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企業有關環保規章制度

企業有關環保規章制度

發布時間: 2022-04-14 01:48:35

『壹』 企業應建立的哪些環保制度

建立環境管理體系(ISO14000),按體系體系框架慢慢來做就可以了。

『貳』 環境保護法規制度主要內容

1,第一條為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環境,是指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各種天然的和經過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總體,包括大氣、水、海洋、土地、礦藏、森林、草原、濕地、野生生物、自然遺跡、人文遺跡、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市和鄉村等。

2,第三條本法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

第四條保護環境是國家的基本國策。

國家採取有利於節約和循環利用資源、保護和改善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經濟社會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第五條環境保護堅持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公眾參與、損害擔責的原則。

3,第六條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行政區域的環境質量負責。

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

公民應當增強環境保護意識,採取低碳、節儉的生活方式,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

第七條國家支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和應用,鼓勵環境保護產業發展,促進環境保護信息化建設,提高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水平。

4,第十六條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根據國家環境質量標准和國家經濟、技術條件,制定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對國家污染物排放標准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嚴於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地方污染物排放標准應當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七條國家建立、健全環境監測制度。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制定監測規范,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監測網路,統一規劃國家環境質量監測站(點)的設置,建立監測數據共享機制,加強對環境監測的管理。

5,第二十一條國家採取財政、稅收、價格、政府采購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鼓勵和支持環境保護技術裝備、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服務等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

第二十二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在污染物排放符合法定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減少污染物排放的,人民政府應當依法採取財政、稅收、價格、政府采購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予以鼓勵和支持。

第二十三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改善環境,依照有關規定轉產、搬遷、關閉的,人民政府應當予以支持。

『叄』 企業環境保護制度

公司環保管理制度1 目的建立公司環保管理制度,確保生產過程中的污染物和雜訊經處理後達標排放,使生產不致對周圍環境造成有害的影響。 2 范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三廢」環節。 3 責任生產部、工程部及各生產車間。 4 內容 4.1 「三廢」定義: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或有害影響的廢水、廢氣、廢渣。 4.2 生產部具體負責日常的「三廢」治理和環境保護工作,符合達標的排放源應豎立合格排放標志。 4.3 設立「三廢」處理人員崗位負責制,實行嚴格的獎、罰制度。 4.4 生產部負責維護環保治理設施,在環保治理設施一旦出現故障時,有「三廢」外排的生產工序必須停產,以杜絕污染物排放的出現。 4.5 定期進行環保技術業務培訓,以提高工作人員的技術素質水平。 4.6 搞好工廠綠化,改善生產區及周圍環境,接受市環保部門的監督、檢查和指導。 4.7 廢水方面 4.7.1 純化水站:樹脂再生後的廢酸、廢鹼、純化水罐清洗用的廢酸或廢鹼。 4.7.2 鍋爐房消煙除塵廢水。 4.7.3 車間生產產生的廢水及生活污水。 4.7.4 純化水站、鍋爐房及車間產生廢水直接進入廢水處理站,經處理達標後排放或再利用,生活污水經過濾池濾過達標後排放。 4.8 廢氣方面:鍋爐燃燒產生的含煙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經水幕除塵處理。 4.9 生產車間產生的廢包裝材料及鍋爐煤渣採取出售的方法,不另設堆放場。 4.10 空調機、空壓機及鍋爐引風機等動力設備採用隔音、吸音及減振等治理措施。 4.11 公司內危險品必須按照有關危險品的管理規定貯存、保管以及銷毀等,不得對生產區及其周圍環境造成污染。

『肆』 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內容包括什麼

  1. 環境保護應貫徹國家的環保法規,遵循「全面規化,綜合利用、化害為利」的方針,提高全體員工的環境法制觀念,重視環保工作;

  2. 技術中心做好環保基礎工作,掌握公司污染情況,按期測定污染排放數據,並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制定長期規劃和年度治理計劃;

  3. 企業改造和生產,必須注意防止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其中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設備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

  4. 生產廢棄物的管理:生產中產生的各種包裝袋、包裝桶等其他廢棄物應分類存放,盡量回收利用,對不能再使用的物品,由行政部門回收;

  5. 「三廢」處理:生產中產生的廢氣、廢液和廢渣,必須經過處理才可排放,處理必須符合排放標准;

  6. 躁聲的管理:採用低躁聲設備。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六十條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超過污染物排放標准或者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污染物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責令其採取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等措施;情節嚴重的,報經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責令停業、關閉。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六十一條建設單位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或者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批准,擅自開工建設的,由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責令停止建設,處以罰款,並可以責令恢復原狀。

參考資料:《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伍』 環保管理規章制度有哪些

崗位責任制度;環保設備檢查維修制度;檔案管理制度;廢棄物綜合利用管理制度;環保教育培訓制度;考核獎懲制度等等。

『陸』 環保管理制度

環保管理制度主要有八項,具體如下:
1、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2、三同時制度;
3、排污收費制度;
4、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
5、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6、排污許可證制度;
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8、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
由於環境管理的內容涉及土壤、水、大氣、生物等各種環境因素,環境管理的領域涉及經濟、社會、政治、自然、科學技術等方面,環境管理的范圍涉及國家的各個部門,所以環境管理具有高度的綜合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十五條 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制定國家環境質量標准。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國家環境質量標准中未作規定的項目,可以
制定地方環境質量標准;對國家環境質量標准中已作規定的項目,可以制定嚴於
國家環境質量標準的地方環境質量標准。地方環境質量標准應當報國務院環境保
護主管部門備案。
國家鼓勵開展環境基準研究。
第十七條 國家建立、健全環境監測制度。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制定監
測規范,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監測網路,統一規劃國家環境質量監測站的設
置,建立監測數據共享機制,加強對環境監測的管理。
有關行業、專業等各類環境質量監測站的設置應當符合法律法規規定
和監測規范的要求。
監測機構應當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監測設備,遵守監測規范。監測機構及其
負責人對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准確性負責。
第四十條 國家促進清潔生產和資源循環利用。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推廣清潔能源的生產和
使用。
企業應當優先使用清潔能源,採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藝、
設備以及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和污染物無害化處理技術,減少污染物的產生。

『柒』 如何建立企業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企業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我廠環境保護工作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堅持推行清潔生產、實行生產全過程污染控制的原則;實行污染物達標排放和污染物總量控制的原則;堅持環境保護工作作為評選先進的必要條件,實行一票否定製。
第二條 環境保護工作的主要負責人,應對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行政一把手是環境保護第一責任人。
第三條 配備與開展工作相適應的環保管理人員,掌握生產工藝技術及生產運行狀況。

第二章 環境監測工作
第四條 每年根據公司下達的《環境監測計劃》開展環境監測工作。監測時如有超標情況,要按照程序文件要求及時通知相關部門,不得私自減少監測次數或停止監測。
第五條 每月3日上報前一個月的《環境報表》。
第六條 生產辦除開展常規監測外,要承擔對突發性的污染事故的應急監測工作。
第七條 外排污水和大氣的監測外委進行。

第三章 環境保護工作日常管理
第八條 把環境保護工作納入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中,實現全過程、全天侯、全員的環保管理,在布置、檢查、總結、評比的同時,必須有環保工作內容。
第九條積極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活動,普及環保知識,提高全員的環保意識。重點要作好「4.22世界地球日」和「6.5世界環境日」的宣傳工作。
第十條 完善環保各項基礎資料。
第十一條 加強對外來施工單位施工作業的環境管理,承攬環保設施施工的單位,要持有上級或政府主管部門的施工許可證,在施工過程要防止產生污染,施工後要達到工完、料凈、場地清,對有植被損壞情況的,施工單位要採取恢復措施。
第十二條 污染防治與三廢資源綜合利用:
(一)對生產中產生的「三廢」進行回收或處理,防止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對暫時不能利用而須轉移給其它單位利用的三廢,必須由公司安全環保部批准,嚴格執行逐級審批手續,防止污染轉移造成污染事故;
(二)開展節水減污活動,採取一水多用,循環使用,提高水的綜合利用率;
(三)在生產過程中,要加強檢查,減少跑、冒、滴、漏現象。對檢修中清洗出的污染物要妥善收集和處理,防止二次污染。對檢修中拆卸的受污染的設備材料要進行處理,避免造成污染轉移;
(四)在生產中,由於突發性事件造成排污異常,要立即採取應急措施,防止污染擴大,並及時向公司安全環保部匯報,以便做好協調工作;
(五)對於具有揮發性及產生異味的物品,要採取措施防止揮發性氣體造成污染環境或產生氣味,避免污染環境或氣味擾民事件的發生;
(六)凡在生產過程中,開停工、檢修過程產生雜訊和震動的部位,應採取消音、隔音、防震等措施,使雜訊達標排放。

第四章 建設項目的環境管理
第十三條 新、改、擴建和技術改造項目(以下簡稱為建設項目),必須嚴格執行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
第十四條 建設項目應積極推行清潔生產,採用清潔生產工藝。
第十五條 凡由於設計原因,使建設項目排污不達標,設計單位除負設計責任外,還應免費負責修改設計,直至排污達標,並承擔在此期間由於排污不達標造成的排污費和污染賠款,對由於施工質量造成生產裝置污染處理不能正常運行,施工單位應免費限期進行整改,直至達到要求。在此期間,發生的環保費用由施工單位承擔。

第五章 環境保護設施的管理
第十六條 生產辦要將環保設施的管理納入設備的統一管理。
第十七條 環保設施需檢修或臨時搶修,要對其處理或產生的污染物制定應急處理方案,並上報公司安全環保部批准,保證污染物得到有效處理和達標排放。

第六章 環境污染事故的管理
第十八條 污染事故是由於作業者違反環保法規的行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響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等原因致使環境受到污染,人體健康受到危害,社會經濟與人民財產受到損失,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污染事件,事故的處理按****局環境保護管理辦法中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九條 污染事故級別劃分根據國家污染事故劃分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條 凡發生污染事故後,必須立即採取應急處理措施,控制污染事態的發展,並立即上報公司安全環保部,開展事故調查等工作(最遲不得超過2小時),12小時內將事故報告或簡報上報公司安全環保部,公司安全環保部按照有關事故處理規定分級負責,逐級上報,接受處理。
第二十一條 凡外來施工的承包單位,在簽訂工程合同時,簽訂雙方要明確環保要求及規定,施工隊伍主管部門要監督檢查,發生污染事故,一切後果由責任方承擔。

第七章 附 則
第二十二條 本制度如與國家法律、法規以及中油集團、管理局、**、實業公司相關規定不一致時,按上級規定執行。
第二十三條 本制度由生產辦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 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施行。

以上是一個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捌』 公司環境管理制度 應該怎麼寫

汽車修理廠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一、認真貫徹執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環境保護方針,遵守國家《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雜訊污染防治法》等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規章及標准。 二、積極防治廢氣、廢水、廢渣、粉塵、垃圾等有害物質和雜訊對環境的污染與危害,按生氣工藝安裝、配置「三廢」處理、通風、吸塵、凈化、消聲等設施。 三、定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和環保常識培訓,教育職工嚴格執行各工種工藝流程,工藝規范和環境保護制度。 四、嚴格執行汽車排放標准,全面實施在用車輛的檢查/維護制度(I/M制度),控制在用車輛的排放污染,在維修作業過程中,嚴禁使用不合格的凈化裝置。 五、嚴格執行車輛雜訊抑制技術標准,確保修竣車輛的消聲器和喇叭技術性能良好,在維修作業過程中,嚴禁使用不合格的消聲裝置。 六、車輛竣工出廠前,要嚴格檢查車輛尾氣排放和雜訊指標,對尾氣排放和雜訊指標不符合國家標準的,不得出廠。

『玖』 企業環境保護及管理的規章制度都有哪些

企業環境保護及管理的規章制度包含9個方面內容:1] 危險廢物的存放、回收和處理制度;2] 醫療廢物的回收和處理制度;3] 普通固體廢物(含破碎無用的木卡板、廢膠盆、廢膠袋、廢紙品、啤機的廢水口料及裝粉袋、布碎等)的回收和處理制度。4] 生活垃圾的回收和處理制度;5] 工業污水的回收和記錄;6] 廚房和洗手間的生活污水的回收和記錄;7] 飲用水每年送檢制度;8] 工廠空氣向外排放;9] 危險材料庫存的管控制度。

熱點內容
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實施意見 發布:2025-04-30 12:47:16 瀏覽:665
道德經講離別 發布:2025-04-30 12:38:48 瀏覽:365
律師王宏周 發布:2025-04-30 12:36:50 瀏覽:891
廣西拆遷律師 發布:2025-04-30 12:35:08 瀏覽:326
安澤司法 發布:2025-04-30 12:23:11 瀏覽:413
民法總則187 發布:2025-04-30 11:47:33 瀏覽:342
婚姻法24條規定 發布:2025-04-30 11:28:02 瀏覽:69
法律與道德的例子 發布:2025-04-30 11:21:01 瀏覽:103
民法表述 發布:2025-04-30 10:59:27 瀏覽:329
行政法精粹電子版 發布:2025-04-30 10:59:12 瀏覽: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