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20 14:14:06

Ⅰ 交通法規制定程序規定的交通法規制定程序規定

交通法規制定程序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令
2006 年 第 11號
《交通法規制定程序規定》已於2006年11月9日經第15次部務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長 李盛霖
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交通法規制定程序和交通立法行為,保證交通立法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和《規章制定程序條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交通法規的立項、起草、修訂、審核、審議、公布、備案、解釋和廢止,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本規定所稱交通法規,是指交通部起草上報和制定的調整公路、水路交通事項的下列規范性文件:
(一)交通部起草上報國務院審查後提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審議的法律送審稿;
(二)交通部起草上報國務院審議的行政法規送審稿;
(三)交通部及交通部與國務院其他部門聯合制定的規章。
第四條制定交通法規應當遵循下列原則:
(一)交通法規應當貫徹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和政策;
(二)法律送審稿不得與憲法相違背;行政法規送審稿不得與憲法、法律相違背;規章不得同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的決定、命令相違背;
(三)交通法規應當促進和保障交通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體現和維護交通從業者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第五條交通法規的名稱應當准確、規范,符合下列規定:
(一)法律稱「法」;
(二)行政法規稱「條例」、「規定」、「辦法」;
(三)規章稱「規定」、「辦法」、「規則」、「實施細則」、「實施辦法」。
第六條交通法規應當備而不繁,邏輯嚴密,結構嚴謹,條文明確、具體,用語准確、簡潔,具有可操作性。
第七條交通法規根據內容需要,可以分為章、節、條、款、項、目。章、節、條的序號用中文數字依次表述,款不編號,項的序號用中文數字加括弧依次表述,目的序號用阿拉伯數字依次表述。
除內容復雜的外,規章一般不分章、節。
第八條交通法規制定工作由交通部法制工作部門(以下簡稱法制工作部門)歸口管理,具體工作主要包括:
(一)編制和組織實施交通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
(二)協調交通法規的起草工作;
(三)負責交通法規送審稿的審核修改和報送工作;
(四)負責配合立法機關開展法律、行政法規草案的審核修改工作;
(五)組織規章的解釋、清理、廢止工作;
(六)負責交通規章的公布工作;
(七)負責交通規章的備案工作。
交通立法工作經費應當列入財政預算。
第二章立項
第九條法制工作部門應當按照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符合需要、切實可行的原則,於每年年初編制本年度的立法計劃。
第十條交通部各部門根據職責和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認為需要制定、修訂交通法規的,應當於計劃年度前一年的十月份向法制工作部門提出立項建議。
其他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也可以向交通部法制工作部門提出立法建議。
第十一條立項建議涉及部內多個部門職責的,可以由有關部聯合提出立項建議;對於立項建議有分歧的,由法制工作部門協調提出建議,仍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報部領導決定。
第十二條下列事項不屬於交通法規立項范圍:
(一)交通行政機關及所屬單位的內部管理事項、工作制度等;
(二)對具體事項的通知、答復、批復等;
(三)技術標准、技術規范等;
(四)有關工資、津貼標準的規定;
(五)需要保密的事項;
(六)依照立法法規定不屬於交通法規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十三條立項建議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交通法規的名稱;
(二)擬立項目是新制定還是修訂;
(三)立法目的、必要性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四)立法項目的調整對象和調整范圍;
(五)擬確立的主要制度;
(六)立法進度安排;
(七)立法項目起草部門和責任人;
(八)發布機關。
立項建議應當由建議部門主要負責人簽署。
第十四條法制工作部門應當根據立法計劃的編制原則,從以下方面對立項建議進行匯總研究,擬定交通部年度立法計劃:
(一)是否符合交通部近期和年度中心工作要求;
(二)交通法律和行政法規的立項建議是否符合交通法規體系框架的要求;
(三)立法事項是否屬於應當通過立法予以規范的范疇;
(四)法規之間是否相互銜接,內容有無重復交叉;
(五)立法時機是否成熟;
(六)立法計劃的總體安排是否切實可行。
第十五條立法計劃分為一類立法項目和二類立法項目。
一類立法項目,是指應當在年內完成的立法項目,即法律送審稿、行政法規送審稿在年內上報國務院,規章在年內公布。
二類立法項目,是指年內研究起草,適時報審的立法項目。
第十六條立法計劃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立法項目名稱;
(二)立法項目起草部門和責任人;
(三)報部法制工作部門審核時間;
(四)報部務會議審議時間或者上報國務院時間;
(五)其它需要寫明的內容。
第十七條交通部年度立法計劃經主管部領導審核後,報交通部部務會議(以下簡稱部務會議)審議,以交通部文件印發執行。
交通部年度立法計劃是開展交通年度立法工作的依據,應當嚴格執行。各部門應當按照立法計劃規定的時間完成起草、修改和審核工作。法制工作部門應當對年度立法計劃執行情況進行檢查、督促,並定期予以通報。
立法計劃在執行過程中需要增加或者減少立法項目的,部內有關部門應當提出變更立法計劃的建議並會商法制工作部門,報主管法制工作的部領導和分管其業務的部領導批准後,由法制工作部門對立法計劃作出調整。


具體見http://ke..com/link?url=UxpnS_5c2HrOda7TXN7Pt9bM0K-

Ⅱ 行政法規由誰制定

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由於法律關於行政權力的規定常常比較原則、抽象,因而還需要由行政機關進一步具體化。行政法規就是對法律內容具體化的一種主要形式。
法律依據:《憲法》
第八十九條 國務院行使下列職權:
(一)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三)規定各部和各委員會的任務和職責,統一領導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工作,並且領導不屬於各部和各委員會的全國性的行政工作;
(四)統一領導全國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工作,規定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國家行政機關的職權的具體劃分;
(五)編制和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和國家預算;
(六)領導和管理經濟工作和城鄉建設;
(七)領導和管理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和計劃生育工作;
(八)領導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監察等工作;
(九)管理對外事務,同外國締結條約和協定;
(十)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
(十一)領導和管理民族事務,保障少數民族的平等權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利;
(十二)保護華僑的正當的權利和利益,保護歸僑和僑眷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
(十三)改變或者撤銷各部、各委員會發布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規章;
(十四)改變或者撤銷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的不適當的決定和命令;
(十五)批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區域劃分,批准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的建置和區域劃分;
(十六)依照法律規定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范圍內部分地區進入緊急狀態;
(十七)審定行政機構的編制,依照法律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行政人員;
(十八)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授予的其他職權。

Ⅲ 判斷題( ) 行政法規是由我國各級行政機關制定的。

行政法規是由我國各級行政機關制定的是錯誤的,因為《立法法》第56條規專定:「屬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
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規規定的程序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由於法律關於行政權力的規定常常比較原則、抽象,因而還需要由行政機關進一步具體化。行政法規就是對法律內容具體化的一種主要形式。

Ⅳ 規章制定程序條例的章節

第一條
為了規范規章制定程序,保證規章質量,根據立法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規章的立項、起草、審查、決定、公布、解釋,適用本條例。
違反本條例規定製定的規章無效。
第三條
制定規章,應當遵循立法法確定的立法原則,符合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和其他上位法的規定。
第四條
制定規章,應當切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在規定其應當履行的義務的同時,應當規定其相應的權利和保障權利實現的途徑。
制定規章,應當體現行政機關的職權與責任相統一的原則,在賦予有關行政機關必要的職權的同時,應當規定其行使職權的條件、程序和應承擔的責任。
第五條
制定規章,應當體現改革精神,科學規范行政行為,促進政府職能向經濟調節、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轉變。
制定規章,應當符合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相同或者相近的職能應當規定由一個行政機關承擔,簡化行政管理手續。
第六條
規章的名稱一般稱「規定」、「辦法」,但不得稱「條例」。
第七條
規章用語應當准確、簡潔,條文內容應當明確、具體,具有可操作性。
法律、法規已經明確規定的內容,規章原則上不作重復規定。
除內容復雜的外,規章一般不分章、節。
第八條
涉及國務院兩個以上部門職權范圍的事項,制定行政法規條件尚不成熟,需要制定規章的,國務院有關部門應當聯合制定規章。
有前款規定情形的,國務院有關部門單獨制定的規章無效。 第九條
國務院部門內設機構或者其他機構認為需要制定部門規章的,應當向該部門報請立項。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所屬工作部門或者下級人民政府認為需要制定地方政府規章的,應當向該省、自治區、直轄市或者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報請立項。
第十條
報送制定規章的立項申請,應當對制定規章的必要性、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擬確立的主要制度等作出說明。
第十一條
國務院部門法制機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法制機構(以下簡稱法制機構),應當對制定規章的立項申請進行匯總研究,擬訂本部門、本級人民政府年度規章制定工作計劃,報本部門、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執行。
年度規章制定工作計劃應當明確規章的名稱、起草單位、完成時間等。
第十二條
國務院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執行年度規章制定工作計劃的領導。對列入年度規章制定工作計劃的項目,承擔起草工作的單位應當抓緊工作,按照要求上報本部門或者本級人民政府決定。
年度規章制定工作計劃在執行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調整,對擬增加的規章項目應當進行補充論證。 第十三條
部門規章由國務院部門組織起草,地方政府規章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組織起草。
國務院部門可以確定規章由其一個或者幾個內設機構或者其他機構具體負責起草工作,也可以確定由其法制機構起草或者組織起草。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確定規章由其一個部門或者幾個部門具體負責起草工作,也可以確定由其法制機構起草或者組織起草。
起草規章可以邀請有關專家、組織參加,也可以委託有關專家、組織起草。
第十四條
起草規章,應當深入調查研究,總結實踐經驗,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書面徵求意見、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第十五條
起草的規章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有關機關、組織或者公民對其有重大意見分歧的,應當向社會公布,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起草單位也可以舉行聽證會。聽證會依照下列程序組織:
(一)聽證會公開舉行,起草單位應當在舉行聽證會的30日前公布聽證會的時間、地點和內容;
(二)參加聽證會的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對起草的規章,有權提問和發表意見;
(三)聽證會應當製作筆錄,如實記錄發言人的主要觀點和理由;
(四)起草單位應當認真研究聽證會反映的各種意見,起草的規章在報送審查時,應當說明對聽證會意見的處理情況及其理由。
第十六條
起草部門規章,涉及國務院其他部門的職責或者與國務院其他部門關系緊密的,起草單位應當充分徵求國務院其他部門的意見。
起草地方政府規章,涉及本級人民政府其他部門的職責或者與其他部門關系緊密的,起草單位應當充分徵求其他部門的意見。起草單位與其他部門有不同意見的,應當充分協商;經過充分協商不能取得一致意見的,起草單位應當在上報規章草案送審稿(以下簡稱規章送審稿)時說明情況和理由。
第十七條
起草單位應當將規章送審稿及其說明、對規章送審稿主要問題的不同意見和其他有關材料按規定報送審查。
報送審查的規章送審稿,應當由起草單位主要負責人簽署;幾個起草單位共同起草的規章送審稿,應當由該幾個起草單位主要負責人共同簽署。
規章送審稿的說明應當對制定規章的必要性、規定的主要措施、有關方面的意見等情況作出說明。
有關材料主要包括匯總的意見、聽證會筆錄、調研報告、國內外有關立法資料等。 第十八條
規章送審稿由法制機構負責統一審查。
法制機構主要從以下方面對送審稿進行審查:
(一)是否符合本條例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的規定;
(二)是否與有關規章協調、銜接;
(三)是否正確處理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對規章送審稿主要問題的意見;
(四)是否符合立法技術要求;
(五)需要審查的其他內容。
第十九條
規章送審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制機構可以緩辦或者退回起草單位:
(一)制定規章的基本條件尚不成熟的;
(二)有關機構或者部門對規章送審稿規定的主要制度存在較大爭議,起草單位未與有關機構或者部門協商的;
(三)上報送審稿不符合本條例第十七條規定的。
第二十條
法制機構應當將規章送審稿或者規章送審稿涉及的主要問題發送有關機關、組織和專家徵求意見。
第二十一條
法制機構應當就規章送審稿涉及的主要問題,深入基層進行實地調查研究,聽取基層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意見。
第二十二條
規章送審稿涉及重大問題的,法制機構應當召開由有關單位、專家參加的座談會、論證會,聽取意見,研究論證。
第二十三條
規章送審稿直接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切身利益,有關機關、組織或者公民對其有重大意見分歧,起草單位在起草過程中未向社會公布,也未舉行聽證會的,法制機構經本部門或者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向社會公布,也可以舉行聽證會。
舉行聽證會的,應當依照本條例第十五條規定的程序組織。
第二十四條
有關機構或者部門對規章送審稿涉及的主要措施、管理體制、許可權分工等問題有不同意見的,法制機構應當進行協調,達成一致意見;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的,應當將主要問題、有關機構或者部門的意見和法制機構的意見上報本部門或者本級人民政府決定。
第二十五條
法制機構應當認真研究各方面的意見,與起草單位協商後,對規章送審稿進行修改,形成規章草案和對草案的說明。說明應當包括制定規章擬解決的主要問題、確立的主要措施以及與有關部門的協調情況等。
規章草案和說明由法制機構主要負責人簽署,提出提請本部門或者本級人民政府有關會議審議的建議。
第二十六條
法制機構起草或者組織起草的規章草案,由法制機構主要負責人簽署,提出提請本部門或者本級人民政府有關會議審議的建議。 第二十七條
部門規章應當經部務會議或者委員會會議決定。
地方政府規章應當經政府常務會議或者全體會議決定。
第二十八條
審議規章草案時,由法制機構作說明,也可以由起草單位作說明。
第二十九條
法制機構應當根據有關會議審議意見對規章草案進行修改,形成草案修改稿,報請本部門首長或者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簽署命令予以公布。
第三十條
公布規章的命令應當載明該規章的制定機關、序號、規章名稱、通過日期、施行日期、部門首長或者省長、自治區主席、市長署名以及公布日期。
部門聯合規章由聯合制定的部門首長共同署名公布,使用主辦機關的命令序號。
第三十一條
部門規章簽署公布後,部門公報或者國務院公報和全國范圍內發行的有關報紙應當及時予以刊登。
地方政府規章簽署公布後,本級人民政府公報和本行政區域范圍內發行的報紙應當及時刊登。
在部門公報或者國務院公報和地方人民政府公報上刊登的規章文本為標准文本。
第三十二條
規章應當自公布之日起30日後施行;但是,涉及國家安全、外匯匯率、貨幣政策的確定以及公布後不立即施行將有礙規章施行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十三條
規章解釋權屬於規章制定機關。
規章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由制定機關解釋:
(一)規章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
(二)規章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規章依據的。
規章解釋由規章制定機關的法制機構參照規章送審稿審查程序提出意見,報請制定機關批准後公布。
規章的解釋同規章具有同等效力。
第三十四條
規章應當自公布之日起30日內,由法制機構依照立法法和《法規規章備案條例》的規定向有關機關備案。
第三十五條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公民認為規章同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可以向國務院書面提出審查的建議,由國務院法制機構研究處理。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公民認為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規章同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或者違反其他上位法的規定的,也可以向本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書面提出審查的建議,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法制機構研究處理。 第三十六條
依法不具有規章制定權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發布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參照本條例規定的程序執行。
第三十七條
國務院部門,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應當經常對規章進行清理,發現與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其他上位法的規定不一致的,或者與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其他上位法相抵觸的,應當及時修改或者廢止。
修改、廢止規章的程序,參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八條
編輯出版正式版本、民族文版、外文版本的規章匯編,由法制機構依照《法規匯編編輯出版管理規定》的有關規定執行。

Ⅳ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五十七條行政法規由國務院組織起草。國務院有回關部門認為需要制定答行政法規的,應當向國務院報請立項。

第五十八條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和公民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第五十九條行政法規起草工作完成後,起草單位應當將草案及其說明、各方面對草案主要問題的不同意見和其他有關資料送國務院法制機構進行審查。

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向國務院提出審查報告和草案修改稿,審查報告應當對草案主要問題作出說明。

第六十條行政法規的決定程序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六十一條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

Ⅵ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

法律的效抄力高於行政襲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根據《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第八十八條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九條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6)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擴展閱讀: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第九十五條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Ⅶ 根據《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規定》行政法規的名稱有

沒有《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規定》只有《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和《行政法規內制定程序條例》。容
根據《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暫行條例》第三條行政法規的名稱為條例、規定和辦法。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較全面、系統的規定,稱「條例」;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規定,稱「規定」;對某一項行政工作作比較具體的規定,稱'辦法」。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不得稱「條例」。
根據《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第四條行政法規的名稱一般稱「條例」,也可以稱「規定」、「辦法」等。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製定的行政法規,稱「暫行條例」或者「暫行規定」。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不得稱「條例」。

Ⅷ 行政法規,做到什麼

我國行政法規的法律效力低於法律,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一般是由國務院制定的。
根據我國《立法法》中第三章 行政法規的內容:
第六十五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第六十六條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根據國家總體工作部署擬訂國務院年度立法計劃,報國務院審批。國務院年度立法計劃中的法律項目應當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相銜接。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及時跟蹤了解國務院各部門落實立法計劃的情況,加強組織協調和督促指導。
國務院有關部門認為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應當向國務院報請立項。
第六十七條行政法規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國務院法制機構具體負責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草案由國務院法制機構組織起草。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社會公眾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行政法規草案應當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但是經國務院決定不公布的除外。
第六十八條行政法規起草工作完成後,起草單位應當將草案及其說明、各方面對草案主要問題的不同意見和其他有關資料送國務院法制機構進行審查。
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向國務院提出審查報告和草案修改稿,審查報告應當對草案主要問題作出說明。
第六十九條 行政法規的決定程序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七十條 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
有關國防建設的行政法規,可以由國務院總理、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共同簽署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令公布。
第七十一條 行政法規簽署公布後,及時在國務院公報和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以及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載。
在國務院公報上刊登的行政法規文本為標准文本。

Ⅸ 衛計委制定的是行政法規還是部門規章

衛計委制定的規章、規定,屬於部門規章或規范性文件,也是執行或行政的依據內。容

但它不能稱之為行政法規,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

行政法規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具有法的效力。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作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它的效力次於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八十九條 第一款規定:作為最高國家行政機關,國務院可以「根據憲法和法律,規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21號)

第四條 行政法規的名稱一般稱「條例」,也可以稱「規定」、「辦法」等。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製定的行政法規,稱「暫行條例」或者「暫行規定」。

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不得稱「條例」。

熱點內容
甘肅學院法學院 發布:2024-11-18 23:56:53 瀏覽:44
規章制度專項管理制度 發布:2024-11-18 23:46:34 瀏覽:26
吵架講的話要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4-11-18 22:37:13 瀏覽:795
西安高新區法院 發布:2024-11-18 21:56:50 瀏覽:182
法學邏輯起點 發布:2024-11-18 21:46:49 瀏覽:11
最高法下發的通知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4-11-18 21:34:38 瀏覽:538
寄ems不帶回執法律效力 發布:2024-11-18 21:17:25 瀏覽:979
2016勸酒法律責任 發布:2024-11-18 21:15:59 瀏覽:907
昂承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1-18 20:17:30 瀏覽:292
民事訴訟法基本價值目標 發布:2024-11-18 19:42:45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