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例方面
1. 什麼是條例
條例是國家權力機關或行政機關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並發布的,針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內的某些具體事項而作出的,比較全面系統、具有長期執行效力的法規性公文。條例是法的表現形式之一。一般只是對特定社會關系作出的規定。條例是由國家制定或批準的規定某些事項或某一機關組織、職權等規范性的法律文件,也是指團體制定的章程。它具有法的效力,是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的,是從屬於法律的規范性文件,人人必須遵守,違反它就要帶來一定的法律後果。
2. 《條例》豐富並重構黨的紀律體系,從哪些方面
《條例》相當於是黨內的「刑法」,是紀檢監察機關實施監督執紀問責的基本依據。本次《條例》修訂完善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充分吸收舊版《條例》公布11年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最新經驗和成果,著力解決新出現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強化紀律的剛性約束,讓全體黨員和黨員領導幹部實現心懷戒懼,行有所止。
《條例》豐富並重構黨的紀律體系,從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等6個方面制定具體處分條款,把舊版《准則》核心內容納入廉潔紀律范疇,並且強化懲治新出現的違紀行為,包括拉幫結派、對抗組織審查、不如實向組織說明問題、不執行請示報告制度、不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侵害群眾利益、漠視群眾訴求、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不力、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等。這些規定充滿了現實性,編織起一張嚴密的「紀律網」,對形形色色的違紀行為形成強制力。
與此同時,《條例》實現紀嚴於法、紀在法前、法紀分開的工作要求,分則部分刪除與國家法律相重合的內容,比如貪污受賄、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失職瀆職、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等內容,讓紀律處分回歸「紀律」和「紀律檢查」工作的本源。根據《條例》規定,黨員受到黨紀追究,涉嫌違法犯罪的,應當及時移送有關國家機關依法處理。
3. 黨的准則和條例有哪些
兩個來准則:《關於新源形勢下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准則》。
四個條例:《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
(3)條例方面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擁有牢固的執政地位和堅強的執政能力,與其政治上的先進性分不開,這也是加強黨的建設應反復強調的。
與此同時,必須清醒認識的是,共產黨的先進性不是一勞永逸的,只有不斷修正自我,才能保證政治上先進。
怎樣才能滿足要求?提供強有力的組織制度保障是關鍵。
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在黨內法規體系中位階比較高,僅次於黨章」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正是這方面的最新努力,《准則》和《條例》為全面從嚴治黨提供了重要保障。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准則》《條例》呈現三大特點 著力增強黨的自凈能力
4. 中國共產黨員紀律處分條例哪幾個方面
分六大部分: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
5. 條例+准則+制度
條例的概念:條例是領導機關制定或批准規定某些事項或機關團體的組織、職權等帶有規章性質的法規性文件。條例具有法規性的特點,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制發機關的法定性。條例的製作、發布機關有一定的限制。(2)內容的法規性。條例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重要或比較重要的事項,具有強制力和約束力,要求有關人員必須遵照執行,不得違反。條例的分類根據管轄的許可權不同,條例可以分為直接頒發性條例和批准頒發性條例;根據內容的不同,條例可以分為事項性條例和規定機關、團體的組織、職權的條例。
准則:准則是單位主管部門對某一方面的工作規定的應用文。
格式:1標題。2正文:開頭概括說明制訂的目的,主體部分可分條陳述。3署名、日期。
制度的概念制度一詞有廣義的解釋與狹義的解釋。就廣義而言,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體系就是制度(或叫體制),如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制度、資本主義制度等等。就狹義來講,是指一個系統或單位制定的要求下屬全體成員共同遵守的辦事規程或行動准則,如工作制度、財務制度、作息制度、教學制度等等。這里講的制度專指一種公務文書。2.制度的作用制度可使某個團體或單位的所有成員共同遵守某些辦事規程和行動准則;從而為完成任務或目標提供保證。3.制度的分類制度的種類很多,各條戰線、各個部門、各個單位的工作性質不同,情況千差萬別,因而制度也不一樣。如保密制度與醫葯制度,真是風馬牛不相及。4.制度的結構制度的寫法是條文式,即把制度內容分條款逐一寫出,其結構可分為標題、正文、結尾三部分。(1)標題 由制定單位、工作內容、文種三部分組成。如:××醫院住院部交接班制度制定單位工作內容文種。有的制度標題中不寫制定單位,而將它寫在末尾。(2)正文。這是制度的主體部分。寫條文前可加一小段引言,簡要、概括地說明制定這項制度的原因、根據、目的等情況。接著逐條寫各項內容。一個單位內部的制度也可以不寫引文,直接寫條款。條文寫完後還要寫明此項制度從什麼日期執行。(3)結尾。條文寫完了就自然結束,寫上制定單位、公布日期。是單位內部的制度行文公布不必蓋章,如是一級政府或一個系統的制度需廣泛下發執行者,必須落款公章。以增強其真實性嚴肅性。5.制度的實例<實例>一檔案管理制度一、歸檔文件、材料范圍凡是反映省政府機關工作活動,具有查考利用價值的文件材料均屬歸檔范圍。
6. 條例與法律有何不同
從廣義上來理解復,條例也是法律制的一種形式,不過在現實中,法律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性文件,這是在狹義的意思上使用的。
而條例一般是指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從制定主體上來說,跟法律是有明確區別的,法律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而且在效力上,條例也是要低於法律的效力的,如果條例跟法律沖突的話,法律是要優先於條例適用的。
但是也是有例外的,全國人大有時候制定的法律文件也會用條例的名字,如曾經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條例》(現在已廢止,代之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了),雖然是條例的形式,但是卻是由全國人大制定的,因此其效力、地位跟法律是一樣的。現在這種情況比較少了,立法法出來以後,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一般都不再採用條例的名稱了,都是用法律的形式了。
7. 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在哪些方面
從條例上看,它和之前的條例比起來有三個特點:
一是紀法分開:70多項與法回律重合內容刪除,黨答紀嚴於法律。條例修訂:紀法分開,紀在法前,紀嚴於法。修訂刪除了70餘條與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重復的內容。修訂後,條例從原來的3編、15章、178條、24000餘字縮減為3編、11章、133條、17000餘字。
二是劃定紅線:強調追責,明確6類「負面清單」。條例修訂:強化「負面清單」作用,將原有條例規定的10類違紀行為梳理整合、科學修訂為六類: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把黨章關於紀律的要求具體化,並在分則各章中按照同類相近和從重到輕的原則進行排序。
三是十八大以來成果制度化:方向精準,體現從嚴治黨常態化。條例修訂:將十八大以來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組織紀律、落實八項規定、反對「四風」等從嚴治黨的實踐成果制度化、常態化。
8. 政法工作條例主要內容有
政法工作條例主要內容有:
第一條為了堅持和加強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做好新時回代黨的政法工作答,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本條例適用於中央和縣級以上地方黨委、黨委政法委員會、政法單位黨組(黨委)領導和組織開展政法工作。
第三條政法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黨領導政法單位依法履行專政職能、管理職能、服務職能的重要方式和途徑。黨委政法委員會是黨委領導和管理政法工作的職能部門,是實現黨對政法工作領導的重要組織形式。
(8)條例方面擴展閱讀:
政法工作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一)堅持黨的絕對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政法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專門工作和群眾路線相結合,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三)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四)堅持服務和保障大局,為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保持社會長期穩定提供法治保障;
(五)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六)嚴格區分和正確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這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准確行使人民民主專政職能;
9. 法規 條例 規章 規定 規范 什麼區別
你好,作為一個法律人,我可以幫你。
法規分為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行政法規是國務院制定的,可以以條例來命名。行政法規的具體名稱有條例、規定和辦法。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較全面、系統的規定,稱「條例」;對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規定,稱「規定」;對某一項行政工作作比較具體的規定,稱「辦法」。地方性法規是地方人大制定的,一般是較大市以上的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規效力才高。
行政規章區分為部門規章和地方規章兩種。部門規章就是一般指國務院各部委制定的,地方規章是由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人民政府,以及省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
規定是規范性文件,不屬於法律范疇,效力低於法律。
法律效力等級為:憲法-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規章。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