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2008退役士兵安置條例

2008退役士兵安置條例

發布時間: 2022-04-13 17:35:38

A. 退役士兵安置條例

根據抄《退役士兵安置條例》襲
第三十七條由人民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服現役年限和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待安排工作時間計算為工齡,享受所在單位同等條件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
第三十八條非因退役士兵本人原因,接收單位未按照規定安排退役士兵上崗的,應當從所在地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開出介紹信的當月起,按照不低於本單位同等條件人員平均工資80%的標准逐月發給退役士兵生活費至其上崗為止。

B. 退役士兵的退伍士兵安置條例

我國是一個法治國家,國家對下崗退役軍人的政策,是依據原內務部、原民政部、現退役軍人事務部始終一貫的遵循的安置條例(已經失效的1958年3月《國務院關於處理義務兵退伍的暫行規定》、1987年12月12日國務院發布《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網頁鏈接和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至今的《退役士兵安置條例》網頁鏈接,相關安置退役軍人具有三年穩定工作期的規定,縣市區級安置部門與退役士兵依法簽訂期限不少於3年的勞動合同或者聘用合同;3年的勞動合同期間非因退役士兵本人原因下崗的,退役軍人可以退回相關安置部門再次安置工作!

對於安置工作超過三年的退役軍人下崗,相關安置部門只有要求"接收退役士兵的單位裁減人員的,應當優先留用退役士兵"協助、幫助的義務;並沒有再安置的法定責任的。

但是在祖國改革開放、市場經濟、國富民強的大環境下,再就業全國已經處於勞動力市場(全國各地用人單位整年招不到員工)的情況下,提問的戰友再來提出下崗、再就業問題的,那麼就不合時宜了;社會就業環境里,只要我們曾經軍人放下退役軍人架子、以初心坦然面對面前困難,以軍人擁有的勇敢、頑強、敢於拼博、敢於吃苦、敢於但當的精神走出去,甚至到沿海經濟發達省市去就業的,用人單位會特別歡迎我們退役軍人就業的。

下崗並不是改革開放初期那樣的洪水猛獸了,無論下崗、失業、跳槽的,要就業的關鍵在於自己的決心和勇氣!千萬不要等著安置部門給我們掉餡餅,只有拼搏、努力的才會有自己再就業、家庭幸福新天地的。

C. 2008年入有安置卡實用的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

意思是條例施行前入伍但施行以後退役的士兵,按本條例明確的政策安置。最後一句:本條例施行以前入伍、施行以後退出現役的士兵,執行本條例,本人自願的,也可以按照入伍時國家有關退役士兵安置的規定執行。也就是說,新兵役法以前入伍的還可以享受以前的安置政策,有安置卡還可以享受指令性安置待遇。今年滿十年的兵,按照之前入伍政策可以轉業(那就是有安置卡的城鎮兵)的話,還可以安置工作。

D. 退伍軍人安置新條例

(一)要加大城鎮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力度。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及各行業、單位要從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大局出發,堅決貫徹執行現行退役士兵 安置的法規政策,切實保障退役士兵的合法權益。要嚴格按照國發〔2008〕27號文件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城鎮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通知》(國發 〔2005〕23號)精神,切實完成政府分配的安置任務,堅決糾正片面強調局部利益和困難、拒絕接收安置城鎮退役士兵的行為。機關、事業單位工勤人員,應 從退役士兵中優先選用。中央駐渝單位要按照國務院、中央軍委的要求,積極支持地方人民政府的工作,認真落實政府下達的城鎮退役士兵安置計劃,不得拒絕接收 和禁止下屬單位接收城鎮退役士兵。對拒絕接收、變相拒收或損害退役士兵合法權益的單位,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有關規定追究領導者的責任或予以 處罰,並責令其限時完成安置任務。
(二)拓寬城鎮退役士兵安置渠道。按照「按系統分配任務、包干安置、統籌調劑」的原則,採取自謀職業和安排就業相結合的辦法,創造性地做好城鎮退役士兵安 置工作。中央駐渝單位和市直屬單位的安置計劃由市發展改革委、市勞動保障局、市民政局聯合下達。各區縣(自治縣)的安置計劃,由當地政府下達。凡本系統職 工的子女、配偶,由主管部門負責接收安置,主管部門不在我市的,由單位直接接收。
入伍
由政府安排就業或自謀職業的城鎮退役義務兵、復員士官、轉業士官,在開出安置介紹信或簽訂自謀職業協議後,就視為已經安置。凡系市政府統籌安置的,由市民 政局開具安置介紹信。凡按系統下達的職工子女、配偶安置計劃,由區縣(自治縣)民政局開具安置介紹信。中央駐渝單位和市直屬企事業單位接到安置介紹信後, 應按照安排就業與自謀職業相結合的原則,凡安排就業的,接收安置單位應在1個月內安排安置對象上崗,不能按時安排上崗的,由接收單位按不低於本單位同工齡 職工月平均工資的80%逐月發給生活補助費。凡自謀職業的,應按時足額計發一次性經濟補助金。無論接收單位是什麼性質或組織形式,對安排就業的退役士兵, 應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完善用工手續。接收安置在企業的,且本企業生產經營基本正常,合同期內非退役士兵本人原因,3年內原則上不得安排下崗。要按照國 家有關規定辦理失業、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享受社會保險待遇。其軍齡連同待分配時間一並計算為連續工齡,並視同為社會保險繳費年限。
各地要根據具體實際,可以採取先報到落戶,後進行安置的辦法,盡可能縮短退役士兵落戶和辦理身份證的等待時間。
(三)積極推進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要加大改革力度,更新觀念,積極推進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公安、教育、財政、勞動保障、工商、稅務等有關部門要按 照《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民政局等部門關於扶持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優惠政策實施意見的通知》(渝辦發〔2004〕186號)精神,相互支持,密切 配合,確保扶持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的各項優惠政策落到實處。對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的,由接收地人民政府給予一次性經濟補助,其補助標准義務兵不低於 15000元;城鎮服現役9年以下(含9年)的復員士官,在15000元的基礎上從服現役第3年起,每增加一年軍齡,增發500元一次性經濟補助金;轉業 士官不低於30000元,在30000元的基礎上從服現役第3年起,每增加一年軍齡,增發1000元一次性經濟補助金。滿10年以上的復員士官,不予補 助。其中對在服役期間榮立三等功以上自謀職業的退役義務兵、復員士官、轉業士官另增發一次性經濟補助金,具體標准由當地人民政府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五級至 八級傷殘軍人自謀職業的,除領取一次性經濟補助金外,另按在鄉傷殘軍人撫恤標准發給傷殘撫恤金。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要通過地方財政預算安排資金,確保自謀職業的城鎮退役士兵能按時足額領取一次性經濟補助金。嚴禁以安排就業的名義,將城鎮退役士 兵自謀職業一次性經濟補助經費轉移到已破產或停產、半停產企業。對退役士兵安置任務重或財政確有困難的區縣(自治縣),市財政將結合中央財政的補助資金, 予以適當補助。凡「按系統分配任務、包干安置」的中央駐渝單位和市直屬單位的職工子女、配偶自謀職業的,由接收單位按有關政策給予一次性經濟補助金。
(四)各區縣(自治縣)2009年度的安置任務,必須在2009年12月底以前完成。城鎮退役義務兵、復員士官、轉業士官必須服從政府的安置和接收單位的 安置,無正當理由不服從安置的,取消其安置資格,並將其檔案轉到本人(配偶)戶口所在地的鄉鎮、街道辦事處,按待業人員對待。

E. 退役士兵安置條例的條例附則

第六章 附則
第五十二條 本條例適用於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
第五十三條 本條例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1987年12月12日國務院發布的《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1999年12月13日國務院、中央軍委下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官退出現役安置暫行辦法》同時廢止。
本條例施行以前入伍、施行以後退出現役的士兵,執行本條例,本人自願的,也可以按照入伍時國家有關退役士兵安置的規定執行。

F. 《退役士兵安置條例》明確了士兵退役後,有幾種安置方式

安置方式有4種:自主就業、安排工作、退休、供養。每一種安置方式適用於回不同的服役情形,答其中符合安排工作條件的情形有4種:士官服現役期滿12年的;服現役期間平時榮獲二等功以上獎勵或者戰時榮獲三等功以上獎勵的;因戰致殘被評定為5級至8級殘疾等級的;是烈士子女的。

G. 退役士兵的退伍士兵安置條例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了規范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保障退役士兵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所稱退役士兵,是指依照《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士兵服役條例》的規定退出現役的義務兵和士官。
第三條國家建立以扶持就業為主,自主就業、安排工作、退休、供養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退役士兵安置制度,妥善安置退役士兵。
退役士兵安置所需經費,由中央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共同負擔。
第四條全社會應當尊重、優待退役士兵,支持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都有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義務,在招收錄用工作人員或者聘用職工時,同等條件下應當優先招收錄用退役士兵。退役士兵報考公務員、應聘事業單位職位的,在軍隊服現役經歷視為基層工作經歷。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單位,按照國家規定享受優惠政策。
第五條國務院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人民政府有關部門和軍隊有關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
第六條退役士兵應當遵守有關退役士兵安置的法律法規,服從人民政府的安置。
第七條對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移交和接收
第八條國務院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應當制定全國退役士兵的年度移交、接收計劃。
第九條退役士兵所在部隊應當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將退役士兵移交安置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安置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負責接收退役士兵。
第十條退役士兵安置地為退役士兵入伍時的戶口所在地。但是,入伍時是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的退役士兵,退出現役後不復學的,其安置地為入學前的戶口所在地。
第十一條退役士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易地安置:
(一)服現役期間父母戶口所在地變更的,可以在父母現戶口所在地安置;
(二)符合軍隊有關現役士兵結婚規定且結婚滿2年的,可以在配偶或者配偶父母戶口所在地安置;
(三)因其他特殊情況,由部隊師(旅)級單位出具證明,經省級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批准易地安置的。
易地安置的退役士兵享受與安置地退役士兵同等安置待遇。
第十二條退役士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根據本人申請,可以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按照有利於退役士兵生活的原則確定其安置地:
(一)因戰致殘的;
(二)服現役期間平時榮獲二等功以上獎勵或者戰時榮獲三等功以上獎勵的;
(三)是烈士子女的;
(四)父母雙亡的。
第十三條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應當自被批准退出現役之日起30日內,持退出現役證件、介紹信到安置地縣級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報到。
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內,持接收安置通知書、退出現役證件和介紹信到規定的安置地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報到。
退休、供養的退役士兵應當到規定的安置地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報到。
第十四條退役士兵所在部隊應當按照國家檔案管理的有關規定,在士兵退役時將其檔案及時移交安置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
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於退役士兵報到時為其開具落戶介紹信。公安機關憑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開具的落戶介紹信,為退役士兵辦理戶口登記。
第十五條自主就業和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的檔案,由安置地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按照國家檔案管理有關規定辦理。
退休、供養的退役士兵的檔案,由安置地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移交服務管理單位。
第十六條退役士兵發生與服役有關的問題,由其原部隊負責處理;發生與安置有關的問題,由安置地人民政府負責處理。
第十七條退役士兵無正當理由不按照規定時間報到超過30天的,視為放棄安置待遇。
第三章安置
第一節自主就業
第十八條義務兵和服現役不滿12年的士官退出現役的,由人民政府扶持自主就業。
第十九條對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由部隊發給一次性退役金,一次性退役金由中央財政專項安排;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給予經濟補助,經濟補助標准及發放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一次性退役金和一次性經濟補助按照國家規定免徵個人所得稅。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退役士兵自主就業的指導和服務。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採取組織職業介紹、就業推薦、專場招聘會等方式,扶持退役士兵自主就業。
第二十條國家根據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全國職工年平均工資收入和軍人職業特殊性等因素確定退役金標准,並適時調整。國務院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軍隊有關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負責確定和調整退役金標準的具體工作。
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根據服現役年限領取一次性退役金。服現役年限不滿6個月的按照6個月計算,超過6個月不滿1年的按照1年計算。
獲得榮譽稱號或者立功的退役士兵,由部隊按照下列比例增發一次性退役金:
(一)獲得中央軍事委員會、軍隊軍區級單位授予榮譽稱號,或者榮獲一等功的,增發15%;
(二)榮獲二等功的,增發10%;
(三)榮獲三等功的,增發5%。
多次獲得榮譽稱號或者立功的退役士兵,由部隊按照其中最高等級獎勵的增發比例,增發一次性退役金。
第二十一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應當組織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參加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經考試考核合格的,發給相應的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並推薦就業。退役士兵退役1年內參加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費用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承擔;退役士兵退役1年以上參加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按照國家相關政策執行。
自主就業退役士兵的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經費列入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預算。
第二十二條各級人民政府舉辦的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應當免費為退役士兵提供檔案管理、職業介紹和職業指導服務。
國家鼓勵其他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提供免費服務。
第二十三條對從事個體經營的退役士兵,按照國家規定給予稅收優惠,給予小額擔保貸款扶持,從事微利項目的給予財政貼息。除國家限制行業外,自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首次注冊登記之日起3年內,免收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的行政事業性收費。
第二十四條國家鼓勵用人單位招收錄用或者聘用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用人單位招收錄用或者聘用自主就業退役士兵符合規定條件的,依法享受稅收等優惠。
第二十五條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入伍前是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或者職工的,退出現役後可以選擇復職復工,其工資、福利和其他待遇不得低於本單位同等條件人員的平均水平。
第二十六條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入伍前通過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農村土地,承包期內不得違法收回或者強制流轉;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非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農村土地,承包期內其家庭成員可以繼續承包;承包的農村土地被依法徵收、徵用或者佔用的,與其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同等權利。
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回入伍時戶口所在地落戶,屬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但沒有承包農村土地的,可以申請承包農村土地,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應當優先解決。
第二十七條有勞動能力的殘疾退役士兵,優先享受國家規定的殘疾人就業優惠政策。
第二十八條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進入中等職業學校學習、報考成人高等學校或者普通高等學校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優待。
入伍前已被普通高等學校錄取並保留入學資格或者正在普通高等學校就學的退役士兵,退出現役後2年內允許入學或者復學,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獎學金、助學金和減免學費等優待,家庭經濟困難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資助;入學後或者復學期間可以免修公共體育、軍事技能和軍事理論等課程,直接獲得學分;入學或者復學後參加國防生選拔、參加國家組織的農村基層服務項目人選選拔,以及畢業後參加軍官人選選拔的,優先錄取。
第二節安排工作
第二十九條退役士兵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由人民政府安排工作:
(一)士官服現役滿12年的;
(二)服現役期間平時榮獲二等功以上獎勵或者戰時榮獲三等功以上獎勵的;
(三)因戰致殘被評定為5級至8級殘疾等級的;
(四)是烈士子女的。
符合前款規定條件的退役士兵在艱苦地區和特殊崗位服現役的,優先安排工作;因精神障礙基本喪失工作能力的,予以妥善安置。
符合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兵,退役時自願選擇自主就業的,依照本條例第三章第一節的規定辦理。
第三十條國務院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應當制定下達全國需由人民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的年度安置計劃。
第三十一條中央國家機關及其管理的在京企業事業單位接收安排退役士兵工作任務,由國務院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下達。中央國家機關京外直屬機構、中央國家機關管理的京外企業事業單位接收安排退役士兵工作任務,由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下達。
第三十二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符合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兵人數和用人單位的實際情況,下達安排退役士兵工作的任務,並依法向社會公開。
對安排退役士兵工作任務較重的縣(市),可以由上一級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區域內統籌安排。
第三十三條安置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對符合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兵進行安置,保障其第一次就業。
第三十四條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以及國有控股和國有資本佔主導地位的企業招收錄用或者聘用人員的,應當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收錄用或者聘用退役士兵。
第三十五條安置地人民政府應當在接收退役士兵的6個月內,完成本年度安排退役士兵工作的任務。
退役士兵待安排工作期間,安置地人民政府應當按照不低於當地最低生活水平的標准,按月發給生活補助費。
第三十六條承擔安排退役士兵工作任務的單位應當按時完成所在地人民政府下達的安排退役士兵工作任務,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開出介紹信1個月內安排退役士兵上崗,並與退役士兵依法簽訂期限不少於3年的勞動合同或者聘用合同。
合同存續期內單位依法關閉、破產、改制的,退役士兵與所在單位其他人員一同執行國家的有關規定。
接收退役士兵的單位裁減人員的,應當優先留用退役士兵。
第三十七條由人民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服現役年限和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待安排工作時間計算為工齡,享受所在單位同等條件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
第三十八條非因退役士兵本人原因,接收單位未按照規定安排退役士兵上崗的,應當從所在地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開出介紹信的當月起,按照不低於本單位同等條件人員平均工資80%的標准逐月發給退役士兵生活費至其上崗為止。
第三十九條對安排工作的殘疾退役士兵,所在單位不得因其殘疾與其解除勞動關系或者人事關系。
安排工作的因戰、因公致殘退役士兵,享受與所在單位工傷人員同等的生活福利和醫療待遇。
第四十條符合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兵無正當理由拒不服從安置地人民政府安排工作的,視為放棄安排工作待遇;在待安排工作期間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取消其安排工作待遇。
第三節退休與供養
第四十一條中級以上士官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作退休安置:
(一)年滿55周歲的;
(二)服現役滿30年的;
(三)因戰、因公致殘被評定為1級至6級殘疾等級的;
(四)經軍隊醫院證明和軍級以上單位衛生部門審核確認因病基本喪失工作能力的。
退休的退役士官,其生活、住房、醫療等保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中級以上士官因戰致殘被評定為5級至6級殘疾等級,本人自願放棄退休安置選擇由人民政府安排工作的,可以依照本條例第三章第二節的規定辦理。
第四十二條被評定為1級至4級殘疾等級的義務兵和初級士官退出現役的,由國家供養終身。
國家供養的殘疾退役士兵,其生活、住房、醫療等保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國家供養分為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
分散供養的殘疾退役士兵購(建)房所需經費的標准,按照安置地縣(市)經濟適用住房平均價格和60平方米的建築面積確定;沒有經濟適用住房的地區按照普通商品住房價格確定。購(建)房所需經費由中央財政專項安排,不足部分由地方財政解決。購(建)房屋產權歸分散供養的殘疾退役士兵所有。分散供養的殘疾退役士兵自行解決住房的,按照上述標准將購(建)房費用發給本人。
第四十三條因戰、因公致殘被評定為1級至4級殘疾等級的中級以上士官,本人自願放棄退休安置的,可以選擇由國家供養。
第四章保險關系的接續
第四十四條退役士兵服現役年限計算為工齡,與所在單位工作年限累計計算,享受國家和所在單位規定的與工齡有關的相應待遇。
第四十五條軍隊的軍人保險管理部門與地方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為退役士兵辦理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手續。
對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憑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出具的介紹信,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保險關系接續手續。對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由接收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保險關系接續手續。
第四十六條退役士兵到城鎮企業就業或者在城鎮從事個體經營、以靈活方式就業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服現役年限視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並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算。退役士兵回農村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退役士兵在服現役期間建立的軍人退役養老保險與其退役後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關系接續,由軍隊的軍人保險管理部門和安置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退役士兵服現役年限視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的養老保險待遇計發辦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七條退役士兵到各類用人單位工作的,應當隨所在單位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以靈活方式就業或者暫未實現就業的,可以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或者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退役士兵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其軍人退役醫療保險金,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轉入退役士兵安置地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實行工齡視同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年限規定的地區,退役士兵的服現役年限視同參保繳費年限。
第四十八條退役士兵就業應當隨所在單位參加失業保險,其服現役年限視同失業保險繳費年限,並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並計算。參加失業保險的退役士兵失業,並符合《失業保險條例》規定條件的,按照規定享受失業保險待遇和相應的促進再就業服務。
第五章法律責任
第四十九條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參與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單位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其上級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對相關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相關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規定審批退役士兵安置待遇的;
(二)在審批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中出具虛假鑒定、證明的;
(三)在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中利用職權謀取私利的。
第五十條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單位違反本條例的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當地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對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對企業按照涉及退役士兵人數乘以當地上年度城鎮職工平均工資10倍的金額處以罰款,並對接收單位及其主要負責人予以通報批評:
(一)拒絕或者無故拖延執行人民政府下達的安排退役士兵工作任務的;
(二)未依法與退役士兵簽訂勞動合同、聘用合同的;
(三)與殘疾退役士兵解除勞動關系或者人事關系的。
第五十一條退役士兵弄虛作假騙取安置待遇的,由安置地人民政府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主管部門取消相關安置待遇。
第六章附則
第五十二條本條例適用於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
第五十三條本條例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1987年12月12日國務院發布的《退伍義務兵安置條例》,1999年12月13日國務院、中央軍委下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士官退出現役安置暫行辦法》同時廢止。
本條例施行以前入伍、施行以後退出現役的士兵,執行本條例,本人自願的,也可以按照入伍時國家有關退役士兵安置的規定執行。

H. 退役士兵安置條例弟23條至27條

《退役士兵安置條例》

第二十三條對從事個體經營的退役士兵,按照國家規定給予稅收優惠,給予小額擔保貸款扶持,從事微利項目的給予財政貼息。除國家限制行業外,自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首次注冊登記之日起3年內,免收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的行政事業性收費。

第二十四條國家鼓勵用人單位招收錄用或者聘用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用人單位招收錄用或者聘用自主就業退役士兵符合規定條件的,依法享受稅收等優惠。

第二十五條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入伍前是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或者職工的,退出現役後可以選擇復職復工,其工資、福利和其他待遇不得低於本單位同等條件人員的平均水平。

第二十六條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入伍前通過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農村土地,承包期內不得違法收回或者強制流轉;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非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農村土地,承包期內其家庭成員可以繼續承包;承包的農村土地被依法徵收、徵用或者佔用的,與其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同等權利。

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回入伍時戶口所在地落戶,屬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但沒有承包農村土地的,可以申請承包農村土地,村民委員會或者村民小組應當優先解決。

第二十七條 有勞動能力的殘疾退役士兵,優先享受國家規定的殘疾人就業優惠政策。

熱點內容
員工手冊超越勞動法 發布:2025-04-30 16:00:57 瀏覽:985
開公司的基本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30 15:59:25 瀏覽:167
行政法以上包含本數 發布:2025-04-30 15:49:45 瀏覽:807
合同法英文案例分析 發布:2025-04-30 15:43:33 瀏覽:77
不具法律效力的諒解備忘錄 發布:2025-04-30 15:38:16 瀏覽:973
北京市昌平法院 發布:2025-04-30 15:37:32 瀏覽:50
勞動法司考真題選擇題合集 發布:2025-04-30 15:24:15 瀏覽:510
城市綠化違建法律責任 發布:2025-04-30 14:47:12 瀏覽:641
企業為何制定規章制度 發布:2025-04-30 14:38:21 瀏覽:283
簡論高校學生開展法律援助問題研究 發布:2025-04-30 14:36:51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