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東盟條例

東盟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4-12 13:23:57

1. 東盟成立時發表的《東盟宣言》規定的該聯盟的目標、目的、及其意義

1967年8月由地處東南亞的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和泰國組成的發展中國家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1984年1月汶萊加入。簡稱東盟。其前身是馬亞西亞、菲律賓和泰國於1961年7月在曼谷成立的東南亞聯盟。

為了改變在國際經濟中的地位,尋求一條聯合合作,互助自強的道路。1967年8月印尼、馬亞西亞、菲、新加坡和泰國五國外長在曼谷開會,發表了《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宣言》正式宣布了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

宗旨:以平等協作精神共同努力推進本地區的經濟增長、社會進步與文化發展;相互合作與互相支援,擴大貿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遵循國際關系准則就聯合國憲章促進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同具有相似宗旨的國際或地區組織合作。

組織機構:外長會議是最高決策機構,每年輪流在成員國舉行一次例會和至少一次非正式會議。批准活動的報告和確定今後活動的主要方向,由東道國外長任主席。下設常務委員會;由當年主持外長會議的東道國外長任主席,其他成員國駐該國的大使任委員,負責籌備和主持外長會議、執行外長會議決議。1976年在雅加達設立秘書處,是聯盟的行政總部,對部長會議和常務委員會負責,秘書長由各成員國輪流擔任,任期兩年,負責日常工作。另設特別委員會處理特別問題。出版物有《東盟常務委員會年度報告》和《東盟通訊》。

主要活動:東盟首腦會議不定期召開。1976年2月在印尼巴厘島首次首腦會議通過《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和《東盟宣言》是東盟在活動中遵循的主要文件,重申對區域團結和合作承擔的義務;把優惠貿易安排作為長期的目標。1971年11月26日五國外長在馬亞西亞吉隆坡舉行特別會議,發表了《東南亞中立化宣言》提出了使東南亞成為不受外部強國干涉的和平、自由和中立區的主張。第二次首腦會議於,1977年8月在吉隆坡舉行,批准東盟擴大區域性經濟合作的計劃。第三次首腦會議於1987年12月在馬尼拉舉行。簽署了關於改進和擴大東盟優惠貿易安排的議定書,以及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等文件。

1979年以來,在柬埔寨問題上,主張按聯大決議精神,積極尋求政治解決辦法要求販出外國軍隊,使柬埔寨成為獨立、和平、中立和平結盟的國家。第四次首腦會議於1992年1月在新加坡舉行,簽署了東盟《加強經濟合作框架協定》發表了《新加坡宣言》,呼籲各成員國進一步加強政治、經濟合作,擴大與其主要經濟夥伴的關系以確保本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繁榮;提出將在15年內實現自由貿易區,1993年1月1日,東盟自由貿易區(AF-TA)宣布正式成立,它標志東盟進入政治經濟合作的新階段。

近年來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取得了積極的成果;同東盟各國在經濟技術和文化等領域的合作不斷加強。1992年7月錢其琛外長應邀參加第25屆東盟外長會議,支持建立東南亞中立區和無核區,建議中國與東盟簽訂經貿合作協定。並在維護地方和平與穩定方面進行廣泛密切的合作。

2.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支撐因素跟阻礙因素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經濟影響和應對策略

[摘要]目前國內關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絕大多數研究都是關於戰略背景、戰略意義的研究,而對經濟影響的評估顯得不足。雖然現在已經建成的自由貿易區或多或少都有政治戰略方面的考慮,但自由貿易區首先和主要是經貿關系安排,它雖是實現政治戰略意圖的一個輪子和工具,但它本身並不是一項政治安排,它的戰略、政治和外交意義是經常意義的衍生物而不是替代物,因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主要任務應該是促進雙方的貿易投資和經濟合作,如果它不能對雙方經貿關系:的發展產生切實的促進作用,那麼它的政治戰略作用就根本無從談起。因此,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使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揮經濟功能。本文分析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對雙方未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和經濟增長的影響,探討了中國在自由貿易區主要問題上應該採取的立場,提出了應對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影響、改進談判組織工作和完善自貿區決策機制的若干建議。

中國決定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是一項重大的戰略決策。中國東盟雙方都對自由貿易區寄予厚望。希望它的建成能有利於雙方實現優勢互補、聯合自強,開拓新的經濟發展空間,共同抵禦經濟全球化帶來的風險,增強亞洲國家在國際經貿事務中的地位。

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經濟影響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不僅會大大降低雙方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而且會減少雙方的投資障礙和拓展合作空間。而所有這些將對雙方及雙方的主要貿易夥伴產生哪些具體影響呢?

1.關稅的降低將使中國和東盟之間的貿易量顯著增長,紡織服裝、機電產品獲益最大,產業內貿易將大大提高

根據CTAP模型測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使中國對東盟的出口增加106億美元,與自由貿易區建立前相比,出口增長55.1%。其中對菲律賓、泰國的出口增加最為顯著,分別增加31億美元。從產品結構看,中國對東盟出口增加最多的將是紡織品和服裝、機械電子產品和其他製成品,其中紡織品和服裝的出口在菲律賓和泰國將有顯著增長,機械電子產品主要是擴大了在菲律賓和泰國的市場佔有率,而其他製成品在菲律賓市場增長最多,達12億美元。
東盟對中國出口將增加130億美元,增長48%。其中主要獲益國家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東盟對中國出口增加最多的產品類別是紡織品和服裝、機械電子產品和其他製成品。其中,印度尼西亞的其他製成品對中國出口增加13億美元,新加坡的機械電子產品對中國出口增加13億美元,泰國的紡織品和服裝對中國出口增加17億美元。
從上述結構分析中可以看出,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大大推動雙方產業內貿易的發展,特別是雙方在紡織和服裝產品、機電產品和其他製成品方面的產業內貿易將大幅增加。

2.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本地區對外商直接投資的總體吸引力,但相互投資特別是中國對東盟的投資在短期內不會大幅增加。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之所以能夠增強本地區對外資的吸引力,是因為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是區內區外的關稅差別和原產地規則。中國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後,區外企業不在本區域投資就無法享受到該區域的關稅優惠。而原產地規則發揮著壓力機制的功能,外部企業只有符合該自由貿易區的原產地規則才可以享受關稅優惠,沒有相當數量的直接投資就無法達到原產地規則的要求,從而也無法獲得優惠關稅待遇。
二是貿易轉移效應導致的投資對貿易的替代。所謂貿易轉移效應是指A國需要的某種產品B國、C國都能生產,但B國生產的產品不如C國質優價廉,因此,A國從C國進口該種產品,但是,A國、B國建立自由貿易區之後,由於B國該種產品進入A國享受關稅優惠,價格反而比C國產品便宜,於是B國的產品反而排擠了C國產品,這對C國來說就是貿易轉移效應。C國企業為了擺脫這種不利地位,可能就會到A國或B國進行投資。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也將對區外的歐美日及其他國家產生一定的貿易轉移效應,從而可能迫使他們增加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投資。
三是開放領域的擴大和投資環境的改善。建立自由貿易區是擴大開放、增加透明度和投資環境改善的信號,因而將促進投資。不僅如此,新一代自由貿易協定(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日新自由貿易協定和歐盟墨西哥自由貿易協定)本身就包括投資保護條款、投資自由化措施和投資爭端解決機制。這更是對投資者的硬承諾,有利於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和改善在區域內投資的盈利前景,因此能促進投資。另外,從長期看,因建立自由貿易區而形成的區域市場一體化將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資源配置效率,這也有利於吸引投資。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促進投資的機制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區內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減少或消失→在區域內經營成本下降(區域外企業經營成本相對上升)→區域內企業盈利機會增加→對本區域的投資增加。當然,這要具體分析不同行業對區域內生產要素的依賴程度。這里以取消自由貿易區內的高關稅壁壘為例來說明對吸引外資的影響。目前,東盟對從中國進口的浮法玻璃、摩托車、酒和某些谷類、家禽和肉產品、糖等徵收高額關稅,有的產品關稅超過100%,同時,中國對進口的蔬菜和水果、肉類產品、家禽和海產品、大米、糖、紡織品、服裝和化工產品和飲料產品也徵收20%以上的關稅。如果在自由貿易區內取消這些產品的關稅,將有利於中國在浮法玻璃、摩托車和某些農產品領域吸引外資,有利於東盟在紡織品、服裝和化工產品行業吸引外資,有利於在某些農副產品、糖領域增加相互投資。
當然,影響外商直接投資流入的因素很多,而像跨國並購、匯率變化和投資來源國投資氣候等因素又是經常變化的,因此,建立自由貿易區後並不意味著直接投資流入就一定會增加,也不意味著不發生劇烈波動。但是,建立自由貿易區是吸引外資的正面因素則是確定無疑的。
但是,自由貿易區對中國東盟相互間投資的促進作用在近期不會很大,特別是中國對東盟的投資不會大規模增加。因為,第一,自由貿易區的貿易創造效應將產生貿易對投資的替代作用。例如,原來一些東盟企業之所以到中國來投資,是因為存在關稅、非關稅壁壘,現在隨著自由貿易區的建立,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降低了,就無需再將工廠搬到中國,只需增加對中國的出口即可。第二,本自由貿易區的絕大多數國家都是資本輸入國,發展階段還沒有達到不斷擴大對外投資的地步。第三,本地區的多數國家存在嚴重的投資壁壘,而投資環境在短期內明顯改善的可能性不大。第四,中國對東盟投資的起點很低,中國企業在適宜投資的較發達東盟國家缺乏應有的競爭力,而發展程度較低的東盟成員的投資障礙又較大。因此,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在近期對雙方相互投資的促進作用不會很大。

3.關稅的降低和直接投資的增加將促進雙方的經濟增長

建立自由貿易區將使中國和東盟的實際GDP增加76億美元,其中中國增加22億美元,增加率為0.27%,東盟增加54億美元。在東盟方面增加率最高的是越南,達2.15%,從絕對值上看,增加最多的是印度尼西亞、達22.68億美元(見表5)。
另外,直接投資的增加也將提高雙方的全要素生產率,從而也會促進經濟增長。根據Rybezynski的理論(該理論將增加的外商投資劃分為主要在初級產業和製造業或者在輕工業與重化工業之間分配),直接投資的增加將擴大產出水平,提高生產力,推動經濟向更大規模、更高水平發展。表6顯示出在不同外資分配劃分方式下,直接投資與全要素生產力提高的關系。
從表中可以看出,如果增加30億美元的FDI,製造業領域和重化工業的全要素生產力將提高0.853%和0.983%。該數據是在極其嚴格的假設條件下取得的,但是,充分顯示出FDI能夠提高勞動生產力,提高經濟效率,從而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
雖然增長不多,但重要的是,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對所有成員國的經濟增長都將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所有成員國的實際GDP都將有所增長。

4.降低非關稅壁壘將有利於出口的擴大和經濟福利的增加

非關稅壁壘很難量化。UNCTAD(1994)研究報告指出,僅與通關相聯系的各種程序所付出的成本相當於貿易總值的7%-10%,如果在這些領域協調一致,那麼這些成本將減少25%,也就是說將增加相當於貿易總值1.75%-2.50%的收益。以2001年的數據計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後,通關程序的協調簡化將使中國至少增加7.2億美元的經濟收益。
標准和認證的差別也阻礙了中國與東盟的貿易。美國商務部和歐盟委員會1998年的研究指出,全球貿易值25%的產品出口涉及技術條例,而其中15%-25%的技術條例成為出口的技術壁壘,這些技術壁壘源於不同的標准和認證。與標准和認證相關的技術條例造成的出口損失占總出口值的3.75%-6.25%。因此,如果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能夠使標准和認證統一,以2001年數據計算,則中國對東盟的出口將因此增加6.86億美元。總的看來,從降低非關稅壁壘中,中國至少可獲得14億美元的額外收益(見表7)。
此外,貿易便利化能夠增加兩地的福利。雙方通過建立區域內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協調海關、銀行、運輸部門的管理和經營,將大大提高雙邊貿易的效率。如果在此基礎上建立起電子商貿系統,將會使雙方獲得巨大的收益。通過雙邊相互承認協定,把標准、認證、技術條理統一起來,則可以大大減少檢驗、授信和認證的成本,同時檢驗和認證市場本身也會因雙方的協調統一而擴大。至於知識產權保護,則可以通過雙方的技術合作,建立統一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5.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在近期對服務貿易的總體促進作用不會很大,但對某些領域將產生一定的推動作用

世界貿易組織將服務分為商務服務、通訊服務、建築及相關工程服務、分銷服務、教育服務、環境服務、金融服務、健康服務、旅遊服務、娛樂文化體育服務、運輸服務和其他服務等12個類別。而服務貿易又分為四種形式:跨界提供、境外消費、商業存在和自然人流動。服務貿易的開放就是指這12個服務類別的4種貿易方式的開放。
由於許多服務活動天然的信息不對稱和服務消費與生產的同步性,要對服務貿易開放的影響進行評估非常困難。從理論上說,服務貿易的自由化將促進貨物貿易。世界銀行最近對自由貿易區的研究表明,服務貿易自由化有特別重要的積極作用,因為,第一,與貨物貿易不同,服務貿易的障礙主要是數量限制,服務貿易自由化不會造成貿易轉移效應;第二,服務業的投入是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基礎性投入。另外,服務貿易的自由化還有利於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由於自由貿易區,不僅不會產生排擠效應,反而有可能給區外有競爭力的服務提供者帶來市場擴大的好處,因而有利於吸引區外服務業FDI。
服務貿易的開放問題也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重要內容之一。而且開放程度會在WTO承諾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目前中國東盟之間的服務貿易水平之所以低到在統計上可以忽略不記的地步,除了雙方都是發展中國家,服務業缺乏國際競爭力之外,還在於雙方在服務貿易方面設置了許多障礙。東盟的貿易障礙中服務貿易障礙占的比重最大(參見分報告《東盟的貿易障礙》)。幾乎所有的東盟國家都在電信、廣播電視、金融保險、建築、會計、法律、分銷等領域設置了堅固的貿易屏障。其中,限制外資股權比例最多,且普遍存在於金融、保險及電信等行業。此外,行政程序繁雜(如申辦工作證、臨時居留證等程序繁雜及申請延期困難等)、內陸運輸不便、通訊設備不足,以及信息取得不易等,也造成服務貿易發展的阻力。無庸諱言,中國也存在許多服務貿易障礙。如銀行經營本幣業務許可證制度、保險公司的規模、電信方面股許可權制等。
因此,從總體上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將減少雙方現在存在的服務貿易障礙,提升雙方的服務貿易水平,並促進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入。但是,在近期對服務貿易的促進作用不會太大。因為,第一,自由貿易區給中國東盟服務業帶來的優惠抵消不了在國際競爭力方面的劣勢。也就是說,即使中國在市場准入和國民待遇方面給東盟服務企業更多的優惠,仍然競爭不過歐美日的企業,從而也就難以對雙方的服務貿易起促進作用。這就是說,由於中國和東盟主要國家服務業發展水平不高,互補性不強,即便雙方在市場准入方面都給對方以更大的自由和便利,也難以有較大的促進作用。這在金融、電信、分銷、教育、健康服務等方面尤其如此。特別是在這些領域的商業存在方面,中國在東盟以及東盟在中國都不具備比較優勢。這是由雙方服務業在現階段的發展水平決定的。第二,根據GATS規范,發展中國家可依法拒絕將許多服務部門納入市場開放的承諾之中,中國東盟服務業的開放肯定將採取逐步推進的方式,主要東盟國家的服務貿易承諾表所涵蓋的范圍可能有限,其開放速度可能較為緩慢。近期自由化的程度將是有限的。許多限制在短期內難以取消。第三,雙方有優勢的服務部門,例如,旅遊,已經相當開放,進一步開放的促進作用不大。當然,不同服務部門和不同國家情況會有所差異。
從行業來看,由於我國在金融、通訊和專業服務等方面不具備比較優勢,中國和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後,可能會增加進口,而具有較大出口潛力的部門是工程承包和文化服務方面。而在建築、人力資源開發和培訓等方面,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可能獲益較多。例如,新加坡在建築業、金融、咨詢服務業、電信和教育培訓等方面具備較大的比較優勢,而中國具有在設計、建築理念和經營管理上有待升級的龐大的建築業市場以及大量的急於「充電」提高的勞動力,這將使新加坡成為中國服務業開放的最大受益者。
從國際服務貿易的四種提供方式看,跨境消費和自然人流動方面,中國的優勢比較明顯,跨境交付則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商業存在則是比較薄弱的環節。

6自由貿易區的建立,有利於增進國內競爭,推動中國產業結構升級。中國可借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加快貿易與關稅改革開放步伐,為全面開放市場提供重要經驗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立後,一些產品的關稅保護將取消,國內一些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這將迫使企業改進技術、通過結構重組等手段提高競爭力,並進而推動整個產業結構升級。基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在實際運作中允許成員國對敏感部門實施一定程度、一定時間的保護,使其在一體化過程中對經濟結構重組不會造成過大的競爭壓力。因此比多邊貿易體系更具靈活性和可接受性,為成員國調整國內產業結構、深化體制改革贏得一定的時間,並成為面對全球貿易自由化的必要的歷練和緩沖。中國可借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加快貿易與關稅改革開放步伐,為全面開放市場提供重要經驗。
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無疑在較小范圍內為中國關稅體制改革提供了國際環境,可以為全面開放市場提供經驗。

二、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策略思路

建立中國凍盟自由貿易不僅影響成員國的利益,而且將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區域外相關國家或地區如美國、日本、印度及我國台港澳的利益。制定正確的方針,妥善處理有關問題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成敗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1.妥善處理與美日的關系,減少來自美國的干擾

中國決定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在東亞區域經濟合作進程上搶佔了先機,區外相關國家或地區紛紛做出反應。這些動作許多是為了應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影響而採取的措施,雖不乏有針對中國的方面,但多數國家難以對中國構成嚴峻挑戰,無損於中國在東盟的地位,只需按相關國際慣例處理即可。
唯有美國和日本在東盟影響大、根基深,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最大的外部牽制因素。但是,美國與日本在東盟的利益又有差別。美國在東盟的戰略利益主要表現在政治和軍事上,經濟上的利益相對次要。我們不必太擔心美國的阻撓。對美國應該採取的策略:一是要善於利用矛盾,擴大我國與美國的共識;二是多宣傳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對美國的正面影響;三是突出經濟合作的互惠互利,盡量淡化我國的地緣政治戰略意圖。
日本在東盟的利益主要表現在經濟方面,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與日本的利益是有沖突的,為此,一是可以考慮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之外再與新加坡、泰國、韓國分別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二是加強與越南、寮國、柬埔寨和緬甸的合作;三是考慮與日韓或其他重要貿易夥伴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可行性,防止有人利用中日矛盾牽制中國。

2.注意平等協商,切忌大國主義的想當然

我國在與東盟進行合作上,目前有兩個問題需要高度重視:一是對東盟國家的心理、脈搏和利益把握不夠,我們真心展現合作誠意,但東盟卻認為我們強加於人。中國與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的目的之一,是打消東盟對「中國威脅」的疑慮。二是眼高手低。我們對中國發揮主導作用的重要意義說的很多,但對於如何才能發揮主導作用卻很少有人認真研究。在建立自由貿易區問題上,我國要向東盟學習的地方很多,東盟走在我們前面,比我們更有經驗。他們在自由貿易區研究、制訂自由貿易區規則和進行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方面實際上處在很主動的地位。我們很大程度上還有被動應付的色彩,在很多方面還沒有資格和能力發揮領導作用。
總之,中國要實現建立自由貿易區的戰略意圖,必須十分講究策略,在做法上要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形成對照,要注意對方的感受,不要一廂情願、自以為是,要竭力避免出力不討好、好心買反感。同時,要放低急於當頭的調門,認真掌握發揮主導作用的本領。

3.要放眼未來,但更要立足現實

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應該達到兩個目的:眼前是為國內經濟建設營造和平友好的周邊環境,為國內經濟發展添加更多的燃料;長遠是為我國在亞太乃至整個世界政治經濟事務中發揮關鍵作用投子布局,搭建戰略平台。但是,現實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是復雜的,有時犧牲一些現實利益有助於實現長遠利益,有時卻恰恰因為犧牲現實利益而把長遠利益給葬送了。在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應該努力爭取更大的現實利益。第一,中國能否在未來的世界格局中發揮關鍵作用,取決於中國的實力特別是經濟實力,其安身立命的根本在經濟。在自由貿易區的一些關鍵條款上讓步太多,表面上犧牲的只是眼前經濟利益,實際上種下的是長久犧牲的種子。經濟發展一旦因此受到嚴重影響,不要說發揮領導作用無從談起,恐怕自保都來不及。第二,對東盟發展水平較低的國家做較大讓步,並給予一定的援助是應該的,但是,在對東盟成員的讓步和援助上,一定要吸取歷史教訓。這個世界是崇尚實力的世界,單方面的慷慨援助往往並不能達到懷柔人心的目的。「順之以恩,恩竭則慢」,何況以協定的形式給予的援助,更不會被人珍惜。在國與國的關繫上一定要擯棄理想主義,援助要在最需要時提供,盡可能以雙邊的形式進行,並遵循「有求才應」的原則。
因此,在與東盟自貿區的談判中不能盲目地「犧牲現實利益換長遠利益」,要盡可能爭取更大的現實利益,只有這樣我國長遠的戰略目標才更有可能實現。
當然,對現實利益的認識要有遠見,要動態地看現實利益,不開放、不讓步、不合作不等於維護現實利益。

4.正確看待區內有區與區外建區的問題

當前有些東盟國家在東盟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之外,還單獨與區域外的其他國家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例如,新加坡已與紐西蘭、日本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並正在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墨西哥等討論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問題。東盟對在區域自由貿易區和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關繫上有不同看法,擔心這樣做可能為區外國家的產品進入東盟打開後門。還擔心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會分散對業已存在或正在談判的自由貿易區的注意力。這些國家簽訂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舉措招致區內其他國家的反對,馬來西亞就曾對新加坡公開表示不滿。但東盟有的國家認為,率先建立雙邊自由貿易區,可以樹立一個樣板,並提出與中國建立雙邊自由貿易區的建議,認為這樣可以帶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早日建成。如何處理雙邊貿易協定與區域貿易協定之間的關系,是中國與東盟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
區內有區和區外建區都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只要各走各的軌道就不是問題,中國也要考慮分散風險,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也要考慮與區域內外的國家建立其他自由貿易區的問題。疊床架屋的自由貿易協定的主要問題不是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與區域自由貿易協定規則間的沖突,而是增加了本國海關的負擔,增加管理成本。只要各國從多重自由貿易區中帶來的利益大於成本,只要管理跟得上,本來也不是個問題。美國的貿易政策歷來都是從三個層面展開的,即多邊、區域與雙邊,相互促進。美政府在全球多邊談判受阻,區域談判得不到國會授權的情況下,往往通過雙邊的渠道拓展市場,為本國產品尋找出路。因為與多邊、區域談判相比,兩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具有時間短、見效快的特點,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的明顯重視。雙邊合作的好處還表現在:可以從小范圍的實質性合作做起,在此基礎上擴大合作范圍,提高合作水平。此外,通過商談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本身也是學習和試驗的過程,許多經驗可以直接運用到多邊和區域談判中去。
當然,中國與東盟個別國家進行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應爭取在取得東盟各國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雙邊自由貿易談判應服務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並在進程上與之相協調,從而避免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產生不利影響。

5.應該高度重視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中的台灣因素,防止自由貿易區成為台獨勢力分裂祖國的新借口

台灣是祖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由於大陸與台灣屬於不同的關稅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各種優惠待遇自然不能直接惠及台灣。這樣台灣必然有進一步邊緣化、進一步被孤立的感覺。為此,台灣正在尋找出路。實際上,台灣「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已經制定了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多種預案。其中,台灣與美國建立自由貿易區的評估論證已經基本結束,台灣當局正在美國朝野四處游說,只是美國行政當局有所顧忌,尚未下定談判的決心。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政府對與台灣建立自由貿易區不熱心,而是在等待時機,它要把與台灣建立自由貿易區這張牌利用到極至。
台灣與其他許多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區都不可怕,因為我們可以施加影響,可以進行阻止,甚至可以不管不顧。但它與美國建立自由貿易區,包藏禍心,後患無窮,將對祖國統一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我們不可能坐視不管。問題是我們能否阻止?如何阻止?
這樣,我國在考慮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時,必須考慮台灣因素。在短期無法實現祖國統一的條件下,比較理想的選擇是,推動建立大中華兩岸四地或大陸台灣的自由貿易區。但是台灣當局目前連三通都拒絕,因此,要在短期內使台灣同意與大陸建立自由貿易區恐怕並不現實。而且,這種局面即使「泛藍」陣營的連宋上台也不會有突破性的改變。因為陳水扁的政策很大程度上並不是陳個人好惡的反映,而是台灣島內外諸多因素決定的,主要有:美國的意願、台灣一部份民眾的意願和「民選」政治的特點等。即使國民黨重新執政,仍然擺脫不了這些因素的影響,屆時兩岸政策或許有些轉機,但突變的可能性較小。因此,這個問題需要認真研究,集中更多人的智慧,提出新的思路和辦法。

3. 中韓簽訂自貿協定將帶來什麼好處

中美日德法英等大國強國訂立自由貿易協議都是有著相當強的政治經濟目的的,基本目的都是為了更好的爭奪國際市場。

以中國為例。中國與瑞士訂立自由貿易協議的目的非常明顯,那就是加強對歐盟的出口。只要雙方簽訂自由貿易協議,中資企業就可以在瑞士直接設立獨資的或合資的中間貿易商,生產出來成品以後,直接零關稅賣給自己設立在瑞士的中間貿易商,再由該中間貿易商零關稅轉售到整個歐盟(因為歐盟內部是零關稅的),只是多了道中間結算手續而已,中國企業製造的成品仍然可以以該中間貿易商采購的商品為名直接運往歐盟各國進行銷售,合法避免歐盟針對中國的關稅。

在此之前,中國還與智利、秘魯簽訂了自由貿易協議,針對的就是以巴西以首的南美市場。

現在就只差北美、非洲和中東了,相信要不了多久,這3個地區就會有一個或兩個國家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議。屆時,只要中資企業的老闆不是個傻瓜,基本上都可以零關稅將成品賣到全世界了。

當然了,這個作用也是相互的,因為中國與東盟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現在越來越多的日本、韓國、歐盟、美國企業,尤其是怕中國學習其高新技術的歐美企業和怕中日之間今後暴發沖突的日資企業不再在中國設廠,而直接到東盟設廠,再將成品直接零關稅銷售到中國來。

4. 國務院有規定廣西東盟博覽會可以放假嗎

經查,國務院沒有這個規定。

5.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對中國的影響!

(一)中-東自貿區對中國的正面影響 ,對廣西、雲南影響最大

1、從貿易方面來看,將促進中國擴大出口規模,提升出口競爭力,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

目前,中國與東盟在貿易方面發展很快,據中國海關統計,自1993年以來,東盟已經連續11年成為中國第五大貿易夥伴,中東貿易額從1990年的66.91億美元增至2003年的782.52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20.82%。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啟動後,將會進一步促進中國擴大出口規模,提升出口競爭力,優化出口商品結構,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的效果。

(1)通過關稅與非關稅壁壘的降低擴大出口規模

首先,通過關稅降低導致的貿易創造效應將大於貿易轉移效應,東盟會將從其他國家的進口轉向自中國進口,從而擴大中國的出口規模。中國?東盟經濟合作專家組通過靜態模型分析研究表明,自貿區建成後中國對東盟的出口將增加106億美元,增幅為55.1%,如果考慮到其他動態因素,可能還會不止於此。

其次,非關稅壁壘的降低也將帶來中國出口的擴大。UNCTAD(1994)研究報告指出,僅與通關相聯系的各種程序所付出的成本相當於貿易總值的7%?10%,如果在這些領域協調一致,那麼這些成本將減少25%,也即將增加相當於貿易總值1.75%-2.50%的收益,以2003年的數據計算,中東自貿區建立後通關程序的協調簡化將使中國至少增加13.7億美元的經濟收益。標准和認證的差別也阻礙了中國與東盟的貿易。美國商務部和歐盟委員會1998年的研究指出,與標准和認證相關的技術條例造成的出口損失占總出口值的3.75%?6.25%。因此,如果中東自貿區的建立能夠使標准和認證統一,以2003年數據計算,則中國對東盟的出口將因此增加11.60億美元。因此,降低非關稅壁壘也將使中國對東盟的出口規模擴大。

(2)通過規模效應提高出口競爭力

據相關資料,到2010年中東自貿區GDP將達到3萬億美元左右,區內人口約20億,這將為中國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因此通過市場擴大引致的規模效應,能夠促使中國出口企業降低成本,從而提高出口競爭力。

(3)通過互補性貿易優化貿易結構

通過與東盟互補商品貿易的發展,將促進貿易結構的進一步優化。中國與東盟在資源構成、產業結構和工農業產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補性很強。具體分析,我國紡織品、服裝、鞋、食品、穀物、建築材料等產品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機械電子設備、精密儀器、鍾表手錶、車輛、金屬產品和化工產品具有潛在優勢,因此伴隨著雙邊貿易的增長,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出口將會增多,機電產品特別是高新技術產品的比重將會有明顯增大,從而貿易結構也將進一步優化。

(4)降低出口市場波動,實現多元化戰略

東盟已連續11年成為中國第五大貿易夥伴,是中國在發展中國家中最大的貿易夥伴,而且雙邊貿易增長速度遠遠高於其他主要貿易夥伴。自貿區的啟動將進一步加強中國與東盟國家在貿易上的聯系,從而降低我國對歐美市場的依賴性,減少其市場波動和貿易保護主義帶來的出口風險,促進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的實現。 (待續)
2、中-東自貿區將促進中國吸引外資的增加和「走出去」戰略的實施

近年來,中國與東盟積極開展經濟合作,雙邊投資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截至今年6月底,東盟國家來華實際投資累計340億美元;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不包括香港和澳門,中國企業在東盟10國協議投資額近10億美元。

(1)促進對中國吸引外資的增加

中國目前已經是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但中-東自貿區所帶來的投資刺激效應將進一步促進中國吸引外資的增加。自貿區建成後,將形成一個統一的大市場,到中國投資生產就可以方便地進入東盟市場,而且中國投資的軟硬環境要比大部分東盟國家好,投資中國要比投資東盟更容易取得成效,因此中國在吸引外資的競爭中處於更加有利的位置。

(2)促進中國企業「走出去」到東盟投資,規避貿易壁壘

近年來,中國對東盟的投資雖然以60%以上的年均速度增長,但仍然落後於東盟對中國的投資,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中-東自貿區的啟動將給中國企業帶來一個更加便利廣闊的區域性市場,而且中國企業赴東盟投資達到一定比例,還可以享受到區內的關稅優惠政策,並規避發達國家專門針對我國設置的部分貿易壁壘如「非市場經濟地位」等所帶來的出口風險,這些都將促進中國對東盟的投資。

3、中-東自貿區將促進中國區域經濟結構調整

我國西南省區同東盟國家地理位置相鄰,東盟國家是這些省區的主要出口市場,其與東盟國家的貿易互補性更強,通過與東盟在自由貿易區的框架下加強經濟合作,將大大促進這些省區的出口,為其在更大范圍參與國際分工和分享分工效益創造條件,從而有力地配合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促進我國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以及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尤其是廣西和雲南與東盟國家毗鄰,歷史上與東盟國家有著密切的經濟和文化交往,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中擁有明顯的區位優勢,今後它們將從國內的地理邊緣變成自貿區在物流、商務、投資等方面的中心,從而發揮獨特作用,帶動經濟的發展。

4、中-東自貿區將提升中國整體經濟實力

中-東自貿區將從以下方面提升中國整體的經濟實力。

首先,中-東自貿區啟動後,將通過外貿和投資的增長以及內需的擴大所導致的乘數效應,拉動中國的經濟增長,根據東盟專家「全球貿易分析項目」模型的測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後,中國GDP將增加0.3%,達35億美元。

其次,中-東自貿區啟動後,通過關稅的降低,可以增進國內競爭,推動中國產業結構升級,並且通過東盟市場化所產生的示範效應,從而促進中國市場化進程的加快。

最後,通過啟動中-東自貿區,可以在東亞地區可以構建新的有利於我國的國際分工,從而形成並加強中國與東亞地區經濟的互動增長關系,進?步促進中國經濟的開放和發展。

5、中-東自貿區將擴大中國的政治影響力

中國與東盟將政治安全也作為自貿區協議的重要內容納入,通過啟動自貿區,與東盟國家建立戰略夥伴關系,能為中國營造良好的區域政治環境,提高中國的國際政治地位,使我國在世界經貿、政治和安全事務中具有更大的發言權,從而擴大中國的政治影響力。

(二)中-東自貿區對中國的負面影響

1、關稅降低沖擊國內產業,擴大中東貿易逆差

首先,中國與東盟中的絕大多數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結構中勞動密集型產業都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出口商品具有較高的重合度。因此,自貿區啟動後關稅的降低,不僅會加劇中國與東盟同類產業與商品的競爭,還將導致東盟具有優勢的產品大量進入中國市場,從而沖擊中國國內缺乏競爭力的產業。如「早期收獲」安排中,有些是雙邊互免關稅,但更多的是單方面的關稅減讓,這就給我國的農產品造成了沖擊,尤其是對南方水果蔬菜的沖擊更大,如中泰關於荔枝、龍眼、芒果等熱帶水果的零關稅貿易,就使中國南方的水果種植戶承受了很大的壓力。

其次,據中國海關統計,自1993年以來中國對東盟已連續11年維持貿易逆差,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將對雙邊的貿易平衡及中國經濟帶來不利影響。自貿區啟動後關稅與非關稅保護措施的降低,會導致中國從東盟的進口的增加,從而逆差進一步擴大,給中國帶來較大的壓力。

2、服務業受到較大沖擊

由於我國在金融、通訊和專業服務等方面不具備比較優勢,而東盟部分國家如新加坡就在這些方面具有相對較強的比較優勢,因此,中國和東盟啟動自貿區後,對這些行業將會放開,東盟將會進入中國同國內相關行業產生競爭,從而對國內服務業造成較大的沖擊。

3、投資替代作用可能造成東盟對中國投資的縮減,競爭力加劇可能導致中國企業難以在東盟投資

自由貿易區的貿易創造效應將產生貿易對投資的替代作用。例如,原來一些東盟企業之所以到中國來投資,是因為存在關稅、非關稅壁壘,現在隨著自由貿易區的建立,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降低了,就無需再將工廠搬到中國,只需增加對中國的出口即可。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中-東自貿區可能會造成東盟對中國投資的縮減。

同時,歐、美、日等國一直是東盟的主要出口和投資國,其跨國公司基本上壟斷了東南亞的經濟。如印尼、馬來西亞、汶萊等國家的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加工,基本上為英國、荷蘭、美國的石油公司所壟斷,日本的企業基本上控制了東盟各國的家用電子電器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目前在中-東自貿區的壓力下,歐、美、日等國的跨國公司正進一步加緊調整生產布局,以圖享受到自貿區內的互惠。面對區外眾多強勢競爭對手,我國企業競爭力本身就較弱,因此,競爭的加劇可能會導致中國企業更加難以進入東盟市場。

4、東盟經濟波動可能會對中國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中-東自貿區啟動後,中國與東盟將在經濟關繫上更加緊密,雙方的依賴程度將進一步加深,而目前東盟的經濟形勢雖然有所好轉,但是還存在相當多的變數,因此,一旦東盟經濟出現波動,也會對中國相關部門產生沖擊,從而對中國經濟帶來較大的不利影響。

6. 東盟各國的海商法法規

·最高抄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對如何理解《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規定的請示的答復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地方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是否可以作為行政訴訟被告問題的答復 ·最高人民。

7. 東盟,日本和韓國對中國的農葯殘留標准

東盟,日本和韓國對中國的農葯殘留標準是按我國的標准來的。
我國已制定的一些農副產品中的農葯最高殘留限量表
序號 農葯通用名稱 農副產品名稱 最高殘留限量(MRL),≤,mg/kg 國家標准號
1 2,4-滴(2,4-D) 蔬菜 原糧 0.2 0.5 GB15194-94 GB GB15194-94
2 矮壯素 (chlormequatchloride) 原糧 5 GB GB15194-94
3 百草枯 (paraquat) 菜籽油 成品糧 柑桔 0.05 0.5 0.2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4 百菌清 (chlorothalonil) 谷類(以原糧計) 蔬菜 水果 0.2 1 1 GB 14869-94 GB 14869-94 GB 14869-94
5 倍硫磷 (fenthion) 谷類(以原糧計)食用油 蔬菜 水果 0.05 0.01 0.05 0.05 GB4788-94 GB4788-94 GB4788-94 GB4788-94
6 苯丁錫 (fenbutatin oxide) 柑桔 梨果 5 5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7 丙線磷(ethoprophos) 花生 0.02 GB15194-94
8 丙環唑(propiconazole) 原糧 0.1 GB 15194-94
9 草甘膦 (glyphosate) 甘蔗 水果 2 0.1 GB14968-94 GB14968-94
10 除蟲脲 (diflubenzuron) 柑桔 梨果 原糧 1 1 0.2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11 代森錳鋅 (mancozeb) 梨果 小粒水果 果菜 3 5 0.5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12 稻豐散 (phenthoate) 成品糧 柑桔 0.05 1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13 滴滴涕 (DDT) 糧食(成品糧) 蔬菜 水果 魚 0.2 0.1 0.1 1 GB2763-81 GB2763-81 GB2763-81 GB2763-81
14 敵百蟲 (trichlorfon) 蔬菜 水果 原糧 0.1 0.1 0.1 GB16329-1996 GB16329-1996 GB16329-1996
15 敵敵畏 (divhlorvos) 食用油 蔬菜 水果 原糧 不得檢出 0.2 0.2 0.1 GB5127-1998 GB5127-1998 GB5127-1998 GB5127-1998
16 敵菌靈 (anilazine) 蔬菜 原糧 10 0.2 GB15194-94 GB15194-94
17 敵瘟磷(edifenphos) 成品糧 0.1 GB16333-1996
18 丁硫克百威 (carbosulfan) 稻穀 柑桔 0.5 2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19 毒死蜱 (chlorpyrifos) 成品糧 梨果 棉籽油 葉菜 0.1 1 0.05 1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20 對硫磷 (parathion) 食用油 蔬菜 水果 原糧 0.1 不得檢出 不得檢出 0.1 GB5127-1998 GB5127-1998 GB5127-1998 GB5127-1998
21 多菌靈 (carbendazim) 谷類(以原糧計) 蔬菜 水果 0.5 0.5 0.5 GB14870-94 GB14870-94 GB14870-94
22 多效唑 (paclobutrazol) 菜籽油 原糧 0.5 0.5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23 二嗪磷 (diazinon) 谷類(以原糧計) 蔬菜 水果 0.1 0.5 0.5 GB14928.1-94 GB14928.1-94 GB14928.1-94
24 伏殺硫磷 (phosalone) 棉籽油 葉菜 0.1 1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25 氟氯氰菊酯(cyfluthrin) 棉籽油 0.05 GB16333-1996
26 氟戊菊酯 (flucythrinate) 棉籽油 蔬菜 水果 原糧 0.2 0.2 0.5 0.2 GB15194-94 GB15194-94 GB15194-94 GB15194-94
27 腐霉利 (procymidone) 菜籽油 果菜 1 2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28 甲胺磷(methamidoophos) 稻穀 0.1 GB14873-94
29 甲拌磷 (phorate) 谷類(以原糧計) 食用油 蔬菜 水果 0.02 不得檢出 不得檢出 不得檢出 GB4788-49 GB4788-49 GB 4788-49 GB4788-49
30 甲基對硫磷 (parathion-methyl) 稻穀 棉籽油 0.1 0.1 GB14874-94 GB14874-94
31 甲基嘧啶磷 (pirimiphose-methyl) 穀物 5 GB14928.3-94
32 甲萘威 (carbary) 糧食 食用油 蔬菜 水果 煙草 5 0.5 2 2.5 1 GB14971-94 GB14971-94 GB14971-94 GB14971-94 GB14971-94
33 甲霜靈 (metalaxyl) 果菜 小粒水果 原糧 0.5 1 0.05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34 久效磷 (monocrotophos) 稻穀 棉籽油 0.02 0.05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35 抗蚜威 (pirmicarb) 糧食(包括大豆) 蔬菜 水果 0.05 1 0.5 GB14928.2-94 GB14928.2-94 GB14928.2-94
36 克百威(carbofuran) 稻穀 0.5 GB14928.7-94
37 克菌丹(captan) 水果 15 GB15194-94
38 硫線磷 (casafos) 甘蔗 柑桔 0.005 0.005 GB14969-94 GB14969-94
39 喹硫磷 (quinalphos) 大米 柑桔 蔬菜 0.2 0.5 0.2 GB14928.10-94 GB14928.10-94 GB14928.10-94
40 樂果 (dimethoate) 食用油 蔬菜 水果 原糧 不得檢出 1 1 0.05 GB5127-1998 GB5127-1998 GB5127-1998 GB5127-1998
41 林丹 (lindane) 蛋 牛乳、乳製品 肉,脂肪含量≤10%(以鮮重計) 肉,脂肪含量>10%(以鮮重計) 原糧 0.1 0.01 0.2 2 0.1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42 磷胺 (phosphamidon) 原糧 0.1 GB15194-94
43 硫雙威 (thiodicarb) 棉籽油 0.1 GB16333-1996
44 六六六 (HCH;BHC) 糧食(成品糧) 蔬菜 水果 魚 0.3 0.2 0.2 2 GB2763-81 GB2763-81 GB2763-81 GB2763-81
45 氯氟氰菊酯 (cyhalothrin) 棉籽油 梨果 果菜 柑桔 葉菜 0.02 0.2 0.5 0.2 0.2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46 氯菊酯 (permethrin) 谷類(以原糧計) 蔬菜 水果 1 1 2 GB14871-94 GB14871-94 GB14871-94
47 馬拉硫磷 (malathion) 成品糧 食用油 蔬菜 水果 原糧 3 不得檢出 不得檢出 不得檢出 8 GB5127-1998 GB5127-1998 GB5127-1998 GB5127-1998 GB5127-1998
48 滅草松 (bentazone) 原糧 0.05 GB16333-1996
49 滅多威 (methomyl) 甘藍 柑桔 2 1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50 滅幼脲 (chlorbenzuron) 蔬菜 原糧 3 3 GB15195-94 GB15195-94
51 氰戊菊酯 (fenvalerate) 根塊類菜 谷類(以原糧計) 果類菜 水果 葉類菜 0.05 0.2 0.2 0.2 0.5 GB14928.5-94 GB14928.5-94 GB14928.5-94 GB14928.5-94 GB14928.5-94
52 炔蟎特 (propargite) 柑桔 梨果 棉籽油 葉菜 5 5 0.1 2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53 噻菌靈 (thiabendazole) 柑桔 香蕉 10 3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54 噻蟎酮 (hexythiazos) 柑桔 梨果 0.5 0.5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55 噻嗪酮 (buprofezin) 糧食 蔬菜 0.3 0.3 GB14970-94 GB14970-94
56 三環唑 (tricyclaxole) 稻穀 2 GB14928.9-94
57 三唑醇 (triadimenol) 原糧 0.1 GB15194-94
58 三唑酮 (triadimefon) 谷類(原糧) 蔬菜 水果 0.5 0.2 0.2 GB14972-94 GB14972-94 GB14972-94
59 三唑錫 (azocyclotin) 柑桔 梨果 2 2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60 殺蟲環 (thiocyclam) 大米 0.2 GB14928.11-94
61 殺蟲雙 (disosultap) 大米 0.2 GB14928.12-94
62 殺螟丹 (cartap) 成品糧 柑桔 0.1 1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63 殺螟硫磷 (fenitrothion) 谷類(以原糧計) 食用油 蔬菜 水果 5 不得檢出 0.5 0.5 GB4788-94 GB4788-94 GB4788-94 GB4788-94
64 殺撲磷 (methidathion) 柑桔 2 GB16333-1996
65 雙甲脒 (amitraz) 柑桔 果菜 梨果 棉籽油 0.5 0.5 0.5 0.05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66 水胺硫磷 (isocarbophos) 稻穀 柑桔(肉) 0.1 0.02 GB 14928.8-94 GB 14928.8-94
67 四蟎嗪 (clofentezine) 水果 1 GB15194-94
68 涕滅威 (aldicarb) 花生仁 棉籽油 花生油 0.05 不得檢出 不得檢出 GB14928.6-94 GB14928.6-94 GB14928.6-94
69 五氯硝基苯 (quintozene) 蔬菜 原糧 0.2 0.1 GB15194-94 GB15194-94
70 辛硫磷 (phoxim) 谷類(以原糧計) 蔬菜 水果 0.05 0.05 0.05 GB14868-94 GB14868-94 GB14868-94
71 溴甲烷 (methyle bromide) 原糧 50(以無機溴計) GB15194-94
72 溴蟎酯 (bromopropylate) 柑桔 梨果 5 5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73 溴氰菊酯 (deltametrin) 柑桔 果類菜(皮可食) 水果(皮可食) 原糧 葉菜類 0.05 0.2 0.1 0.5 0.5 GB14928.4-94 GB14928.4-94 GB14928.4-94 GB14928.4-94 GB14928.4-94
74 亞胺硫磷 (phosmet) 茶葉 蔬菜 水果 原糧 0.5 0.5 0.5 0.5 GB16320-1996 GB16320-1996 GB16320-1996 GB16320-1996
75 乙硫磷 (ethion) 棉籽油 原糧 0.5 0.2 GB15194-94 GB15194-94
76 乙烯菌核利 (vinclozolin) 蔬菜 5 GB15194-94
77 乙醯甲胺磷 (acephate) 谷類(以原糧計) 蔬菜 水果 0.2 0.2 0.5 GB14872-94 GB14872-94 GB14872-94
78 異菌脲 (iprodione) 梨果 果菜 10 5 GB16333-1996 GB16333-1996
79 莠去津 (atrazine) 甘蔗 玉米 0.05 0.05 GB16323-1996 GB16323-1996
說明:1《中華人民國和國農葯管理條例》規定,「劇毒、高毒農葯不得用於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葯」,克百威、甲胺磷等高毒農葯在蔬菜、水果上的殘留標准為「不得檢出」。
2六六六是以甲、乙、丙、丁4種異構體總計;滴滴涕是以滴滴涕和種異構體(p,p-DDT、p,p-DDD、p,p-DDE、o,p-DDT)總計。
3原標准甲基嘧啶硫磷、二氯苯醚酯、地亞農、呋喃丹、克蟎特、三氟氯氰菊酯、西維因、粉銹寧、阿特拉津、克線丹的農葯通用名,現標准已修正為甲基嘧啶磷、氯菊酯、二嗪磷、克百威、炔蟎特、氯氟氰菊酯、甲萘威、三唑酮、莠去津、硫線磷。

8. :簡述中日韓自貿區的建立對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影響,請教可以詳細闡述的大師,十分感謝!

、中國東盟自貿區發展前景和面臨的挑戰
1、自貿區將繼續保持包容性、開放性,向高端發展
中國-東盟自貿區經過近20年的准備,貿易額不斷提升,經濟融合日趨加快。此後,自貿區內各國將不斷調整彼此內部的經濟結構,實現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多重資源的優勢整合,並以包容性和開放性的原則擴大合作領域,以此為基礎爭取實現10+3乃至更大范圍的制度性安排。
2、內在固有矛盾及外在因素令自貿區面臨嚴峻挑戰
(1)自貿區內國家經濟互補性並不突出。中國和東盟新興國家均以出口作為拉動本國經濟的重要動力,制定了大量吸引外資的優惠政策,並以歐、美、日為主要市場,外向型經濟特徵明顯。中國與部分東盟國家形成了一種事實上的引資及製造業競爭關系,在國際資本的選擇下,利潤不斷攤薄。同時,中國西南省市與緬、老、越、柬、泰在地理、氣候特徵上相近,農產品類似,而礦產品交易由於交通限制始終不能形成量的突
破,因此,經濟互補性目前並不突出。
(2)東盟無法為中國提供足夠的市場容量。東盟10國人口約5.6億,平均經濟發展水平較為落後,人均消費能力有限,難以為中國長時期面向歐美市場的製造業提供足夠的市場容量。2008年,中國對東盟出口1141.4億美元,進口1169.7億美元。同期中國對歐盟、美、日出口額分別為2928.8億、2523億和1161.3億美元。在中國四大出口對象中,東盟僅承擔14.72%額度,在14285億美元的全部出口總額中所佔比例更低,不到8%。
圖二:2008年東盟與中國前三大出口對象份額比值
圖三:2008年中國對東盟出口在出口總量中的份額
從東盟內部數據來看,中國與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貿易額
分別為534.7億美元和524.4億,佔了幾乎一半的貿易量。由於這兩國較為富裕,根據邊際效應遞減原理,對中國產品的消化能力趨於飽和,而其餘國家受消費水平限制則力不從心。
(3)中國產品對東盟本國工業產生沖擊。自貿區啟動後,中國產品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和規模優勢將對東盟國家的原有市場形成較大沖擊,或引發新的貿易糾紛。印尼政府表示,已經在考慮是否將食品飲料、紡織品、鞋類、電器、鋼鐵、石油化工、無機化學和傢具等8個工業部門列入「推遲實施關稅優惠行業名單」。同時,印尼還於近期頒布條例,要求市場上所有的印尼商品必須貼上國家質量標准標簽,並警告近期將沒收市場上所有不符合印尼國家質量標準的進口產品。
(4)東盟內部非關稅壁壘和貿易保護依然存在。東盟的10個成員國大致分為三種情況:經濟發達國家如新加坡、汶萊,較發達國家如馬來西亞、印尼、泰國、菲律賓,以及越南、緬甸、寮國、柬埔寨較不發達國家,特別是後三個國家,人均GDP僅400美元,較新加坡的3萬美元比值約為1:75,遠高於北美自貿區和歐盟內部的1:30和1:16,內部經濟發展失衡直接導致經濟政策協調的困難性。同時,在東亞傳統的外向型經濟戰略指導下,東盟成員國多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面向海外市場,從服裝加工到低端電子產品組裝,經濟結構和出口產品結構逐步趨同,科技研發投入不足,轉型困難,同質競爭加劇。根據東盟自由貿易區協議的有關條款,馬、泰、印尼、
新、菲及汶萊6個成員國如果認為本國產品在自貿區市場中受到影響,導致相關產業虧損,則可以採取緊急措施予以保護。
(5)東盟部分國家獨自簽訂自貿協定增加了本身的變數。東盟對各成員國與其他經濟體另行制定經貿政策沒有明確限制。因此,部分成員國紛紛與東盟以外經濟體進行自貿談判。2002年,新加坡和日本簽署自貿協定,對99%的共同商品及對日單邊出口的94%商品予以免稅。新加坡還積極與美、歐、中國香港和台灣就建立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頻頻進行洽談。2009年12月,歐盟批准歐委會與東盟單個成員國開始進行自貿談判,首先選定新加坡。
個別成員與區外其他經濟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使自貿區外產品通過捷徑進入東盟共同市場,有可能對東盟整體利益和團結構成威脅,增加了東盟自貿區本身的變數。
(6)自貿區面臨外部競爭壓力。目前從貿易額及結構上看,歐盟、日本、美國仍然是東盟的重要貿易夥伴。2004-2008年,歐盟-東盟雙邊貨物和服務貿易額增速超過25%,2008年達1750億歐元。2009年底,歐盟啟動了與東盟國家自貿談判。根據雙邊自貿構想,東盟市場將降低或取消貿易投資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加強與歐盟商業聯系,成為歐盟「全球歐洲」貿易戰略重點之一。
日本在東南亞經營多年,一直是對東盟影響最大的亞洲國家。2008年,日本批准與東盟自由貿易協定,10年內日本與
東盟貿易90%的商品將實行零關稅。可以預見,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外部競爭將長期存在。
四、幾點思考
1、拓寬投資渠道,擴大共同市場,調整經濟合作結構
(1)擴大對東盟投資,進行產業鏈整合。中國對東盟投資較少,遠遠低於東盟對華的投資,依賴勞動密集性產品輸出作為經濟合作主要手段將加劇與東盟的貿易矛盾。只有通過資本和技術輸出,才能利用中國目前已經形成的製造業規模效應、積累的資金和經驗,將雙邊部分產品的同質性競爭引導為
(2)調整雙邊貿易結構,逐步推進人民幣結算。中國紡織品、服裝、鞋、食品、穀物、建築材料等產品具有明顯的比較優勢,占對東盟出口額20%以上,但附加值較低。今後,中國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機電、精密儀器、車輛、金屬及化工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比例,並強化包括服務、金融在內的整體性輸出,在自貿區內逐步採納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一方面抵沖國際金融體系風險,保證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的收益,另一方面可為東亞區域提供較為穩定的儲備幣備選,維護本地的金融及經濟穩定。
2、充分利用自貿協定,用足用好優惠條款
(1)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展示自貿區的廣闊前景。目前,多數中國出口企業只將目光盯准歐、美、日等傳統國際市場,對中國-東盟自貿區了解和重視程度不夠,對當地新興市場的
潛力和自身優勢估計不足。政府應加大媒體宣傳和政策引導,提升國內外向型企業對該地區的重視及市場投入。
(2)用足用好優惠條款,獲得切實經濟收益。根據中國-東盟《貨物貿易協定》規定,產品本地加工增值不低於總價值40%才被認為是自貿區內產品,可申請原產地證明書,獲得減免關稅的最大優惠待遇,否則只能享受WTO最惠國關稅待遇。然而統計數據顯示,在雲南出入境檢驗檢疫注冊備案的進出口企業中,申請原產地證書備案的企業不足三分之一,經濟收益受到很大影響。針對這一情況,國家應當對出口企業提供相應的法律及咨詢支持,提高企業在自貿區內的收益率。
(3)引導企業展開良性競爭,避免投資及貿易風險。根據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往常表現來看,一旦發現「價值窪地」,即蜂擁而至,展開降價競爭,賺取短期高利後或慘淡經營,或選擇退出。中國-東盟自貿區也極有可能面臨這樣的無序市場競爭,導致當地傳統競爭格局及價格秩序劇烈動盪,最終損害中國企業的長遠利益。
此外,中國對東盟貿易逆差逐年下降,今後這一趨勢可能更加明顯,勢必引起東盟國家擔憂和抵觸,並利用各種非關稅形式限制中國企業。為此,中方應幫助企業盡快學習和適應貿易新規則,在避免低質低價摧毀共同市場的同時,加強企業自我保護,購買一定比例的投資及政治風險保險緩解經濟風險。
3、加快其它自貿區的建設進程,擴大海外市場
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設啟動為中國積累了豐富談判經驗,利用這一契機,我們應該加快與其它自貿區的建設進程,一是推進與日、韓、印等國雙邊自由貿易協議的進程;二是跟蹤研究東盟與其他國家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進一步明確這些協定生效後將對我國產生的影響;三是積極主導東北亞區域合作和東亞共同體的建設,不斷開拓海外市場,提振出口,減少後危機時代全球出口市場萎縮帶來的消極影響。

熱點內容
司法考試2016年改革 發布:2025-05-01 00:51:19 瀏覽:429
勞動法實習規定 發布:2025-05-01 00:05:48 瀏覽:168
法院合同法警 發布:2025-05-01 00:01:21 瀏覽:182
中國法官協會成員 發布:2025-04-30 23:32:23 瀏覽:141
法院辦公室先進材料 發布:2025-04-30 23:26:23 瀏覽:272
環衛工人有勞動法嗎 發布:2025-04-30 23:11:12 瀏覽:682
北大國際經濟法大綱 發布:2025-04-30 23:10:58 瀏覽:137
司法局簽名 發布:2025-04-30 22:23:56 瀏覽:124
街道機關規章制度總則 發布:2025-04-30 22:04:22 瀏覽:332
南京老人法律援助 發布:2025-04-30 21:52:25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