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寫法規則
㈠ 最全漢字書寫筆順規則,寫對了嗎
很多孩子在寫字時不注意書寫的筆畫順序,常常會有倒筆順的現象,無論是一二年級初學寫字,還是五六年級寫字已經熟練到一定程度,還是會有筆順出錯,甚至筆畫也出錯的情況。
漢字書寫基本規則:
先橫後豎:如「十」字。
先撇後捺:如「人」字。
從上到下:如「虧」字。
從左到右:如「代」字。
先外後內:如「同」字。
先外後內再封口:如「囚」字。
先中間後兩邊:如「小」。
補充規則:
1.帶點的字。
點在正上先寫點,如「主」。
點在左上先寫點,如「問」。
點在右上後寫點,如「犬」。
點在裡面後寫點,如「凡」。
2.兩麵包圍結構的字。
左上包圍結構,先外後里,如「厭」。
右上包圍結構,先外後里,如「勻」。
左下包圍結構,先里後外,如「遠」。
3.三麵包圍結構的字。
開口向上,先內後外,如「凶」。
開口向下,先外後內,如「同」。
開口向右,先上後里再左下,如「區」。
易錯的筆順:
「忄」先寫兩點,最後寫豎(注意和「小」字區分,「小」先寫豎鉤,後寫兩點)。
「匕」先寫撇,後寫豎彎鉤。
「萬」先寫橫,再寫橫折鉤,後寫撇。
「母」字的最後三筆是點、橫、點。
「火」字先寫上面兩筆,最後寫人字。
「及」先寫撇,再寫橫折折撇,後寫捺。
「乃」先寫橫折折撇,再寫撇。該字和「及」字的字形相近,但是筆順卻完全不同。
「登」的右上角先寫兩撇,再寫捺。
「敝」的左邊先寫上部的點、撇,接著寫左下角的豎、橫折鉤,然後寫中間的長豎,最後寫裡面的撇、點。
「噩」字的橫、豎寫好後,接著寫上邊的兩個「口」,再寫中間的橫和橫下的兩個「口」,最後寫一長橫。
「爽」先寫橫,再從左到右寫四個"×",最後寫"人"。
「訊」右半部分的筆順是:橫斜鉤(不是橫折彎鉤)、橫、豎(不是撇)。
「凸」第一筆先寫左邊的豎,接著寫短橫和豎,然後寫橫折折折,最後寫下邊的長橫。
「凹」第一筆先寫左邊的豎,接著寫橫豎折,然後寫豎和橫折,最後寫下邊的長橫。
「出」先寫豎折,然後寫短豎,再寫中間從上到下的長豎,最後是豎折和短豎。
「貫」上邊是先寫豎折,再寫橫折,第三筆寫裡面的豎,最後寫長橫。
「重」上面的撇和橫寫後,緊接著寫日,再寫豎,最後寫下面兩橫(上短下長)。
「脊」字上邊的筆順是先寫左邊的點和提,再寫右邊的撇和點,最後寫中間的人。
「義」先寫點,再寫撇和捺。點在上邊或左上邊的要先寫,如「門、斗」等。
點在右邊或字裡面的要後寫,如「犬、瓦」等。「匚」形字,先寫「匚」上面的橫,然後寫「匚」裡面的部分,最後才寫「匚」最後的折,例如「匹、區、臣、匠、匣、匿」等。
正確的漢字書寫筆順,你寫對了嗎?
㈡ 漢字的寫法和筆順怎麼寫
漢字筆畫的書寫順序。漢字的筆順規則是:先橫後豎(如:「干」),先撇後捺(如:「八」),從小到大(如:「主」),從左到右(如「林」),先進後關(如:「田」),先中間後兩邊(如:「水」),從外到內(如:「回」)等。如「仗」,筆順為丿,丿丨,丿丨一,丿丨一丿,丿丨一丿丶。筆順是否正確,關繫到書寫的速度和字形的好壞。 一、一般規則:1、先撇後捺 : 人 八 入 2、先橫後豎:十 王 干3、從上到下:三 竟 音 4、從左到右:理 利 禮 明 湖5、先外後里: 問 同 司6、先外後里在封口: 國 圓 園 圈7、先中間後兩邊:小 水 二、補充規則1、點在上部或左上,先寫點:衣 立 為2、點在右上或在字里,後寫點:發 瓦 我3、上右和上左包圍結構的字,先外後里:廳 座 屋4、左下包圍結構的字,先里後外:遠 建 廷 5、左下右包圍結構的字,先里後外:凶 畫6、左上右包圍結構的字,先里後外:同 用 風7、上左下包圍結構的字,先上後里在左下 醫 巨 匠 區寫字筆順口訣:從上到下為主,從左到右為輔。上下左右俱全,根據層次分組;橫豎交叉先橫,撇捺交叉先撇;中間突出先中①,右上有點後補②;上包下時先外③,下包上時先內④;三框首橫末折⑤,大囗最後封底⑥;分歧遵照《規范》⑦,做到流暢美觀。注釋:① 中間突出的字,如「山」、「小」、「辦」、「水」、「承」等。② 上有點的字,如「犬」、「尤」、「戈」、「龍」、「成」等。③ 上包下的字,如「岡」、「同」、「網」、「周」、等。④ 下包上的字,如「凶」、「畫」、「函」、「幽」等。⑤ 「三框」也叫「匠字框」,如「區」、「匹」、「巨」、「醫」等。⑥ 「大囗」即大口框,如「四」、「回」、「園」、「國」等。
㈢ 漢字的主要筆順規則是什麼
漢字的主要筆順規則是:先橫後豎(如:「干」),先撇後捺(如:「八」),從上到下(如:「主」),從左到右(如「林」),先進後關(如:「田」),先中間後兩邊(如:「水」),從外到內(如:「回」)等。如「仗」,筆順為丿,丿丨,丿丨一,丿丨一丿,丿丨一丿乀。
傳統字書區分「匚」(fāng)「匸」(xì)二部。篆文前者象裝東西的器具,歸此部之字,義多與此有關,如:「匝」、「匡」、「匠」、「匪」、「匣」、「匱」等字;後者篆文象有所隱藏的樣子,歸此部之字亦多與此有關,如「匹」、「匿」、「區」、「匽」等字。
從匚」(fāng)「匸」(xì)二部的字,外包圍結構多作橫、豎折。(先寫上方一橫,再寫中間結構,最後寫豎折。)
(3)漢字的寫法規則擴展閱讀
特殊情況:
1、"重"上面的撇和橫先寫,緊接著寫日,再寫豎,最後寫下面兩橫(上短下長)。
2、"脊"字上邊的筆順是先寫左邊的點和提,再寫右邊的撇和點,最後寫中間的人。
3、"義"先寫點,再寫撇和捺。點在上邊或左上邊的要先寫,如"門、斗"等;點在右邊或字裡面的要後寫,如"玉、瓦"等。
4、"匚"的字,先寫"匚"上面的橫,然後寫"匚"裡面的部分,最後才寫"匚"最後的折,例如"匹、區、臣、匠、匣、匿"等。
5、"辶"的字,先寫"辶"裡面的部分,後寫"辶"外面的部分。
6、"敝"的左邊先寫上部的點、撇,接著寫左下角的豎、橫折鉤,然後寫中間的長豎,最後寫裡面的撇、點。這些字還有"弊、蹩、憋、鱉"等。
㈣ 中國漢字的書寫順序有什麼規律
1、先左後右:在一個字里,先寫左邊,後寫右邊。這樣的字有打、北、燈、砍等。
2、先上後下:先寫上邊,後寫下邊的筆畫。這樣的字有室、立、京等。
3、先橫後豎:先寫橫畫,再寫豎畫。這樣的字有王、干、開等。
4、先撇後捺:這樣的字有入、太、欠等。
5、先外後內:先寫外圍的筆畫,再寫里邊的筆畫。這樣的字有月、內、同、句等。
漢字筆畫的書寫順序
漢字的筆順規則是:先橫後豎(如:「干」),先撇後捺(如:「八」),從小到大(如:「主」),從左到右(如「林」),先進後關(如:「田」),先中間後兩邊(如:「水」),從外到內(如:「回」)等。
如「仗」,筆順為丿,丿丨,丿丨一,丿丨一丿,丿丨一丿丶。筆順是否正確,關繫到書寫的速度和字形的好壞。
㈤ 漢字筆順的書寫規則是什麼
筆順安排的基本規則有:
1先橫後豎:十、於、豐、干、丁、 、 等。含上述字或部件的字,如木、芋、艷、刊、花、羊等,也是如此。
2先撇後捺:人、八、入、木、 等。含上述字或部件的字,如大、分、樹、艾等,也是如此。由於漢字中沒有捺起筆的字,所以撇與捺不論是相交、相離、相接,書寫時都是先撇後捺。
3先上後下:二、丁、立、李、昌、亨等。部分獨體字和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的字一般遵從此規則。
4先左後右:一些獨體字、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的字,大部分是從左到右。如川、州、舊、構、部、樹、衍、樊(上部)等。
5先外後內:漢字的部分獨體字和包圍結構的字,絕大多數是先外後內。如月、母、同、鳳、凡、用、叉、廳、歷、虱、氫、勉、毯、赴、旭等。
6先中間後兩邊:小、水、辦、承、業、率、兜、燕等。這里要注意的是"火"、" "和"肅",它們的筆順不是先中間後兩邊,而是相反。 火, , 肅。此外"脊( 脊)"也是如此。
7先進入後關門(即先外後內再封口):一般是全包圍結構的部件和字,先寫上面三框,再寫框內部分,最後封口。如回、田、目、國、圓、面、囪、鹵等。
除了上面的基本規則外,還有一些補充規則。在我看來,這些規則更應該重視。因為基本的東西人們往往都能掌握,卻常常在一些細節上失誤。這些補充規則有時是推行漢字筆順規范的難點甚至是關鍵。
補充規則有:
8後寫右上點:
漢字中一些帶有右上點的字或部件,一般後寫右上點。如犬、術、戊、書、發、尤、求、代、械、找等。
9後寫內部點:
內部點是字主形內部的點,一般後寫。如叉、凡、為、勺、瓦、麗、兔、雨、勢、玉等。但有些字如義( 義)、丹( 丹)、母( 母)、戍( 戍)、卵( 卵)、逐( 逐)等例外,必須加以注意。
10先右後左:
一些特殊的偏旁,如" 、 ",不是先左後右,而是先右後左: , 。含有這些部件的字如陳、陽、陂、郊、都、耶、即、叩等,也是如此。
11先內後外:
"下包上"結構的字,先寫上內,後寫外。如凶( 凶)、凼( 凼)、幽( 幽)、山( 山)、鬯( 鬯)等。
含" 、 "包圍結構的字,一律先寫右上,後寫 和 。如延( 延)、廷( 廷)、建( 建)、過( 過)、遠( 遠)等。
從" "與"丁 "包圍結構的字與部件筆順較為特殊。既非先內後外,也非先外後內,而是內外交錯進行。" "屬左、下包圍結構,先寫上內,後寫左下。如匹( 匹)、醫( 醫)、匡( 匡)、匾( 匾)等。"丁"屬於上、右下包圍結構,先寫上內,後寫右下。如可( 可)。
12先撇後折:
有撇、折組成的部件和字,多數先寫撇,後寫折。如匕、 、 、 、 、 、 、 兒、幾、九等。含上面的部件或字的字,如老、旨、句、甸、欠、飯、月、用、同、內、鳳、狐、獾、倪、元、機、旭等都是如此。
但有些部件和字例外,要先寫折後寫撇。如刀( 刀)、力( 力)、乃( 乃)、萬( 萬)、皮( 皮)、女( 女)、方( 方)、虎( 虎)、發( 發)等,含上述字或部件的字,也是如此。這些字須特別留心,不能與先撇後折混淆。
13、先豎後橫:
豎筆筆末與橫筆相接時,最後一個橫筆與豎筆相接時,先豎後橫。如土( 土)、工( 工)、共( 共)等。
橫筆筆首與豎筆相接,先豎後橫。如" (占字頭)"。
長豎與短橫相接,先豎後橫。如" (北字旁)"、" "和" "(非字旁)。含這些部件的字都是如此。
另外一些特殊的字要記住:丑( 丑)、貫( 貫)、里( 里)、垂( 垂)。
以上13條規則是漢字筆順的常見規則,但還不能覆蓋所有規則。其實,較為復雜的漢字的筆順往往是這些規則的綜合運用,如"贏"字就包含先上後下、先左後右、先外後內、先撇後捺、後寫內部點等規則。漢字是復雜的平面文字,每個字都有其獨特的形體特徵,掌握了這些規則並不一定就能正確書寫全部漢字的筆順。這就需要在書寫過程中不斷記憶、琢磨和鑽研,特別是一些筆順特殊、結構復雜的漢字,尤其要注意。只要不斷地練習和實踐,相信每個漢字的筆順都不難掌握。
㈥ 請問漢字書寫的筆順的基本規則是什麼
漢字筆畫的書寫順序。漢字的筆順規則是:先橫後豎(如:「干」),先撇後捺(如:「八」),從小到大(如:「主」),從左到右(如「林」),先進後關(如:「田」),先中間後兩邊(如:「水」),從外到內(如:「回」)等。如「仗」,筆順為丿,丿丨,丿丨一,丿丨一丿,丿丨一丿丶。筆順是否正確,關繫到書寫的速度和字形的好壞。
一、一般規則:
1、先撇後捺
:
人
八
入
2、先橫後豎:十
王
干
3、從上到下:三
竟
音
4、從左到右:理
利
禮
明
湖
5、先外後里:
問
同
司
6、先外後里在封口:
國
圓
園
圈
7、先中間後兩邊:小
水
二、補充規則
1、點在上部或左上,先寫點:衣
立
為
2、點在右上或在字里,後寫點:發
瓦
我
3、上右和上左包圍結構的字,先外後里:廳
座
屋
4、左下包圍結構的字,先里後外:遠
建
廷
5、左下右包圍結構的字,先里後外:凶
畫
6、左上右包圍結構的字,先里後外:同
用
風
7、上左下包圍結構的字,先上後里在左下
醫
巨
匠
區
寫字筆順口訣:
從上到下為主,從左到右為輔。
上下左右俱全,根據層次分組;
橫豎交叉先橫,撇捺交叉先撇;
中間突出先中①,右上有點後補②;
上包下時先外③,下包上時先內④;
三框首橫末折⑤,大囗最後封底⑥;
分歧遵照《規范》⑦,做到流暢美觀。
注釋:
①
中間突出的字,如「山」、「小」、「辦」、「水」、「承」等。
②
上有點的字,如「犬」、「尤」、「戈」、「龍」、「成」等。
③
上包下的字,如「岡」、「同」、「網」、「周」、等。
④
下包上的字,如「凶」、「畫」、「函」、「幽」等。
⑤
「三框」也叫「匠字框」,如「區」、「匹」、「巨」、「醫」等。
⑥
「大囗」即大口框,如「四」、「回」、「園」、「國」等。
㈦ 漢字書寫有哪些一般規律
書寫的一般規律 (一)方正端莊 大書法家孫過庭雲: 「 初學分布,務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 」 方正端莊可以說是任何書寫的一個基本要求。無論哪一種字體,把字寫正,是漢字書寫的出發點。 盡管書寫有書法的特色,但是方正端莊是從古以來就有的品質。 可以說,從古以來的大多數書法作品,無論單字還是整體,沒有不以端正為宗旨的。 (二)筆畫規整 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成名的書法家,對筆畫的質量的追求都應該是沒有止境的。而對於初學者來說,掌握好筆畫的基本規律,無疑是寫漢字的基礎。或許正是因為為推廣漢字的書寫,從古以來,我國就總結出來了漢字書寫基本筆畫的規律。那就是以 「 永字八法 」 作為漢字書寫的楷模,訓練人們的基本書寫常識。在這個永字八法中,古人將漢字的基本筆畫分成了八種,分別加以訓練,而這個永字八法幾乎成為漢字書法的入門過程: (三)結構勻稱 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的外在結構和內在結構。漢字也不例外,漢字書寫得好與壞,往往與結構好不好有著極大的關系。理解漢字書法的結構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從廣義的角度講,指組成漢字的各個要素之間,各個空間之間的自然和諧與美觀。大體與符合自然結構規律為法則。 二是從狹義的角度講,指組成漢字結構的幾個基本方式。比如獨體結構、合體結構。合體結構中又如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全包圍結構、包圍結構等等。 三是從書寫規律的角度講,有個別書法家專門研究書寫的結構規律,並對之進行整理的,如唐代的歐陽詢,總結有漢字結構的三十六法,清代的黃自元,總結有間架結構九十二法。這些都是漢字書寫時不妨遵循的法則。 只有在書寫之時,把握了漢字的基本結構,並注意體會其中的深刻內涵,才有可能寫好漢字。 (四)書寫流利 如果我們在書寫漢字之時,只顧一筆一畫地寫,其實永遠也無法將字寫好,而從根本上講,漢字書寫的本質卻還在於實用,所以流利的書寫無疑可以提高它的實用價值。這就要求我們在寫好漢字的同時還要寫得快速便捷,只有這樣才實現了漢字書寫的價值。 那麼如何才能寫得快速便捷呢?根據我們對古今書法的觀察與分析,注意寫出漢字字體內部筆畫的關系,寫出其勾連之處,注意寫出外部字與字之間的關系即其相間位置,這樣可使書寫的速度提高。 而我們觀察許多書法作品正是得益於這一特點,而既寫出了漢字的美,又寫出了漢字的速度。其實用性大大加強。 (五)寫出特色 寫出特色的含義是,每一個書法家,不同時期,書寫的特色是不一樣的。每一個書法家,書寫不同的字體,其是不一樣的。每一個時代,書法家們書寫的特色都是不一樣的。越是具有生命力的書寫,其書寫的風格越是千差萬別。這就要求我們在訓練自己的書寫基本技能之時,寫出自己的風格特點。以便增加書寫的藝術情趣。
㈧ 中國漢字的書寫順序有什麼規律最近在練五筆的時候
漢字書寫順序的一般規則:
1、先撇後捺 : 人 八 入
2、先橫後豎:十 王 干
3、從上到下:三 竟 音
4、從左到右:理 利 禮 明 湖
5、先外後里: 問 同 司
6、先外後里在封口: 國 圓 園 圈
7、先中間後兩邊:小 水
不過。用五筆打字要拆分時,與筆畫順序關系不緊密。訣竅是盡量選筆畫多的字根。如「克」字,第一個字根要選筆畫多的「古」,而不是選筆畫少的「十」。因此,「克」的五筆碼是DQ,而不是FKQ。
㈨ 漢字書寫正確方法
漢字書寫基本規則:
先橫後豎:如「十」字。
先撇後捺:如「人」字。
從上到下:如「虧」字。
從左到右:如「代」字。
先外後內:如「同」字。
先外後內再封口:如「囚」字。
先中間後兩邊:如「小」。
㈩ 漢字的書寫要注意哪些一般性規律
1、筆畫的書寫規律。漢字書寫的基本筆畫有點、橫、豎、撇、捺、鉤、折、提等8種。每個漢字都是由基本筆畫組成的,因此寫好筆畫是寫好漢字的基礎。在筆畫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筆畫的形狀,領悟起筆、行筆和收筆,以及運筆的輕重、緩急和提按的要領,從而掌握好每個基本筆畫的規范寫法。筆畫的書寫規律包括運筆的規律及變化的規律:
⑴運筆的規律。楷書的筆畫形狀各異,但書寫每一個筆畫都要有三個基本步驟,即下筆(或重或輕)——行筆(輕一些,線條或直或彎)——收筆(或頓筆或輕提出尖),書寫任何筆畫都離不開這三個基本步驟,只是用力部位不同而已。
⑵變化的規律。漢字筆畫富於變化,比如撇畫,在「人」字中寫成斜撇,在「月」字中寫成豎撇,而在「千」字中就要寫成短撇。這些筆畫在不同漢字中又有一定的變化,如短撇,在字頭出現時,筆畫形態較平,如「反、禾、後」等字;而在字的左上部出現時,筆畫形態較斜,如「生、失、朱」等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揣摩筆畫的變化規律。
2、結構的處理規律。漢字字數繁多,字形各異,但其中也有一定的規律。以下是三條正楷字結構的處理規律:
⑴橫平豎直。漢字中,橫畫和豎畫占的比重最大,要求寫得正,寫得穩。正和穩的具體表現就是橫要平,豎要直。這里所講的「橫平」,不是絕對的水平,而是視覺上的平穩,書寫時略呈左低右高的斜勢。豎直有兩種基本要求:只有單一的豎畫,要求正且直;有對稱的兩豎畫,是短豎的,可以呈上開下合之勢,是長豎的,可以基本並行。
⑵間距勻稱。在漢字中,有許多筆畫是連續平等排列的,一畫與一畫之間的距離要保持均勻,不能忽大忽小、忽緊忽松,如「曹」字,有七個橫畫,橫畫間隔的空隙就要均勻。
⑶主次有別。這一規律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突出主筆。一個字中往往有一筆是主要的。一般來講,主筆所處的部位往往是字的頂蓋、橫腰、底托和垂中線。突出了這一筆,字就顯得平穩,富有神采。如「魚」字,最後一橫是主筆,書寫時就要寫得長一點。二是突出主體。一個字由兩個或幾個部分並合的,其中有一部分處於主導部位,其它部分則要收縮、容讓,這樣才能突出重點,穩定字形。如「眼」字,「艮」是全字的主體,而「目」旁就要寫得緊縮。