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培訓

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培訓

發布時間: 2022-04-17 02:09:23

① 企業員工環保培訓內容是什麼

第一部分:環保的基本知識,我國環境污染的現狀,環保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幾個有關環保的概念。環境保護是我國確立的一項基本國策。環保是環境保護的簡稱。環境污染要素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生態環境惡化與新資源開發帶來的環境問題是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的嚴重環境問題之一。

第二,我國環境污染的現狀。

第三,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意義。

第二部分:環保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以及公司的各項環境管理制度。

第一、法律的手段是環境保護最重要的手段。

第二、下面講公司在貫徹環保法律法規方面所做的工作。

企業一般是指以盈利為目的,運用各種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企業家才能等),向市場提供商品或服務,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會經濟組織。

企業以實現投資人、客戶、員工、社會大眾的利益最大化為使命,通過提供產品或服務換取收入。它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因社會分工的發展而成長壯大,是市場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

② 節能環保法律法規知識培訓

1、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為主,對生產經營中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有如下規定:
第二十一條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第二十二條生產經營單位採用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設備,必須了解、掌握其安全技術特性,採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並對從業人員進行專門的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
第二十三條生產經營單位的特種作業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培訓,取得特種作業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作業。
特種作業人員的范圍由國務院負責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確定。
2、《安全生產培訓管理辦法》第十條 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立安全培訓管理制度,保障從業人員安全培訓所需經費,對從業人員進行與其所從事崗位相應的安全教育培訓;從業人員調整工作崗位或者採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應當對其進行專門的安全教育和培訓。未經安全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人員,不得上崗作業。
從業人員安全培訓情況,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建檔備查。
第十一條 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的培訓內容和培訓時間,應當符合《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和有關標準的規定。
第十二條 中央企業的分公司、子公司及其所屬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單位,發生造成人員死亡的生產安全事故的,其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應當重新參加安全培訓。
特種作業人員對造成人員死亡的生產安全事故負有直接責任的,應當按照《特種作業人員安全技術培訓考核管理規定》重新參加安全培訓。
另外,還有《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 、《重大事故隱患管理規定》 、《安全生產行業標准管理規定》 、《 安全生產監督罰款管理暫行辦法》及《勞動法》中都是有涉及。

③ 環保規章制度

企業環保管理制度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為認真執行全面規劃,合理布局,綜合利用,化害為利,依靠群眾,大家動手,保護環境,造福人民"的環境方針,搞好本企業的環境保護工作,特製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條 本企業環境保護管理主要任務是:宣傳和執行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充分、合理地利用各種資源、能源,控制和消除污染,促進本企業生產發展,創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使企業的經濟活動能盡量減少對周圍生態環境的污染。
第三條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企業員工、領導都要認真、自覺學習、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正確看待和處理生產與保護環境之間的關系,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提倡車間清潔生產、循環利用,從源頭消滅污染物。
第二章 組織結構
第四條 根據環境保護法,企業應設置環境保護和環境監測機構,企業環保技術人員全面負責本企業環境保護工作的管理和監測任務,改善企業環境狀況,減少企業對周圍環境的污染,並協調企業與政府環保部門的工作。
第五條 建立企業環境保護網,有企業領導和企業環保員組成,定期召開企業環保情況報告會和專題會議,負責貫徹會議決定,共同搞好本企業的環境保護工作。
第六條 企業環境保護機構應配備必須的環保專業技術人員,並保持相對穩定。設置一名廠級領導來分管環境保護工作,並指定若干名專職環保技術員,協助領導工作。環保機構只能加強,不能削弱。
第三章 基本原則
第七條 企業環保工作由分管環保領導主管,搞好企業內的環保工作,並直接向企業負責人負責環保事項。
第八條 環保人員要重視防治"三廢"污染,保護環境。要把環境保護工作作為生產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到日常生產中去,實行生產環保一齊抓。
第九條 環境保護工作關繫到周邊環境和每個職工的身體健康及企業生產發展,企業員工必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工作制度,任何違反環保工作制度,造成事故者,必根據事故程度追究責任。
第十條 防止"三廢"污染,所有造成環境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車間都必須提出治理規劃,有計劃、有步驟地加以實施,本企業在財力、物力、人力方面應及時給予安排解決。
第十一條 對環保設施、設備等要認真管理,建立定期檢查、維修和維修後驗收制度,保證設備、設施完好,運轉率達到考核指標要求,並確保備品備葯的正常儲備量。
第十二條 在下達企業考核各項指標的同時,把環保工作作為評定內容之一。
第十三條 凡新建、擴建、改造項目中的"三廢"治理和綜合利用工作所需資金、設備材料,必須同時列入計劃,切實予以保證,在施工過程中不得以任何理由為借口排擠"三廢"治理和綜合利用工程的資金、設備、材料和人力等。
第四章 環保機構職責
第十四條 本企業環保機構職責:
1、在企業分管領導負責下,認真貫徹執行國家、上級主管部門的有關環保方針、政策和法規,負責企業本企業環保工作的管理、監察和測試等。
2、負責組織制定環保長遠規劃和年度總結報告。
3、監督檢查本廠執行"三廢"治理情況,參加新建、擴建和改造項目方案的研究和審查工作,並參加驗收,提出環保意見和要求。
4、組織企業內部環境監測,掌握原始記錄,建立環保設施運行台帳,做好環保資料歸檔和統計工作,按時向上級環保部門報告。
5、對員工進行環保法律、法規教育和宣傳,提高員工的環保意識,並對環保崗位進行培訓考核。
第五章 獎勵和懲罰
第十五條 凡本企業員工,在環境保護工作中,成績明顯者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
第十六條 凡本企業員工玩忽職守,任意排放企業"三廢",造成污染環境事件,按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論處,視情節輕重,給予行政處分,賠款,直至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章 附則
第十七條 本制度與國家法律、法規等部門文件有抵觸時,按上級文件規定執行。
第十八條 本管理制度屬企業規章制度的一部分,有企業負責貫徹落實和執行。管理部門要嚴格執行,並監督、檢查

④ 企業環保技術與知識培訓內容有哪些

第一部分:環保的基本知識,我國環境污染的現狀,環保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幾個有關環保的概念。環境保護是我國確立的一項基本國策。環保是環境保護的簡稱。環境污染要素分為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土壤污染等。生態環境惡化與新資源開發帶來的環境問題是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的嚴重環境問題之一。

第二,我國環境污染的現狀。

第三,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意義。

第二部分:環保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以及公司的各項環境管理制度。

第一、法律的手段是環境保護最重要的手段。

第二、下面講公司在貫徹環保法律法規方面所做的工作。

環保法律法規,環保政策,排放標准,收費標准,三廢處理成本,環保工作的重要性。讓生產部門明白環保是企業的生命線,不能只顧經濟效益。

(4)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培訓擴展閱讀:

2019年研究表明:社會工業生產造成的污染只佔污染源的百分之四十一,現代家庭造成的污染卻佔百分之五十九。與社會相比,雖然家庭只是社會的一個細胞,而就污染的危害程度來說,家庭卻相對嚴重一些。

已經檢測到的有毒有害物質達數百種,常見的也有十種以上。有一組統計數據可進一步證實家庭污染的危害性:即一個家庭一天平均要製造一點八公斤垃圾。

丟棄五個不可分解的塑料袋、二至三個一次性飯盒;一個家庭因洗頭、洗澡、洗衣服等,一天平均製造二百公斤廢水;一個家庭每天平均使用二十克化學用品等。這些污染物和匯流成河的生活廢水,每時每刻都在污染著我們的土地、河流和海洋。

⑤ 院感法律法規培訓內容

一、《醫院感染管理辦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48號,2006.7.6發布,2006.9.1起實施

1、《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對醫院感染管理組織有何要求?(全員知曉)

⑴住院床位總數在100張以上的醫院應當設立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和獨立的醫院感染管理部門。

⑵住院床位總數在100張以下的醫院應當指定分管醫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門。

⑶其他醫療機構應當有醫院感染管理專(兼)職人員。

2、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應當由哪些人員組成?(委員會成員熟記)

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由醫院感染管理部門、醫務部門、護理部門、臨床科室、消毒供應室、手術室、臨床檢驗部門、葯事管理部門、設備管理部門、後勤管理部門及其他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組成,主任委員由醫院院長或者主管醫療工作的副院長擔任。

3、醫院感染管理委員會的職責是什麼?(科主任熟記)

⑴認真貫徹醫院感染管理的法律法規及技術規范、標准,制定本醫院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規章制度、醫院感染診斷標准並監督實施;

⑵根據預防醫院感染和衛生學要求,對本醫院的建築設計、重點科室建設的基本標准、基本設施和工作流程進行審查並提出意見;

⑶研究並確定本醫院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計劃,並對計劃的實施進行考核和評價;

⑷研究並確定本醫院的醫院感染重點部門、重點環節、重點流程、危險因素以及採取的干預措施,明確各有關部門、人員在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工作中的責任;

⑸研究並制定本醫院發生醫院感染暴發以及出現不明原因的傳染性疾病或者特殊病原體感染病例等事件時的控制預案;

⑹建立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協調和解決有關醫院感染管理方面的問題。

⑺根據本醫院病原體特點和耐葯現狀,配合葯事管理委員會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葯物的指導意見。

⑻其他有關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事宜。

4、醫院感染的報告制度有哪些?(全員熟記)

⑴散發醫院感染病例診斷後在24小時內報告院感科,出現暴發流行趨勢應及時報告院感科。

⑵發現以下情形時,應當於1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並同時向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1 5例以上疑似醫院感染暴發;

②3例以上醫院感染暴發。

⑶發生以下情形時,應當按照要求,在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報告,並同時向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1 10例以上的醫院感染暴發;

2 發生特殊病原體或者新發病原體的醫院感染;

③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響或者嚴重後果的醫院感染。

二、《醫院感染診斷標准(試行)》

衛醫發【2001】號,2001.1.2發布並實施

5、什麼是醫院感染?(全員熟記)

指住院病人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後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存在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醫院感染。

6、哪些情況屬於醫院感染?(醫生熟記、護士知曉)

⑴無明確潛伏期的感染,規定入院48小時候發生的感染為醫院感染;有明確潛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時起超過平均潛伏期後發生的感染為醫院感染。

⑵本次感染直接與上次住院有關。

⑶在原有感染基礎上出現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膿血症遷徙灶),或在原有感染已知病原體基礎上又分離出新的病原體(排除污染和原來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⑷新生兒在分娩過程中和產後獲得的感染。

⑸由於診療措施激活的潛在性感染,如皰疹病毒、結核桿菌等的感染。

6 醫務人員在醫院工作期間獲得的感染。

7、哪些情況不屬於醫院感染?(醫生熟記、護士知曉)

⑴皮膚黏膜開放性傷口只有細菌定植而無炎症表

⑵由於創傷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產生的炎症表現。

⑶新生兒經胎盤獲得(出生後48小時內發病)的感染,如單純皰疹、弓形體病、水痘等。

⑷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醫院內急性發作。

三、《醫院感染暴發報告及處置管理規范》 (全員熟記)

衛醫政發【2009】73號,2009.7.20發布,2009.12.1實施

8、什麼是醫院感染暴發?(全員熟記)

是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發生3例以上同種同源感染病例的現象。

9、什麼是疑似醫院感染暴發?(全員熟記)

指在醫療機構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時間內出現3例以上臨床癥候群相似、懷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懷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徑的感染病例現象。

10、醫院感染暴發流行時該如何處置?(全員熟記)

⑴醫院發生疑似醫院感染暴發或者醫院感染暴發,應當及時採取有效處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斷傳播途徑,積極實施醫療救治,保障醫療安全。

⑵醫院發生疑似或者確認醫院感染暴發時,應當及時開展現場流行病學調查、環境衛生學監測以及有關的標本採集、病原學檢查等工作。

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上報。

四、《醫院隔離技術規范》(全員熟記)

WS/T311-2009,2009-04-01,2009-12-01實施

11、 如何對不同傳播途徑的疾病進行隔離與預防?

⑴在標准預防的基礎上,應根據疾病的傳播途徑(接觸傳播、飛

沫傳播、空氣傳播和其他途徑的傳播),結合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隔離與預防措施。

⑵一種疾病可能有多種傳播途徑時,應在標准預防的基礎上,採取相應傳播途徑的隔離與預防。

3 隔離病室應有隔離標志,並限制人員的出入。

4 傳染病患者或可疑傳染病患者應安置在單人隔離房間。

5 受條件限制的醫院,同種病原體感染的患者可安置於一室。

6 建築布局符合相關規定。

12、隔離標志有哪些?

黃色為空氣傳播的隔離,粉色為飛沫傳播的隔離,藍色為接觸傳播的隔離。

13、普通病區的隔離要求有哪些?

⑴感染性疾病患者與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

⑵受條件限制的醫院,同種感染性疾病、同種病原體感染患者可安置於一室,病床間距宜大於0.8 m。

4 病情較重的患者宜單人間安置。

⑷病室床位數單排不應超過3床,雙排不應超過6床。

14、常見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的隔離措施有哪些?

常見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的隔離措施

耐甲氧西林/苯唑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

耐萬古黴素的金黃色葡萄球菌(VRSA)

其他多重耐葯菌

患者安置

單間或同種病原同室隔離

單間隔離

單間或同種病原同室隔離

人員限制

限制,減少人員出入

嚴格限制,醫護人員相對固定,專人診療護理

限制,減少人員出入

手部衛生

遵循《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

遵循《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

遵循《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

眼、口、鼻防護

近距離操作戴防護鏡(吸痰、插管等)

進入病室戴口罩,近距離操作戴防護鏡(吸痰、插管等)

近距離操作戴防護鏡(吸痰、插管等)

隔離衣

可能污染工作服時穿隔離衣

應穿一次性隔離衣

可能污染工作服時穿隔離衣

儀器設備

用後應清潔、消毒和/或滅菌

專用,用後應清洗滅菌

用後應清潔、消毒和/或滅菌

物體表面

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後消毒

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抹布專用,擦拭用抹布用後消毒

每天定期擦拭消毒,擦拭用抹布用後消毒

終末消毒

床單位清潔消毒

終末消毒

床單位清潔消毒

標本運送

密閉容器運送

防滲漏密閉容器運送,外包裝污染時加套袋

密閉容器運送

生活物品

無特殊處理

清潔、消毒後,方可帶出污染環境

無特殊處理

醫療廢物

防滲漏密閉容器運送,利器放入利器盒

雙層污物袋,防滲漏密閉容器運送,利器放入利器盒

防滲漏密閉容器運送,利器放入利器盒

解除隔離

臨床症狀好轉或治癒

臨床症狀好轉或治癒,連續兩次培養陰性

臨床症狀好轉或治癒

五、《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全員熟記)

WS/T311-2009,2009-04-01發布,2009-12-01實施

15、什麼叫手衛生?

為醫務人員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總稱。

洗手:醫務人員用肥皂(皂液)和流動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膚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過程。

衛生手消毒: 醫務人員用速干手消毒劑揉搓雙手,以減少手部暫居菌的過程。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術前醫務人員用肥皂(皂液)和流動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劑清除或者殺滅手部暫居菌和減少常居菌的過程。使用的手消毒劑可具有持續抗菌活性。

16、洗手與衛生手消毒的原則是什麼?

⑴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體液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應用肥皂(皂液)和流動水洗手。

2 手部沒有肉眼可見污染時,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劑消毒雙手代替洗手。

17、哪些情況下,醫務人員應選擇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劑?

⑴直接接觸每個患者前後,從同一患者身體的污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

⑵接觸患者粘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後,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

物、排泄物、傷口敷料等之後。

3 穿脫隔離衣前後,摘手套後。

4 進行無菌操作、接觸清潔、無菌物品之前。、

5 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及物品之後

6 處理葯物或配餐前。

18、醫務人員在哪些情況時應先洗手,然後進行衛生手消毒?

⑴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後。

⑵直接為傳染病患者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患者污物之後。

六、《血源性病原體職業接觸防護導則》(全員知曉)

衛通【2009】4號,2009.3.2發布2009.9.1實施

19、什麼是標准預防?

是指認為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必須進行隔離,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液污染,是否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粘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採取防護措施。

20、標准預防防護措施有哪些?

包括手衛生,根據預期可能的暴露選用口罩、帽子、手套、隔離衣、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七、《關於加強多重耐葯菌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 》

衛辦醫發【2008】130,2008.8.27發布並實施

21、多重耐葯菌定義?衛生部要求醫療機構應當對哪些耐葯菌加強目標性監測?(醫生熟記)

是指有多重耐葯性的病原菌,為一種微生物對三類(比如氨基糖苷類、紅黴素、B-內醯胺類)或三類以上抗菌葯物同時耐葯,而不是同一類三種。。

加強對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萬古黴素腸球菌(VRE)、產超廣譜β-內醯胺酶(ESBLs)細菌、耐碳青黴烯類抗菌葯物腸桿菌科細菌(CRE)(如產Ⅰ型新德里金屬β-內醯胺酶[NDM-1]或產碳青黴烯酶[KPC]的腸桿菌科細菌)、耐碳青黴烯類抗菌葯物鮑曼不動桿菌等實施目標性監測。

22、預防和控制多重耐葯菌傳播的措施有哪些?(全員熟記)

⑴加強醫務人員手衛生;⑵嚴格實施隔離措施,必須進行接觸隔離,首選單間隔離,也可以將同類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不能將多重耐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與氣管插管、深靜脈留置導管、有開放傷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間;⑶切實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程;⑷加強醫院環境衛生管理。衛生潔具、醫療護理物品單獨使用;⑸加強抗菌葯物的合理使用;⑹加強對醫務人員的教育和培訓。

八、《醫務人員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防護工作指導原則(試行)》

衛醫發【2004】108號,2004.4.6發布,2004.6.1實施

23、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分幾級?(全員知曉)

分為三級,分別為:一級暴露、二級暴露、三級暴露

24、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如何處理?(全員熟記)

發生職業暴露後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處理流程

















完整皮膚

用肥皂水或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

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反復沖洗干凈

粘膜損傷

75%酒精或者0.5%碘伏消毒

皮膚刺傷

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水和流動水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

報告科室負責人,24小時內上報醫院感染管理科,填寫職業暴露登記表

根據暴露源性質進行預防用葯和血清學追蹤

九、《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全員知曉)

國務院第380號國務院令,2003.6.26發布實施

25、什麼是醫療廢物?

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包括使用後醫療用品(如注射器、輸液管、棉簽、敷料、棉球、紗布、手套等)、使用後一次性醫療器械、各種傳染病人用品等。

26、醫療機構是是否需要對醫療廢物進行登記?

應當對醫療廢物進行登記,登記內容應當包括醫療廢物的來源、種類、重量或者數量、交接時間、處置方法、最終去向以及經辦人簽名等項目。登記資料至少保存3年。

27、醫療廢物在運送過程中應注意哪些?

⑴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轉讓、買賣醫療廢物。

⑵禁止在運送過程中丟棄醫療廢物;禁止在非儲存地點傾倒、堆放醫療廢物或者將醫療廢物混入其他廢物和生活垃圾。

⑶禁止郵寄醫療廢物。

⑷禁止通過鐵路、航空運輸醫療廢物。

1 禁止將醫療廢物與旅客在同一運輸工具上載運。

⑹禁止在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水體上運輸醫療廢物。

⑺有陸路通道的、禁止通過水路運輸醫療廢物;沒有陸路通道必需經水路運輸醫療廢物的,應當經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准,應採取嚴格的環境保護措施後,方可通過水路運輸。

28、醫療衛生機構產生的污水有何要求?

醫療衛生機構產生的污水、傳染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的排泄物,

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嚴格消毒;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標准後,方可排入污水處理系統。

十、《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全員知曉)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36號),二00三年十月十五日

29、醫療垃圾分哪幾類?

感染性垃圾、病理性垃圾、化學性垃圾、損傷性垃圾、葯物性垃圾。

30、盛裝的醫療廢物達到多少時應進行封口?

包裝物或者容器的3 /4時,應當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裝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緊實、嚴密。

31、包裝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廢物污染時該如何處理呢?

應當對被污染處進行消毒處理或者加一層包裝。

32、醫療廢物流失、泄露、擴散和意外事故報告時限是多少?

在48小時內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損害,應在12小時內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因醫療廢物管理不當導致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健康損害,應在2小時內向所在地的縣級人民政府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33、醫療垃圾流失該如何處理?

⑴確定流失、泄露、擴散的醫療垃圾的類別、數量、發生時間、影響范圍及嚴重程度。

⑵組織有關人員盡快按照應急方案,對發生醫療廢物泄露、擴散的現場進行處理。

⑶對被醫療廢物污染的區域進行處理時,應當盡可能減少對病人、醫務人員、其他現場人員及環境的影響。

⑷採取適當的安全處置措施,對泄露物及受污染的區域、物品進行消毒或者其他無害化處置,必要時封鎖污染區域,以防擴大污染。

⑸對感染性廢物污染區域進行消毒時,消毒工作從污染最輕區域向污染最嚴重區域進行,對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過的工具也應當進行消毒。

⑹工作人員應當做好衛生安全防護後進行工作。

處理工作結束後,醫療衛生機構應當對事件的起因進行調查,並採取有效的防範措施預防類似事件的發生。

十一、《關於明確醫療廢物分類有關問題的通知》(全員知曉)

(衛辦醫發[2005]292號),2005年12月28日實施

34、使用後的一次性醫療器械是否屬於醫療廢物?

根據衛生部和國家環境保護總局聯合下發的《醫療廢物分類目錄》(衛醫發〔2003〕287號)規定,使用後的一次性醫療器械,不論是否剪除針頭,是否被病人體液、血液、排泄物污染,均屬於醫療廢物,均應作為醫療廢物進行管理。

35、使用後的輸液瓶是否屬於醫療廢物?

使用後的各種玻璃(一次性塑料)輸液瓶(袋),未被病人血液、體液、排泄物污染的,不屬於醫療廢物,不必按照醫療廢物進行管理,但這類廢物回收利用時不能用於原用途,用於其他用途時應符合不危害人體健康的原則。

十二、衛生部關於產婦分娩後胎盤處理問題的批復》(產科、病房手術室、總務科人員知曉)

衛政法發[2005]123號

36、產婦分娩後胎盤如何處理?

產婦分娩後胎盤應當歸產婦所有,產婦放棄或者捐獻胎盤的,可以由醫療機構進行處置。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買賣胎盤。如果胎盤可能造成傳染病傳播的,醫療機構應當及時告訴產婦,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和《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進行消毒處理,並按照醫療廢物進行處置。

⑥ 環保培訓的主要內容

環境保護的基本概念、環境規劃、監測、評價乃至環境政策法規,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生態恢復、能源利用

⑦ 企業職工環境保護知識培訓年度與計劃

一、環境監督員要抄按照省襲市縣環保部門的安排參加各類培訓,增強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做好培訓課件、筆記的整理匯總,以便對企業從事環保作業人員進行崗位培訓。
二、對企業從事環保作業人員根據崗位職責進行分類登記。
三、收集相關的環保資料匯編下發給環保作業人員以便學習,如工作需要,需外聘專業技術人員對員工進行理論、實踐培訓。
四、培訓人員要按時參加培訓,做好培訓記錄,更重要的是結合本崗位實際情況學習實踐操作,做到「精、通、透」三點。
五、每季度要進行一次培訓,由企業環保機構進行組織。
六、培訓實行簽到制度,不能無故遲到、早退、曠課,如有事由需提前請假,事後及時補充培訓筆記。
七、每次培訓結束必須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後方能上崗。
安環部
二〇一二年一月二日

⑧ 如何做好新時期環境保護宣教工作

□麻芯蓉環境保護靠宣教起家,還要靠宣教發展。面對環境保護的新形勢、新任務,基層環保部門需創新思路,主動作為,努力開創新時期基層環境宣教工作新局面。結合運城市環保工作實踐,我認為環境宣教工作應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突出重點,把握環境宣教工作的主動性。一是圍繞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環境保護工作的決策部署,圍繞建設生態文明、探索環保新道路等重點、熱點開展宣教,提升環保工作能力。二是圍繞環境法律法規開展宣教。著力開展地方性環境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公眾環境法制觀念。三是圍繞環保專項檢查活動開展宣教,曝光一些違法排污案例,增強環境法律法規的威懾力。 利用媒體,有效引導社會輿論。充分利用電視台、政府網站等媒體,深入報道環境保護取得的進展和成就,擴大報道深度,回應群眾環境訴求,大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環保工作的良好氛圍。對區域內突發的環境事件第一時間准確發布信息,澄清事實,疏導民情,有效引導社會輿論,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 創新形式,擴大宣教覆蓋面。縣級環保部門處於環保系統的最基層,直接面對廣大群眾與企業。環境宣教要不斷開闊眼界,加強創新。一是結合世界環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水日、生物多樣性日等節日組織開展主題鮮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環境宣教工作。二是結合生態鎮、生態村創建和新農村建設,推動環境宣教向基層延伸,促進綠色理念進村入戶。三是結合綠色學校、綠色社區、文明城市創建,組織開展環境宣教進學校、進社區,進一步增強廣大市民和青少年的環境意識。四是結合環境執法和污染糾紛調處,把執法和矛盾調解活動作為生動的環境宣教課堂,增強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環境意識。 加強協作,建立部門協調聯動機制。一是需要宣傳部門配合,開展主題鮮明的攝影展、書畫展,組織環保文藝演出活動進村入戶。二是需要教育部門的支持配合。組織開展環保知識進課堂活動,在學科教育中對環保知識進行滲透式教學。三是爭取市委黨校的支持配合。在每年舉辦的黨員領導培訓學習中,將環保知識列入教學計劃,採取講座、研討、參觀等形式開展環境教育。四是爭取農業部門的支持配合。組織開展生態農業、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秸稈綜合利用等方面的培訓,增強廣大農民群眾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加強領導,推進環境宣教標准化建設。環境宣傳教育是環保工作全局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基層領導應高度重視,切實把環境宣教工作提上議程,在工作中加強指導,在機構人員上配強配好,在投入上逐年加大。同時,要加大對環境宣教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環境宣教人員的工作水平。

⑨ 環保法律法規培訓內容

一、培訓背景

面對數以萬計的中國環境、安全及工業衛生法律法規及相關標准,企業如何學習並了解,並在實際管理中運用環境及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及相關標准,已成為企業管理的一項專業性強、技術要求高的核心工作,並作為評判企業是否符合EHS管理體系、符合供應鏈EHS管控標准、符合社會責任關懷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准則。

本程課將從最新環境、職業健康安全法律法規入手,結合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環境、安全及工業衛生的法規運用、現場實務操作展開培訓,讓學員對環境、安全及工業衛生法律法規的實施與方法有一個詳細的認知,並能有效的根據培訓內容進行動作分解和活動實施落地。

二、培訓內容

第一講:環境、安全及工業衛生法律法規基礎知識

1.1環境、安全及工業衛生法律法規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

1.2新版環境保護法、安全生產法及相關配套法規內容解析

1.3在EMS、OH&S體系中對相關法律法規管理的要求

第二講:企業在新、改、擴建中的環境、安全及工業衛生法律法規管理

2.1環境三同時管理

2.1.1環境影響評價及批復相關法規介紹

2.1.2環境公眾參與相關法規要求

2.1.3環境三廢(廢水、廢氣、雜訊)檢測適用標准及判定方法

環境三同時驗收管理要求

2.1.4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辦法(試行)解讀-企業環境信用評價指標及評分方法

2.1.5案例:針對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四個等級(綠、藍、黃、紅牌)的後果

2.2安全三同時管理

2.2.1安全三同時管理相關法規解讀

2.2.2安全預評價、安全驗收評價及安全現狀評價三個類別導則的解析

2.2.3危險化學品庫安全評價細則要求

2.2.4如何按照<安全評價通則>組織建築項目安全三同時驗收

2.3職業衛生三同時管理

2.3.1 職業病防治法解析

2.3.2進行職業病危害評價的風險等級

2.3.3職業危害預評價與職業危害控制效果評價的區別

2.3.4 如何開展職業危害因素檢測(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物理或化學)

2.3.5 職業危害因素的申報管理

熱點內容
司法考試真題分科 發布:2025-02-13 21:17:32 瀏覽:288
正陽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13 20:35:55 瀏覽:228
大學期末經濟法總結2000 發布:2025-02-13 20:12:21 瀏覽:86
測試准則和條例 發布:2025-02-13 19:40:35 瀏覽:815
法院檢察院公安局 發布:2025-02-13 19:40:32 瀏覽:683
會計學習經濟法的好處 發布:2025-02-13 19:32:39 瀏覽:509
2020年中級經濟法晨陽筆記百度雲 發布:2025-02-13 19:13:06 瀏覽:600
條例將15 發布:2025-02-13 19:01:08 瀏覽:209
高淳縣司法局 發布:2025-02-13 18:57:20 瀏覽:813
勞動法懷孕生產可以休多久 發布:2025-02-13 18:55:48 瀏覽: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