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管理條例
1. 內蒙古自治區草原管理條例的第二章 草原權屬
第八條自治區行政區域內的草原,屬於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
(一)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已經批准劃撥給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和用於軍事用地的草原屬於國家所有;
(二)牧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的草原屬於集體所有,但依法使用國家所有的草原除外。
第九條已經確認使用權的國家所有的草原,由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核發草原使用權證;未確認使用權的國家所有的草原,由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登記造冊,並負責保護管理。
集體所有的草原,由旗縣級人民政府登記,核發草原所有權證,確認所有權。
依法改變草原權屬的,應當辦理草原權屬變更登記手續。
第十條集體所有的草原,由本集體經濟組織內的家庭或者聯戶承包經營;國家所有的草原,可以由擁有使用權的單位承包給內部的成員經營。
在草原承包經營期內,不得對承包經營者使用的草原進行調整;個別確需適當調整的,必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嘎查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嘎查村民代表同意,並報蘇木鄉級人民政府和旗縣級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十一條草原承包經營權可以按照平等協商、自願、有償的原則依法流轉。未實行承包經營的國有草原和集體所有草原不得流轉。
草原承包經營權流轉時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不改變草原所有權、使用權的性質和草原的用途;
(二)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權;
(三)受讓方應當依法履行保護、建設和合理利用草原的義務。
草原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具體辦法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二條依法登記的草原所有權、使用權和承包經營權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草原。
第十三條草原所有權、使用權的爭議,由當事人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有關人民政府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在草原權屬爭議解決前,不得在有爭議的地區進行下列活動:
(一)遷入居民;
(二)破壞原有的生產生活設施,修建圍欄、棚圈、放牧點等生產生活設施以及其他永久性建築;
(三)改變草原利用現狀;
(四)對有爭議的草原發放權屬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