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管理條例
㈠ 無良企業將污水排入地下水會破壞整個國家什麼安全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的有關規定: 第二條:水資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四十八條:直接從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規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申請領取取水許可證,並繳納水資源費,取得取水權。《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 第一條:為加強水資源管理和保護,促進水資源的節約與合理開發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取水,是指利用取水工程或者設施直接從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資源。 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除本條例第四條規定的情形外,都應當申請領取取水許可證,並繳納水資源費。 本條例所稱取水工程或者設施,是指閘、壩、渠道、人工河道、虹吸管、水泵、水井以及水電站等。 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分級管理許可權,負責取水許可制度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設立的流域管理機構(以下簡稱流域管理機構),依照本條例規定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授權,負責所管轄范圍內取水許可制度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取水許可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 第十五條:《取水條例》第四條規定的為農業抗旱和維護生態與環境必須臨時應急取水的,取水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在開始取水前向取水口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提出申請,經其同意後方可取水;涉及到跨行政區域的,須經共同的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後方可取水。
㈡ 四川省城市供水管理條例的第二章 城市供水水源保護和水質管理
第十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發展改革、住房城鄉建設(規劃)、國土資源、環境保護、水利(水務)等部門編制城市供水水源開發利用規劃。建立供水安全規劃與管理的技術方法體系,制定供水安全保障的技術經濟政策體系。
第十一條 編制供水水源開發利用規劃的基本原則:
(一)供水水源開發利用規劃應當服從區域或者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符合開發利用水資源和防治水害綜合規劃的要求,並與水長期供求計劃相協調;
(二)優先利用地表水,嚴格控制開采地下水;
(三)優先保證生活用水,統籌兼顧工業用水和其他用水。
第十二條 城市供水水源應當優先利用地表水,嚴格保護地下水源。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新批准取用地下水:
(一)可以利用地表水供水的;
(二)在地下水超采區域內的;
(三)在建築物或者構築物安全保護區內的;
(四)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的;
(五)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內,取用地下水用於自建設施供水的。
有條件利用地表水作供水水源的地方,對原有取用地下水作供水水源的,應當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制訂限期關閉計劃,並監督實施。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在城市供水取水泵站(房)、凈水廠周圍不低於三十米范圍內,劃定安全保護區,設立安全警示標志,安裝電子監控設備。
在安全保護區內,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從事以下活動:
(一)新建高度十米以上的建築物;
(二)進行爆破、打井、採石、挖砂、取土等;
(三)擅自移動、覆蓋、塗改、拆除、損壞取水泵站(房)、凈水廠的安全警示標志;
(四)其他危及取水泵站(房)、凈水廠安全的行為。
第十四條 城市供水水質應當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供水衛生管理,同級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供水水質日常監督。
城市供水企業應當定期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供水、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送水質報表、檢測資料。
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城市供水水質監測機構的執業條件和范圍。監測機構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取得法定的專業監測資質。
第十五條 城市供水企業應當做好原水水質檢測工作。發現原水水質不符合國家相關標準的,應當及時採取相應措施,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報告當地人民政府相關主管部門。
環境保護部門在城市供水水源水質發生污染時,應當及時通知城市供水企業;水源水質發生重大污染的,應當立即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並按應急預案級別啟動城市供水預案。
第十六條 新建、改建、擴建的城市供水管道,在投入使用或者與城市供水管網系統連接通水前,建設單位和城市供水企業應當進行清洗消毒,經城市供水主管部門委託具有資質的水質檢測機構檢測合格後,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七條 城市供水企業使用涉及飲用水的設施、設備、器具、管材和化學凈水劑、消毒劑等材料必須符合國家、行業和省規定的質量、衛生、供水、節水標准。
第十八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供水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發布城市供水水質情況。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通過新聞媒體、網路、手機簡訊、公開信等方式發布城市供水水質情況。
用戶有權向當地人民政府城市供水和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查詢城市供水水質情況,被查詢單位應當如實提供水質檢測數據。
㈢ 盜取國家地下水有相關法律嗎個體企業偷打機井,從地下抽水用於生產。怎麼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的有關規定:
第二條:水資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四十八條:直接從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規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申請領取取水許可證,並繳納水資源費,取得取水權。
《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
第一條:為加強水資源管理和保護,促進水資源的節約與合理開發利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取水,是指利用取水工程或者設施直接從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資源。
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除本條例第四條規定的情形外,都應當申請領取取水許可證,並繳納水資源費。
本條例所稱取水工程或者設施,是指閘、壩、渠道、人工河道、虹吸管、水泵、水井以及水電站等。
第三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分級管理許可權,負責取水許可制度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
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設立的流域管理機構(以下簡稱流域管理機構),依照本條例規定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授權,負責所管轄范圍內取水許可制度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
《取水許可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
第十五條:《取水條例》第四條規定的為農業抗旱和維護生態與環境必須臨時應急取水的,取水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在開始取水前向取水口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提出申請,經其同意後方可取水;涉及到跨行政區域的,須經共同的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後方可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