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條例
Ⅰ 新聞報道的主要規定
2014年復6月18日下發通報,要求各新聞單位制對記者站、網站、經營部門、采編部門進行集中檢查清理,認真糾正存在的違法違規問題,把好新聞采訪關,禁止記者站跨行業、跨領域采訪報道,禁止新聞記者和記者站未經本單位同意私自開展批評報道。
通報還指出,各新聞媒體要把好報道審核關,禁止記者站和新聞記者私自設立網站、網站地方頻道、專版專刊、內參等刊發批評報道;把好經營活動關,禁止記者站和采編人員開辦廣告、發行、公關等各類公司,禁止記者站和記者從事廣告、發行、贊助等經營活動,禁止向記者站和采編人員下達廣告及發行等經營任務。
自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九部門開展打擊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專項行動以來,各地各部門協調配合,查辦了一批違法違規案件,新聞敲詐和假新聞得到有效遏制。18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向社會通報了8起典型案件。
這8起案件分別是《河南青年報》違法違規案、《西南商報》記者張豪違法違規案、《南方日報》記者胡亞柱違法違規案、《茂名晚報》記者周翔違法違規案、《山西市場導報》記者於健康違法違規案、《忻州日報》記者郭利軍違法違規案、《健康導報》記者楊林生違法違規案、《河南工人日報》記者魏豪違法違規案。
Ⅱ 新聞法的新聞法
中國歷史上對言論控制極嚴。 從秦代的 「偶語棄市」、宋代的「謗訕棄市」,到清代的「文字獄」,制定了各種言禁、書禁和出版禁令。清末始有專門的新聞出版法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主要的新聞出版法有: 《大清印刷物專律》 (1906)、《大清報律》(1908)、北洋政府《報紙條例》(1914)、北洋政府《出版法》(1914)、北洋政府《管理新聞營業條例》(1925)、南京國民黨政府《出版法》(1930)及《修正戰時新聞檢查標准》(1940)、《軍事新聞發布實施暫行辦法》(1948)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制定的《共同綱領》第49條規定:「保護報道真實新聞的自由。禁止利用新聞進行誹謗、破壞國家人民的利益和煽動世界戰爭。」後來在歷屆憲法中規定了公民的言論、出版自由權利。這些都是新聞、出版方面的重要法律條文。1979年制定的刑法中,第 102條關於反革命宣傳煽動罪的規定、第138條關於誣陷罪和第145條關於誹謗罪的規定,以及第 146條關於報復陷害罪的規定,都是能適用新聞領域的法律條文。
Ⅲ 前段時間國家新推出的有無房產證的新聞條例是什麼啊
通常房產證上面是有年限的。一般土地證上才會寫土地使用權年限版。但是近年很多權城市把房產證和土地證兩證合一了。所以原房主的房產證上沒有使用年限。 1.土地所有權屬於國家,個人只能有使用權。所謂開發商買地,實際是買土地使用權。 2.土地使用...
Ⅳ 我國目前的新聞立法
一)我國新聞立法現狀
我國新聞方面的立法相當薄弱。1980年全國五屆人大會議期間有代表提出「新聞立法」的議案,1984年由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牽頭新聞立法工作開始啟動,直到現在,新聞方面的專門立法仍遲遲沒有出台。目前,我國新聞方面的法律體系僅由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版管理條例》等行政法規、新聞出版總署頒布的一系列部門規章以及地方立法組成,政府出台了一些新聞管理條例和規范性的文件,如《突發事件應對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新出台的《外國常駐新聞機構和外國記者采訪條例》等,也對新聞傳播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規范。
關於新聞侵權的民事、刑事制裁措施也較為分散,更多方面只能靠規范性文件進行規制。這就造成了我國新聞立法方面存在著效力層次低、缺乏統一制度安排且作用機制單一的問題。因此,探討新聞法制的核心問題,澄清影響新聞立法的模糊認識,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完成新聞立法,毫不懈怠地推動我國民主法制建設步伐實為當務之急。
二)我國新聞法制的不足
雖然我國立法機關和行政部門針對新聞活動頒布了大量法律和法規,但我國的新聞法制仍有大量需要完善之處。我國至今尚未有一部完整的《新聞法》,這是我國現行新聞法制的主要不足之處,新聞活動還有相當部分沒有法律予以規范。
1、法律位階不高,約束力不強
在我國法律體系中,憲法、基本法律、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制度和行業規范是一個由高到低的系列。其中部門規章的層次較低,法規以上才是司法機構判案的主要依據,規章及規章以下只能作為司法參考而不能當作主要的、適用的法律依據。效力和級別不高、體系不完善是目前新聞法制的現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00年7月1日)第七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也就是說,由人大和人大常委會制定和通過的法律才算的上是法階較高的國家基本法律。反觀現行的針對新聞傳播活動的諸多法規,多為國務院各部委制訂的行政規章, 而非由全國人大、人大常委會制訂,而「國務院部門立法是從屬性和受制性尤為突出的立法」。[ 周旺生,《立法學》,法律出版社,1998 年版,P323
] 因此,總體看來,我國關於新聞傳播活動的法規和制度從法階上講不高,從法律效力上說偏低,而且許多地方還沒有同我國行政法體系接軌,在對新聞活動具體事務和糾紛的調整中,更多地充當的是司法參考的輔助性作用,導致這些規章制度的約束功能難以得到應有的發揮。
2、部門立法相沖突
如前所述,我國與新聞傳播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數目眾多,且「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具有同等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八十二條,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 年版]。從法理上講,憲法、基本法律、其他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制度和行業規范這個由高到低的系列必須在立法精神上一脈相承,並統一於國家最高法律的憲法;但從實踐中看,各種法規之間的相互銜接和各主管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情況並不盡如人意,保證不了同等的違規情況承擔同等的責任,從而在法治的執行過程中造成了執法標準的偏差。
3、執法成本高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提高新聞法治效率,盡快完成新聞立法,將降低在新聞管理時交叉混合式管理的決策成本,減少新聞管理部門的執法成本,有力地消遏新聞侵權行為的數量以及國家和當事人在新聞糾紛問題上的消耗。
4、現行新聞法制是彌補型法制
於對新聞立法沒有整體規劃,在許多基本性質問題上未作明確而深入的界定,無法從全局的高度指導新聞法規的具體制定,而在實際操作中又容易出現爭端,這就造成了我國新聞立法只能是在新聞活動的實踐中,哪一方面出現問題,就相應進行彌補式的法規建設,不利於對新聞業的有效管理。沒有宏觀完善的新聞政策或新聞法而代之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構成了我國新聞傳播規范中的軟肋。
5、權利和義務的規定不平衡
我國現行的新聞法中,對新聞傳播活動為主體的禁止性規范和義務性規范比較完備,而授權性規范則比較薄弱。一是有些權利還沒有進入法律范疇。新聞工作者在新聞活動中的權利,如采訪權、報道權,法無明文。不是說我國新聞工作者沒有這些權利,而是說這些權利還沒有成為法定權利。新聞工作者在其正當權利遭到侵犯時,難於得到相應的法律救濟。二是有些已被法律承認的權利也很不完善。如輿論監督雖已寫入法律從而成為新聞活動的一項法定權利,但是輿論監督對象應當對此承擔何種義務以及當輿論監督權利遭到侵犯時應當如何請求法律救濟等還是空白。一項完整的法律規范如果沒有對違反法律後果的規定,那麼法律規范就不具備貫徹實施的條件。一部完善的法律,一套優良的法律制度應是權利和義務完整、平衡的體系。只有這樣,它才能為公民所接受,才能行之有效。
Ⅳ 頒布《新聞管理條例》是屬於國家的什麼職能
國家的政治職能
Ⅵ 新聞法律法規有哪些
《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抄著作權法》,《出版管理條例》,《音像製品管理條例》,《印刷業管理條例》和《計算機軟體保護條例》,這些是核心的,《憲法》《刑法》裡面也有相關規定,還有其他的例如《關於進一步推動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互聯網站從事登載新聞業務管理暫行規定》《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等等,可以到中國法律法規庫裡面找一下。
具體的新聞法律目前還沒有。對於新聞工作者主要以新聞出版署指定的規章為主。如《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報刊記者站管理辦法》《圖書出版管理規定》《出版管理條例》《報紙管理暫行規定》等。
Ⅶ 有關記者的法律法規
記者的采訪活動受《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規范。
《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專》 第三條 堅持新屬聞真實性原則。要把真實作為新聞的生命,堅持深入調查研究,報道做到真實、准確、全面、客觀。
1.要通過合法途徑和方式獲取新聞素材,新聞采訪要出示有效的新聞記者證。認真核實新聞信息來源,確保新聞要素及情節准確;
你所說的情況有悖於《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准則》,不僅可以不接受采訪,還可向記者所在單位和機關的宣傳部、新聞出版局(署)或記者協會舉報。
Ⅷ 新聞法律法規與新聞政策的關系
法制是新聞傳播活動的重要規范,但並不是唯一的規范。黨的政策和新聞職業道德都專對新聞傳播屬活動起著規范作用。黨的政策,一般指的是執政黨制定與頒布的政策,在我國,就是中國共產黨制定與頒布的一系列政策,包括總政策、基本政策與具體政策。黨在新聞事業方面的總政策是:新聞事業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
我國的新聞法制尚不健全。但是黨的政策決定我國的新聞法制。我國的新聞媒體是黨,人民和國家的耳目喉舌,黨性原則是我國新聞媒體的首要原則,政治家辦報也是要求,黨要求新聞媒體為人民服務,為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服務,貼近群眾,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因此,黨的政策決定了我國的新聞法制。
新聞法制與黨的政策的關系體現在:
一方面,黨是人民利益的代表,黨的政策是在集中全國人民共同意願、反映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產生的。
另一方面,黨對國家法律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黨的政策是新聞立法的指導思想,在意識形態這個特殊領域,黨的政策是新聞法制的靈魂,黨的政策既為新聞法制的制定提供依據,又對新聞法制的實施起到直接的指導作用,在沒有法律明文規定的情況下,可以按照黨的政策辦事。
Ⅸ 中華人民共和國記者法
沒有相關記者的法律法規,但有相關的記者管理條例。
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
為進一步加強新聞記者隊伍建設和加強社會監管,加快新聞記者證管理規范化、法制化建設步伐,新聞出版總署對2005年制定的《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進行了第一次修訂,新的《新聞記者證管理辦法》已經2009年7月10日新聞出版總署第2次署務會議通過並公布,自2009年10月15日起正式施行。
2013年10月初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發布《關於開展新聞采編人員崗位培訓的通知》,決定在2014年全國統一換發新版新聞記者證之前,對全國新聞單位的采編人員開展崗位培訓和考核。
(9)新聞條例擴展閱讀:
記者管控辦法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新聞記者證的管理,保障新聞記者的正常采訪活動,維護新聞記者和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根據有關法規和國務院決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新聞記者證的申領、核發、使用和管理。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新聞采編活動,須持有新聞出版總署核發的新聞記者證。
第三條 新聞記者證是新聞記者職務身份的有效證明,是境內新聞記者從事新聞采編活動的唯一合法證件,由新聞出版總署依法統一印製並核發。
第四條 本辦法所稱新聞記者,是指新聞機構編制內或者經正式聘用,專職從事新聞采編崗位工作,並持有新聞記者證的采編人員。
第五條 新聞記者持新聞記者證依法從事新聞采訪活動受法律保護。各級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工作人員應為合法的新聞采訪活動提供必要的便利和保障。
第六條 新聞記者證由新聞出版總署統一編號,並簽印新聞出版總署印章、新聞記者證核發專用章、新聞記者證年度核驗標簽和本新聞機構(或者主辦單位)鋼印方為有效。
其他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製作、仿製、發放、銷售新聞記者證,不得製作、發放、銷售專供采訪使用的其他證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