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經濟法規介紹了哪些方面
❶ 在我國涉外經濟合同適用的法律與法規有哪些
9月17日 13:13 就此問題而言,應遵守的法律法規或者是政策或者是地方性法規,或者是司法解釋,其實很多,不勝列舉.你所列出的只是一些基本的法律或者法規.建議你到<人民法院報>的」法律文庫」中輸入有關關鍵詞進行搜索查閱.
❷ 國際經濟法與涉外經濟法又何區別
涉外經來濟法著重介紹自了涉外經濟合同制度、涉外投資法律制度、對外貿易法律制度、涉外工業產權與技術轉讓法律制度、涉外金融法律制度、外商投資企業法律制度,以及涉外稅收、海關商檢、涉外經濟仲裁與訴訟等重要的涉外經濟法律制度。
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主要包括國際貿易法(其中又包括國際貨物貿易法、國際服務貿易法、國際技術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金融法、國際稅法以及國際經濟貿易爭議的解決等幾大分支
❸ 涉外經濟法的法律關系包括那些
我國的涉外經濟法的淵源主要包括國內法規范和國際法規范。其中可以內把國內法分為:憲法,法律容,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我國涉外經濟法法律關系的主體: 1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 2公民個人 3政府經濟管理部門 4國家 5外方主體涉外經濟法律關系的主體享有的經濟權利:1經濟職權 2財產所有權 3經濟管理權 4請求權
❹ 國際法 民商法 經濟法
1、你首先要明白國際法與民商法、經濟法各自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國際法作為部門法之一,其分類級別高於民商法、經濟法,因為國際法主要是由國際公法、國際私法,以及國際經濟法這三個下一級的部門法所組成。
2、國際公法主要是調整各國之間,各個國際組織之間政治、外交、政府合作方面關系的法律,如聯合國的運作規范、條約法、外空間探索規范、外交關系規范等等。
3、國際私法主要是調整不同國家公民、組織之間的婚姻、家庭、財產、繼承等民事關系的法律規范,如異國夫妻結婚、離婚應當適用那一個國家的法律,發生糾紛應當在何國法院訴訟、仲裁等等。基於這些特點,國際私法又稱作民商事法律沖突法或私國際法。
4、國際經濟法主要是調整不同國家經濟組織之間的異地經濟交往行為的法律規范,一般由表現為國際慣例、相互承認的國際經濟條約、國內涉外經濟法律規范等。如不動產法律適用及法院管轄方面的國際條約,海運規則、提單、信用證、貨物對外貿易等方面的國際慣例及公約、條約。
5、在以上介紹中,大致也概括了民商法與經濟法之間的關系及區別。
6、在當前較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中,經營業務范圍和領域,基本上都會涉及國內、國際經濟事務;即使是單純的國內事務,許多法律操作規范幾方法,亦是大量借鑒、吸取了英美、大陸法系發達國家的許多先進規范。加上資產管理公司目前大量存在的與國外投行、金融機構、企業之間的合作、投資、並購關系,由此,從事資產管理公司的法律工作,對國際經濟法的學習、精通是必不可少的。
7、基於此,作為資產管理公司的律師,應當系統學習國際經濟法,也就是說,應當去專修這個專業。同時,對於任何從事民商、經濟法律事務的律師而言,民商法(不要刻意區分國際、國內)是必備基本功。至於國際私法、國際公法,與這個職業沒有太直接關系,一般了解即可。
❺ 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國家經濟主權原則。
國家經濟主權原則是國家主權原則在國際經濟法領域內的具體體現,它構成了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基礎。國家經濟主權表現在國家對其全部財富和資源的擁有權、使用權和處置權,以及對經濟活動的支配權等。
在內容上,該原則包括國家對其境內一切自然資源享有永久主權,國家對外國投資者及其活動的管理和監督權,以及國家有權決定對境內的外國資產實施國有化或徵收的措施等。
2.平等互利原則。
平等互利原則指所有國家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國家應以平等的資格參與經濟活動,並平等分享成果。平等互利是國際經濟交往中應遵守的基本原則。在國際經濟交往中,各國不論大小強弱,其在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
平等是實質上的平等,而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平等。互利指不能只謀取本方的利益,而置其他各方的利益於不顧。平等互利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最惠國待遇是平等互利原則的一個典型範例。
3.國際合作與發展原則。
國際合作與發展原則指發展中國家應通過國家經濟的發展逐步縮小並消除窮國與富國的差距,發達國家應與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社會、文化、科學和技術等領域進行合作,以促進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進步和社會發展。
依《聯合國憲章》的規定,國際合作以謀求發展是所有國家的一致目標和共同義務。該原則首先強調的是承認和尊重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發達國家的繁榮與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是聯系在一起的。在此基礎上,為了實現共同發展,就應加強各國間在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合作,當然包括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的合作,也包括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
(5)涉外經濟法規介紹了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就國際經濟法中所包含的各國涉外經濟法或民商法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前處在殖民地、附屬國地位的眾多弱小民族,或根本沒有立法權,或只有形式上的立法權。
二戰結束後數十年來,被壓迫弱小民族的反殖民主義斗爭陸續勝利,眾多新主權國家相繼興起,逐漸形成了第三世界,開始有了獨立的國內立法權。盡管在社會經濟制度、政治傾向和意識形態等方面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差異,但它們有著共同屈辱歷史,共同斗爭經歷,共同現實處境,因而有關徹底改變這種現狀的共同願望和強烈要求,並且正在從事改造國際經濟舊秩序、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共同斗爭。
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的這種要求和平共處的努力,當然會遇到來自發達國家的各種阻力和障礙。因此,在當代國際經濟法基本規范或基本原則更新發展的全過程中,始終貫穿著保護既得利益、維護國際經濟舊秩序與爭取平等地位、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矛盾和斗爭。這乃是當代世界「南北矛盾」斗爭的主要內容。
在最近四五十年來「南北矛盾」斗爭中逐步形成的國際經濟法基本規范或基本原則,可以大體上歸納為經濟主權原則、公平互利原則、全球合作原則以及有約必守原則等四個方面,以下各節,分別予以闡述。
參考資料:網路-國際經濟法基本原則
❻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專業問題
對英語沒有要求,沒有其它語種的國際法,其它專業民商法、經濟法也很熱門,還有新設的國際金融法。
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專業介紹:
法學專業(國際經濟法方向)
四年制本科,授法學學士學位。
人才培養類型:培養從事涉外經濟立法、涉外經濟司法、涉外經濟執法、涉外經濟法律服務,以及國際法學教育和科研工作等的專門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掌握馬克思主義法學基本理論和本專業基礎知識,熟悉我國主要法律、涉外經濟法規和有關的方針政策、國際條約和國際慣例;能勝任涉外經濟審判、涉外民商事仲裁、涉外民商事執法和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國際投資領域中的法律服務工作,以及涉外經濟立法等工作。
專業主幹課:法學基礎、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憲法學、行政法學(含行政訴訟法)、民法學總論(含民事責任、人身權法)、物權法學、債權法學(含合同法)、婚姻家庭與繼承法學、知識產權法學、商法概論、經濟法學、刑法學總論、刑法學分論、民事訴訟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國際公法、國際私法、世界貿易組織法、司法文書、社會學概論學。
專業方向類:國際貿易法學、國際環境法學、專業英語(國際經濟法學)、國際反壟斷法、國際投資法、海商法、國際金融法學、國際商法(雙語)、國際公法專題(雙語)、法理學、證據學等。
國際法學院學生就業流向
國際法學院的歷屆畢業生以其突出的外語水平和過硬的國際法專業知識在業內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國際法學院的畢業生在政府機關、司法部門、法學教育與研究機構、對外經貿、涉外律師、投資、金融、證券、保險、海事等部門的崗位上辛勤工作,成為各部門的業務骨幹。其中,有的畢業生獲得了國家級的榮譽稱號,有的畢業生已成為博士生導師,有的畢業生已在國家司法、行政等重要崗位上擔任領導工作。此外,不少畢業生在國外攻讀博士、碩士學位。隨著中國加入WTO,各行各業對國際法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與之相應,近年來國際法學院畢業生的流向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雖然公務員仍是畢業生的首選,但是,我院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已不局限於公、檢、法、司等機關。近年來,財稅、經貿委等其他的政府機關也吸收了我院大量的畢業生。此外,全國各地許多大型涉外律師事務所和國外律師事務所駐中國辦事處對我院畢業生也有著較大的需求量。近年來,又有許多同學畢業後加入了各大銀行和一些大型的外資公司、國有企業以及一些事業單位,從事法務工作。同時,隨著國際交流的不斷增加,畢業後接受學校推薦到國外繼續深造的同學也越來越多。在國際法學院四年的專業學習,為廣大同學打下了堅實的國際法和法律專業英語基礎,許多畢業生從業不久便成為有關行業或部門的業務骨幹。
❼ 國際經濟法包括哪幾個方面的內容
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各種法律規范的總稱,是隨著國際經濟關系的發內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一容個法律部門和法律學科。
國際經濟關系主要包括國際貿易關系、國際投資關系、國際技術轉讓關系、國際貨幣金融關系和國際稅收關系,是由於貨物、技術、服務、資金和人員的跨國流動所形成的。調整這些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分別形成了國際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貨幣金融法、國際稅法和國際經濟組織法,這些實體法規范和解決國際經濟貿易爭議的程序法規范構成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內容。
國際經濟法的存在形式,包括國際法規范和國內法規范兩大類。其中,國際法規范包括國際條約、國際經濟慣例,以及有關國際組織的規范性決議等;國內法規范主要是各國調整涉外經濟關系的國內立法,在某些國家還包括法院判例。國際經濟法的主體是自然人、法人、國家和國際經濟組織。1974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的《各國經濟權利和義務憲章》列舉了15項原則作為指導國際經濟關系的基本原則,其中國家經濟主權、公平互利和國際合作以謀發展三項基本原則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❽ 簡述國際經濟法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基本原則如下:
(一)各國對境內一切自然資源享有永久主權 《永久主權宣言》把尊重東道國對本國自然資源的主權作為南北之間一切國際經濟交往和經貿活動的前提。
(二)各國對境內的外國投資以及跨國公司的活動享有管理監督權
《宣言》和《憲章》一再強調:東道國對於本國境內的一切經濟活動享有完整的、永久的主權,並且突出地強調對境內外國資本和跨國公司的管理監督權。
(三)各國對境內的外國資產有權收歸國有或徵用
按照西方殖民強國的傳統觀點,落後地區的東道國政府對於境內外國投資家的財產,只有保護的義務,沒有「侵害」的權利。一旦予以「侵害」(包括徵用或國有化),就構成所謂「國際不法行為」,本國政府就「有權」追究東道國的「國家責任」,甚至可以以「護僑」為名,大動干戈,興兵索債。
(8)涉外經濟法規介紹了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1986年3月通過的《關於國家和國際組織間或國際組織相互間條約法的維也納公約》也作了類似的規定:
1.發生情勢變遷的時間必須是在締約之後;
2.情勢變遷的程度必須是根本性的;
3.情況必須是當事國所未預見的;
4.結果必須是喪失了當事國當初同意接受該條約拘束的必要基礎或基本前提;
5.影響必須是勢將根本改變依據該條約尚待履行的義務的范圍或程度;
6.原因必須不是出於該當事國本身的違約行為;
7.適用的對象必須不是邊界條約或邊界條款。
但是,在國際實踐中,也必須注意防止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勢力歪曲和濫用《公約》對「情勢變遷」原則的限制性規定,以繼續維持弱肉強食的國際經濟舊秩序。
可見,在國際經濟法中作為「有約必守」原則之例外的「情勢變遷」原則,也不是孤立自在的。只有緊密地結合前述經濟主權原則和公平互利原則,才能對「情勢變遷」原則及其限製作出全面的理解和正確的運用。
❾ 請問中國具體有哪些涉外性的法律
1、專門涉抄外的法襲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2010年10月28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
2、其他不少法律含有涉外的條文。
基本上每個部門法都有涉外性法律的表述。
如憲法中,保證外國人的合法權益。
刑法中的中國人在國外犯罪和外國人在中國犯罪的規定。民法這個大類中的小類也基本一樣,如婚姻法中的涉外婚姻規定。
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的內容也更多的傾向國際化和世界性。
❿ 國際經濟法課程講什麼內容
國際經濟抄法在整個法學課襲程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它不但在整個法學鏈條中具有不可或缺性特點,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國際經濟法是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主要包括國際貿易法(其中又包括國際貨物貿易法、國際服務貿易法、國際技術貿易法)、國際投資法、國際金融法、國際稅法以及國際經濟貿易爭議的解決等幾大分支。 學習與研究國際經濟法,首先要理解和掌握國際經濟法的基本理論,其次就是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了解國際經濟立法與實踐,特別是我國涉外經濟立法與實踐中涉及的各種法律問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系將日趨緊密,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國際經濟法的知識,從而在對外經濟交往中運用已掌握的知識依法辦事,維護國家和自己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