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規章制度
① 國有企業管理制度如何
國企的管理制度要以穩定為主,很多時候甚至有點遲鈍,所有如果是想加入國回企工作的話,答建議你可以再考慮一下。
但是如果想學習研究企業管理的話,建議你了解民營企業。
關於企業管理這方面,你可以在搜一下 「萬創泰合」
這個公司在管理方面做的非常好,你可以學習一下,尤其是在企業上市方面。
② 關於國有企業管理制度落實方面的問題
這涉及到國有企業的體制問題,主要是責任的缺位(企業不是自己的)。如果版沒有改制可權以模擬市場機制運行。與個人的利益掛鉤。成立督查辦對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過程檢查,違反制度給以及時的處罰。炒魷魚不可能但可以調崗。關鍵是否認真去抓。
③ 國有企業的薪酬管理制度有硬性規定的條例嗎
根據《公司法》、《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自己制定的
④ 關於國有企業子公司基層管理制度的推行
這樣的情況一般發生在國企與非國企合資成立的子公司。且國企一般是控股方。這樣的合資公司,需要民營企業的靈活的經營模式,卻遵循著國旗的管理體系。前者需要從社會招聘適崗人員,卻不能給與國企編制,後者需要有上級公司的下派人員,都屬於關鍵性管理崗位。還有就是為了控制勞動力成本,採取勞務派遣的模式,只與這部分員工簽訂一份勞務協議。而此類員工是與勞務派遣公司簽訂的合同。嚴格來講,這樣的形式就好比資方向勞務派遣公司租借人員。因為這些原因,所以在待遇報酬上,有幾個明顯的差異,一是基本工資也就是底薪的起薪標准不同,二是各項補貼、獎金、津貼、年終獎、購房指標等等,三是社保的繳納形式及標准也不同,以長沙為例,國企員工和子公司正式員工享受的可能是省直保,勞務派遣的員工通過用工形式的變化,可以不按照國企五險一金的省直保繳納基數參保,採取的是市社保,有可能是最低標准。綜合以上一些因素,造成了三者收入上有明顯的差別,引起不滿是正常的。
如何解決此類問題呢?實際上這樣的問題不可能三者統一,只能說把少數屬於上級公司下派的員工跟子公司正式員工和勞務派遣員工區分開來,這樣,矛盾就會弱化,至少內部不平衡的范圍會縮小。畢竟存在體制上的不同。那麼到底該怎樣做才能盡量減少這種不平衡造成的人員不穩定呢?其實也簡單,要麼提高勞務派遣員工的薪資福利待遇,向子公司正式員工靠攏,要麼把用工形式簡化,比如只保留上級下派人員跟勞務派遣人員兩種形式。這樣會保證大多數人的內部平衡。當然也可以考慮取消勞務派遣用工形式,不過我想這個建議最好還是不提為好。理由很明顯,就不贅述。
⑤ 國有企業財產監督管理制度有哪些內容
一、國有資產財產監督管理制度
(一)國有企業財產監督管理的概念和范圍
1、有關部門,包括:A、財政部;B、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C、行業主管部門(國務院的專業經濟部門)。
2、有關機構,是指行業總公司(直屬國務院的總公司)
(3)監督管理的對象是國有企業財產的經營管理活動。
(4)國有企業財產監督管理的范圍僅限於全民所有制企業經營管理的國有資產。
(5)國有資產分為三大類:1、經營性資產(投入企業的);2、非經營性資產(投入行政單位的);3、尚未開發的礦藏、土地、森林等資源性資產。
(二)國有企業財產監督管理的原則
(1)政府的職能和企業職能分開
(2)政府的經濟管理者職能和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分開。
(3)企業財產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
1、財產所有權是指對財產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全民所有制企業的財產屬於國家。
2、全民所有制企業經營權是指對國家授予其經營管理的財產享有佔有、使用和依法處分的權利(沒有收益權)。
(4)投資收益和產權轉讓收入用於資本再投入,形式包括:1、留給企業;2、國家收繳後再投入。
(5)資本保全和維護所有者權益。
(6)企業獨立支配其法人財產和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三)國有企業財產的分級管理和分工監督
(1)分級管理
國務院國有資產管理行政主管部門對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的職責:重點掌握:組織清產核資、產權登記、產權界定、資產評估等基礎管理工作,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狀況進行監督檢查,並對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清償核算、產權登記、產權界定和資產評估等都是國有資產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國有資產管理的一系列措施都必須建立在此基礎工作之上。
清產核資是在全國范圍內進行清查資產,核實國有資金,摸清國有資產「家底」的工作。
產權界定是對國有資產的所有權以及經營權、使用權等產權的歸屬進行確認的一種法律行為。這里講的產權是指財產所有權以及與財產所有權有關的經營權,使用權,不包括債權。
資產評估是指對資產進行評議估價。資產評估按照《國有資產評估管理辦法》及有關規定進行,其方法主要有收益現值法、重置成本法、現行市價法和價格清演算法。在國有資產管理基礎工作中,還有一種工作叫資產價值重估。資產價值重估是指企業、單位對帳面價值與實際價值背離較大的主要固定資產進行價值重新估價。制定企業財產保值指標體系,從總體上考核國有資產經營狀況。
要注意掌握指標體系的內容:
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指標為: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期末國家所有者權益÷期初國家所有者權益)×100%
企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等於100%,為國有資產保值;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大於]00%,為國有資產增值。
在考核企業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同時,還要參考國有資產的經營效益指標。具體包括:
凈資產收益率=(稅後凈利÷所有者權益)×100%
總資產收益率=(稅後凈利÷資產總額)×100%
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2)了解分工監督
⑥ 國有企業管理制度包括哪些
包括企業的人事制度、生產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一切規章制度。
企業管內理制度容(Management Systems)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是對企業管理活動的制度安排,包括公司經營目的和觀念,公司目標與戰略,公司的管理組織以及各業務職能領域活動的規定。企業管理制度是企業員工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共同須遵守的規定和准則的總稱,企業管理制度的表現形式或組成包括企業組織機構設計、職能部門劃分及職能分工、崗位職責工作說明,專業管理制度、工作或流程、管理表單等管理制度類文件。
企業依法制訂規章制度是企業內部「立法」,是企業規范運作和行使用人權的重要方式之一。企業應當最大限度地利用和行使好法律賦予的這一權利,聰明的企業都看到了這一點。
但實踐中我們仍很遺憾地看到大量企業並未對此予以充分的重視,他們認為反正有國家法律、法規,出了事按國家法律、法規處理就行了。其實不然,國家法律、法規是大法,不可能針對某個單位具體情況,相對比較概括、原則,而企業的具體情況千差萬別,需要的是更准確詳盡、可直接運作的規范。
⑦ 求國有企業人事管理制度
國有企業人事制度改革的重點和基本要求
深化國有企業人事制度改革,以建立健全適合企業特點的領導人員選拔任用、激勵、監督機制為重點,把組織考核推薦和引入市場機制、公開向社會招聘結合起來,把黨管幹部原則和董事會依法選擇經營管理者以及經營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權結合起來,完善體制,健全制度,改進方法,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管理制度。深化國有企業內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具有生機與活力的選人用人新機制。
完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管理體制
取消國有企業和企業領導人員的行政級別,研究制定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享受有關待遇的相關辦法。
改進國有企業領導人員選拔任用方式
實行產權代表委任制和公司經理聘任制。各級政府授權的投資機構及所屬企業的產權代表,由政府和投資機構按照法律和有關規定任命,經理由董事會聘任。
通過組織推薦、公開招聘、民主選舉、競爭上崗等多種方式產生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人選,擇優任用。按照《中國共產黨章程》、《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進一步完善企業黨組織和工會組織負責人選舉制度。
加快培育企業經營管理者人才市場。逐步建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評價推薦中心等中介機構。組織、人事等部門要加強對人才評價推薦機構的指導,發揮人才評價推薦機構在國有企業人力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完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考核辦法
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實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根據崗位職責的特點,確定考核指標和考核標准,重點考核經營業績和工作實績。改進考核方法,研究制定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業績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在國有企業中逐步推廣。建立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業績檔案。
強化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監督約束機制
加強黨組織監督和職工民主監督。堅持和完善民主評議企業領導人員和廠務公開等制度。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和《國有企業監事會暫行條例》建立健全監事會,依法行使職權。推行財務總監委派制度。建立國有企業重大決策失誤追究制度。實行國有資產經營責任制和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凡是由於企業領導人員失職、瀆職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的,要依法追究其責任,並不得繼續擔任或易地擔任國有企業領導職務。
完善國有企業內部用人機制
深化國有企業內部人事制度改革,落實企業用人自主權。完善勞動合同制度。全面推行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聘任制。改革分配製度,按實績和貢獻多勞多得,易崗易薪。加強教育培訓,全面提高員工素質。研究制定具體辦法,吸引各類優秀人才到國有企業工作。
建立和推行崗位管理制度
對不同類型的事業單位領導人員,區別情況分別實行聘任、選任、委任、考任。在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的選拔任用中引進競爭機制。建立健全事業單位領導人員的任期目標責任制,加強對任期目標完成情況的考核。
合理設置專業技術崗位,明確崗位職責、任職條件和聘任期限,競聘上崗,擇優聘用。逐步實現專業技術職務的聘任和崗位聘用的統一。對教師、醫師等專業技術崗位,推行執業資格注冊管理制度,建立政府宏觀指導和管理下的公開、公平、公正的社會化評價機制。以崗位職責和聘用合同為依據,建立適合不同專業技術工作特點和崗位特點的考核指標體系。
--------------轉摘自上海組織人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