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漁政法規

漁政法規

發布時間: 2020-12-20 17:41:13

㈠ 中國現在漁業法律法規共有多少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法律(全國人大立法
《漁業捕撈許可管理規定》國務院部委規章

㈡ 今後漁業管理工作中要進行哪些變革


捕撈管理的責任和權力歸屬漁民合‍作管理漁業團體。其主要參加者是小規模漁業組成的漁村,到2003年,韓國政府指定1 12個漁村作為合作管理漁業團體。
1.3全面的漁業法規體系
挪威在長期的漁業發展中認識到依法治漁的重要性,在海洋漁業資源保護法規、海洋漁業捕撈法規、養殖法規、水產品質量控制與銷售方面法規等方面立法,較為系統的建立了漁業法律體系。早年的漁業法規有《鱈魚銷售法令》、《鮮魚法》、《拖網法》、《魚和魚產品的質量管理法》、《防治淡水魚魚病的有關條例》。70年代以來又陸續頒布了一系列漁業法律和法規,主要有《加工者條例》、《捕撈參與法》、《有關魚類孵化繁殖場的構造、裝備、建立和擴建條例》、《專屬經濟區法》、《國在挪威專屬經濟區捕魚的規定》、《防治污染和排廢條例》、《海洋漁業法》、《港口和航道條例》、《養殖法》、《魚病防治法》等[1]。
加拿大的漁業法律法規主要有:《漁業法》、《加拿大環境評估法》、《加拿大環境保護法》和《北極水域污染保護法》等。主要內容有:漁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漁業生態環境的恢復;漁業生態環境的發展。另外,水產養殖、海洋捕撈、水產品加工和飼料生產等方面都有可依據的法律、法規。日本的漁業法規較為完善。早在1875年宣布了《海面官有宣言 。1901年完成了第一部《漁業法》後,不斷修訂、充實,又相繼制訂了(《水產資源保護法》(1951)、《沿岸漁業振興法》(1963)、(《海洋水產資源開發促進法》(1971)和(《沿岸漁場整頓開發法 (1974)。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法律體系。韓國漁業法對漁業制定了各種條款,是漁業的基本法,於1990年制定。漁業法主要處理捕撈許可證、捕撈運輸、水產品加工、總容許漁獲量、漁業資源保護和漁業補償等。除了漁業法外,有關漁業的相關法律包括:內陸水域漁業法、資源保護法、水產品質量法和他們實施法令。
1.4先進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有效實施
挪威漁業管理有兩個基本點:首先是投入控制,即控制入漁。挪威法律規定只有擁有漁船者才可從事捕撈作業,無漁船者不得入漁。為了使捕撈能力和資源狀況相適應,挪威從70年代開始,政府便決定不再建造大型漁船,而且現有漁船要減少15%,這一制度執行得較嚴格,同時也由於採取了補貼政策,漁船的數量在逐年減少。其次是產出控制,即在總可捕量制度(TAC)下的配額捕撈,這是挪威漁業管理體系中的一項重要制度。一些重要的魚種,如鱈魚、大馬哈魚、鯡魚、鯖魚及蝦等漁業通過配額制度來實施管理。但是由於TAC制度容易造成競爭性捕撈問題,挪威在漁業管理中又逐漸引入了個人配額(IQ)和可轉讓配額(ITQ)制度。韓國1999年開始實行總容許漁獲量(TAC)政策,作為初步的示範項目,對4種魚類實行TAC,到2003年,已經對9個種類實行了TAC。這些種類包括:鮐魚、竹莢魚、沙丁魚、紅雪長蟹、紫華盛頓蛤、羽貝、雪長蟹和梭子蟹。同時韓國對規定種類通過指定市場來加強漁獲物管理,實行觀察員制度。

2.目前漁政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漁政管理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依目前漁政管理的實際執法情況來看,仍然存在以下幾點比較突出的問題。
2.1 管理體制存在弊端,宏觀調控力度不夠
經過多年的實踐,國家統一領導、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分級管理的模式存在一定不足,地方權力太大,國家統一權力有限。由於我國現行區域行政體制的限制,各級漁政機構之間實質性的領導和隸屬關系(如財政撥款、設備配置、人員錄用、幹部任免和紀律處分等)不強,造成國家統一領導的作用不強。[2]在漁政管理工作上,行政干擾、領導說情的事件時有發生,一些地方領導為了本地區局部利益,片面追求地方產量產值,而忽視了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我國發展漁業的大局,漁政執法變成了地方保護主義的服務工具,這與國家依法治漁的方針是相違背的。我國的漁政、漁港監督和漁船檢驗三支執法隊伍權力交叉,難以形成合力,削弱了執法管理的力度。同時,三支機構均向漁民徵收管理費,加重了漁民群眾的負擔,影響了政府依法治漁的威信。由於漁政管理業務缺乏有力的監督,加上部分漁政執法人員的文化素質、法律意識較低,造成執法過程中執法不嚴、有法不依和有法不會依的現象時有發生。目前,全國各地大多基層漁政漁港監督機構人員編制無落實,編制外人員多,其執法經費沒有納入當地財政預算,而採取各種形式的經費自理辦法,實行自收自支。長期實行這種政策,又缺乏必要的財政監督機制,必然會滋生腐敗。因此,應盡快把全國各級的漁政執法經費都納入財政預算中,各級政府專項撥款,實現行政單位的「收支兩條線」。
2.2 漁業法律不夠完善,依法治漁力度不足
目前,我國漁業立法仍然處在認可型的較低層次上,有些法規的制定缺乏科學性或可操作性,造成在實踐中不可避免地發生無法可依或有法難依的現象,有些法律條文已難適應當前漁業形勢,對嚴格執法產生不利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2.1 處罰制度不完善
我國的漁業處罰規定偏輕、幅度太大,執行力度不夠。例如《漁業法》第三十、第三十一條規定,對無捕撈許可證進行作業或違反捕撈許可證的規定進行作業者,可沒收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並處以罰款;對情節嚴重者可沒收漁具並可吊銷捕撈許可證[3]。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一般只處以罰款、沒收漁具的情況很少,而且處罰額一般是處罰幅度的下限,甚至降低檔次處罰。某種程度上,這種罰款是變相向漁民收費,對違規者心理威懾作用不大。另外,由於處罰幅度較大,很容易出現執法偏差或以權謀私。

2.2.2 執法缺乏強制性手段
漁政執法屬於行政行為,缺乏強制性手段,同時,由於海洋環境特殊,管理情況相當復雜,相對人的文明程度和法律意識差異很大,有的粗野蠻橫,有的甚至形
成黑社會勢力,敢於暴力抗法,顯然,單靠行政手段是難以駕馭的[4]

2.2.3 對嚴重違法行為打擊不力
沒能徹底取締「三無」漁船和非法造船現象,對電魚、毒魚、炸魚、無證捕撈、暴力抗法、聚眾鬧事等違法行為打擊力度不夠,這也是漁政執法自身力量太弱所致。
2.3 漁政管理的方式方法仍存在不足
目前,我國海洋漁業執法工作主要由各級漁政漁港監督機構,對所管轄范圍
內的各種漁業及漁船的證件、漁具漁法、漁獲物、以及人員資格等進行檢查[5]
。這項工作主要是對海域中的作業船舶進行現場檢查,而對港內的更新漁船、新造漁船、網具生產與銷售、漁獲物的購銷與販運等方面的檢查較少,這種執法方式對違規生產活動的預防作用不強。而且,在廣闊海域上,單靠幾艘漁政執法船來對成千上萬漁船進行檢查,其執法的難度可想而知,其執法消耗也十分巨大。因此,一些漁政站為了維持自身的運轉,採取了加重收費、以罰代管,這影響了執法的力度和政府的威望。
3.完善我國漁業管理制度
現針對我國的漁政管理制度上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完善建議。
3.1改善我國漁業管理體制
我國海洋管理政出多門,多頭執法,執法機構、執法隊伍重復設置。[6]
一方面造成執法裝備重復構置、水平低下,另一面也加大了管理成本,造成資源浪費。同時,海洋行政執法權的分散化行使也違背了行政處罰規范化的目的。參照挪、加、韓等國海上管理模式,組建統一的海上執法隊伍,實現海上活動的統一管理。同時,這支隊伍也是和平時期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基本力量。我國在漁政管理體制上可以仿照挪威將海洋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與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合並資源,重新組合,充分發揮優勢。將漁政隊伍納入公務員編制,可有望解決地方漁業行政執法機構面臨的自身建設不規范、執法經費無保障、人員編制不落實等方面的問題。另外,早El實行收支或罰沒兩條線也可以保證執法工作的廉潔、高效。

3.2發展漁民自治組織
國家漁業行政部門授予漁民組織一定的管理許可權,使其協助政府部門一起參與漁業管理。在我國政府某些方面的一定授權是必要的,這既有益於漁業管理質量的提高又利於政府管理資源的節省。當前我國漁民眾多、漁船龐大,漁業管理的問題非常復雜,光靠漁業行政管理部門的力量已難以達到漁業管理的預期目標。因此,我國應該發動漁民的力量,實現漁民的自我管理,在漁業發達的地方建立各種形式的漁民自律組織,和政府部門一起實施漁業管理計劃,對防止漁業生產的無序狀態及控制捕撈強度的膨脹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給予漁業協會較大的管理權,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漁民自治,既可以保質保量完成養殖整體規劃,解決海域容載量的問題,又可以減輕政府的工作難度和負擔。當然這就要求對漁業協會進行較為深刻的變革,從單純的技術性服務轉變成集技術服務、自我管理為一體的自治機構。
3.3健全漁業數據的取得,實施TAC制度
我國自1985年水產品流通體制放開後,漁民可以自主地選擇時間、地點銷售其捕獲的水產品,這給我國的漁獲量統計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再加上一些地方為了追求政績等,在漁業產量上弄虛作假,使我國的漁業統計資料嚴重失真,不能為漁業管理部門制定漁業政策提供決策依據。現階段應改進我國漁業統計信息的收集方式,建立適宜的漁獲量報告機制,主要渠道有:要求生產船必須認真填寫每天的捕撈日誌;加強漁港上岸量和市場銷售量的統計;嚴禁在海上銷售漁貨物並加強海上過貨的監管。同時,加強立法,建立關於漁業統計的法律法規和相應的處罰條例,從法律上提高漁業統計的重要性,確保統計數據真實有效。實施TAC制度是當今漁業資源保護的主要手段之一,該制度的實施與否也是判斷—個國家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我國雖在《漁業法》中規定要實施TAC制度,但由於我國目前的限制因素較多,一下子全面實行產出控制制度難度較大,可將這個作為將來漁業管理的遠期目標盡陝付諸實施。今後,應該在主要的捕撈品種(如帶魚、小黃魚、馬鮫魚等)上,有所選擇,優先實行捕撈配額制度,對其他漁業資源也應採取限制捕撈進入的管理手段,初步、快速的完善我國漁業資源管理體系。
3.4完善漁業法規建設
1986年1月20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通過,根據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的決定》第一次修正,根據2004年8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物權法》關於漁業權的法律屬性已經有了定論,應該據此盡快重新修正《漁業法》,應加快其實施辦法的修訂或制定工作,使之更好的保護廣大漁民的合法權益,保障漁業可持續發展。同時,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 相適應,應盡快制

訂與我國的《專屬經濟區與大陸架法》相配套的《專屬經濟區內生物資源開發與管理條例》、《專屬經濟區內外國漁船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或規章,使專屬經濟區內的生物資源的開發、養護和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㈢ 海洋與漁業局是干什麼的有什麼權力

海洋與漁業局是主管海洋與漁業工作的政府直屬機構,主要職能如下:

()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海洋與漁業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以及有關國際公約、條約和雙邊多邊漁業協定;承擔有關海洋與漁業行政管理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的具體起草工作;

(2)負責對海洋事務的綜合協調管理。組織擬訂全省海洋與漁業發展戰略、政策,組織擬訂並監督實施海洋與漁業產業發展總體規劃、海洋功能區劃、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

(3)承擔規范管轄海域使用秩序的責任。組織實施海域使用權屬管理,按規定實施海域有償使用制度,監督管理海域使用論證、評估;組織實施海域界線的勘定和管理;

(4)負責海洋環境、漁業水域生態環境和水生生物資源的保護工作。組織、管理海洋與漁業環境的調查、監測、監視和評價,會同有關部門擬訂污染物排海標准和總量控制制度,監督陸源污染物排海;負責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和海洋傾廢對海洋污染損害工作;

(5)負責漁業行業管理。組織實施漁業生產經營許可制度;指導全省水產捕撈、養殖、加工、流通、遠洋漁業和新興漁業發展及漁業機械化工作;指導漁業經濟體制改革、漁業產業結構調整、產品品質改善和漁業產業化;

(6)承擔海洋環境觀測預報和海洋災害預警預報的責任。負責海洋與漁業防災減災工作,組織海洋監測觀測網路建設;組織制定海洋災害風險區劃、海洋災害防禦規劃;組織編制並實施防災減災應急預案,發布海洋災害預警報信息;

(7)組織實施海洋與漁業行政執法管理工作。實施管轄海域巡航執法制度;依法行使海洋監察、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漁業船舶及船用產品的監督檢驗。負責職責范圍內初級水產品質量安全、漁業生產安全、水產種苗及海洋與漁業資源、環境的監督管理;

(8)負責海洋與漁業的科技管理工作。組織實施海洋與漁業基礎與綜合調查;擬訂本省海洋資源管理與漁業的技術標准、規程、規范和辦法及地方海洋環境質量標准,實施「科技興海」、「科技興漁」戰略,組織制定海洋與漁業發展的重大技術進步措施,組織科技攻關和重大科研項目的研究;

(9)負責海洋與漁業外事、外經工作,組織開展對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及台灣地區有關海洋與漁業經濟、技術的交流與合作。

(10)負責海洋與漁業經濟的統計及相關核算工作;指導海洋與漁業信息網路建設和管理;監督管理減輕漁民負擔工作。

(3)漁政法規擴展閱讀

根據以上職責,漁業漁政管理局設立以下機構:

(一)綜合處

1、協助局領導處理日常工作;承擔局內外綜合協調工作。

2、負責以局名義召開的有關會議和局內會議的組織和會務工作;負責局內決定事項的督辦工作。

3、起草局工作計劃、總結、報告及有關綜合材料;擬訂有關規章制度並監督實施。

4、承辦人事、宣傳、政務信息、信訪、保密、安全、辦公自動化和後勤等工作,協助黨群組織開展工作。

5、負責局內文件核稿、公文運轉、印章管理和歸檔工作。

6、承辦涉台港澳漁業事務。

7、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二)政策法規處

1、組織開展漁業發展和漁政管理戰略、漁業經營制度、維護漁民權益和有關重大問題研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2、承擔有關漁業法律、法規、規章的起草、預審和協調。

3、參與有關漁業行政案件復議工作。

4、承擔促進漁業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相關工作。

5、承辦局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漁業政務網—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主要職責和內設機構介紹

㈣ 關於動物園存在與否的辯論

1、真正的大森林裡的動物少了,綠地就會減少
2、使野生動物失去了本性
3、破壞了生態平衡,破壞了生物鏈.
4、在動物園的動物的繁殖會有所下降,
動物的數量越來越少,甚至滅絕。
5、成本高,且占場地。

㈤ 請高人幫忙用漁政法規方面知識做下案例分析

「評析」

怎麼就沒有訴辯雙方的主張啊?
(一)查明案件事實,是行政機關正確處理行政爭議的前提條件,也是人民法院依法審判行政案件的基礎。本案原告陳乃信、陳信祥在禁漁區、禁漁期無證捕撈的違法事實存在。但是,被告霞浦縣漁政管理站沒有按照行政執法程序,進行認真調查取證,而是輕信個別知情人所作的不是反映案件真實情況的證言,錯誤地將陳信祥違法捕撈的行為認定為是另一漁民陳祖興的行為,因而導致行政處罰主體的錯誤,亦即案件事實認定上的根本性錯誤。一審法院在審理過程中,雖然發現了行政處罰主體錯誤的問題,但在一審判決中未依法作出正確的裁判予以解決,從而影響了法院對行政爭議案件的及時、合法、正確的處理。

(二)本案爭議的焦點,是在適用法律問題上,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與法律的規定不一致時,法院對此應如何判斷並據以作出正確裁判。我國漁業法第三十條規定:「未按本法規定取得捕撈許可證擅自進行捕撈的,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可以並處罰款;情節嚴重的,並可以沒收漁具。」沒有規定可以沒收漁船。《福建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辦法》第三十四條規定,未取得捕撈許可證擅自進行捕撈或者偽造捕撈許可證進行捕撈,情節嚴重的,可以沒收漁船。上述地方性法規的這種規定是否與法律的規定不一致?有的認為,當前本地區無證捕撈、炸魚、毒魚和電魚等違反漁業法的活動十分猖獗,嚴重破壞了漁業資源,加劇了本地區的漁業資源的進一步衰竭。地方性法規結合本省的實際情況,規定無證捕撈情節嚴重的,可以沒收漁船,這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對漁業法的具體補充,不能認為與漁業法的規定不一致。地方性法規的有關規定,應當作為行政機關查處案件和人民法院審判案件的依據。有的則認為,這種情形屬於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與法律的規定不一致,法院判案應依據法律的規定。這一問題經逐級層報最高人民法院請示,最高法院經研究並徵求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和國務院法制局的意見後,認為上述福建省地方性法規的有關條款的規定,是與漁業法的規定不一致的。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與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不一致的,應當執行法律和行政法規的規定。遵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法院根據本案的實際情況和漁業法的有關規定,認定霞浦縣漁政站所作沒收漁船的處罰決定,適用法律錯誤。

(三)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行為違法或者部分違法造成行政相對人損害的,應當承擔行政賠償責任。本案中,被告霞浦縣魚政管理站因違法沒收原告陳乃信、陳信祥的漁船,使倆原告兩條漁船造成損壞和生產上的一定損失,應當給予經濟賠償。霞浦縣人民法院在重審中對經濟賠償問題依法對雙方當事人進行調解,並達成了協議,是正確的。

~~~~~~~~~~~~~~~~~
NO.2 [案例評析]

本案主要涉及我國農業法律的效力問題。

法律效力也稱法律的適用范圍,是指法律對哪些人,在什麼空間、時間范圍內有效:一般認為,法律效力包括對人的效力、空間效力和時間效力三個方面。

1.法律對-人的效力是指法律規范對哪些人有約束力。這里的「人」是廣義上的,即不僅包括自然人,還包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原則上說,我國法律規范對於全體中國公民,無論其處於國內或國外,都具有約束力;同時,我國法律規范對於在我國領域內的外國人,除法律另有規定的外,也具有約束力。

2.法律的空間效力是指法在哪些地域、空間范圍內發生效力。又可分為三種情況:(1)在國家主權管轄所及的全部領域內有效。我國絕大多數法律、行政法規都屬這種情況。(2)在國家局部區域內有效。如《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只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生效。(3)某些法律、法規不僅在我國領域內有效,而且在特定條件下還可以有域外效力。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第2條第3款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海域以外,造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海域污染的,也適用本法」。

3.法律的時間效力是指法律何時生效、何時終止生效及法律對其頒布實施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具有溯及力的問題。法律生效的時間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1)自法律頒布之日起生效;(2)由該法來規定具體生效時間;(3)規定法律頒布後經過一定期限開始生效。我國法律終止效力的形式有:(1)新的法律公布後,原有的法律即喪失效力;(2)新法律取代原有法律,同時宣告舊法律作廢;(3)法律本身規定的有效期屆滿;(4)由有關機關頒發專門決定宣布廢止某個法律;(5)法律已完成其歷史任務而自行失效。法律的溯及力是指新的法律頒布後,對其生效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的問題,如果適用,則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則不具有溯及力。一般情況下。我國法律堅持「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則,但在適用新法律對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有利時,法律也可溯及既往。

作為本案漁政管理機關執法依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第2條明確規定,該法在空間效力方面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內水、灘塗、領海、專屬經濟區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一切其他海域」;在對人的效力方面,第8條規定「外國人、外國漁業船舶進人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水域,從事漁業生產或者漁業資源調查活動,必須……遵守本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其他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同中華人民共和國訂有條約、協定的,按照條約、協定辦理。」同時,第46條還規定:「外國人、外國漁船違反本法規定,擅自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水域從事漁業生產和漁業資源調查活動的,責令其離開或者將其驅逐,可以沒收漁獲物、漁具,並處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可以沒收漁船;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可見,《漁業法》是適用於在我國管轄海域內的外國人、外國漁船的。

本案中,某國漁船青龍第888號漁船超越捕魚許可證許可的作業范圍(對於超越的部分來講,實質上屬未經批准作業)在我國管轄海域從事漁業生產活動,屬於「擅自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水域從事漁業生產」的行為,故我國漁政管理機構根據《漁業法》第46條的規定,對其作出責令離開,沒收全部漁獲物,並處罰款人民幣30萬元的處罰決定。

熱點內容
勞動合同法中用人單位的解釋 發布:2024-12-27 11:19:18 瀏覽:270
禁煙立法意見 發布:2024-12-27 10:57:27 瀏覽:563
河南律師培訓 發布:2024-12-27 10:38:05 瀏覽:677
山東新亮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4-12-27 10:23:20 瀏覽:568
增強農民法律意識 發布:2024-12-27 09:50:58 瀏覽:594
法院法官登錄 發布:2024-12-27 09:46:04 瀏覽:308
以房抵債的法律效力最高院 發布:2024-12-27 09:39:23 瀏覽:430
婚姻法歸責原則 發布:2024-12-27 09:01:26 瀏覽:541
公司法名人 發布:2024-12-27 08:40:30 瀏覽:34
十八屆四中全會依法治國中國夢 發布:2024-12-27 08:14:28 瀏覽: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