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境港澳管理條例
1. 之前被公安機關拘留過,留有案底,是否還能辦理港澳通行證
可以,但不包括因妨害國(邊)境管理受到過刑事處罰的情況。
案底是指某人過去犯法或犯罪行為的記錄,又稱為"前科"。個人的刑事犯罪記錄,存於當地或上至國家級的檔案中,是自然人的歷史另類表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五條規定: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應當對相關犯罪記錄予以封存。
犯罪記錄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單位和個人提供,但司法機關為辦案需要或者有關單位根據國家規定進行查詢的除外。依法進行查詢的單位,應當對被封存的犯罪記錄的情況予以保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二條 中國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準出境:
(一)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證件或者拒絕、逃避接受邊防檢查的;
(二)被判處刑罰尚未執行完畢或者屬於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
(三)有未了結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決定不準出境的;
(四)因妨害國(邊)境管理受到刑事處罰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業被其他國家或者地區遣返,未滿不準出境規定年限的;
(五)可能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決定不準出境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準出境的其他情形。
(1)出境港澳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新辦港澳通行證辦理流程:
1、首次辦理須本人至戶籍所在地的出入境管理處提交申請,申請材料有:
居民身份證及復印件(用A4紙復印,可復印在同一張紙上)以及填寫《中國公民出入境證件申請表》。
2寸淡底色彩照2張(也可現場拍照,費用自付)。
同時分別申請赴香港、澳門的簽注。只去香港則申請香港簽注,只去澳門則申請澳門簽注,如果香港、澳門都去,則兩地簽注都要申請。
2、辦理時限,自受理之日起10個工作日(首次或非首次申請)。但均不含郵遞日(一般在五天左右)以及節假日。
3、費用,《往來港澳通行證》每本80元;一次往來簽注,每個15元,二次往來簽注,每個30元。
2. 出境的規定是什麼
入出境手續包括:
邊防檢查 這項檢查很多國家由移民局(外僑警察局)負責.入出境者要填寫入出境登記卡片(有時航空公司代發卡片,可提前填寫),交驗護照和簽證。卡片的內容有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國籍、民族、婚否、護照種類和號碼、簽證種類和號碼、有效期限、入境口岸、日期、逗留期限等。護照、簽證驗畢加蓋入出境驗訖章。
海關檢查 海關檢查人員一般僅詢問有否需申報的物品,但有的國家要入出境者填寫攜帶物品申報單。海關有權檢查入出境者所攜行李物品,有的海關對個人日用品、衣物等的檢查不十分嚴格,對持外交護照者可以免驗。各國對入出境物品管理規定不一,煙、酒、香水等物品常常按限額放行。文物、武器、當地貨幣、毒品、動植物等為違禁品,非經允許,不得入出國境。有些國家還要求填寫外幣申報單,處境時還要核查。
安全檢查 近年來,由於劫持飛機事件不斷發生,因此對登機的旅客採取安全檢查措施越來越普遍,手續也日趨嚴格.主要是禁止攜帶武器、凶器、爆炸物、劇毒物等。檢查方式包括安全門,用磁性探測器近身檢查,檢查手提包,搜身等。我國也實行國際上通用的安全檢查方法。
安全檢查往往根據當時的局勢,國際的狀況以及其它方面的各種因素而定,所以有時較嚴,有時較松。
檢疫交驗 黃皮書。很多國家對來往某些國家、地區的旅客,免驗黃皮書。但對發生疫情地區,則檢查特別嚴格,對未進行必要接種的旅客,則會採取隔離、強制接種等措施。
3. 疫情期間,外國人持有有效的探親簽證在中國,已經延期過,到期是否可以去澳門出境後是否還能回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2014年9月1日起實施的《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推出專為海外華人設計的探親簽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是與去年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配套的法規。
根據最新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條例》,咱中國推出了Q字頭的探親簽證。中國增加簽證種類,並推出專門的探親簽證。
探親簽證分長期(Q1)和短期(Q2),其中Q1簽證最長有效期可達5年。國務院官員稱,這一改變是應海外華人的要求而做出的。
外國公民此前可以申請的中國簽證種類包括D(定居)、Z(工作)、X(學習)、F(訪問)、L(旅遊)、G(過境)、C(乘務)和J(記者)。
4. 公安機關對中國公民出入境管理的內容和方法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關於出入境管理常識的公告
1、什麼是護照?
護照是由一國主管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發給本國公民出入本國國境和在國外旅行居留使用的證明其國籍的身份證件。
2、我國的護照種類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護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護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因公普通護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
3、我國護照的簽發機關有哪些?
在國內,外交、公務、因公普通護照由外交部及其授權的人民政府外事部門簽發;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由公安部授權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簽發。在國外,護照由中國駐外國的外交代表機構、領事機構或外交部授權的其他駐外機構簽發。
4、什麼是按需申領護照?
按需申領護照指:除保留部分國家工作人員仍按照組織、人事管理許可權和行政隸屬關系出具單位意見外,其他公民只要不具有法律規定的不準出境的情形,憑本人居民身份證、戶口簿即可按需要向公安機關申領護照。
5、公民因私事出國須向什麼機關提出申請?
中國公民因私事出國應向戶口所在地的市、縣公安機關提出申請。特殊情形下,也可直接向省、自治區公安廳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
6、目前對公民出國審批時限是如何規定的?申請人在什麼情況下可以要求加急服務?
根據公安部的有關規定,對公民的出國申請,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一般在15個工作日內作出批准或不批準的決定,並通知申請人。
公民出國治病或探望危重病人、出國奔喪、參加緊急商務、出國留學且開學時間臨近、前往國入境許可或簽證有效期即將屆滿以及具有公安機關認為確需緊急的其他情形的,申請人可以申請加急服務。
7、目前為群眾提供出入境中介服務的機構有幾種類型?分別由哪些部門主管?
共有5類。公安機關負責對因私出入境中介機構的管理;教育部門負責對自費出國留學中介機構的管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對境外就業中介機構的管理;商務部門負責對勞務合作機構的管理;旅遊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對出境游組團社的管理。
8、護照失效的情形有哪些?
在我國,護照失效一般有以下情形:
(1)護照的有效期屆滿;
(2)持照人死亡;
(3)護照項目被塗改;
(4)護照被損壞的;
(5)護照因遺失等原因被宣布作廢或吊銷;
(6)護照簽證頁用完,持照人已申請換發新護照的;
(7)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定,持照人已喪失中國國籍,原護照失效。
9、什麼情況下,護照應予吊銷或宣布作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護照和出境入境證件應予吊銷或宣布作廢:
(1)持證人因非法進入前往國或非法居留被送回國內的;
(2)公民持護照、證件招搖撞騙的;
(3)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活動的。
10、對於護照的變更是如何規定的?
護照頒發後,持照人因情況發生變化,須變更證件記載項目的,可以向護照頒發機關提出變更申請,並提供相應的證明材料,由發照機關辦理變更手續。
11、持照人向公安機關申請換發護照的情形有哪些?
(1)護照已延期兩次,即將期滿不能再延期的;
(2)護照簽證頁用完的;
(3)護照被損壞不能繼續使用的,自受理之日起3個月,公安機關予以換發;
(4)護照被塗改,已接受有關部門的處罰,處罰執行完畢3個月後,可以申請換發;
(5)其他經原發照機關或上級主管部門認可的特殊情形
12、我國公民在出國活動中的權利和義務分別有哪些?
中國公民在出國活動中應享有的權利有:申請權、查詢權、申訴權、訴訟權、證件持有權。
中國公民在出國活動中應承擔的義務有:維護祖國安全、榮譽和利益,依法申請、持用合法證件。
13、內地居民前往港澳地區,公安機關簽發什麼出入境證件?簽發對象是什麼?
內地居民前往港澳地區,根據事由不同,公安機關分別簽發前往港澳通行證、往來港澳通行證。
前往港澳通行證是發給內地居民前往香港、澳門定居使用的出境證件。往來港澳通行證是發給內地居民短期前往香港或者澳門並返回內地使用的出入境證件。
14、內地居民前往港澳地區定居和短期往來,通行口岸有什麼規定?
目前,內地居民前往港澳地區定居,實行指定通行口岸的管理辦法,前往香港定居必須從深圳羅湖口岸出境,前往澳門定居必須從珠海拱北口岸出境;短期往來港澳地區可從所有開放口岸出入境。
15、內地居民前往港澳地區定居有哪幾種申請事由?
夫妻團聚、無依靠兒童投靠親屬、照顧無依靠父母、無依靠老人投靠親屬、繼承產業。
16、內地居民申請短期往來港澳地區受理審批工作時限是多少?
申請人向常住戶口所在地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辦理往來港澳通行證和簽注的,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應自受理申請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和證件、簽注的製作;已持有效通行證,再次申請簽注的,應在1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和簽注的製作。
17、內地居民個人赴港澳地區旅遊簽發什麼簽注?分為哪幾種?
簽發「訪問(F)」簽注。按有效次數可分為一次有效和兩次有效兩種,每次停留期均為7天。
18、2003年7月15日開始,因公赴港澳地區審批事項調整為因私審批的有哪些事項?
內地居民赴香港任教、合作研究、高級勞務、應聘到香港文藝、體育機構任職及赴香港、澳門就學。
19、在實行按需申領護照的城市,居民申請短期往來港澳地區有何簡化手續?
在實行按需申領護照的大中城市,內地居民向戶口所在地公安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短期往來港澳地區,除國家工作人員按照有關規定辦理外,其他人員在申請時無需提交工作單位或公安派出所意見。
20、我國的簽證有哪些種類?
我國根據外國人來中國的身份和所持護照的種類分別發給外交簽證、公務簽證、禮遇簽證、普通簽證四種。
21、我國的普通簽證分哪幾種?
根據外國人申請來中國的事由,我國的普通簽證共分8種:定居簽證(D)、職業簽證(Z)、學習簽證(X)、旅遊簽證(L)、訪問簽證(F)、過境簽證(G)、乘務簽證(C)和記者簽證(J)。
22、什麼是口岸簽證?目前我國多少個城市設立了口岸簽證機關?
口岸簽證俗稱「落地簽證」,指一國簽證機關在指定口岸為符合一定條件的外國人辦理簽證,准其入境的制度。目前,我國共有31個城市設立了口岸簽證機關。
23、我國公安機關頒發的貼紙簽證式樣有哪幾種?
我國公安機關頒發的貼紙簽證式樣共有三種:中華人民共和國簽證、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區旅遊簽證、中華人民共和國團體簽證
24、什麼是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
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是指外國人在中國居留期限不受限制。獲得在中國永久居留資格的外國人憑有效護照和外國人永久居留證出入中國國境。
25、外國人丟失護照後如何辦理出境手續?
公安機關對外國人丟失護照的,查明其身份後,出具護照報失證明,讓其到所屬國駐華使、領館申請新護照或代替護照的證件,並按規定為其辦理簽證出境。
5. 共產黨員國家公職人員違規出國境處理規定
共產黨員、國家公職人員違規出國境處理規定如下:
一、《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八十二條
違反有關規定辦理因私出國(境)證件、前往港澳通行證,或者未經批准出入國(邊)境,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留黨察看處分。
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一百零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對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黨籍處分:
(一)公款旅遊或者以學習培訓、考察調研、職工療養等為名變相公款旅遊的;
(二)改變公務行程,借機旅遊的;
(三)參加所管理企業、下屬單位組織的考察活動,借機旅遊的。
以考察、學習、培訓、研討、招商、參展等名義變相用公款出國(境)旅遊的,依照前款規定處理。
三、《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一百三十條
以不正當方式謀求本人或者其他人用公款出國(境),情節較輕的,給予警告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四、《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一百三十一條
臨時出國(境)團(組)或者人員中的黨員,擅自延長在國(境)外期限,或者擅自變更路線的,對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五、《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第十八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一)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組織或者參加旨在反對國家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的
(二)組織或者參加非法組織,組織或者參加罷工的;
(三)違反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造成不良後果的
(四)以暴力、威脅、賄賂、欺騙等手段,破壞選舉的;
(五)在對外交往中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六)非法出境,或者違反規定滯留境外不歸的;
(七)未經批准獲取境外永久居留資格,或者取得外國國籍的;
(八)其他違反政治紀律的行為。
(5)出境港澳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根據《中共中央組織部關於進一步加強領導幹部出國(境)管理監督工作的通知》
一、嚴格領導幹部出國(境)審查。
要繼續嚴格執行《因公出國人員審批管理規定》(中辦發〔2012〕5號)、《關於進一步加強黨員幹部出國(境)管理的通知》(中紀發〔2004〕26號)等有關規定,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認真做好領導幹部出國(境)審批審核、備案、登記等工作。
對涉及管理人、財、物,機要檔案和其他重要崗位的領導幹部,以及配偶已移居國(境)外和沒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國(境)外的領導幹部,要從嚴把關,發現有法律法規規定不準出國(境)的人員,以及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的人員,一律不得批准其出國(境)。
對違規審核審批或不認真履行審核審批職責的,要嚴肅追究有關領導和直接責任人的責任。
二、切實加強領導幹部出國(境)證件管理。
要繼續嚴格執行《關於進一步加強因公出國(境)管理的若干規定》(中辦發〔2008〕9號)、《關於加強黨政機關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出國(境)管理工作的意見》(中辦發〔1999〕23號)等有關規定,進一步做好領導幹部出國(境)證件管理工作。
要及時督促因公出國(境)的領導幹部,按規定在回國(境)後7天內,將所持因公出國(境)證件交由發證機關指定的部門統一保管或注銷;督促因私出國(境)的領導幹部,按規定在回國(境)後10天內,將所持因私出國(境)證件交由所在單位組織人事部門集中保管。
6. 最新澳門出入境規定是什麼
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官網《前往港澳通行證申請須知》可知,內地居民需要前往香港或澳門居住的,可以申請前往港澳通行證。
內地居民申請前往港澳通行證,應由本人和擬團聚的香港或者澳門親屬共同向申請人常住戶口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提交申請材料,並接受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的面見、詢問和現場採集面像。未滿18周歲的申請人應由其監護人陪同申請。港澳關系人因患嚴重疾病等原因無法前往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接受面見和詢問的,應提交港澳關系人出具的免予面見申請和醫院診斷證明等材料。
內地居民可按需單獨申領往來港澳通行證。內地居民同時申請往來港澳通行證和簽注,或者持有效往來港澳通行證單獨申請簽注的,依據不同事由須具備相應條件:
(一)探親:探望在香港或者澳門定居、長期居住、就學或者就業的親屬;申請人的配偶、未滿18周歲子女可隨同申請。「親屬」是指配偶,父母或者配偶的父母,子女或者子女的配偶,兄弟姐妹,(外)祖父母、(外)孫子女;「隨同申請」是指與主申請人同時申請相同有效期和次數的探親簽注。
(二)商務:企業機構人員、個體工商戶經營者赴香港、澳門從事商務活動的或者駕駛專用交通工具往返廣東省與香港或者澳門。「企業機構」是指經國家工商管理部門登記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及其分支機構;在國家稅務部門辦理了稅務登記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機構;境外企業常駐內地代表機構。申請多次商務簽注的,企業機構須事先向所在地有審批權的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備案。
(三)團隊旅遊:參加國家旅遊局指定旅行社組織的團隊赴香港或者澳門旅遊。
(四)個人旅遊:開辦個人赴港澳旅遊業務城市的常住戶口居民,或者符合國家移民管理局規定條件的非常住戶口居民,申請個人赴香港或者澳門旅遊。
(五)逗留:經香港有關部門批准赴香港隨任、就學、就業、居留、培訓以及作為受養人赴香港依親的;經澳門有關部門批准赴澳門隨任、就學、就業人員,經澳門有關部門批准赴澳門居留的就業人員親屬。
(六)其他:因治病、奔喪、探望危重病人、訴訟、應試、處理產業、學術交流等特殊事由申請赴香港或者澳門;持逗留簽注在香港(澳門)期間,申請前往澳門(香港)的。
所有入境旅客必須通過例行的清關手續,如有任何超過免稅限額的應課稅物品必須申報。根據法律規定,入境人士攜帶總值為澳門幣十二萬元或以上的現金或無記名可轉讓票據,例如旅行支票、支票、匯票、付款委託書、本票等,應向海關人員申報,並填寫申報書及選擇紅色通道通關;出境人士如被海關人員查問,亦應如實作出申報,否則可被科處澳門幣一千元至五十萬元的罰款。而中途短暫停留澳門特區的過境旅客則無須作出申報。
現因新型冠狀病毒原因,入境需持有48小時內核算檢測陰性結果證明:
1.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宣布,自8月10日6:00起,經粵澳口岸出入境人員需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經其他口岸出入境人員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要求不變;
2. 所有從內地各省市乘坐飛機抵達本澳之人士,在登機前均會被要求出示有效的48小時內的核酸陰性證明,此措施將在7月31日凌晨生效。
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宣布,因應疫情變化,由8月10日起,所有擬乘坐往外地民航飛機的乘客,須出示48小時內作出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陰性結果證明。
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二條中國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準出境:
(一)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證件或者拒絕、逃避接受邊防檢查的;
(二)被判處刑罰尚未執行完畢或者屬於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
(三)有未了結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決定不準出境的;
(四)因妨害國(邊)境管理受到刑事處罰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業被其他國家或者地區遣返,未滿不準出境規定年限的;
(五)可能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決定不準出境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準出境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條內地公民申請去香港、澳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八條規定情形的;
(二)不屬於本辦法第七條和第八條規定情形的;
(三)編造情況、提供假證明,欺騙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的。
7. 有誰知道:「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審議出境入境管理法草案」細則嗎需要了解了解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草案)》的說明
一、立法的必要性
198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了中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和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1986年,國務院分別制定了這兩個法律的實施細則。這些法律、行政法規的施行,對規范出境入境秩序、方便人員往來、服務改革開放,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國際交往日益頻繁,中國公民出境和外國人入境的數量急劇增多,出境入境管理工作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和問題:一是大量外國人來華旅遊、訪問、從事商務活動,既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機遇,同時也對國家安全和社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現行法律規定的簽證制度、居留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管理上存在漏洞;三是近年來外國人「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業」(以下稱「三非」)問題突出,需要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一步完善有關制度。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公安部在總結我國現行出境入境管理制度實施經驗的基礎上,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送審稿)》報請國務院審議。在此基礎上,國務院法制辦會同公安部、外交部等部門對送審稿進行了反復研究修改,形成了草案,並徵求了中央有關單位和地方人民政府的意見。目前草案已經國務院第174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
二、立法的總體思路
出境入境管理事關我國國家安全、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大局,在草案審查過程中,我們努力把握並處理好以下兩個關系:一是統籌考慮維護國家主權、安全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既要發揮出境入境管理在保障國家安全中的職能作用,又要服務對外開放,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支持,在制度設計上既要能夠滿足管理的需要,使不該進的人進不來、需要管的人管得住,也要防止給正常往來的人員帶來不便;二是處理好草案與護照法、海關法等法律之間的關系,做到重點突出、避免沖突。
三、草案的主要內容
草案共八章90條,主要就中國公民出境入境、外國人入境出境和外國人在中國停留居留的管理,以及對違反出境入境管理行為的調查、遣返和處罰等作了規定。
(一)關於調整范圍。
我國現行的出境入境管理制度,是在區分中國公民、外國人的基礎上分別進行立法的。200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護照法,將中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中有關護照申領的內容納入該法,這次制定出境入境管理法,需要將中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中除護照申領以外的內容與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加以整合。為此,草案規定,中國公民出境入境、外國人入境出境、外國人在中國停留居留的管理,以及交通運輸工具的出境入境邊防檢查,適用本法(第二條)。本法施行後,現行的中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將同時廢止(第九十條)。這里還需要說明的是,在國際軍事交流與合作活動中(例如中外聯合軍事演習、維和、護航、艦隊訪問等),軍事人員成建制出入境,按照國家和軍隊有關規定以及中國對外締結的國際條約的規定辦理。
(二)將人體生物識別技術引入出境入境管理。
採集、存儲出境入境人員指紋等人體生物信息,在進行出境入境邊防檢查時進行比對,可以有效甄別出境入境人員身份,有助於提高口岸通關效率,對加強出境入境管理,保障國家安全具有積極意義。
採集指紋等人體生物信息涉及中國公民和外國人的基本權利,需要法律明確授權,具體管理工作需要結合國家的外交戰略靈活掌握,為此,草案規定,公安部、外交部根據出境入境管理的需要,可以對留存出境入境人員指紋等人體生物識別信息作出規定。(第七條第一款)
(三)關於中國公民的出境入境管理。
一是出境入境證件的管理。中國公民出境入境證件主要是護照,中國公民往來港澳台地區使用的是專門的通行證件。護照法對公民申領護照作了專門規定,國務院制定的中國公民因私往來港澳地區的暫行管理辦法和中國公民往來台灣地區管理辦法,對公民申領相關通行證件作了規定。為此,草案規定,中國公民出境入境應當依法申請辦理護照或者其他旅行證件(第八條第一款)。中國公民往來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中國公民往來大陸與台灣地區,應當依法申請辦理通行證件(第九條)。
二是出境入境管理。草案規定,中國公民出境入境經邊防檢查機關查驗准許,方可出境入境(第十條)。中國公民有被判處刑罰尚未執行完畢或者屬於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有未了結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決定不能出境;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業被境外遣返,未滿不準出境規定年限;出境後可能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決定不準出境等情形的,不準出境(第十一條)。
(四)完善外國人入境簽證制度。
為了加強簽證管理,草案對現行法律有關簽證制度進行了完善,作了以下規定:
一是規范邀請行為。外國人申請簽證,有的需要國內單位或者個人出具邀請函,為了防止出具虛假邀請函騙取簽證,草案規定,出具邀請函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對邀請的真實性負責(第十八條),對弄虛作假騙取簽證的,可以給予罰款、拘留的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七十條)。對違反本法規定,為外國人出具邀請函件或者其他申請材料的,處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並責令其承擔所邀請外國人的出境費用(第七十一條)。
二是明確不予簽發簽證的情形。草案通過明確不予簽發簽證情形,為簽證機關行使國家主權提供製度保證。草案規定,外國人有被處驅逐出境或者被決定遣送出境,未滿不準入境年限;可能危害中國國家安全和利益;不能保證在中國期間所需費用等情形的,不予簽發簽證。(第二十條)
三是規范簽證延期。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規定了簽證可以延期,但是對延期的期限沒有限定,草案規定,延長簽證停留期限,累計不得超過簽證原註明的停留期限。(第二十八條第三款)
四是完善口岸簽證。口岸簽證是外國人入境出境管理法確立的一項便利入境措施,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在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與口岸簽證定位不符的問題,需要加以完善。為此,草案規定,口岸簽證機關簽發的普通簽證一次入境有效,停留期限不得超過30日。申請人應當從申請簽證的口岸入境。(第十九條第三款、第四款)
(五)關於外國人停留居留管理。
外國人入境後的管理,是出境入境管理的重要內容,對此,草案作了以下規定:
一是劃分停留管理和居留管理。草案以180日作為停留和居留的界線。草案規定,外國人所持簽證註明的停留期限不超過180日的,憑簽證並按照簽證註明的停留期限停留(第二十八條第一款);超過180日的,應當自入境之日起30日內,向所在地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申請辦理外國人居留證件,辦理居留證件應當留存指紋信息(第二十九條第一款、第二款)。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停留居留,不得從事與停留居留事由不相符的活動,並應當在規定的停留居留期限屆滿前離境(第三十六條)。外國人應當隨身攜帶有效證件接受公安機關查驗,住宿應當進行登記,未經批准不得進入限制外國人進入的區域(第三十七條第一款、第三十八條、第四十三條第二款)。
二是永久居留制度。永久居留制度對於引智引資具有積極作用,是國際通行做法。草案規定,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或者符合其他在中國永久居留條件的外國人,經本人申請和公安部批准,取得永久居留資格。具體辦法由公安部、外交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規定。(第四十六條)
此外,我國於1982年加入了難民地位公約,為了履行有關國際義務,草案規定,申請難民地位的外國人,在難民地位甄別期間,可以憑公安機關簽發的臨時身份證明在中國境內停留;被認定為難民的外國人,可以憑公安機關簽發的難民身份證件在中國境內停留居留。(第四十五條)
(六)解決「三非」問題的措施。
「三非」問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解決「三非」問題不僅需要提高簽證簽發質量、加強外國人停留居留管理,還需要從規范就業入手,為此,草案作了以下規定:
一是規范外國人在華就業。我國是勞動力大國,在外國人在華就業管理上,需要體現引進高端人才、嚴格控制一般勞務人員的政策取向。草案規定,國務院人力資源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人力資源供求狀況,制定並定期調整外國人在中國工作指導目錄。外國人在中國工作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第四十一條第一款)。外國人在中國工作,應當按照規定取得工作許可和工作類外國人居留證件(第四十條第一款)。聘用外國人的單位,應當查驗應聘外國人的工作許可和工作類外國人居留證件(第四十條第二款)。草案對外國人非法就業,介紹外國人非法就業以及非法聘用外國人的行為規定了相應的處罰(第七十八條)。
二是明確了對非法就業的界定。草案規定,外國人有未取得工作許可和工作類外國人居留證件,受聘(雇)於用人單位或者從事其他獲取勞動報酬活動;超出工作許可限定范圍工作;外國留學生超出規定的崗位范圍或者時限工作等行為的,屬於非法就業(第四十二條第一款)。對外國人是否屬於非法就業有爭議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會同本級人民政府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商務、工商、外事等部門認定(第四十二條第二款)。
三是規定了核查、遣返「三非」人員的措施。實踐中,被查獲的「三非」人員往往不講真實姓名、沒有合法證件,核查其身份需要相應的調查手段和必要的調查時間,為此,草案規定,對有「三非」嫌疑的外國人可以拘留審查。對國籍、身份不明的外國人,拘留審查的期限自查清其國籍、身份之日起計算(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第五十九條)。對「三非」外國人,可以遣送出境。被遣送出境的外國人,自被遣送出境之日起5年內不準入境(第六十一條)。
8. 澳門出入境條例
中國公民因私事往來香港地區或澳門地區的暫行管理辦法
發布時間:2011-02-16
(1986年12月3日國務院批准1986年12月25日公安部公布)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七條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於內地公民因私事往來香港地區(下稱香港)或者澳門地區(下稱澳門)以及港澳同胞來往內地。
第三條 內地公民因私事前往香港、澳門,憑我國公安機關簽發的前往港澳通行證或者往來港澳通行證,從指定的口岸通行;返回內地也可以從其他對外開放的口岸通行。指定的口岸:往香港是深圳,往澳門是拱北。
第四條 港澳同胞來往於香港、澳門與內地之間,憑我國公安機關簽發的港澳同胞回鄉證或者入出境通行證,從中國對外開放的口岸通行。
第二章內地公民前往香港、澳門
第五條 內地公民因私事前往香港、澳門定居,實行定額審批準的辦法,以利於維護和保持香港和澳門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
第六條 內地公民因私事前往香港、澳門,須向戶口所在地的市、縣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門提出申請。
第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請前往香港,澳門定居:
(一)夫妻一方定居香港、澳門,分居多年的;
(二)定居香港、澳門的父母年老體弱,必須由內地子女前往照料的;
(三)內地無依無靠的老人和兒童須投靠在香港、澳門的直系親屬和近親屬的;
(四)定居香港、澳門直系親屬的產業無人繼承,必須由內地子女去定居才能繼承的;
(五)有其他特殊情況必須去定居的。
第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申請短期前往香港、澳門:
(一)香港、澳門有定居的近親屬,須前往探望的;
(二)直系親屬或者近親屬是台灣同胞,必須由內地親人去香港、澳門會親的;
(三)歸國華僑的直系親屬,兄弟姐妹和僑眷的直系親屬不能回內地探親,必須去香港、澳門會面的;
(四)必須去香港、澳門處理產業的;
(五)有其他特殊情況,必須短期去香港、澳門的。
第九條 內地公民因私事申請前往香港、澳門,須回答有關的詢問並履行下列手續:
(一)交驗戶口簿或者其他戶籍證明;
(二)填寫申請表;
(三)提交所在工作單位對申請人前往香港、澳門的意見;
(四)提交與申請事由相應的證明。
第十條 本辦法第九條第四項所稱的證明是指:
(一)夫妻團聚,須提交合法婚姻證明,以及配偶在香港、澳門有永久居住資格的證明;
(二)去香港、澳門照顧年老體弱父母或者無依無靠的老人,兒童投靠香港、澳門親屬,須提交與香港、澳門親屬關系及其在香港,澳門有永久居住資格的證明;
(三)繼承或者處理產業,須提交產業狀況和合法繼承權的證明;
(四)探望在香港、澳門親屬,須提交親屬函件;時間急迫的,應盡可能提交與申請事由相關的說明或者證明;
(五)會見台灣親屬或者會見居住國外的親屬,須提交親屬到達香港、澳門日期的確切證明。
第十一條 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受理的前往香港、澳門的申請,應當在60天內作出批准或者不批準的決定,通知申請人。
第十二條 經批准前往香港、澳門定居的內地公民,由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發給前往港澳通行證。持證人應當在前往香港、澳門之前,到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注銷戶口,並在規定的時間內前往香港、澳門。經批准短期前往香港、澳門的內地公民發給往來港澳通行證。持證人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前往並按期返回。
第十三條 內地公民申請去香港、澳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八條規定情形的;
(二)不屬於本辦法第七條和第八條規定情形的;
(三)編造情況,提供假證明,欺騙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的。
第三章港澳同胞來內地
第十四條 港澳同胞來內地,須申請領取港澳同胞回鄉證,港澳同胞回鄉證由廣東省公安廳簽發。申領港澳同胞回鄉證須交驗居住身份證明,填寫申請表。不經常來內地的港澳同胞,可申請領取入出境通行證。申領辦法與申領港澳同胞回鄉證相同。
第十五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發給港澳同胞回鄉證或者入出境通行證:
(一)被認為有可能進行搶劫、盜竊、販毒等犯罪活動的;
(二)編造情況,提交假證明的;
(三)精神病患者。
第十六條 港澳同胞駕駛機動車輛來內地,應當按照廣東省人民政府有關規定申請行車執照,駕駛人員還須向廣東省公安廳出入境管理處申請駕駛港澳機動車輛來往內地的許可。
第十七條 港澳同胞短期來內地,要按照戶口管理規定,辦理暫住登記。在賓館、飯店、旅店、招待所、學校等企業、事業單位或者機關、團體及其他機構內住宿的,應當填寫臨時住宿登記表;住在親友家的,由本人或者親友在24小時內(農村可在72小時內)到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戶籍辦公室辦理暫住登記。
第十八條 港澳同胞要求回內地定居的,應當事先向擬定居地的市、縣公安局提出申請,獲准後,持注有回鄉定居簽注的港澳同胞回鄉證,到定居地辦理常住戶口手續。
第四章出入境檢查
第十九條 內地公民往來香港、澳門以及港澳同胞來往內地,須向對外開放口岸或者指定口岸的邊防檢查站出示出入境證件,填交出境、入境登記卡,接受查驗。
第二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邊防檢查站有權阻止出境、入境:
(一)未持有往來港澳通行證件,港澳同胞回鄉證或其他有效證件的;
(二)持用偽造、塗改等無效的往來港澳通行證件或者港澳同胞回鄉證的,冒用他人往來港澳通行證件或者港澳同胞回鄉證的;
(三)拒絕交驗證件的。具有前款第二項規定的情形的,可依照本辦法第二十六條的規定處理。
第五章證件管理
第二十一條 港澳同胞回鄉證由持證人保存,有效期10年,在有效期內可以多次使用,超過有效期或者查驗頁用完的,可以換領新證。申請新證按照本辦法第十四條規定辦理。
第二十二條 前往港澳通行證在有效期內一次使用有效。往來港澳通行證有效期5年,可以延期二次,每次不超過5年,證件由持證人保存、使用,每次前往香港、澳門均須按照本辦法第六條、第八條、第十條的規定辦理申請手續,經批準的作一次往返的簽注。經公安部特別授權的公安機關可以作多次往返簽注。
第二十三條 港澳同胞來內地後遺失港澳同胞回鄉證,應向遺失地的市、縣、或者交通運輸部門的公安機關報失,經公安機關調查屬實,出具證明,由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簽發一次有效的入出境通行證,憑證返回香港、澳門。港澳同胞無論在香港、澳門或者內地遺失港澳同胞回鄉證,均可在按照本辦法第十四條規定重新申請領取港澳同胞回鄉證。
第二十四條 內地公民在前往香港、澳門之前遺失前往港澳通行證、往來港澳通行證的,應立即報告原發證機關,並由本人登報聲明,經調查屬實的,重新發給證件。
第二十五條港澳同胞回鄉證持證人有本辦法第十五條規定情之一的,證件應予以吊銷。
吊銷證件由原發證機關或其上級機關決定予以收繳。
第六章處罰
第二十六條持用偽造、塗改等無效的或者冒用他人的前往港澳通行證、往來港澳通行證、港澳同胞回鄉證、入出境通行證的,除可以沒收證件外,並視情節輕重,處以警告或五日以下拘留。
第二十七條偽造、塗改、轉讓前往港澳通行證、往來港澳通行證、港澳同胞回鄉證、入出境通行證的,處十日以下拘留;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有關條款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八條 編造情況,提供假證明,或者以行賄等手段,獲取前往港澳通行證、往來港澳通行證、港澳同胞回鄉證、入出境通行證的,情節較輕的,處以警告或五日以下拘留;情節嚴重的,構成犯罪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條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九條公安機關的工作人員在執行本辦法時,如有利用職權索取、收受賄賂或者有其他違法失職行為,情節輕微的,可以由主管部門酌情予以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條款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第七章附則
第三十條本辦法由公安部門組織實施,負責解釋。
第三十一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9. 關於對共產黨員,國家公職人員違規出國境的處理規定
關於對共產黨員,國家公職人員違規出國境的處理規定:
《關於加強國家工作人員因私事出國(境)管理的暫行規定》第四條下列國家工作人員(以下稱「登記備案人員」)申請因私事出國(境),須向戶口所在地的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提交所在工作單位對申請人出國(境)的意見。
(一)各級黨政機關、人大、政協、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人民團體、事業單位在職的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離(退)休的廳(局)級以上幹部;
(二)金融機構、國有企業的法人代表,縣級以上金融機構領導成員及其相應職級的領導幹部,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國有控股、參股企業中的國有股權代表;
(三)各部門、行業中涉及國家安全及國有資產安全、行業機密的人員。
第五條登記備案人員的基本情況由其所在工作單位負責向公安機關登記備案。登記備案的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出生日期、身份證號碼、戶口所在地、工作單位、現任職務、主管部門等。登記備案人員工作單位、現任職務、主管部門等發生變化的,有關單位應當及時變更相應登記備案的內容。
第六條公安機關負責本地區國家工作人員登記備案工作的業務指導和數據管理。
第七條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受理公民因私事出國(境)申請時,應當核實有關單位登記備案的情況,確定是否頒發出入境證件。已登記備案的國家工作人員,如未提交所在工作單位對申請人因私事出國(境)的意見,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不予受理或辦理。
第八條各級組織、人事部門和公安機關在因私事出國(境)管理工作中,應建立有效的聯系機制,制定責任制度和保密制度,指定專人負責。
第九條各級組織、人事部門應對本單位已申領出入境證件的國家工作人員嚴格執行有關管理規定,實行因私事出國(境)報告登記制度,要求出國(境)人員在境外遵守外事紀律,未經批准不得逾期滯留。登記備案人員已申領的出入境證件,由所在單位組織、人事部門集中保管。
第十條 各級組織、人事部門因未按規定辦理審批手續或登記備案手續的,公安機關違反規定辦理出入境證件造成國家利益損失的,應視情節追究直接責任人和主管領導的責任,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行政處分或者依法予以處罰。
(9)出境港澳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公職人員因私事出國(境)的,區管領導幹部由區委組織部負責審批,一般幹部按區供銷社的請假審批程序進行報備與審批(提出書面申請,經所在科室和分管領導審核同意,報主要領導簽批)。
同時須向戶口所在地的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提交單位對申請人出國(境)的意見。共產黨員須按照區直機關黨工委的相關規定,另行報備審批。出國(境)人員在境外要遵守外事紀律,未經批准不得逾期滯留。
10. 香港出入境的內容和規定
一、出入境內容和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境入境管理法
1、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出境入境管理,維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權、安全和社會秩序,促進對外交往和對外開放,制定本法。
第二條 中國公民出境入境、外國人入境出境、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停留居留的管理,以及交通運輸工具出境入境的邊防檢查,適用本法。
第三條 國家保護中國公民出境入境合法權益。
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在中國境內的外國人應當遵守中國法律,不得危害中國國家安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破壞社會公共秩序。
第四條 公安部、外交部按照各自職責負責有關出境入境事務的管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館、領館或者外交部委託的其他駐外機構(以下稱駐外簽證機關)負責在境外簽發外國人入境簽證。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負責實施出境入境邊防檢查。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及其出入境管理機構負責外國人停留居留管理。
公安部、外交部可以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委託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外事部門受理外國人入境、停留居留申請。
公安部、外交部在出境入境事務管理中,應當加強溝通配合,並與國務院有關部門密切合作,按照各自職責分工,依法行使職權,承擔責任。
第五條 國家建立統一的出境入境管理信息平台,實現有關管理部門信息共享。
第六條 國家在對外開放的口岸設立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
中國公民、外國人以及交通運輸工具應當從對外開放的口岸出境入境,特殊情況下,可以從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批準的地點出境入境。出境入境人員和交通運輸工具應當接受出境入境邊防檢查。
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負責對口岸限定區域實施管理。根據維護國家安全和出境入境管理秩序的需要,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可以對出境入境人員攜帶的物品實施邊防檢查。必要時,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可以對出境入境交通運輸工具載運的貨物實施邊防檢查,但是應當通知海關。
第七條 經國務院批准,公安部、外交部根據出境入境管理的需要,可以對留存出境入境人員的指紋等人體生物識別信息作出規定。
外國政府對中國公民簽發簽證、出境入境管理有特別規定的,中國政府可以根據情況採取相應的對等措施。
第八條 履行出境入境管理職責的部門和機構應當切實採取措施,不斷提升服務和管理水平,公正執法,便民高效,維護安全、便捷的出境入境秩序。
2、中國公民出境入境
第九條 中國公民出境入境,應當依法申請辦理護照或者其他旅行證件。
中國公民前往其他國家或者地區,還需要取得前往國簽證或者其他入境許可證明。但是,中國政府與其他國家政府簽訂互免簽證協議或者公安部、外交部另有規定的除外。
中國公民以海員身份出境入境和在國外船舶上從事工作的,應當依法申請辦理海員證。
第十條 中國公民往來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中國公民往來大陸與台灣地區,應當依法申請辦理通行證件,並遵守本法有關規定。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
第十一條 中國公民出境入境,應當向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交驗本人的護照或者其他旅行證件等出境入境證件,履行規定的手續,經查驗准許,方可出境入境。
具備條件的口岸,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應當為中國公民出境入境提供專用通道等便利措施。
第十二條 中國公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準出境:
(一)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證件或者拒絕、逃避接受邊防檢查的;
(二)被判處刑罰尚未執行完畢或者屬於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
(三)有未了結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決定不準出境的;
(四)因妨害國(邊)境管理受到刑事處罰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業被其他國家或者地區遣返,未滿不準出境規定年限的;
(五)可能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決定不準出境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準出境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條 定居國外的中國公民要求回國定居的,應當在入境前向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外使館、領館或者外交部委託的其他駐外機構提出申請,也可以由本人或者經由國內親屬向擬定居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僑務部門提出申請。
第十四條 定居國外的中國公民在中國境內辦理金融、教育、醫療、交通、電信、社會保險、財產登記等事務需要提供身份證明的,可以憑本人的護照證明其身份。
(10)出境港澳管理條例擴展閱讀
三、調查和遣返
第五十八條 本章規定的當場盤問、繼續盤問、拘留審查、限制活動范圍、遣送出境措施,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或者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實施。
第五十九條 對涉嫌違反出境入境管理的人員,可以當場盤問;經當場盤問,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繼續盤問:
(一)有非法出境入境嫌疑的;
(二)有協助他人非法出境入境嫌疑的;
(三)外國人有非法居留、非法就業嫌疑的;
(四)有危害國家安全和利益,破壞社會公共秩序或者從事其他違法犯罪活動嫌疑的。
當場盤問和繼續盤問應當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規定的程序進行。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或者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需要傳喚涉嫌違反出境入境管理的人員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十條 外國人有本法第五十九條第一款規定情形之一的,經當場盤問或者繼續盤問後仍不能排除嫌疑,需要作進一步調查的,可以拘留審查。
實施拘留審查,應當出示拘留審查決定書,並在二十四小時內進行詢問。發現不應當拘留審查的,應當立即解除拘留審查。
拘留審查的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案情復雜的,經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或者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批准可以延長至六十日。對國籍、身份不明的外國人,拘留審查期限自查清其國籍、身份之日起計算。
第六十一條 外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適用拘留審查,可以限制其活動范圍:
(一)患有嚴重疾病的;
(二)懷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滿一周歲嬰兒的;
(三)未滿十六周歲或者已滿七十周歲的;
(四)不宜適用拘留審查的其他情形。
被限制活動范圍的外國人,應當按照要求接受審查,未經公安機關批准,不得離開限定的區域。限制活動范圍的期限不得超過六十日。對國籍、身份不明的外國人,限制活動范圍期限自查清其國籍、身份之日起計算。
第六十二條 外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遣送出境:
(一)被處限期出境,未在規定期限內離境的;
(二)有不準入境情形的;
(三)非法居留、非法就業的;
(四)違反本法或者其他法律、行政法規需要遣送出境的。
其他境外人員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法遣送出境。
被遣送出境的人員,自被遣送出境之日起一至五年內不準入境。
第六十三條 被拘留審查或者被決定遣送出境但不能立即執行的人員,應當羈押在拘留所或者遣返場所。
第六十四條 外國人對依照本法規定對其實施的繼續盤問、拘留審查、限制活動范圍、遣送出境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該行政復議決定為最終決定。
其他境外人員對依照本法規定對其實施的遣送出境措施不服,申請行政復議的,適用前款規定。
第六十五條 對依法決定不準出境或者不準入境的人員,決定機關應當按照規定及時通知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不準出境、入境情形消失的,決定機關應當及時撤銷不準出境、入境決定,並通知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
第六十六條 根據維護國家安全和出境入境管理秩序的需要,必要時,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可以對出境入境的人員進行人身檢查。人身檢查應當由兩名與受檢查人同性別的邊防檢查人員進行。
第六十七條 簽證、外國人停留居留證件等出境入境證件發生損毀、遺失、被盜搶或者簽發後發現持證人不符合簽發條件等情形的,由簽發機關宣布該出境入境證件作廢。
偽造、變造、騙取或者被證件簽發機關宣布作廢的出境入境證件無效。
公安機關可以對前款規定的或被他人冒用的出境入境證件予以注銷或者收繳。
第六十八條 對用於組織、運送、協助他人非法出境入境的交通運輸工具,以及需要作為辦案證據的物品,公安機關可以扣押。
對查獲的違禁物品,涉及國家秘密的文件、資料以及用於實施違反出境入境管理活動的工具等,公安機關應當予以扣押,並依照相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處理。
第六十九條 出境入境證件的真偽由簽發機關、出入境邊防檢查機關或者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機構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