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法律法規
Ⅰ 舉報是否有法律依據
《憲法》第41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6條規定:人民檢察院依法保障公民對於違法的國家工作人員提出控告的權利,追究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人的法律責任。 《刑法》第254條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假公濟私,對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舉報人實行報復陷害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事訴訟法》第84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 《刑事訴訟法》第85條規定:報案、控告、舉報可以用書面或者口頭提出。接受口頭報案、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寫成筆錄,經宣讀無誤後,由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簽名或者蓋章。接受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向控告人、舉報人說明誣告應負的法律責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實,偽造證據,即使控告、舉報的事實有出入,甚至是錯告的,也要和誣告嚴格加以區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如果不願公開自己的姓名和報案、控告、舉報的行為,應當為他保守秘密。 《刑事訴訟法》第86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Ⅱ 匿名舉報受理嗎法律上有規定嗎
受理來
回答依據:
《中央源紀委信訪室回復:紀檢監察機關如何認定和處理實名、匿名舉報?》
中央紀委信訪室:紀檢監察機關提倡實名舉報,對實名舉報和匿名舉報都要認真對待,妥善處理。匿名舉報的,應當盡可能據實提供被舉報人的姓名、工作單位、違紀事實的具體情節和證據,不得捏造事實誣告陷害。
拓展資料:
紀檢監察機關如何處理誣告、錯告?
中央紀委信訪室:對檢舉控告失實的,必須嚴格區分是誣告還是錯告。對故意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的,應當依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認定誣告必須經地市級以上(含地市級)黨委或紀委批准。由於對事實了解不全面而發生錯告的,應當在一定范圍內澄清是非,消除對被錯告者造成的影響,並教育錯告者。
參考鏈接:中央紀委信訪室回復:紀檢監察機關如何認定和處理實名、匿名舉報
Ⅲ 2015年中紀委對實名舉報有什麼規定
《人民檢察院舉報工作規定》第五章關於實名舉報的答復的有關規定:
第四十四條使用真實姓名或者單位名稱舉報的,屬於實名舉報。實名舉報除通訊地址不詳的以外,應當將處理情況和辦理結果及時答復舉報人。
第四十五條對採用走訪形式舉報的,應當場答復是否受理;不能當場答復的,應當自接待舉報人之日起十五日內答復。
第四十六條各級人民檢察院舉報中心負責實名舉報答復工作。必要時可以與本院有關偵查部門共同答復。
第四十七條答復可以採取口頭、書面或者其他適當的方式進行。口頭答復的,應當製作答復筆錄,載明答復的時間、地點、參加人及答復內容、舉報人對答復的意見等。書面答復的,應當製作答復函。郵寄答復函時不得使用有人民檢察院字樣的信封。
第四十八條答復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辦理的過程。
(二)認定的事實和證據。
(三)處理結果和法律依據。
擴展材料:
實名舉報是指舉報人使用自己的真實姓名,通過來信、來訪、電話、傳真、電子郵件等形式,向紀檢監察機關檢舉、控告黨員、黨組織及行政監察對象違紀違法問題的行為。實名舉報還要提供准確的聯系電話和通信地址,聯名舉報的應署明主要聯系人。國內已有部分省份制定了鼓勵實名舉報的辦法。
2017年4月19日,新修訂的北京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規定發布實施。舉報人需實名舉報,最高獎勵5萬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修正案(草案)》第六條規定:監察機關依法受理舉報,對實名舉報的予以回復;對舉報事項、受理舉報情況以及與舉報人相關的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
紀檢監察機關歡迎廣大人民群眾通過來信、來訪以及中央紀委監察部舉報網站、舉報電話等渠保障實名舉報人的合法權益道,檢舉、控告黨員幹部的違紀違法行為,支持和參與反腐倡廉工作。提倡實名舉報,凡是實名舉報的,優先辦理,及時回復。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不斷強化來信、來訪、來電和網路舉報等渠道,中央紀委監察部建立了監察部官方網站、國家預防腐敗局官方網站和信訪舉報網站,設立了中央、省、市、縣四級12388舉報電話,受理群眾舉報。
注重從信訪舉報、巡視監督、在辦案件、執法監察、監督檢查、專項治理、公檢法和審計機關移送案件以及媒體和網路輿情中發現案件線索。2012年立案的案件中,案件線索來源於信訪舉報的佔41.8%,來源於公檢法和審計機關移送的佔20.9%。
注重對辦案中發現的有關線索進行深挖細查,查處了一批"窩案"、"串案",案件線索來源於辦案中發現的佔7.1%。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還密切關注新聞媒體和網路曝光的黨員幹部違紀違法問題,先後查處了一批違紀違法案件。比如,有關紀檢監察機關根據網路反映,嚴肅查辦了陝西省安監局原局長楊達才、廣東省廣州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番禺分局原政委蔡彬等案件,回應了社會關切。
Ⅳ 匿名舉報法律法規允許嗎體提倡還是不許
您好!如果您對我國目前已經出台的法律法規規定有建議或意見,可以向立法機關提建議或書面意見;如果對正在立法的法律法規有意見,可以通過官方徵求意見渠道提交意見!
Ⅳ 惡意投訴違反了哪些法律規定
看是什麼投訴了。
如果是向公檢法等司法機關惡意舉報你,那麼構成誣告陷害罪,可回以追究其刑事責任答。
如果是向公安舉報你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那麼也構成誣告陷害,但是不構成犯罪,你有證據可以向公安機關舉報,可以對其進行治安管理處罰。
如果是向你工作單位假投訴之類,這個是你們單位自己處理的問題了,你對其沒有太大的辦法。
侮辱誹謗都必須對不特定人公開,造成社會負面評價,不公開的話,不構成侮辱誹謗。
Ⅵ 法律法規聲音超過多少分貝可以投訴
根據國家《城來市區域環境噪音標准自》規定,在居民區內,戶外允許噪音級晝間為55分貝,夜間為45分貝,居住、文教機關為主的區域,只要晝間超過55分貝,夜間超過45分貝就可投訴了。
網頁鏈接
Ⅶ 法律是否規定舉報人舉報他人沒有滿意的答復不行
如果舉報人有足夠的證據舉報他人,相關部門會給舉報人答復,但是法律沒有規定要給舉報人滿意的答復的義務。
Ⅷ 自然人舉報有哪些法律規定
《憲法》第41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有提出批評和建議的權利;對於任何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有向有關國家機關提出申訴、控告或者檢舉的權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對於公民的申訴、控告或檢舉,有關國家機關必須查清事實,負責處理。任何人不得壓制和打擊報復。
《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第6條規定:人民檢察院依法保障公民對於違法的國家工作人員提出控告的權利,追究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的人的法律責任。
《刑法》第254條規定: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假公濟私,對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舉報人實行報復陷害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刑事訴訟法》第84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於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於不屬於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並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
《刑事訴訟法》第85條規定:報案、控告、舉報可以用書面或者口頭提出。接受口頭報案、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寫成筆錄,經宣讀無誤後,由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簽名或者蓋章。接受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向控告人、舉報人說明誣告應負的法律責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實,偽造證據,即使控告、舉報的事實有出入,甚至是錯告的,也要和誣告嚴格加以區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如果不願公開自己的姓名和報案、控告、舉報的行為,應當為他保守秘密。
《刑事訴訟法》第86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Ⅸ 對實名舉報人保護我國有哪些法律、法規規定
新《行政監察抄法》對於襲監察機關建立舉報制度作出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於任何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的違反行政紀律行為,有權向監察機關提出控告或者檢舉。監察機關應當受理舉報並依法調查處理,對實名舉報的,應當將處理結果等情況予以回復。
新《行政監察法》第6條增設了保護舉報人信息條款,明確規定監察機關應當對舉報事項、舉報受理情況以及與舉報人相關的信息予以保密,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
泄露舉報事項、對舉報人打擊報復將承擔法律責任。根據新《行政監察法》泄露舉報事項、舉報受理情況以及與舉報人相關的信息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申訴人、控告人、檢舉人或者監察人員進行報復陷害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所以 是保密的 但是 實際情況有時是這樣:有時有關工作人員會泄露出去,因為勾結了各種情況,讓舉報人身處險境。 這就是所謂的理論和實踐的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