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邊防管理法規
㈠ 今天有哪些法律法規施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將施行;鐵路系統全面展開"軍人依法優先"工作;6項銀行手續費取消;北京7類非法一日游最高罰10萬;廣東省節約用水辦法明確用水定額管理;河南出台辦法杜絕臨時工執法……8月1日起,一批新的法律法規將影響我們的生活。
福州建築垃圾處置新規:「滴灑漏」將罰5萬
《福州市建築垃圾處置管理辦法》日前公布,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其中規定:將建築垃圾交給無准運證的企業或個人處置,施工單位將被罰款10萬元;運輸過程「滴灑漏」,將被罰款5萬元;若有在學校門口交通違法等情況,1個月內被處罰2次以上,駕駛員將不得從事建築垃圾運輸活動。
山東風景名勝條例:刻字立碑最高罰20萬
《山東省風景名勝區條例》將於2017年8月1日起施行。「條例」規定,圈佔攝影位置向遊客收費的最高罰一萬元。未經審核采葯和標本的最高罰5萬元。在風景名勝區刻字立碑情節嚴重的最高罰二十萬元。
河南出台辦法杜絕臨時工執法 8月1日施行
《河南省行政執法證件管理辦法》自今年8月1日起施行。《辦法》共23條,對申領「河南省行政執法證」的人員應當具備的條件,對申領行政執法監督證件的人員范圍均作出了詳細規定,嚴格禁止不具備規定條件的人員申領行政執法證件,杜絕工勤人員、勞動合同工、臨時工執法。《辦法》還明確了行政執法機關負責行政執法證件的申領和日常管理。《辦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行政執法監督工作的需要,可以聘請相關人員擔任政府特邀行政執法監督員。
廣西:禁止跨國界放牧耕種狩獵 出海船舶須有「戶口」
7月18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邊防治安管理條例》經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會議審議通過,並將於8月1日正式施行。《條例》重點在國際執法合作、邊境檢查站設定、邊界管理、界河船舶管理、出海船舶管理等方面作出具體規定。如《條例》規定,禁止跨越國界放牧耕種狩獵,違者最高可罰5000元;公安邊防部門檢查監管出海船舶「戶口」,違者最高可罰5000元等。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邊防管理,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維護邊境、沿海地區及口岸安全穩定和經濟社會發展。
《條例》還結合邊海防管控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進一步明確了公安邊防部門職責、許可權,為加強和規范邊防執法執勤提供堅強的法律保障。
看看你在哪裡都受益了,又方便了很多。
㈡ 如何辦理邊境通行證,哪些地區需要辦理
一、邊境通行證辦理手續
申請領取《邊境通行證》的人員應當填寫《邊境通行證申請表》;交驗本人《居民身份證》或者其他有效證件,並履行下列手續:
1.機關、團體、事業單位人員由單位保衛(人事)部門提出審核意見;
2.企業單位設保衛部門的,由保衛部門提出審核意見;未設保衛部門的,由企業法人提出審核意見;
3.其他人員由常住戶口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或者鄉鎮人民政府提出審核意見;
4.已在邊境管理區務工的人員還應當出具勞動部門的聘用合同和用工單位證明。
二、
邊境通行證是指前往黑龍江、新疆、西藏、廣西、雲南、甘肅、內蒙古的邊境管理區需辦理的通行證件。年滿16歲且有正當理由者方可申領此證。
三、邊境通行證申領條件
1.滿16周歲。
2.參加科技、文化、體育交流或者業務培訓、會議,從事考察、采訪、創作等活動的。
3.從事勘探、承包工程、勞務、生產技術合作或者貿易洽談等活動的。
4.應聘、調動、分配工作或者就醫、就學的;探親、訪友、經商、旅遊的。
5.有其他正當事由必須前往的。
(2)廣西邊防管理法規擴展閱讀
1999年9月4日,公安部令第42號發布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邊境管理區通行證管理辦法》。該辦法規定,「國家在陸地邊境地區劃定邊境管理區(含深圳、珠海經濟特區),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邊境管理區通行證》(以下簡稱《邊境通行證》)驗查管理制度。」「凡進出邊境管理區的人員,均適用本辦法。」
該《辦法》規定了進出邊境管理區證件
第五條凡常住邊境管理區年滿十六周歲的中國公民,憑《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以下簡稱《居民身份證》)在本省、自治區的邊境管理區通行;前往其他省、自治區的邊境管理區,須持《邊境通行證》。
第六條凡居住在非邊境管理區年滿十六周歲的中國公民,前往邊境管理區,須持《邊境通行證》。
第七條凡經由邊境管理區出入國(邊)境的人員,憑其出入境有效證件通行。外國人、無國籍人前往未對外國人開放的邊境管理區,須持公安機關簽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旅行證》。海外華僑、港澳台同胞前往未對外開放的邊境管理區,須持《邊境通行證》。
㈢ 廣西公安邊防總隊(又稱武警廣西邊防總隊)屬武警部隊序列,公安部邊防管理局直接領導,需要看什麼書
廣西公安邊防總隊(又稱武警廣西邊防總隊)屬武警部隊序列,公安部邊防管理局直接領導!總要任務是緝毒~緝槍,邊境管理之類的!仍然有公安兩個字但完全部隊管理,不管生活還是訓練都是以武警部隊條例為准!看警察的書不搭調~~我就是在裡面出來的!
㈣ 簡述違反中國邊境管理規定的法律責任
您好!中國的邊境線很長,各邊境的管理規定大同小異,現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邊境管理條例的違規法律責任簡述如下:
第四章法律責任
第二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警告,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以200元以下罰款:
(一)誤越國界的;
(二)出入邊境管理區拒絕公安邊防部門檢查的;
(三)不跟群放牧造成牲畜越界的;
(四)收留、安置無有效證件人員的;
(五)擅自處理在界河中打撈的漂流物品、在邊境地區拾到的空飄物品或者其他可疑物品的。
第二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以500元以下罰款;有非法財物或者違法所得的,予以沒收;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擅自進入邊境禁區的;
(二)在邊境地帶擅自鳴槍的;
(三)偷越國界的;
(四)藏匿、使役、買賣或者宰殺鄰國越入我國境內牲畜的;
(五)在邊境地帶從事燒荒活動未向公安邊防機構報告或者未在其指定的范圍內進行的。
第二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損毀、移動、拆除等破壞界碑、界樁、表示國界的其他永久性標志及邊防設施的,處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罰款,並承擔恢復原狀所需費用;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在邊境地帶從事測繪、拍攝影片、科學考察等活動未向公安邊防機構報告或者未在其指定范圍內進行的,處以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一條
違反本條例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以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予以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在陸界、界河(湖)進行非法交易或者其他違法活動的;
(二)組織、運送無有效證件人員、非法越境人員出入邊境管理區的;
(三)藏匿、資助非法越境人員的。
第三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擅自進行改變或者可能改變國界走向、影響或者可能影響界河河道穩定的活動和工程作業的,責令恢復原狀,並處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罰款。
第三十三條
邊境管理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按規定進行處罰或者在罰沒款時,未按規定出具收據的;
(二)貪污、挪用罰沒款的;
(三)明知是非法越境人員而故意放行的;
(四)參與非法交易活動的;
(五)其他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的。
第三十四條
本條例規定的行政處罰,由縣(市)級以上公安邊防機構決定;其中警告、500元以下的罰款可以由公安邊防派出所決定。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第三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應當給予處罰的其他行為,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予以處罰。
㈤ 公安邊防派出所怎麼改制
直接變成地方公安局派出機構,還是派出所,性質功能不變,只是領導機關不再是邊防而是地方公安局。
正營滿20年的,可以退休,不滿的只能跟著一起改制,技術職稱和行政級別等根據副科級待遇,正科級待遇,副處級待遇等等走,是否給實職要看地方怎麼研究而定。
(5)廣西邊防管理法規擴展閱讀:
邊防派出所,全稱為公安邊防派出所,是設立在沿海、邊境、口岸等地區的公安機關執法組織。公安邊防派出所隸屬公安部邊防管理局下設有公安邊防總隊、公安邊防支隊、公安邊防大隊、實施單位是公安邊防派出所。
邊防派出所作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邊防部隊的派出機構,其對邊境管理區三類六種案件有刑事偵察權,邊防派出所可以管理陸地人口戶籍。
主要職責:
一、是沿邊沿海地區邊防管理;
二、是邊境沿海地區、海上治安管理及漁船民管理;
三、是出入境人員、交通運輸工具的邊防檢查和監護;
四、是毗鄰香港、澳門邊境一線的巡邏警戒,北部灣海上邊界巡邏監管;
五、是涉外邊防合作;
六、是防範、打擊沿邊沿海地區各種違法犯罪,管轄在海上發生的刑事案件,管轄在邊境管理區和沿海地區發生的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案、運送他人偷越國(邊)境案、偷越國(邊)境案和破壞界碑、界樁案,以及在邊境管理區和沿海地區查獲的走私、販賣、運輸毒品和走私制毒物品等案件。
公安機關肩負打擊各類違法犯罪、維護社會政治穩定、服務改革開放的重要歷史使命,尤其是我們公安邊防派出所,面對近年來日益嚴峻的偷渡、走私 、分裂及槍毒形勢,更應感到責任重大。
公安邊防部隊是公安部直接領導下的一支公安現役部隊,是我國部署在沿邊沿海地區、出入境口岸和領海的一支重要武裝執法力量。
參考資料:網路-邊防派出所
㈥ 《廣西壯族自治區漁業管理實施辦法》
廣西壯族自治區漁業管理實施辦法廣西壯族自治區漁業管理實施辦法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大常委會
(1989年9月16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通過)
目 錄
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機構設置及漁業監督管理
第三章 養殖業
第四章 捕撈業
第五章 漁業資源的增殖與保護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以下簡稱《漁業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結合本自治區實際情況,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 在本自治區水域和國家指定由本自治區實施漁業管理的水域(以下簡稱本自治區管轄的水域),從事養殖、增殖和捕撈水生動物、水生植物等漁業生產活動,以及從事與漁業資源增殖、保護有關活動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遵守本實施辦法。
第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對漁業生產要貫徹以養殖為主,養殖、捕撈、加工並舉,因地制宜,各有側重的方針。內陸地區以養為主,合理捕撈;沿海漁區以捕為主,發展養殖;半漁半農地區以養為主,養捕結合。
第四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全區漁業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內的漁業工作。
第五條 自治區外的單位和個人進入本自治區管轄的水域從事漁業活動,必須經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第六條 自治區內的單位和個人與港、澳、台地區或者與外國合資、合作在本自治區管轄的水域內從事漁業生產或者漁業資源調查活動的,須報經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報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批准。
第七條 對貫徹執行漁業法律、法規,發展漁業生產做出顯著成績和從事漁業科學技術研究,對漁業資源增殖、保護有重大貢獻的,以及檢舉、制止破壞漁業資源行為有功的單位和個人,各級人民政府或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給予精神或物質獎勵。
第二章 機構設置及漁業監督管理
第八條 自治區和沿海地區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下設漁政監督,漁港監督和漁船檢驗管理機構。內陸地區水面較大的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根據需要,可設立漁政監督管理機構。大、中型水庫根據需要,經縣級以上水利主管部門同意,並報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可
設漁政監督管理機構。
第九條 各級漁政監督、漁港監督和漁船檢驗管理機構在其管轄的水域內,行使漁政漁港監督管理權。
上級漁政監督、漁港監督和漁船檢驗管理機構,有權對下級漁政監督、漁港監督和漁船檢驗管理機構管理工作中出現的重大問題,進行協調或作出裁決。
第十條 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的職責:
(一)監督檢查漁業法律、法規的執行,監督檢查國家締結的在本自治區管轄的水域內的漁業條約、協定的執行。對違反漁業法律、法規以及漁業條約協定的行為,依法執行行政處罰;
(二)維護國家漁業權益,處理漁政監督管理的涉外事宜;
(三)辦理漁業捕撈許可證及其他有關漁業管理證件的審批、發放、注銷;
(四)負責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的徵收管理和使用;
(五)保護、增殖漁業資源和珍稀水生動物,監測、處理漁業水域污染,維護漁業環境及其生態平衡;
(六)維護漁業生產秩序,調解和處理漁業生產糾紛,保障漁業生產者的合法權益;
(七)組織管理漁業通訊和導航業務;
(八)辦理其他有關漁政監督管理事項。
第十一條 漁港監督和漁船檢驗管理機構的職責:
(一)監督檢查漁港法律、法規的執行,制定漁業船舶的規范,對漁業船舶及船用設備進行檢驗;
(二)辦理漁業船舶注冊登記、船員考試發證、船舶進出港簽證,檢查漁業船舶、船員的證書、證件;
(三)監督管理漁港水域的交通安全秩序,處理漁業船舶的海損事故;
(四)監督管理漁業港口及其設施的使用,維修和建設,徵收漁港建設基金;
(五)協助有關部門進行海難救助;
(六)保護漁港環境,協同環保部門處理漁港污染事宜。
第十二條 各級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設漁政檢查員,由自治區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考核發證。
漁政檢查人員有權登臨漁業船舶或漁業港口碼頭、水產市場,對各種漁業證件、漁船證件和漁船、漁具以及捕撈方法、漁獲物等進行檢查。
第十三條 自治區漁業管理工作,在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實行分級管理:
(一)「機動漁船底拖網禁漁區線」內側海域的漁業,由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管理;
(二)淺海、灘塗的漁業,由所在地的市、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管理;
(三)內陸水域的漁業,由所在地的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管理;
(四)跨行政區域的水域、灘塗的漁業,由有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協商制定管理辦法,共同組織管理,或由上一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管理。
第十四條 各地要在人民政府的領導和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的指導下,建立群眾性護漁管理組織,制定護漁制度或公約,依法進行護漁管理工作。
群眾性護漁管理組織及其工作人員,不得行使行政處罰權。
第十五條 公安、邊防、海關、交通、環保、工商行政管理、水利、土地管理等部門,根據各自的職責,協助和配合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監督檢查漁業法律、法規的實施。
第三章 養殖業
第十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鼓勵發展水產養殖業。統一規劃,因地制宜地合理開發和利用水面、灘塗。對開發荒蕪水面、灘塗,從事養殖、培育和推廣優良品種的單位和個人,應在資金、物資和技術等方面給予扶持和優惠。
第十七條 適宜水產養殖而未養殖的全民所有的水面、灘塗,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明確劃分給全民所有制單位或集體所有制單位從事養殖生產,發給養殖使用證,確認使用權。
全民所有制單位使用的水面、灘塗,集體所有的水面、灘塗,和集體所有制單位使用全民所有的水面、灘塗,可以由集體或者個人承包,從事養殖生產。
集體或者個人承包山塘、水庫從事養殖生產,不得妨礙農業灌溉和人畜飲用水。
第十八條 使用全民所有的水面、灘塗從事養殖生產的單位和個人,須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提出申請,經依法批准後發給養殖使用證。本實施辦法頒布前已確認養殖使用權,核發養殖使用證的,應予承認;已確認使用權,未發給養殖使用證的,應補辦發證。
全民所有的水面、灘塗,在一縣管轄范圍內的,由該縣人民政府審核發放養殖使用證;跨縣的,由有關縣人民政府協商審核發放養殖使用證,協商不成的,由上一級人民政府審核發放養殖使用證。
第十九條 領取養殖使用證的單位或個人,無正當理由未從事養殖生產,致使水面、灘塗荒蕪一年的,由縣級以上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責令限期開發利用;逾期未開發利用或荒蕪兩年以上的,由縣級以上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收取閑置費,並可由原發證機關收回養殖使用證。
閑置費按當地同類養殖水面、灘塗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百分之三十至六十收取,用於水面、灘塗的開發。
第二十條 全民所有的水面、灘塗中的魚、蝦、蟹、貝、藻類的自然產卵場、繁殖場、索餌場及重要的洄遊通道,要嚴格保護,不得劃作養殖場所或改作他用。
第二十一條 加強苗種場的建設,培育、引進、推廣優良品種。鼓勵集體和個人發展苗種生產。
水生動物親體和苗種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標准,其生產、銷售須報經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發給特許證。
進出口水生動物苗種、親體,必須按規定報經批准,並接受檢疫。
第二十二條 水產養殖應推廣使用人工配製飼料,不得采捕漁業資源主要保護品種的幼體作養殖餌料。
第四章 捕撈業
第二十三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鼓勵外海和遠洋捕撈業的發展,在資金、物資技術等方面給予扶持或優惠。
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認真執行國家和自治區下達的近海捕撈機動漁船控制指標,並採取措施,調整作業結構,改革漁具和捕撈方法,合理利用資源。嚴格控制近海和內陸水域的捕撈強度。
第二十四條 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組織漁政、科研、生產單位進行經常性的漁業資源調查和資源變動評估,做好主要漁場的漁訊、漁情預報,提出管理和保護資源的措施,實行科學捕撈。
第二十五條 漁場和漁訊的生產安排,應以資源可捕量為依據,本著有利於保護、增殖和合理利用漁業資源的原則,統籌兼顧,合理安排。
禁漁區線內的漁場以及春季紅蝦和秋季對蝦開放捕撈汛期的生產船隻數,由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統一安排。
第二十六條 從事海洋和江河捕撈業的單位和個人,必須向當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登記,經審查批准取得捕撈許可證,方能進行生產。從事外海、遠洋捕撈業的,由經營者提出申請,經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報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從事外海生產的漁船,只能在
批準的海域和漁場作業,不得進入近海捕撈。
近海441千瓦(600馬力)以上的大型拖網、圍網作業的捕撈許可證,須經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核同意,報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發放。近海440.3千瓦(599馬力)以下的機動漁船的捕撈許可證,由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國家下達的漁網工具控制指標
批准發放。
帆船、小船、竹筏作業的捕撈許可證,由所在地的市、縣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批准發放。
內陸水域的捕撈許可證,由所在地的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發放。
第二十七條 到外市、縣管轄的水域從事捕撈作業的單位或個人,憑所在地的縣級以上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的證明,向作業水域所在地的縣級以上漁政監督管理機構申請領取臨時捕撈許可證。
第二十八條 自治區外的單位和個人進入本自治區管轄的水域從事捕撈作業的,憑當地省級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證明,經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向作業水域所在地的縣級以上漁政監督管理機構領取專項(特許)捕撈許可證。
第二十九條 在本自治區管轄的海域從事捕撈生產的單位或個人,應按規定向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作業的船位、海況、漁情等有關情況。
第三十條 機關、團體、部隊、學校、廠礦等非漁業生產單位和非漁業生產人員,不得從事捕撈業。
第三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發放捕撈許可證:
(一)使用破壞漁業資源、被明令禁止使用的漁具或者捕撈辦法的;
(二)未按國家規定辦理批准手續,擅自製造、更新改造、購置或者進口捕撈漁船的;
(三)未按國家規定領取漁業船舶證書、航行簽證薄、職務船員證書、船舶戶口薄、船民證等證件的;
(四)使用不接受調整計劃改業或者被淘汰漁船的;
(五)擅自改變漁船作業類別、船牌號碼、功率的。
第三十二條 娛樂性游釣和在尚未管、養的灘塗、內陸水域手工采捕零星水產品的管理辦法,由市、縣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三條 海洋沿岸水域的定置漁業一般不得跨縣作業,嚴格控製作業場所、網目。
內陸江河不得攔河(江)放網或建造魚床,防止切斷魚、蝦、蟹洄遊通道。
第五章 漁業資源的增殖與保護
第三十四條 各級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因地制宜,統一規劃,積極採取建造人工魚礁、設置人工魚巢、人工放流苗種等措施,改造漁場環境,增殖漁業資源。
在「機動漁船底拖網禁漁區線」外側建造人工魚礁的,須報國務院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在「機動漁船底拖網禁漁區線」內側建造人工魚礁的,須報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在投放苗種後三十天內,禁止在投放苗種的水域進行捕撈作業。
第三十五條 對於在江河、水庫、海洋沿岸、港灣等水域投放苗種的單位,各級人民政府應在資金、技術和物資上給予支持。
第三十六條 凡從事內陸水域、近海捕撈漁業的單位或個人,均須繳納漁業資源增殖保護費,具體徵收辦法按國務院、自治區人民政府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十七條 在內陸江河截流建閘築壩,對漁業資源有嚴重影響的,必須同時建造過魚設施或增殖站,所需建設經費,由建設單位會同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設計與作出概算,列入工程總預算,並由建設單位負責施工興建。已建成的截流閘壩,必須採取相應的救魚措施。
第三十八條 禁止炸魚、毒魚、電魚、敲□()作業或者使用魚鷹捕魚。在特定的水域需要使用電力、魚鷹捕魚的,須經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發給臨時特別捕撈許可證。
第三十九條 北部灣潿洲島北端北緯21度05分以北的海域,邊接潿洲島南至廣東省海康縣流沙港以西20米水深以內的海域,為二長棘鯛幼魚和幼蝦保護區,禁漁期為:北半部(潿洲島北端起)12月16日至翌年6月30日,南半部(潿洲島南端起)1月15日至6月30日。
在此期間,禁止底拖網作業漁船和拖蝦漁船進入該海域生產。
北緯21度05分以北(潿洲島北端起)水域,捕蝦開放期為8月10日至12月15日。使用51.25千瓦(70馬力)以上機動底拖蝦船在此水域捕蝦的,須經自治區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批准,並發給捕蝦特許證。
使用50.76千瓦(69馬力)以下小船、竹筏拖捕成熟紅蝦的,開放期為3月15日起至5月20日,拖捕漁場只限於363漁區的1、2、3小區,並於夜間進行。但須經自治區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批准,並發給捕撈紅蝦特許證。
第四十條 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采捕儒艮、中華鱘、文昌魚、大鯢、海龜等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稀有水生動物,誤捕者應立即放生。
合浦縣的沙田、營盤海面為儒艮保護區。自治區和當地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採取措施,加強保護。所需經費納入國家保護珍稀生物經費計劃。
保護珍珠貝、海參、文蛤、蚶、牡蠣、江籬、江珧及紅樹林等海岸灘塗動植物。其保護區和采捕期,由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劃定並制定管理辦法。
第四十一條 因養殖、科研或其他特殊需要,采捕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水生動物苗種和各種養殖對蝦親體的,須經自治區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批准。實行憑證捕撈、收購、運輸、出口和調撥。
第四十二條 因科學實驗需要在禁漁區(期)內試捕的,須經自治區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批准,發給臨時試捕許可證。
因漁船檢驗需要在禁漁(期)內試拖試捕的,須經縣級以上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批准,發給臨時試拖、試捕許可證。
試捕、試拖均應交納漁業資源損失補償費。
第四十三條 在魚、蝦、蟹、貝幼苗的重點產區直接引水、用水的單位或個人,應當採取避開幼苗的密集期、密集區,或者設置網柵等保護措施。
第四十四條 在漁業水域從事水下勘探施工的單位和個人,完工後應負責將水底的殘留物質清除干凈。造成漁業資源損失的,應負責賠償。
第四十五條 左江、右江、紅水河、柳江、黔江、邕江、鬱江、潯江、灕江、桂江、西江、南流江等江河幹流的幼魚(蝦)保護期,為5月1日至8月1日。在保護期內,禁止一切定置網作業。進行魚苗裝撈的,必須經所在地的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發給捕撈許可證。
第四十六條 凡捕到小於可捕標準的水生動物幼體,應立即放生;海洋捕撈漁獲中小於可捕標準的幼體佔百分三十以上的,應立即轉移漁場或改變作業。收購部門發現幼體超過百分之三十時,應拒絕收購,並報漁政監督管理機構處理。
第四十七條 禁止製造和出售違法捕魚工具和不合規定的網目尺寸的網具。
第四十八條 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漁業水域污染情況的監測。對造成漁業環境污染事件,各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及其所屬漁政監督、漁港監督和漁船檢驗管理機構,應當協同環保部門依法進行處理。
第四十九條 在重點漁業水域,不得從事拆船業。在其他水域從事拆船業的,應同時採取防污染措施。造成污染,損害漁業資源的,應負責賠償,並消除污染。
禁止在水產養殖區、海上自然保護區新建排污口或者傾倒廢棄物。已有的排污口排污染物超過國家和自治區規定標準的,應限期治理。
在漁業水域沿岸規劃建設廠礦企業時,應辦理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審批手續,其中防治污染水域的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已建成的廠礦企業如有污染水域,應限期處理。造成漁業資源損失的,應負責賠償。
第六章 法律責任
第五十條 具有下列行為之一的,按照《漁業法》和《實施細則》以及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視情節分別給予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沒收漁具、賠償損失、拆除設置的定置網、罰款、吊銷捕撈許可證等處罰;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違反禁漁區、禁漁期規定進行捕撈作業的;
(二)無捕撈許可證擅自捕撈的;
(三)炸魚、毒魚、敲□()作業或未經批准使用電力、魚鷹捕魚的;
(四)製造、銷售、使用禁用的漁具或者不符合標準的漁具的;
(五)生產、銷售不符合標准質量的魚苗種的;
(六)未經批准新增、更新改造、過戶捕撈漁船,或使用淘汰報廢的漁船進行捕撈作業,或將非捕撈漁船轉為捕撈漁船的;
(七)買賣、出租或非法轉讓捕撈許可證的;
(八)非法捕撈、收購、銷售漁業資源主要保護對象的幼體、親體和苗種的;
(九)非法捕撈珍貴稀有水生動物的;
(十)在江河設置魚床,攔江(河)截斷水面放網或在閘壩上下攔網捕撈的;
(十一)偷盜、搶奪、哄搶他人的水產品或漁具、漁船,或破壞他人漁具、養殖水體、養殖設施的;
(十二)盜伐、毀壞紅樹林或珊湖礁的。
第五十一條 拒絕、阻礙漁政檢查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規定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五十二條 對海上違規漁船的查處,如因正在作業或風浪等原因不能靠船檢查時,以漁政船記錄違規漁船船號、時間、海區或拍照、錄象等憑證進行處理。
第五十三條 對違反漁業法律、法規行為的行政處罰,由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所屬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決定,當事人對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既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但在海上、江河、
大型水庫作業的,必須先執行有關處罰決定。
第五十四條 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或其所屬的漁政監督管理機構進行處罰時,應當填寫處罰決定書。凡罰款及沒收漁具、漁獲物以及其它非法所得的,均須開具憑證,並在捕撈許可證上載明。罰沒款一律上交地方財政。
第五十五條 漁政檢查人員必須遵守紀律,秉公執法。對玩忽職守或者徇私枉法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主管部門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 附 則
第五十六條 本實施辦法具體應用中的問題由自治區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解釋。
第五十七條 本實施辦法自1990年1月1日起施行。
1989年9月16日
㈦ 公安邊防部隊五條禁令內容
公安部五條禁令
一、嚴禁違反槍支管理使用規定,違者予以紀律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予以辭退或者開除。
二、嚴禁攜帶槍支飲酒,違者予以辭退;造成嚴重後果的,予以開除。
三、嚴禁酒後駕駛機動車,違者予以辭退;造成嚴重後果的,予以開除。
四、嚴禁在工作時間飲酒,違者予以紀律處分;造成嚴重後果的,予以辭退或者開除。
五、嚴禁參與賭博,違者予以辭退;情節嚴重的,予以開除。
㈧ 如何加強和改進陸地邊境管理工作
1 邊境管理學,作為國家管理工作重要組成之一,即是根據國家邊境管理的法律、法規,研究如何維護邊界、邊境秩序和安全的一門管理學科。從學科特點和性質來看,邊境管理學屬社會學范疇,是公安學的分支學科之一,同時它又是構成國家公共安全學科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邊境管理的性質①是維護國家權力的行政管理行為②是履行人民民主專政職能③是帶有武裝性質 ④是一種涉外行政管理行為 邊境管理的特點①地域性是指邊境管理工作受邊海防特殊地理區域特徵的限制②執法性是指邊境管理在性質上屬於公安邊防部門代表國家進行行政管理和執法活動③武裝性是指邊境管立功作帶有明顯的武裝性即軍事性特徵④ 涉外性是指公安邊防部門代表國家處理各類邊境涉外問題 邊境管理的范圍,是指公安邊防部門在法律授權的許可權內,完成各項管理工作的特定區域。目前,我國的邊境管理工作區域分為兩種類型①邊境管理區是指根據國家安全和便利群眾生產、生活的需要,在我國與毗鄰國家陸地(含江、河、湖)接壤地區,沿國界線內側劃定的實施特殊管理的區域,也叫邊防工作區②海防工作區是指在沿海地區依照陸地邊境管理區的辦法所劃定的沿海地區,並由公安邊防部門從事邊境管理工作的區域范圍。它一般按沿海地區的鄉、鎮、村或領海以內的水域、島嶼劃定。 邊防政策特點①具有規范性②具有針對性③具有一定的彈性 我國的大陸海岸線北起遼寧省的鴨綠江口,南至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北侖河口 中印邊界問題 中印邊界問題是當年英國殖民主義在中國西藏地區遺留下來而長期未能解決的問題. 中印邊界全線在歷史上都未經劃定,只存在傳統習慣邊界線. 西段爭議的焦點是阿克賽欽地區3 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問題,而這一地區自古就是我國連接新疆和西藏阿里地區的交通命脈,歷來是中國的領土,現仍在我控制之中。東段邊界的問題最為突出。印方以非法的「麥克馬洪線」 即中印邊界東段以喜馬拉雅山的山背(而非南麓)為界為由,企圖占據我方門隅、珞瑜和下察隅三地約9 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歷屆中國政府從未承認過「麥克馬洪線」。至1953 年,印方非法佔據著傳統習慣線與「麥克馬洪線」之間 9 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中段又非法侵佔了我 2000 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印方曾於 1858 年、1961 年先後挑起邊界爭端,於1962 年9 月至 1962 年 10 月發動了邊界戰爭,我邊防部隊奉命被迫發起自衛反擊作戰。自 1981 年以來,中印雙方為解決邊界問題進行了多次談判,但至今尚沒有建設性的結果。 國外邊防主要是指國外有關維護領土安全、警衛與管理邊界(邊境)、海岸安全及出入境檢查等行政管理活動的總稱,將擔負上述任務的機構稱作國外邊防機構,並由國家授予其重要的地位、職權及使命。 國外邊境管理體制(論述) (一)全國統一的邊境管理體制是指一國的邊防工作,無論是「陸地」 邊防,還是「海上」邊防,在全國統設一個機構、一套編制,由國家一個部門統一進行管理,它一般多採用自上而下的垂直領導管理體系 (二)陸海分管的邊境管理體制特指就沿海國(既有陸地邊界又有海上邊界)而言,其「陸防」和「海防」分別隸屬於國家授權的不同職能部門,分別實施管理 國外邊境管理的特點及發展趨勢 ①垂直領導,統一管理②部門齊全,分工協作③注重立法,依法行政④裝備齊全,設施先進⑤提高素質,增強戰鬥力 界務即為國界事務,界務管理即是指在基於國界形成(劃定)的基礎上,對陸地邊境國界縣及其標志的管理和維護等。 界務管理是邊境管理學研究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在維護國家領土主權、領土完整與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維護界標,確保領土安全②保持國界走向清晰,避免領土糾紛③防止越界行為,減少涉外事件 界務管理的原則①嚴格遵守邊界條約和協議②嚴守國界、不退不進③國界劃定的權力在中央④依法實施界務管理 任務 和方法①武裝警衛②劃定禁入區 ③設障監控④邊界聯檢⑤邊防教育 界標是國(邊)界標志的簡稱,是指根據毗鄰國簽訂的邊界條約和 議定書的規定,確定或設立的用以標明國(邊)界走向和方位的自然或人工的標志物。 界標通常由主界標、附標、界標方位物和其他標志構成,從而形成反映邊界標志的界標體系 界標維護的原則①分段負責即是雙方根據邊界的實際情況,按分工所轄區段具體負責管理邊界標志。②按號負責即是按界標的單雙號分工負責③按位負責。即是雙方各自負責位於本國境內的界標和方位物④「樹方」負責。即是雙方對由本方樹立的界標進行負責和管理⑤雙方共管。對於一些重要的界河可經雙方協商共同負責和管理。 邊境生產作業,又稱臨界生產作業,是指陸地邊境地區靠近國(邊)界區域的各種生產作業活動。意義①有利於保持國界線的清晰②周邊環境的安寧與和 平③發展邊疆經濟④維護邊境生態平衡和保護自然環境⑤維護國家主權和 領土完整 原則①堅持從嚴管理②堅持邊界條約與協議的有關規定③堅持 「誰主管、誰負責」④堅持管理就是服務 類型①放牧作業,是指在邊界線我側放牧牲畜的作業活動②採集作業,是指在邊界附近採集山野產品的季節性生產活動③狩獵作業,是指在邊境前沿從事各種捕獲野生動物的作業活動 ④防滅火作業,是指為防止森林、草原火災越界,依據邊界雙方協議規定,在邊界線附近開辟防火線並在發生災情時及時組織力量撲打的作業活動⑤爆破作業。也叫威脅性或危險性生產作業,是指因生產或界務管理需要在邊界線我側1 公里范圍內(臨界)進行的各種爆破作業活動。 邊境生產管理的具體內容和方法是:⒈ 作業人員審查:一般來說,有下列行為的人應禁止其參加邊境生產作業:①有違反邊防政策行為而又屢教不改的人 ②有違法犯罪嫌疑並有外逃跡象的人 ③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滿的人④公安機關的在控對象⑤其他不適合靠近邊界的人。⒉簽發作業證件⒊劃定作業范圍⒋做好宣傳教育⒌強化治安管理 ⒍依法查處有關問題 邊民過境管理即是指相鄰國際依據本國法律、政策、規定以及雙方簽訂的邊境制度條約、協議和歷史慣例,對陸地邊境居民的過境活動進行管理。其主要內容包括對邊民過境口岸、通道、活動范圍的確定,邊民過境證件的簽發,邊民過境檢查等。 類型1、探親訪友2、互市貿易3、過境放牧4、進香朝拜 邊 2 民過境管理的意義①有利於鞏固和發展睦鄰友好關系②維護邊境正常的治安秩序③促進邊疆經濟的發展 口岸,是指供人員、貨物和交通工具出入國(邊)境的特定道路,如港口、機場、車站、通道等。 邊境通道是指出入國(邊)境的陸地道路,又稱孔道。在邊境管理工作中,通常指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允許邊民出入境而設專門檢查機構的邊境小道。 邊民過境實施邊防檢查的主要內容包括:①證件檢查②行李物品檢查③對過境交通工具實施檢查監護④對口岸限定區域及國境通道實施警戒管理⑤邊民過境違規處罰:/警告/吊銷或沒收過境證件/限期出境、驅逐出境、遣送出境/罰款/扣留、沒收交通運輸工具及違禁物品/行政拘留/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並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邊境管理區,是指根據國家安全的需要 和便利群眾生產及生活的原則,在緊靠陸地邊界我側劃出的實行特殊管理制度的一定區域。邊境管理區通行制度意義①有利於維護和穩定邊境秩序②維護和保證國家的安全③邊疆建設與經濟發展 邊境管理區通行檢查①通行證件檢查 ②行李物品及交通工具檢查③重點人員查控:定點檢查/流動巡邏/兩翼設伏 /跟車檢查 沿海港口和船舶管理的基本要求①服務開放,方便群眾②依法管理,保障安全。 沿海港口管理機構與分工①港監站②船舶檢查站③地方船舶管理站④治安領導小組 船舶檔案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做好 「三管」,即管准、管活和管好。 港澳流動漁船是指具有廣東省和 香港、澳門「雙重戶籍」的流動漁船,或稱粵港澳流動漁船。這些船上的漁民稱作流動漁民。 流動漁船(民)管理的措施①流動漁船必須在指定海區生產,在指定港口停泊②流動漁民的戶口登記在指定的公安邊防派出所辦理③流動漁民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④流動漁船僱傭內地漁工必須按照廣東省人民政府頒布的《粵港澳流動漁民僱傭漁工管理辦法,辦理有關手續 台灣船舶,是指直接來大陸港停靠的在台灣本島注冊的具有台灣本島港籍和船籍的船舶,其中包括在澎湖、金門、馬祖注冊直接來大陸港停靠的船舶。 台灣船舶管理的意義①有利於促進兩岸交流,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②保護台胞的合法權益,維護海防安全與穩定 海警是公安機關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和海上治安管理秩序的執法力量,是公安邊防部隊的重要組成部分,負責海上治安管理。 職權① 案件查處權②行政強制權③緊追登臨權④武器使用權⑤法律、法規賦予的其他職權。 海警勤務是公安邊防陸上勤務原則在海上的具體運用,是指海警為完成執勤任務而組織的軍事的、業務的和行政的等一切保障措施。它主要包括日常勤務和執勤勤務兩個方面。 海上執勤的基本方法與措施①巡邏②待機與堵截③堵截④接控⑤ 驅逐⑥護送⑦偵查 海上治安管理的內容與范圍①海上刑事案件的管轄和查處②海上治安案件的管轄和查處③對在管轄水域內違反國際法和我國有關法律、規章的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民用船舶和人員,按照國際海洋法及國內法的有關規定依法實施管理。 海上案件查處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①海上反偷渡工作②打擊海上搶劫犯罪③海上緝毒與緝槍④海上緝私專項斗爭 海上治安報警指揮系統的構成① 接警②出警③處警 工作程序由接警、出警、處警三個環節組成,其中,「處警」是中心環節,其主要內容有①控制②盤問檢查③押解④訊問查證⑤立案 偷越國(邊)境活動,即俗稱的偷渡,是指違反國家出入境活動管理的法律、法規,逃避或欺騙出入境邊防檢查,從不準通過的地點秘密出入國(邊)境或通過持用偽假證件及使用其他欺詐手段從開放口岸出入國(邊)境活動的行為。該行為在國際上習慣被稱為非法移民。 偷渡危害①嚴重損害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形象和聲譽②給我國社會治安帶來不穩定因素③干擾了我國出入境管理秩序,危害了我國公民的正常出入境活動④使偷渡者本人的人身安全和生存權利受到侵害或潛在威脅⑤加劇腐敗現象,誘發職務犯罪和單位犯罪 偷渡的種類①非法入境②非法出境③組織他人偷渡④運送他人偷渡 偷渡的原因①經濟發展的差異導致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人員向發達國家流動②巨額利潤誘使不法分子鋌而走險,幫助他人偷渡③法制觀念淡薄,思想認識存在偏差是產生偷渡的內心起因④腐敗行為給非法獲取出入境證件、運送他人偷渡的活動提供了適宜的滋生土壤⑤法律軟化、執法偏差、打擊不力⑥社會上出現的新情況和邊防工作中存在的漏洞,使得偷渡易於得逞 特點①活動的神秘性與智能性②成員的復雜性③區域的集中性④組織的國際性 偷渡的方式與手段①空港偷渡是指採用偽假護照、證件或者偽造驗訖章等手段,從空港口岸搭乘飛機出入國(邊)境的行為/快捷因素/ 安全因素/身份因素②陸港偷渡是指採取用偽假出入境證件或偽造驗訖章等手段,逃避邊防檢查機關的檢查或企圖矇混過關,從陸路岸口出入國(邊)境的行為③海港偷渡是指未經國家主管部門批准或未持有有效證件入境,逃避邊防檢查機關的檢查或者企圖矇混過關,從我國沿海港口或碼頭偷渡的行為④無證偷渡是指偷渡分子未持任何出國證件,或雖有證件,但自知其手續不符而逃避邊防檢查。嚴格意義上的無證偷渡包括沿邊沿海偷渡⑤有證偷渡是指偷渡分子持出國證件,或雖有護照等證件,但出於非法目的而採用其他非法手段逃避邊防機關檢查或矇混過關,居留他國的行為。有證偷渡常見的方式和手段:旅遊偷渡/轉道偷渡/調包偷渡⑥持用偽假證件偷渡 偷渡的防範與控制①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思想認識水平②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抑制偷渡的動機③提高偵審水平,加大打擊力度④加強、完善防範、控制機制⒈廣泛開展調查工作⒉搞好轄區內流動人員管理⒊嚴格船舶租賃、買賣管理⒋嚴密重點部位的控制⑤搞好相關地區、部門的協同 ⑥密切國際合作⑦依法懲治偷渡的組織及個人 走私是指故意違反海關法規和其他有關法律、法規,逃避海關監管,非法運送、攜帶、郵寄國家禁止入境或者出境的物品、國家限制進出口的貨物、物品出入境,或者偷逃應繳關稅、破壞國家對外貿易管理制度和海關正常監管活動的行為。 危害主要體現①日益猖獗的走私 3 直接威脅著我國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②猖獗的走私加劇了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的困難③加劇腐敗,損害黨和政府形象 毒品走私、販運活動的特點①內外勾結,組織嚴密,呈國際化趨勢② 走私販毒職業化、武裝化、宗族化 ③犯罪預備過程長,准備周密④手段狡猾多樣,隱蔽性強 禁毒工作方針:「三禁並舉、堵源截流、嚴格執法、標本兼治」,並進而提出了「有毒必肅、販毒必懲、種毒必究、吸毒必戒」的目標和要求。 邊境緝毒對策①充實「堵源截流」 的內涵,完善「三道防線」建設② 疏壓結合,區別對待③嚴密控制易制毒化學品的生產和流通④加強 情報調研和專案偵查⑤加強地區間、國家間緝毒合作 危害國家安全活動是指一切違反國家安全管理法規,破壞國家安全管理秩序的行為。該活動以境內外敵對勢力、組織、分子為主體,以國家安全秩序為侵害客體,目的在於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與安全、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就其行為性質和結果來看,是構成危害國家安全的最嚴重的犯罪行為。 斗爭特點①政治性②全局性③時效性 方針①依靠群眾②公秘結合③利用優勢④ 積極開展 原則①堅持加強領導與遵守法紀相結合②堅持積極防範和有力打擊相結合③堅持專門工作與群眾工作相結合④堅持立足長遠和著眼現實相結合 出入境邊防檢查也稱「口岸管制」、 「口岸邊防檢查」,是指國家通過設在對外開放口岸的邊防檢查機關依法對出入境人員、交通運輸工具及其攜帶、載運的行李物品、貨物等實施檢查、監督的一種行政管理活動。 口岸是指一個國家允許人員(本國公民和外國公民)、交通工具、貨物和郵件出入的港口、機場、國境車站和陸地孔道。 對出入境的人員一般依照下列兩大程序進行①查驗是公安邊防部門對出入境人員實施邊防檢查的一種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檢查方式,其重點應放在對出入境人員證件的查驗上②核查也是出入境證件檢查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⒈核對口岸上使用的出入境登記卡內容⒉核對不準出入境人員名單 對出入境行李物品貨物的檢查是指邊防檢查站對出入境人員攜帶的行李物品和交通運輸工具載運的貨物進行檢查,目的是為了發現 和獲取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的物品,控制和制止危害國家安全 和社會秩序的犯罪行為,以維護國家安全和穩定社會秩序。 行李物品貨物檢查程序①行李、物品檢查程序②貨物檢查的方式 槍支、彈葯出入境檢查與管理①對出入境旅客或專業人員攜帶槍支彈葯出入境的檢查、管理②對出入境交通運輸工具及其員工配屬槍支、彈葯的檢查與管理③對進出口岸槍支彈葯的檢查與管理 邊防檢查處臵是指依據出入境管理檢查制度的法律體系規定,公安機關在出入境檢查中如發現有違法行為,可對此違法行為進行處理。主要內容①阻止出入境:阻止人員出入境/阻止交通工具出入境 ②留臵審查主要包括限制活動范圍、進行調查或移送有關機關處理 ③行政處罰 出入境邊防檢查控制是邊防檢查機關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在國家對外開放口岸,通過公開檢查的形式,查緝、控制敵對分子、刑事犯罪分子以及各種危害國家安全 和利益人員的重要手段。 控制對象主要有以下幾種人員①通緝在案並持有出入境證件可能出境入境的刑事犯罪嫌疑人②企圖潛入我國進行恐怖等危害國家安全活動的③冒名頂替或偽造證件企圖混出混入的④進行偷渡的人員和 走私、販毒等不法人員⑤其他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確有必要進行控制的人員。 控製程序①凡需要由邊防檢查站查控的對象均應由有關部門提出控制申請,經審批後實施控制。交控單位應查清並核實交控對象的有關情況,填寫交控通知書或證明函件②邊防檢查站對交控對象在交控的時間內實行控制。逾期仍需控制的,交控單位應重新辦理控制手續。在交控期限內無須再控制的,交控單位應及時辦理撤控手續。邊防檢查站一旦發現交控對象,要按照具體情況和交控單位的要求採取拒絕入境、阻止出境、拘留、扣留等措施,或者移交交控單位處理。 邊境涉外事務管理的原則①維護國家主權②堅持睦鄰友好③依法處理④堅持區別對待⑤堅持請示報告 邊境調查①基本情況調查 ②敵情調查③社情調查④我情調查 程序①迅速前往事發現場② 調查有關人員③迅速上報④對外交涉⑤總結 方法①就地處理② 電話、書信處理④邊防代表制度,是邊境制度的重要內容,其主要內容是邊境雙方代表間定期舉行會議,稱為邊境例會,也稱作代表會議⑤邊境會晤、會談,是處理邊境涉外事務的主要方式⑥外交途徑,重大情況,重要事宜,或邊防部門無法解決的涉外問題,可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⒈邊境挑釁對方人員在其境內向我方射擊或進行其他挑釁活動時,我方不要開槍還擊或越境抓捕,應隱蔽監視,並及時向上級匯報並向對方 提出交涉。 ⒉界標損毀我方如發現國界標志被移動或損壞,應立即保護現場,拍照取證,查明情況並向上級匯報,同時盡快通知對方,建議由雙方派員到現場會勘,共同作出記錄。對破壞邊界標志的行為應立即制止,依法處理。如發現對方破壞、移動邊界標志,應及時按雙方有關規定向對方提出交涉,要求其立即停止,恢復原狀。 ⒊非法越境是指未經允許越入、越出國(邊)界,情節不嚴重的行為。如情節嚴重即構成偷越國(邊)境罪。因不可抗力原因而誤越國(邊)境,不視為非法越境。 ⒋牲畜越境及遺失物品處理,對方牲畜、家禽越入我境,應就地趕回。對已進入我縱深地區的,要求隔離飼養,並按雙方協議規定的程序、方式移交對方,並向對方索要收據。嚴禁役使、屠宰、藏匿和變賣。如已屠宰,應向對方解釋並給予賠償。如協議規定需索要飼養費的,按協議規定辦理。我方牲畜、家禽越入對方境內時,不得私自越界追趕或索要,應及時向邊防部門報告。邊防部門及時將情況通報對方,要求尋找或返還。對對方向我移交的牲畜、家禽,應問明情況,予以接受,並向對方開具收據。對拾到的對方物品及漂流到我境內的船隻、木材等,應及時交還對方。 ⒌邊境屍體處理,邊境屍體,是指在邊界附近發現的國籍不明或對方人員的屍體。如一方發現邊境屍體不能確定其國籍,應盡快按照雙方邊境協議規定通知另一方,共同勘驗,確定其歸屬。雙方勘驗後無法確定屍體國籍,可就地掩埋。如 4 系對方人員屍體應按協議運回。 ⒍邊境救援活動是指邊境一方遇重大災害或人員遇險時,另一方根據協議、慣例進行的救援活動。對方發生水、火等自然災害,要求我方援助時,我方應組織力量積極協助,並將情況上報。我方境內發生水、火等自然災害或在邊境地區發生重大疫情,有可能危及對方時,上報批准後,再根據慣例通知對方,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如對方人員過境救援,應熱情歡迎,表示感謝並將情況立即上報。 ⒎協商邊境生產、作業活動,在邊界附近從事的生產作業,有可能給對方構成威脅的,或按照邊境制度條約、協議中規定須協商的邊境作業,按協議規定或慣例與對方進行協商,取得對方同意後,方可進行。如在邊界地區進行爆破作業,在邊界一定區域內從事地質勘探和采礦,在界水修建引水工程等。 ⒏外籍船舶避風、遇險,外籍非軍用船舶在我領海航行、作業期間,為避風或其他不可抗力進入我地方口岸,我方邊境管理部門應對其進行了解、詢問,查清進港或在我水域停泊的原因,並做好必要的監護。非經批准,停泊期間船上人員不得上岸,不得裝卸貨物。違反我邊境管理規定的,我邊境管理部門有權進行處罰。駛入原因解除後,應令其立即離港。外國籍軍用船舶未經我國政府同意,非法進入我領海的,按照我國領海制度,視為對我國領海主權的侵犯,邊境管理部門有權令其立即離開我國領海。如其不聽勸阻,故意挑釁,應立即通報主管海軍,並協助海軍處理。外籍船舶在海上遇險,我方發現或在接到呼救信號後,應立即出動救援。 ⒐境外扣留我漁船,我漁船進入其他國家海域或在爭議地區從事捕撈活動被對方扣留、處罰,通常由外事部門通過外交途徑向對方交涉,返回後公安邊防部門應詳細了解原因及經過。 ⒑邊境涉外案件是指在我陸地邊境地區和領海以內水域發生的涉及外國、外國人的刑事、治安案件及死亡案件。陸地邊境的涉外案件可根據雙方簽訂的邊境制度條約、協議的有關規定處理。如外國邊民在我邊境地區死亡或者被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扣留審查、拘留、逮捕的,按雙邊條約規定辦理。無雙邊條約的,也可通過邊防會晤的方式通知有關國家。海上發生的涉外案件,如外籍船舶在我內水、領海進行走私、販毒、運載偷渡人員及其他違法或違反國際公約的行為,被公安邊防部門扣留或採取其他強制措施的違法案件,應將案情連同處理情況及對外表態口徑於受理案件或採取措施後的 48 小時內上報上一級主管機關,並逐級上報公安部,同時,通報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 ⒒、涉外友好活動是指邊境雙方邊防部門之間進行的節慶祝賀、互訪聯歡等活動。無論是應邀還是邀請他方,事先須擬訂活動方案,報上級批准後進行。 「戰時」是指邊境戰爭的特定時期,邊境戰爭是因邊界沖突或毗鄰國雙方關系惡化而發生在邊界兩側局部地區戰爭,而非指戰爭法中所指的國家之間的戰爭,也不是一國內部的戰爭。 戰時邊境管理的特點 1.管理范圍的區域性 2.管理目標的單一性 3.管理內容的側重性4.政策法規的特殊性 海上執勤注意事項及有關問題的處理 (了解) 要根據公安部邊防管理局的規定海上執勤,公安邊防海警海上執勤勤務是一項政策性、執法性、涉外性很強的工作,要特別注意以下執勤事項,並做好對有關問題的處理。 1.海上執勤要嚴格遵守國家法律、規定,在指定轄區海域,按規定著裝,攜帶執勤證件;實施檢查時應出示證件,表明身份,說明檢查理由,依法文明執勤。 2.在對違法犯罪嫌疑船舶行使 「緊追權」時,不準進入外國領海;北部灣海域不準超越我內部控制線;粵港海域不準進入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管理線。 3.船艇通過台灣海峽和金門以東海域,不準超過台灣海峽中間線進入該線以東海域;不準進入台灣軍隊控制島嶼6 海里以內的海域;通過台灣海峽由福建省邊防局聯系,服從其指揮,共同制定嚴密的航行計劃,並由福建省邊防局上報福建省軍區和海軍福建基地;通過上述海域的船艇,均進入二級戰斗准備部署,能適時有效的防範意外情況;對航行時間、地點、航線嚴格保密。 4.跨區執勤時,船艇行動應及時向當地海警或其他邊防領導機關請示報告,主動接受領導。 5.在執勤中要嚴格執行使用武器、警戒的規定,盡量避免使用殺傷性武器;對於拒捕或以暴力抗拒檢查,對我船艇、人員安全構成威脅的,可依法使用武器和警戒。
㈨ 中國有哪些地區需要辦理邊防證的
一:邊防證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邊境管理區通行證」。
1:最好出發前在當地公安機關辦理,需持單位證明和本人照片,上海辦理的邊防證可以不貼照片,但需與身份證同時使用。
2:填入的時間應該與計劃逗留的時間一致,最長有效期限為自辦證日起一年。
3:到邊境地也可以再辦理,但控制較嚴、費用也更高。
二:中國需辦理邊防證進入的地方
1:廣西壯族自治區
那坡縣、靖西縣、大新縣、龍州縣、寧明縣、防城縣、憑祥市、東興市
2:雲南省
文山自治州:富寧縣、麻票坡縣、馬關縣
紅河自治州:河口縣、金平縣、綠春縣
西雙版納自治州:勐臘縣、景洪市、勐海縣
德宏自治州:潞西縣、畹町縣、瑞麗市、隴川縣、盈江縣、梁河
怒江自治州:瀘水縣、福貢縣、貢山縣
思茅地區:孟連縣、江城縣、瀾滄縣、西盟縣
臨滄地區:滄源縣、耿馬縣、鎮康縣
保山地區:龍陵縣、騰沖縣
3:西藏自治區
日喀則地區:仲巴縣、薩嘎縣、聶拉木縣、定日縣、康馬縣、來東縣、崗巴縣、定結縣、基隆縣
山南地區:錯那縣、隆子縣、洛扎縣、浪卡子縣
林芝地區:米林縣、朗縣、察隅縣、墨脫縣
阿里地區:普蘭縣、扎達縣、日土縣、噶爾縣
去珠峰寫「定日縣」,去羊湖寫「浪卡子縣」,去派區寫「米林縣」,最好是寫好縣名,有說寫地區也可以的:阿里地區、日喀則地區、山南地區、昌都地區。最好在當地辦好邊境證,去西藏再辦,一是費用高些,另外也麻煩些,可能會碰到休息日。去年我是在深圳辦的,2元,我當時把能想到的地名都填列進去了。碰到的麻煩就是單位、派出所都沒辦過這樣的邊境證,需要解釋,分局會比較清楚。
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哈密地區:哈密市、伊吾縣、巴里坤縣
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壘縣、奇台縣阿勒泰地區:青河縣、富蘊縣、福海縣、阿勒泰市、布爾津縣、哈巴河縣、吉木乃縣
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縣、額敏縣、塔城市、裕民縣、托里縣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阿拉山口行政區、博樂市、溫泉縣
阿克蘇地區:溫宿縣、烏什縣
克勒茲蘇柯爾孜自治州:阿圖什市、烏恰縣、阿合奇縣、阿克陶縣
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縣、葉城縣
5:甘肅省
肅北蒙古自治縣
6:內蒙古自治區
阿拉善盟:額濟納旗、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左旗
巴彥淖爾盟:烏特拉後旗、烏特拉中旗
包頭市: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烏蘭察布盟:四子王旗
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二連浩特、蘇尼特左旗、阿巴嘎旗、東烏珠穆沁旗
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阿氽山市
呼倫貝爾盟: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滿洲里市、陳巴爾虎旗、額爾古納市,鄂倫春自治旗
7:黑龍江省
大興安嶺地區:呼瑪縣、漠河縣、塔河縣
黑河市:孫吳縣、愛輝縣、遜克縣
伊春市:烏依嶺區、湯旺河區、新青區、上甘嶺區、友好區、嘉蔭縣
鶴崗市:蘿北縣、綏濱縣
佳木斯市:同江市、撫遠縣
雙鴨山市:饒河縣
雞西市:雞東縣、密山市、虎林市
牡丹江市:穆棱市、東寧縣、綏芬河市
三:補充:新疆主要有以下地區和口岸要辦理邊防證:
1、霍爾果斯口岸 新疆霍城縣 (在你當地或在去口岸途中辦)
2、巴克圖口岸 新疆塔城市 (在你當地或在新疆塔城市辦)
3、都塔拉口岸 新疆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 (在你當地辦)
4、哈納斯湖 新疆布爾津縣 (在你當地或在新疆布爾津縣辦)
5、吉木乃口岸 新疆吉木乃縣 (在你當地辦)
6、塔克什肯口岸 新疆青河縣 (在你當地辦)
7、阿黑吐別克口岸 新疆哈巴河縣 (在你當地辦)
8、木扎爾特口岸 新疆昭蘇縣 (在你當地辦)
9、阿拉山口口岸 新疆博樂市 (在你當地或在去口岸途中辦)
10、烏拉斯台口岸 新疆奇台縣 (在你當地辦)
11、吐爾尕特口岸 新疆烏恰縣 (在你當地辦)
12、紅其拉甫口岸 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在你當地或喀什市辦)
13、老爺廟口岸 新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 (在你當地辦)
14、塔什庫爾干縣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在你當地或喀什市辦)
15、紅山嘴口岸 新疆阿勒泰市 (在你當地辦)
16、闊勒買過貨口岸 新疆阿克陶縣 (在你當地辦)
17、托可滿蘇口岸 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在你當地辦)
18、哈納斯口岸 新疆布爾津縣 (在你當地辦理或在布爾津縣辦)
㈩ 邊境管理是指國界管理和管理
邊境管理不是指國界管理和管理!而是每個省份與鄰國劃定邊境管理區、邊境地帶和邊境禁區的一種管理。
黑龍江省邊境管理條例細則:
第一條
為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邊境地區的社會秩序和安全,增進與鄰國的睦鄰關系,保障邊境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的順利進行,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根據邊境管理的需要,省人民政府在靠近國界我側劃定邊境管理區、邊境地帶和邊境禁區。
邊境管理區一般是指沿國界的縣(市)或鄉(鎮)行政管轄區域。
邊境地帶一般是指陸地緊靠國界線二公里以內、水域從國界線延伸至岸上起二公里以內的地域。
邊境禁區是指在邊境地帶內劃定的特別控制區,實行特殊的管理制度。
第三條
凡在本省邊境管理區內居住、通行、生產或從事其他活動的組織和中國公民、外國人(含無國籍人),均應執行本條例。
第四條
在各級政府統一領導下,外事部門、公安機關、邊防部隊(以下簡稱邊境管理部門)分工負責組織本條例實施。
第五條
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都有保衛國界,保護國界標志和設施,維護祖國尊嚴和邊境地區秩序的義務。
第六條
任何人不得非法越過國界。
第七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移動、拆除、毀壞國界標志和標志國界的方位物。如發現其有異常情況,應及時報告邊境管理部門,不得擅自處理。國界標志的恢復、修理或重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或國家與鄰國達成的協議執行。
第八條
國界通視道的清理,必須按照我國政府與鄰國政府達成的協議及時進行。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修建影響邊界線清晰的建築物或者構築物。
第九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進行改變或可能改變國界走向、影響或可能影響界江(河、湖)水道和航道穩定的活動和工程作業。如需進行上述活動,必須依照國家與鄰國達成的協議或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未經省人民政府批准,不得移動、拆除或毀壞邊境地帶的交通航運、廣播電視、通信、水利、測繪、邊防、護林防火、國土保護等設施。
第十一條
建設跨越國界的交通、通信、水利、電力、測繪及其它工程設施,須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報國家批准,並按國家與鄰國簽訂的協議進行建設、管理和維護。
第十二條
出入邊境管理區的人員需持合法有效證件,並接受公安邊防機關的檢查。
(一)凡常住本省邊境管理區內年滿十六歲以上的本國公民,憑常住戶口所在地公安機關簽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可在本省邊境管理區內通行。
(二)非本省邊境管理區的本國公民出入邊境管理區,除國家與省政府另行規定者外,須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和縣(市)以上公安機關簽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邊境管理區通行證》。
(三)外國人和華僑、香港、澳門、台灣居民前往邊境管理區,必須持公安機關簽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旅行證》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邊境管理區通行證》;前往入出境經由地的邊境管理區,憑其入出境有效證件通行。
(四)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人出入邊境管理區,須持《軍人通行證》。
(五)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警察出入邊境管理區,須持《武裝警察通行證》。
第十三條
邊境管理區內鄉村的居民戶口,按城鎮居民戶口管理辦法管理。在邊境管理區內居民家中暫住的本國公民,須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邊境管理區通行證》,華僑和香港、澳門、台灣居民,須持合法有效證件和公安機關簽發的通行證,在到達後二十四小時內,到當地公安邊防派出所或村(居)民委員會申報暫住登記。離開前,須注銷登記。在邊境管理區旅店住宿的本國公民,須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邊境管理區通行證》,華僑和香港、澳門、台灣居民,須持合法有效證件和公安機關簽發的通行證,辦理住宿登記。
在邊境管理區旅店住宿或居民家中暫住的外國籍(含無國籍)人員,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辦法》辦理登記。
第十四條
凡在界江(河、湖)航行的船舶須遵守國家有關規定和國家與鄰國達成的有關規定、協議。
第十五條
凡進入邊境地帶從事採伐、開荒、復墾、挖沙、採石、采礦、捕撈、流筏、擺渡和爆破作業等活動,須事先由業務主管部門提出意見,經邊境管理部門同意後,報縣級人民政府或上級人民政府批准,並通報邊防部隊。作業人員須持有關部門批準的作業證件,按批準的規模、范圍和期限活動。嚴禁進入邊境地帶的人員私自攜帶各種槍支、彈葯以及其他爆破物品。在邊境地帶生產,不得有礙邊境管理工作。
第十六條
在邊境地帶進行測繪、勘探、拍攝影片或錄像片等活動,須經省邊境管理部門批准。
第十七條
在界江(河、湖)中進行工程建設或疏浚水道、航道,開發利用水資源等活動,除兩國政府有協議外,須經省邊境管理部門同意,報省人民政府或國家主管部門批准,並按有關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第十八條
在界江(河、湖)從事捕魚作業的人員,必須遵守對魚類品種和繁殖期的保護規定,禁止使用電擊、毒害、爆炸以及其他可能危害魚類資源的捕撈方法。
第十九條
船隻在界江(河、湖)從事各種活動,應當採取措施,防止水質污染。岸邊設施不得向界江(河、湖)排放超過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污染物質。
第二十條
禁止走私、販毒。
第二十一條
在界江(河、湖)中從事各種生產活動的小型船隻,由縣級人民政府業務主管部門發放安全合格證和作業許可證,公安邊防機關發放牌照並實施管理。
第二十二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未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批准,不得在陸界五百米內,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松阿察河、額爾古納河、瑚布圖河岸邊一百米內,在白梭河、綏芬河界河岸邊五十米內和興凱湖湖崗砍伐樹木、開荒和燒荒。在縣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由森林防火部門每年組織有關單位對陸界防火線進行清打。任何組織和個人不準擅自在防火線上從事生產及其他活動。
第二十三條
在邊境地帶不準狩獵,除執行公務外,不準鳴槍。護秋期間需要鳴槍的,應事先報請縣級人民政府批准,並通報邊防部隊。
第二十四條
嚴防牲畜越界。對於越入鄰國境內的我方牲畜,不得越界追趕。對鄰國交回的我方牲畜,由邊防部隊會同畜牧部門接收,交畜牧衛生防疫部門處理。如發現鄰國牲畜越入我境內,應就地趕回。如已進入縱深地區,應設法捕捉隔離,經檢疫後交就近的邊防部隊,按有關規定處理。不得藏匿、使役、買賣或宰殺。
第二十五條
在國界我側發現非法越境人員或可疑人、可疑物,應立即報告或送交就近公安邊防機關或邊防部隊處理。
第二十六條
在邊境管理區開辦旅遊區、互市貿易點,須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邊境地帶從事旅遊、互市貿易的我方人員和毗鄰國家人員,只准在批準的范圍內活動,並遵守國家和地方有關規定。
第二十七條
在界江(河、湖)中航行的外國籍船舶,除兩國政府有相應協議或不可抗力因素外,非經國家或其授權的主管部門允許,不得越入中國水域航行、停泊或從事各種活動。
經允許進入界江(河、湖)中國水域航行、停泊或從事各種作業活動的外國籍船舶,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
第二十八條
對外開放口岸和邊境通道的設立和關閉,按國家規定,由省人民政府批准或報國務院批准。
第二十九條
出入國界的人員和交通工具、行李物品及運載物,須經國家指定的口岸或與鄰國商定的臨時過境通道通行,並要遵守有關法律、法規或符合有關規定。
第三十條
發現外國飛機、其他飛行物、陸路和水路交通工具非法越過國界時,要及時報告當地邊境管理部門。
鄰國人員、交通工具因不可抗力因素進入我國境內避險時,可予救助,經允許可在規定的范圍內活動,並立即報告邊境管理部門處理。
第三十一條
對違反本條例的,由公安機關和有關部門視情節輕重給予下列處罰:
(一)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以500元以下罰款或警告。
1.邊境管理區內的居民容留外來人員暫住,24小時內未向派出所、村(居)民委員會申報辦理暫住登記或離開前不注銷登記的;
2.旅店及其他單位未對投宿人員進行登記或擅自收留無證人員住宿的;3.發現人員非法越界而不採取措施或不報告的;
4.監護人員不履行或消極履行監護責任,造成監護對象誤越國界或其他不良後果的;5.在界江(河、湖)未按規定停放船隻的。
(二)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以500元至2000元(含本數,以下同)罰款,直至沒收生產工具和非法所得。1.在邊境地帶狩獵的;
2.在界江(河、湖)或界江島嶼上與鄰國人員進行非法交易的;
3.未經批准進入邊境地帶從事採伐、開荒、挖沙、採石、捕撈、流筏、擺渡和爆破作業等生產經營活動的;
4.私自攜帶槍支、彈葯以及其他爆破物品進入邊境地帶的;
5.在界江(河、湖)未按規定停放船隻,導致船隻被盜或漂失造成涉外事件的;
6.在界江(河、湖)電魚、毒魚的;
7.未按規定的時間、地點和范圍從事界江(河、湖)生產作業的;8.藏匿、使役、買賣、宰殺鄰國越入我國境內牲畜的。
(三)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以2000元至3000元罰款,並責令其恢復被損壞的設施,拆除私建的建築物。
1.擅自移動、拆除、毀壞國界標志和標志國界方位物的;
2.擅自進行改變或可能改變國界走向、影響或可能影響界江水道和航道穩定的工程作業及其他活動的;
3.擅自移動、拆除或損壞邊境地帶邊防、口岸、交通航運、廣播電視、通訊等設施的。
(四)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尚不夠追究刑事責任的,可以處以3000元至5000元罰款,同時沒收生產工具和非法所得,取消界江生產作業資格。1.在界江(河、湖)炸魚的;
2.越界進行捕撈、採集等生產作業活動的;3.越界走私或盜竊的;
4.企圖偷越國界,由於意志以外原因而未得逞的;5.在邊境地帶擅自鳴槍,引發涉外事件的。罰沒款和收繳物品上繳同級財政部門。
第三十二條
拒絕、阻礙邊境管理部門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及有關規定予以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折疊第三十四條
邊境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必須秉公執法,不得徇私舞弊。違者由其所在單位給予行政處分,觸犯法律的要依法懲處。
第三十五條
當事人對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十五日內,向做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復議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在接到處罰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內,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逾期不申請復議或者不向人民法院起訴、又不履行處罰決定的,由做出處罰決定的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第三十六條
對於認真執行本條例,做出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由各級人民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三十七條
本條例解釋權屬於黑龍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具體應用的解釋由黑龍江省人民政府邊境管理部門負責。
第三十八條
本條例與國家今後有關規定抵觸時,按國家規定執行;本省以往有關規定與本條例抵觸時,按本條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