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戶口條例

戶口條例

發布時間: 2020-12-20 23:04:22

A. 《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第十七條,十八條的內容是什麼

第十復七條 戶口登記的內容需要變更或制者更正的時候,由戶主或者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戶口登記機關審查屬實後予以變更或者更正。
戶口登記機關認為必要的時候,可以向申請人索取有關變更或者更正的證明。
第十八條 公民變更姓名,依照下列規定辦理:
一、未滿十八周歲的人需要變更姓名的時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養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二、十八周歲以上的人需要變更姓名的時候,由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B. 戶籍制度是從哪年開始的

中國戶籍制度是從1950年開始的

相關歷史:1950年8月12日,公安系統在內部頒發了《特種人口管理暫行辦法(草案)》,正式開始了對重點人口的管理工作,這是新中國戶籍制度開始的起點。

1951年7月16日,公安部制定並頒布了《城市戶口管理暫行條例》,這是建國後最早的一個戶籍法規,從而基本統一了全國城市的戶口登記制度。

1953年,在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的基礎上,大部分農村建立起了戶口登記制度。

1954年,中國頒布實施第一部憲法,其中規定公民有「遷徙和居住的自由」。

1955年6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建立經常戶口登記制度的指示》,規定全國城市、集鎮、鄉村都要建立戶口登記制度,開始統一全國城鄉的戶口登記工作。

(2)戶口條例擴展閱讀

變化:

戶籍制度原本只是一種人口管理的方式,但由於這是一種基礎性制度,其他諸多制度都是在戶籍制度的基礎上設計而來的,這就使得戶籍不同,在享受公共服務方面的待遇也不盡相同的情況越來越突出。

這種情況下,一個人是農業戶籍還是非農業戶籍,不僅意味著個人生活方式、生老病死方面的微觀差別,也意味著個人與國家財政支出之間不同關系的宏觀差別。

戶籍制度設計之初,我國社會結構相對穩定,人口很少發生遷徙。而現在,不僅上億農民工形成了人口遷徙大潮,即使是城市人口,流動性也大大增強。雖然戶籍制度已經做了多次微調,但由於制度設計的基本前提已經有所改變,因此近年來改革戶籍制度的呼聲一直很高。

C. 《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管理條例》的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

(1958年1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

第一條 為了維持社會秩序,保護公民的權利和利益,服務於社會主義建設,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戶口登記。
[注釋][注釋]引用本條的文件共2件,其中:國家法規 0 件,部委文件 0 件,司法解釋 0 件,地方法規2件,法院案例 0 件,

現役軍人的戶口登記,由軍事機關按照管理現役軍人的有關規定辦理。

居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國人和無國籍的人的戶口登記,除法令另有規定外,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戶口登記工作,由各級公安機關主管。
[注釋][注釋]引用本條的文件共4件,其中:國家法規 0 件,部委文件 0 件,司法解釋 0 件,地方法規1件,法院案例3件。

城市和設有公安派出所的鎮,以公安派出所管轄區為戶口管轄區;鄉和不設公安派出所的鎮,以鄉、鎮管轄區為戶口管轄區。鄉、鎮人民委員會和公安派出所為戶口登記機關。

居住在機關、團體、學校、企業、事業等單位內部和公共宿舍的戶口,由各單位指定專人,協助戶口登記機關辦理戶口登記;分散居住的戶口,由戶口登記機關直接辦理戶口登記。

居住在軍事機關和軍人宿舍的非現役軍人的戶口,由各單位指定專人,協助戶口登記機關辦理戶口登記。

農業、漁業、鹽業、林業、牧畜業、手工業等生產合作社的戶口,由合作社指定專人,協助戶口登記機關辦理戶口登記。合作社以外的戶口,由戶口登記機關直接辦理戶口登記。

第四條 戶口登記機關應當設立戶口登記簿。

城市、水上和設有公安派出所的鎮,應當每戶發給一本戶口簿。

農村以合作社為單位發給戶口簿;合作社以外的戶口不發給戶口簿。

戶口登記簿和戶口簿登記的事項,具有證明公民身份的效力。

第五條 戶口登記以戶為單位。同主管人共同居住一處的立為一戶,以主管人為戶主。單身居住的自立一戶,以本人為戶主。居住在機關、團體、學校、企業、事業等單位內部和公共宿舍的戶口共立一戶或者分別立戶。戶主負責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申報戶口登記。

第六條 公民應當在經常居住的地方登記為常住人口,一個公民只能在一個地方登記為常住人口。
[注釋][注釋]引用本條的文件共2件,其中:國家法規 0 件,部委文件 0 件,司法解釋 0 件,地方法規2件,法院案例 0 件,

第七條 嬰兒出生後一個月以內,由戶主、親屬、撫養人或者鄰居向嬰兒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報出生登記。

棄嬰,由收養人或者育嬰機關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出生登記。

第八條 公民死亡,城市在葬前,農村在一個月以內,由戶主、親屬、撫養人或者鄰居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死亡登記,注銷戶口。公民如果在暫住地死亡,由暫住地戶口登記機關通知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注銷戶口。

公民因意外事故致死或者死因不明,戶主、發現人應當立即報告當地公安派出所或者鄉、鎮人民委員會。

第九條 嬰兒出生後,在申報出生登記前死亡的,應當同時申報出生、死亡兩項登記。

第十條 公民遷出本戶口管轄區,由本人或者戶主在遷出前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出登記,領取遷移證件,注銷戶口。
[注釋][注釋]引用本條的文件共1件,其中:國家法規 0 件,部委文件 0 件,司法解釋 0 件,地方法規1件,法院案例 0 件,

公民由農村遷往城市,必須持有城市勞動部門的錄用證明,學校的錄取證明,或者城市戶口登記機關的准予遷入的證明,向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辦理遷出手續。

公民遷往邊防地區,必須經過常住地縣、市、市轄區公安機關批准。

第十一條 被徵集服現役的公民,在入伍前,由本人或者戶主持應征公民入伍通知書向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出登記,注銷戶口,不發遷移證件。

第十二條 被逮捕的人犯,由逮捕機關在通知人犯家屬的同時,通知人犯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注銷戶口。
[注釋][注釋]引用本條的文件共1件,其中:國家法規1件,部委文件 0 件,司法解釋 0 件,地方法規 0 件,法院案例 0 件,

第十三條 公民遷移,從到達遷入地的時候起,城市在三日以內,農村在十日以內,由本人或者戶主持遷移證件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入登記,繳銷遷移證件。

沒有遷移證件的公民,憑下列證件到遷入地的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入登記:(一) 復員、轉業和退伍的軍人,憑縣、市兵役機關或者團以上軍事機關發給的證件;(二) 從國外回來的華僑和留學生,憑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或者入境證件;(三) 被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釋放的人,憑釋放機關發給的證件。

第十四條 被假釋、緩刑的犯人,被管制分子和其他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在遷移的時候,必須經過戶口登記機關轉報縣、市、市轄區人民法院或者公安機關批准,才可以辦理遷出登記;到達遷入地後,應當立即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入登記。

第十五條 公民在常住地市、縣范圍以外的城市暫住三日以上的,以暫住地的戶主或者本人在三日以內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暫住登記,離開前申報注銷;暫住在旅店的,由旅店設置旅客登記簿隨時登記。

公民在常住地市、縣范圍以內暫住,或者在常住地市、縣范圍以外的農村暫住,除暫住在旅店的由旅店設置旅客登記簿隨時登記以外,不辦理暫住登記。

第十六條 公民因私事離開常住地外出、暫住的時間超過三個月的,應當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延長時間或者辦理遷移手續;既無理由延長時間又無遷移條件的,應當返回常住地。

第十七條 戶口登記的內容需要變更或者更正的時候,由戶主或者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戶口登記機關審查屬實後予以變更或者更正。

戶口登記機關認為必要的時候,可以向申請人索取有關變更或者更正的證明。

第十八條 公民變更姓名,依照下列規定辦理:
[注釋][注釋]引用本條的文件共1件,其中:國家法規 0 件,部委文件 0 件,司法解釋 0 件,地方法規 0 件,法院案例1件。 (一) 未滿十八周歲的人需要變更姓名的時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養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二) 十八周歲以上的人需要變更姓名的時候,由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第十九條 公民因結婚、離婚、收養、認領、分戶、並戶、失蹤、尋回或者其他事由引起戶口變動的時候,由戶主或者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變更登記。

第二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據情節輕重,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或者追究刑事責任:
[注釋][注釋]引用本條的文件共1件,其中:國家法規1件,部委文件 0 件,司法解釋 0 件,地方法規 0 件,法院案例 0 件, (一) 不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申報戶口的;(二) 假報戶口的;(三) 偽造、塗改、轉讓、出借、出賣戶口證件的;(四) 冒名頂替他人戶口的;(五) 旅店管理人不按照規定辦理旅客登記的。

第二十一條 戶口登記機關在戶口登記工作中,如果發現有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應當提請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 戶口簿、冊、表格、證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統一制定式樣,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機關統籌印刷。

公民領取戶口簿和遷移證應當繳納工本費。

第二十三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可以根據本條例的精神,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制定單行辦法。

第二十四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註:關於領取戶口遷移證繳納工本費項,公安部於1975年9月15日「關於取消戶口遷移證收工本費的通知」中已予取消。

D. 傳統戶籍制度

1954年,中國頒布實施第一部憲法,其中規定公民有「遷徙和居住的自由」。
1955年6月,國務院發布《關於建立經常戶口登記制度的指示》,規定全國城市、集鎮、鄉村都要建立戶口登記制度,開始統一全國城鄉的戶口登記工作。
1956年、1957年不到兩年的時間,國家連續頒發4個限制和控制農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文件。
1958年1月,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為標志,中國政府開始對人口自由流動實行嚴格限制和政府管制。第一次明確將城鄉居民區分為「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兩種不同戶籍。在事實上廢棄了1954年憲法關於遷徙自由的規定。
1975年,憲法正式取消了有關遷徙自由的規定,此後一直沒有恢復。
1984年10月,國務院發《關於農民進入集鎮落戶問題的通知》允許農民自理口糧進集鎮落戶。
1985年7月,公安部又頒布了《關於城鎮人口管理的暫行規定》,「農轉非」內部指標定在每年萬分之二。同時,作為人口管理現代化基礎的居民身份證制度也在同樣的背景下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於1985年9月宣布實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確立終於使戶籍制度做出了相應的初級改革。
1997年6月,國務院批轉了公安部《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和關於完善農村戶籍管理制度的意見》,明確規定:從農村到小城鎮務工或者興辦第二、三產業的人員,小城鎮的機關、團體、企業和事業單位聘用的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在小城鎮購買了商品房或者有合法自建房的居民,以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親屬,可以辦理城鎮常住戶口。
1998年7月,國務院批轉了公安部《關於解決當前戶口管理工作中幾個突出問題的意見》,解決了新生嬰兒隨父落戶、夫妻分居、老人投靠子女以及在城市投資、興辦實業、購買商品房的公民及隨其共同居住的直系親屬,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的住房、合法穩定的職業或者生活來源,已居住一定年限並符合當地政府有關規定的,可准予在該城市落戶等幾個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2001年3月30日,國務院批轉了公安部《關於推進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對辦理小城鎮常住戶口的人員,不再實行計劃指標管理。
建國以來,中國戶籍管理制度的變化大致可劃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1958年以前,屬自由遷徙期;第二階段,1958年~1978年,為嚴格控制期;第三階段,1978年以後,半開放期。

E. 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管理條例

你在當地找一家民宅,然後租賃下來,如果能夠簽訂二年以上的房屋租賃合同,持房屋租賃合同去派出所申請,試一試,因為換取常住人口的戶口簿必須有固定的居所

F. 中國《戶口登記條例》

根據《中華人民共抄和國戶口登記條例》第17、18條的規定,需更改名字,可向戶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請,並把需要改名的理由寫充分,到當地派出所戶籍室辦理。戶口登記機關認為有必要時,將向申請人索取有關證明。18周歲以下的人需變更姓名,由本人或者父母、收養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18周歲以上,由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G. 戶口登記條例

《憲法》、復《身份證法》、制
1997年6月,《國務院批轉公安部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和關於完善農村戶籍管理制度意見的通知》
1998年7月,《國務院批轉公安部關於解決當前戶口管理工作中幾個突出問題意見的通知》
2001年3月頒布的《國務院批轉公安部關於推進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見的通知》
2012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積極穩妥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

H. 關於中國的戶籍制度

戶籍制度是城鄉經濟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要求。1958年開始的戶籍制度對中國的經濟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入,戶籍改革日益被提上日程,個別地區已經取得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我國城鄉二元體制的核心部分是戶籍管理體制。戶籍制度是城鄉經濟一體化建設中的重要內容。城鄉經濟一體化是城市發展的一個新階段,是隨著生產力發展而促進城鄉居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改變的過程,是城鄉人口、技術、資本、資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為資源,互為市場,互相服務,逐步達到城鄉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上協調發展的過程。城鄉經濟一體化就是要把工業與農業、城市與鄉村、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作為一個整體,統籌謀劃、綜合研究,通過體制改革和政策調整,促進城鄉在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市場今信息、政策措施、環境保護、社會事業發展一體化,改變長期形成的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在政策上的平等地、產業發展上的互補、國民待遇上的一致,讓農民享受到和城鎮居民同樣的文明和實惠,使整個城鄉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城鄉經濟一體化,是一項重大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不僅是思想觀念的更新,也是政策措施的變化;不僅是發展思路和增長方式的轉變,也是產業布局和利益關系的調整;不僅是體制和機制的創新,也是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的改進。改革開放以來,中心城郊絕大多數農民實際上已實現由農業向非農業轉移,改變了傳統的生活方式,走上了城市居民的生活。但從深層次看,傳統意義上的鄉鎮和行政村還在城市中繼續存在,生活在城市的農村居民還是屬於農村戶口,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二元化」管理方式還沒有根本動搖,農村城市化的任務還沒有完成。由於戶籍制度的差別,導致了城鄉產權制度、就業制度、教育衛生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等一系列的極大差異。因此,要實現城鄉一體化,統籌城鄉發展,必須改革現行戶籍制度,逐步消除城鄉分割的戶籍管理二元結構,突破城鄉人口遷移限制,從而革除妨礙生產要素向城市集聚的弊端,使城鄉勞動者、資金、物資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調配和組合,達到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目的。否則,城鄉一體化建設就會受到很大制約。
一、傳統戶籍制度對城鄉經濟一體化建設帶來的影響
戶籍管理是我國行政管理的一項基本制度。但由於我國的傳統戶籍制度,由於受計劃經濟的制約附加了各種各樣過多的行政的、經濟的、福利的管理行為,人為地製造了各種差異和不公平。由此造成了城鄉差異、人們流動障礙,也造成和加劇了嚴重的貧富差距。
首先阻礙了城市的發展和農業現代化,不利於我國農業人口城市化順利進行。我國城市發展步伐緩慢,城市在戶口管理制度保障下通過人口控制實現社會需求,使城市自我調節控制的功能弱化,市政及城市管理難以滿足市場需求。
其次不利於形成全國統一的勞動力市場。為保障城市常住人口就業,許多城市都出台了地方性法規,限制外來人口就業種類,抑制了勞動力、人才的自由流動。
第三,戶口管理使我國公民具有不同身份。戶口劃分為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常住戶口與暫住戶口,不同的戶口有不同的待遇。體現最為明顯的是流動人口,他們外出謀求發展,不僅需要勇氣和技能,而且必須帶齊或辦理名目繁多的證件,如辦理暫住證,交納外來人口管理費。即使如此,在諸多方面仍有別於常住人口。
第四,遏制了消費市場的進一步啟動。大量湧入城市務工經商的農民,幾乎不可能獲得與城市居民同等的機會及社會地位,甚至連基本的人身安全感都沒有,這在相當程度上遏制了他們投身城市建設和管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目前,有數千萬農村人口在城市打工,處於流動狀態。然而,由於他們不具備城市永久居民身份,工作預期不穩定,其消費行為並沒有城市化。
第五,傳統戶籍制度已不能對我國的人口流動進行有效的管理。在2000年進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瞞報、拒報、漏報現象比較嚴重。中西部地區農村相當一部人有籍無戶,農村「空殼」現象較為突出。流動人口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普查工作的質量、速度和准確性。這主要是因為戶籍制度與實際的需求相差太遠,我國的流動人口正在高速增長,而管得太死的戶籍制度是以不變應萬變,這自然會引起管理與普查工作的混亂。
二、城鄉經濟一體化建設中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緊迫性
戶籍制度是中國城鄉二元社會結構劃分的基礎條件。自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實施以後,我國形成了「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兩種不同的戶籍,並控制農業人口遷往城市。目的是為了社會穩定和適應當時供給不足的社會經濟狀態,並在此基礎上實行了有差別的社會福利政策。為了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特別是實行改革開放以來和十四大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後,百萬農民進城務工經商、辦實業,人們越來越發現,變革傳統的戶籍制度已迫在眉睫,其弊端主要體現在:限制了人才流動,妨礙了社會經濟的發展;阻礙了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和流動,制約農業和農村結構調整,延緩了農村城市化的進程,妨礙了人口城鎮化的正常進行;加劇了城鄉差別和城鄉居民不平等,嚴重製約社會分工和城市化進程;加劇了人口管理的艱巨性和復雜性。
1998年公安部提請國務院批轉《關於解決當前戶口管理工作中幾個突出問題的意見》,解決了新生嬰兒隨父母落戶、夫妻分居、父母投靠子女等幾個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2001年第九屆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指出,要「消除城鎮化的體制和政策障礙」1,「改革城鎮戶籍制度,形成城鄉人口有序流動的機制」2。同年10月國務院批轉公安部《關於推進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開始實施,中國兩萬多小城鎮中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來人口均可辦理小城鎮戶口登記。這是一個不少的突破。近年來,全國各地的戶籍制度改革都已開始實施,戶籍管理有了較快的發展,也進一步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權益。但實行了40多年的戶籍制度,還是像一條無形的帶子,在相當程度上束縛著人們的自由流動,人們期望著更大的舉措和突破。
1、現行戶籍制度仍不能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
市場化對城市化促進的基本規律是:各經濟要素在自然滾動中不應存在任何的人生依附、土地依附或政治依附關系。而現行戶籍制度正好與其相悖,由政策而產生的各種依附關系加大了農民進城的成本和難度,阻礙了鄉村人口向具有規模效益的城市區域的自然流動,因而出現了戶籍制度改革力度加大,而「農轉非」趨冷的現象。
2、現行戶籍制度也不能真實反映居民實際身份與居住區域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口流動頻繁,從業結構日益復雜,原來的農業、非農業戶口劃分不僅不能准確反映居民的職業身份和居住區域,而且給人口的登記、管理以及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了許多不便,現行的戶口管理制度已越來越顯得不健全、不完善,漸漸失去了其實質性意義。
3、戶口登記與管理問題較多,城鄉居民戶籍地位仍不平等
我國加入WTO以後,要遵循的一個重要規則就是要給予外國人和本國公民平等待遇。而由於我國長期的二元戶籍制度,使得本國公民之間,因為擁有城鄉不同的戶籍而享受的待遇不同,這顯然已不合時宜。實踐中,一些部門或地方在執行有關政策時人為限制非婚生和超計劃生育人員辦理出生登記手續,使得出生不報或不及時申報、死亡不消以及戶口變更、更正不及時等情況較突出,人戶分離、空掛戶口、雙重戶口等現象普通存在,這都影響了戶口統計的權威性。同時,由於現行戶籍管理制度中常住人口和暫住人口並存,使得出現了暫住期長達10至20年的「暫住」人口,流動人口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護,農業人口、外來人口、城鎮居民享受不同的「國民待遇」。
三、城鄉經濟一體化建設中戶籍制度改革的新思路
戶籍管理是國家行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基礎性工作,也是一項國家行政管理的一項基本制度。它一方面通過公民身份登記,從而證明身份並確立民事權利和行為能力,便利公民參加各類社會活動;另一方面可以為政府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勞動力合理配置等提供基礎數據和資料。此外,戶籍管理是治安管理的基礎和重點,在維護治安、打擊犯罪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劃分「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實行城鄉分割的戶籍管理二元結構,阻礙了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地區間的合理流動,不利於城市化建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不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當前,戶籍制度改革由自下而上的局部性改革進入到國家推導的全面改革層面。
城市化是社會進步的標志,現代城市是經濟、政治、科學技術、教育、信息中心,加快推進城市化使鄉村人口大多數轉向城市。據權威部門預測,到2005年我國流動人口將達到1.3億人,因此戶籍制度的改革不是一種形式上的創新,它的目的是實現法制基礎上的居住和遷徙自由,最終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全面推進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應從嚴格戶口登記,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積極調整戶口遷移政策,加快戶籍管理立法,加快人口信息化建設等方面著手,逐步形成一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城鄉統一的戶籍管理制度。
在剛剛結束的2004年中國論壇北京峰會上,《中國城市「十一五」核心問題研究報告》在分析我國戶籍制度改革的未來時指出:「進行城鄉戶籍制度改革,清除人為的城鄉分割的行政藩籬,關鍵在於取消城市戶口背後各種復雜的附加利益,讓農民享有與城鎮居民同等的國民待遇,逐步取消城鄉之間利益分配的差距,實行城鄉結合。」3因此政府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戶籍制度改革應從三個方面加大力度。
首先是打破城鄉分割,打破農業、非農業的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實行城鄉戶口登記管理一體化。按照常住居地登記戶的原則,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農村人口在城鎮登記常住戶口後依法享有當地居民應有的權利,承擔應盡的義務。地方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單位、村(居)委會不得對公民依法申報登記戶口設置任何限制或附加條件。
其次是實行公民自由流動政策,確認城鄉居民都具有自由遷徙、擇業和居住的權利。中國加入WTO之後,人才流動的需要,人才和國際接軌的需要,要求應聘求職的人做社會化公民,哪裡有發展的機遇就到哪裡去擇業發展,不必人走家搬。「常住」的概念是相對的,以後人們也不會只有一個居住的場所、一個居住的城市。招聘單位唯才是用,不必問戶籍在哪裡。地方政府部門更是要海納百川,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同時以具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穩定的職業或生活來源作為基本落戶條件,並高速城市戶口遷移政策,根據國民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和社會的綜合承受能力,最終實現戶口自由遷移。
第三是剝離戶口的諸多行政職能,弱化戶籍背後的附加利益。一方面要認真清理與戶籍相連的各種附加功能,清理在就業、教育、醫療等方面的歧視性的政策;另一方面逐步取消城市戶口背後的利益,必須同健全社會保障制度聯系起來,解決農民進入城鎮後的基本保險問題。恢復戶口管理作為民事登記的基本社會職能,實現由戶的管理向口的管理轉變。
城鄉一體化建設中的戶籍制度改革,關鍵問題不在戶籍制度、戶口遷移制度本身,也不在公安部門,著眼點在於相關制度、相關部門是否能配套改革,只有從就業、教育、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真正一視同仁,不分地區,不分戶口性質,才能真正打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實現城鄉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四、城鄉經濟一體化建設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焦點與側重點
全面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建立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型城鄉關系,是徹底破除計劃經濟體制的客觀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必然要求,是符合廣大群眾願望和利益的重大舉措。但由於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現狀的限制,農村和城市的生活水平差太大,農村人口基數太大。因此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打破城鄉二元經濟格局,這不是一個單純的戶口遷移問題,而是一個涉及各方面的社會管理體制問題。當前戶籍制度改革使一些過去的問題顯性化了,從中折射出一些突出焦點問題:
1、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遇到新的挑戰。戶籍制度改革重要的在於實施城鄉一體化配置資源,實現城鄉共同發展與繁榮。長期以來,城鄉發展參差不齊。一方面要克服單純的把城鎮視為培育市場聚集人口的場所,應以實現現代化、社會化、工業化、市場化、城市化的高度,著眼於提高城鎮的整體功能上去完善城鄉的發展;另一方面要立足於當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產業,著力培育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形成農副產品的生產、加工和銷售基礎,發揮城鄉的區位優勢,著力各種服務行業。因此,應從實際出發,構築城市農業模式;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突破城鄉和所有制界限,構築實施工業結構調整的模式;構築城鄉一體化旅遊業發展模式和大流通模式;構築城鄉生態環境保護和清潔生產一體化的模式。
2、城鎮資源短缺日益顯現。戶籍改革不是單一的人口管理,所包含的社會性內容非常復雜。在城鄉二元分割的行政壁壘拆除之後,這些社會性內容就凸現出來了。當前突出的問題首先表現在城鄉教育資源的短缺。子女教育問題一直是中國家庭的頭等大事,人口遷徙主要理由也是子女教育問題。目前的城鄉二元結構中,城鎮教育質量一般比農村高,大量的農民進城,必然擠壓城鎮原居民的教育資源。因此,政府要統籌安排,切實解決進城農民子女中適齡兒童少年的教育問題。
3、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隨著戶籍制度的改革,大量的農民湧入城市,勢必加快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而且目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與勞動力轉移、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水平、市場發育程度並不適應。這必然使政府加大力度加強住宅、能源、資源、交通、信息、教育文化衛生、環境等設施的建設,以使健全城市居住、公共服務、社區服務的功能。
4、城鄉就業趨於嚴峻。我國農村特點在於人口密集,人均所得低,農村的「過剩人口」看來是致富的障礙。隨著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農業勞動力向非農業勞力轉移,農業人口向城鎮和城市聚集。雖然目前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城所佔去的勞動崗位,絕大多數屬於體力消耗大、勞動時間長、衛生條件差的崗位,基本上不影響城市人的就業。但是隨著戶籍制度的改革,首先打破城鄉二元社會結構和勞動力自由流動障礙的消除,取消當地對外地勞動力的種種限制,市場配置勞動力資源的機制形成;其次隨著農民通過教育和接受各種培訓從而使自身素質提高;再次隨著國有企業內部日益嚴重的隱性失業問題顯性化,大批職工下崗,以及隨著加入世貿組織,結構性失業人員增加,必然會使城市的就業形勢趨於嚴峻。
5、社會福利保障體系仍不夠健全。我國現行的戶籍制度仍與現行的社會保障體系有著密切的聯系。目前中國社會保障體系以各地方政府為主要推動和具體實施主體。隨著戶籍制度的改革,各地方政府必須面對由於社會保障體系而引起的社會種種不穩定因素。發達地區雖然可能提供剩餘的就業崗位,但是這些有限的崗位相對於落後地區的大量剩餘勞動力是微不足道的。外地勞動力的湧入,將使發達地區失業率提高,從而增加本地區政府對失業保障和最低生活補貼的發放。因此,必須盡快完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目前國家每年為城鎮居民提供上千億元的各類社會保障(養老、醫療、失業、救濟、補貼等),而農民生老病死傷殘幾乎沒有任何保障,農民還要上交鄉村統籌為五保戶、烈軍屬提供補助救濟。
6、城市管理水平相對落後。城鄉一體化戶籍制度改革後,流動人口加大,提高了城鎮人口管理的復雜性。一方面計生管理難度加大,特別是外來人口管理的難度加大,過去的行政管理的方式難以奏效;另一方面資源配置不合理,環境臟、亂、差,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重復建設,影響城市市容市貌,同時城市犯罪率提高,影響社會治安穩定,必須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7、出現了新的城鄉「二元結構」現象。城鎮居民隨著住房、福利、醫療保險、勞動就業等體制改革,已喪失了原先享有的各種福利,而農民則在宅基地審批、人口計劃生育等政策方面享有優於城市居民的利益。由於土地轉讓中城區城郊農民可以獲得頗為豐厚的收益,一些原來轉成城鎮居民的希望再轉回農村戶口,政府不得不嚴把「非轉農」的關口。目前新的「二元結構」最突出的矛盾是:一是土地流轉問題。農民可以保留承包土地的權益,帶地進城,享有城鎮居民的同等待遇;二是撤村建居後的土地利益分配問題,原來的「城中村」的土地已經蓋店輔廠房出租,村民可以分紅,取消「城中村」後,村民成為居民,仍可享用這項福利;三是城鄉計生政策的差異,過去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下,城市嚴格實行「一胎」制,農村實行「二胎」制或有限制的「二胎」制。戶籍改革後,隨之帶來了農村與城市計生政策如何統一的問題,當務之急是新的措施出台。
8、基層民主建設和政權建設遇到了新問題。城鎮戶掉籍制度改革打破了城鄉身份的限定,農村人口的流動性增大,給村民自給帶來了一些新的課題。例如何謂「本村村民」選民?選民資格如何界定,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其屬地條件是否仍然以「農業戶籍」作為必備條件?然而最迫切的問題,還是農村政治資源越來越嚴重地流失問題。大批農村青壯勞力、具有組織、活動能力的能人外經商務工,使村民自治處於弱化乃至虛化狀態。另外,城鎮的社區建設上,過去單位大院式的管理模式已不適應了。建設新型社區管理體系,缺乏合格管理人才和文化人才的問題也突出出來了。
五、對城鄉經濟一體化建設中戶籍制度改革的幾點思考
實行戶籍制度改革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勢所趨,民心所向。但是由於實行這一變革有著多重價值取向,是一個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交錯構成的漸進的改革過程。
首先是加強戶籍立法建設,通過統一立法,規范戶口管理,為實現在法制基礎上的居住和遷徙自由提供一個法律框架。戶籍改革的最根本的問題是公民遷徙和居住的自由。由於現行憲法中還沒有公民居住和遷徙的自由權利的條款,因此必須在憲法中恢復公民遷徙自由的條文,確認不論城鄉居民都具有自由遷徙、擇業和居住的權利,這有助於消除人與人城鄉之間的隔離和歧視,為市場經濟秩序的建立和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和精神支持,同時也有助於公民居住和自由遷徙作為基本權利加以嚴格保護,最大程度上保證中國公民都能享受同等待遇,促進中國更深入地融入國際社會。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特別是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和加入WTO後,戶籍管理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增多,1958年出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已遠不能適應新形勢下的戶籍管理,而且現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中的部分內容已與新的刑法、刑事訴訟法相抵觸,現行的戶口遷移政策和《暫住證申領辦法》等部分規章早已突破了《條例》中的有關內容。對此要積極開展戶籍法立法調研工作,在廣泛徵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抓緊做好戶籍法草案的起草、修改和報批工作,力爭戶籍法早日出台。只有 加強了戶籍立法,才能確保戶籍管理工作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嚴格戶口登記制度,同時通過國家立法,提高公民的人口登記意識,規范政府行政,使城鄉居民都能享受戶口管理的同等待遇。
其次是徹底打破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建立健全城鄉一體的戶籍管理體制。現行戶籍制度的缺陷主要在於其城鄉分離的二元結構特徵。近幾年來,全國各地相繼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並已初見成效,逐步建立了城鄉統一的戶籍管理制度。目前應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力爭「十五」期間打破城鄉分割的農業、非農業二元戶口管理結構,廢除由二元戶口管理結構衍生的戶口「農轉非」計劃管理政策及藍印戶口、自理口糧戶口、地方城鎮戶口、農場商品糧戶口等多種戶口形式,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真正實現城鄉戶口登記管理一體化,以具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穩定的職業和生活來源為基本落戶條件。這樣農民和城鎮居民可以在同一個制度平台上憑能力參與市場的公平競爭,對城鎮化的發展帶來強勁的動力。在當前「農轉非」趨冷的形勢下,要推進城市化,吸引農村富餘勞動力向城市流動,不僅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一方面要允許在城鎮有穩定職業和住所的農業人口可在就業地或居住地登記戶口,而且依法享受當地居民應有的權利,承擔應有的義務;另一方面已辦理城鎮常住戶口的人員能夠真正繼續享有原村級集體資產的權益和集體可分配收益,使用權之合法化,並創造比農村更好的就業條件、福利待遇和生活水平。建立健全統一的戶籍管理制度,不僅消除了戶口歧視的制度性原因,意味著人們的身份的變化,有著更平等的人格價值取向,有助於提高人們市場經濟的競爭意識,這對城鎮化建設具有長遠的制度效應。
第三是完善城鄉分割的就業管理和服務體系,建立起城鄉統一的勞動就業市場。農民的就業問題是城市化過程中一個重大的問題,這不僅由於大量土地徵用造成了大量失業農業民,而且由於城鄉分割二元體制下,城鄉就業服務制度的不繼往開來,阻礙了失土失業農民的平等再就業。因此國家必須立足於提高勞動力資源的配置效率,建立基本統一、規范的勞動力市場體系,完善政府對勞動就業的管理手段和相應的法律規章,進一步深化改革勞動人事和戶籍管理制度,調整和協調有關就業的政策措施,充分發揮市場對勞動力資源配置的導向作用。同時國家應統籌規劃和調控全國城鄉勞動力就業,取消各種限制勞動力合理流動的政策規定,促進勞動力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有序流動。「十五」期間,將通過改革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創新,在東部有條件的省市或經濟較發達地區,逐步推進城鄉勞動力市場一體化。通過建立和完善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深化勞動就業制度改革,取消社會從業人員之間的不同「身份」,消除不合理市場分割現象,盡快統一城市勞動力市場。為了緩和就業矛盾,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拓寬非正規部門發展空間,把非正規部門和靈活就業空間的「蛋糕」做大,實現勞動力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就業,必須建立覆蓋城鄉的人才和勞動力服務網路,形成統一、競爭、有序的市場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市場配置勞動力資源的功能和作用,以促進人才和勞動力的合理有序流動。
第四是以第二代身份證換發工作為契機,提高人口管理的科技水平,以信息化帶動人口管理現代化。要在進一步完善現有常住人口計策機信息管理系統的基礎上,以第二代身份證換發工作為契機,促進個人身份認證系統的完善和人口管理的現代化。第二代身份證以人口信息管理系統和公安計算機專網信息傳輸為依託,以非接觸性IC晶元為證件信息載體,以密碼技術為證件防偽核心,科技含量高。換發工作的前期准備工作需組織人員在大量的查重、漏、錯號的基礎上,進行戶口核對和身份證的重漏錯號的檢查和清理,製作過程本身就是人口信息的採集、傳輸、製作、查驗、管理、服務的過程,因此,整個換發證過程能夠及時發現、糾正戶籍信息差錯,從而進一步完善戶口管理。加快人口信息計算機管理系統建設步伐,提高戶籍管理科技含量。截至去年底,全國已有37667個派出所建成人口信息計算機管理系統。全國已建成市級人口信息管理系統地級以上城市有229個,建成縣(市)級人口信息系統縣(市)951個。與此同時,公安部完成了人口信息管理系統「百城聯網工程」。至目前,全國已有227個地級以上城市可通過公安專網查詢人口信息數據。通過積極運用人口信息計算機管理系統,逐步實現人口信息統計數據的共享,並盡快建立全國公民身份號碼查詢服務中心,以更好地適應戶籍管理社會化服務的需要。
第五是正確處理好深化戶籍改革與其它各部門改革的關系,建立起城鄉居民共享社會福利的保障制度,實現在社會保障的同城同保。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需要勞動、就業、教育及社會保障等方面改革的同步進行。農與非農戶口就其本身而言只是一種符號,戶籍制度改革無法解決相關的社會保障體系,只有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機制,戶籍制度改革才能由局部向全面放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支柱,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強有力的支撐。現在城市已普遍建立了社會保障機制,而農村還沒有。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應覆蓋全體公民。應通過政策傾斜,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從而為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奠定經濟基礎。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可把基本養老保障的改革作為突破口,使公民當他足夠老的時候都可以拿到國家發放的一份「基礎養老金」。要切斷單位與個人的社會保障聯系,約束和激勵公民建立個人社會保障賬戶。還可探索其他的全國統一的包括農村的社會保障形式,從而為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創造條件。其實,戶籍制度是我國身份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只是公民的居住證明而已,其本身並沒有包含太多的信息。只不過在政府部門幾十年的社會管理中,逐漸地依託戶籍制度,附加了許多不合理的管理制度,並且按照這些不合理的制度建立了一系列不公正的社會管理模式,才導致具有中性意義的戶籍制度備受公眾的指責。例如,在政治制度中,我國規定城鄉居民按照不同的人數比例選舉人大代表,這就使得農業人口比非農業人口參與政治活動的機會要小。在社會制度方面,我國雖然允許人口自由流動,但對農業人口向城市流動作出了許多限制性的規定,致使農業人口向非農業方向發展面臨極大的阻力。不少農民

I. 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遷移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

(1958年1月9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

第一條 為了維持社會秩序,保護公民的權利和利益,服務於社會主義建設,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履行戶口登記。
[注釋][注釋]引用本條的文件共2件,其中:國家法規 0 件,部委文件 0 件,司法解釋 0 件,地方法規2件,法院案例 0 件,

現役軍人的戶口登記,由軍事機關按照管理現役軍人的有關規定辦理。

居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外國人和無國籍的人的戶口登記,除法令另有規定外,適用本條例。

第三條 戶口登記工作,由各級公安機關主管。
[注釋][注釋]引用本條的文件共4件,其中:國家法規 0 件,部委文件 0 件,司法解釋 0 件,地方法規1件,法院案例3件。

城市和設有公安派出所的鎮,以公安派出所管轄區為戶口管轄區;鄉和不設公安派出所的鎮,以鄉、鎮管轄區為戶口管轄區。鄉、鎮人民委員會和公安派出所為戶口登記機關。

居住在機關、團體、學校、企業、事業等單位內部和公共宿舍的戶口,由各單位指定專人,協助戶口登記機關辦理戶口登記;分散居住的戶口,由戶口登記機關直接辦理戶口登記。

居住在軍事機關和軍人宿舍的非現役軍人的戶口,由各單位指定專人,協助戶口登記機關辦理戶口登記。

農業、漁業、鹽業、林業、牧畜業、手工業等生產合作社的戶口,由合作社指定專人,協助戶口登記機關辦理戶口登記。合作社以外的戶口,由戶口登記機關直接辦理戶口登記。

第四條 戶口登記機關應當設立戶口登記簿。

城市、水上和設有公安派出所的鎮,應當每戶發給一本戶口簿。

農村以合作社為單位發給戶口簿;合作社以外的戶口不發給戶口簿。

戶口登記簿和戶口簿登記的事項,具有證明公民身份的效力。

第五條 戶口登記以戶為單位。同主管人共同居住一處的立為一戶,以主管人為戶主。單身居住的自立一戶,以本人為戶主。居住在機關、團體、學校、企業、事業等單位內部和公共宿舍的戶口共立一戶或者分別立戶。戶主負責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申報戶口登記。

第六條 公民應當在經常居住的地方登記為常住人口,一個公民只能在一個地方登記為常住人口。
[注釋][注釋]引用本條的文件共2件,其中:國家法規 0 件,部委文件 0 件,司法解釋 0 件,地方法規2件,法院案例 0 件,

第七條 嬰兒出生後一個月以內,由戶主、親屬、撫養人或者鄰居向嬰兒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報出生登記。

棄嬰,由收養人或者育嬰機關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出生登記。

第八條 公民死亡,城市在葬前,農村在一個月以內,由戶主、親屬、撫養人或者鄰居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死亡登記,注銷戶口。公民如果在暫住地死亡,由暫住地戶口登記機關通知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注銷戶口。

公民因意外事故致死或者死因不明,戶主、發現人應當立即報告當地公安派出所或者鄉、鎮人民委員會。

第九條 嬰兒出生後,在申報出生登記前死亡的,應當同時申報出生、死亡兩項登記。

第十條 公民遷出本戶口管轄區,由本人或者戶主在遷出前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出登記,領取遷移證件,注銷戶口。
[注釋][注釋]引用本條的文件共1件,其中:國家法規 0 件,部委文件 0 件,司法解釋 0 件,地方法規1件,法院案例 0 件,

公民由農村遷往城市,必須持有城市勞動部門的錄用證明,學校的錄取證明,或者城市戶口登記機關的准予遷入的證明,向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辦理遷出手續。

公民遷往邊防地區,必須經過常住地縣、市、市轄區公安機關批准。

第十一條 被徵集服現役的公民,在入伍前,由本人或者戶主持應征公民入伍通知書向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出登記,注銷戶口,不發遷移證件。

第十二條 被逮捕的人犯,由逮捕機關在通知人犯家屬的同時,通知人犯常住地戶口登記機關注銷戶口。
[注釋][注釋]引用本條的文件共1件,其中:國家法規1件,部委文件 0 件,司法解釋 0 件,地方法規 0 件,法院案例 0 件,

第十三條 公民遷移,從到達遷入地的時候起,城市在三日以內,農村在十日以內,由本人或者戶主持遷移證件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入登記,繳銷遷移證件。

沒有遷移證件的公民,憑下列證件到遷入地的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入登記:(一) 復員、轉業和退伍的軍人,憑縣、市兵役機關或者團以上軍事機關發給的證件;(二) 從國外回來的華僑和留學生,憑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或者入境證件;(三) 被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釋放的人,憑釋放機關發給的證件。

第十四條 被假釋、緩刑的犯人,被管制分子和其他依法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在遷移的時候,必須經過戶口登記機關轉報縣、市、市轄區人民法院或者公安機關批准,才可以辦理遷出登記;到達遷入地後,應當立即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遷入登記。

第十五條 公民在常住地市、縣范圍以外的城市暫住三日以上的,以暫住地的戶主或者本人在三日以內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暫住登記,離開前申報注銷;暫住在旅店的,由旅店設置旅客登記簿隨時登記。

公民在常住地市、縣范圍以內暫住,或者在常住地市、縣范圍以外的農村暫住,除暫住在旅店的由旅店設置旅客登記簿隨時登記以外,不辦理暫住登記。

第十六條 公民因私事離開常住地外出、暫住的時間超過三個月的,應當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延長時間或者辦理遷移手續;既無理由延長時間又無遷移條件的,應當返回常住地。

第十七條 戶口登記的內容需要變更或者更正的時候,由戶主或者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戶口登記機關審查屬實後予以變更或者更正。

戶口登記機關認為必要的時候,可以向申請人索取有關變更或者更正的證明。

第十八條 公民變更姓名,依照下列規定辦理:
[注釋][注釋]引用本條的文件共1件,其中:國家法規 0 件,部委文件 0 件,司法解釋 0 件,地方法規 0 件,法院案例1件。 (一) 未滿十八周歲的人需要變更姓名的時候,由本人或者父母、收養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二) 十八周歲以上的人需要變更姓名的時候,由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第十九條 公民因結婚、離婚、收養、認領、分戶、並戶、失蹤、尋回或者其他事由引起戶口變動的時候,由戶主或者本人向戶口登記機關申報變更登記。

第二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據情節輕重,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或者追究刑事責任:
[注釋][注釋]引用本條的文件共1件,其中:國家法規1件,部委文件 0 件,司法解釋 0 件,地方法規 0 件,法院案例 0 件, (一) 不按照本條例的規定申報戶口的;(二) 假報戶口的;(三) 偽造、塗改、轉讓、出借、出賣戶口證件的;(四) 冒名頂替他人戶口的;(五) 旅店管理人不按照規定辦理旅客登記的。

第二十一條 戶口登記機關在戶口登記工作中,如果發現有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應當提請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二條 戶口簿、冊、表格、證件,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統一制定式樣,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機關統籌印刷。

公民領取戶口簿和遷移證應當繳納工本費。

第二十三條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可以根據本條例的精神,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制定單行辦法。

第二十四條 本條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註:關於領取戶口遷移證繳納工本費項,公安部於1975年9月15日「關於取消戶口遷移證收工本費的通知」中已予取消。

J. 中國戶籍制度有哪些利與弊

一、中國戶籍制度的優點:

1、通過公民身份登記,從而證明身份並確立民事權利和行為能力。

2、可以為政府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勞動力合理配置等提供基礎數據和資料。

3、戶籍管理是治安管理的基礎和重點,在維護治安、打擊犯罪方面取到了巨大作用。

二、中國戶籍制度的缺點:

1、不利於農村人口的自由流動,阻礙了農業規模化現代化發展。

2、不利於中國城鎮化,不能將人口有效的吸引在所工作城市,造成人口的二元分離。

3、造成了農村留守婦女和留守兒童以及一系列的社會倫理問題。

4、人為將城市和農村的福利待遇二元切割,造成不同平的福利待遇。

(10)戶口條例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鄉流動人員增多,迫切要求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改革戶籍制度將有以下幾個優點:

1、將使更多城鄉居民享受日益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務,更好地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擁有更好的社會保障和發展機會,促進社會公平。

2、促使經濟增長由過多依靠外需轉向內外需協調拉動。這也有利於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也利於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

3、將有利於發展和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化解勞動力就業的結構性矛盾,提高勞動力資源配置效率,促進我國加快從人口大國轉變為人力資源強國,進一步釋放人口紅利和改革紅利。

熱點內容
在新婚姻法之前結婚證嗎 發布:2024-11-19 21:28:30 瀏覽:821
婚姻法21這條屬於 發布:2024-11-19 20:42:30 瀏覽:938
瑞達行政法補充講義 發布:2024-11-19 20:36:23 瀏覽:551
新合同法以什麼為指導制定 發布:2024-11-19 20:34:37 瀏覽:295
女法官p 發布:2024-11-19 20:11:24 瀏覽:269
新鄭律師援助 發布:2024-11-19 19:04:40 瀏覽:708
印刷廠裝訂車間規章制度 發布:2024-11-19 19:03:11 瀏覽:247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由規定 發布:2024-11-19 18:48:34 瀏覽:987
24條婚姻法北京電視台 發布:2024-11-19 18:48:29 瀏覽:373
履行查對制度的規章制度和程序 發布:2024-11-19 18:19:19 瀏覽: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