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法規監管科

法規監管科

發布時間: 2022-04-14 15:50:57

⑴ 國家法律監管部門有哪些單位

一、行政監察的含義 行政監察是指在行政系統中設置的專司監察職能的機關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以及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的行政活動及行政行為所進行的監督檢查活動。監察機關依法履行職責,在監察活動中,向行政機關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堵塞行政管理中的漏洞,避免和減少工作失誤;對違反行政紀律的行政機關、國家公務員和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進行查處,依法進行紀律制裁;依照法律支持和鼓勵行政機關、國家公務員忠於職守,清正廉潔,保障他們的合法權益,為他們創造一個良好的行政環境,進而提高其依法行政的水平,廉潔高效地工作,達到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的目的。對這一概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一)實施行政監察活動的主體是設立在行政系統中專司行政監察職能的機構。這一機構所實施的行政監察活動,屬於行政機關的一種專門內部監督。 (二)行政監察的對象是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以及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如企事業單位中由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領導幹部。 (三)行政監察的客體是國家機關任命的公務員的行為和行政機關的綜合行政行為。 (四)行政監察是行政監察機關對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以及國家行政機關任命的其他人員實施監督、檢查、懲戒活動的總稱。 (五)行政監察的目的是保證國家及其公務員廉潔高效地履行職責,實際上就是依法行政的問題。 二、中國行政監察制度 為適應力口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提高黨政監督的整體效能,1993年,中央和地方各級黨的紀律檢查機關與監察機關實行合署辦公。 (一)監察機關的性質和地位 監察機關是各級人民政府為保證政令暢通,維護行政紀律,加強廉政建設,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促進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國家公務員依法行政而專門設立的行使行政監察職能的機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國務院「領導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監察等工作」,由此確立了行政監察在我國政治體制中的地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規定了監察機關的性質、領導體制、管轄范圍、職責許可權和機構設置等,進一步明確了監察機關的法律地位。監察部是最高監察機關,在國務院的領導下,主管全國監察工作。縣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所屬部門的監察機關分別在本地區、本部門行政首長和上一級監察機關的領導下,主管所在地區和部門的行政監察工作。這種雙重領導體制是憲法規定「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在監察機關領導關繫上的具體體現,保證了監察機關應有的法律地位和權威性。 (二)監察機關的管轄范圍和職責 監察部的監察對象是國務院各部門及其國家公務員,國務院及國務院各部門任命的其他人員,省級人民政府及其領導人員;省、市、縣級監察機關的監察對象,是所在人民政府各部門及其國家公務員,人民政府及人民政府各部門任命的其他人員,下一級人民政府及其領導人員。上級監察機關可以辦理下一級監察機關管轄范圍內的監察事項,必要時也可以辦理所轄各級監察機關管轄范圍內的監察事項。 監察機關的主要職責是:1、檢查監察對象在遵守和執行法律、法規和人民政府的決定、命令中的問題;2、受理對監察對象違反行政紀律行為的控告、檢舉;3、調查處理監察對象違反行政紀律的行為;4、受理監察對象不服主管行政機關給予行政處分決定的申訴,以及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由監察機關受理的申訴;5、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由監察機關履行的其他職責。 (三)監察機關的許可權 1、檢查權。對監察對象貫徹執行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情況,以及違反政紀的行為進行檢查。 2、調查權。對監察對象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行為,以及違反政紀的行為進行調查。 4、行政處分權。在監察對象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政策和違反政紀時,監察機關可給予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行政處分。 (四)監察機關的機構設置 監察部設部長一人、副部長四人,定期召開部長辦公會議,討論決定監察部及全國監察機關的重大事項。監察部部長由國務院總理提名,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由國家主席任命,每屆任期五年,可以連任。 監察部下設23個職能部門,其中:負責工業能源、經濟監督、科教文衛、農林交通、政法新聞等中央國家機關監察司5個;負責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等地方監察司4個;綜合部門14個,包括辦公廳、監察綜合、案件審理、宣傳教育、法規建設、信訪舉報、執法監察、人事管理、理論研究等。 根據國務院的決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的規定,監察部在國務院所屬部委和直屬機構共50個單位設立了派駐監察局、監察專員辦公室。沒有派駐的單位,設立了內部監察機構。(詳情請參閱《應用寫作》雜志)

⑵ 工商局的工作分那幾個部門,具體做什麼

工商局又稱工商行政管理局主要職責有:
(一)負責市場監督管理和行政執法的有關工作,起草有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工商行政管理規章和政策。
(二)負責各類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從事經營活動的單位、個人以及外國(地區)企業常駐代表機構等市場主體的登記注冊並監督管理,承擔依法查處取締無照經營的責任。
(三)承擔依法規范和維護各類市場經營秩序的責任,負責監督管理市場交易行為和網路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的行為。
(四)承擔監督管理流通領域商品質量責任,組織開展有關服務領域消費維權工作,按分工查處假冒偽劣等違法行為,指導消費者咨詢、申訴、舉報受理、處理和網路體系建設等工作,保護經營者、消費者合法權益。
(五)承擔查處違法直銷和傳銷案件的責任,依法監督管理直銷企業和直銷員及其直銷活動。
(六)負責壟斷協議、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方面的反壟斷執法工作(價格壟斷行為除外)。依法查處不正當競爭、商業賄賂、走私販私等經濟違法行為。
(七)負責依法監督管理經紀人、經紀機構及經紀活動。
(八)依法實施合同行政監督管理,負責管理動產抵押物登記,組織監督管理拍賣行為,負責依法查處合同欺詐等違法行為。
(九)指導廣告業發展,負責廣告活動的監督管理工作。
(十)負責商標注冊和管理工作,依法保護商標專用權和查處商標侵權行為,處理商標爭議事宜,加強馳名商標的認定和保護工作。負責特殊標志、官方標志的登記、備案和保護。
(十一)組織指導企業、個體工商戶、商品交易市場信用分類管理,研究分析並依法發布市場主體登記注冊基礎信息、商標注冊信息等,為政府決策和社會公眾提供信息服務。
(十二)負責個體工商戶、私營企業經營行為的服務和監督管理。
(十三)開展工商行政管理方面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十四)領導全國工商行政管理業務工作。
(十五)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⑶ 中國地方政府制定法律法規有監督的部門嗎和一些法、相抵觸時怎麼辦

第一,地方政府是不能制定法律法規的,只能制定規章,其由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進行監督。
第二,相抵觸時分以下幾種情況解決:
1、不同位階的法的淵源之間的沖突原則包括憲法至上原則、法律高於法規原則、法規高於規章原則、行政法規高於地方性法規原則等。
2、同一位階的法的淵源之間的沖突原則,主要包括:(1)全國性法律優先原則;(2)特別法優先原則;(3)後法優先或新法優先原則;(4)實體法優先原則;(5)國際法優先原則;(6)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的效力高於本行政區域內的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規章。此外,法律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行政法規之間對同一事項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裁決。
3、位階出現交叉時的法的淵源之間的沖突原則,我國立法法主要規定:(1)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依法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自治地方適用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的規定。(2)經濟特區法規根據授權對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作變通規定的,在本經濟特區適用經濟特區法規的規定。(3)地方性法規、規章之間不一致時,由有關機關依照下列規定的許可權作出裁決:①同一機關制定的新的一般規定與舊的特別規定不一致時,由制定機關裁決。②地方性法規與部門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國務院提出意見,國務院認為應當適用地方性法規的,應當決定在該地方適用地方性法規的規定;認為應當適用部門規章的,應當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③部門規章之間、部門規章與地方政府規章之間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一致時,由國務院裁決。④根據授權制定的法規與法律規定不一致,不能確定如何適用時,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裁決。

⑷ 政法委執法監督科是干什麼的

(一)要強化宏觀監督。要認真做好宏觀指導工作,在不直接介入個案訴訟活動的原則下,通過個案監督發現執法活動中帶有普遍性、全局性的問題,特別是對涉及法律和政策方面的問題,進行認真調查研究,提出具體的指導意見和解決辦法。

(二)要強化執法監督檢查、專項調查等監督方式。要突出重點,解決難點,根據每年或一定時期確定的執法工作重點和執法活動中存在的多發性問題,定期組織全面檢查,糾正違紀違法問題,查處違法違紀幹警。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或在執法檢查中發現的突出問題、普遍性問題,要組織專門的調查小組進行專項調查,實施重點突破、難點攻關,推動執法監督工作向縱深發展。

(三)要強化監督形式,拓寬監督層面。要堅持事前防範、事中監控和事後追究相結合,經常性監督、定期監督和不定期監督相結合,形成全過程、多功能、廣覆蓋的監督網路,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對象、不同內容監督活動的需要。一是要適時組織開展全面執法檢查。採取普遍檢查和重點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對政法部門的執法情況全面進行了解,發現帶傾向性的問題和個別突出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限期糾正。二是適時開展專項執法檢查。針對一個時期政法機關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或者某一個政法部門在執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適時組織開展專項執法檢查。三是主動指導或者參與政法部門系統內部組織的執法檢查,從中了解和掌握執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糾正意見。對執法檢查中發現有問題的案件,建議或責成有關政法部門復查、復議;對確屬錯案的,督促有關政法部門依法予以糾正。四是對群眾反映執法不公、反響強烈、在當地有重大影響的案件,及時進行個案監督調查。五是對領導批示和上級有關部門交辦的人民群眾上訪申訴案件,由各級黨委政法委列入交辦、轉辦案件,責成有關政法部門認真辦理。

⑸ 市場監管分局法規科是業務科室嗎



機構全稱:區市場監管局法規科,機構簡稱:區市場監管局法規科。

負責行政執法監督工作,審核確定權力清單,推進依法行政工作。承擔依法依規設計執法程序、規范自由裁量權工作。承擔有關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和行政賠償工作。承擔有關行政處罰案件的審核、復核、聽證工作。承擔普法宣教和法制培訓工作。負責系統執法主體資格和公職律師管理。

⑹ 銀監會一共有多少部門分別是什麼部門

辦公廳(黨委復辦公室)政制策法規部(研究局)銀行監管一部(負責監管國有商業銀行)銀行監管二部(負責監管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城市合作信用社)銀行監管三部(負責監管外資銀行)銀行監管四部(負責監管資產管理公司、政策性銀行和郵政儲蓄銀行) 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部(負責監管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合作金融監管部(負責監管農村信用社和農村商業銀行)業務創新監管協作部銀行業案件稽查局(銀行業安全保衛局)統計部財務會計部國際部(港澳台事務辦公室)監察局(紀委)人事部(黨委組織部)宣傳工作部(黨委宣傳部) 監事會工作部機關黨委黨校銀監會系統工會系統團委處置非法集資辦公室信息中心培訓中心機關服務中心金融工會博士後工作站

⑺ 衛生計生局法制監督股的職能

一、綜合監督局的成立及其機構、隊伍情況
為了進一步加大對衛生計生法律法規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力度,相對集中衛生計生監督職能,提高綜合監督效能,國家衛生計生委組建了綜合監督局。衛生計生監督是衛生計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維護正常公共衛生、醫療衛生、計劃生育服務秩序,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推動衛生計生事業發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衛生監督職責主要由各級衛生監督機構承擔,計劃生育監督職責主要由各級人口計生部門的法制機構承擔。全國已建立2900餘個衛生監督機構,有人口計生法制機構3200餘個。一個從中央到省、市、縣(區)各自相對獨立的衛生、計生監督網路已經形成,並基本實現了城鄉全覆蓋,為監督工作的有效開展創造了基礎條件。全國共有衛生監督員6萬餘人,衛生監督協管人員17萬餘人。我們始終堅持把隊伍建設作為組織保障,強化教育培訓,嚴格管理,發揮專業優勢,執法能力和監督水平明顯提升。

二、綜合監督體系建設及法律法規監督檢查機制建設情況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衛生計生職能轉變與機構改革要求,整合衛生計生系統的監督執法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提高綜合監督效能,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健康權益,2013年12月,我委出台了《關於切實加強綜合監督執法工作的指導意見》。通過整合衛生計生監督執法力量,力求做到監督執法機構名稱統一、明確職責任務,重心下沉、隊伍壯大。

為進一步加大對衛生計生法律法規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工作力度,有效履行綜合監督職責,規范綜合監督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做好委內相關業務司局之間的協調與配合,我委制定了《國家衛生計生委綜合監督工作協調制度》,確保綜合監督工作的順利進行。 為更好地貫徹落實衛生計生法律法規,有序推動衛生計生法律法規的監督檢查工作,2014年,我委印發了《衛生計生重要法律法規監督檢查工作規劃(2014-2017年)》。根據規劃要求,2014至2017年期間,全國衛生計生系統要完成7部衛生計生法律、17部行政法規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

三、綜合監督工作開展情況
(一)進一步整頓醫療秩序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取得顯著成效。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群眾醫療保健需求不斷增加,一些地方醫療服務市場混亂、個別醫療衛生服務機構違法違規的問題屢有發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根據當前各地醫療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2013年10月-2014年9月,我委聯合公安部、食品葯品監管總局等6部門開展了為期一年的進一步整頓醫療秩序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黑診所、游醫、醫托行騙,嚴肅查處「兩非」行為,規范醫療機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依法執業,重拳整治醫療服務市場秩序。重點督辦了遼寧、山東違法開展醫療美容案件,北京特大醫托詐騙團伙,浙江王華璞、王二敏非法胎兒性別鑒定案件。據統計,專項行動期間,全國共查處各類案件9.3萬件,沒收違法所得、罰款2.2億元,吊銷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326戶,移送公安機關案件2833件,刑事立案1256起,刑事拘留1373人,打掉犯罪團伙32個,形成了打擊非法行醫的高壓態勢,醫療服務市場秩序得到進一步規范。同時,加強了部門協作與聯動,綜合治理的工作格局得到鞏固,強化了群眾安全就醫意識,醫療機構依法執業自覺性得到提升。

(二)完成首次衛生計生重要法律法規監督檢查工作。根據我委印發的《衛生計生重要法律法規監督檢查工作規劃(2014-2017年)》安排,2014年5-8月我委在全國范圍組織開展了《執業醫師法》和《醫療機構管理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共確定了217項具體檢查內容,檢查對象涵蓋省、市、縣三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監督機構、醫學考試機構以及部分行業組織、醫療機構、學校等單位。通過監督檢查,提升了衛生計生系統行政部門依法行政、依法履職的意識和水平,推動了醫療衛生機構依法執業和學校落實法律責任,營造了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圍,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落實,確保法律法規落實到位。

2014年下半年,我委繼續開展對《母嬰保健法》、《母嬰保健法實施辦法》、《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管理條例》、《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和《中醫葯條例》等法律法規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工作。在今後三年中,我委還將開展對《獻血法》等5部衛生計生法律、9部行政法規實施情況的監督檢查,有步驟地將衛生計生重要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監督檢查一遍。通過開展監督檢查,全面了解衛生計生法律法規的落實情況,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提出建議,對完善衛生計生法律法規、促進衛生計生行業依法行政和依法執業,提高衛生計生系統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建設人民滿意的衛生計生事業起到推動作用。

(三)公共衛生、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等各項監督工作統籌推進。

——公共衛生監督工作持續加強。公共衛生監督覆蓋率明顯提升,2013年共監督檢查公共場所、飲用水供水單位和學校255萬戶次,監督覆蓋率達到80%,查處違法案件2.4萬件,罰款近3000萬元,均較2012年有所增加。對日供水千噸以上水廠和二次供水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共檢查單位5萬家,責令整改9000家,為實現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確定的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目標打下基礎。組織開展了飲用水輸配水管材管件專項整治行動,檢查了2378家生產企業和1442家經營單位,抽檢產品546件,曝光17件不合格產品。加大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力度,開展城市和農村學校自建設施集中供水監督檢查,共檢查學校3.2萬所,責令整改4800所。聯合教育部門開展學校衛生監督綜合評價試點工作,對514所學校的教學環境、飲用水衛生、傳染病防控等工作完成綜合評價,為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學校衛生監督綜合評價做好准備。進一步規范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生產行為,嚴厲打擊無證照行為,共監督檢查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近8000家,抽檢了9萬余套消毒餐具,向工商部門通報1100餘家無照餐飲具集中消毒單位,保障了餐飲具衛生安全。

——醫療衛生、傳染病防治監督工作力度不斷加大。加強《傳染病防治法》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積極應詢全國人大關於傳染病防治的監督執法工作。主動應對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共檢查疫情發生地區醫療衛生機構等單位7.5萬余戶次。在2千餘家醫療機構開展以醫療廢物管理為重點的分級監督試點工作。組織開展以醫療廢物、放射診療和醫療廣告為主要內容的醫療衛生專項監督檢查,檢查各級醫療衛生機構56萬余戶次,立案查處2萬余家,罰款2600餘萬元,促進了醫療服務規范管理。全國傳染病防治監督執法工作不斷加強,2013年檢查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57萬余戶次,警告1.1萬余家,罰款1500餘萬元;檢查疾控機構、醫療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49萬余戶次,醫療衛生機構傳染病防治措施規范化水平較2012年有所提升。 ——計劃生育監督工作逐步深入。計劃生育監督工作思路進一步明確,監督工作規范的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基層監督執法資源得到積極整合。開展《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條例》實施情況和社會撫養費徵收管理工作的專項督查。對母嬰保健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機構的常規監督進行了規范。加強計生監督培訓,計生監督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組織參與了打擊「兩非」等多起計生重要案件的督查督辦,推進了計生工作有關法規的落實和依法行政。,

——許可取消下放後的監管工作平穩有序。按照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工作要求,推進委本級消毒產品、涉水產品審批制度改革,對取消下放的上百家企業的850餘個消毒產品和涉水產品分類提出處理原則,指導地方有序做好銜接工作。印發消毒產品、涉水產品「三新」判定依據,完善審批管理辦法。各地及時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和程序,實現了行政許可和職能轉變的有效平穩銜接。組織開展消毒產品和涉水產品國家監督抽檢,2013年共抽檢1348個消毒產品、1254個涉水產品,對不合格產品依法進行了查處。

(四)規范執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為規范衛生計生監督執法行為,進一步提高監督隊伍依法行政能力,我局每年選擇不同重點開展監督執法專項稽查工作。2014年,我們以行政處罰案卷為重點,稽查衛生計生行政處罰案卷中違法事實認定、法律法規適用、執法程序實施、自由裁量權使用及文書製作等方面內容,督促各級監督機構重視行政執法工作,切實採取措施提高監督員執法能力和水平。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工作,對照法律規定全面監督衛生計生系統依法行政、依法履職的工作情況,為衛生計生工作的有效開展,為維護群眾健康權益保駕護航。

⑻ 部門法規科的職責有哪些

主要來職責:起草本區統計規范性文件;源對本局制定的規范性文件進行合法性審核、報備。監督檢查統計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組織行政處罰、聽證工作;對統計執法檢查進行監督工作;組織全區統計法規宣傳工作。對街道(鎮)統計所法制宣傳工作給予指導和檢查。承辦統計從業資格認定工作;承辦統計調查證核發工作;負責涉外和民間社會調查機構調查資格和調查項目的監督管理。

⑼ 省銀監局有哪些部門啊

和銀監會相似,各地略有不同

辦公室、統計信息處、監管*處、非現場處置.....

比如北版京,包括辦公室、權政策法規處、政郵處、國有銀行監管處、股份制銀行監管一處、城市商業銀行監管處、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處、財務公司監管處、外資金融機構監管處、統計信息處。
河北則是辦公室、政策法規處、市場准入處、國有銀行監管一處、國有銀行監管二處、股份制銀行監管處、城市商業銀行監管處、政策性銀行和郵儲處、合作金融機構監管處、非銀行機構監管處、統計信息處。
山西則是辦公室、政策法規處、市場准入處、非現場監管一處、非現場監管二處
山西銀監局非現場監管二處、現場監管三處、現場檢查一處、現場檢查二處、現場檢查三處、現場檢查四處、現場檢查五處、統計信息處。
上海的更特別,包括辦公室、政策法規處、國有銀行處、法人銀行處(包括浦發銀行非現場監管科、上海銀行非現場監管科、農商行非現場監管科)、股份制銀行分行處、外資銀行非現場處、外資銀行現場處、非銀行處、政策性銀行處、資產郵儲處、統計信息處等。

⑽ 交通委員會和交通局的區別

交通委員會一般是當地政府賦予更多組織協調職能,而交通局一般只是有純交通的職能。交通局屬於交通部下屬的部門,職權是公路,水運的規劃,管理,建設,資費征稽,稽查等,交通委員會還專門設有執法機構。
交通局是主管全市公路,水路和地方鐵路交通行業管理的市政府工作機構,內設辦公室,人事科,綜合科,財務科,計劃基建科,政策法規科執法監督科等六個職能科室,共有市直交通事業單位八個。其中,正縣級三個,市公路管理局,市航運管理局,市地方鐵路管理局,副縣級兩個,市運輸管理處,市交通稽查支隊,正科級三個,市交通戰備辦公室,交通信息中心,市交通基本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
交通局的主要職責:
1、貫徹執行國家和自治區有關公路、水路交通行業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並監督實施;
2、研究擬訂市公路、水路交通行業的發展規劃、中長期計劃並組織實施,負責交通行業統計和信息工作;
3、對自治區和市重點物資運輸、緊急客貨運輸進行調控,組織實施道路交通工程建設;
4、指導交通行業體制改革,維護公路,水路交通行業的平等競爭秩序,引導交通運輸行業優化結構,協調發展;
5、負責組織公路及其設施的建設,維護,規費稽徵,負責公路建設市場,運輸市場,城市公共客運,出租汽車,汽車維修工作的行業管理和宏觀調控,負責汽車駕駛學校的審核批准和營業性運輸駕駛員培訓管理,負責汽車出入境運輸管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令》第五十一條 違反本規定,交通主管部門及道路運輸管理機構工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不按規定的條件、程序和期限組織從業資格考試的;
(二)發現違法行為未及時查處的;
(三)索取、收受他人財物及謀取其他不正當利益的;
(四)其他違法行為。

熱點內容
人力資源和經濟法 發布:2025-02-14 03:54:40 瀏覽:8
行政法有侵權必有救濟 發布:2025-02-14 03:46:04 瀏覽:677
行政與行政訴訟法學 發布:2025-02-14 03:23:43 瀏覽:9
深圳華旭司法考試 發布:2025-02-14 02:45:41 瀏覽:739
北海司法學校 發布:2025-02-14 02:08:12 瀏覽:574
修改工作時間違反勞動法嗎 發布:2025-02-14 02:01:28 瀏覽:288
立法動力 發布:2025-02-14 00:37:34 瀏覽:699
棄嬰道德 發布:2025-02-14 00:29:07 瀏覽:668
勞動法一年工齡一個月工資 發布:2025-02-13 23:02:38 瀏覽:889
課余體育競賽的法規性文件 發布:2025-02-13 22:00:24 瀏覽: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