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條例
1. 國產航母艦名到底是什麼:最有可能就是這兩個
眾所周知國產航母建設已經到了最後階段,艦體建造已接近尾聲,目前正在進行下水前的塗裝作業,而有關第一艘國產航母的命名已經被網友們熱烈討論,究竟國產航母會叫什麼名字呢
衛星拍攝到的海南大型碼頭,據推測是航母專用碼頭
而國產航母目前基本可以確定將會部署在海南,隸屬南海艦隊,那麼按照區域命名規則應該在南方諸省裡面。南海艦隊轄區包括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重慶、貴州、雲南、西藏9省,其中靠海的有廣西、廣東、海南(靠海的省份可能性更大些),而再考慮到與海軍的關聯,顯然廣東、海南兩省的可能性最大。廣東省是南海艦隊司令部所在地,海南省則是未來國產航母的母港所在地,思來想去,還是兩者幾率一樣大。
反正不是廣東號就是海南號,不信打個賭?
2. 為什麼海軍軍艦以瀘沽湖命名
中國艦艇是浮動的國土,經常分散獨立地或與其他兵種聯合執行各種戰斗勤務。為便於領導指揮、通信聯絡和保守機密,每艘艦艇從誕生起就有它的編號和大名。1978年11月,經中央軍委批准,海軍頒發《海軍艦艇命名條例》,詳細規定了中國海軍軍艦命名規則。1986年7月10日,海軍再次對《海軍艦艇命名條例》又作了補充和修改,規定了我國海軍艦艇命名的總原則和具體規定。
1978年11月3日,中央軍委批准同意海軍艦艇命名方案,11月18日由海軍頒發《海軍艦艇命名條例》。1986年7月10日,海軍再次對《海軍艦艇命名條例》又作了補充和修改。
1.一級艦(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和核潛艇是由總參謀部命名,新《海軍艦艇命名條例》規定巡洋艦以上的艦艇由國務院特別命名;
2.二級(驅逐艦、護衛艦、潛艇、大型登陸艦)和下級別的艦艇由海軍司令部命名。
輔助船艇均以表明所在海區和性質的名稱再加序號的形式命名。
新造或新接艦艇入列或更名時,由批准授名的領導機關正式授予艦名舷號,頒發《艦艇命名證書》,艦艇按照《艦艇條令》的規定舉行命名典禮;艦艇命名享受「終身制」,中途一般不予更名。艦艇退役時,其艦名舷號由授予機關注銷,不再授予後續艦艇。
中國海軍艦艇命名總原則是:區別於國際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艦艇命名;區別於國內地方船名;
條理性強,便於記憶;字音清楚,不易相互混淆;名稱響亮,有意義,能夠體現祖國的尊嚴,表現出中國的悠久歷史和文化;能夠經得起歷史的考驗,使用長久,在相當長時間內,能夠滿足裝備發展的需要。
海軍規定了三大艦隊的命名轄區:
北海艦隊轄區用華北、東北、西北等14省、自治區、直轄市(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遼寧、吉林、黑龍江、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山東、河南)的地名進行命名;
東海艦隊轄區用華東7省、直轄市及新疆自治區(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新疆)的地名進行命名;
南海艦隊轄區用華南及西南9省、直轄市和自治區(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的地名進行命名。
具體命名規定是:
航空母艦、巡洋艦以行政省(區)或片語命名;
驅逐艦、護衛艦以大、中城市命名;
核潛艇以「長征」加序號命名;常規導彈潛艇以「遠征」加序號命名;
常規魚雷/導彈攻擊潛艇以「長城」加序號命名;
掃布雷艦以「縣、州」命名;
獵潛艇也以「縣、州」命名;
船塢登陸艦、坦克登陸艦均以「山」命名;
步兵登陸艦以「河」命 名;
補給艦以湖泊命名;
訓練艦用人名命名。
艦艇命名享受「終身制」。若舊艦艇退役,新艦艇可承續前名。
依據是《海軍艦艇命名條例》,海軍已有200多艘戰斗艦艇以城市名字命名,其中,20艘海軍艦艇以江蘇城市命名 總數全國第一。
首先,每一艘軍艦都是有正式名稱的。這個名稱在海軍里就是它們的編號,很醒目地油漆在船舷上(因此又叫舷號),是數字的,不是中文。比如2008年12月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遠洋護航任務的「三艦客」的正式編號分別是169、171和887。
按照中國海軍的有關規定:
1字頭為驅逐艦(其中105-113屬北海艦隊,131-134屬東海艦隊,160-171屬南海艦隊);
2字頭、3字頭為常規潛艇;
4字頭為核潛艇;
5字頭為護衛艦;
6字頭為反潛護衛艇(獵潛艇);
7字頭為導彈護衛艇;
8字頭為補給艦、掃布雷艦;
9字頭為登陸艦。
500噸以下的小艇以X字頭開始,X1字頭為導彈艇,X2字頭為魚雷艇,X3字頭為護衛艇,X5字頭為登陸艇。
3. 中國海軍軍艦命名規則的命名條例
中國海軍艦艇命名有著嚴格的標准和切實的條例條令依據。
根據《海軍艦艇命名條例》,艦艇命名需遵循以下原則:區別於國際上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艦艇命名;區別於國內地方船名;條理性強,便於記憶;字音清楚,不易相互混淆;名稱響亮,有意義,能夠體現祖國的尊嚴,表現出中國的悠久歷史和文化;能夠經得起歷史的考驗,使用長久,在相當長時間內,能夠滿足裝備發展的需要。 一級艦艇(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核潛艇)由總參謀部命名;
二級(驅逐艦、護衛艦、潛艇、大型登陸艦)與二級以下級別艦艇由海軍司令部命名。
水面艦艇具體命名規則為:
航空母艦、巡洋艦以行政省(區)命名;
驅逐艦、護衛艦以大、中城市命名;
船塢登陸艦、坦克登陸艦均以「山」命名;
訓練艦以人名命名;
輔助船艇均以表明所在海區和性質的名稱(如東拖、北油、南標)再加序號命名。
新造或新接艦艇入列或更名時,由批准授名的領導機關正式授予艦名舷號,頒發《艦艇命名證書》,艦艇按照《海軍艦艇命名條例》的規定舉行命名典禮;艦艇命名享受「終身制」,中途一般不予更名(不過也有例外,比如原565號導彈護衛艦「玉林號」,改為了「三亞號」,而2010年下水的569號,則命名為「玉林號」)。艦艇退役時,其艦名舷號由授予機關注銷,不再授予後續艦艇。不過這里也有例外,如「廣州」曾先後被用於命名160艦與168艦以及一艘1949年繳獲的國民黨軍的英制護衛艦共三艘軍艦。 首先,每一艘軍艦都是有正式名稱的。這個名稱在海軍里就是它們的編號,很醒目地油漆在船舷上(因此又叫舷號),是數字的,不是中文。比如2008年12月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執行遠洋護航任務的「三艦客」的正式編號分別是169、171和887。
按照中國海軍的有關規定:
1字頭為驅逐艦(其中105-116屬北海艦隊,131-139屬東海艦隊,160-171屬南海艦隊);
2字頭、3字頭為常規潛艇;
4字頭為核潛艇;
5字頭為護衛艦;
6字頭為反潛護衛艇(獵潛艇);
7字頭為導彈護衛艇;
8字頭為補給艦、掃布雷艦;
9字頭為登陸艦。
500噸以下的小艇以X字頭開始,X1字頭為導彈艇,X2字頭為魚雷艇,X3字頭為護衛艇,X5字頭為登陸艇。 其次,每一艘艦艇又有一個艦艇名,是中文的,如「三艦客」的武漢號、海口號、微山湖號,這些名字都是一個代號而已。
艦艇的中文名稱不是隨意取的,而是有嚴格的規定。經中央軍委批准,中國海軍於1978年11月18日公布《海軍艦艇命名條例》,條例中規定各類艦艇的命名機關、命名規則和相關規定。1986年7月10日,中國海軍又對《海軍艦艇命名條例》加以補充修改,要求與外國船艦及本國船艦的艦名加以區別,並要兼具條理性、方便記憶、字音清楚、名稱響亮、有尊嚴等諸多要求。
艦艇名的具體命名規定是:
巡洋艦以上:國務院特別命名
巡洋艦(或巡洋艦以上):以行政省(區)或直轄市命名。例如:建國初的重慶號巡洋艦,遼寧號航空母艦;
驅逐艦:以「大中城市」命名。例如:武漢號驅逐艦;
護衛艦:以「中小城市」命名。例如:衡陽號護衛艦;
補給艦:以「湖泊」命名。例如:微山湖號補給艦;
核潛艇:以「長征」加序號命名。例如:長征4號攻擊核潛艇;
常規導彈潛艇:以「遠征」加序號命名;
常規魚雷潛艇:以「長城」加序號命名;
掃布雷艦:以「州」命名;
獵潛艇:以「縣」命名;
船塢登陸艦、坦克登陸艦:均以「山」命名。例如:昆侖山號登陸艦;
步兵登陸艦:以「河」命名;
訓練艦:以人名命名。例如:鄭和號遠洋訓練艦。
輔助船艇以所在海區和性質的名稱(如南運、東拖、東油、北標、海撈)再加序號命名。 為了避免艦艇出現重名的現象,人民海軍艦艇名的授予必須嚴格按區域劃分。即:
北海艦隊轄區用華北、東北、西北等14省市區地名(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青海、甘肅、寧夏、陝西、山西、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
東海艦隊轄區用華東7省市及新疆自治區地名(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新疆);
南海艦隊轄區用華南及西南9省市區地名(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重慶、貴州、雲南、西藏)。不過近年也有例外,像南海艦隊的導彈驅逐艦170蘭州號,導彈護衛艦571運城號。
凡事都有例外。在人民海軍的艦艇方陣中,有兩艘特別的戰艦是用人名命名的。一艘叫「鄭和」艦(81艦)(鄭和號),以紀念中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而命名;一艘叫「世昌」艦(82艦)(世昌艦),以紀念在中日甲午海戰中壯烈犧牲的民族英雄鄧世昌而命名。這兩艘遠洋綜合訓練艦都屬於大連艦艇學院。另外還有「華羅庚」號武器試驗艦(892艦)以及「李四光」號遠海綜合試驗艦(871艦)。 中文艦艇名不出現在船舷上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國際慣例。國際上一般只有商船、民船才用名字標注,軍艦都用代號,頂多加個字母,如美國航母。
二是實用性。中國人當然覺得中文名字親切,但外國人看不懂。反而是阿拉伯數字世界通用,也比較好認。畢竟我們的軍艦是要到國際舞台上演出的,不是只在自己家裡作擺設。
下面是驅逐艦舷號及名稱:
101 鞍山號
102 撫順號
103 長春號
104 太原號
105 濟南號
106 西安號
107 銀川號
108 西寧號
109 開封號
110 大連號
112 哈爾濱號
113 青島號
115 沈陽號
116 石家莊號
131 南京號
132 合肥號
133 重慶號
134 遵義號
136 杭州號
137 福州號
138 泰州號
139 寧波號
150 長春號
151 鄭州號
152 濟南號
153 西安號
161 長沙號
162 南寧號
163 南昌號
164 桂林號
165 湛江號
166 珠海號
167 深圳號
168 廣州號
169 武漢號
170 蘭州號
171 海口號
172 昆明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