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律法規制定機關

法律法規制定機關

發布時間: 2022-04-12 16:29:53

『壹』 行政法規由國務院制定嗎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根據憲法和法律,並且按照《回行政法規答制定程序條例》的規定而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行政權力,履行行政職責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行政法規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具有法的效力。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作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它的效力次於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

『貳』 請說出我國法律法規表現形式和創制機關分別為哪幾種具體內容是

一般來說,法律形式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一種是有約束力的形式,比如各種法規。判例法在普通法國家也具有約束力。另一種不具有約束力,但可以作為參考,如一般原則和法律原則。

法律形式的理解一般是指法律效力的來源,主要是指各種法律的制定。中國的法律形式主要是以憲法為中心的法律,包括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和行政法規。

1、憲法。憲法是每一民主國家最根本的法律形式,其法律地位和效力是最高的。它是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徵或標志,憲法的權威直接來源於人民。

2、法律。法律有廣義、狹義兩種理解。我們這里使用的是狹義的法律的概念,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規范。在我國法律形式中,法律的地位和效力僅次予憲法。

3、行政法規。行政法規是指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即國務院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國務院所發布的決定和命令,凡屬於規范性的,也屬於法的淵源之列。

4、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地方性法規是一定層面的地方國家權力機關,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依法制定的在本行政區域內具有法的效力的規范性文件。

5、規章制度。規則是行政法律的規范性文件,從制定機關的角度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一種是國務院各部委及其直屬單位在其職權范圍內制定的規范性文件。

另一種是人民政府人民政府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和地方政府省、自治區,並經國務院批准由人民政府制定的規范性文件,依照法定程序,根據下列事項可以讓當地政府規則:為執行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需要開發的項目;本行政區域內的具體行政事項。

6、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特別行政區除屬於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的外交和國防事務外,享有高度自治。並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

7、國際條約和慣例。國際條約,是指我國同外國締結的具有條約、協定性質的雙邊、多邊協定和其他具有國際法主體性質的文件。



(2)法律法規制定機關擴展閱讀:

法的表現形式,法律規范籍以存在並獲得表現的外部形式。可以有多種理解。

1、由國家創製法的方式所決定的法律規范的外部表現形式。如憲法、法律、條約、習慣等,這種理解近似於「法的淵源」。

2、體現法律規范內容及效力的法律文獻形式。如國家創製法的機關發布的「公報」、「公告」、「政報」等。

3、法律規范各種外部表現形式的總和。既包括法的淵源,也包括法律文獻形式,還包括體現法律規范內容及原則精神的適用法律的個別性文件,如司法機關的判決書、裁定書等。

『叄』 我國的基本法律制定機關是

我國的基本法律制定機關是,人大常委會。人大常委會負責制定,審議各項法律法規的頒布實施。

『肆』 我國有哪些立法機關哪些機關享有立法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八條規定:中國的立法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及其常務委屬員會。

一般來講,立法學者們認為,立法機關的作用分為主要作用和次要作用(也稱為直按作用和間接作用)。主要作用包括:制定法律,監督政府,教育公眾,代表選民(選區或國家),這四項作用也稱為立法功能、監督功能、教育功能、代表功能。次要作用包括司法功能和領導選舉功能。

拓展資料:

在憲法中明確規定政府機關的權力及其與權力機關之間的關系。由立法機關通過行使預算決議權,來控制行政機關。同時通過立法機關的授權,使行政機關的行為合法。這樣,既授權又控權,就有利於政治體系的整合。

立法機關的議員是依據憲法或法律的規定選舉產生的,立法機關依法制定的法律或頒布的決定,具有合法性,因此,立法機關能夠得到人民的支持與接受,這樣,有助於政治體系的整合。

『伍』 請說出我國法律法規表現形式和創制機關分別有哪兒幾種,具體內容是什麼

根據法的創制形式和發布形式的不同,可以將法分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1、成文法又稱制定法,是指有立法權或立法性職權的國家機關制定或認可的以規范化的成文形式出現的規范性法律文件。

2、不成文法是指由國家有權機關認可的、不具有文字形式或雖有文字形式但卻不具有規范化成文形式的法,其他的關於法的分類。

按照法律規定的內容的不同:

1、實體法,凡規定法律關系主體之間權利、義務本體的法律為實體法,如行政法、民法刑法婚姻法等。其中專門規定某類國家機關職權范圍、組織和活動原則的法律又稱組織法,

2、程序法,凡規定實現實體法有關訴訟手續的法律為程序法,實體法與程序法的關系,既適用實體法,又適用程序法,審判實踐就是實體法和程序法的綜合運用。

(5)法律法規制定機關擴展閱讀

法的表現形式,法律規范籍以存在並獲得表現的外部形式。可以有多種理解。

1、由國家創製法的方式所決定的法律規范的外部表現形式。如憲法、法律、條約、習慣等,這種理解近似於「法的淵源」。

2、體現法律規范內容及效力的法律文獻形式。如國家創製法的機關發布的「公報」、「公告」、「政報」等。

3、法律規范各種外部表現形式的總和。既包括法的淵源,也包括法律文獻形式,還包括體現法律規范內容及原則精神的適用法律的個別性文件,如司法機關的判決書、裁定書等。

『陸』 我們國家的法律由哪些部制定的他們憑什麼制定的法律

我們國家的法律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立法權的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
廣義的法律包括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法律是全國人大制定的。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是地方人大制定的。
法律制定,又稱法律創制,法律創立,最通常的稱之為「立法」。它是指有法的創制權的國家機關或經授權的國家機關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依照法定程序,制定、補充、修改和廢止法律和其他規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認可法律的一項專門性活動。一般也簡稱為法律的訂、修、廢活動。這種活動,是將一定的階級(階層或階級聯盟)的主張上升為國家的意志,成為規范性法律文件。
法律制定是指國家機關依據法定的職權和程序創制、修改和廢止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動。在這里,創制意指制定一部新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修改包括修訂和修正,分別意指對已有的規范性法律文件進行大規模和小規模的改動;廢止意指終止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五十八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七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國家機構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堂務委易會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抵觸

『柒』 制定行政法規的機關

行政法規的制定機關是國務院。
行政法規主要是國務院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並且制定的政治、經濟、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類法規的總稱。行政法規是指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關行使行政權力,履行行政職責的規范性文件的總稱。行政法規的制定主體是國務院,行政法規根據憲法和法律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必須經過法定程序制定、行政法規具有法的效力。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組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行政法規的效力僅次於憲法和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性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第六十五條 國務院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規。
行政法規可以就下列事項作出規定:
(一)為執行法律的規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事項;
(二)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的國務院行政管理職權的事項。
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的事項,國務院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授權決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規,經過實踐檢驗,制定法律的條件成熟時,國務院應當及時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法律。
第六十六條 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根據國家總體工作部署擬訂國務院年度立法計劃,報國務院審批。國務院年度立法計劃中的法律項目應當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相銜接。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及時跟蹤了解國務院各部門落實立法計劃的情況,加強組織協調和督促指導。
國務院有關部門認為需要制定行政法規的,應當向國務院報請立項。
第六十七條 行政法規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或者國務院法制機構具體負責起草,重要行政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規草案由國務院法制機構組織起草。行政法規在起草過程中,應當廣泛聽取有關機關、組織、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社會公眾的意見。聽取意見可以採取座談會、論證會、聽證會等多種形式。
行政法規草案應當向社會公布,徵求意見,但是經國務院決定不公布的除外。
第六十八條 行政法規起草工作完成後,起草單位應當將草案及其說明、各方面對草案主要問題的不同意見和其他有關資料送國務院法制機構進行審查。
國務院法制機構應當向國務院提出審查報告和草案修改稿,審查報告應當對草案主要問題作出說明。
第六十九條 行政法規的決定程序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的有關規定辦理。
第七十條 行政法規由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公布。
第七十一條 行政法規簽署公布後,及時在國務院公報和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以及在全國范圍內發行的報紙上刊載。
在國務院公報上刊登的行政法規文本為標准文本。

『捌』 中國的法規、規章、法律等是由哪些部門制定的啊

廣義的法復律包括法律、行制政法規、地方性法規和規章
法律是全國人大制定的。  
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  
地方性法規是地方人大制定的。  
規章是國務院部門、委員會、中國人民銀行、審計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直屬機構及地方政府制定的。
注意: 
1、規定是規范性文件,不屬於法律范疇,效力低於法律。 
2、條例是法律的名稱,不是法律的種類。 
法律效力等級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我國法律遵循特別法優於一般法,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在法律覆蓋層面上,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地方法規>自治條例>單行條例

『玖』 在我國,有權制定和修改法律的機關有哪些

如果你指的法律是狹義的法律的話,我國全國人大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都有法律制定權。

全國人大有權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包括但不限於),全國人大常委會有權制定和修改除全國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如果你指的是廣義的法律,既一切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話,主體就多了。包括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國務院,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會,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所在的市和較大的市的人大和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下屬的各部、委,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如果算上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話,那還包括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自治機關。

『拾』 法律法規、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區別是

1、范圍不同

法律抄法規、行政法規和襲部門規章這三個的范圍不一樣,法律法規范圍最大,包含了行政法規以及部門規章,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是單獨的。

2、制定人不同

法律法規是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行政法規則是國務院制定,而部門規章是適用於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等這些部門自己發布的。

3、適用對象不同

法律法規適用於所有人,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民眾;行政法規是為領導和管理國家各項行政工作制定的,不適用普通民眾;部門規章同樣不適用普通民眾,是國務院各部門、各委員會、審計署自己調整內部范圍內的行政管理關系的。

(10)法律法規制定機關擴展閱讀

我國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國家立法權,立法通過後,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予以公布。法律的效力高於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行政法規一般以條例、辦法、實施細則、規定等形式作成。發布行政法規需要國務院總理簽署國務院令。它的效力次於法律、高於部門規章和地方法規。

部門規章是國務院所屬的各部、委員會,主要形式是命令、指示、規定等,也是經濟法的來源。

熱點內容
物理法學小說 發布:2025-04-30 19:55:33 瀏覽:242
經濟法學名詞解釋 發布:2025-04-30 19:55:32 瀏覽:873
道德違禁感 發布:2025-04-30 19:54:57 瀏覽:766
最新勞動法2017辭退 發布:2025-04-30 19:45:58 瀏覽:810
合同法承包合同期限 發布:2025-04-30 19:42:43 瀏覽:970
廣州新勞動法底薪是多少錢 發布:2025-04-30 19:29:42 瀏覽:210
叫老公要付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4-30 19:25:21 瀏覽:566
律師把壞人 發布:2025-04-30 19:19:02 瀏覽:684
勞動合同法滿多少歲 發布:2025-04-30 19:13:56 瀏覽:29
丁秀洪沒有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30 18:39:07 瀏覽: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