50:17 瀏覽:660
人民法院委託鑒定 發布:2024-09-20 04:30:59 瀏覽:678
如何完善我國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發布:2024-09-20 03:29:33 瀏覽:640
關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發布:2024-09-20 02:45:46 瀏覽:300
立法的價值取向 發布:2024-09-20 02:45:36 瀏覽:22
2019成考專升本民法 發布:2024-09-20 02:39:54 瀏覽:908
勞動法簽了無固定期限合同書 發布:2024-09-20 02:09:46 瀏覽:172
行政法規的三種命名方式 發布:2024-09-20 00:30:30 瀏覽:521
2016合同法pdf 發布:2024-09-19 22:42:11 瀏覽:606
建發集團法律顧問年薪 發布:2024-09-19 22:24:40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