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部門規章溯及力

部門規章溯及力

發布時間: 2022-02-21 07:39:05

Ⅰ 什麼法律或文件明文規定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裁判文書引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定》,我國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分類為法律及法律解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或者單行條例、司法解釋。

法律效力

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的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

法的生效時間: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由該法律規定具體的生效時間;規定法律公布後符合一定條件時生效。

法終止生效的時間,一般分為明示的廢止和默示的廢止兩類。明示的廢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規定廢止舊法;默示的廢止即在適用法律中,出現新法與舊法沖突時,適用新法而使舊法事實上被廢止。

法的溯及力,也稱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指法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沒有溯及力。

一般說來,法律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關於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的效力問題,我國《立法法》第八十六條的規定非常具有操作性:「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

Ⅱ 司法解釋的溯及力

司法解釋的溯及力是應當從屬於其據以作出的具體的法律的溯及力。
具體如下:
1、司法解釋可以溯及既往。 法律解釋是否可以溯及既往,各界意見不盡一致,通說持肯定意見。 從法律解釋的性質、法不溯及既往的合理性和我國立法法規定看,立法解釋不應溯及既往,而司法解釋應當具有溯及力。 法律解釋根據解釋主體的不同可以分為正式解釋和非正式解釋,前者根據解釋機關的不同又可以劃分為立法解釋、司法解釋和行政解釋;
2、根據1981年第五屆全國人大第十九次常委會通過的相關規定,凡關於法律、法令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進行解釋或用法令加以規定;凡屬於法院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法院進行解釋;
3、凡屬於檢察院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檢察院進行解釋;不屬於審判和檢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法令如何具體應用的問題,由國務院及主管部門進行解釋。2000年第九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的規定是,法律解釋權屬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法律有以下情況之一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
1、法律的規定需要進一步明確具體含義的;
2、法律制定後出現新的情況,需要明確適用【法律法規】的。
從以上規定可以看出,立法解釋的前提是法律規定本身含義或法律如何適用並不明確,而這種不明確是由於法律自身的局限性、復雜性和人們認識觀念的差異所導致,因此,解釋的內容很可能超出相當一部分社會成員的預期,所以,立法解釋不應具有溯及力,否則會損害社會成員的信賴利益。而司法解釋是對如何正確理解和執行法律的具體規定,其內容是法律的應有之義,最高司法機關不得超越法律的本來之意做出擴張解釋,因此解釋的內容不會超越社會成員的正當預期,溯及既往也就不會損害人們的信賴利益。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第八十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Ⅲ 法律的溯及力

法律的溯及力,也稱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該法就不具有溯及力。就現代法而言,法律一般只能適用於生效後發生的事件和行為,不適用於生效前的事件和行為,即採取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則。

我國修訂後的《刑法》第12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本法施行以前的行為,如果當時的法律不認為是犯罪的,適用當時的法律;如果當時的法律認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總則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按照當時的法律追究刑事責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處刑較輕的,適用本法。」根據這一規定,對於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97年10月1日修訂刑法生效前實施的行為,應按以下情況分別進行處理:
1.當時的刑法不認為是犯罪,現行刑法認為是犯罪的,只能適用修訂前的刑法,現行刑法不具有溯及力。對此,不能以新刑法典規定為犯罪為由而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
2.當時的刑法認為是犯罪,但現行刑法不認為是犯罪的,只要這種行為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則應適用現行刑法,即現行刑法具有溯及力。
3.當時的刑法和現行刑法都認為是犯罪,並且按照現行刑法第四章第八節的規定應當追訴的,原則上按當時的刑法追究刑事責任。此即從舊兼從輕原則所指的從舊。但是,如果當時的刑法處刑比現行刑法要重,則適用現行刑法。此即從輕原則的體現。
4.如果根據當時的法律已經作出了生效的判決的,該判決繼續有效。即使按現行刑法的規定,其行為不構成犯罪或者處刑較當時的刑法要輕,也不例外。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的案件,適用當時的刑法。對一種行為刑法的溯及適用,只限於未經審理或者雖經審理但尚未作出生效判決的場合;已經生效的判決,不應根據刑法的規定加以改變,以維護人民法院生效判決的嚴肅性和穩定性。
從法律學來看,溯及力是指,國家的法律法規在其指定的范圍(時間與空間)內有對民事法律行為等行為的有無效力是否合法的決定力。

Ⅳ 「法不溯及以往」,單位規章制度就可以溯及以往嗎

規章制度必須先向勞動者公示然後才生效,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企業規章制度也不得違反集體合同的約定。還必須按法定的民主程序制定,最高人民法院在這方面的司法解釋還規定,即使規章生效以前職工有違紀行為也不能以規章作為依據進行處罰,責令改正; 對勞動者造成損害的,規章制度是用人單位制訂的。 這包括內容合法和程序合法,用人單位制定的勞動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 除非企業和勞動者另行特殊約定承認後來實施的企業規章對以往的事或人發生法律效力,即企業規章只對其發布實施之後的人或事產生效力。規章制度不得違反勞動合同和集體合同的約定, 規章制度必須合法,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就勞動權利和義務達成的協議, 許多企業的規章看似非常詳盡完整, 第三,對職工不具有約束力,程序合法是指規章制度的制定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程序,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的規定。如果與勞動合同沖突或者不一致,而不可以溯及以往。依據一般的法理原則,或者增加勞動者的義務。職工無所適從,不違反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不知者無罪」,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作為企業內部的規章制度更應對其適用的人進行公示。 首先, ,即使規章制度由職代會通過,企業規章的法律效力不能溯及以往,單位不能通過規章制度單方面變更勞動合同的設定, 未經公示的企業內部規章制度,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但是在內容或程序方面存在著與法律規定相悖之處, 最後,即規章制度必須內容合法, 否則無效,如規章制度必須是有權部門製作批准,公示原則是現代法律法規生效的一個要件,由勞動行政部門給予警告,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一訂立就具有法律約束力,如果不違反法律、法規,根據《勞動法》的規定, 其次,另外,對於法律規定必須經過職代會或職工大會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民主形式通過的。除非勞動者認可。

Ⅳ 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法律效力

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狹義的法的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圍或適用范圍,即法律對什麼人、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有約束力。
法的生效時間: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由該法律規定具體的生效時間;規定法律公布後符合一定條件時生效。
法終止生效的時間,一般分為明示的廢止和默示的廢止兩類。明示的廢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規定廢止舊法;默示的廢止即在適用法律中,出現新法與舊法沖突時,適用新法而使舊法事實上被廢止。
法的溯及力,也稱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指法對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如果適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沒有溯及力。
一般說來,法律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關於地方性法規和部門規章的效力問題,我國《立法法》第八十六條的規定非常具有操作性:「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根據《立法法》第七十一條和第七十二條規定,依法律和國務院的行政法規、決定、命令,在其部門的許可權范圍內,制定的部門規章,又因為涉及了兩個以上國務院部門職權范圍的事項,所以兩個部門聯合制定了規章。部門規章在與上位法沒有沖突的情況下,適用於全國范圍。地方政府一個部門的規范性文件,它的效力劣於部門規章。當兩個文件發生沖突的時,適用部門規章。
規章的適用時間的問題。根據我國《立法法》第八十四條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法律不溯及既往是原則,法律溯及既往是例外。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

Ⅵ 不同法律部門在適用上起沖突怎麼辦

為您轉載以下資料:
(一) 解決法律適用沖突是通過選擇適用規則實現的,選擇適用規則是指人民法院在審理案件時,為解決法律適用沖突所採取的方法和所遵循的原則,由此決定選擇適用相應的法律規范,用來審理案件。《立法法》等規定了法律適用沖突的規則,具體包括:
(1)特別沖突適用規則
在同一效力層級上,當普通法與特別法的規定不一致而相沖突時優先適用特別法,即特別法優於普通法。但應注意的是,發生沖突的特別法與普通法必須處於同 一效力層級上。若特別法效力層級低於普通法,而特別法的特別規定又未經高層級法的授權,那麼這種特別規定應屬無效,人民法院應適用普通法。
(2)層級沖突適用規則
高層級法律規范優於低層次法律規范,但高層級法律授權低層級法律規范作出與高層級法律規范不同的規定除外。根據這一規則,當審理某個行政案件時,低層次的 行政法律規范與某一高層級行政法律規范沖突時,人民法院一般應依高層級規范來解決該案件的實體爭議。我國法律規范的效力層級排列是:憲法、法律、行政法 規、地方性法規、規章。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論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較大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地方政府規章與部門規章之間以及部門規章之間的沖突, 由國務院解釋或裁決。
(3)平級沖突適用規則
平級沖突的適用規則一般是:高層級、特定地區、部門事項的行政法律規范優於調整一般地區、部門的行政法律規范。
(4)新舊法沖突適用規則
對新、舊法之間的沖突,適用規則應為新法優於舊法和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即特定事項發生在新法生效後則適用新法;如發生在舊法生效期間而審理在新法生效之後,原則上適用舊法,但新法明確規定有溯及力時除外。
(5)人際沖突適用規則
人際沖突適用規則一般明確規定,不同民族、種族或者身份的自然人,適用對該民族、種族或身份而作出特別規定的法律規范。
(6)區際沖突適用規則
區際沖突所涉及到的兩種法律規范沖突需要採取不同的適用規則:①大陸與港澳台的區際沖突適用規則。適用屬地管轄原則,即發生於港、澳、台地區的案件,適用該地區的法律規范;發生於大陸地區的案件,適用大陸的法律規范,即使具有涉及港、澳、台的因素,也不能例外。此外,此類法律適用沖突還可以通過雙方協議來解決,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95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可與全國其他地區的司法機關通過協商依法進行司法方面的聯系和相互提供協助。《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93條也有相同的規定。
(二)法律依據
《立法法》(2015)第八十七條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第八十八條 法律的效力高
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第八十九條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
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設區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第九十條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
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第九十一條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第九十二條 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第九十三條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第九十四條 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第九十五條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
(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
(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
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Ⅶ 關於行政法規溯及力的問題

《立法法抄》第八十四條襲 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所以要判斷某些規范性文件的溯及力,要看該法規是否有溯及力條款。否則,即使對相對人有利,也不能適用新規定。《對外勞務合作管理條例》沒有溯及力條款,因此不能適用新條款。勞務人員難以要回押金

Ⅷ 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級指的是什麼

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級

上述各種法的形式都具有法的效力,但它們的效力等級又是有差別的。
1 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都不得同憲法相抵觸。
2 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行政法規的效力高於地方性法規、規章。
3 地方性法規的效力高於本級和下級地方政府規章,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
4 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優先適用效力,經濟特區法規的優先適用效力。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
5 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許可權范圍內施行。
6 特別規定優於一般規定、新的規定優於舊的規定的原則: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
7 法的溯及力:法的溯及力是關於法是否有溯及既往的效力的問題,即法對它生效前所發生的事件和行為是否適用的問題,如果適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適用,就是沒有溯及力。《立法法》規定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規章不溯及既往,但為了更好地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權利和利益而作的特別規定除外。
作為一項法制原則,法是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的。無論是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還是規章,不論其效力等級是高還是低,都沒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但是,沒有無例外的原則。對於法不溯及既往這項原則來說,如果法律的規定是減輕行為人的責任或增加公民的權利,也可以具有溯及力。
8 法律之間、行政法規之間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的沖突的解決:立法法第85條規定:「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9 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的裁決機關:立法法第86條規定:「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一)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二)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三)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范化、系統化及其法的分類

(一)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范化
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范化是指有權的國家機關在制定規范性法律文件時,必須遵循有關要求,使規范性法律文件符合一定的規格和標准,從而使一個國家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成為內部和諧、外部協調的整體。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范化是對規范性法律文件制定過程中的要求。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范化要求不同等級或不同層次的規范性法律文件只能由不同的國家機關制定;應明確不同等級或不同層次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不同法律地位,效力及其相互關系;不同等級或不同層次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名稱,特定的表達方式;法律文字的簡練明確,法律術語的嚴謹統一等。
(二)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統化
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統化是指採用一定的方式,對已制定頒布的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實行歸類、整理或編纂,使之集中起來作有系統的排列的活動。規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統化是規范性法律文件制定後的要求。它既可以是一種立法性質的活動,也可以是立法的准備活動和立法之後對法律、法規進行再整理的活動。它便於查閱,對於司法、執法和守法都有重要意義;也有助於法制統一,提高立法的質量。法律匯編與法典編纂是規范性文件系統化的兩種基本方法。
1、法律匯編,也叫法規匯編,是對已經頒布的規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目的或標准進行系統的排列,匯編成冊。法律匯編不改變匯編的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內容,不制定新的法律規范,因而不是國家的立法活動,僅是一項技術意義上的工作。法律匯編的目的是便於人們查閱各種法律法規,以利於法的遵守和適用。法律匯編有按發布的年代順序進行的,有按調整的社會關系進行的,也有按發布的機關進行的。既有官方的匯編,也有民間的匯編。官方編制的某些權威性法規匯編,還有助於人們確定現行法的范圍。我國政府部門以前曾有《中央人民政府法令匯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法規匯編》,起止年限為1949--1963年。以後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定期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匯編》。國務院法制局(辦)編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法規匯編(1949 ---1985)》,以後又按年度編輯《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法規匯編》。
2、法典編纂是指對散見於不同規范性法律文件中的屬於某一部門法的全部現行法律規范,進行審查、修改和補充,編纂成具有完整結構的、統一的法典的活動。法典編纂可以改變原來的規范的內容,既可以刪除已經過時或不正確的內容,消除其中矛盾重疊的部分,還可以增加新的內容。它要根據某些共同的原則形成有內在聯系的、和諧的統一體,因此,它是國家的立法活動之一,只能由國家的立法機關進行,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均無權進行。進行法典編纂要考慮到整個國家的法律體系,應當盡可能把某一部門的法律規范編入同一法典中去。法律編纂要求較高的立法技術,因此,法律匯編與法律編纂在目的、機構、性質(即是否屬於國家立法活動)等方面有著明顯的區別。此外,法律清理也是規范性法律文件系統化的一種方法。
(三)法的分類
關於法的分類,根據不同的標准,可以對法作不同的分類。事實上,法的淵源、法律部門等也是從一定角度對法所作的分類.法的歷史類型也屬於對法的一種分類。但通常所講的法的分類是指法的一般分類。法的一般分類是世界各國都基本適用的一種法的分類。主要有以下幾種:
1、國內法與國際法。按照法的創制與適用主體的不同,法可以分為國內法與國際法。國內法是由特定國家創制並適用於該國主權管轄范圍內的法,包括憲法、民法、訴訟法等。國內法的主體一般為公民、社會組織和國家機關,國家只能在特定的法律關系中成為主體。國際法是指在國際交往中,由不同的主權國家通過協議制定或公認的適用於國家之間的法。國際法的主體一般是國家,在一定條件下或一定范圍內,類似國家的政治實體以及由一定國家參加和組成的國際組織也可以成為國際法的主體。
2、根本法與普通法。按照法的效力、內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法可以分為根本法與普通法。根本法是憲法的別稱,它規定了國家基本的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關的設置和職權等內容,在一個國家中占據最高的法律地位。普通法是指憲法以外的其他法,它規定國家的某項制度或調整某一方面的社會關系。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根本法比普通法更為嚴格。需要注意的是,這里的 「普通法」與英美法系中所講的「普通法」不是同一個概念。
3、一般法與特別法。按照法的效力范圍的不同,法可以分為一般法與特別法。一般法是指在一國范圍內,對一般的人和事有效的法。特別法是指在一國的特定地區、特定期間或對特定事件、特定公民有效的法,如戒嚴法、兵役法、教師法等。一般情況下,在同一領域,法律適用毒循特別法優於一般法的原則。
4、實體法與程序法。按照法規定的具體內容的不同,法可以分為實體法與程序法。實體法是規定主要權利和義務(或職權和職責)的法,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程序法是指為保障權利和義務的實現而規定的程序的法,如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等。當然,這種劃分並不是絕對的,實體法中也可能有一些程序內容。實體法與程序法有著密切的關系,實體法是主要的,一般稱為主法;程序法保障實體法的實現,稱為輔助法。但這並不意味著程序法不重要,程序法表明決定的形成必須經過法律所設定的步驟,並且向所有參加者開放,當事人有表達意見的機會.井將參加者、實施者的不同意願和要求組織、整合為一個結果;這是基本的人權保護機制。人們可以通過法律程序對法律現象給予評判,實現形式正義,因而程序法具有獨立的價值。
5、成文法與不成文法。按照法的創制和表達形式的不同,法可以分為成文法與不成文法。成文法是指由特定國家機關制定和公布,以文字形式表現的法,故又稱制定法。不成文法是指由國家認可的不具有文字表現形式的法。不成文法主要為習慣法。隨著法的發展,成文法日益增多,已成為法的主要組成部分,而不成文法則逐漸減少。

Ⅸ 如何理解法律規范的效力等級和效力范圍

法律規范是指由國家制定或認可,並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則。它把現實社回會關系進行抽象的概括答,是一種比較定型、反復適用的行為規則。每一個法律規范都具有三個構成因素:一是指明規范適用的條件;二是指明該規范允許或禁止的行為;三是指明違反規范的法律後果。這三個因素往往並不被表述於同一法律條文中,一個規范可以表述在幾個條文甚至不同的條文之內,幾個規范也可以表述在一個條文當中。法律條文也不一定都包含規范,而只是表述該法律體系的某些原則,或是制定該項法律或法規的理由。

Ⅹ 公司內部規章制度生效前

一般不能 公司規來章制度只自對生效後的違規行為有效 制定公司規章制度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否則無效
第四條 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
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
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
第八十條 用人單位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熱點內容
南京人防和物業法規 發布:2025-04-29 15:05:42 瀏覽:490
櫃面業務法律法規知識 發布:2025-04-29 15:05:35 瀏覽:633
還有哪些原則可以成為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發布:2025-04-29 14:54:00 瀏覽:405
怎麼用詞誇律師 發布:2025-04-29 14:47:12 瀏覽:210
法官是審判長么 發布:2025-04-29 14:47:09 瀏覽:734
2014年司法考試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4-29 14:14:58 瀏覽:535
勞動人事仲裁裁決書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4-29 14:10:37 瀏覽:299
海關法規科 發布:2025-04-29 14:08:17 瀏覽:392
司法紅包 發布:2025-04-29 14:07:29 瀏覽:515
威海法律咨詢處 發布:2025-04-29 14:00:34 瀏覽: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