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管理條例
①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你認為有哪些條款會限制社會組織的發展
你登記管理條例,我認為有好多條款會限制社會組織的發展。
② 企業治安管理條例
企業事業單位內部治安保衛條例
第一條
為了規范企業、事業單位(以下簡稱單位)內部治安保衛工作,保護公民人身、財產安全和公共財產安全,維護單位的工作、生產、經營、教學和科研秩序,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單位內部治安保衛工作貫徹預防為主、單位負責、突出重點、保障安全的方針。
單位內部治安保衛工作應當突出保護單位內人員的人身安全,單位不得以經濟效益、財產安全或者其他任何借口忽視人身安全。
第三條
國務院公安部門指導、監督全國的單位內部治安保衛工作,對行業、系統有監管職責的國務院有關部門指導、檢查本行業、本系統的單位內部治安保衛工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指導、監督本行政區域內的單位內部治安保衛工作,對行業、系統有監管職責的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指導、檢查本行政區域內的本行業、本系統的單位內部治安保衛工作,及時解決單位內部治安保衛工作中的突出問題。
第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單位內部治安保衛工作的領導,督促公安機關和有關部門依法履行職責,並及時協調解決單位內部治安保衛工作中的重大問題。
第五條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本單位的內部治安保衛工作負責。
第六條單位應當根據內部治安保衛工作需要,設置治安保衛機構或者配備專職、兼職治安保衛人員。
治安保衛重點單位應當設置與治安保衛任務相適應的治安保衛機構,配備專職治安保衛人員,並將治安保衛機構的設置和人員的配備情況報主管公安機關備案。
第七條單位內部治安保衛工作的要求是:
(一)有適應單位具體情況的內部治安保衛制度、措施和必要的治安防範設施;
(二)單位范圍內的治安保衛情況有人檢查,重要部位得到重點保護,治安隱患及時得到排查;
(三)單位范圍內的治安隱患和問題及時得到處理,發生治安案件、涉嫌刑事犯罪的案件及時得到處置。
第八條單位制定的內部治安保衛制度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門衛、值班、巡查制度;
(二)工作、生產、經營、教學、科研等場所的安全管理制度;
(三)現金、票據、印鑒、有價證券等重要物品使用、保管、儲存、運輸的安全管理制度;
(四)單位內部的消防、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五)治安防範教育培訓制度;
(六)單位內部發生治安案件、涉嫌刑事犯罪案件的報告制度;
(七)治安保衛工作檢查、考核及獎懲制度;
(八)存放有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傳染性、腐蝕性等危險物品和傳染性菌種、毒種以及武器彈葯的單位,還應當有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
(九)其他有關的治安保衛制度。
單位制定的內部治安保衛制度不得與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相抵觸。
第九條單位內部治安保衛人員應當接受有關法律知識和治安保衛業務、技能以及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考核。
第十條單位內部治安保衛人員應當依法、文明履行職責,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治安保衛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的行為受法律保護。
第十一條單位內部治安保衛機構、治安保衛人員應當履行下列職責:
一)開展治安防範宣傳教育,並落實本單位的內部治安保衛制度和治安防範措施;
(二)根據需要,檢查進入本單位人員的證件,登記出入的物品和車輛;
三)在單位范圍內進行治安防範巡邏和檢查,建立巡邏、檢查和治安隱患整改記錄;
四)維護單位內部的治安秩序,制止發生在本單位的違法行為,對難以制止的違法行為以及發生的治安案件、涉嫌刑事犯罪案件應當立即報警,並採取措施保護現場,配合公安機關的偵查、處置工作;
(五)督促落實單位內部治安防範設施的建設和維護。
第十二條在單位管理范圍內的人員,應當遵守單位的內部治安保衛制度。
③ 安全組織管理措施包括
安全組織管理措施
1.1施工過程中,建立完整的安全格證體系,明確規定項目經理是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從公司到項目部,逐級建立了安全管理機構,並建立了各級安全管理制度。在本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將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作用。
1.2成立以項目經理為組長,專積安全員為副組長,各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為組員的安全領導小組,每天領導小組各成員開一次碰頭會,對當天施工中所應注意的安全事項進行交底,每星期召開一次有各班組負責人參加的安全生產會議,總結過去一周的安全生產工作,並對將要陸續展開的工作進行技術交底和布置。
1.3制定安全生產管理目標,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在本工程施工過程中項目部制定安全管理目標(傷亡控制指標和安全達標、文明施工目標),並對安全責任目標分解和落實。建立安全生產職能部門和各類人員在生產活動中應負的安全職責,在公司與項目經理部、項目經理部與各施工班組簽定的經濟承合同中,明確規定安全生產職責和安全生產指標,視安全生產工作的好壞,做到賞罰分明。
1.4項目部應配齊國家、省、市及公司內部關於安全管理的規范、規程、標准和制度、文件,保證國家和地方政府法規以及公司內部管理規定在安全管理中得以貫徹落實,使得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1.5嚴格執行專職安全員及特殊工種持證上崗制度。本工程嚴格按建設部有關規定配備足量的安全員,對特殊工種加強管理,特殊工種必須經培訓考核合格,持證上崗。
1.6由項目經理牽頭,專職安全員具體實施組織,用精神和物質相結合的鼓勵辦法,開展經常性的、內容豐富的、形式多樣的安全活動。我公司人員進場後,項目部及時展開安全技術革新活動和安全合理化建議活動,對於建議被採納者予以獎勵。
1.7建立並保存在建築施工中所開展的安全性評價與風險性分析、技術安全交底、安全教育培訓、安全檢查、勞動安全監察通知書、批示書、事故調查處理報告等與安全管理有關的活動記錄,為糾正不合理措施和改進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提供重要信息。
2、安全檢查措施
2.1建立並執行安全檢查制度,定期組織各職能部門對工地進行安全檢查,對本工程進行全面性和考核性的檢查;項目部每半月對工地進行一次安全大檢查,由項目經理牽頭,專職安全員組織各相關部門對工地進行隱患清查,公司質安部門每月組織一次安全大檢查,各種檢查中發現問題要定人、定措施、定整改期限,整改後由相應安全機構復檢驗證。
2.2專業性檢查:由公司安全、設備部門定期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塔吊、腳手架及電器設備等進行單項檢查,對存在的隱患及時整改。
2.3安全員做好日常巡迴安全檢查,並做好安全檢查記錄;施工員在檢查生產時檢查安全;各班組應經常進行自檢、互檢和交接檢查;為防止施工人員上下班時間、節前、節後紀律鬆懈,思想麻痹產生安全隱患,應加強安全檢查活動;充分做到層層設防,級級把關,搞好安全工作。
3、安全教育措施
3.1建立安全教育制度,明確項目經理、技術負責人、專職安全員、施工員、各專業操作班組負責人等相關人員在安全教育中所應承擔的職責,定期組織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以安全生產的政策、法令、法規、標准、規范和安全操作規程為主,並結合本項目的實際安全生產情況和對有代表性的典型事故案例進行講解,事故是血寫的教訓,通過有針對性、生動鮮明的教育,使受教育的員工印象深刻,牢記不忘。
3.2做好新入場工人及變換工種工人的三級安全教育工作。三級安全教育由技術、安全和勞資部門配合組織進行,從公司、項目到班組層層進行教育培訓,考核合格者方許進入生產崗位,同時建立員工安全生產教育卡,將員工的三級安全教育工作存檔備案。
3.3詳細制訂各工種的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安全技術教育的內容應主要體現在技術操作規程上,寫明要領,指出安全習慣和關鍵問題,並盡可能把操作步驟表達清楚。建立班前活動制度,各分項工程施工前各班組負責人應做好本班組的安全教育工作,並對班前安全活動進行記錄。
3.4施工員、專職安全員在各項工程施工前,要進行詳細可靠的安全技術交底,交底內容要包括:
3.4.1常規操作要求、施工規范要求。
3.4.2根據施工內容需採取的安全技術措施。
3.4.3按有並施工安全操作的要求,對關鍵工程實行的有針對性的安全技術交底。如:外腳手架的安全防護措施、施工現場臨時施工用電、施工機具安全使用等。
3.5冬、雨季施工時應組織現場員工進行冬、雨季施工安全和消防的宣傳教育,並制定安全生產、防水、防潮、防滑、防火、防爆、防中毒等各項規章制度,並教育員工嚴格遵守。
4、安全技術措施
根據《建築施工安全檢查標准》(JGJ59—99)中的統計分析,表明安全事故主要集中在高處墜落、觸電、物體打擊、機械傷害、坍塌事故這五個方面,故在本工程施工中應特別對這些方面予以高度的重視,重點設防。
4.1現場環境要求及「三寶」利用。
4.1.1建築物外架四周採取全封閉,雙排架滿掛密封安全網,施工現場以圍牆與外界隔離,施工現場四處張掛好醒目的安全標志、安全宣傳牌,警示、提醒每個進入現場的施工人員注意安全。作業環境合理採用不同的色彩,盡量減輕作業人員眼睛及全身的疲勞,降低事故頻率。
4.1.2施工人員進入施工現場必須按要求配戴好安全帽,高處作業系好安全帶,凡衣冠不整、穿拖鞋者一律不許進場,對發現違規者予以罰款處理,屢教不改嚴禁進入施工現場,安全帽、安全網、安全帶必須經試驗合格後才能使用。
4.1.3做好防暑、防雨措施及季節性施工准備,搞好茶水供應以及勞保用品的分發工作。對於不能滿足作業照明要求的場地應及進架設燈具。
4.2腳手架安全措施
4.2.1處架採用鋼管雙排腳手架,施工前必須制定詳細的施工方案和布架設計計算書。按照布架設計說明書和操作規程、規定進行搭設,搭設時控制好立桿的垂直偏差和橫桿的水平偏差,做好牆體的拉結點,確保腳手架具有穩定的結構和足夠的承載力,操作層及其上、下滿鋪架板,嚴禁出現控頭板。安全立網採用全封閉式,隔層設置安全網,為防止碎石穿透安全網傷人,採用竹籬笆封閉外架,確保施工安全。
4.2.2外裝飾和腳手架拆除過程中,要注意連牆桿和拉結點不能拆除過早,保持架體穩定。腳手架拆除時,劃分好作業區,周圍設圍欄或樹立警戒標志,地面設專人指揮,嚴禁非作業人員進入拆架區域。
4.2.3卸料平台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搭設,對最大載荷進行計算,並掛牌標識,卸料平台不能直接作用於外架上,並作好卸料平台的周邊防護。
4.3高處作業安全措施
4.3.1高處作業人員須經醫生體檢合格,凡患有不適宜從事高空作業疾病的人員,一律禁止從事高空作業。
4.3.2在建築物的出入口,搭設長3-6米寬度大於通道兩側各1米的防護棚,棚頂滿鋪腳手板作為安全通道。在建築物北、東向用竹刪做斜挑式安全防護棚,避免場外道路上行人受意外傷害。
4.3.3高空作業應有足夠的照明設備和避雷措施。
4.3.4高空作業所需的料具、設備等,必須根據本工程施工進度隨用隨運,禁止超負荷。料具應堆放平衡,工具隨時放入工具袋內,嚴禁亂堆亂放和從高處拋擲材料、工具、物件。樓層垃圾集中堆放,及時清理,傾倒時有防護設施並設專門區域。
4.4樓層施工安全及防護措施。
4.4.1現澆樓板工程要制定好詳細的施工方案,並有針對性措施。嚴格控制模板上的施工荷載,模板上堆料均勻,保證立柱穩定。模板拆除前必須經審請批准後進行,拆除底模時,混凝土必須達到設計強度,模板拆除區域設警戒標志並設專人監護。嚴禁操作人員站在正拆除的模板上,遇六級以上大風時,暫停室外作業。
4.4.2樓層內所有孔口須設置安全防護,尺寸1.5×1.5m以下孔洞,洞口預埋通長鋼筋網或加固定蓋板。1.5×1.5m以上孔洞,四周設兩道護身欄,其間支掛水平安全網。
4.4.3樓梯踏步及休息平台處,設兩道牢固護身欄,用安全網立掛防護。
4.4.4樓層邊緣及通道周邊設兩道防護欄桿並掛安全網封閉。
4.5臨時用電安全防護。
4.5.1制訂好臨時用電施工組織設計,搞好施工現場的安全用電工作,確保現場用電安全。
4.5.2現場採用三相五線制,三級配電兩級保護。
4.5.3各種機械設備做好接地接零,保證一機一箱一閘一漏,並在配電箱內標明用電設備名稱。
4.5.4架空線採用絕緣銅線或絕緣鋁線,嚴禁架放在腳手架上,架空線路與鄰近線路或設施必須應6米的距離。
4.5.5配電統一採用鐵制配電箱,箱中導線在進線口和出線口設在箱體的下底面。嚴禁箱體的上頂面、側面、後面或箱門處有進出線路,進出線分路成束加護套並做防水彎,導線束不得與箱門口直接接觸,並注意其防雨。配電箱要上鎖,鑰匙由現場電工保管,箱內不允許放置任何雜物,並應保持清潔。
4.6施工機具安全措施
4.6.1執行機械設備驗收制度,機械設備按規定要求安裝後,必須進行調試運轉,辦理驗收手續後才能投入使用,各種機械實行專人專機,持證上崗,沒有上崗證的不準操作機械。
4.6.2塔吊在使用前必須經安監部門辦理准用手續,其力矩限制器、限位器、保險裝置必須齊全,靈敏、可靠。
4.6.3乙炔發生器必須使用金屬防爆膜,嚴禁用膠皮薄膜代替。
4.6.4平刨、圓盤鋸、鋼筋機械、電焊機等做好保護接零,有漏電保護器,無人操作時,切斷電源。手持電動工具保護接零,Ⅰ關手持電動機具按規定穿戴絕緣用品。
4.7主要工序施工安全技術措施。
4.7.1在進行土方施工時,事先做好安全施工方案,特別是基坑內地下管道的保護,對遺留下來的人防洞進行封閉,嚴禁人員進入,以免倒進塌傷人。同時加強土方施工時的現場監督防止土方塌方。
4.7.2砌築施工時嚴格按照施工規范規程施工,嚴禁在牆面上站立劃線、刮縫、清掃牆等工作;砍磚時應面向內打,以免碎磚落下傷人;超過胸部以上的牆面,不得繼續砌築,必須及時搭設好架設工具;裝砂漿的料斗不能裝得過滿,吊運磚時嚴格控制運量,防止塔吊超負荷運行。
4.7.3拉直鋼筋時,地錨要牢固,卡頭要卡緊,並在2m區域內嚴禁行人;綁扎立柱鋼筋時,嚴禁沿骨架攀登上下;起吊鋼筋骨架,下方禁止站人。澆築框架樑柱的砼搭設好操作平台,嚴禁直接站在模板或支撐上操作,以免踩滑或踩斷墜落。
4.8其它方面安全技術措施
4.8.1搞好防火保護,在倉庫、工棚等生產、生活區配備足夠的滅火器、消防池,木工車間與模板放區嚴禁吸煙,在外架旁進行作業時,必須重點防範明火的產生。晚上保衛人員進行巡邏值班,確保財產安全。
4.8.2設專人負責現場排水工作,對於臨時設施和設備的防護進行全面檢查;對於怕雨、怕潮、怕裂、怕倒的原材料、構件和設備等,放入室內或設立堅實的基礎堆放,或用蓬布封蓋嚴密等措施,進行分別處理。
4.8.3安排好職工、民工的生活和住宿,保證足夠的休息時間,作業時間一般為8小時,特殊情況不超過1.2小時,以保證工人有飽滿的精神,在工作中精力充中而防止事故發生。
1、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1建立現場文明施工領導小組,由項目經理任組長,項目生產副經理任副組長,質量、安全負責人任小組成員,領導小組負責文明施工措施的制定與落實,做到措施有效,貫徹有力,責任到人。
1.2將施工現場人員的教育納入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由項目經理部牽頭組成職工教育領導小組,制定日常生活規章制度,組織學習法律、法規。杜絕聚眾鬧事、嫖娼、打牌賭博、偷扒、造謠中傷等現象。做到人人自覺遵紀守法,個個認真努力工作,對工人建立名冊單和「三證」檢查,對素質不合格的工人一律清退。
1.3制定文明施工規章制度,認真遵守單位的有關要求、管理制度及公司文明施工守則,本工程達到文明施工工地標准。
1.4工地設置各種標語,並設置宣傳欄、讀報欄、黑板報。
2、文明施工實施措施
2.1為降低施工噪音對周圍居民的影響,應合理安排工序,盡可能避免夜間施工,以免影響周圍居民休息。
2.2施工外架安全網、竹籬笆封閉,以利於減少灰塵外溢及降低施工噪音。
2.3砼攪拌及振搗器採用環保型攪拌機、振動器,可有效降低施工噪音。
2.4現場施工污水有組織排放,施工垃圾收集站及消防設施嚴格按要求布置。
2.5施工中密切注意協調好與建設單位、周圍居民的關系,盡可能地不影響周圍居民的生活,減少人為因素對施工的影響。協調好土建與安裝的關系,做到不相互影響,不相互扯皮。
2.6施工現場用臨時圍牆2.2米高與外界隔離,實行全封閉管理。現場懸掛「五牌一圖」。
2.7按施工現場布置圖的要求,在顯眼處懸掛好建築施工許可證牌,在出入口及危險作業區掛好安全標志牌。
2.8施工現場進出口設置大門,建立門衛制度,現場施工人員均需佩戴證明其身份的證件,在門頭設置文明標牌。
2.9臨時設施、機械設備、材料水電的布置按審批後的平面圖布置。
2.10施工垃圾、余土及時組織處理,各施工層、架體上的落地灰、雜物有組織地及時處理,嚴禁向公共場所亂倒垃圾,亂棄余土,保證施工場地內外清潔干凈。
2.11建築材料要在指定專場地內分類堆碼整齊,並進行標識;所有材料按計劃,先後次序分批進場,儲備量盡量壓縮,廢料盡可能回收加工利用或及時處理。
2.12現場內排水溝經常疏通,保持流水暢通,及時排除現場內雨水和施工廢水。
2.13施工現場嚴禁居住家屬,嚴禁非工地人員及小孩在施工現場穿行、玩耍。
2.14保健急救:工地配製保健醫葯箱和醫葯器械,建立急救措施,安排經培訓的急救人員在現場,並開展衛生防病宣傳教育。
2.15施工現場清潔衛生工作由專人負責包干,確保現場工完場清。
④ 最新社會團體管理條例
現用的是1998年頒來布的條例,但是很多內容源不夠細化和完善,所以新的社會團體管理管理條例正在修訂中,我上午才問的民政部登記處。新條例在諸如注冊外國社會團體代表處等的問題上會有新的界定,但是什麼時候能頒布實施,誰也不知道。也許明天,也許明年。
⑤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中說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是什麼意思
一、非營利性社會組織是指不以營利為目的、主要開展志願性的公益回或互益性活動的非政府社會答組織。
二.特點:
1.組織性:不在於該團體是否在法律上得到了承認,而在於它是否具有一定的機構持久性和規律性!
2.非政府性(民間性):獨立自主的自治組織;自下而下的民間組織;屬於競爭性的公共部門!
3.非營利性:不以營利為目標;不能進行剩餘分配;不得將組織的資產以任何形式轉變為私人財產!
4.志願公益性或互益性:志願者和社會捐贈是主要的社會資源;組織活動的公開性和透明性。
三、分類:
會員標准:會員制、非會員制
生成標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呼應
目標標准:公益性、互益性
功能標准:資源動員型、公益服務型、社會協調型、政策倡導型
四、主要活動領域:
1、環境保護;
2、扶貧發展;
3、權益保護;
4、社區服務;
5、經濟中介;
6、慈善求助。
⑥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具體條文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
(1998年10月25日國務院令第250號發布)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公民的結社自由,維護社會團體的合法權益,加強對社會團體的登記管理,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社會團體,是指中國公民自願組成,為實現會員共同意願,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國家機關以外的組織可以作為單位會員加入社會團體。
第三條 成立社會團體,應當經其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並依照本條例的規定進行登記。社會團體應當具備法人條件。
下列團體不屬於本條例規定登記的范圍:
(一)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人民團體;
(二)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核定,並經國務院批准免於登記的團體;
(三)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內部經本單位批准成立、在本單位內部活動的團體。
第四條 社會團體必須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不得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不得危害國家的統一、安全和民族的團結,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組織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得違背社會道德風尚。
社會團體不得從事營利性經營活動。第五條 國家保護社會團體依照法律、法規及其章程開展活動,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干涉。
第六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是本級人民政府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以下簡稱登記管理機關)。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國務院或者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授權的組織,是有關行業、學科或者業務范圍內社會團體的業務主管單位(以下簡稱業務主管單位)。
法律、行政法規對社會團體的監督管理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二章 管 轄
第七條 全國性的社會團體,由國務院的登記管理機關負責登記管理;地方性的社會團體,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登記管理機關負責登記管理;跨行政區域的社會團體,由所跨行政區域的共同上一級人民政府的登記管理機關負責登記管理。
第八條 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與其管轄的社會團體的住所不在一地的,可以委託社會團體住所地的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負責委託范圍內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三章 成立登記
第九條 申請成立社會團體,應當經其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由發起人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籌備。第十條 成立社會團體,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50個以上的個人會員或者30個以上的單位會員;個人會員、單位會員混合組成的,會員總數不得少於50個;
(二)有規范的名稱和相應的組織機構;
(三)有固定的住所;
(四)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專職工作人員;
(五)有合法的資產和經費來源,全國性的社會團體有10萬元以上活動資金,地方性的社會團體和跨行政區域的社會團體有3萬元以上活動資金;
(六)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社會團體的名稱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不得違背社會道德風尚。社會團體的名稱應當與其業務范圍、成員分布、活動地域相一致,准確反映其特徵。全國性的社會團體的名稱冠以"中國"、"全國"、"中華"等字樣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過批准,地方性的社會團體的名稱不得冠以"中國"、"全國"、"中華"等字樣。
第十一條 申請籌備成立社會團體,發起人應當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下列文件:
(一)籌備申請書;
(二)業務主管單位的批准文件;
(三)驗資報告、場所使用權證明;
(四)發起人和擬任負責人的基本情況、身份證明;
(五)章程草案。
第十二條 登記管理機關應當自收到本條例第十一條所列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6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籌備的決定;不批準的,應當向發起人說明理由。
第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記管理機關不予批准籌備:
(一)有根據證明申請籌備的社會團體的宗旨、業務范圍不符合本條例第四條的規定的;
(二)在同一行政區域內已有業務范圍相同或者相似的社會團體,沒有必要成立的;
(三)發起人、擬任負責人正在或者曾經受到剝奪政治權利的刑事處罰,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
(四)在申請籌備時弄虛作假的;
(五)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四條 籌備成立的社會團體,應當自登記管理機關批准籌備之日起6個月內召開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通過章程,產生執行機構、負責人和法定代表人,並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成立登記。籌備期間不得開展籌備以外的活動。
社會團體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同時擔任其他社會團體的法定代表人。
第十五條 社會團體的章程應當包括下列事項:
(一)名稱、住所;
(二)宗旨、業務范圍和活動地域;
(三)會員資格及其權利、義務;
(四)民主的組織管理制度,執行機構的產生程序;
(五)負責人的條件和產生、罷免的程序;
(六)資產管理和使用的原則;
(七)章程的修改程序;
(八)終止程序和終止後資產的處理;
(九)應當由章程規定的其他事項。第十六條
登記管理機關應當自收到完成籌備工作的社會團體的登記申請書及有關文件之日起30日內完成審查工作。對沒有本條例第十三條所列情形,且籌備工作符合要求、章程內容完備的社會團體,准予登記,發給《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登記事項包括:
(一)名稱;
(二)住所;
(三)宗旨、業務范圍和活動地域;
(四)法定代表人;
(五)活動資金;
(六)業務主管單位。對不予登記的,應當將不予登記的決定通知申請人。
第十七條 依照法律規定,自批准成立之日起即具有法人資格的社會團體,應當自批准成立之日起60日內向登記管理機關備案。登記管理機關自收到備案文件之日起30日內發給《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社會團體備案事項,除本條例第十六條所列事項外,還應當包括業務主管單位依法出具的批准文件。
第十八條 社會團體憑《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申請刻制印章,開立銀行帳戶。社會團體應當將印章式樣和銀行帳號報登記管理機關備案。
第十九條 社會團體成立後擬設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的,應當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有關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的名稱、業務范圍、場所和主要負責人等情況的文件,申請登記。
社會團體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是社會團體的組成部分,不具有法人資格,應當按照其所屬於的社會團體的章程所規定的宗旨和業務范圍,在該社會團體授權的范圍內開展活動、發展會員。社會團體的分支機構不得再設立分支機構。社會團體不得設立地域性的分支機構。
第四章 變更登記、注銷登記
第二十條 社會團體的登記事項、備案事項需要變更的,應當自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之日起30日內,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變更登記、變更備案(以下統稱變更登記)。社會團體修改章程,應當自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之日起30日內,報登記管理機關核准。
第二十一條 社會團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在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後,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注銷登記、注銷備案(以下統稱注銷登記):
(一)完成社會團體章程規定的宗旨的;
(二)自行解散的;
(三)分立、合並的;
(四)由於其他原因終止的。
第二十二條 社會團體在辦理注銷登記前,應當在業務主管單位及其他有關機關的指導下,成立清算組織,完成清算工作。清算期間,社會團體不得開展清算以外的活動。
第二十三條 社會團體應當自清算結束之日起15日內向登記管理機關辦理注銷登記。辦理注銷登記,應當提交法定代表人簽署的注銷登記申請書、業務主管單位的審查文件和清算報告書。登記管理機關准予注銷登記的,發給注銷證明文件,收繳該社會團體的登記證書、印章和財務憑證。
第二十四條 社會團體撤銷其所屬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的,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後,辦理注銷手續。社會團體注銷的,其所屬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同時注銷。
第二十五條 社會團體處分注銷後的剩餘財產,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二十六條 社會團體成立、注銷或者變更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由登記管理機關予以公告。
第五章 監督管理
第二十七條 登記管理機關履行下列監督管理職責:
(一)負責社會團體的成立、變更、注銷的登記或者備案;
(二)對社會團體實施年度檢查;
(三)對社會團體違反本條例的問題進行監督檢查,對社會團體違反本條例的行為給予行政處罰。
第二十八條 業務主管單位履行下列監督管理職責:
(一)負責社會團體籌備申請、成立登記、變更登記、注銷登記前的審查;
(二)監督、指導社會團體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依據其章程開展活動;
(三)負責社會團體年度檢查的初審;
(四)協助登記管理機關和其他有關部門查處社會團體的違法行為;
(五)會同有關機關指導社會團體的清算事宜。
業務主管單位履行前款規定的職責,不得向社會團體收取費用。
第二十九條 社會團體的資產來源必須合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私分或者挪用社會團體的資產。
社會團體的經費,以及開展章程規定的活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所取得的合法收入,必須用於章程規定的業務活動,不得在會員中分配。
社會團體接受捐贈、資助,必須符合章程規定的宗旨和業務范圍,必須根據與捐贈人、資助人約定的期限、方式和合法用途使用。社會團體應當向業務主管單位報告接受、使用捐贈、資助的有關情況,並應當將有關情況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社會團體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和保險福利待遇,參照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條 社會團體必須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管理制度,接受財政部門的監督;資產來源屬於國家撥款或者社會捐贈、資助的,還應當接受審計機關的監督。
社會團體在換屆或者更換法定代表人之前,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應當組織對其進行財務審計。
第三十一條 社會團體應當於每年3月31日前向業務主管單位報送上一年度的工作報告,經業務主管單位初審同意後,於5月31日前報送登記管理機關,接受年度檢查。工作報告的內容包括:本社會團體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的情況、依照本條例履行登記手續的情況、按照章程開展活動的情況、人員和機構變動的情況以及財務管理的情況。
對於依照本條例第十七條的規定發給《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對其應當簡化年度檢查的內容。
第六章 罰 則
第三十二條 社會團體在申請登記時弄虛作假,騙取登記的,或者自取得《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之日起1年未開展活動的,由登記管理機關予以撤銷登記。
第三十三條 社會團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記管理機關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動,並可以責令撤換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情節嚴重的,予以撤銷登記;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塗改、出租、出借《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或者出租、出借社會團體印章的;
(二)超出章程規定的宗旨和業務范圍進行活動的;
(三)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規定接受監督檢查的;
(四)不按照規定辦理變更登記的;
(五)擅自設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或者對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疏於管理,造成嚴重後果的;
(六)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的;
(七)侵佔、私分、挪用社會團體資產或者所接受的捐贈、資助的;
(八)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收取費用、籌集資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贈、資助的。
前款規定的行為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所得的,予以沒收,可以並處違法經營額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違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四條 社會團體的活動違反其他法律、法規的,由有關國家機關依法處理;有關國家機關認為應當撤銷登記的,由登記管理機關撤銷登記。
第三十五條 未經批准,擅自開展社會團體籌備活動,或者未經登記,擅自以社會團體名義進行活動,以及被撤銷登記的社會團體繼續以社會團體名義進行活動的,由登記管理機關予以取締,沒收非法財產;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三十六條 社會團體被責令限期停止活動的,由登記管理機關封存《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印章和財務憑證。社會團體被撤銷登記的,由登記管理機關收繳《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和印章。
第三十七條 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七章 附 則
第三十八條 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的式樣由國務院民政部門制定。
對社會團體進行年度檢查不得收取費用。
第三十九條 本條例施行前已經成立的社會團體,應當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1年內依照本條例有關規定申請重新登記。
第四十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9年10月25日國務院發布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同時廢止。
⑦ 公安機關組織管理條例屬於行政法規嗎
公安機關組織管理條例屬於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行政法規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行政權力,履行行政職責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行政法規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具有法的效力。
《公安機關組織管理條例》於2006年11月1日國務院第154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制定的,由國務院總理簽發。
《立法法》第六十五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立法法》第七十條 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
有關國防建設的行政法規,可以由國務院總理、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共同簽署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令公布。
⑧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你認為有哪些條款會限制社會組織的發展
失魂是團體登記管理條例,你然後又拿幾條黃會向著社會組織的,或者國家是有些住址人們的各種行為來阻止,然後讓我們的人有些情況。
⑨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團管理條例 具體條文
並無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團管理條例,應當為《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
已經1998年9月25日國務院第8次常務會議通過,現予發布,自發布之日起施行。為了保障公民的結社自由,維護社會團體的合法權益,加強對社會團體的登記管理,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本條例。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障公民的結社自由,維護社會團體的合法權益,加強對社會團體的登記管理,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條例所稱社會團體,是指中國公民自願組成,為實現會員共同意願,按照其章程開展活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
國家機關以外的組織可以作為單位會員加入社會團體。
第三條
成立社會團體,應當經其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並依照本條例的規定進行登記。
社會團體應當具備法人條件。
下列團體不屬於本條例規定登記的范圍:
(一) 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人民團體;
(二) 由國務院機構編制管理機關核定,並經國務院批准免於登記的團體;
(三) 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內部經本單位批准成立、在本單位內部活動的團體。
第四條
社會團體必須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不得反對憲法確定的基本原則,不得危害國家的統一、安全和民族的團結,不得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組織和公民的合法權益,不得違背社會道德風尚。
社會團體不得從事營利性經營活動。
第五條
國家保護社會團體依照法律、法規及其章程開展活動,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干涉。
第六條
國務院民政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是本級人民政府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以下簡稱登記管理機關)。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國務院或者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授權的組織,是有關行業、學科或者業務范圍內社會團體的業務主管單位(以下簡稱業務主管單位)。
法律、行政法規對社會團體的監督管理另有規定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管 轄
第七條
全國性的社會團體,由國務院的登記管理機關負責登記管理;地方性的社會團體,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登記管理機關負責登記管理;跨行政區域的社會團體,由所跨行政區域的共同上一級人民政府的登記管理機關負責登記管理。
第八條
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與其管轄的社會團體的住所不在一地的,可以委託社會團體住所地的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負責委託范圍內的監督管理工作。
成立登記
第九條
申請成立社會團體,應當經其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由發起人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籌備。
第十條
成立社會團體,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 有50個以上的個人會員或者30個以上的單位會員;個人會員、單位會員混合組成的,會員總數不得少於50個;
(二) 有規范的名稱和相應的組織機構;
(三) 有固定的住所;
(四) 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專職工作人員;
(五) 有合法的資產和經費來源,全國性的社會團體有10萬元以上活動資金,地方性的社會團體和跨行政區域的社會團體有3萬元以上活動資金;
(六) 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
社會團體的名稱應當符合法律、法規的規定,不得違背社會道德風尚。社會團體的名稱應當與其業務范圍、成員分布、活動地域相一致,准確反映其特徵。全國性的社會團體的名稱冠以「中國」、「全國」、「中華」等字樣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過批准,地方性的社會團體的名稱不得冠以「中國」、「全國」、「中華」等字樣。
第十一條
申請籌備成立社會團體,發起人應當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下列文件:
(一) 籌備申請書;
(二) 業務主管單位的批准文件;
(三) 驗資報告、場所使用權證明;
(四) 發起人和擬任負責人的基本情況、身份證明;
(五) 章程草案。
第十二條
登記管理機關應當自收到本條例第十一條所列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6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籌備的決定;不批準的,應當向發起人說明理由。
第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記管理機關不予批准籌備:
(一) 有根據證明申請籌備的社會團體的宗旨、業務范圍不符合本條例第四條的規定的;
(二) 在同一行政區域內已有業務范圍相同或者相似的社會團體,沒有必要成立的;
(三) 發起人、擬任負責人正在或者曾經受到剝奪政治權利的刑事處罰,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
(四) 在申請籌備時弄虛作假的;
(五) 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四條
籌備成立的社會團體,應當自登記管理機關批准籌備之日起6個月內召開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通過章程,產生執行機構、負責人和法定代表人,並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成立登記。籌備期間不得開展籌備以外的活動。
社會團體的法定代表人,不得同時擔任其他社會團體的法定代表人。
第十五條
社會團體的章程應當包括下列事項:
(一) 名稱、住所;
(二) 宗旨、業務范圍和活動地域;
(三) 會員資格及其權利、義務;
(四) 民主的組織管理制度,執行機構的產生程序;
(五) 負責人的條件和產生、罷免的程序;
(六) 資產管理和使用的原則;
(七) 章程的修改程序;
(八) 終止程序和終止後資產的處理;
(九) 應當由章程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十六條
登記管理機關應當自收到完成籌備工作的社會團體的登記申請書及有關文件之日起30日內完成審查工作。對沒有本條例第十三條所列情形,且籌備工作符合要求、章程內容完備的社會團體,准予登記,發給《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登記事項包括:
(一) 名稱;
(二) 住所;
(三) 宗旨、業務范圍和活動地域;
(四)法定代表人;
(五) 活動資金;
(六) 業務主管單位。
對不予登記的,應當將不予登記的決定通知申請人。
第十七條
依照法律規定,自批准成立之日起即具有法人資格的社會團體,應當自批准成立之日起60日內向登記管理機關備案。登記管理機關自收到備案文件之日起30日內發給《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
社會團體備案事項,除本條例第十六條所列事項外,還應當包括業務主管單位依法出具的批准文件。
第十八條
社會團體憑《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申請刻制印章,開立銀行賬戶。社會團體應當將印章式樣和銀行賬號報登記管理機關備案。
第十九條
社會團體成立後擬設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的,應當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向登記管理機關提交有關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的名稱、業務范圍、場所和主要負責人等情況的文件,申請登記。
社會團體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是社會團體的組成部分,不具有法人資格,應當按照其所屬於的社會團體的章程所規定的宗旨和業務范圍,在該社會團體授權的范圍內開展活動、發展會員。社會團體的分支機構不得再設立分支機構。
社會團體不得設立地域性的分支機構。
變更注銷
第二十條
社會團體的登記事項、備案事項需要變更的,應當自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之日起30日內,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變更登記、變更備案(以下統稱變更登記)。
社會團體修改章程,應當自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之日起30日內,報登記管理機關核准。
第二十一條
社會團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在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後,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注銷登記、注銷備案(以下統稱注銷登記):
(一) 完成社會團體章程規定的宗旨的;
(二) 自行解散的;
(三) 分立、合並的;
(四) 由於其他原因終止的。
第二十二條
社會團體在辦理注銷登記前,應當在業務主管單位及其他有關機關的指導下,成立清算組織,完成清算工作。清算期間,社會團體不得開展清算以外的活動。
第二十三條
社會團體應當自清算結束之日起15日內向登記管理機關辦理注銷登記。辦理注銷登記,應當提交法定代表人簽署的注銷登記申請書、業務主管單位的審查文件和清算報告書。
登記管理機關准予注銷登記的,發給注銷證明文件,收繳該社會團體的登記證書、印章和財務憑證。
第二十四條
社會團體撤銷其所屬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的,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後,辦理注銷手續。
社會團體注銷的,其所屬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同時注銷。
第二十五條
社會團體處分注銷後的剩餘財產,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第二十六條
社會團體成立、注銷或者變更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由登記管理機關予以公告。
監督管理
第二十七條
登記管理機關履行下列監督管理職責:
(一) 負責社會團體的成立、變更、注銷的登記或者備案;
(二) 對社會團體實施年度檢查;
(三) 對社會團體違反本條例的問題進行監督檢查,對社會團體違反本條例的行為給予行政處罰。
第二十八條
業務主管單位履行下列監督管理職責:
(一) 負責社會團體籌備申請、成立登記、變更登記、注銷登記前的審查;
(二) 監督、指導社會團體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依據其章程開展活動;
(三) 負責社會團體年度檢查的初審;
(四) 協助登記管理機關和其他有關部門查處社會團體的違法行為;
(五) 會同有關機關指導社會團體的清算事宜。
業務主管單位履行前款規定的職責,不得向社會團體收取費用。
第二十九條
社會團體的資產來源必須合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私分或者挪用社會團體的資產。
社會團體的經費,以及開展章程規定的活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所取得的合法收入,必須用於章程規定的業務活動,不得在會員中分配。
社會團體接受捐贈、資助,必須符合章程規定的宗旨和業務范圍,必須根據與捐贈人、資助人約定的期限、方式和合法用途使用。社會團體應當向業務主管單位報告接受、使用捐贈、資助的有關情況,並應當將有關情況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社會團體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和保險福利待遇,參照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條
社會團體必須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管理制度,接受財政部門的監督;資產來源屬於國家撥款或者社會捐贈、資助的,還應當接受審計機關的監督。
社會團體在換屆或者更換法定代表人之前,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應當組織對其進行財務審計。
第三十一條
社會團體應當於每年3月31日前向業務主管單位報送上一年度的工作報告,經業務主管單位初審同意後,於5月31日前報送登記管理機關,接受年度檢查。工作報告的內容包括:本社會團體遵守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的情況、依照本條例履行登記手續的情況、按照章程開展活動的情況、人員和機構變動的情況以及財務管理的情況。
對於依照本條例第十七條的規定發給《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對其應當簡化年度檢查的內容。
罰 則
第三十二條
社會團體在申請登記時弄虛作假,騙取登記的,或者自取得《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之日起1年未開展活動的,由登記管理機關予以撤銷登記。
第三十三條
社會團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登記管理機關給予警告,責令改正,可以限期停止活動,並可以責令撤換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情節嚴重的,予以撤銷登記;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 塗改、出租、出借《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或者出租、出借社會團體印章的;
(二) 超出章程規定的宗旨和業務范圍進行活動的;
(三) 拒不接受或者不按照規定接受監督檢查的;
(四) 不按照規定辦理變更登記的;
(五) 擅自設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或者對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疏於管理,造成嚴重後果的;
(六) 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的;
(七) 侵佔、私分、挪用社會團體資產或者所接受的捐贈、資助的;
(八) 違反國家有關規定收取費用、籌集資金或者接受、使用捐贈、資助的。
前款規定的行為有違法經營額或者違法所得的,予以沒收,可以並處違法經營額1倍以上3倍以下或者違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罰款。
第三十四條
社會團體的活動違反其他法律、法規的,由有關國家機關依法處理;有關國家機關認為應當撤銷登記的,由登記管理機關撤銷登記。
第三十五條
未經批准,擅自開展社會團體籌備活動,或者未經登記,擅自以社會團體名義進行活動,以及被撤銷登記的社會團體繼續以社會團體名義進行活動的,由登記管理機關予以取締,沒收非法財產;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第三十六條
社會團體被責令限期停止活動的,由登記管理機關封存《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印章和財務憑證。
社會團體被撤銷登記的,由登記管理機關收繳《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和印章。
第三十七條
登記管理機關、業務主管單位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附 則
第三十八條
《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的式樣由國務院民政部門制定。
對社會團體進行年度檢查不得收取費用。
第三十九條
本條例施行前已經成立的社會團體,應當自本條例施行之日起1年內依照本條例有關規定申請重新登記。
第四十條
本條例自發布之日起施行。1989年10月25日國務院發布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