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老年人體育協會規章制度

老年人體育協會規章制度

發布時間: 2022-04-16 11:15:37

『壹』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的組織章程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本協會名稱:中國老年保健協會,英文名稱:China Elder Health Care Association (簡稱:CEHCA).
第二條 本協會是由從事老年保健的各方面專家、學者,熱心老年保健工作的有識之士,保健品的生產及經營企業、科研機構,老年疾病防治機構,自願結合組成的全國性、綜合性、多學科、非盈利性社會團體。
第三條 本協會宗旨:協助政府及有關部門推動老年保健事業的發展。發揮協會優勢,團結和組織專家、學者、企業和社會各方面力量,開展老年保健、疾病防治的宣傳教育和科學研究。本協會在衛生部和民政部領導下,遵守憲法和國家法律、法規及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全心全意為全社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服務,努力創造老有所為社會環境。
第四條 本協會接受國家衛生部和民政部的業務指導和監督管理。
第五條 本協會住所:中國,北京。
第二章 業務范圍
第六條 本協會的業務范圍學術研究、信息交流、業務培訓、國際合作、咨詢服務、會議展覽、醫療保健、健康教育、項目推廣、興辦實體。
一、組織和動員各種力量向社會進行老年保健、疾病防治的科普宣傳。
二、組織醫療保健專家、科研工作者、老年病防治機構。為老年人和保健機構提供技術和咨詢服務,同時開展老年保健養生、老年病研究。
三、開展各種培訓活動,提高老年保健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水平。增強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識和保健能力。
四、開展國內、國際老年保健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國內外老年保健生產企業、科研機構、社會團體及專家學者取得廣泛聯系,搭建老年保健信息網路平台,為全社會老年事業服務。
五、開展國際合作,與國際相關機構建立聯系,組織有關專家、學者進行考察和交流,廣泛開展合作推薦我國傳統養生保健理念、保健食品及用品。
六、開發為滿足老年人特殊要求的老年用品市場而興辦相關實體。
七、接受政府委託和政府主管部門支持的項目,並在其指導下,將其從局部向全社會推廣,使其受惠老年群眾更加廣泛。
八、整合社會資源,創辦具有中國傳統養生保健及醫特色療的專門機構,為老年人醫療康復服務。
九、承辦會議及展覽,總結交流,學術研究成果和工作經驗,協助老齡產業開展推廣活動。
第三章 會員
第七條 本協會的會員種類分為團體會員,個人會員。
第八條 申請加入本協會的會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護本協會的章程;
二、有加入本協會的意願;
三、在本協會的業務(行業、學科)領域內具有一定的影響。
四、團體會員應是與老年保健事業有關的企、事業單位,願意參加本協會活動,支持本協會工作的,均可申請成為協會的團體會員。
第九條 會員入會的程序:
一、提交入會申請書;
二、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討論通過;
三、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授權辦公室發給會員證;
四、各省(市)老年保健協會應是本協會當然團體會員。
第十條 會員享有下列權利:
一、本協會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二、參加本協會的活動;
三、獲得本協會服務的優先權;
四、對本協會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五、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第十一條 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一、遵守本協會章程,執行本協會的決議;
二、維護本協會的合法權益;
三、完成本協會交辦的工作;
四、按規定交納會費;
五、向本協會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
第十二條 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本協會,並交回會員證。會員如果一年不交納會費或不參加協會活動的,視為自動退會。理事如一年無故不參加本協會會議和活動,常務理事如半年不參加本協會活動或連續二次無故不參加會議的,應視為自動退出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
第十三條 會員如有嚴重違反本章程的行為,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予以除名。
第四章 組織機構和負責人的產生、罷免
第十四條 本協會的最高權利機構是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會員大會(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
三、審議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
四、決定終止事宜。
五、決定其它重大事宜。
第十五條 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須有2/3以上的會員(或會員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會員(或會員代表)半數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十六條 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每屆五年。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換屆的,須由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過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但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一年。
第十七條 理事會是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構,在閉會期間領導本協會開展日常工作。對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負責。
第十八條 理事會的職權是:
一、執行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和罷免會長、副會長、秘書長;
三、籌備召開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決定會員的吸收或除名;
六、在國家政策許可范圍內,可在境外聘請榮譽副會長和榮譽理事;
七、決定設立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
八、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九、領導本協會各機構開展工作;
十、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十一、決定其它重大事項。
第十九條 理事會須有2/3以上的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條 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情況特殊的也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
第二十一條 本協會設立常務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由理事會選舉產生,在理事會閉會期間行使第十八條、第一、三、五、六、七、八、九項職的權,對理事會負責(常務理事人數不超過理事人數的1/3)。
第二十二條 常務理事會須有2/3以上常務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常務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第二十三條 常務理事會須半年召開一次會議,必要時可隨時召開。特殊情況可採用通訊形式召開。
第二十四條 本協會的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必須具備下列條件:堅持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政治素質好;
在本協會業務領域內有較大的影響;會長、副會長、秘書長最高年齡不超過70周歲,秘書長為專職;身體健康,能堅持正常工作;未受過剝奪政治權利的刑事處罰的;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第二十五條 本協會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如超過最高任職年齡的,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後,方可任職。
第二十六條 本協會會長、副會長、秘書長任期五年。會長、副會長、秘書長任期最長不得超過兩屆,因特殊情況需延長任期的,須經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2/3以上會員(或會員代表)表決通過,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社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後,方可任職。
第二十七條 本協會會長為本協會法定代表人。本協會法定代表人不兼任其它團體的法定代表人。
第二十八條 本協會會長行使下列職權:
召集和主持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工作;
檢查會員大會(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決議的落實情況;
代表本協會簽署有關重要文件;
提名副會長人選,交常務理事會決定;
處理本協會的其它重大事宜。
第二十九條 本協會秘書長行使下列職權:
主持辦事機構開展日常工作,組織實施年度工作計劃;
協調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開展工作;
提名副秘書長以及各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實體機構的主要負責人,交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決定;
決定辦事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專職工作人員的聘用;
處理其他日常事務,包括本協會辦事機構幹部的獎懲、考核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章 資產管理、使用原則
第三十條 本協會經費來源:
一、會費;
二、捐贈;
三、政府資助;
四、在核準的業務范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它合法收入。
第三十一條 本協會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收取會員會費。
第三十二條 本協會經費必須用於本章程規定的業務范圍和事業的發展,不得在會員中分配。
第三十三條 本協會建立嚴格的財務管理制度,保證會計資料合法、真實、准確、完整。
第三十四條 本協會配備具有專業資格的會計人員。會計不得兼任出納。會計人員必須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會計人員調動工作或離職時,必須與接管人員辦清交接手續。
第三十五條 本協會的資產管理必須執行國家規定的財務管理制度,接受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和財務部門的監督。資產來源屬於國家撥款、社會捐贈、資助的,必須接受審計機關的監督,並將有關情況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六條 本協會換屆或更換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須接受社團登記管理機關和業務主管單位組織的財務審計。
第三十七條 本協會的資產,任何單位、個人不得侵佔、私分和挪用。
第三十八條 本協會專職工作人員的工資和保險、福利待遇,參照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章 章程的修改程序
第三十九條 對本協會章程的修改,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後報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審議。
第四十條 本協會修改的章程,須在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通過後15天內,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並報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核准後生效。
第七章 終止程序及終止後的財務處理
第四十一條 本協會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於分立、合並等原因需要注銷的,由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提出終止動議。
第四十二條 本協會終止動議須經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並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
第四十三條 本協會終止前,須在業務主管單位及有關機關指導下成立清算組織,清理債權債務,處理善後事宜。清算期間,不開展清算以外的活動。
第四十四條 本協會經社團登記管理機關辦理注銷登記手續後即為終止。
第四十五條 本協會終止後的剩餘財產,在業務主管單位和社團登記管理機關的監督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用於發展與本協會宗旨相關的事業。
第八章 附則
第四十六條 本章程經2000年7月1日常務理事會討論通過,已在社團整頓期間報民政部核准,2001年3月17日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理事會審議通過。
第四十七條 本協會統一設計、製作會員證、會徽。
第四十八條 本章程的解釋權屬本協會的理事會。
第四十九條 本章程自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核准之日起生效。

『貳』 老年協會工作職責和會長職責

社區老年協會工作職責:

一、積極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廣泛開展尊老、敬老、愛老宣傳活動,為老年人送溫暖辦實事,在全社區樹立尊重、關心、幫助老年人的社會風尚。

二、老年協會本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原則,負責制定本社區老齡和老年協會工作計劃,總結及各種活動並組織實施。

三、掌握和了解本社區老年人的基本情況,對各個年齡段的老年人實行分層次管理。對本社區60歲以上的老人摸清底數並進行登記、造冊。

四、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有益於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體育活動,活躍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增強老年人的體質。

五、幫助老年人協調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及時反映老年人關注的熱點問題。組織轄區單位和居民開展為老服務活動。發揮老年人的技術專長和才智,組織發動老年人參加本社區、村公益活動,鼓勵老年人之間互相幫助。

六、協助社區、村做好其他有關老年人的工作。

老年協會會長職責:

1、在鎮老年幹部協會和村「兩委」的領導下,主持協會全面工作、傳達、布置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2、認真貫徹執行「老年法」和「協會章程」,依法保障、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3、為老年人排憂解難,組織會員開展助力脫貧攻堅、強化基層治理、助推鄉村振興等活動。

4、檢查計劃、會議決議和工作任務的執行情況。

5、負責組織監察、財務審批和有關文件簽發等工作。

6、帶頭加強學習,抓好協會理事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質提高和任務職能的行使。

7、協助村「兩委」抓好安全生產和信訪工作。


現狀:

現在許多村落社區中,成年男性大多在外工作,老人多留守家裡,老年協會組織重要性得以顯現。現在鄉鎮府與村委會在日常有關村務的決策中經常要征詢村老年協會的意見,在政策執行時也要力求取得老年協會的支持與配合。正是因為老年協會作用巨大,現在鄉村重大活動中都要請老年協會會長出席。因此,人們經常形象地將老年協會稱作是鄉村的「政協委員會」。

不過,鄉村老人協會在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某些老年協會參與宗族、村廟祭祀活動,有搞「封建迷信」活動的嫌疑等。部分地方鄉政府擔心老年協會在村落社區中權威過重,影響村幹部的正式權威。因此,對老年協會的發展頗有些顧慮。



『叄』 廣東省關於老年人體育協會班子人員的補助問題

摘要 (2013年12月4日廣東省人民政府令198號頒布,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肆』 老年人協會理事會會議制度

為了建立黨委與協會理事會聯系會議制度,明確議事規則、議事程序及黨組織的參與方式和黨員的參與面,保證黨的工作有效介入。黨委指導協會理事會制定了協會創辦宗旨,即:「以守法為前提、以服務為根本,入會自願、退會自由,人人平等、人人受益,把協會建成幸福老年之家,把會員變為健康壽星、快樂笑星、有為明星」,並向社會公開承諾。針對過去交了會費便發會員證的做法,黨委幫助理事會進行改革,規定了入會「三不收」原則,即:政治不合格不收、違法犯罪者不收、拒不履行公民法定義務者不收,把好政審關,保證協會始終代表廣大老年人的整體意願和利益,朝健康方向發展。大力營造團結和諧、互相關愛的社團人文環境。廣泛發動黨員對陷入困境或情緒低落的會員進行幫扶。

『伍』 有關老年人的法律保護條例有哪些

法律及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關於開展回國際老年人答年活動意見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關於成立中國老年人體育協會的報告的通知;
地方性法規:江蘇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濟南市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若干規定(2001年修正)、浙江省人大常委會關於修改《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辦法的決定(2009)》、遼寧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
地方性政府規章:陝西省老年人優待服務辦法、吉林省優待老年人規定、烏魯木齊市優待老年人規定、湖北省人民政府關於修改《湖北省關於老年人享受優待服務的規定》的決定、湖北省關於老年人享受優待服務的規定、
部門規章: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於批准發布《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標准》的通知、國家體育總局、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老年人體育協會關於舉辦2010年全國老年人健身活動展示大會及健身秧歌交流活動的通知;全國老齡化工作委員會關於開展失能老年人基本狀況調查的通知、建設部公告第746號——關於發布國家標准《城鎮老年人設施規劃規范》的公告;等等還有一些國際行的及澳門的規定及規范性文件

『陸』 如何加強農村老年人協會建設

一、寧波農村老年人協會發展回顧 寧波農村出現老年人協會是在1988年。經過二十年的發展,農村老年人協會從小到大,規模不斷壯大。目前,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了老年人協會,農村老年人入會率達到80%以上。老年人協會已經成為農村中一個具有相當影響力,不可小看的群眾性組織。 農村老年人協會的出現和壯大,有其歷史和客觀原因。首先,它適應了時代發展地需要。隨著農村青壯年外出務工、經商、辦企業增多,客觀加劇了農村人口的老齡化,在不少村中留守人員中,老年人成為絕對主角。這給農村老年人的贍養、照料、精神慰藉等帶來了許多問題。農村老年人迫切需要有一個組織來為自己說話,替自己撐腰,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因此,農村老年人對組建老年人協會意識和熱情很高。其次,它適應了老齡工作的需盯。由於寧波老齡工作起步較晚(如果從1986年寧波市老齡問題委員會成立算起,也就20年),基層老齡工作的組織網路十分不健全,特別在老齡委成立的初期,農村老齡工作基層組織幾乎空白。而農村老年人協會的出現,正好為我們開展農村老齡工作台有了一個可以借肋的「腳「。正國為如此,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寧波大力推進農村老年人協會建設,並始終將老年人協會作為農村老齡工作的組織基礎和依靠的力量。 寧波農村老年人協會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1989年以前為自發階段。隨著農村人口日趨老齡化,老年人協會這一新生事物在農村自發誕生;1990-1996年為推進階段,在各級黨政部門的領導、組織和支持下,農村老年人協會數量和規模得到迅速發展,大多數行政村都先後成立了老年人協會;1997年以後為規范建設階段。寧波市老齡委於1997年下發了《關於開展創建規范化老年人協會活動的通知》,制定了規范化老年人協會標准。浙江省老齡委在1998/年下發了《浙江省基層老年人協會 規則》和《浙江省基層老年人協會規范化建設標准》,拉開了寧波農村老年人協會規范化建設的序幕。各縣(市)、區老齡工作部門認真按照規范建設標准,結合當地實際,指導基層做好協會建設,涌現出了一大批作用發揮好,老年人信得過的規范化老年人協會。農村老年人協會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圍繞村兩委會中心任務做了大量協助工作台。絕大多數農村老年人協會能自覺接受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簡稱村兩委會)的領導,圍繞村兩委會的中心工作開展活動,充分利用老年人的自身優勢、積極、主動配合村幹部開展計劃生育、禁賭禁毒、移風易俗等宣傳,參與村裡民事調解、維護村容整潔和社會治安、關心教育下一代等工作,還積極向村兩委會獻計獻策,成為了村兩委會的得力助手。特別像前幾年的殯葬改革、「非典」和禽流感防治,近幾年的村委選舉、土地徵用等專項中心工作中,村老年人協會配合村兩委會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起到了拾遺補缺的作用,維護了農村的穩定,促進了農村工作的順利開展,得到了各級黨政和社會各界的肯定。 (二)在提高農村老年人生活質量上做了大量服務工作。農村老年人協會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老年人互助互幫。特別在對貧困老年人的扶貧幫困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許多農村老年人協會將孤寡老人、殘疾老人、高齡老人和其他有特殊困難的老人作為重點服務對象,經常走訪看望,及時向村兩委會反映情況,並積極向社夫募捐或動員老年會員捐款捐物、結對幫扶,給予困難老人必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大多數農村老年人協會還建立了老年人生病、遇災、生日時上門慰問制度,讓老年人感受到組織的溫暖。此外,一些村農村老年人協會在村兩委會的支持下,通過創辦種植業、養殖業等老年經濟實體,開辦諸如碗筷餐具出租、花圈加工銷售、村級菜場管理、環境衛生保潔等有償服務,組織低齡健康農村老年人參與經濟收入,在為老年人協會積累活動經費的同時,也為老年人自身增加了經濟收入,提高了生吞活水平。 (三)在維護農村老年人合法權益上做了大量調解工作。由於目前大部分農村的養老主要還是靠子女贍養,贍養糾紛在農村,特別在貧困農村地區還時有發生。因此,幾乎所有村農村老年協會都成立了專門的老年維權調解小組,對虐待、歧視、遺棄老人的行為,往往由協會領導出面,及時上門進行調節,對贍養人進行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工作。由於協會領導一般由村中德高望重的老年人擔任,再加上老年組織活動的集體力量「撐腰」,年輕人不敢犯「眾怒」,易於接受調節,易於化解矛盾。近幾年來,寧波市農村贍養糾紛普遍減少,除社會敬老養老意識增強和老年人自身經濟能力提高因素外,農村老年人協會的監督和調節也功不可沒。 (四)在活躍農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上做了大量組織工作。目前,決大部分行政村均建立了老年活動室,並且基本上交給老年人協會自行管理。老年人協會也以此為陣地,組織本村老年人開展各種文化活動,如下棋、玩牌=看電視、打拳練習等,定期安排說書、演戲和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許多農村老年人協會還組建了文藝隊、腰鼓隊、舞蹈隊、門球隊等老年文體隊伍,經常開展活動。有些農村老年人協會在村委會支持和資助下,定期組織老年人外出遊覽,開展眼界。由於廣大老年人協會重視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農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變得充實和活躍起來,老年人一天到晚過著「蹲街頭、靠牆頭、曬日頭」單調無聊生活的現象普遍減少,有力地促進了農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總之,寧波市農村老年人協會發展總體是健康的,對農村建設的影響,其積極作用佔主導地位。但是,不能否認,當前農村老年人協會也確實存在著一些問題。如極個別農村老年人協會會長組織觀念淡薄,不願接收村兩委會的領導,自行其事,甚至影響村兩委會的工作;少部分農村老年人協會工作不得力,雖有牌子、有名字,但卻是空架子,一年到頭很少開展活動,在村裡無所作為;相當部分農村老年人協會換屆選舉和財務管理不規范,沒有有效的監督和約束機制;縣(市)區與縣(市)區之間、鄉鎮與鄉鎮之間,以及村與村之間的農村老年人協會發展也很不平衡等。這說明了農村老年人協會建設仍然任重而道遠。 二、正確認識加強農村老年人協會建設的意義 回良玉副總理指出,基層老年群眾組織在維護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調節涉老糾紛,維護自身利益,推進計劃生育,活躍老年人生活,關心下一代等方面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為基層政權建設做出了貢獻,要繼續大力加強農村基層老年群眾組織建設。我們一定要從政治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農村老年人協會建設的現實意義。 (一)加強農村老年人協會建設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當前,全國上下正在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並將其作為各級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農村老年人作為農村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新農村建設的直接受益者,也是一支絕對不可低估的 群眾力量。但為了更好地調動廣大農村老年人參與的積極性,需要有一個能將老年人團結和組織起來的基層老年群眾組織。農村老年人協會作為目前農村基層老年群眾組織最主要的形式,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在廣大農村老年人心目中有著相當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因此,加強農村老年人協會建設,可以更好地團結和領導老年人,使之有組織地參與到新農村建設中去,更好地發揮老年群體的獨特作用。 (二)加強農村老年人協會建設是構建和諧農村的需要。今後,農村老年人口的比重將越來越大。構建和諧農村,在一定意義上講,就需要看老年人與年輕人之間代際關系是否和諧、老年群體與其他社會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是否和諧。農村老年人協會是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忠實維護者。農村老年人協會在調解涉老矛盾,維護老年人合法利益,保證老年人生活、思想穩定,維護農村家庭和社會安定,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通過加強農村老年人協會建設,使之充分發揮這種獨特優勢,就可以為構建和諧農村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三)加強農村老年人協會建設是做好農村老齡工作的需要。農村老齡工作面廣量大,又相對薄弱,既是老齡工作的重點,也是老齡工作的難點。如果僅僅靠鄉鎮一、二個老齡工作幹部和村兩委會去做工作,顯然是難以應對的,需要依靠和諧藉助農村最大的老年群眾組織— —老年人協會的力量。實際上,許多具體的基層老齡工作都是通過老年人協會這個組織來實施的。今後農村老齡工作任務將更家繁重,在現行老齡工作體制下,老年人仍需要這個「家」,村兩委會仍需要這個助手,老齡部門仍需要這個「腳」,黨和政府也需要這個抓手。因此,很有必要進一步加強老年人協會的建設,使其健康發展,為深入開展農村老齡工作奠定扎實的老年群眾基礎。 三、當前加強農村老年人協會建設需要把握的幾個問題 一是政治上的把握。村黨支部是村級組織的領導核心,村委會是經過村民選舉產生,管理村級事務的自治組織,其他任何村級組織必須服從和接受村兩委會的領導,在村兩委會領導下開展工作,著是一條不可動搖的基本政治原則和組織紀律。應當承認,缺有一小部分村兩委會領導不力,組織軟弱,在村民中的威信和號召力不高,想比之下,村老年人協會卻辦的紅紅火火,凝聚力強,但這解決不能作為不服從村兩委會改進工作。對不接受兩委會領導,自行其事,或者左右、干涉村兩委會工作,甚至凌駕於村兩委會的老年人協會,應提請鄉鎮黨委和村兩委會對該協會進行整頓,對協會班子重新進行改選。 二是組織上的把握。這主要指從組織制度上如何體現和加強村兩委會對農村老年人協會的領導。 首先,需要明確協會會長由誰擔任問題。目前,寧波的農村老年人協會會長大部分由老年人擔任,村兩委會負責人擔任協會會長或名譽會長的並不多。村兩委會負責人擔任協會會長或名譽會長主要有兩個好處,一是直接體現昨加強了村兩委會對協會的領導,避免了農村老年人協會干涉村兩委會,甚至成為村「第二黨支部」現象的出現;二是有利於消除和減少干群矛盾。村領導兼任協會領導,不僅更加體現村兩委會對老齡工作的重視和對老年人的關心,而且作為協會領導的村幹部也必然會更多地直接參與協會的管理工作,與老年人的交流溝通也會更多,從而提高幹群之間的互信度,促進工作良性互動。因此,我們認為,聘請村兩委會負責人擔任協會會長或名譽會長較為妥當。 其交,需要明確協會換屆改選時,協會班子候選人如何確定問題。農村老年人協會換屆選舉工作中也存在不足之處。特別是相當部分農村老年人協會領導成員的產生,沒有經過村兩委會研究。村兩委會很難體現對換屆選舉工作的領導。因此,我們認為,今後農村老年人協會換屆時,其協會班子候選人的確定,必須先徵得村兩委會的同意和認可,方可交於協會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進行選舉。同一屆協會班子中的個別成員調整也應如此。 其三,關於一個行政村老年人協會數量問題。按照協會組織屬地活動的原則,一個行政村只能有一個老年人協會。但在寧波有極個別地方,由於近幾年來大規模的撤村並村,出現了一個行政村有二三個各自獨立的老年人協會,特別是那些並對不並資的地方,新的行政村由原來幾個村合並後,但這幾個村的資產並沒有合並,仍各自運作,老年人協會也照此運作(出現這種現象大多跟利益因素有關)。這種狀況,很不利於新的村兩委會對老年人協會的領導和管理,也不利於工作台的開展,且容易產生矛盾。因此,村合並後,老年人協會也應及時合並,重新確定新的協會領導班子,並以新的老年人協會名義開展工作。 三個財務管理的上把握。由於目前大部分農村老年人協會積累資金還不多,個人私自揶用和濫用的現象不多見,對這方面的問題的關注度還不高。但今後隨著農村老年人協會自身經濟實力的增強,因財務管理不規范或漏洞而引發的矛盾和問題會計會增多。為防患於未然,加強對協會財務的規范管理很有必要。如對少數經濟條件較好、主動要求注冊登記的老年人協會,可以到當地民政部門辦理社會團體法人登記,納入正規的民間組織管理。由於協會具有了獨立法人資格,可以申請在銀行單獨開戶,財務管理應嚴格按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實施和運作。而對大部分沒有實力無法在民政部門注冊登記為社團獨立法人的農村老年人協會,應將多類合法收入,統一放在村級資金帳戶中集中管理,並在村級帳戶中單立科目,單獨列支,實行專款專用。 四是工作定位上的把握。農村老年人協會是村兩委會的助手,而不是向村兩委會爭利益的組織,其基本職責就是配合村兩委會做好本村的老齡工作,更好地帶領廣大農村老年人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並使自身成為黨和政府聯系、團結老年人的橋梁和紐帶。而要做到這一點,在其具體工作定位上,須著重把握好以下五點: 1、緊緊圍繞和配合村兩委會的中心開展活動。充分發揮老年人協會的優勢,有組織地團結和帶領本村老年人,積極、主動地完成村交付的工作任務,力所能及地開展各種社會公益活動,配合做好村的中心工作,努力成為村中心工作台的一支生力軍,村兩委會的得力助手。但注意切忌參謀「過頭」,把握好度,以不越位、不幹涉或干擾村兩委會決策為准則。 2、協助村兩委會做好老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台。老年人協會作為老年人自己的組織,一般比村兩委會更了解每個老年人的思想動態,而且,老年人之間也容易交流和溝通,教育效果也更好。老年人協會應當主動協助村兩委會,組織本村老年人學政治、學時事、學科學、學文化、學技能,不斷提高農村老年人的政治和文化素質。 3、協助村兩委會維護社會穩定。老年人協會骨幹一般都是由村中德高望重的老年人擔任,由他們現面參與村裡民事調解,特別是家庭糾紛,矛盾往往容易化解。因此,老年人協會要充分發揮自身這個獨特優勢,積極協助村兩委會開展各種民事調解活動,同時,還要協助村兩委會開展諸如計劃生育、禁賭禁毒、社會治安、關心教育下一代等工作,為維護農村社會穩定發揮好作用。 4、組織老年人開展各種健康文明活動。積極組織本村老年人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娛樂、體育等活動,豐富農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5、組織開展老年人之間的幫扶活動。目前,在農村中,經濟貧困或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還不少。老年人協會要在對老年人的扶貧幫困工作中發揮積極的作用。通過協會出資,或向社會募捐,或動員老年會員集資等形式,向經濟困難老人捐款捐物;組織低齡健康老年人與孤寡、殘疾、高齡老人或其他有特殊困難的老人結對幫扶,給予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同時,通過協會的組織力量,努力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充分體現好」以老年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四、明確職能,各司其責,共同抓好農村老年人協會建設 農村老年人協會建設,不僅是一項具體的老齡工作,也是一項事關新農村建設的政治工作。做好這項工作,需要各級黨政部門和老齡工作機構明確各自職責,通力協作,齊抓共管。我們認為: (一)村兩委會要切實負起對老年人協會的主要領導責任。村黨支部(村兩委會)作為村級組織的領導核心,對本村老年人協會建設負有不可推卸的、全面的、直接的、主要的領導責任。老年人協會能不能建設好,關鍵在於村兩委會重不重社,措施有不有力。村兩委會要選派主要負責同志兼任協會領導,要把協會工作列入村委的日常工作議程,支持協會開展正常活動,經常聽取協會的匯報,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主動幫助協會解決一些實際困難。要高度重視協會班子的建設,要選配那些黨性觀念強、綜合素質好、熱心老齡工作、身體健康的老同志加入到協會班子中來,特別是負責日常工作的協會會長(或黨務副會長)人選,更要嚴格把關,不僅要墳在群眾中威信高,工作能力強,樂於奉獻,還必須要有很強的組織觀念和全局意識。同時,村兩委會還要督促協會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建立規范有序的協會工作運行機制,並根據村財力允許, 不斷國大對老齡工作和老年人協會建設的投入,包括提高本村老年人的福利待遇,增加協會的活動經費,完善村裡的為老服務設施等 ,為協會提供更多的活動空間,增強協會的凝聚力和號召力,更好地發揮農村老年人協會作為村兩委會助手的作用。 (二)鄉鎮黨委和切實做好對農村老年人協會建設的組織管理和監督。鄉鎮黨委和政府是村兩委會的上級領導機關。鄉鎮黨委和政府要明確協會建設的分管聯系領導 (一般為鎮鄉黨妖冶副書記),建立工作例會制度,經常開展對本鄉鎮農村老年人協會的調研,了解協會建設狀況,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協會建設工作計劃和工作措施,督促村兩委會認真貫徹執行好鎮鄉黨委和政府的工作要求和工作部署,並做好監管工作,對執行不力的村兩委會及時給予批評指正;對協會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村兩委會和農村老年人協會找出原因,幫助解決。同時,做好對老年群體,特別是老年人協會主要負責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並根據鄉鎮財力允許,不斷加大對農村老齡工作和農村老年基礎服務設施建設的投入。 (三)各級老齡工作機構要切實加強對農村老年人協會建設的指導。 1、及時傳達上級老齡工作精神。縣(市、區)老齡工作機構要及時將上級和本級有關農村老齡工作方針政策向鄉鎮黨委和政府作好傳達工作,爭取得到鎮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同時指導鎮鄉老齡工作機構協助鄉鎮黨委和政府做好具體工作的貫徹落實。 2、指導基層完善農村老年人協會建設的各項規章制度。包括指導基層制定切實可行的協會章程、協會工作職責、協會財務和活動設施管理制度等 。 3、指導基層完善農村老年人協會規范運作機制。包括指導基層做好農村老年人協會的換屆選舉工作;指導協會建立規范的台帳資料;對農村老年人協會骨幹開展經常性的業務培訓等。同時結合工作需要,不斷調整和細化適合本地農村實際的老年人協會規范建設標准,提高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指導協會規范運行。 4、開展農村老年人協會規范建設的檢查驗收工作。縣(市)、區老齡委(辦)要定期對農村老年人協會規范化建設情況進行檢查驗收、考核評比,符合條件的,給予表彰和獎勵 。同時,各級老齡工作機構還要積極培養和樹立先進典型,總結先進經驗,及時進行推廣,運用英武的經驗指導面上工作。 5、積極開展調研,為黨和政府加強農村老年人協會建設當好參謀。各級老齡工作機構要積極深入農村基層,開展調研工作,掌握實際情況找出存在問題和原因,積極向當地黨委和政府及上級老齡工作部門獻計獻策,為推進農村老年人協會建設做好黨和政府的參謀。 加強農村老年人協會建設是一個大課題,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而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新問題、新情況層出不窮,不斷挑戰著現有的工作理念,對我們的工作也會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農村形勢和農村工作迫切需要加強和規范農村老年人協會建設 。各級老齡部門要充分重視這項工作,從實際出發,按照以人為本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扎實推進規范化建設,讓農村老年代 協會走上健康、有序的發展道路。(寧波市老齡辦)

『柒』 老年人體育協會章程

辦事機構
辦事機構 電 話 地 址
廣州市民政局民間組織管理處 83178697 西湖路99號
越秀區民政局 83300175 惠福東路483號2樓
海珠區民政局 34289845 海聯路160號4樓
荔灣區民政局 83177876 逢源路逢源北街26號2樓
天河區民間組織管理辦公室 38622075 黃埔大道中258號恆安大廈
白雲區民政局 86389519 廣園中路238號4樓402室
黃埔區民政局 82378617 大沙東路333號
花都區民政局 36897638 花都區公益路35號
番禺區民政局 84693492 市橋鎮清河東路319號東副樓2樓
南沙區民政局
蘿崗區民政局 82112105 開發區志誠大道管委會大樓東座404室
從化市民政局 87968422 街口鎮新城市廣場D5區15-16幢
增城市民政局 82629197 荔城鎮荔鄉路民生街

社會團體登記

政策依據
一、《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國務院令〔1998〕第250號)
二、《社會團體年度檢查暫行辦法》(民政部民社發[1996]10號)
三、《社會團體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登記辦法》(民政部令〔2001〕第23號)

社會團體成立登記的條件
一、有50個以上的個人會員或者30個以上的單位會員;個人會員、單位會員混合組成的,會員總數不得少於50個;
二、有規范的名稱和相應的組織機構;
三、有固定的住所;
四、有與其業務活動相適應的專職工作人員;
五、有合法的資產和經費來源,全國性的社會團體有10萬元以上活動資金,地方性的社會團體和跨行政區域的社會團體有3萬元以上活動資金;
六、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

提交材料
社會團體依法成立,應當經過申請籌備和申請成立登記兩個階段。
一、申請籌備須提交以下材料:
(一)由主要發起人或發起單位簽名蓋章的籌備申請書;
(二)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籌備申請的文件(原件);
(三)驗資證明;
(四)社會團體住所的所有權或使用權證明;
(五)由所在單位人事部門加具審核意見並蓋章的發起人和擬任負責人的基本情況、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
(六)社會團體擬發展的會員名單(個人會員須50個以上,團體會員須30個以上,個人會員和團體會員混合的須50個以上);
(七)按《社會團體章程示範文本》草擬的章程草案;
(八)填寫《籌備成立社會團體申請表》。
二、申請成立登記須提交以下材料:
(一)成立登記申請書;
(二)業務主管單位同意成立登記的文件(原件);
(三)驗資報告;
(四)社會團體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的組成名單;
(五)由會員大會或者會員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章程;
(六)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的會議紀要;
(七)會員名單;
(八)在職黨政機關領導幹部兼任社團領導職務審批同意的文件;
(九)社會團體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
(十)填寫《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表》、《社會團體章程核准表》、《社會團體法定代表人登記表》、《社會團體負責人備案表》、《社會團體機構印章備案表》、《社會團體帳戶備案表》。
三、申請變更登記須提交的材料:
(一)社會團體辦理業務主管單位登記須提交以下材料:
1、蓋有會章及法定代表人簽字的變更登記申請書;
2、蓋有會章的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審議通過的會議紀要;
3、原業務主管單位同意的文件(原件);
4、新業務主管單位同意的文件(原件);
5、領取填寫並交回《社會團體變更登記表》;
6、交回原《社會團體登記證書》正副本。
(二)社會團體辦理名稱變更登記須提交以下材料:
1、蓋有會章及法定代表人簽字的變更名稱申請書;
2、蓋有會章的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審議通過的會議紀要;
3、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審議通過的新修改的章程草案;
4、業務主管單位的審查同意文件;
5、領取填寫並交回《社會團體變更登記表》;
6、交回原《社會團體登記證書》正副本和印章。
(三)社會團體辦理法定代表人變更登記須提交以下材料:
1、蓋有會章及法定代表人簽字的變更登記申請書;
2、蓋有會章的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議通過的會議紀要;
3、社會審計機構出具的對原法定代表人的財務審計報告;
4、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的文件(原件);
5、法定代表人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
6、領取填寫並交回《社會團體變更登記表》和《社會團體法定代表人登記表》(後者須經所在單位人事部門審查同意並蓋章);
7、交回原《社會團體登記證書》正副本。
(四)社會團體辦理宗旨、業務范圍和活動地域變更須提交以下材料:
1、蓋有會章及法定代表人簽字的變更登記申請書;
2、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的文件(原件);
3、蓋有會章的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審議通過的會議紀要;
4、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審議通過的新修改的章程草案;
5、領取填寫並交回《社會團體變更登記表》;
6、交回原《社會團體登記證書》正副本。
(五)社會團體辦理住所變更登記須提交以下材料:
l、蓋有會章及法定代表人簽字的變更登記申請書;
2、蓋有會章的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審議通過的會議紀要;
3、新住所的產權或使用權證明(含使用面積、使用期限、地址、郵政編碼及聯系電話、有償或無償使用);
4、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的文件(原件);
5、領取填寫並交回《社會團體變更登記表》;
6、交回原《社會團體登記證書》正副本。
(六)社會團體辦理活動資金變更登記須提交以下材料:
1、蓋有會章及法定代表人簽字的變更登記申請書;
2、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文件(原件);
3、蓋有會章的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審議通過的會議紀要;
4、社會審計機構出具的驗資報告;
5、領取填寫並交回《社會團體變更登記表》;
6、交回《社會團體登記證書》正副本。
(七)社會團體辦理章程核准須提交以下材料:
1、蓋有會章及法定代表人簽字的申請書;
2、蓋有會章的會員代表大會或會員大會審議通過章程時的會議紀要;
3、蓋有會章的章程修改說明;
4、業務主管單位同意的文件(原件);
5、領取填寫並交回章程核准表2份;
6、蓋有會章的新章程1份。
四、社會團體申請設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須提交以下村科:
(一)設立分支(代表)機構的申請書,內容包括:設立分支(代表)機構的理由、名稱以及業務范圍等;
(二)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的意見;
(三)擬任主要負責人基本情況以及本人所在單位人事部門的意見;
(四)住所產權或使用權證明;
(五)社團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決議;
(六)登記管理機關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申請程序
一、申請籌備
(一)申請籌備社團的發起人或發起單位首先應按照其業務范圍向相應的主管單位提出書面申請;
(二)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後再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籌備;
(三)登記管理機關應當自收到全部有效文件之日起60日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籌備的決定;不批準的,應當向發起人說明理由。
二、申請成立
(一)籌備成立的社會團體,應當自登記管理機關批准籌備之日起6個月內召開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通過章程,產生執行機構、負責人和法定代表人,並經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後,再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成立登記;
(二)登記管理機關應當自收到完成籌備工作的社會團體的登記申請書及有關文件之日起30日內完成審查工作。准予登記的,發給《社會團體法人登記證書》;不予登記的,應當以電話或書面的形式將不予登記的決定通知申請人。

有關登記事項的變更程序
一、業務主管單位變更登記:
(一)召開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進行審議;
(二)在審議通過後應取得原業務主管單位和新業務主管單位的審查同意;
(三)自業務主管單位批復同意之日起30日內,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二、名稱變更登記:
(一)召開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進行審議;
(二)在審議通過後報業務主管單位進行審查;
(三)自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之日起30日內,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三、法定代表人變更登記:
(一)召開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進行審議;
(二)在審議通過後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
(三)在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後由社會審計機構對原法定代表人進行離任財務審計;
(四)自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之日起30日內,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四、宗旨、業務范圍和活動地域變更登記:
(一)召開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進行審議;
(二)在審議通過後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
(三)自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之日起30日內,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五、住所變更登記:
(一)召開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進行審議;
(二)在審議通過後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
(三)自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之日起3O日內,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六、活動資金變更登記:
(一)召開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進行審議;
(二)在審議通過後交由社會驗資機構進行驗資;
(三)在取得合法有效的驗資證明後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
(四)自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之日起30日內,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變更登記。
七、章程的修改:
(一)修改後的章程須經理事會表決通過後報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審議;
(二)在會員大會或會員代表大會通過後的15日內,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
(三)自業務主管單位審查同意之日起30日內,報登記管理機關核准。

社會團體注銷登記
一、社會團體在辦理注銷登記前,應當在業務主管單位及其他機關的指導下,成立清算組織,完成清算工作。
二、清算組織的成員構成應由以下人員構成:業務主管單位的代表;社會審計機構的審計人員;社會團體的領導人及財務人員;社會團體的會員代表。
三、清算組織主要有以下職權:
(1)清算社會團體的財產,編制有關清算的會計報表和清算清單;
(2)通知或公告債權人;
(3)處理與清算有關的社會團體未結業務;
(4)清理社會團體的債權和債務;
(5)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社會團體章程明確的原則處理清償債務後的剩餘財產;
(6)代表社會團體參與民事訴訟活動;
(7)清算結束時,製作清算報告書。
清算活動結束後,社會團體應當向登記管理機關申請辦理注銷登記。
向登記管理機關辦理注銷登記的時限為清算結束之日起15日內。
四、申請注銷登記時需提交如下材料:
(1)提交法定代表人簽署的注銷申請書並附依照章程規定的程序決定注銷登記的會議紀要;
(2)提交業務主管單位的審查文件(原件);
(3)提交清算報告書(原件);
(4)領取並填寫注銷登記表;
(5)收繳社會團體登記證書(正本、副本)、印章和財務憑證。

社會團體的年檢
一、年檢的內容:
(一)執行法律法規和有關政策情況;
(二)開展業務活動情況;
(三)開展經營活動情況;
(四)財務管理和經費收支情況;
(五)辦事機構和分支機構設置情況;
(六)負責人變化情況;
(七)在編及聘用工作人員情況;
(八)其它有關情況。
二、年檢時應提交下列材料:
(一)上一年度工作總結和本年度工作計劃;
(二)上一年度財務決算報告;
(三)《社會團體年檢報告書》(一式三份);
(四)《社會團體登記證書》副本;
(五)其它需報送的有關材料。
三、年檢的程序:
社會團體於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止,到登記管理機關接受上一年度的年度檢查,具體程序如下:
(一)領取《社會團體年檢報告書》,並如實填寫;
(二)按要求准備材料並於每年3月31日前經業務主管部門初審同意後,報送登記管理機關;
(三)登記管理機關按年檢內容進行檢查並審核有關材料;
(四)登記管理機關做出年檢結論。

申請開辦社會福利機構

政策依據
《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民政部令〔1999〕第19號)

申辦條件
一、開辦單位必須具有法人資格,個人必須具有合法身份,並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注冊資金按開辦床位計算,不低於每張床位3000元;
三、健全的組織機構和相應的管理服務人員。工作人員與生活能自理的老年人的比例為1:4-7,與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殘疾人的比例為1:1.5-3;
四、必須有合法使用的固定場所,並符合國家建築設計、安全防火和衛生防疫等要求;有相適應的宿舍、餐廳、醫療室和一定的醫療康復設備,總建築面積不低於平均每張床位13平方米。

申請辦理程序及承諾
一、凡有意開辦民辦福利機構的人士,可先向廣州市社會福利服務協會索取有關資料詳細閱讀(地址:西湖路99號6樓)。
二、已決定申辦民辦福利機構者,向市民政局社會福利救濟處遞交申請(50張床位以下的,在開辦機構所在區、縣級市民政局申請),並提供以下文件:
(一)籌辦申請書和可行性報告;
(二)申辦組織和個人的合法身份證明;
(三)機構章程;
(四)服務場所的場地使用合法證明或經公證處公證、租賃期八年以上的租用合同書;
(五)建築規劃、設計圖紙和建築平面圖;
(六)資金狀況證明;
(七)其他必須出具的證明。如合股辦的,須有經公證的合夥協議書;申辦者是華僑組織或個人的,須經居住國公證機關或公證人公證並經我國駐該國使(領)館認證的證明,內容包括申辦人的身份、政治背景及宗教信仰、資信(產)情況及有無犯罪記錄等。
三、民政部門收到申請報告後,對上述有關資料進行審核,並相約前往實地察看場所及周圍環境是否符合有關要求,符合條件在30天內發給《社會福利機構籌辦批准書》。申辦人在收到批准書後,方可進入籌建工作。籌建期間,要按衛生防疫部門的要求進行有關衛生設施的施工以及領取《衛生防疫許可證》,同時,還須到公安消防部門辦理消防安全登記。
四、籌建竣工後,申辦人向原申辦的民政部門提出開業申請,填寫《社會福利機構設置申請表》,並遞交如下書面材料:
(一)申請的書面報告;
(二)民政部門發給的《社會福利機構籌辦批准書》;
(三)建設、公安、消防、衛生防疫等有關部門的驗收報告或審查意見書;
(四)托養機構、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護理人員的名單及有效證件的復印件以及工作人員的健康狀況證明;
(五)擬訂收費項目和標准;
(六)擬開辦社會福利機構的日常活動時間表。
對符合要求的,民政部門在30天之內發給《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
五、申辦人領取《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後,還須到機構所在區的工商部門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如果該機構章程明確規定該機構為非營利性服務機構,並經民政部門同意為其主管單位的,則到同級民政部門的民間組織管理處辦理登記,領取相應的《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書》和《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證書》。
六、香港、澳門、台灣地區的組織和個人,華僑以及國外的申辦人除提供以上材料外,還應提交外事部門簽署的有關證明文件,由市民政局審核後報省民政廳審批。

廣州市民辦社會福利機構年度檢查的程序

當年登記注冊的民辦社會福利機構,自下一年起參加年度檢查。民辦社會福利機構在每年3月3 1日前,向原辦理登記的市或區、縣級市民政局報送年度檢查材料。市、區、縣級市民政局應當在6月30日前完成年度檢查工作。
一、年度檢查的基本程序:
(一)民辦社會福利機構向原辦理登記的民政部門報送如下年度檢查材料:
1、《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副本;
2、年度檢查報告書;
3、年度財務報表;
4、其他有關材料。
(二)原辦理登記的民政部門受理,核查年度檢查材料。
(三)原辦理登記的民政部門到民辦社會福利機構進行現場檢查。現場檢查的主要內容:
1、《廣州市民辦社會福利事業機構管理辦法》執行情況;
2、民政部《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執行情況;
3、《老年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殘疾人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兒童社會福利機構基本規范》執行情況;
4、《老年人建築設計基本規范》執行情況;
5、其他需要檢查事項。
(四)審核年度檢查情況,對年檢合格的,加蓋年度檢查戳記,發還《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副本;對年檢不合格的,發出限期整改通知書。
(五)原辦理登記的民政部門對年檢不合格經整改後的民辦福利機構進行復核,如確已改進,給予辦理年度檢查;仍不合格的,令其停止服務活動,直至吊銷其《社會福利機構設置批准證書》。

『捌』 體育協會的規章制度怎麼寫

規章制度包括行政法規、章程、制度、公約四大類。不同的類別,反映不同的需要,適用於不同的范圍,起著不同的作用。
一行政法規類
⒈條例
條例是具有法律性質的文件,是對有關法律、法令作輔助性、闡釋性的說明和規定;是對國家或某一地區政治、經濟、科技等領域的某些重大事項的管理和處置作出比較全面、系統的規定;是對某機關、組織的機構設置、組織辦法、人員配備、任務職權、工作原則、工作秩序和法律責任作出規定或對某類專門人員的任務、職責、義務權利、獎懲作出系統的規定。它的制發者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最高行政機關(國務院各部委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度的規章不得稱「條例」)。例如:《失業保險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
⒉規定
規定是為實施貫徹有關法律、法令和條例,根據其規定和授權,對有關工作或事項作出局部的具體的規定。是法律、政策、方針的具體化形式,是處理問題的法則。主要用於明確提出對國家或某一地區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某一方面或某些重大事故的管理或限制。規定重在強制約束性。它的制發者是國務院各部委、各級人民政府及所屬機構。例如:《關於制止低價傾銷工業品的不正當價格行為的規定》、《關於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定》。
⒊辦法
辦法是對有關法令、條例、規章提出具體可行的實施措施;是對國家或某一地區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有關工作、有關事項的具體辦理、實施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辦法重在可操作性。它的制發者是國務院各部委、各級人民政府及所屬機構。例如:《南方工業學校班主任工作考核辦法》、《廣東省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實施辦法》。
⒋細則
細則是為實施「條例」、「規定」、「辦法」作詳細、具體或補充的規定,對貫徹方針、政策起具體說明和指導的作用。它的制發者是國務院各部委、各級人民政府及所屬機關。例如:《<對外漢語教師資格審定辦法>實施細則》、《審批個人外匯申請施行細則》。
二章程類
章程是政府或社會團體用以說明該組織的宗旨、性質、組織原則、機構設置、職責范圍等的綱領性文件,具有準則性與約束性的作用。它的制發者是政黨或社會團體。例如:《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寫作學會章程》。
三制度類
⒈制度
制度是有關單位和部門制訂的要求所屬人員共同遵守的准則,是機關單位對某項具體工作、具體事項制訂的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它的制發者是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其部門。例如:《安全生產制度》、《××地區環保局廉政制度》。
⒉規則
規則是機關單位為維護勞動紀律和公共利益而制定的要求大家遵守的關於工作原則、方法和手續等的條規。它的制發者是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其部門。例如:《全國安全生產委員會專家組工作規則》、《南方工業學校圖書館借書規則》。
⒊規程
規程是生產單位或科研機構,為了保證質量,使工作、試驗、生產按程序進行而制訂的一些具體規定。它的制發者是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其部門。例如:《車間操作規程》、《計算機操作規程》。
⒋守則
守則是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要求其成員遵守的行為准則,它倡導有關人員遵守一定的行為、品德規范。它的制發者是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及其部門。例如:《全國職工守則》、《汽車駕駛員守則》、《高等學校學生守則》。
⒌須知
須知是有關單位、部門為了維護正常秩序,搞好某項具體活動,完成某項工作而制訂的具有指導性、規定性的守則。它的制發者是有關單位、部門。例如:《觀眾須知》、《參加演講賽須知》。
四公約類
公約是人民群眾或社會團體經協商決議而制訂出的共同遵守的准則。是人們為了維護公共秩序,經集體討論,把約定要做到的事情或不應做的事情,應該宣傳的事情或必須反對的事情明確寫成條文,作為共同遵守的事項。它的制發者是人民群眾、社會團體。例如:《居民文明公約》、《北京市各界人民擁軍優屬公約》。

『玖』 中國關於老年人社會福利政策,規章制度,服務都有哪些

宏觀上的退休制度、養老金等都是。
北京一些具體的有:(一)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市域內地面公交車。城市公交車站要設置無障礙等候專區,方便老年人乘車。城市公共交通車輛要設立不低於坐席數10%的老幼病殘孕專座。
(二)市、區(縣)級政府投資主辦或控股的公園、風景名勝等旅遊景區對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免收門票費(大型活動期間除外)。60至64周歲老年人優惠購買市屬公園通用年票,每張50元。提倡非政府投資主辦或控股的公園、風景名勝等旅遊景區,對老年人給予適當優惠。
(三)市、區(縣)級財政支持的各類博物館(院)、美術科技和紀念場館、烈士紀念建築物、名人故居、公共圖書館等公益性文化設施向老年人免費開放。提倡非財政支持的公益性文化設施為老年人提供優惠服務。
(四)市、區(縣)級財政支持的公共體育場館為老年人健身活動提供優惠服務。提倡非財政支持的公益性文體設施為老年文體團隊活動優先提供場地。
五)各級文化館(站、宮、活動中心、室)對老年人免費開放。市、區(縣)、街道(鄉鎮)所屬文化中心(站)每月定期為駐區老年人免費放映一場電影。
(六)市、區(縣)、街道(鄉鎮)社區服務中心和老年活動中心(站、室)對老年人提供優惠服務。市老年心理咨詢熱線(96156)為老年人提供免費心理咨詢服務。
(七)建立高齡津貼制度,對90至99周歲的老年人每月發給100元的高齡津貼,對百歲及以上老年人每月發給200元的高齡津貼。
(八)建立居家養老福利服務制度,為有特殊困難的老年人發放養老服務補貼。
(九)大、中型醫療機構對老年人就醫提供「六優先」(掛號、就診、化驗、檢查、交費、取葯)服務。
(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老年人實行「三優先」(就診、出診、建立家庭病床)服務,實行社區衛生服務首診制。每年為無社會養老保障的老年人免費提供一次體檢。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老年人免收普通門診掛號費,免費建立健康檔案,對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和生活困難補助的老年人免收家庭病床查床費。

『拾』 老年人協會規章制度怎麼寫

老年人協會規章制度一、工作職責(一)在村民委員會(城市社區居委會)的領導和鄉(鎮、街道辦事處)老齡委的指導下,圍繞「六個老有」積極開展工作,不斷加強協會的自身建設。(二)積極支持並配合村(社區)黨支部和村(居)委會的中心工作,當好參謀助手,帶領全體老年人為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獻計獻策。(三)充分發揮協會內部設立的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小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小組、維護治安小組、環境衛生小組、糾紛調解小組、文體活動小組、關心下一代小組等的積極作用,為構建和諧社會作貢獻。(四)落實好協會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五)為老年人辦實事、做好事,積極組織老年人開展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六)按時完成當地黨政組織和上級老齡工作部門安排的各項任務。二、學習制度(一)每月 日,協會委員會和各會員活動小組組長,進行集中學習。(二)每月 日,既是各會員活動小組的例會日,又是學習日。(三)主要學習內容:時事政治,有關法律法規,老齡工作基礎知識、經驗和方法,文化科技、醫療保健等方面知識,以及上級統一布置的學習文件和資料。三、民主管理制度(一)實行民主選舉。老年協會領導班子在村民委員會(城市社區居委會)的領導和鄉鎮老齡委的指導下,召開全體會員或會員代表大會,採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舉產生。(二)實行民主議事。老年協會比較重要的事務,由集體商議決定。(三)實行民主理財。老年協會的經費支出須經協會領導班子集體研究同意,實行賬目公開;收支情況,每年年度向全體會員公布,會員有權質詢。四、例會制度(一)每月 日,作為協會委員會工作例會日,通報上月工作情況,傳達、學習上級指示精神,研究安排近期工作。(二)每月 日,作為協會委員會工作例會日,可結合協會學習日和委員會工作例會日安排,傳達精神,安排工作,部署任務。(三)每年敬老節或春節期間,召開全體會員大會,評選表彰先進和總結全年工作。(四)每 月向村民委員會(城市社區居委會)報告一次工作情況,及時反映老年人的意見和要求。【時間一般不超過3個月】五、工作管理制度(一)實行協會委員會責任制,落實「三定」要求,即「定人員、定崗位、定職責」。(二)設有「一冊五薄一檔案」。即:老年人花名冊;協會開展活動登記薄、學習情況登記薄、好人好事記錄薄、調解老年人家庭和村民糾紛登記薄、簽定贍養協議(責任)書登記薄;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檔案。(三)在協會活動場地張貼協會的規章制度和老年法規,妥善管理設施及有關資料。(四)活動室開放時間: 。【各地根據實情確定】(五)協會會員應積極參加本協會組織的政治學習和各項文體活

熱點內容
立法動力 發布:2025-02-14 00:37:34 瀏覽:699
棄嬰道德 發布:2025-02-14 00:29:07 瀏覽:668
勞動法一年工齡一個月工資 發布:2025-02-13 23:02:38 瀏覽:889
課余體育競賽的法規性文件 發布:2025-02-13 22:00:24 瀏覽:66
法官黃松 發布:2025-02-13 21:23:32 瀏覽:167
司法考試真題分科 發布:2025-02-13 21:17:32 瀏覽:288
正陽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13 20:35:55 瀏覽:228
大學期末經濟法總結2000 發布:2025-02-13 20:12:21 瀏覽:86
測試准則和條例 發布:2025-02-13 19:40:35 瀏覽:815
法院檢察院公安局 發布:2025-02-13 19:40:32 瀏覽: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