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工傷保險條例事故傷害

工傷保險條例事故傷害

發布時間: 2022-04-16 19:18:56

Ⅰ 工傷保險條例

工傷保險條例是一個法律名稱。工傷的全名叫做工作傷害,也可以叫職業傷害,是指職工在生產,工作,勞動的過程當中,因為一些因素導致身體突發意外傷害,例如接觸粉塵顆粒帶來的身體傷害,一些放射性物質帶來的身體傷害,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帶來的身體傷害。工傷的補償也包括職業病和上下班過程中發生的交通事故的傷害。
工傷有幾種分類,一種是按照受傷的程度來分,分為:①輕傷,②中度傷,③無生命危險的重傷,④有生命危險的重傷。另一種是按照致傷的因素分類,分為:①化學性的損傷,②機械性的損傷,③物理性的損傷。按照受傷部位分類,可分為:①肢體損傷,②腹部損傷,③面部損傷,④胸部損傷,⑤顱腦損傷。按照受傷組織和器官多少分類,可分為:①單個損傷②多個損傷。
《工傷保險條例》節選
第一條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和有僱工的個體工商戶(以下稱用人單位)應當依照本條例規定參加工傷保險,為本單位全部職工或者僱工(以下稱職工)繳納工傷保險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基金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組織的職工和個體工商戶的僱工,均有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權利。
第三條工傷保險費的征繳按照《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關於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的征繳規定執行。

Ⅱ 如何理解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事故傷害

「事故傷害發生之日」現在沒有明確的規定,但從現有的案例來看,大部分以「醫療機構的初次診斷時間」為起算時間。
本案來看,肋骨骨折(不是很嚴重,可能只有一根,最後鑒定的級別不會很高,可以只有十級)與煤氣中毒事故是否有直接的關系,誰也沒有直接認可的證據;並且你到村級衛生所處理了面部,從某種層面講,可以理解為初次診斷,所以本案勝算不大。但舉證責任主要是單位(自己要有起碼證據說明肋骨骨折與煤氣中毒事故有一定的因果關系),有一定的勝算。
建議本協商解決。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Ⅲ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九條規定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九條的全文內容、主旨和釋義,以加深對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九條的理解。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九條內容如下: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根據審核需要可以對事故傷害進行調查核實,用人單位、職工、工會組織、醫療機構以及有關部門應當予以協助。職業病診斷和診斷爭議的鑒定,依照職業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執行。對依法取得職業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書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再進行調查核實。
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主旨
本條是關於工傷事故的調查核實以及工傷認定舉證責任問題的規定。

釋義和理解
工傷認定一般是進行書面審理,不進行實地核查。在審理過程中,可以通過文字的分析、電話詢問、與當事人面談等方式,對申請材料所提供信息的真實性、全面性、准確性進行評估,作出判斷,最終形成工傷認定結論。

但是,有的工傷事故的確定比較復雜,從所提供的材料無法得出准確的結論。這時,就需要對申請所涉及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直接的、面對面的考察。被調查的用人單位、工會組織、醫療機構、職工等有關人員等應當協助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調查,如實反映情況,並提供相應的證據。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在進行調查核實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所進行的調查必須是需要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要嚴格掌握工傷認定調查的次數。對職業病的證明材料,由於是嚴格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進行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再進行調查核實。對一般的事故傷害,大多也不必經過實地調查,通過書面審理即可。

二是,在進行實地調查時,要注意合理合法。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在進行實地調查時,不得干擾被調查單位的正常生產、工作秩序,並要對在實地調研中所獲得的商業秘密或者個人隱私予以保密。泄密的,要依法承擔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三是,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實地考察的費用,由該部門的行政經費支出,不得借機以各種名義向有關單位或者個人攤派費用。

四是,工傷認定的實地調查要有針對性,事先要制定詳盡的調研計劃,設計好有關的問卷,在調查中要講究方式方法,切忌走形式。

五是,調查人員與申請人有利害關系的,應當迴避。所謂「利害關系」,是指調查人員與申請人存在上下級領導關系、親屬關系、同學、同事、老鄉等關系,可能影響作出公正調查結論的情形。

六是,調查後作出的結論必須公正。如果在調查後故意作出不符合實際的結論,如將不屬於工傷的人員認定為工傷、對應認定為工傷的人員拒不認定為工傷的,將根據情節的輕重,給予行政處分甚至刑事處罰。

本條第2款規定了職工與單位對工傷認定存在爭議時,由誰承擔舉證責任的問題。在工傷認定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單位與職工之間的爭議,當職工認為是工傷時,單位可能不認為是工傷;個人認為是重傷的,單位有可能認為只是輕傷,等等。那麼,在這些情況下,該由誰承擔舉證責任呢?

在一般的訴訟中,實行的是「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這一原則,對一般的訴訟主張是適合的。但是,工傷認定不適用這一原則。這是因為,在用人單位與職工之間,單位處於管理者的位置,職工對單位具有依附性和從屬性。許多的文書、文件是由用人單位擬定並由其掌管的,如職工花名冊、工資支付單等。工傷認定中的糾紛,往往涉及到這些材料的舉證。如果按照「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那麼職工個人的許多主張,都不太可能得到充分的證明,這樣會導致職工工傷權益受損。因此,為了保護職工作為弱者的合法權益,在發生工傷認定方面的爭議時,不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而是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

Ⅳ 工傷保險條例第三章十四條第七項的解釋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定: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四)患職業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第十五條規定: 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預備性工作:即准備工作。在勞動者所從事的工作開始之前,有的工種需要做一些准備工作,比如生產工人領取原材物料,啟動生產設備,檢查設備運行情況,以及其他與工作有關的事項。收尾性工作:即收尾工作。在勞動者所從事的工作結束階段,有的工種需要做一些收尾工作,比如生產工人將產品送交庫房,關閉生產設備,對設備進行保養,以及其他與工作有關的事項。預備性工作和收尾性工作與勞動者所從事的工作雖然不是直接性的工作,但是與工作是有關的和不可分割的。勞動者在預備性工作和收尾性工作中受到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勞動者的工種、崗位、工作千差萬別,如何界定預備性工作和收尾性工作,還得具體情況具體對待。在工傷認定中,對勞動者實行免責原則。一旦發生工傷事故,即使是勞動者有責任,工傷保險部門和用人單位對勞動者都要承擔《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保險責任;勞動者同樣享受《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相關待遇。

Ⅳ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的具體規定

如果被認定為工傷,看是否需要進行傷殘鑒定,一般勞動社會保障部門會詢問本人意見的,版如果需要鑒定,權就等待鑒定。如果不需要鑒定,就可以走報銷醫葯費等程序了。具體可以問社會保障部門,需要什麼材料,走什麼流程。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Ⅵ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是對工傷認定的規定。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四)患職業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

(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

(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

(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

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6)工傷保險條例事故傷害擴展閱讀: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六條職工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第十七條職工發生事故傷害或者按照職業病防治法規定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所在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遇有特殊情況,經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申請時限可以適當延長。

用人單位未按前款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工傷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在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

按照本條第一款規定應當由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的事項,根據屬地原則由用人單位所在地的設區的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辦理。

用人單位未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時限內提交工傷認定申請,在此期間發生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待遇等有關費用由該用人單位負擔。

Ⅶ 工傷保險條例及實施細則

在我國,復《工傷保險條例》是制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健康,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而制定的法律條例。自施行以來,對於及時救治和補償受傷的職工,保障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我國的勞動者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在現行實施的《工傷保險條例》中,內容有以下幾點:一、總則,包括工傷保險基金、工傷認定勞動能力鑒定、工傷保險待遇、監督管理、法律責任;二、附則;三、決定;四、修訂解答。

Ⅷ 工傷法律法規

關於工傷的法律規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二)工作時間前後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三)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四)患職業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間,由於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第十五條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視同工傷:(一)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二)在搶險救災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動中受到傷害的;(三)職工原在軍隊服役,因戰、因公負傷致殘,已取得革命傷殘軍人證,到用人單位後舊傷復發的。職工有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職工有前款第(三)項情形的,按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享受除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以外的工傷保險待遇。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
1、先進行工傷認定,只有認定為工傷後才可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
2、確認單位是否為你繳納了社會保險,若沒有,則由單位按照工傷保險條例承擔所有賠償;

3、工傷保險條例:
第二十九條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進行治療,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職工治療工傷應當在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就醫,情況緊急時可以先到就近的醫療機構急救。

治療工傷所需費用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工傷保險診療項目目錄、工傷保險葯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准,由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會同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葯品監督管理部門等部門規定。

職工住院治療工傷的,由所在單位按照本單位因公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的70%發給住院伙食補助費;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的,所需交通、食宿費用由所在單位按照本單位職工因公出差標准報銷。

工傷職工治療非工傷引發的疾病,不享受工傷醫療待遇,按照基本醫療保險辦法處理。

工傷職工到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康復性治療的費用,符合本條第三款規定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第三十條工傷職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業需要,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安裝假肢、矯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輪椅等輔助器具,所需費用按照國家規定的標准從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第三十一條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後,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後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護理的,由所在單位負責。

第三十二條工傷職工已經評定傷殘等級並經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需要生活護理的,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生活護理費。

生活護理費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個不同等級支付,其標准分別為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50%、40%或者30%。

第三十三條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崗位,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一級傷殘為24個月的本人工資,二級傷殘為22個月的本人工資,三級傷殘為20個月的本人工資,四級傷殘為18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從工傷保險基金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准為:一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90%,二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5%,三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80%,四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5%。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三)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並辦理退休手續後,停發傷殘津貼,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於傷殘津貼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一級至四級傷殘的,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以傷殘津貼為基數,繳納基本醫療保險費。

第三十四條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五級、六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五級傷殘為16個月的本人工資,六級傷殘為14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難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單位按月發給傷殘津貼,標准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並由用人單位按照規定為其繳納應繳納的各項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由用人單位補足差額。

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該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五條職工因工緻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准為:七級傷殘為12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0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8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6個月的本人工資;

(二)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熱點內容
課余體育競賽的法規性文件 發布:2025-02-13 22:00:24 瀏覽:66
法官黃松 發布:2025-02-13 21:23:32 瀏覽:167
司法考試真題分科 發布:2025-02-13 21:17:32 瀏覽:288
正陽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13 20:35:55 瀏覽:228
大學期末經濟法總結2000 發布:2025-02-13 20:12:21 瀏覽:86
測試准則和條例 發布:2025-02-13 19:40:35 瀏覽:815
法院檢察院公安局 發布:2025-02-13 19:40:32 瀏覽:683
會計學習經濟法的好處 發布:2025-02-13 19:32:39 瀏覽:509
2020年中級經濟法晨陽筆記百度雲 發布:2025-02-13 19:13:06 瀏覽:600
條例將15 發布:2025-02-13 19:01:08 瀏覽: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