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物進出口管理條例
A.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的主要內容
第一部分中英文對照海關進出口關稅稅則,分進口稅則速查一覽表及其附表、出口稅則速查一覽表及其附表兩部分進口稅則速查一覽表共分八列:隨後加列了出口退稅率調整表、2008年出口稅則和出口暫定稅率等附件。
第二部分:中英文對照的「進出口貿易重要法律、法規及規定匯編」,匯集財政部、商務部、中國海關等相關部委最新頒布的有關外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及管理辦法,涉及外經貿法規、進口環節國內稅、一般商品進出口管理、機電產品進出口管理、進出口商品檢驗、動植物檢疫、衛生檢疫、醫葯檢驗、化學品登記、出口退稅及其他貿易經營權有關的管理措施、加工貿易、外匯管理以及其他貿易管理措施等,是我國迄今為止內容最全面、資料最新的且唯一一本含有法律法規(英文版)的進出口管理參考工具書。
為方便讀者在海關報關和計算關稅,本書另含有報關自動化系統常用代碼表及《海關關稅計算方法》兩部分
讀者可通過本書或光碟查找到海關進出口稅則的有關數據資料及相關中英文法規。 2.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出口稅則速查一覽表
3.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報關自動化系統常用代碼表及說明
4.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稅款計算方法
5.常用計量單位換算表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進出境快件監管辦法
海關對出口退稅報關單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於進出口貨物特許權使用費估價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代理報關企業的管理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
葯品進口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貨物進出口管理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貨物申報管理規定
海關總署關於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徵收進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審定進出口貨物完稅價格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徵收進口貨物滯報金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行政處罰實施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丁政賠償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行政裁定管理暫行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貨物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
貨物進口許可證管理辦法
貨物自動進口許可證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
機電產品進口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哥:轉關運輸貨物監管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
出口收匯核銷管理辦法
出口收匯核銷管理辦法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於異地加工貿易的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出口加工區監管的暫行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貨物報關單填制規范
海關總署關於優惠貿易協定項下進口貨物的報關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於知識產權保護的實施辦注
2013年版《中國海關報關實用手冊》
仍由海關總署政策法規司編制、中國商務出版社出版,
2013年,根據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國家將對關稅政策和進出口管理政策作相應調整。為了方便企業和社會各界及時掌握新政策,加快企業通關速度,增加海關執法透明度,海關總署政策法規司根據海關征稅、監管、統計和報關自動化系統的要求,組織了數十名海關業務專家和骨幹,編制開發了2008年版的《中國海關報關實用手冊》。
2013年版的《手冊》將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統計商品目錄》、《海關進出口關稅與代征稅對照使用手冊》和國務院有關部委最新頒布的進出口管理規定為基礎,集中反映國家對關稅和進出口管理政策的重大調整、最新進出口法律法規、最新區域性或雙邊貿易協定稅率、國家對禁限貨物貿易管制改革的具體措施等。另外,進出口貨物報關單填制規范,報關自動化系統常用代碼表及說明,進出口商品的HS編號、名稱、關稅稅率、增值稅稅率、消費稅稅率、統計計量單位、進出口時需向海關提交的監管證件名稱,2013年進口商品暫定稅率表(部分生產設備或其他商品),2013年進口商品關稅配額稅率表,計量單位換算表,進口關稅與進口環節代征稅計稅常數表等報關必備資料也將全盤收入書中。
該書是海關工作人員、進出口企業報關員、預錄入企業操作員等必備的報關工具書,也是與進出口業務有關的企事業單位了解海關業務和對進出口貨物進行成本核算的重要參考資料。
B. 管制有哪幾類,我國外貿管制制度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一、管制分類如下:
兩類管制:
1.經濟管制:對價格、市場進入和推出條件、服務標准等進行的控制。例如公用設施管制,電話、天然氣、水。
2.社會管制:這類管制用來保護環境以及勞工和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其有關規定可以用以矯正經濟活動所引起的各種派生後果和外部性問題。例如:凈化空氣水源、確保核安全。
二、我國外貿管制制度的主要內容如下:
我國的外貿管制制度是由進出口許可制度(包括貨物、技術進出「許可和經營許可)、對外貿易經營者管理制度、出入境檢驗檢疫制度、進出口貨物收付匯管理制度、對外貿易救濟措施以及海關監管和其他有關的管理制度組成的一種綜合性制度。它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貨物、技術進出口許可制度
進出口許可制度作為一項非關稅措施,是世界各國管理進出口的一種常見手段,在國際貿易中廣泛運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對外貿易按對象劃分為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和國際服務貿易。在我國,對於那些屬於國家進出口許可管理范圍的貨物和技術(定期由國務院下屬相關部門制定、調整並公布目錄),依法獲取進出口許可證是企業進出口這些貨物或技術的必要條件。同時,國家有關主管部門對於一些特殊進出口商品,如瀕危野生動植物與進出口、敏感物項和技術的出口、葯品葯材的進出口、文物的出口、黃金及其製品的進出口音像製品的進口和廢物進口等,要求事先申領批准文件或許可證明。這些許可證件和批文,作為允許相關貨物或技術進出口的證明文件,報關時,必須向海關交驗,否則,海關不予放行。我國關於貨物、技術進出口許可證件和批准文件的管理范圍.內容和管理程序的規定,構成了我國貨物、技術的進出口許可制度。
進出口許可制度不僅是我國對外貿易管制的核心管理制度,而且也是我國外貿管制的主要實現方式之一。
(一)我國貨物進出口許可管理制度及其范圍
我國貨物進出口許可管理制度的管理范圍包括禁止進出口貨物、限制進出口貨物和部分實行自動進出口許可管理的自由進出口貨物,其中以限制進出口貨物為主體。
1.禁止進出口貨物的范圍及其管理
我國政府明令禁止進出口的貨物包括:列入由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或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調整並公布的「禁止進出口貨物目錄」的商品、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明令禁止進出口的商品以及其他因各種原因停止進出口的商品。
(1)禁止進口貨物:
列入《禁止進口貨物目錄》商品。目前,我國公布的禁止進口貨物目錄共五批,其中;
——國家制定《禁止進口貨物目錄》(第一批)是從我國國情出發,為履行我國所締結或者參加的與保護世界自然生態環境相關的一系列國際條約和協定而發布的,其目的是為了保護我國自然生態環境和生態資源。如國家禁止進口屬破壞臭氧層物質的「四氯化碳」、禁止進口屬世界瀕危物種管理范圍的「犀牛角」和「虎骨」。
——《禁止進口貨物目錄》(第二批)均為舊機電產品類,是國家對涉及生產安全(壓力容器類)、人身安全(電器、醫療設備類)和環境保護(汽車、工程及車船機械類)的舊機電產品所實施的禁止進口管理。
—《禁止進口貨物目錄》(第三、第四、第五批)所涉及的是對環境有污染的固體廢物類,包括城市垃圾、醫療廢物、曾鉛、油淤渣等13類廢物。
二是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明令禁止進口的商品
三是其他商品。例如:
——停止進口以cFc一12為製冷工質的汽車及以cFc~12為製冷工質的汽
車空調壓縮機(含汽車空調器)。
停止進口方向盤右置的汽車。
——停止進口日服裝、國產手錶復進口、Ⅷ因子制劑等血液製品、黑人牙膏
等。
(2)禁止出口貨物:
一是列入《禁止出口貨物目錄》商品。目前,我國公布的禁止出口貨物目錄是指《禁止出口貨物目錄》(第一批)和《禁止出口貨物耳錄》(第二批)。
——國家制定《禁止出口貨物目錄》(第一批)是從我國國情出發,為履行我國所締結或者參加的與保護世界自然生態環境相關的一系列國際條約和協定而發布的,其目的是為了保護我國自然生態環境和生態資源。如國家禁止出口屬破壞臭氧層物質的「四氯化碳」、禁止出口屬世界瀕危物種管理范疇的「犀牛角」和「虎骨」、禁止出口有防風圓沙作用的「發菜」和「麻黃草」等植物。
——國家制定《禁止出口貨物目錄》(第二批)主要是為了保護我國匱乏的森林資源,防止亂砍濫伐。如禁止出口截面直徑>4cm、長度>lOcrr·棒狀木炭。
二是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明令禁止出口的商品。例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禁止出口未定名的或者新發現並有重要價值的野生植物。
三是其他商品,如禁止出口勞改產品等單行規定。
貨物既然被納入禁止進出口之列,任何已經被國家授予進出口經營權的對外貿易經營者都不得擅自進出口這樣的貨物。根據國家有關禁止進出口的規定,國家對外貿易主管機關與進出境主管機關都有責任與義務在貨物進出境整個過程中,對違反禁止進出H規定的貨物依法查處並採取有效措施進行必要的防範。例如,根據我國《海關法》的規定,我國海關在對進出境貨物實行監管的過程中,一旦發現有涉嫌違反國家禁止進出口規定的貨物,有權採取扣留、沒收等行政措施。
2.限制進出口貨物的范圍及其管理
(1)限制進出口貨物的具體范圍。根據我國《對外貿易法》第十六條的規定,屬於該條所述情形之一的貨物,均由國家實行限制進出口。
對於屬於限制進出口的貨物,國家通過相關目錄來劃定或調整這類貨物的具體范圍。《中華人民共和國貨物進出口管理條例》明確規定:限制進出口的貨物目錄,由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經濟管理部門制定、調整並在實施前一定期限內公布。
(2)限制進出口貨物的管理。我國對於限制進出口貨物的管理按其限制方式主要分為兩種:進出口配額限制和進出口非配額限制。另外,我國還規定,為履行紡織品雙邊協議,對於輸往設限國家協議項下的紡織品實行出口被動配額限制。
C. 如果要做國際貿易需要什麼文件和法律常識
建議你了解一下的內容:
一、我國對外貿易管理制度框架
我國對外貿易管理制度是指我國通過制定法律、法規,對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和國際服務貿易進行管理和控制的制度。我國對外貿易管理制度,主要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和進出境檢疫、檢驗相關法律確立的。
以外貿法為基本框架,以其他相關條例為補充的相對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構成了我國貨物、技術和服務進出口管理的法律制度。外貿法除對立法目的、適用范圍、主管部門以及基本原則等進行總則性的規定外,主要就對外貿易經營者、貨物進出口與技術進出口、國際服務貿易、對外貿易中的知識產權、對外貿易秩序、對外貿易調查、貿易救濟、對外貿易促進、法律責任做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貨物進出口管理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技術進出口管理條例》進一步細化、完善了我國對貨物、技術進出口的管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圍反補貼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障措施條例》,則從根本上建立了我國的貿易救濟制度。此外,還有針對特定產品或技術的管理條例,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出口管理條例》。就目前而言,我國對服務貿易的管理還相對比較薄弱。
(一)進出境貨物的關稅制度
海關法是我國關稅制度的重要法律依據。中國海關是國內的進出關境的監督管理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對關稅稅率的利用、完稅價格的審定、稅額的繳納、退補、關稅的減免及審批程序以及申訴程序等作了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則》是《關稅條例》的組成部分,具體規定商品的歸類原則、商品的稅目、稅號、商品描述和適用的相關稅率。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負責制定或修訂《進出口關稅條例》、《海關進出口稅則》的方針、政策、原則,審議稅則修訂草案,制定暫定稅率,審定局部調整稅率。
我國海關關稅有兩種:進口關稅和出口關稅。進口關稅設普通稅率和優惠稅率。對原產於與中國未訂有關稅互惠協議的國家或者地區的進口貨物,按照普通稅率征稅;對原產於與中國訂有關稅互惠協議的國家或者地區的貨物,執行優惠稅率征稅。進口貨物以海關審定的成交價格為基礎的到岸價格為完稅價格,包括貨物的貨價、貨物運抵中國境內輸人地點起卸前的運輸及相關費用、保險費。出口貨物以海關審定的貨物售與境外的離岸價格,扣除出口關稅後,作為完稅價格,包括貨物的貨價、貨物運至中國境內輸出地點裝載前的運輸及其相關費用、保險費,但應扣除其中包含的出口關稅稅額。離岸價格不能確定時由海關估定完稅價格。進口貨物的收貨人、出口貨物的發貨人,是關稅的納稅義務人。符合進出口關稅條例規定條件的貨物,可以免稅或減稅。
(二)外匯管理制度
我國對經常項目外匯和資本項目外匯實行不同的管理制度。經常項目,指國際收支中經常發生的交易項目,包括貿易收支、勞務收支、單方面轉移等。資本項目,指國際收支中因資本輸出和輸人而產生的資產與負債的增減項目,包括直接投資、各類貸款、證券投資等。境內機構的經常項目外匯收人,必須調回境內,不得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擅自存在境外。境內機構的經常項目外匯收人,應當按照國務院關於結匯、售匯及付匯管理的規定,賣給指定銀行或經批准在外匯指定銀行開立外匯賬戶。境內機構的資本項目外匯收入,除國務院另有規定外,應當調回境內。境內機構的資本項目外匯收人應在外匯指定銀行開立外匯賬戶;賣給外匯指定銀行的,須經外匯管理機關批准。境內機構向境外投資,須經外匯管理機關審查批准。
(三)進出境檢驗檢疫制度
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包括原來的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局、國家動植物檢疫局和國家衛生檢疫局)合並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簡稱國家質檢總局),負責對進出口商品進行檢驗,對進出境動植物以及進出境衛生進行檢疫工作。主要法律、法規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疹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及相應的實施細則。
在進出口商品的檢驗方面,我國法律規定,對國家指定范圍內的商品實施強制性檢驗檢疫(法定檢驗),對法定檢驗之外的進出口商品,可以抽樣檢驗。對於法定檢驗的進口商品,未經檢驗,不得銷售、使用;對於法定檢驗的出口商品,未經檢驗合格的,不準出口。經當事人申請、國家質檢部門批准,可以免予檢驗。
在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方面,根據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其實施細則,對下列各項實施檢疫:進境、出境、過境的動植物、動植物產品和其他檢疫物;裝載動植物、動植物產品和其他檢疫物的裝載容器、包裝物、鋪墊材料;來自動植物疫區的運輸工具;進境拆解的廢舊船舶;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國際條約或者貿易合同約定應當實施進出境動植物檢疫的其他貨物、物品。
二、我國的對外貿易法
我國的貨物、技術和服務的進出口管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以下簡稱《外貿法》)為基本框架,以其他相關條例為補充的相對健全的法律、法規體系,構成了我國進出口管理的法律制度。我國外貿法於1994年7月1日生效,2004年4月6日修訂,修訂案於2004年7月1日實施。2004年對外貿法的修訂是在我國「人世」後出現的新環境及舊法不適應我國對外貿易的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進行的。現行外貿法包括總則、對外貿易經營者、貨物進出口和技術進出口、國際服務貿易、與對外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對外貿易秩序、對外貿易調查、對外貿易救濟、對外貿易促進、法律責任和附則幾部分。
(一)對外貿易經營的資格
2004年修訂的《對外貿易法》放開了一般貨物和技術貿易的對外貿經營者資格的要求。2004年修訂的外貿法放開了對外貿經營者資格的要求。其一,可以從事外貿的主體擴大到了自然人,外貿經營者指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或者其他執業手續,依照外貿法或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從事對外貿易經營活動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其立,外貿經營權的獲得由原來的審批制改為登記制,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規定不需要登記的除外。2004年6月25日,商務部發布了《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辦法》,對依法需要登記的外貿經營者的登記程序作出了規定。但對某些產品的經營資格仍然實行審批制。該辦法自2004年7月1日起實施。
(二)貨物與技術的進出口
《外貿法》第三章是關於貨物進出口與技術進出口的規定,依規定國家准許貨物與技術的自由進出口。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對貨物和技術的進出口實行目錄管理,分為禁止進出口、限制進出口和自由進出口。對實行自由進出口許可管理的貨物,也實行目錄管理,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基於監測進出口情況的需要,可以對部分自由進出口的貨物實行進出口自動許可並公布其目錄。屬於自由進出口的技術,應當向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或者其委託的機構辦理合同備案登記。
在限制和禁止進出口方面,《外貿法》參照GATT第20條一般例外及第21條安全例外的規定,增加了限制和禁止進出口的范圍,將有關的世貿組織規則轉化為了國內法,也有利於充分保護我國的經濟安全及國家利益。依外貿法第16條的規定,國家基於下列原因,可以限制或者禁止有關貨物、技術的進口或者出口:
(1)為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或者公共道德,需要限制或者禁止進口或者出口的;
(2)為保護人的健康或者安全,保護動物、植物的生命或者健康,保護環境,需要限制或者禁止進口或者出口的;
(3)為實施與黃金或者白銀進出口有關的措施,需要限制或者禁止進口或者出口的;
(4)國內供應短缺或者為有效保護可能用竭的自然資源,需要限制或者禁止出口的;
(5)輸往國家或者地區的市場容量有限,需要限制出口的;
(6)出口經營秩序出現嚴重混亂,需要限制出口的;
(7)為建立或者加快建立國內特定產業,需要限制進口的;
(8)對任何形式的農業、牧業、漁業產品有必要限制進口的;
(9)為保障國家國際金融地位和國際收支平衡,需要限制進口的;
(10)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進口或者出口的;
(11)根據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的規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進口或者出口的。此外,國家對與裂變、聚變物質或者衍生此類物質的物質有關的貨物、技術進出口,以及與武器、彈葯或者其他軍用物資有關的進出口,可以採取任何必要的措施,維護國家安全。在戰時或者為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國家在貨物、技術進出口方面可以採取任何必要的措施。
在限制和禁止進出口貨物與技術的管理上,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依《外貿法》的規定,制定、調整並公布限制或者禁止進出口的貨物、技術目錄。並可臨時決定限制或者禁止前款規定目錄以外的特定貨物、技術的進口或者出口。國家對限制進出口的貨物,實行配額、許可證等方式管理。對限制進出口的技術,實行許可證管理。國家對部分進口貨物還可以實行關稅配額管理。有關進出口貨物的配額、關稅配額,由主管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和效益的原則進行分配。
(三)國際服務貿易
《外貿法》第四章是關於國際服務貿易的規定。該章依世界貿易組織服務貿易總協定第14條的規定,就服務貿易一般例外和安全例外作了一般性規定。中國以中國加人或締結的國際協定為基礎,對國際服務貿易進行管理。中國在國際服務貿易方面根據所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中所作的承諾,給予其他締約方、參加方市場准人和國民待遇。可以說,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遵循的原則是一種管制式貿易規則,而非自由貿易原則。只有在中國根據國際協定承諾的領域,才允許外國服務貿易經營者進人,外國服務貿易經營者和外國服務才有可能獲得國民待遇。
國家制定、調整並公布國際服務貿易市場准人目錄。依《外貿法》第26條的規定,國家基於下列原因,可以限制或者禁止有關的國際服務貿易:
(1)為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或者公共道德,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
(2)為保護人的健康或者安全,保護動物、植物的生命或者健康,保護環境,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
(3)為建立或者加快建立國內特定服務產業,需要限制的;
(4)為保障國家外匯收支平衡,需要限制的;
(5)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
(6)根據我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的規定,其他需要限制或者禁止的。此外,國家對與軍事有關的國際服務貿易,以及與裂變、聚變物質或者衍生此類物質的物質有關的國際服務貿易,可以採取任何必要的措施,維護國家安全。在戰時或者為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國家在國際服務貿易方面可以採取任何必要的措施。
(四)對外貿易中的知識產權保護
傳統意義上的知識產權,其適用范圍僅限於國內,對於在境外發生的侵犯本國知識產權的情況缺乏有效的救濟。在借鑒他國有關規定的基礎上,中國外貿法增加了「與對外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一章。
該法第29條所針對的是對進口貨物侵犯我國知識產權的處理。該條規定進口貨物侵犯知識產權,並危害對外貿易秩序的,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可以採取在一定期限內禁止侵權人生產、銷售的有關貨物進口等措施。
第30條針對的是知識產權權利人在對外貿易中濫用其專有權或優勢地位的情況,規定當知識產權權利人有阻止被許可人對許可合同中的知識產權的有效性提出質疑、進行強制性「一攬子」許可、在許可合同中規定排他性返授條件等行為之一,並危害對外貿易公平競爭秩序的,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可以採取必要的措施消除危害。
第31條規定針對的是外國政府的行為,為我國政府保護我國的知識產權、我國經營者在,國外的利益提供了法律依據和手段,規定其他國家或者地區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未給予中國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國民待遇,或者不能對來源於中國的貨物、技術或者服務提供充分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可依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並依中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對與該國家或者該地區的貿易採取必要的措施。
(五)規范對外貿易中的壟斷或其他不正當行為
修訂後的外貿法針對壟斷行為、不正當行虧為等進行了規定,有關規定與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並不矛盾,因為外貿法只調整進出口環節,新規定填補了我國外貿法中缺乏競爭規則的空白。
關於壟斷行為,第32條規定在對外貿易經營活動中,不得違反有關反壟斷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實施壟斷行為。在對外貿易經營活動中實施壟斷行為,危害市場公平競爭的,依照有關反壟斷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行為違法,並危害對外貿易秩序的,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可以採取必要的措施消除危害。
關於進出口環節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第33條規定,在對外貿易經營活動中,不得實施以不正當的低價銷售商品、串通投標、發布虛假廣告、進行商業賄賂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在對外貿易經營活動中實施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依照有關反不正當競爭的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理。行為違法,並危害對外貿易秩序的,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可以採取禁止該經營者有關貨物、技術進出口等措施消除危害。
第34條還規定了在對外貿易活動中,不得有下列行為:
(1)偽造、變造進出口貨物原產地標記,偽造、變造或者買賣進出口貨物原產地證書、進出口許可證、進出口配額證明或者其他進出口證明文件;
(2)騙取出口退稅;
(3)走私;
(4)逃避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認證、檢驗、檢疫;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行為。
(六)對外貿易調查
「對外貿易調查」一章,是在原有條款的基礎上擴充而成的。該章為對外貿易主管機關嚴格執法提供了法律依據和執法手段,對相關利害關系方的利益提供了充分的保護。
為了維護對外貿易秩序,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可以自行或者會同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對下列事項進行調查:
(1)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口、國際服務一貿易對國內產業及其競爭力的影響;
(2)有關國家或者地區的貿易壁壘;
(3)為確定是否應當依法採取反傾銷、反補貼或者保障措施等對外貿易救濟措施,需要調查的事項;
(4)規避對外貿易救濟措施的行為;
(5)對外貿易中有關國家安全利益的事項;
(6)其他國家針對中國的歧視性措施,侵犯知識產權、濫用知識產權,或者未能對中國知識產權提供充分有效的保護的事項;
(7)其他影響對外貿易秩序,需要調查的事項。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根據調查結果,提出調查報告或者作出裁定,並發布公告。
(四)關於被指示方行為的免責
根據UCP600號第37條,為了執行申請人的指示,銀行利用其他銀行的服務,其費用和風險由申請人承擔。即使銀行自行選擇了其他銀行,如果發出指示未被執行,開證行或通知行對此亦不負責。指示另一銀行提供服務的銀行有責任負擔被指示方因執行指示而發生的任何傭金、手續費、成本或開支(「費用」)。如果信用證規定費用由受益人負擔,而該費用未能收取或從信用證款項中扣除,開證行依然承擔支付此費用的責任。信用證或其修改不應規定向受益人白A知以通知行或第二通知行收到其費用為條件。外國法律和慣例加之於銀行的一切義務和責任,申請人應受其約束,並就此對銀行負補償之責。
有人稱銀行的免責為銀行責任的局限性,銀行只審查單據表面相符,不負責採取進一步的行動調查單據的真實性,其原因主要是:
(1)銀行並不是買賣合同的商家,對一些貿易術語或商家的特殊要求也並不了解;
(2)銀行不是調查機構,國際結算要求銀行提供快捷的服務,不可能讓銀行長期滯留單據進行調查;
(3)銀行提供的是一種信用而並非保險,謹慎尋找貿易夥伴的責任在商家;
(4)銀行開立信用證收取的只是少量的開證費,因此要求其承擔所有的風險有欠公平。
D. 中華人民共和國貨物進出口管理條例的第三章 貨物出口管理
第三十三條有對外貿易法第十七條規定情形之一的貨物,禁止出口。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出口的,依照其規定。
禁止出口的貨物目錄由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調整並公布。
第三十四條屬於禁止出口的貨物,不得出口。 第三十五條有對外貿易法第十六條第(一)、(二)、(三)、(七)項規定情形之一的貨物,限制出口。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限制出口的,依照其規定。
限制出口的貨物目錄由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調整並公布。
限制出口的貨物目錄,應當至少在實施前21天公布;在緊急情況下,應當不遲於實施之日公布。
第三十六條國家規定有數量限制的限制出口貨物,實行配額管理;其他限制出口貨物,實行許可證管理。
第三十七條實行配額管理的限制出口貨物,由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有關經濟管理部門(以下統稱出口配額管理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劃分進行管理。
第三十八條對實行配額管理的限制出口貨物,出口配額管理部門應當在每年10月31日前公布下一年度出口配額總量。
配額申請人應當在每年11月1日至11月15日向出口配額管理部門提出下一年度出口配額的申請。
出口配額管理部門應當在每年12月15日前將下一年度的配額分配給配額申請人。
第三十九條配額可以通過直接分配的方式分配,也可以通過招標等方式分配。
第四十條 出口配額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天內並不晚於當年12月15日作出是否發放配額的決定。
第四十一條出口經營者憑出口配額管理部門發放的配額證明,向海關辦理報關驗放手續。
國務院有關經濟管理部門應當及時將年度配額總量、分配方案和配額證明實際發放的情況向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備案。
第四十二條配額持有者未使用完其持有的年度配額的,應當在當年10月31日前將未使用的配額交還出口配額管理部門;未按期交還並且在當年年底前未使用完的,出口配額管理部門可以在下一年度對其扣減相應的配額。
第四十三條實行許可證管理的限制出口貨物,出口經營者應當向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以下統稱出口許可證管理部門)提出申請,出口許可證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天內決定是否許可。
出口經營者憑出口許可證管理部門發放的出口許可證,向海關辦理報關驗放手續。
前款所稱出口許可證,包括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各種具有許可出口性質的證明、文件。
第四十四條出口配額管理部門和出口許可證管理部門應當根據本條例的規定製定具體管理辦法,對申請人的資格、受理申請的部門、審查的原則和程序等事項作出明確規定並在實施前予以公布。
受理申請的部門一般為一個部門。
出口配額管理部門和出口許可證管理部門要求申請人提交的文件,應當限於為保證實施管理所必需的文件和資料,不得僅因細微的、非實質性的錯訛拒絕接受申請。
第四章國營貿易和指定經營
第四十五條國家可以對部分貨物的進出口實行國營貿易管理。
實行國營貿易管理的進出口貨物目錄由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經濟管理部門制定、調整並公布。
第四十六條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有關經濟管理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劃分確定國營貿易企業名錄並予以公布。
第四十七條實行國營貿易管理的貨物,國家允許非國營貿易企業從事部分數量的進出口。
第四十八條國營貿易企業應當每半年向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提供實行國營貿易管理的貨物的購買價格、銷售價格等有關信息。
第四十九條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基於維護進出口經營秩序的需要,可以在一定期限內對部分貨物實行指定經營管理。
實行指定經營管理的進出口貨物目錄由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制定、調整並公布。
第五十條確定指定經營企業的具體標准和程序,由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制定並在實施前公布。
指定經營企業名錄由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公布。
第五十一條除本條例第四十七條規定的情形外,未列入國營貿易企業名錄和指定經營企業名錄的企業或者其他組織,不得從事實行國營貿易管理、指定經營管理的貨物的進出口貿易。
第五十二條國營貿易企業和指定經營企業應當根據正常的商業條件從事經營活動,不得以非商業因素選擇供應商,不得以非商業因素拒絕其他企業或者組織的委託。
E. 中華人民共和國貨物進出口管理條例的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 332 號,經2001年10月31日國務院第46次常務會議通過,自版2002年1月1日起施行。權為了規范貨物進出口管理,維護貨物進出口秩序,促進對外貿易健康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的有關規定,制定本條例。從事將貨物進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關境內或者將貨物出口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關境外的貿易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全文共八章七十七條。
F. 中華人民共和國貨物進出口管理條例的第二章 貨物進口管理
有對外貿易法第十七條規定情形之一的貨物,禁止進口。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禁止進口的,依照其規定。
禁止進口的貨物目錄由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調整並公布。 有對外貿易法第十六條第(一)、(四)、(五)、(六)、(七)項規定情形之一的貨物,限制進口。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限制進口的,依照其規定。
限制進口的貨物目錄由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調整並公布。
限制進口的貨物目錄,應當至少在實施前21天公布;在緊急情況下,應當不遲於實施之日公布。 國家規定有數量限制的限制進口貨物,實行配額管理;其他限制進口貨物,實行許可證管理。
實行關稅配額管理的進口貨物,依照本章第四節的規定執行。 對實行配額管理的限制進口貨物,進口配額管理部門應當在每年7月31日前公布下一年度進口配額總量。
配額申請人應當在每年8月1日至8月31日向進口配額管理部門提出下一年度進口配額的申請。
進口配額管理部門應當在每年10月31日前將下一年度的配額分配給配額申請人。
進口配額管理部門可以根據需要對年度配額總量進行調整,並在實施前21天予以公布。 進口配額管理部門分配配額時,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一)申請人的進口實績;
(二)以往分配的配額是否得到充分使用;
(三)申請人的生產能力、經營規模、銷售狀況;
(四)新的進口經營者的申請情況;
(五)申請配額的數量情況;
(六)需要考慮的其他因素。 進口經營者憑進口配額管理部門發放的配額證明,向海關辦理報關驗放手續。
國務院有關經濟管理部門應當及時將年度配額總量、分配方案和配額證明實際發放的情況向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八條配額持有者未使用完其持有的年度配額的,應當在當年9月1日前將未使用的配額交還進口配額管理部門;未按期交還並且在當年年底前未使用完的,進口配額管理部門可以在下一年度對其扣減相應的配額。
第十九條實行許可證管理的限制進口貨物,進口經營者應當向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有關部門(以下統稱進口許可證管理部門)提出申請。進口許可證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30天內決定是否許可。
進口經營者憑進口許可證管理部門發放的進口許可證,向海關辦理報關驗放手續。
前款所稱進口許可證,包括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各種具有許可進口性質的證明、文件。
第二十條進口配額管理部門和進口許可證管理部門應當根據本條例的規定製定具體管理辦法,對申請人的資格、受理申請的部門、審查的原則和程序等事項作出明確規定並在實施前予以公布。
受理申請的部門一般為一個部門。
進口配額管理部門和進口許可證管理部門要求申請人提交的文件,應當限於為保證實施管理所必需的文件和資料,不得僅因細微的、非實質性的錯訛拒絕接受申請。 第二十一條進口屬於自由進口的貨物,不受限制。
第二十二條基於監測貨物進口情況的需要,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有關經濟管理部門可以按照國務院規定的職責劃分,對部分屬於自由進口的貨物實行自動進口許可管理。
實行自動進口許可管理的貨物目錄,應當至少在實施前21天公布。
第二十三條進口屬於自動進口許可管理的貨物,均應當給予許可。
第二十四條進口屬於自動進口許可管理的貨物,進口經營者應當在辦理海關報關手續前,向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有關經濟管理部門提交自動進口許可申請。
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有關經濟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申請後,立即發放自動進口許可證明;在特殊情況下,最長不得超過10天。
進口經營者憑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或者國務院有關經濟管理部門發放的自動進口許可證明,向海關辦理報關驗放手續。 第二十五條實行關稅配額管理的進口貨物目錄,由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經濟管理部門制定、調整並公布。
第二十六條屬於關稅配額內進口的貨物,按照配額內稅率繳納關稅;屬於關稅配額外進口的貨物,按照配額外稅率繳納關稅。
第二十七條進口配額管理部門應當在每年9月15日至10月14日公布下一年度的關稅配額總量。
配額申請人應當在每年10月15日至10月30日向進口配額管理部門提出關稅配額的申請。
第二十八條關稅配額可以按照對所有申請統一辦理的方式分配。
第二十九條按照對所有申請統一辦理的方式分配關稅配額的,進口配額管理部門應當在每年12月31日前作出是否發放配額的決定。
第三十條進口經營者憑進口配額管理部門發放的關稅配額證明,向海關辦理關稅配額內貨物的報關驗放手續。
國務院有關經濟管理部門應當及時將年度關稅配額總量、分配方案和關稅配額證明實際發放的情況向國務院外經貿主管部門備案。
第三十一條關稅配額持有者未使用完其持有的年度配額的,應當在當年9月15日前將未使用的配額交還進口配額管理部門;未按期交還並且在當年年底前未使用完的,進口配額管理部門可以在下一年度對其扣減相應的配額。
第三十二條進口配額管理部門應當根據本條例的規定製定有關關稅配額的具體管理辦法,對申請人的資格、受理申請的部門、審查的原則和程序等事項作出明確規定並在實施前予以公布。
受理申請的部門一般為一個部門。
進口配額管理部門要求關稅配額申請人提交的文件,應當限於為保證實施關稅配額管理所必需的文件和資料,不得僅因細微的、非實質性的錯訛拒絕接受關稅配額申請。
G. 什麼樣的進口印刷品需要繳納關稅
解讀《進出境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監管辦法》
2008-7-24 20:46:28
責任編輯:中國報關員考試網 保存本文 加入收藏 設為首頁字型大小:大 中 小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境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監管辦法》於2007年6月1日起實施。《監管辦法》的出台,對維護我國文化安全、促進正常的文化交流、規范海關執法工作等起到了更加積極的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境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監管辦法》是海關對進出境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的監管規章。
長期以來,海關監管進出境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的主要執法依據為海關總署1991年公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對個人攜帶和郵寄印刷品及音像製品進出境管理規定》(署令第21號發布,以下簡稱「《管理規定》」),規定的內容和驗放標准過於簡單,已經無法滿足海關實際監管工作中的執法需要。制定《監管辦法》不僅是海關依法行政的迫切需要,而且為現場統一、規范執法提供了有效保障,不僅有利於提高海關的行政效率,更將對維護海關形象起到積極作用。
一、體例結構
新公布的《監管辦法》與原《管理規定》相比,在體例及內容上均作了較大幅度調整。
體例上:條款從原來的9條增加至現在的27條。
內容上:
調整了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的定義;
增加了散發性宗教類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的名詞解釋;
進一步明確了適用范圍;
吸納並整合了相關上位法的有關規定;
增加了降低海關執法風險的保護性條款;
設定了旅客攜帶和個人郵寄進出境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的征免稅限量值;
增加了對以貨運方式及其他方式進口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的監管規定;
進一步明確了對宗教類出版物等特殊進出境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的管理規定;
調整了相關處理處罰規定等內容。
二、適用范圍
原《管理規定》只適用於海關對旅客攜帶和個人郵寄進出境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的監管。而《監管辦法》由於增加了海關對以貨運方式進口印刷品及音像製品實施監管的有關規定,因此《監管辦法》第二條第一款規定「本辦法適用於海關對運輸、攜帶、郵寄進出境的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的監管」。同時,考慮到海關對不同貿易方式及不同身份的相對人進口印刷品及音像製品實行不同的通關管理規定,《監管辦法》在第二十二條至第二十四條分別明確了進入海關特殊監管區的印刷品及音像製品、外交機構及人員、常駐機構、各類非居民長期旅客等攜帶、郵寄進出境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的另按「有關規定」辦理,從而將這些特殊情形下進出境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的通關手續排除在《監管辦法》的適用范圍之外。
由於原《管理規定》公布實施時,相關上位法還沒有發布實施,因此《管理規定》中對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的定義完全是海關根據現場執法經驗和自身理解予以確定的,其定義范圍大大超出了後來相繼出台的相關上位法中的定義范圍,顯然已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
目前,我國對印刷品和音像製品還沒有一個公認比較完整、准確的定義,例如印刷品一詞在所有相關的法律、法規甚至《辭海》中均沒有其概念,國家《出版管理條例》也只是定義了「出版物」的概念。為了適應海關實際監管要求,保持海關規章的歷史沿革性,《監管辦法》保留了「印刷品」的概念,並在第二十五條中對其定義作了調整。對確實無法歸入「印刷品」定義范圍的「進出境攝影底片、紙型、繪畫、剪貼、手稿、手抄本、復印件及其他含有文字、圖像、符號等內容的貨物、物品」,《監管辦法》在第二條第二款規定「海關按照本辦法有關進出境印刷品的監管規定進行監管」。
同時,《監管辦法》對「音像製品」的定義也相應作了修訂和調整,刪去了原《管理規定》中的「電影膠片」,這主要是考慮到國家制定、公布、實施的《電影管理條例》和《音像製品管理條例》的相關內容。電影是音像製品的上位產品,國家對電影進出口業務採取專營的管理辦法,有別於對進出境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的管理。因此,應國家廣電總局的要求,不將進出口電影片列入《監管辦法》監管范圍,海關將在適當時機專門制定出台有關電影片進出口業務的管理規定,在此之前,各海關將根據《電影管理條例》及其他現行規定進行監管。
此外,根據有關主管部門的意見,此次《監管辦法》還增加了「散發性宗教類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的概念。
三、違禁內容認定標准
為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切實貫徹海關依法行政、為國把關、服務經濟、促進發展的工作方針,增強海關執法工作的統一性和透明度,加強與出版物和音像製品主管部門的聯系配合,減少在實際工作中不必要的法律糾紛,《監管辦法》在第四、第五條中對原《管理規定》有關禁止進出境的內容條款進行了調整。
《監管辦法》中關於禁止進境內容的規定表述基本與《出版管理條例》、《音像製品管理條例》等上位法保持一致。關於禁止出境內容的規定,刪除了原《管理規定》中涉及「內部發行」和具有文物價值的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的內容,以突出體現實施《監管辦法》的針對性。同時,為進一步明確海關和國家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在進出境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監管工作中各自的職責,加強各相關管理部門的協調配合,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監管辦法》第六條補充規定,海關依據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指定的專門機構對涉嫌載有違禁內容的進出境印刷品及音像製品作出的審查、鑒定結論予以相應處理。
四、征免稅限量設定
長期以來,海關受行郵監管工作復雜性的影響,在起草行郵法規時,只要涉及個人攜帶或郵寄物品進境的免稅限量問題時,一般使用「自用、合理數量」的概念,以增加現場海關處理復雜情況的靈活性,但這樣做往往容易造成各海關執法不統一的情況。
為統一和規范海關監管現場的執法標准,增加海關執法透明度,《監管辦法》對個人攜帶和郵寄進境印刷品進行了細化,分為「海關免稅驗放」、「對超出規定數量部分予以征稅放行」和「對全部進境印刷品及音像製品按照進口貨物依法辦理相關手續」3種情況。其中,第七條規定了准予免稅進境的數量,屬於對《關稅條例》第五十七條第一款「海關規定數額」的細化;第八條規定了超過海關規定數額又不屬於進出口貨物,同時仍屬於自用、合理情形的,予以征稅放行,這屬於對《關稅條例》第五十七條第二款「超過海關總署規定數額但仍在合理數量以內」的細化;第九條規定了按照進出口貨物辦理海關手續的數量標准,屬於對《關稅條例》第五十七條第三款「超過合理、自用數量的進境物品應當按照進口貨物依法辦理相關手續」的細化。
五、宗教類進境印刷品及音像製品
《監管辦法》對個人攜帶、郵寄進境宗教類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的監管規定,仍然使用了「自用、合理數量」的概念,這主要是指進境旅客攜帶宗教類印刷品及音像製品應僅限於本次旅途自用或國家宗教事務部門規定的限量。如超過上述限量,海關憑有關主管部門出具的證明徵稅驗放;沒有相關證明的海關將按照《處罰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監管辦法》明確規定了散發宗教類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禁止進境。
六、以貨物方式進出口的印刷品及音像製品
長期以來,海關對以貨物方式進出口的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缺乏一部統一而明確的監管規章作為執法依據。海關對進口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的監管,主要依據《出版管理條例》、《音像製品管理條例》及《音像製品進口管理辦法》等法規、規章及一些規范性文件中的相關規定;對出口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的監管,除《海關法》外,則主要依據有關的規范性文件,在執法的具體工作中,存在依據不足的問題。
《監管辦法》將中央和國家有關政策文件中的相關規定寫進了規章,以便於現場操作;將散見於各個上位法中的相關規定進行整合;並結合海關監管需要,在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框架內,對部分內容進行了細化(詳見第十一條至第十八條)。
增加的內容主要有:
明確了經營進口出版物業務的經營單位資格條款,以及其他單位、社團進境自用的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的管理條款;
明確了進出口,包括暫時進出口、接受境外贈送的印刷品及音像製品,海關如何監管驗放的條款;
對其他情況進口的印刷品及音像製品的管理進行了明確。
七、處理、處罰相關規定
《監管辦法》對《管理規定》中已不適應新形勢下海關執法需要的相關處罰規定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改(見十九至二十一條)。在修訂海關相關處罰規定時,考慮到《海關法》和《處罰條例》關於進出境物品處罰的規定情形復雜、條款眾多,如果全部在《監管辦法》中列明,雖然在體例上會比較完整,但對《監管辦法》的主體內容有較大沖擊。因此,經反復研究,按照不重復法律、行政法規已有規定的原則,《監管辦法》僅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夠具體、但海關執法中又確實存在、需要以規章形式進行規范的情形進行了明確,並參照了《處罰條例》的表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