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葯法條例試題
A. 《中醫葯法》實施後需要進一步制定的辦法有哪些
1月9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2017年全國中醫葯工作會議上表示要在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前,抓緊研究制訂中醫診所備案管理、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分類考核、經典名方注冊、醫療機構中葯飲片炮製及制劑備案管理、中醫養生保健規范等配套法規制度,確保法律的各項規定得到全面落實。還要依據《中醫葯法》,對現行的規章制度進行全面清理。各地也要以此為依據,制定或修訂地方性法規。
B.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的中醫葯法全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徵求意見稿)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繼承和弘揚中醫葯,保障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保護人體健康,制定本法。
第二條 本法所稱中醫葯,即中國傳統醫葯,是我國各民族醫葯的統稱,是反映中華民族對健康和疾病的認識、具有特定理論和中華文化特徵的醫學體系。
中醫葯是我國醫葯衛生體系的特色和優勢,是國家醫葯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條 國家實行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充分發揮中醫葯在醫葯衛生事業中的作用。
第四條 發展中醫葯應當遵循其自身規律,建立符合中醫葯特點的管理制度。堅持繼承和創新,保持和發揮中醫葯特色和優勢;堅持統籌規劃,促進中醫葯全面協調發展;堅持中醫西醫相互學習,鼓勵西醫學習中醫,促進中西醫結合。
第五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投資中醫葯事業,採取措施支持組織、個人捐助中醫葯事業。
第六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中醫葯對外交流與合作,促進中醫葯的國際傳播和應用。
第七條 國家發展中醫葯文化,將中醫葯文化建設納入國家文化發展規劃。
每年10月11日為「中醫葯日」。
第八條 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中醫葯管理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與中醫葯管理有關的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中醫葯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與中醫葯管理有關的工作。
第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中醫葯工作協調機制,統籌解決中醫葯事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第十條 對在中醫葯事業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第二章 中醫葯服務
第十一條 開展中醫葯預防、保健、醫療、康復服務,應當以中醫葯理論為指導,運用中醫葯技術方法。
第十二條 國家建立覆蓋城鄉的中醫葯服務體系,保障公民享有接受中醫葯服務的權益。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規劃和配置中醫葯服務資源,將中醫醫療機構建設納入本行政區域醫療機構設置規劃。
第十四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加強醫療機構中醫葯服務能力建設,舉辦適當規模的中醫醫療機構,在政府舉辦的綜合醫院和具備條件的專科醫院設置中醫葯科室、配置一定比例的中醫病床,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設置中醫葯科室,保障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葯服務。
第十五條 國家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醫療機構。社會力量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與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在准入、執業等方面享有同等權利。
第十六條 舉辦中醫醫療機構應當依照醫療機構管理的規定辦理有關手續。但是,舉辦僅提供傳統中醫葯服務的傳統中醫診所,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備案後即可執業。傳統中醫診所的備案和監督管理辦法由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制定。
本法所稱傳統中醫葯服務,包括中醫辨證論治,中葯治療和中葯調劑、中葯湯劑煎煮等中葯葯事服務以及針灸、拔罐、推拿等非葯物療法。
第十七條 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不得隨意合並、撤銷或者改變中醫醫療性質;確需合並、撤銷或者改變中醫醫療性質的,應當經舉辦該醫療機構的人民政府的上一級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審核同意。
第十八條 醫療機構開展中醫葯服務,應當遵守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制定的中醫葯服務基本要求。
第十九條 中醫醫療機構配備醫務人員應當以中醫葯技術人員為主,主要提供中醫葯服務;採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的,應當有利於保持和發揮中醫葯特色和優勢。
第二十條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應當合理配置中醫葯技術人員,推廣和運用中醫葯適宜技術。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應當以有中醫葯技術優勢的醫療機構為主要依託,建立中醫葯適宜技術推廣培訓基地。
第二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發展中醫葯預防、保健服務,並將其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疾病預防與控制中積極運用中醫葯技術方法。
第二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發揮中醫葯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中的作用,加強中醫葯應急物資、設備、設施、技術與人才資源儲備,制定應急預案應當包括運用中醫葯技術方法預防、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內容。
省級以上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者控制傳染病疫情的需要,發布中醫葯防治技術方案。醫療衛生機構可以根據中醫葯防治技術方案採取調劑或者煎煮湯劑等預備措施。
第二十三條 國家對中醫醫療人員實行分類管理。中醫醫療人員分為中醫醫師和傳統中醫師。
中醫醫師的執業資格、執業范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的規定執行。
傳統中醫師僅從事傳統中醫葯服務。傳統中醫師執業應當經縣級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實績考核、登記,在登記的地域范圍、執業范圍內開展中醫相關診療活動。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制定。
第二十四條 全科醫生應當學習和運用中醫葯技術方法防治常見病和多發病。
鄉村醫生應當能夠運用中醫葯適宜技術防治常見病和多發病。
第二十五條 中醫醫療廣告應當經醫療機構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審查批准。未經批准,不得發布中醫醫療廣告。
第二十六條 國家加強中醫葯標准體系建設,明確中醫葯服務中需要統一的事項的技術要求。中醫葯國家標准、行業標准由國務院有關部門依據職責制定並公布,供公眾免費查閱。
第二十七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中醫葯服務的監督檢查。被檢查單位應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或者阻撓。
第三章 中葯發展
第二十八條 國家保護葯用野生動植物資源,對葯用野生動植物資源實行動態監測和定期普查,建立葯用野生動植物資源種質基因庫,劃定自然保護區,鼓勵葯用野生動植物實現人工種植養殖,支持開展珍稀瀕危葯用野生動植物的繁育及其相關研究。
第二十九條 國家鼓勵發展中葯材規范化種植養殖,支持中葯材良種繁育,提高中葯材質量。
第三十條 國家建立道地中葯材評價體系,支持道地中葯材品種選育、良種繁育,扶持道地中葯材生產基地建設,鼓勵採取地理標識產品保護等措施保護道地中葯材。
第三十一條 採集、貯存中葯材以及對中葯材進行初加工,應當符合國家葯品標准。
第三十二條 鄉村醫生、傳統中醫師自種、自采並自用地產中葯材的,應當具備中葯材知識和識別能力。
第三十三條 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定期組織中葯材質量監測,向社會公布監測結果。
第三十四條 國家保護中葯飲片炮製技術,支持應用傳統工藝生產中葯飲片,鼓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研製中葯飲片。
第三十五條 為了滿足臨床需要,醫療機構可以憑本醫療機構醫師開具的處方炮製市場上沒有供應的中葯飲片,在本機構內使用。醫療機構炮製中葯飲片,應當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第三十六條 根據臨床需要,醫療機構可以憑本醫療機構醫師開具的處方對中葯飲片進行再加工。
第三十七條 國家鼓勵中葯新葯研製與生產,支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安全有效的中葯新葯研發。
國家保護傳統中葯加工技術和工藝,支持傳統劑型中成葯生產,鼓勵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傳統中成葯。
第三十八條 國家鼓勵醫療機構配製和使用中葯制劑,支持利用傳統工藝配製中葯制劑。
第三十九條 醫療機構配製中葯制劑,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取得《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未取得《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的醫療機構,可以委託取得《葯品生產許可證》的葯品生產企業或者取得《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的其他醫療機構配製中葯制劑。委託配製中葯制劑,應當向委託方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
醫療機構配製的中葯制劑品種,應當取得制劑批准文號。但是,僅利用傳統工藝配製的中葯制劑品種,向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後即可配製。
醫療機構對其配製的中葯制劑的質量負責;委託配製中葯制劑的,委託方對所配製中葯制劑的質量負責。
第四十條 中葯的研製、生產、經營、使用,本法沒有規定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的規定執行。
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加強對中葯研製、生產、經營、使用的監督管理。
第四十一條 國家支持中葯國際貿易,促進服務貿易發展,涉及葯用野生動植物及其產品進出口的,應當遵守相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
第四章 人才培養
第四十二條 國家發展中醫葯教育,建立適應事業發展需求、規模適宜、結構合理、形式多樣的中醫葯教育體系。加強全科醫生、專科醫師和城鄉基層中醫葯技術人員培養和培訓,鼓勵開展高層次中西醫結合教育。
第四十三條 中醫葯教育應當遵循中醫葯人才成長規律,以中醫葯內容為主,注重中醫葯理論教育和中醫葯臨床實踐,注重現代教育方式和傳統教育方式相結合,注重體現中醫葯特色文化。
第四十四條 國家完善中醫葯院校教育。
中醫葯院校教育的培養目標、修業年限、教學形式、教學內容及教學評價等,應當體現中醫葯學科特色,符合中醫葯學科發展規律。
中醫葯教育機構和中醫葯專業設置標准,由國務院教育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制定。
設立中醫葯教育機構,應當建立臨床教學基地,基地設置標准由國務院教育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制定。
第四十五條 國家發展中醫葯師承教育,鼓勵中醫醫師和中葯技術人員在執業、業務活動中帶徒授業,傳授中醫葯理論和技術方法,培養中醫葯技術人員。
第四十六條 國家發展中醫葯繼續教育。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應當健全繼續教育網路,制定繼續教育規劃,組織開展繼續教育。加強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人員中醫葯基本知識和技能的培訓。
中醫葯技術人員應當按照規定參加繼續教育,所在機構應當為其接受繼續教育創造條件。
第四十七條 國家發展中醫葯職業教育。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採取措施支持開展中醫葯職業教育,培養實用人才。
第五章 繼承創新與文化傳播
第四十八條 國家支持中醫葯理論和技術方法的繼承和創新,鼓勵中醫葯科學研究和學術爭鳴,支持學術流派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扶持有中醫葯特色和優勢的中醫醫療機構或者中醫科室發展,發揮其在中醫葯繼承和創新中的主體作用。
第四十九條 國家保護中醫葯傳統知識。中醫葯傳統知識持有人享有傳承使用的權利,並對他人獲取和利用傳統知識享有知情同意、惠益分享的權利。具體辦法由國務院知識產權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制定。
第五十條 國家支持對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中醫葯理論和技術方法進行傳承。省級以上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組織遴選本行政區域內的中醫葯學術傳承項目和傳承人,並為其開展傳承活動提供必要的條件。
傳承人應當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後繼人才,總結、收集整理並妥善保存相關的學術資料。
第五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支持中醫葯古籍文獻、著名中醫葯專家的學術思想和診療經驗以及民間中醫葯診療方法和技術的整理、研究和利用。
鼓勵組織、個人捐獻具有研究和應用價值的中醫葯文獻、秘方、驗方、診療方法和技術。
第五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中醫葯科研納入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多渠道投入資金,加強和促進中醫葯科研工作。
國家鼓勵跨行業、跨地區和跨學科的中醫葯科研協作,支持中醫葯科技資源整合、多學科融合和產學研結合。
第五十三條 中醫葯科技創新應當以中醫葯理論為指導,以提高臨床療效為核心,注重現代科學技術的運用。
第五十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完善中醫葯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採取措施鼓勵和扶持技術轉讓和技術推廣,健全中醫葯科技服務體系。
第五十五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中醫葯文化宣傳和知識普及,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中醫葯文化和知識傳播平台,鼓勵組織、個人創作中醫葯文化和科普作品。
第五十六條 開展中醫葯文化宣傳和知識普及活動,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定,堅持科學精神。任何組織、個人不得對中醫葯作虛假、誇大宣傳,不得以中醫葯名義牟取不正當利益。
第五十七條 出版中醫葯圖書或者其他中醫葯出版物,出版單位應當組織中醫葯技術人員進行審定,並對出版物的內容承擔出版責任。
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開展中醫葯養生保健知識宣傳的,應當聘請中醫葯技術人員進行。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五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為中醫葯發展提供政策支持與條件保障,健全中醫葯管理體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制定醫葯衛生政策,應當鼓勵提供和利用中醫葯服務。
第五十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將符合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定點醫療機構范圍,將符合條件的中醫診療項目、中葯飲片、中成葯和醫療機構中葯制劑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
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政策和基本葯物政策,應當發揮中醫葯的優勢,支持提供中醫葯服務。
第六十條 涉及以下事項的,應當成立專門的中醫葯評審、評估、鑒定組織或者由中醫葯專家參加評審、評估、鑒定:
(一)中醫醫療、保健、教育、科研等機構的評審、評估;
(二)中醫醫療、保健服務質量評估;
(三)中醫葯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評審;
(四)中醫葯新技術的評估;
(五)中醫醫療損害的技術鑒定和中葯不良反應的評價;
(六)中醫葯科研課題的立項和成果評審;
(七)中醫葯機構、人員、技術的資質資格評審和中醫葯職業技能鑒定;
(八)其他需要由中醫葯專家參加評審、評估、鑒定的事項。
開展上述評審、評估或者鑒定活動,應當體現中醫葯特色,遵循中醫葯自身規律。
中醫葯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和中醫葯職業技能鑒定,應當以中醫葯實踐技能為主。
第七章 法律責任
第六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未依照本法的規定履行職責的,由本級人民政府或者上級中醫葯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六十二條 傳統中醫診所超范圍提供中醫葯服務的,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責令改正並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止執業。
傳統中醫診所被責令停止執業的,其主要負責人和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自決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內不得從事醫療機構的管理工作。醫療機構聘用不得從事醫療機構管理工作的人員從事管理工作的,由原發證部門吊銷許可證或者由原執業備案部門責令停止執業。
第六十三條 傳統中醫師在登記的地域范圍外執業或者開展登記的執業范圍以外的診療活動的,由登記的中醫葯主管部門責令暫停六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執業活動;情節嚴重的,吊銷登記證書。
第六十四條 違反本法第十七條的規定,未經上級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審核同意,擅自合並、撤銷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或者改變其中醫醫療性質的,由上級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造成嚴重後果的,對負有責任的領導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處分。
第八章 附 則
第六十五條 民族自治地方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和本法的有關規定,制定促進本地方中醫葯發展的辦法。
第六十六條 本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C. 中醫葯法的廣義和狹義概念
中醫葯法的廣義概念是:
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醫葯在內的我國各民族醫葯的統稱,是反映中華民族對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認識,具有悠久歷史傳統和獨特理論及技術方法的醫葯學體系。狹義概念是指與中醫學科相關的知識理論技能和醫療實踐活動。
中醫葯法明確中醫葯事業的重要地位和發展方針。明確中醫葯是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醫葯在內的我國各民族醫葯的統稱,中醫葯事業是我國醫葯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明確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葯事業,實行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建立符合中醫葯特點的管理制度。明確發展中醫葯事業應當遵循中醫葯發展規律,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保持和發揮中醫葯特色和優勢。四是明確國家鼓勵中醫西醫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中西醫結合。
建立符合中醫葯特點的管理制度。中醫葯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優勢,在很多方面不同於西醫葯,例如,中醫服務人員存在師承等培養方式,中醫診所主要是醫師坐堂望聞問切,服務簡便,不像西醫醫療機構需要配備相應的儀器設備。
中醫葯法充分考慮到中醫葯的特點和發展需要,對執業醫師法、葯品管理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規定的管理制度進行改革完善,一是改革完善中醫醫師資格管理制度,規定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和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經實踐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即可獲得中醫醫師資格。二是改革完善中醫診所准入制度,將中醫診所由許可管理改為備案管理。三是允許醫療機構根據臨床需要,憑處方炮製市場上沒有供應的中葯飲片,或者對中葯飲片進行再加工。四是對僅應用傳統工藝配製的中葯制劑品種和委託配製中葯制劑,由現行的許可管理改為備案管理。五是明確生產符合國家規定條件的來源於古代經典名方的中葯復方制劑,在申請葯品批准文號時,可以僅提供非臨床安全性研究資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
第四十三條 國家建立中醫葯傳統知識保護資料庫、保護名錄和保護制度。
中醫葯傳統知識持有人對其持有的中醫葯傳統知識享有傳承使用的權利,對他人獲取、利用其持有的中醫葯傳統知識享有知情同意和利益分享等權利。
國家對經依法認定屬於國家秘密的傳統中葯處方組成和生產工藝實行特殊保護。
D. 中醫葯法明確了哪些發展中醫葯事業的原則
中醫葯法明確發展中醫葯事業的原則具體如下:
1、一方面,執業醫師法、葯品管理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確立的一般性管理制度,中醫葯法可以不用重復規定,但並不影響其適用於中醫葯管理。如醫師資格考試、醫師的權利和義務、醫師執業注冊制度、從事中葯生產經營的基本管理要求,以及非法行醫、生產銷售假葯劣葯等違法的法律責任等。
2、另一方面,即使是執業醫師法、葯品管理法有規定的,中醫葯法如果有不同規定,應當適用作為特別法的中醫葯法的規定。例如醫師資格取得方面:依據執業醫師法的規定,以師承方式學習傳統醫學滿三年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確定的傳統醫學專業組織或者醫療、預防、保健機構考核合格並推薦,可以參加執業醫師資格或者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考試的內容和辦法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另行制定。但依據本法規定,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由至少兩名中醫醫師推薦,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組織實踐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後,即可取得中醫醫師資格,也就是說,在執業醫師法的規定外,新設了取得醫師執業資格的途徑。又如醫療機構配製制劑方面:依據葯品管理法等的規定,醫療機構配製的所有中葯制劑品種,應當依法取得制劑批准文號。本法對此作了突破,規定僅應用傳統工藝配製的中葯制劑品種,向醫療機構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葯品監督管理部門備案後即可配製,不需要取得制劑批准文號。
3、此外,考慮到軍隊的中醫葯管理具有特殊性,因此本條第2款明確,軍隊的中醫葯管理,由軍隊衛生主管部門依照本法和軍隊有關規定組織實施。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
第九條 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葯事業,堅持中西醫並重、傳承與創新相結合,發揮中醫葯在醫療衛生與健康事業中的獨特作用。
E. 中醫葯法只規定了師承,那麼對於自學中醫人員是怎麼規定的。
我也很想知道。我也是自學的
首先專家評論此法規的出台,或許可以簡化大學非醫學專業獲取執照的流程。以前是師承三年—出師考試—實習一年—工作五年—醫師考試。流程走下來至少需要九至十二年。
現在中醫葯法規定,師承人員,在兩名符合條件的中醫師推進下,參加實踐技能考試,合格者可獲得醫師資格。這個說得很模糊。中醫葯法出台後獲取執業醫師的具體流程是什麼呢?總不會是所有有老師推薦的人都可以去參加考試吧?
F. 中醫葯法規定醫療機構應當設置中醫葯科室
法律分析:政府舉辦的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和有條件的專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應當設置中醫葯科室。《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是為繼承和弘揚中醫葯,保障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保護人民健康制定的法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葯法》
第十二條 政府舉辦的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和有條件的專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應當設置中醫葯科室。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增強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提供中醫葯服務的能力。
G. 中醫葯法實施細則全文
第一章 總 則第一條 為了繼承和弘揚中醫葯,保障和促進中醫葯事業發展,保護人民健康,制定本法。第二條 本法所稱中醫葯,是包括漢族和少數民族醫葯在內的我國各民族醫葯的統稱,是反映中華民族對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認識,具有悠久歷史傳統和獨特理論及技術方法的醫葯學體系。第三條 中醫葯事業是我國醫葯衛生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大力發展中醫葯事業,實行中西醫並重的方針,建立符合中醫葯特點的管理制度,充分發揮中醫葯在我國醫葯衛生事業中的作用。發展中醫葯事業應當遵循中醫葯發展規律,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保持和發揮中醫葯特色和優勢,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促進中醫葯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國家鼓勵中醫西醫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中西醫結合。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中醫葯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中醫葯管理體系,統籌推進中醫葯事業發展。第五條 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負責全國的中醫葯管理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與中醫葯管理有關的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的中醫葯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與中醫葯管理有關的工作。第六條 國家加強中醫葯服務體系建設,合理規劃和配置中醫葯服務資源,為公民獲得中醫葯服務提供保障。國家支持社會力量投資中醫葯事業,支持組織和個人捐贈、資助中醫葯事業。第七條 國家發展中醫葯教育,建立適應中醫葯事業發展需要、規模適宜、結構合理、形式多樣的中醫葯教育體系,培養中醫葯人才。第八條 國家支持中醫葯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鼓勵中醫葯科學技術創新,推廣應用中醫葯科學技術成果,保護中醫葯知識產權,提高中醫葯科學技術水平。第九條 國家支持中醫葯對外交流與合作,促進中醫葯的國際傳播和應用。第十條 對在中醫葯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第二章 中醫葯服務第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中醫醫療機構建設納入醫療機構設置規劃,舉辦規模適宜的中醫醫療機構,扶持有中醫葯特色和優勢的醫療機構發展。合並、撤銷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或者改變其中醫醫療性質,應當徵求上一級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的意見。第十二條 政府舉辦的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和有條件的專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應當設置中醫葯科室。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增強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提供中醫葯服務的能力。第十三條 國家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醫療機構。社會力量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在准入、執業、基本醫療保險、科研教學、醫務人員職稱評定等方面享有與政府舉辦的中醫醫療機構同等的權利。第十四條 舉辦中醫醫療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醫療機構管理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並遵守醫療機構管理的有關規定。舉辦中醫診所的,將診所的名稱、地址、診療范圍、人員配備情況等報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備案後即可開展執業活動。中醫診所應當將本診所的診療范圍、中醫醫師的姓名及其執業范圍在診所的明顯位置公示,不得超出備案范圍開展醫療活動。具體辦法由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擬訂,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審核、發布。第十五條 從事中醫醫療活動的人員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的規定,通過中醫醫師資格考試取得中醫醫師資格,並進行執業注冊。中醫醫師資格考試的內容應當體現中醫葯特點。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由至少兩名中醫醫師推薦,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組織實踐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後,即可取得中醫醫師資格;按照考核內容進行執業注冊後,即可在注冊的執業范圍內,以個人開業的方式或者在醫療機構內從事中醫醫療活動。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中醫葯技術方法的安全風險擬訂本款規定人員的分類考核辦法,報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審核、發布。第十六條 中醫醫療機構配備醫務人員應當以中醫葯專業技術人員為主,主要提供中醫葯服務;經考試取得醫師資格的中醫醫師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培訓、考核合格後,可以在執業活動中採用與其專業相關的現代科學技術方法。在醫療活動中採用現代科學技術方法的,應當有利於保持和發揮中醫葯特色和優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以及有條件的村衛生室應當合理配備中醫葯專業技術人員,並運用和推廣適宜的中醫葯技術方法。第十七條 開展中醫葯服務,應當以中醫葯理論為指導,運用中醫葯技術方法,並符合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制定的中醫葯服務基本要求。第十八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發展中醫葯預防、保健服務,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其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統籌實施。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發揮中醫葯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中的作用,加強中醫葯應急物資、設備、設施、技術與人才資源儲備。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在疾病預防與控制中積極運用中醫葯理論和技術方法。第十九條 醫療機構發布中醫醫療廣告,應當經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審查批准;未經審查批准,不得發布。發布的中醫醫療廣告內容應當與經審查批準的內容相符合,並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的有關規定。第二十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中醫葯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中醫葯服務的監督檢查,並將下列事項作為監督檢查的重點:(一)中醫醫療機構、中醫醫師是否超出規定的范圍開展醫療活動;
(二)開展中醫葯服務是否符合國務院中醫葯主管部門制定的中醫葯服務基本要求;
(三)中醫醫療廣告發布行為是否符合本法的規定。中醫葯主管部門依法開展監督檢查,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不得拒絕或者阻撓。
H. 關於執業葯師的「八問八答」是什麼
2019 年版臨床、口腔、公共衛生執業(助理)醫師和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大綱「八問八答」
一、新版考試大綱修訂的背景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的頒布標志著我國開始實施醫師資格考試准入制度。作為醫師資格考試試題研發和考生備考的依據,我國的醫師資格考試大綱(以下簡稱《考試大綱》)於 1999 年首次頒發,2002 年、2009 年和 2013 年先後三次進行修訂。今年是我國醫師資格考試實施第 20 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精神,全面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和「十三五」衛生計生和中醫葯改革與發展相關規劃精神以及醫師資格考試工作改革要求,在對 2013 年版《考試大綱》和考試工作進行全面總結的基礎上,國家醫學考試中心(以下簡稱醫學考試中心)組織開展並完成了 2019 年版西醫類別(包括臨床、口腔和公共衛生)和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考試大綱》的修訂。
二、新版考試大綱修訂的原因是什麼?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全面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和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都對醫師資格考試工作提出了新思 路和新要求:一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醫葯衛生服務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國目前仍存在醫葯衛生
人才數量不足,素質和能力相對不高,結構和分布尚不合理等問題,特別是基層衛生人才嚴重短缺,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醫葯衛生服務需求。二是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推 進、生態環境的改變以及人口老齡化和疾病譜的變化,也給醫葯衛生服務工作帶來一系列新的挑戰。三是生命科學、生物與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人工智慧與大數據的廣泛應用,
醫學內部各學科之間、醫學與人文社會學科之間的整合更加凸顯,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的醫學人才評價模式轉變對醫生的知識結構和知識水平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四是「十三五」 期間,國家頒布實施《國家醫師資格考試發展規劃(2018-2020 年)》,針對醫師資格考試工作改革任務提出明確的工作目標和要求,確定了時間表,醫師資格考試工作所面臨的任務更
加繁重而艱巨。因此,為了滿足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和醫葯衛生人才培養的要求,適應醫學科學發展和醫學教育改革的需要,醫學考試中心大約每隔 3 至 5 年會對《考試大綱》進行一次修訂,這也是國際上資格准入類考試的通行作法。
2013 年版《考試大綱》已頒布實施 6 年,能夠較好地評價醫師的能力,為醫學人才培養與准入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近年來,隨著我國醫葯衛生事業快速發展、醫葯服務需求不斷增長和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以及醫學教育改革不斷發展和考試評價技術不斷進步,借鑒國際通行做法,考試內容應適時調整,考試設計應不斷優化,考試手段應逐步完善,以適應國家對醫師素養及能力的新需要,滿足健康中國建設及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連續衛生與健康服務的新要求。
三、新版考試大綱修訂所遵循的原則是什麼?
2019 年版《考試大綱》的修訂是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
以醫師准入基本要求為指導,突出重點,穩步實現學科知識考試向崗位能力考試的轉化。一是根據國家最新修制訂的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調整並更新了相關考核內容。二是根據
「國家衛生健康工作方針」中「預防為主」的要求,充分體現「大力推進健康促進」的工作理念。三是根據國家「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提升基層衛生服務能力」,突出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兩級考核要求差異性和側重點。四是根據醫學教育發展、臨床工作需求變化及考試方式改進,突出崗
位勝任力特點,進一步體現基礎與臨床、臨床與預防的融合, 重點考查臨床綜合應用等能力。五是根據疾病譜變化、醫學發展和臨床診療需求等方面的需要,重點考查臨床常見病和
多發病。六是既適應醫學發展的需要,同時兼顧考試大綱相
對穩定,在 2013 年版《考試大綱》的框架基礎上,將考核內容有機整合。臨床類別將解剖和病理生理專業單列,口腔類別將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專業單列;根據臨床診療需要,口腔執業助理醫師新增微生物和免疫學兩個專業。
四、新版考試大綱修訂的過程是怎樣的?
在 2013 年版《考試大綱》實施期間,為適應人民群眾對衛生與健康工作發展的需要,醫學考試中心即開始啟動新版《考試大綱》的修訂研究工作。通過開展調研、考察、問卷、座談等多種形式,廣泛徵求醫學院校、行業組織、政府部門、考試機構及廣大考生的意見和建議;組織開展臨床、口腔和公共衛生類別及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崗位勝任力 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成果轉化研究;組織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公共衛生、醫學人文、醫學法規、醫學教育、教育測量、政策研究、考試管理等方面的專家,組織多輪討論, 認真研究,統一意見,科學制訂准入標准、設計考試內容, 制定考試實施方案,修訂形成 2019 版《考試大綱》。
五、新版考試大綱對醫師能力要求有何變化?
2019 年版《考試大綱》的修訂是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 以醫師准入基本要求為指導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對醫師的總體要求,借鑒醫學考試中心近年來組織
國內多所醫學院校共同開展的臨床、口腔、公共衛生醫師和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崗位勝任力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及醫師資格考試設計等相關課題研究成果,將崗位勝任力和醫師准入基本要求有機融合,作為試題開發工作的綱領性文件,逐步體現在新版《考試大綱》的前言部分。根據我國國情,研究修訂了包括基本素質、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在內的醫師准入基本要求,即申請醫師資格者不僅要具有較高的醫學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還要具有必要的醫學人文素養。其中,對臨床執業醫師的基本要求包括:醫學及其相關知識、臨床技能與醫療服務能力、疾病預防與健康促進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信息管理與研究能力、職業素質與團隊合作能力六大核心勝任力。這些能力更加突出醫師崗位工作的具體要求,與工作任務的聯系更加緊密清晰,有助於在考核評價中准確把握准入標准。
六、新版考試大綱修訂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一)臨床類別
1. 實踐技能考試:病史採集增加頸肩痛;病例分析重
點對臨床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思維能力進行考核,根據疾病譜的變化,增加肺栓塞、胸腔積液(惡性、結核性)、膿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克羅恩病、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妊娠期高血壓病、自然流產、子宮內膜癌、產後出血、子宮
內膜異位症、甲狀腺功能減退症、顱骨骨折、頸肩痛、腰腿痛、小兒驚厥、新生兒黃疸、腎綜合征出血熱、鎮靜催眠葯中毒,刪除臨床少見的單純性甲狀腺腫。
2. 醫學綜合考試:
(1) 基礎醫學綜合 增加了解剖學和病理生理學學科設置,刪除了與臨床醫學綜合重復的此部分內容。其他學科內容依據臨床醫生崗位勝任力要求,體現了基礎為臨床服務的宗旨,根據各學科的發展特點和知識更新,對考核內容進行了增刪、修改。
(2) 醫學人文綜合 增加了醫學倫理的指導原則、臨床診療的倫理決策、醫學倫理委員會及醫學倫理審查、基因診療的倫理原則、醫學道德教育,衛生法概念、分類和作用, 形式、效力和解釋,守法、執法和司法,以及醫學心理學的常用內容。刪除了部分衛生法規中過時的內容,修改了個別要點的劃分和表述。
(3) 預防醫學綜合 注重推進健康促進,關注特殊人群的健康,在合理營養指導中增加兒童營養和素食人群營養;扎實落實「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的內容,補充全球衛生與健康中國的相關內容。
(4) 臨床醫學綜合 更加強調對臨床專業知識與專業理論在臨床應用的考核,將各系統、疾病中涉及的解剖、病
理生理學的內容,統一放在基礎醫學綜合中解剖和病理生理學科中考查,避免大綱的重復。根據疾病譜的變化,主要考查臨床常見病和多發病,增加疾病 12 種,刪減疾病 7 種。加大對疾病發病原因、發病機制到預防的考核,進一步體現基礎與臨床的結合。根據人們對疾病認識和研究的深入,將部分疾病重新歸類,及時更新疾病名稱,規范醫學用語。
(二)口腔類別
1. 實踐技能考試:將原實踐技能考試大綱中「基本診
斷技術和輔助檢查結果判讀」的牙髓活力測驗部分融入牙體牙髓病學,X 線檢查部分融入口腔頜面醫學影像學,實驗室檢查部分融入口腔頜面外科的實驗室檢查相關內容中考核; 將「醫德醫風」部分移入醫學綜合考試的醫學人文中考核; 在「基本診治技術」部分增加「牙線使用指導」和「橡皮障隔離術」兩項技術;將病例分析的說明修訂為「每一病例含若干病症。病例分析包括診斷、鑒別診斷及其依據,治療原則和方案」。此外,口腔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中,病史採集中增加「頜面部包塊」;將基本操作技能中的「急性根尖周膿腫切開引流術」修訂為「牙槽膿腫切開引流術」,將「病例分析」中的「牙本質過敏症」修訂為「牙本質敏感症」。
2. 醫學綜合考試:
(1) 基礎醫學綜合 生物化學刪減部分基礎知識,增
加礦物質代謝內容;醫學微生物學重點考查口腔專業相關內容,減少細菌與病毒的種類;葯理學對某些葯物的分類進行規范,增加對某些口腔常用葯物的考查。口腔執業助理醫師新增了對微生物學及免疫學兩個學科的考查。
(2) 醫學人文綜合 增加了醫學倫理的指導原則、臨床診療的倫理決策、醫學倫理委員會及醫學倫理審查、基因診療的倫理原則、醫學道德教育,衛生法概念、分類和作用, 形式、效力和解釋,守法、執法和司法,以及醫學心理學的常用內容。刪除了部分衛生法規中過時的內容,修改了個別要點的劃分和表述。
(3) 預防醫學綜合 刪除與口腔預防醫學相重復的內容,如「常用流行病學研究方法」與「偏倚控制」。
(4) 臨床醫學綜合(口腔執業醫師) 將臨床醫學綜合調整劃分為「專業綜合」和「實踐綜合」兩部分。其中,
「專業綜合」將原來的「內科學」、「外科學」、「婦科學」及
「兒科學」四部分內容按照器官系統框架進行整合,並根據崗位工作需要,增加了 33 個病種和一個症狀或體征的考核;
「實踐綜合」將原有的「症狀與體征」內容融入疾病考核, 按臨床場景、症狀體征、常見病多發病的形式排列。
(5) 口腔臨床醫學綜合 統籌考慮目前口腔醫學教育發展現狀和未來開展口腔執業醫師考試模式改革的規劃,計
劃在本次大綱中,對口腔醫學基礎專業中與口腔臨床關系不緊密的病種或知識點進行適當調整;將「口腔頜面部影像學診斷學」部分內容從「口腔頜面外科學」大綱中單獨列出, 將各專業大綱知識點按單元、細目、要點三級框架對應內容進行修訂完善,以統一大綱編寫體例。結合口腔醫師工作任務分析,對部分考核知識點進行了調整。
(三)公共衛生類別
1. 實踐技能考試:將現場急救技術中的「人工呼吸」 和「胸外心臟按壓」合並為「心肺復甦」。隨著社會對生命救治在現場急救技術中要求的提高和知識的普及,對公共衛
生執業(助理)醫師在相關技術方面的要求也做了相應的調整。與 2013 年版大綱相比較,本版《大綱》延續對公共衛生執業(助理)醫師臨床基本操作技能、公共衛生案例分析和公共衛生基本操作技能方面最基礎、通識的要求,變化不大, 相對穩定。
2. 醫學綜合考試:一是結合全國預防醫學類專業用最
新版教材,增加了相應知識點的考核內容,例如:在公共衛生執業醫師和公共衛生執業助理醫師的《大綱》中的流行病學中均增加了流感等的流行病學基本概念、流行特徵和預防策略;在執業醫師的《大綱》中的流行病學中增加了慢性病、傷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的流行病學基本概念、流行特徵和預防策略,在職業衛生學中增加了職業性腫瘤的預防,在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中增加了癌症營養等。二是體現了國際國內相關趨勢及政策要求,例如:在社會醫學的社會衛生策略中增加了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結合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相關內容,將中國社會衛生策略改為新時期中國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三是以崗位勝任力為導向,根據公共衛生人才的工作特性和能力要求,結合學科發展特點,增加相應考核點, 例如:在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的健康傳播中增加新媒體的概念、特點以及在健康教育中的應用。四是重新梳理與整合原大綱中相似或過時的考核內容,例如:刪除了流行病學中流行學偏倚及其控制相關內容,相關考點體現在流行病學各研究方法中。五是對基礎醫學綜合、醫學人文綜合和臨床醫學綜合的內容根據公共衛生醫師准入基本要求進行了適當修訂和增刪。
(四)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
1. 醫學人文部分:細化鄉村醫療服務中的心理問題。增加轉診和特殊人群公共衛生服務的倫理要求,整合原有條
目,更趨合理,更符合邏輯性。衛生法規對大綱順序重新進行了調整,按照公共衛生法、醫療法、葯事法、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及中醫葯法進行排序。每個部分內按法律、法規、規章的位階排序,並按相關法律法規頒布的先後時間排序。新增《中醫葯法》的相關內容,刪除《中葯品種保護條例》的考試內容。
2. 公共衛生部分:根據《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
(第三版)》的要求,對有關內容進行適當調整。(1)刪除: 初級衛生保健的定義和內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國家基本葯物制度有關內容,統計圖、相對數的概念和應用,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概念。將消毒、殺蟲、滅鼠相關內容融入疾病中考查。(2)新增:簽約服務、健康促進的定義、健康素養基本知識和技能、結核病患者健康管理、居民健康檔案的終止和保存。實踐技能考試基本操作增加手衛生、醫療廢棄物處理、針刺傷的處理。(3)調整:將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策略、傳染病暴發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合並為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和處理,重新劃分預防接種的要
點,對居民健康管理進行了歸類。
3. 全科醫療部分:(1)刪除:常見症狀中咽痛的診斷思路,吞咽困難的診斷思路、處理和轉診,聲音嘶啞;常見病和多發病中的胸腔積液、急性尿瀦留、常見的骨折和關節脫位(有關內容轉移至急診與急救),食管癌的防治原則,乳腺癌的預防;急診與急救中的小兒熱性驚厥(有關內容轉
移至常見病和多發病);病史採集中的咽痛。(2)新增:常見症狀中新增血尿和腰腿痛,常見病和多發病中新增腸道寄生蟲的臨床表現,病史採集中新增陰道出血,操作項目中新增皮內注射(皮試),合理用葯中新增葯物相互作用。刮痧
操作中新增直線刮法、弧線刮法。(3)調整:要求程度提高的包括血尿概述、常見病因和臨床特點,陰道炎的概述、診斷和治療原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治療原則與轉診,先天性心臟病的轉診。要求程度降低的包括全科醫療和專科醫療的區別和聯系、全科醫生的簽約服務,耳鳴耳聾的臨床特點及意義,黃疸的診斷思路,失眠的常見病因和處理,慢性胃炎的診斷,膽石病的治療原則與預防,急性胰腺炎的治療原則與預防,合理用葯的原則。將中醫常見病和多發病中的概念改為概述,中成葯中藿香正氣丸(水、膠囊)改為藿香正氣水(膠囊)。
七、新版考試大綱修訂後考試難度會增加嗎?
2019 年版《考試大綱》的修訂是根據各類別醫師崗位勝任力研究結果和醫師准入基本要求而開展的,對考試內容進行了部分適應性調整。新版考試大綱對考核內容的要求仍為醫師准入所必備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而考試的難度是依據醫師准入標准設定的,不會因《考試大綱》內容的調整而調整。因此,考試的難度不會因《考試大綱》的修訂而發生變化。
八、針對新版考試大綱,考生應如何復習備考?
針對 2019 年版《考試大綱》,對考生復習備考提出如下建議:一是要認真分析新版《考試大綱》,明確考試內容與
范圍;二是要仔細研讀考試方案,熟悉考試項目與流程;三是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訂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四是要突出重點,系統學習規范的考試指導用書;五是要科學復習, 逐步消化吸收知識要點;六是要不放過弱點和難點,適當拓展復習資料范圍;七是要加強模擬測試,通過模擬題檢測復習效果,找到薄弱點;八是要循序漸進,按照「學習—檢測
—補弱—再檢測」的步驟進行復習。
考生應注意做到:實踐技能考試應重視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提前進行實操訓練,同時不能忽視溝通交流與人文關懷;醫學綜合考試應重視對基礎理論、基本知識的深入理解和實際應用,不能僅停留在簡單記憶層面,要不斷更新知識,注重專業融合,不斷提升綜合思辨能力。
為了更好地指導考生復習備考,幫助考生有效掌握執業所必須具備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安全有效從事醫療、預防和保健工作,醫學考試中心還組織專家編寫了與 2019 版《考試大綱》相配套的《醫師資格考試系列指導用書》,包括臨床、口腔、公共衛生的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 師兩級三類的《實踐技能指導用書》《醫學綜合指導用書》《模擬試題解析》,以及《醫學人文概要》《鄉村全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指導用書》等,共 20 種,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發行。
I. 中醫葯法『』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者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的人員 『』
不是。
2017年6月20日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網站已有 --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注冊管理暫行辦法 (徵求意見稿)--屬於配套政策,可以參考其中的第五條至第十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