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運用好規章

運用好規章

發布時間: 2022-04-17 03:03:15

❶ 工行網點怎麼運用規章制度

學習相關規章制度,將規章制度與法律法規和實際相結合。
規章制度是指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是用人單位制定的組織勞動過程和進行勞動管理的規則和制度的總和。也稱為內部勞動規則,是企業內部的"法律"。規章制度內容廣泛,包括了用人單位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用人單位制定規章制度,要嚴格執行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保障勞動者的勞動權利,督促勞動者履行勞動義務。制定規章制度應當體現權利與義務一致、獎勵與懲罰結合,不得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否則,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❷ 如何遵守規章制度及提高執行力

  • 確保制度作用有效發揮領導者要起帶頭作用。中國古代的曹操就曾以「割發代首」樹立遵守制度的榜樣。領導嚴格遵守了,自然會對員工產生影響。一個合格的領導就是要嚴格的要求自己,只有要嚴格要求自己,從自身做起,才能領導他人,員工才會心服口服,才會服從領導的安排和指揮,員工都是這樣的心裡,他們覺得領導做不到的,憑什麼來指揮自己呢?有這樣的心裡也是很正常的呢,所以領導一定要嚴格遵守制度,這樣才能使員工遵守。同時要將制度的完善和執行作為公司的一項基礎工作,長期關注。

  • 提高制度的科學性、合理性通過對實際工作的了解,認真徵求廣大員工的意見,並開展制度討論。同時各部門之間要加強聯系,做到所訂制度具有統一性、互補性。制度出台後要相對穩定。對確實不適應形勢發展要求的制度不能墨守陳規,該及時修訂、完善或廢除的,要堅決取締舊制度,確保制度不脫離實際。一套制度的出台和實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呢,一定要科學合理,要讓員工能接受,連員工都不能接受的制度能執行下去嗎?這樣就是無效制定呢,所以呢,企業在做每項決定的時候,一定要讓員工可以接受,這樣很利於企業管理。

  • 營造自覺遵守制度的氛圍執行制度時,應加強指導和幫助,及時解決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主要應把制度作為一項重要的學習內容,同時還應將員工對制度的掌握程度作為對員工考核的重要內容,激勵員工自覺學習制度。在加強制度學習時還應運用發生的諸多違規案例開展警示教育,使大家充分認識不執行制度對集體和個人所造成的危害,從而自覺遵守制度,營造良好氛圍。企業的制度一定要讓員工明白,這樣的制度對他們自身有什麼好處,可以作為他們的績效,直接影響他們自身的利益,這樣他們就會嚴重遵守和執行了呢。

  • 加強制度執行情況跟蹤在執行制度過程中,還應建立部門之間、員工之間相互監督的制衡機制,發現違規情況及時舉報,並對舉報人給予獎勵,對知情不報者,也應給予相應處罰。同時,部門要對各部門制度執行情況進行跟蹤監督、定期考核,有效提高制度執行力。制度的執行也要定期的進行檢查的呢,不是每項制度都可以執行下去的呢,要先實際運用,然後看在企業的效果,如果效果不好,那肯定不能執行下去的呢,這也是個磨合期,要看執行的情況,要看在企業有沒有起到好的效果,要定期跟蹤,了解詳細情況。

❸ 如何執行好行政單位的規章制度

1、其他行政規范性文件,在本質上,和法律、法規、規章一樣,具有國家意志性和國家強制性;

2、在法律效力上,作為一種抽象行政行為,具有與其他行政行為相同的公定力、拘束力、確定力和執行力;

3、具有對法律、法規、規章的補充作用,起著補充和細化的作用;

4、其他行政規范性文件,作為行政執法的依據符合我國法律的規定。

姜明安教授認為,其他行政規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主要體現在行政管理和行政訴訟兩個領域。在行政管理領域,其他行政規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現為:1、對行政管理相對人具有拘束力和強制執行力;2、對行政機關本身具有確定力,對具體行政行為具有適用力;3、是行政復議機關審理復議案件的依據。在行政訴訟領域,1、行政訴訟當事人可以以其他行政規范性文件作為論證相應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合法的根據;2、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理時,應同時審查相應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規范性文件的合法性;3、人民法院在判決的正文中,不宜直接引用行政規范性文件的條文,但在判決的理由部分,可以指出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合法的行政規范性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規范問題的座談會紀要》中指出:「行政機關往往將這些具體應用解釋和其他規范性文件作為具體行政行為的直接依據。這些具體應用解釋和規范性文件不是正式的法律淵源,對人民法院不具有法律規范意義上的約束力。但是,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依據的具體應用解釋和其他規范性文件合法、有效並合理、適當的,在認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時應承認其效力;人民法院可以在裁判理由中對具體應用解釋和其他規范性文件是否合法、有效、合理或適當進行評述。」
司法文件,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樣,在規定人民法院對其他行政規范性文件擁有審查、適用權的同時,迴避了《行政訴訟法》中「依據」和「參照」的概念,而使用了模糊化的「引用」一詞。
筆者認為,無論是創制性、解釋性其他行政規范性文件,還是具體應用解釋和行政機關為實施行政措施而制定的其他規范性文件,在本質上,都是行政機關運用自由裁量權,對法律、法規、規章的一種解釋。
解釋性其他行政規范性文件,不需要做過多討論。而創制性其他行政規范性文件和行政機關為實施行政措施而制定的其他規范性文件在理論上具有相同的含義。根據創制性其他行政規范性文件的定義,可以看出,其實質是,行政機關運用自由裁量權,對憲法和有關組織法對行政機關職權規范進行解釋,以及對憲法和組織法以外的法律、法規、規章或上級其他行政規范性文件的解釋。
從這一觀點出發,我們可以藉助國外做法,來理解其他行政規范性文件對人民法院的效力,以及人民法院對其他行政規范性文件所應該具有的基本立場。
美國法院認為,「在法律的解釋上法院是最後的權威。正確地解釋法律是設立法院的目的,也是法院不能放棄的任務。法院必須拒絕行政機關錯誤的解釋。法院對法律問題可以進行深入的審查,用法院的意見代替行政機關的意見。」「法院是法律解釋的最後權威,不表示法院在解釋法律的時候完全不考慮行政機關的解釋。美國法院在解釋法律時,非常重視行政機關解釋法律的意見。」「行政機關和法院在解釋法律關繫上是夥伴關系,不是一方排斥他方的獨占關系。在這個夥伴關系中,法院處於優越的地位。在雙方的意見不同時,法院具有最後解釋的權力。」
美國學者在討論法院為什麼要尊重行政機關對法律的解釋時,指出:1、從法律角度看,在法律將決定相關法律問題的權力委任給行政機關時,法院應當尊重行政機關依據國會授權所做出的解釋;2、從解釋能力看,存在行政機關某種相對於法院的解釋優勢。(1)行政機關對特定領域的法律的了解多於法院,(2)被解釋的法律文本常是技術性的、含糊的、復雜的或者與事實、政策和裁量問題相關聯。面對這些法律,行政機關的解釋往往會優於法院,因為作為專門執行某一領域法律和政策的行政機關常常已形成了某種專業技能和技術知識,(3)行政機關經常專門負責執行某一具體法律,這種專門性賦予行政機關處理法律中問題和來自於具體解釋中各種行政後果的熟悉知識,3、行政機關對法律的解釋可能是正確的。
「美國法院在考慮行政機關的解釋的長期經驗中,已經在很多判例中發展一些標准,表明何時重視行政機關的解釋,何時不重視行政機關的解釋,以及對行政機關的解釋應當重視的程度。」 一般來講,美國法院對行政機關的尊重程度有兩種,強尊重態度和弱尊重態度。強尊重態度,法院不能用自己對法律條款的解釋來代替行政機關對此的合理解釋,只要行政機關的解釋合理,法院就應予以尊重。弱尊重態度,是法院給予行政機關的看法比其他當事人提出的解釋更大程度的尊重,尊重不是要法院放棄職責,只是要法院賦予行政機關的解釋優於另一方當事人的地位。

❹ 如何讓規章制度執行到位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如何提高制度執行力
1、確保制度作用有效發揮領導者要起帶頭作用。中國古代的曹操就曾以「割發代首」樹立遵守制度的榜樣。領導嚴格遵守了,自然會對員工產生影響。一個合格的領導就是要嚴格的要求自己,只有要嚴格要求自己,從自身做起,才能領導他人,員工才會心服口服,才會服從領導的安排和指揮,員工都是這樣的心裡,他們覺得領導做不到的,憑什麼來指揮自己呢?有這樣的心裡也是很正常的呢,所以領導一定要嚴格遵守制度,這樣才能使員工遵守。同時要將制度的完善和執行作為公司的一項基礎工作,長期關注。
2、提高制度的科學性、合理性 通過對實際工作的了解,認真徵求廣大員工的意見,並開展制度討論。同時各部門之間要加強聯系,做到所訂制度具有統一性、互補性。制度出台後要相對穩定。對確實不適應形勢發展要求的制度不能墨守陳規,該及時修訂、完善或廢除的,要堅決取締舊制度,確保制度不脫離實際。一套制度的出台和實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呢,一定要科學合理,要讓員工能接受,連員工都不能接受的制度能執行下去嗎?這樣就是無效制定呢,所以呢,企業在做每項決定的時候,一定要讓員工可以接受,這樣很利於企業管理。
3、營造自覺遵守制度的氛圍 執行制度時,應加強指導和幫助,及時解決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主要應把制度作為一項重要的學習內容,同時還應將員工對制度的掌握程度作為對員工考核的重要內容,激勵員工自覺學習制度。在加強制度學習時還應運用發生的諸多違規案例開展警示教育,使大家充分認識不執行制度對集體和個人所造成的危害,從而自覺遵守制度,營造良好氛圍。企業的制度一定要讓員工明白,這樣的制度對他們自身有什麼好處,可以作為他們的績效,直接影響他們自身的利益,這樣他們就會嚴重遵守和執行了呢。
4、
加強制度執行情況跟蹤在執行制度過程中,還應建立部門之間、員工之間相互監督的制衡機制,發現違規情況及時舉報,並對舉報人給予獎勵,對知情不報者,也應給予相應處罰。同時,部門要對各部門制度執行情況進行跟蹤監督、定期考核,有效提高制度執行力。制度的執行也要定期的進行檢查的呢,不是每項制度都可以執行下去的呢,要先實際運用,然後看在企業的效果,如果效果不好,那肯定不能執行下去的呢,這也是個磨合期,要看執行的情況,要看在企業有沒有起到好的效果,要定期跟蹤,了解詳細情況。

❺ 規章制度起到什麼作用

規章制度具體來說主要有下列作用:
1、落實用人單位的用工自主權
勞動法律法規的特點之一就是強制性條款比較多,對於勞動報酬、工作時間、勞動保護等直接關繫到勞動者權益的很多內容都作出了強制性規定,如最低工資,最高工時等,但不可否認的是,法律也把很多用工自主權的空間留給了用人單位。在勞動新法下,用工好比是戴著鐐銬跳舞。雖然有鐐銬,但還是有很多活動的空間。這個活動的空間就要由規章制度來落實。
比如《勞動合同法》第39條明確規定,勞動者嚴重違反了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用人單位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什麼是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該條還規定,勞動者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用人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重大損害」的標准又是什麼?類似這些規定,其實都是法律授權給了用人單位,由用人單位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在規章制度中將法律的授權進行細化、補充。用人單位在制定規章制度時,需要將法律授權給用人單位進一步細化的條款找出來,重點針對這些條款進行細化、補充與完善。而對於勞動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即使不作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也應該按照法律的規定進行操作。如果有相悖於強制性法律規定的條款,這些條款也是無效的,還會引發負面效果。因此,好的規章制度是不是重復勞動法律法規,也不是無視勞動法律法規,而是將勞動法律法規賦予用人單位的用工自主權予以落實。這項工作作好了,用人單位在用工管理中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用人單位的許多管理行為將失去依據,四處碰壁。
2、規章制度可以作為裁判案件的依據
規章制度是不是法律法規的一種?這存在爭議。有人認為規章制度只是勞動爭議處理中的一種證據。但無論怎樣,合法制定的規章制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9條規定,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聲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從這一解釋可以看出,在裁判機關裁判案件時,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也可以作為判案的依據。
3、規章制度使用人單位的內部管理有序化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規章制度就相當於「用人單位」的家規,可以幫助用人單位的管理規范化。具體表現在:
指引作用。規章制度可以作為全體員工在單位工作期間的行為指引。比如何時上班,何時下班,請假應履行何種手續,各部門之間如何銜接。規章制度把全體員工組合成一個統一整體,實現了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
反面警戒作用。首先規章制度會規定違反規章制度的後果,使員工能夠事行估計到勞動生產過程中自覺抑制違規行為的發生。其次,運用規章制度實際對員工作出懲處,既使有違規行為的員工受到了警戒,也使其它員工受到了教育。
防止爭議的作用。勞動關系的履行過程,是雙方不斷的履行自己的權利義務的過程。勞資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及權利和義務實現的措施、途徑和方法通過規章制度加以明確、具體後,就可以大幅度防止糾紛的發生,從而可以維護企業正常的生產和工作秩序。比如法律規定了帶薪年休假,但帶薪年休假如何安排,年休假期間享受什麼待遇,這些在規章制度里落實了,就可以避免雙方的許多爭議。
另外,規章制度與員工手冊對建立企業文化也有重要作用。

❻ 規章制度有什麼作用

作者:李磊律師(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律師) 規章制度有沒有用?用處有多大?目前很多用人單位對此認識並不是很准確。尤其在勞動新法下,規章制度的作用越來越凸顯。勞動新法要求人力資源管理走向規范化,而規范化的途徑之一,就是要制訂全面且有效的規章制度,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中切實的執行。 規章制度的作用,具體來說,主要有下列作用: 1、落實用人單位的用工自主權 勞動法律法規的特點之一就是強制性條款比較多,對於勞動報酬、工作時間、勞動保護等直接關繫到勞動者權益的很多內容都作出了強制性規定,如最低工資,最高工時等,但不可否認的是,法律也把很多用工自主權的空間留給了用人單位。在勞動新法下,用工好比是戴著鐐銬跳舞。雖然有鐐銬,但還是有很多活動的空間。這個活動的空間就要由規章制度來落實。 比如《勞動合同法》第39條明確規定,勞動者嚴重違反了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的,用人單位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什麼是嚴重違反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該條還規定,勞動者嚴重失職,營私舞弊,給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用人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重大損害」的標准又是什麼?類似這些規定,其實都是法律授權給了用人單位,由用人單位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在規章制度中將法律的授權進行細化、補充。用人單位在制定規章制度時,需要將法律授權給用人單位進一步細化的條款找出來,重點針對這些條款進行細化、補充與完善。而對於勞動法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即使不作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也應該按照法律的規定進行操作。如果有相悖於強制性法律規定的條款,這些條款也是無效的,還會引發負面效果。 因此,好的規章制度是不是重復勞動法律法規,也不是無視勞動法律法規,而是將勞動法律法規賦予用人單位的用工自主權予以落實。這項工作作好了,用人單位在用工管理中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用人單位的許多管理行為將失去依據,四處碰壁。 2、規章制度可以作為裁判案件的依據 規章制度是不是法律法規的一種?這存在爭議。有人認為規章制度只是勞動爭議處理中的一種證據。但無論怎樣,合法制定的規章制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勞動爭議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9條規定,用人單位根據《勞動法》第四條之規定,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規章制度,不聲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及政策規定,並已向勞動者公示的,可以作為人民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依據。從這一解釋可以看出,在裁判機關裁判案件時,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也可以作為判案的依據。 3、規章制度使用人單位的內部管理有序化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規章制度就相當於「用人單位」的家規,可以幫助用人單位的管理規范化。具體表現在: 反面警戒作用。首先規章制度會規定違反規章制度的後果,使員工能夠事行估計到勞動生產過程中自覺抑制違規行為的發生。其次,運用規章制度實際對員工作出懲處,既使有違規行為的員工受到了警戒,也使其它員工受到了教育。 防止爭議的作用。勞動關系的履行過程,是雙方不斷的履行自己的權利義務的過程。勞資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及權利和義務實現的措施、途徑和方法通過規章制度加以明確、具體後,就可以大幅度防止糾紛的發生,從而可以維護企業正常的生產和工作秩序。比如法律規定了帶薪年休假,但帶薪年休假如何安排,年休假期間享受什麼待遇,這些在規章制度里落實了,就可以避免雙方的許多爭議。 另外,規章制度與員工手冊對建立企業文化也有重要作用。好的員工手冊,常常成為一部企業文化的宣講手冊。

❼ 如何更好地執行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如何有效執行各項制度規范

(一)強化制度自身建設。
1、制度制定要嚴謹。首先要做深入的調查研究,應詳括工作中的每項業務、每個環節、每個崗位,針對不同情況制定不同的操作規程,充分考慮制度的執行效果和實際的可操作性,以有效促管理為出發點。
2、要及時修改完善規章制度。要及時對制度進行梳理,及時完善相關條款,更加適應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
3、建立制度評價機制。定期對制度的科學性、可行性與完善性進行評價,廣泛徵求各崗位員工的意見與建議,讓制度在全體員工的共同協作下更完善,更符合實際工作的需求,要讓這個「火爐」燃燒得更旺、更持久。
(二)構建企業企業文化
文化就是效益,效益關繫到我們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要在全員中間開展文化建設,明確目標、加強宣傳、建立陣地、科學考核,強化人人參與文化建設,人人都是風險責任人的意識,要將企業文化建設與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積極去倡導企業文化,嚴格遵守規章制度。
要創造學習文化的氛圍,使文化由文字化為實際行動。要深化員工對「文化創造價值、文化提升效益」的認識,自覺履行煙草職責,努力培育煙草意識,倡導誠信和正直的道德行為准則和穩健經營觀念,做到在經營管理操作中的每個細節都始終堅持以文化來作為判斷和決策的依據,進而形成煙草商業系統經營管理全新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建設貴在堅持,要堅決摒棄「檢查時重視、平時遺忘、操作忽視」的觀念,切實將企業文化貫徹到日常的工作中去,發揮企業文化對員工思想和行為的約束作用,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和智慧性,堅持不懈地構築企業文化。
(三)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
對違反規章制度的員工,要下重拳出擊,要體現制度是鐵、制度是鋼,若要我行我素,必將到處碰壁。要讓他知道這個「火爐」碰後必傷,傷者必重,不再敢碰。要讓違規者明白違規成本遠大於違規所獲收益。同時要建立快速反應機制,出拳要快效率要高。
(四)科學運用制度的管理功能
一個善於管理,向管理要業績的企業才是優秀的企業。管是手段,理是目的,企業的真正目的是在管住和管好的基礎上理清理順,作為管理者要從繁雜的管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把大部分管的工作交給制度,把自己80%甚至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花在理上。在理中管,做到管而不死,理而不亂,就能做到管得最少理得最佳,就能理順關系,理清職責,理和氣氛,理暢心情,讓每位員工更樂意來努力,來高效地執行每一項制度完成更高目標。這樣的管理才是最成功的管理,但真正的管理之難不在於管理別人、管理團隊,而是管理自己。
(五)領導要做制度執行的典範
煙草企業制訂的各項制度大多要靠基層一線的實際業務操作過程中去執行,各級幹部既是指揮員又是戰斗員。由此想到以戰爭為題材的影視中,通常有這樣的情節:兩軍為搶佔一個陣地的控制權而激戰,敵軍的戰地指揮官通常會發生這樣的指令:弟兄們,給我沖,然後鏡頭從指揮官移開,轉向了向前沖殺的士兵。有的士兵不想沖,指揮官又給予一些激勵政策,打死一個獎十塊大洋,即使是這樣仍有士兵不願意沖;恰恰相反我軍的戰地指揮官身先士卒,決定發起總攻時通常會發出這樣的指令:同志們,跟我沖,鏡頭跟著指揮官沖出戰地,向前奮戰,指揮官的身後,是無數士氣更加高漲的士兵,我軍最終取得了戰斗的勝利。「跟我沖」體現了管理者身先士卒的思想,在他的帶領下沖出去的必定是一個無堅不催的團隊。「跟我沖」和「給我沖」盡管一字之差,但就這一個字我們可以看出一個團隊面前站著一個什麼樣的人,以及這個人的背後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團隊。因此,管理者要身先士卒,帶領大家踐行好每一項制度,依法經營,促進煙草企業又快又好發展。

❽ 學習了規章制度有哪些收獲怎樣運用到工作上去

1.真正理解制定規章制度的目的,理解條款的含義
2.結合目前工作,審視檢驗
3.取其精華進行改善
4.注意追蹤實施效果(容易被忽略)
5.工作總結(效果好繼續實施,效果不好繼續改善)

❾ 如何運用法規抓安全

要想運用法律法規抓安全生產首先應該向工作人員進行相應的法律法規宣傳這樣的話才能夠提高安全意識

熱點內容
法官黃松 發布:2025-02-13 21:23:32 瀏覽:167
司法考試真題分科 發布:2025-02-13 21:17:32 瀏覽:288
正陽法院電話 發布:2025-02-13 20:35:55 瀏覽:228
大學期末經濟法總結2000 發布:2025-02-13 20:12:21 瀏覽:86
測試准則和條例 發布:2025-02-13 19:40:35 瀏覽:815
法院檢察院公安局 發布:2025-02-13 19:40:32 瀏覽:683
會計學習經濟法的好處 發布:2025-02-13 19:32:39 瀏覽:509
2020年中級經濟法晨陽筆記百度雲 發布:2025-02-13 19:13:06 瀏覽:600
條例將15 發布:2025-02-13 19:01:08 瀏覽:209
高淳縣司法局 發布:2025-02-13 18:57:20 瀏覽: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