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法規定
⑴ 新修訂的《中國人民共和國國防法》於1月1日實施,具體都有什麼內容
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新修訂的《國防法》,從2021年1月1日起開始施行。根據中央軍委法制局的負責人介紹說,這次修訂總共修改了54條,增加了6條,刪除了3條,而且還調整的第四章和第五章的章名,修訂後的《國防法》一共有十二個章節,73條內容。
《國防法》還貫徹了全民國防的思想,也就是說,國防不僅僅只是國防部的任務,更是大家的任務。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正當和人民團體,還包括企業單位,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等各團體都應該積極的支持和依法參與到國防建設中,認真履行國防職責,完成國防任務,增強憂患意識,提高國防能力,也應該積極參加國防教育。
⑵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的規定公民負有哪些方面的國防義務
公務國防義務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是參軍、參加預備役和民兵組織;
其次,國防科研生產保障單位人員應當積極履行職責,保質保量完成指定任務
第三,接受國防教育、保護國防設施、遵守國防保密規定、支持國防建設
第四,為武裝力量的軍事訓練、戰備勤務、防衛作戰等活動提供便利條件或者其他協助。
第五,對國防建設提出建議的權利,有對危害國防的行為進行制止或者檢舉的權利。
⑶ 國防法所規定的國防活動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法律分析:我國國防活動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維護國家的利益保證國家對國防實施集中、統一的領導;在國民經濟不斷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國防現化;建立精乾的常備軍和強大的後備力量相結合的武裝體制,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國圃發展道路,貫徹軍民結合、平戰結合的方針,實行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堅持現代條件下的人民戰爭,維護和平,反對霸權主義。國家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設和鞏固國防,實行積極防禦戰略,堅持全民自衛原則。國家在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加強國防建設,促進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 第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設和鞏固國防,實行積極防禦,堅持全民國防。國家堅持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平衡、兼容發展,依法開展國防活動,加快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
⑷ 我國國防法規定的公民組織的國防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規定的公民組織的國防義務具體如下:
1、保衛祖國、抵抗侵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個公民的神聖職責。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應當依法履行國防義務。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人民團體、企業事業組織、社會組織和其他組織,都應當支持和依法參與國防建設,履行國防職責,完成國防任務;
2、任何組織和個人違反本法和有關法律,拒絕履行國防義務或者危害國防利益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公職人員在國防活動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3、公民應當接受國防教育。公民和組織應當保護國防設施,不得破壞、危害國防設施。公民和組織應當遵守保密規定,不得泄露國防方面的國家秘密,不得非法持有國防方面的秘密文件、資料和其他秘密物品;
4、公民和組織應當支持國防建設,為武裝力量的軍事訓練、戰備勤務、防衛作戰、非戰爭軍事行動等活動提供便利條件或者其他協助。國家鼓勵和支持符合條件的公民和企業投資國防事業,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並依法給予政策優惠;
5、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光榮義務。各級兵役機關和基層人民武裝機構應當依法辦理兵役工作,按照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命令完成徵兵任務,保證兵員質量。有關國家機關、人民團體、企業事業組織、社會組織和其他組織,應當依法完成民兵和預備役工作,協助完成徵兵任務。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
第五十四條 企業事業組織和個人承擔國防科研生產任務或者接受軍事采購,應當按照要求提供符合質量標準的武器裝備或者物資、工程、服務。
企業事業組織和個人應當按照國家規定在與國防密切相關的建設項目中貫徹國防要求,依法保障國防建設和軍事行動的需要。車站、港口、機場、道路等交通設施的管理、運營單位應當為軍人和軍用車輛、船舶的通行提供優先服務,按照規定給予優待。
⑸ 我國頒布的國防法規有哪些
我國頒布的國防法規有: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4.《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
6.《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
⑹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是根據什麼制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主要依靠政策來規劃和調整國防活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與法治建設取得了歷史性進步,對國防和軍隊建設也提出了法制化的要求。在國家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許多新的法律、法規和制度都涉及對國防利益的確認和保護,而國防和軍隊建設的一些重大問題也需要通過法律加以解決和調整。同時,中國在兵役、國防動員、人民防空、軍事設施保護等方面已先後制定了一些單項法律法規。為完善國防法律體系,需要制定一部國防方面的基本法律。
國家建立戰略物資儲備制度。戰略物資儲備應當規模適度、儲存安全、調用方便、定期更換,保障戰時的需要。
國家國防動員領導機構、中央國家機關、中央軍事委員會機關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組織國防動員准備和實施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第七條 保衛祖國、抵抗侵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個公民的神聖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應當依法履行國防義務。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人民團體、企業事業組織、社會組織和其他組織,都應當支持和依法參與國防建設,履行國防職責,完成國防任務。
第四十五條 國防教育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國防教育的組織管理,其他有關部門應當按照規定的職責做好國防教育工作。
軍事機關應當支持有關機關和組織開展國防教育工作,依法提供有關便利條件。
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人民團體、企業事業組織、社會組織和其他組織,都應當組織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開展國防教育。
學校的國防教育是全民國防教育的基礎。各級各類學校應當設置適當的國防教育課程,或者在有關課程中增加國防教育的內容。普通高等學校和高中階段學校應當按照規定組織學生軍事訓練。
公職人員應當積極參加國防教育,提升國防素養,發揮在全民國防教育中的模範帶頭作用。
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的規定,公民負有哪些方面的國防義務
根據《國防法》第五十三條第一款規定,公民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光榮義務。
⑻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
為了建設和鞏固國防,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所進行的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適用本法。
第三條
國防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安全保障。 國家加強武裝力量建設和邊防、海防、空防建設,發展國防科研生產,普及全民國防教育,完善動員體制,實現國防現代化。
第四條
國家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建設和鞏固國防,實行積極防禦戰略,堅持全民自衛原則。 國家在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的同時,加強國防建設,促進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
第五條
國家對國防活動實行統一的領導。
第六條
保衛祖國、抵抗侵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每一個公民的神聖職責。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應當依法履行國防義務。
第七條
國家和社會尊重、優待軍人,保護軍人的合法權益,開展各種形式的擁軍優屬活動。 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開展擁政愛民活動,加強軍政、軍民團結。
第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對外軍事關系中,維護世界和平,反對侵略擴張行為。
第九條
國家和社會對在國防活動中作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採取各種形式給予表彰和獎勵。 違反本法和有關法律,拒絕履行國防義務或者危害國防利益的,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二章國家機構的國防職權
第十條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依照憲法規定,決定戰爭和和平的問題,並行使憲法規定的國防方面的其他職權。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依照憲法規定,決定戰爭狀態的宣布,決定全國總動員或者局部動員,並行使憲法規定的國防方面的其他職權。
第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決定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決定,宣布戰爭狀態,發布動員令,並行使憲法規定的國防方面的其他職權。
第十二條
國務院領導和管理國防建設事業,行使下列職權: (一)編制國防建設發展規劃和計劃; (二)制定國防建設方面的方針、政策和行政法規; (三)領導和管理國防科研生產; (四)管理國防經費和國防資產; (五)領導和管理國民經濟動員工作和人民武裝動員、人民防空、國防交通等方面的有關工作; (六)領導和管理擁軍優屬工作和退出現役的軍人的安置工作; (七)領導國防教育工作; (八)與中央軍事委員會共同領導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民兵的建設和徵兵、預備役工作以及邊防、海防、空防的管理工作; (九)法律規定的與國防建設事業有關的其他職權。
第十三條
中央軍事委員會領導全國武裝力量,行使下列職權: (一)統一指揮全國武裝力量; (二)決定軍事戰略和武裝力量的作戰方針; (三)領導和管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設,制定規劃、計劃並組織實施; (四)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議案; (五)根據憲法和法律,制定軍事法規,發布決定和命令; (六)決定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體制和編制,規定總部以及軍區、軍兵種和其他軍區級單位的任務和職責; (七)依照法律、軍事法規的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武裝力量成員; (八)批准武裝力量的武器裝備體制和武器裝備發展規劃、計劃,協同國務院領導和管理國防科研生產; (九)會同國務院管理國防經費和國防資產; (十)法律規定的其他職權。
第十四條
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可以根據情況召開協調會議,解決國防事務的有關問題。會議議定的事項,由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組織實施。
第十五條
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在本行政區域內,保證有關國防事務的法律、法規的遵守和執行。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規定的許可權,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徵兵、民兵、預備役、國防教育、國民經濟動員、人民防空、國防交通、國防設施保護、退出現役的軍人的安置和擁軍優屬等工作。
第十六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駐地軍事機關根據需要召開軍地聯席會議,協調解決本行政區域內有關國防事務的問題。 軍地聯席會議由地方人民政府的負責人和駐地軍事機關的負責人共同召集。軍地聯席會議的參加人員由會議召集人確定。 軍地聯席會議議定的事項,由地方人民政府和駐地軍事機關依照各自的許可權辦理,重大事項應當分別向上級報告。
第三章武裝力量
第十七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屬於人民。它的任務是鞏固國防,抵抗侵略,保衛祖國,保衛人民的和平勞動,參加國家建設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第十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堅持依法治軍。
第十九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受中國共產黨領導。武裝力量中的中國共產黨組織依照中國共產黨章程進行活動。
第二十條
國家加強武裝力量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增強國防力量。
第二十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應當適應現代戰爭的要求,加強軍事訓練,開展政治工作,提高保障水平,全面提高戰鬥力。
第二十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部隊和預備役部隊、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民兵組成。 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部隊是國家的常備軍,主要擔負防衛作戰任務,必要時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協助維護社會秩序;預備役部隊平時按照規定進行訓練,必要時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協助維護社會秩序,戰時根據國家發布的動員令轉為現役部隊。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在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的領導指揮下,擔負國家賦予的安全保衛任務,維護社會秩序。 民兵在軍事機關的指揮下,擔負戰備勤務、防衛作戰任務,協助維護社會秩序。
第二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的規模應當與保衛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需要相適應。
第二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兵役分為現役和預備役。現役軍人和預備役人員的服役制度由法律規定。 國家依照法律規定對現役軍人和預備役人員實行銜級制度。
第二十五條
國家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非法建立武裝組織,禁止非法武裝活動,禁止冒充現役軍人或者武裝力量組織。
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規定,中國國防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第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武裝力量屬於人民。它的任務是鞏固國防,抵抗侵略,保衛祖國,保衛人民的和平勞動,參加國家建設事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是為了建設和鞏固國防,保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根據憲法,制定的法律;由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於1997年3月14日修訂通過,自1997年3月14日起施行。
(9)國防法規定擴展閱讀:
國家為防備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裝顛覆,保衛國家的主權統一、領土完整和安全所進行的軍事活動,以及與軍事有關的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動,適用本法。
國家加強武裝力量建設和邊防、海防、空防建設,發展國防科研生產,普及全民國防教育,完善動員體制,實現國防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